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土调查数据缩编技术规范II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范围 1规性用件 1术和义 1总要求 2学础 2例尺 2编21:50000土查缩编程要求 23础据备 3政综合 3邻类斑合 3图综合 3状征斑合 4斑合果简 4斑合果性护 5其比尺土查据缩流及求 55础据备 5政综合 5邻类斑合 5图综合 5状征斑合 5斑合果简 5斑合果性护 5主成果 5果容 5构义 5质检查 8整检查 8范检查 8编果查 8附录A规性)国调查据编标系 9附录B规性)1:50000土查据编术指标 12附录C规性)1:100000国调数缩术指标 17附录D规性)1:250000国调数缩术指标 20附录E规性)1:500000国调数缩术指标 23附录F规性)1:1000000土查据技术标 26附录G规性)1:4000000土查据技术标 28附录H资性)综操作例 30参考献 3311国土调查数据缩编技术规范范围本文件适用于规范各级国土调查数据缩编工作。(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0114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1234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TD/T1016-2003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1055-2019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1057-2020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TD/T1058-2020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地类图斑landpatch单一地类的地块,以及被行政区、城镇村庄等调查界线或土地权属界线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3.2地类相似度sematicsimilaritybetweenlandpatches地类图斑的地类属性接近程度。3.3地类图斑综合landpatchgeneralization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法则选取、概括、移位地类图斑。注:用以在不同尺度反映地类图斑基本特征及内在联系的过程。3.4邻近图斑adjoiningandadjacentland-patch地类界线重合(或共享),或地类界线相距一定阈值的地类图斑。注:邻近图斑包括相接或相邻图斑。3.5小图斑smallland-patch面积小于一定阈值的地类图斑。3.6线状特征图斑linearland-patch空间几何特征呈线状或线状排列的地类图斑。3.7聚合aggregation在一定范围内的多个同类地类图斑按照一定的法则合并为一个图斑的过程。223.8降维geometriccollapse地类图斑转换为线状地物或点状地物的过程。3.9融解dissolvingandmerging将一个地类图斑按照一定的法则分解为多个图斑,并分别将这些部分合并至相接图斑的过程。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地图投影方式按照GB/T12343确定的高斯-克吕格投影或正轴双标准纬线等积圆锥投影。比例尺按照国家级、省级、地级和县级行政区划分级的缩编数据与比例尺对应关系参见表1,省级、地级和县级宜根据实际行政区域面积大小调整其适用的比例尺。表1 各级编据比尺应关系级别比例尺区间国家级1:1000000~1:4000000省级1:250000~1:1000000地级1:100000~1:250000县级1:50000~1:100000国土调查数据缩编使用统一的技术指标,见附录A,各级比例尺缩编技术指标取值按照比例尺就近原则参考附录B~G执行。国土调查数据缩编前后宜保持数据完备性,以及各要素的位置精度和属性准确性。1:5000033概述1:50000国土调查数据缩编流程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准备、行政区综合、相邻同类图斑综合、小图斑综合、线状特征图斑综合、图斑综合结果化简和图斑综合结果属性维护7个环节。收集国土调查成果中土地利用相关数据,数据应符合TD/T1057-2020和TD/T1058-2020的要求,并通过空间数据质量和属性内容完整性检查。行政区综合的主要对象为国土调查各级调查界线,主要要求如下:a)1:50000行政区综合成果应包括乡级及其以上行政区域界线;B.1.2()对聚集分布的多个相邻同类地类图斑进行图斑聚合操作,聚合后的图斑形状应与聚合前相关图斑围成的轮廓形状相似。主要流程如下:B.2.3;H;保留主体格网结构,去除分支结构;对于呈毗邻模式的坑塘、湖泊等地类图斑面群,进行毗邻化聚合。d)图斑聚合操作过程中,行政区域界线的邻近图斑应与综合后的各级行政区域界线保持一致;e)图斑聚合操作过程中,应保证行政区域界线两侧地类图斑属性与图形协调一致。a)B.2.3;b)B.2.3.3;c)d)合并操作过程中,行政区域界线的邻近图斑应与综合后的各级行政区域界线保持一致。B.2.3;44对于需要保留的小图斑,且面积小于缩编上图要求的60%,应将地类图斑降维成点状地物。主要流程如下:a)B.2.3;b)a)按照地类粒度、空间粒度指标确定需要处理的地类图斑,见附录B.2.3;b)对所处理的地类图斑进行融解操作,参见附录H;B.3.2;GB/T12343a)按照地类粒度、空间粒度指标确定需要处理的地类图斑,见附录B.2.3;b)对所处理的地类图斑进行融解操作,参见附录H;B.3.3;GB/T12343其他线状特征图斑综合,参见5.6.1和5.6.2。综合后的地类图斑和线状地物应进行形状化简操作。主要流程如下:a)识别地类图斑轮廓和线状地物的弯曲特征,确定所处理的地类图斑和线状地物,见附录B.1.2;b)对所处理的地类图斑和线状地物中需要化简的部分,进行拉直、光滑等化简操作,拉直操作含尖角及小锯齿的剔除等,见附录B.1.2;55综合结果属性维护要求如下:a)地类图斑应继承原始数据中与该图斑相关且面积占比最大图斑的地类属性;b)线状地物应继承原始数据中与该图斑相关且面积占比最大图斑的地类属性;c)点状地物直接继承原地类图斑的地类属性;d)综合结果的属性结构参见7.2。概述其他比例尺国土调查数据缩编流程参见5.1。根据缩编目标比例尺,参照表1收集相邻大比例尺或更大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相关数据,数据质量和属性内容宜参照TD/T1057-2020、TD/T1058-2020的要求或符合8.1的要求。行政区综合的主要对象为国土调查各级调查界线,主要要求如下:a)1:100000和1:250000行政区综合成果应包括县级及其以上行政区域界线;b)1:500000和1:1000000行政区综合成果应包括地级及其以上行政区域界线;c)1:4000000行政区综合成果应包括省级及其以上行政区域界线;d)行政区综合的其他要求见5.3。相邻同类图斑综合流程和要求见5.4。小图斑综合流程和要求见5.5。小图斑降维转点状地物应按照附录C~G的缩编要求选取。线状特征图斑综合流程和要求见5.6。图斑综合结果化简流程和要求见5.7。图斑综合结果属性维护流程和要求见5.8。国土调查数据缩编成果内容包括行政区、行政区界线、地类图斑、线状地物、点状地物和元数据。国土调查数据缩编成果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层名称和层代码等信息见表2。66表2 各图名和代描表序号层名称几何特征属性表名层代码约束条件1行政区PolygonXZQ1210M2行政区界线LineXZQJX1220M3地类图斑PolygonDLTB2110M4线状地物LineXZDW2210C5点状地物PointDZDW2310CM(必选O(可选条件可选表示数据内容存在则必选。国土调查数据缩编成果的属性结构参照TD/T1057-2020定义,具体包括:a)行政区属性结构行政区图层用于记录行政区综合后的行政区域面状信息,具体属性结构见表3。表3 行政属结描表属性名:XZQ)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约束条件备注1标识码BSMChar18M见本表注12行政区代码XZQDMChar9M见本表注23行政区名称XZQMCChar100M4备注BZVarcharO1:183GB/T226062800000001~99999999。2:5.36.3GB/T22606GB/T101143300:M(、O(选填、C(条件选填,下同。行政区界线图层用于记录行政区综合后的行政区域线状信息,具体属性结构见表4。表4 行政界属结描表(性名:XZQJX)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约束条件备注1标识码BSMChar18M2界线类型JXLXChar6M见本表注13界线性质JXXZChar6O见本表注24界线说明JXSMChar100O5备注BZVarcharO1:TD/T1057-2020342:TD/T1057-202035地类图斑图层用于记录综合后的地类图斑空间及相关属性信息,具体属性结构见表5。表5 地类斑性构述(属表:DLTB)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约束条件备注1标识码BSMChar18M77表5 地类斑性构述(属表:DLTB)()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约束条件备注2地类编码DLBMChar5M见本表注13地类名称DLMCChar60M见本表注14数据年份SJNFInt4M见本表注25坐落单位代码ZLDWDMChar9M见本标注36坐落单位名称ZLDWMCChar100M7城镇村属性码CZCSXMChar4C见本标注48备注BZVarcharO1:TD/T1055-2019A注2:数据年份为缩编基础数据的年份。注3:坐落单位代码指该地类图斑实际坐落的最小级别行政区划的代码,下同。注4:继承国土调查数据成果属性进行填写。1:50000和1:100000国土调查数据缩编应填写城镇村属性码。线状地物图层用于记录线状特征图斑降维成线的空间及相关属性信息,具体属性结构见表6。表6 线状物性构述(属表:XZDW)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值域约束条件备注1标识码BSMChar18M2地类编码DLBMChar5M3地类名称DLMCChar60M4长度CDFloat151>0M单位:m5宽度KDFloat151>0M单位:m见本表注6坐落单位代码ZLDWDMChar9M7坐落单位名称ZLDWMCChar100M8备注BZVarcharO注:宽度填写线状地物对应图斑的平均宽度。点状地物图层用于记录小图斑降维成点的空间及相关属性信息,具体属性结构见表7。表7 点状物性构述(属表:DZDW)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值域约束条件备注1标识码BSMChar18M2地类编码DLBMChar5M3地类名称DLMCChar60M4面积MJFloat152>0M单位:m2见本表注5坐落单位代码ZLDWDMChar9M6坐落单位名称ZLDWMCChar100M7备注BZVarcharO注:面积填写点状地物对应图斑的图形面积。元数据元数据的内容和结构等依据TD/T1016-2003执行。88主要检查以下内容:a)检查成果数据文件的命名是否符合7.1和7.2要求;b)检查成果数据格式是否正确,是否能够正常打开;c)检查必选图层是否齐全,地类图斑、行政区、行政区界线、线状地物、点状地物和元数据等要素内容是否完整。检查空间数据的数学基础是否符合4.1要求。检查空间数据的各类空间关系是否正确,参见TD/T1058-2020中10.3.2。主要检查以下内容:检查元数据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内容是否正确。主要检查以下内容:99附录A(规范性)国土调查数据缩编指标体系国土调查数据缩编指标分基础性指标、地类图斑指标和点线要素指标3类。721212个表A.1缩编指标内容指标分类指标项基础性指标几何表达最小分辨率拓扑容差几何形态最小弯曲特征点限差光滑度直角化角度削尖角度地类图斑指标界线控制界线等级属性控制形态控制面积控制面积变化率地类综合地类粒度空间粒度地类相似度空间归属度空间格局空间分布指数连通性特征重要性特征聚集性特征点线要素指标线状要素图斑降维类别骨架线关键形态长度限差线状水系空间格局疏密度分布形态要素数量线状道路空间格局网眼密度重要性特征要素数量点状要素重要地名等级特征高程点类别其他点密度1010
表A.2基础性指标说明性质名称涵义几何表达最小分辨率人眼在地图上可区分的几何要素之间最小距离拓扑容差邻近点之间可共享同一坐标的最小距离几何形态最小弯曲地图上可表达的曲线最小形状特征特征点限差用于概括表达曲线形态特征的节点与该曲线首末节点连线的最小垂直距离光滑度用一个点对曲线上以该点为中心形成的圆形范围进行概括表达时对应的圆半径直角化角度对于具有直角特征的曲线,其顺序连接的两条边之间的夹角削尖角度对于具有尖锐夹角特征的曲线,其顺序连接的两条边之间的夹角表A.3地类图斑指标说明性质名称涵义界线控制界线等级需保留的行政区域界线等级属性控制相同属性的地类图斑不应跨行政区域界线进行合并形态控制行政区域界线的邻近地类图斑综合时需要与行政区域界线形态保持一致面积控制面积变化率目标比例尺的各地类面积占比与原始比例尺相应地类面积占比的差异地类综合地类粒度土地利用分类表达的级别(地类概括的最小层级)空间粒度地类图斑的最小上图面积和最小上图宽度(包括图斑间距及图斑宽度)地类相似度地类图斑的地类属性接近程度空间归属度地类图斑之间依据面积、共享边长度等参数计算的空间归属程度空间格局空间分布指数反映区域内部地类图斑属性分布的优势程度或均匀程度连通性特征反映线状特征图斑(如河流、公路用地、水工建筑用地)保持沿骨架线延展程度重要性特征反映地类图斑在一定区域内的重要程度(如标志或特色性属性)聚集性特征毗邻型等表A.4点线要素指标说明性质名称涵义线状要素图斑降维类别空间分布具有线状特征的地类,通常包括河流、沟渠,以及水工建筑、铁路、公路、城镇村道路、农村道路、管道运输用地等骨架线关键形态提取骨架线时分支汇聚处的距离和方向容差,以及末端处的方向容差长度限差线状要素最小上图长度线状水系空间格局疏密度反映水系空间分布的密度,通常在顾及连通性基础上以河流长度及河流间距进行评价和选取分布形态反映水系空间分布的形态类型要素数量面向目标比例尺,从原始比例尺中选取水系的数量线状道路空间格局网眼密度反映道路网的密度,以道路网眼为单位,通过计算包含道路网眼的最小区域内道路总长度与网眼面积的比值进行评价和选取重要性特征反映道路在一定区域内的重要程度(如道路等级或连接重要性)要素数量面向目标比例尺,从原始比例尺中选取道路要素的数量1111表A.4点线要素指标说明(续)性质名称涵义点状要素重要地名等级反映地名的等级或者重要性特征高程点类别具有一定特征的高程点种类其他点密度目标比例尺单位面积上图的点要素数量1212
附录B(规范性)1:50000国土调查数据缩编技术指标0.2mm。B.1.1.2 0.001m,0.0001m]。0.5mm×0.6mm0.5mm×0.6mm[0.8mm,1.2mm0.36mm[70°,110°0°,20°对主要一级地类的面积比例变化进行控制,一级地类面积变化率应小于10%。农用地面积变化率应小于8%,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率应小于5%,未利用地面积变化率应小于10%。B.1,(2m。表B.1地类图斑的最小上图面积地类名称湿地耕地种植园用地林地草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工矿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图上面积mm24.03.03.04.04.02.02.02.02.02.02.03.04.0实地面积m210000750075001000010000500050005000500050005000750010000注:水工建筑用地和设施农用地的最小上图面积宜调整为2mm2。13132B.2~B.10。表B.2一级地类相似度地类名称湿地耕地种植园用地林地草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地地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湿地10.10.10.60.60.10.10.10.10.10.10.90.1耕地0.110.90.70.70.10.10.10.10.10.10.50.5种植园用地0.10.910.80.80.20.20.20.20.20.20.60.6林地0.10.80.810.80.20.20.20.20.20.20.60.6草地0.10.70.70.810.20.20.20.20.20.20.80.8商业服务业用地0.10.10.10.10.110.50.90.90.20.60.20.2工矿用地0.10.10.10.10.10.510.50.50.20.60.20.2住宅用地0.10.10.10.10.10.90.510.90.20.60.20.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10.10.10.10.10.90.50.910.50.60.20.2特殊用地0.10.10.10.10.10.20.20.20.210.20.20.2交通运输用地0.10.10.10.10.10.10.10.10.10.110.10.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10.10.10.10.10.10.10.10.10.10.110.1其他土地0.10.20.20.20.20.10.10.10.10.10.10.21注1:表中数值为地类相似度的权重,数值范围由1至0,权重由高至低,下同。注2:横向表头为缩编前地类,纵向表头为缩编后地类,下同。B.3地类名称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沿海滩涂内陆滩涂沼泽地红树林地10.20.20.20.20.10.2森林沼泽0.510.80.80.20.20.8灌丛沼泽0.50.810.80.20.20.8沼泽草地0.50.80.810.20.20.9沿海滩涂0.90.20.20.210.20.2内陆滩涂0.10.20.20.20.210.2沼泽地0.50.80.80.80.20.21B.4地类名称水田水浇地旱地水田10.90.8水浇地0.910.9旱地0.80.81表B.5种植园用地二级地类相似度地类名称果园茶园橡胶园其他园地果园10.70.70.7茶园0.710.70.71414表B.5种植园用地二级地类相似度(续)地类名称果园茶园橡胶园其他园地橡胶园0.70.710.7其他园地0.90.90.91B.6地类名称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乔木林地10.90.80.7竹林地0.910.80.7灌木林地0.80.810.7其他林地0.70.70.71B.7地类名称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草地天然牧草地10.90.9人工牧草地0.910.8其他草地0.80.81表B.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二级地类相似度地类名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沟渠水工建筑用地冰川及永久积雪河流水面10.50.50.50.10.10.1湖泊水面0.510.50.70.10.10.1水库水面0.50.510.70.10.10.1坑塘水面0.10.10.110.10.10沟渠0.10.10.10.110.10水工建筑用地0.10.10.10.10.110冰川及永久积雪0.10.100001表B.9其他土地二级地类相似度地类名称空闲地设施农用地田坎盐碱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空闲地10.10.10.10.10.10.1设施农用地0.110.10.10.10.10.1田坎0.10.110.10.10.10.1盐碱地0.10.10.110.50.50.5沙地0.10.10.10.510.70.7裸土地0.10.10.10.50.710.9裸岩石砾地0.10.10.10.50.70.91表B.10个别二级地类转化时跨级情况的相似度地类名称空闲地设施农用地水工建筑用地交通服务场站用地农村道路盐田其他草地耕地0.10.60.10.10.60.10.5种植园用地0.10.60.10.10.60.10.6林地0.10.60.10.10.60.10.71515表B.10个别二级地类转化时跨级情况的相似度(续)地类名称空闲地设施农用地水工建筑用地交通服务场站用地农村道路盐田其他草地草地0.10.60.10.10.60.10.9湿地0.10.10.10.10.10.10.1交通运输用地0.10.10.10.10.50.10.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10.10.10.10.10.10.1城镇村及工矿用地0.90.10.90.90.10.90.5其他土地0.10.10.10.10.10.10.830)0.4mm0.4mm0.4mm0°,10°0°,30°]。8mmB.11。表B.11分区域疏密度指标密度分区实地河渠密度km/km2选取长度平行间距图上长度mm实地长度m图上间距mm实地间距m极密区>2.084005250稠密区1.0~2.08~10400~5005250中密区0.3~1.010~12500~6006300稀疏区0.1~0.3126008400极稀区<0.1基本全取基本全取1616B.12。表B.12分区域网眼密度指标单位为m/m2区域网眼密度城市地区0.016城乡结合地区0.012农村地区0.0096~10/dm2。1~2/dm2。6~10/dm2。1717
附录C(规范性)1:100000国土调查数据缩编技术指标0.2mm。C.1.1.2 0.001m,0.0001m]。0.5mm×0.6mm0.5mm×0.6mm[0.8mm,1.2mm0.36mm[70°,110°0°,20°1:5000077%。空间粒度方面,各地类图斑的最小上图面积见表C.1,图斑的最小宽度和最小间距为图上0.4m(4。表C.1地类图斑的最小上图面积地类名称湿地耕地种植园用地林地草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工矿用地住宅用地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图上面积mm24.03.03.04.04.02.02.02.02.02.02.03.04.0实地面积m2400003000030000400004000020000200020000200020000200003000040000注:水工建筑用地和设施农用地的最小上图面积宜调整为2mm2。18182B.2~B.10。30(0.4mm0.4mm0.4mm0°,10°0°,30°]。8mmC.2。表C.2分区域疏密度指标密度分区实地河渠密度km/km2选取长度平行间距图上长度mm实地长度m图上间距mm实地间距m极密区>2.088005500稠密区1.0~2.08~10800~10005500中密区0.3~1.010~121000~12006600稀疏区0.1~0.31212008800极稀区<0.1基本全取基本全取C.3。表C.3分区域网眼密度指标单位为m/m2区域网眼密度城市地区0.016城乡结合地区0.012农村地区0.00919196~10/dm2。1~2/dm2。6~10/dm2。2020
附录D(规范性)1:250000国土调查数据缩编技术指标0.2mm。D.1.1.2 0.001m,0.0001m]。0.5mm×0.6mm0.5mm×0.6mm[0.8mm,1.2mm0.36mm[70°,110°0°,20°1:10000077%。空间粒度方面,各地类图斑的最小上图面积见表D.1,图斑的最小宽度和最小间距为图上0.4m(10m。表D.1地类图斑的最小上图面积地类湿地耕地种植园用地林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图上面积mm23.02.02.03.03.02.02.03.02.0实地面积m2187500125000125000187500187500125000125000187500125000注:水工建筑用地和设施农用地的最小上图面积宜调整为2mm2。2121D.2B.3~B.10。表D.2一级地类相似度地类名称耕地种植园用地林地草地湿地交通运输用地设施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其他土地耕地10.90.70.70.10.10.50.10.5种植园用地0.910.80.80.10.20.60.10.6林地0.80.810.80.10.20.60.10.6草地0.70.70.810.10.20.80.10.8湿地0.10.10.60.610.10.90.10.1交通运输用地0.10.10.10.10.110.10.10.1设施用地0.10.10.10.10.10.110.10.1城镇村及工矿用地0.10.10.10.10.10.60.210.2其他土地0.20.20.20.20.10.10.20.1130(0.4mm0.4mm0.4mm0°,10°0°,30°]。8mmD.3。表D.3分区域疏密度指标密度分区实地河渠密度km/km2选取长度平行间距图上长度mm实地长度m图上间距mm实地间距m极密区>2.08200041000稠密区1.0~2.08~102000~2500512502222表D.3分区域疏密度指标(续)密度分区实地河渠密度km/km2选取长度平行间距图上长度mm实地长度m图上间距mm实地间距m中密区0.3~1.010~122500~300061500稀疏区0.1~0.312300071750极稀区<0.1基本全取基本全取D.4。表D.4分区域网眼密度指标单位为m/m2区域网眼密度城市地区0.012城乡结合地区0.008农村地区0.0066~10/dm2。2~3/dm2。6~10/dm2。2323附录E(规范性)1:500000国土调查数据缩编技术指标0.2mm。E.1.1.2 0.001m,0.0001m]。0.5mm×0.6mm0.5mm×0.6mm[0.8mm,1.2mm0.36mm1:25000066%。空间粒度方面,各地类图斑的最小上图面积见表E.1,图斑的最小宽度和最小间距为图上0.2m(10m。表E.1地类图斑的最小上图面积地类湿地耕地种植园用地林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图上面积mm22.02.02.03.03.02.02.03.02.0实地面积km20.50.50.50.750.750.50.50.750.5D.2。302424足统计需求,宜采用规则格网。(0.2mm0.2mm0°,10°0°,30°]。8mmE.2。表E.2分区域疏密度指标密度分区实地河渠密度km/km2选取长度平行间距图上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安装合同范本
- 合同样本:护士工作协议
- 技术研发合作合同范例
- 商品采购合同模板范本2024年
- 第24课《穿井得一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M3型白血病研究报告
- 3《天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 4田家四季歌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 年产xxx检验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
- 钳形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风机盘管机组安装施工技术方案
-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撰写解读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1课《大家排好队》教学课件
- 2024室内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标准
- 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
-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2024国开大学电大本科《高级财务会计》期末试题及答案
- YD-T 2664-2024 公用电信设施保护安全等级要求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
- 35kV开关柜技术协议
- NYT 2114-2012 大豆疫霉病菌检疫检测与鉴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