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制的几点建议摘要:分析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部门决算编制的建议。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问题建议部门决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是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是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总结。它是在日常会计核算资料的基础上加以归类、汇总和加工处理,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用统一口径的计量单位编制的会计报表,使之形成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全年各项资金运行情况及预算执行效果的报告文件。、部门决算的编制意义部门决算是年度预算执行的总结,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从政府决策、计划设计、组织实施、控制管理等各阶段的最终结果,部门预算执行的情况如何,是否正确贯彻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实现了预算收支任务,是否做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只有通过编制部门决算才能准确地反映出来。部门决算报表是部门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定期书面报告,是行政事业单位和上级财政部门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信息资料,也是设计和编制下年度预算的基础。、部门决算编制的基本要求编制部门决算必须严格遵照财政部国库司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保证决算报表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手续完备、口径相符、说明简练、报送及时。各项决算数据,要依照审核无误的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填列,切实做到账表相符,有根有据,不得估计编报。文字说明要言简意赅,能说明问题。三、部门决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决算报表的参数不能一次到位。决算报表从每年发放的安装光盘中自带的参数到最后会审决算,中间会陆续下发3〜5次参数,时间跨度超过2个月,参数变化还比较大,比初始参数更加复杂,钩稽的表格更多,这对户数较多的收付中心会计人员来说由于时间等原因,所考虑的问题不全面,填报的数据不连续,很可能会因为参数的设置强行修改某些数据,导致部分数据失真。处在改革"深水区",编制难度加大。1)财政制度改革。近几年,随着国家财政制度的不断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也处于不断新旧交替的状态,许多新的规章制度、财政支付方式、预算管理模式等都不断在变革中完善。2)决算报表变动。部门决算为适应新形势下财政和预算管理的要求,基本数字表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全,表内、表间的钩稽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这无疑对决算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未能做到基础数据填报准确无误。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会计人员"主动"失误。会计人员为满足报表的平衡、钩稽关系或是有意隐瞒、遗漏、窜改某项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以达到报表审核全部通过的目的。2)会计人员"被动"失误。决算编制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一项较为烦琐和系统的任务,需要以前期各项基础工作作为支撑,需要财务人员认真、细致的工作才能编制出质量高的会计决算。无论是基础工作本身存在纰漏或是填报时马虎大意都会造成决算报表填报失实。部门决算分析报告撰写不完全符合要求。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算工作一直存在着"重数字、轻分析"的问题。一方面是会计人员的文字分析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是分析报告中涉及一些部门工作开展情况、主要事业成效,预、决算差异情况及原因,这些基本情况及执行中的偏差会计人员并不十分了解,增加了决算分析报告的撰写难度。四、加强部门决算编制的几点建议统筹安排,尽早部署。目前决算报表已经基本稳定,可否考虑提前安排设置参数,最好在布置决算,下发光盘的时候基本确定,这样作为报表填报者、汇总统计者、甚至审核者来说均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更主要的是能够保持数据完整、真实、连贯。适应形势,加强队伍建设。为适应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财务人员要积极学习新的财务知识和财经法规,做好日常会计基础核算工作和编制前期各项工作。在年底编制部门决算报表时,首先要选配计算机业务水平较好、决算经验丰富的人员参加上级财政组织的决算工作安排、培训会议,保证上级决算精神的坚决贯彻。其次要指派专人对报表软件进行集中培训,让所有参加决算工作的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报表操作技术,弄懂表格关系,为财政决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夯实基础工作,细致决算填报。部门决算的基础数据来源于日常的会计凭证、账簿和各种报表,这些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全面是确保决算工作质量的必要保证。一是要把好原始凭证的审核关。这是编制好会计决算的第一关。这要求经办会计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政策法规,认真审核每一张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分清每项支出的项目类型和资金来源,从源头上堵住违规资金的支出,这是保证决算质量的前提。二要把好凭证录入审核关。这是整个会计核算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重要环节之一,凭证录入审核这关没有把好,相关的账务数据就会出现错误,生成的报表数据就会令人质疑,也更谈不上会计决算信息质量的提高。三要把好与国库的对账关。在每年年末编制报表之前,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与国库科进行财政拨款核对。只有核对清楚后才能据此编制财政收入数,否则会影响决算收入金额和年末资金余额的填报,使决算数据出现错误。四要把好编制环节的数据录入关。首先要了解目前年度决算报表的报表结构,清楚决算报表中的主表和附表的内容,考虑哪些表是要填报的,哪些表是自动生成的;在编制范围方面,要考虑报表编制范围是否齐全,有无漏报和重报;在编制方法方面,要考虑是否符合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是否符合报表编制说明的要求;在填报顺序方面,要考虑哪些表先填、哪些表后填;并且在进行填报时,要求会计人员高度负责、细致、严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决算报表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填报效率,同时还可以避免漏填表、填错表。完善审核程序,建立制约机制。年度决算报表的填报内容杂、数据多,在数据录入完毕后,会审环节尤其重要。1)财政各业务股室做好指标、数字资料的审核工作。企财科负责城建系统指标核实;文财科负责教育系统指标核实;非税局负责审核"非税收入征缴情况表";国资科负责审核"资产情况表";预算科负责审核"收入支出决算总表"及"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年初预算;综合科负责其他数字资料的审核。2)指派国库科专人做好报表数据技术性审查工作,审查表内和表间数据的钩稽关系,还要注意逻辑性错误的出现,注意核实性错误的出现,并对数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通过会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切实做到账表相符、数据衔接一致,保证决算报表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做好决算数据分析、提高决算水平。决算编报的质量如何,决算分析的质量占很大因素。如果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决算分析报告撰写水平,除了要做好决算的编制工作外,还要从两方面入手:1)提高会计人员的文字功底,加强对现成的决算数据的分析能力,加强对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的分析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归纳和总结,不断探索,撰写出符合要求的高质量决算分析报告。2)决算分析报告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其中有很多事项财政部门并不直接掌握,需要相关部门提供。为此需要各预算单位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共同完成决算分析报告,为来年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为加强财务方面的管理提供必要数据支撑和前提保障。>参考文献:[1]李展平•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告与会计核算工作的探讨[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6(18):65-67.民主集中制作为政党的组织原则,最先是由孟什维克提出来的。1905年,内外交困的沙皇政府被迫接受并颁发了"十月诏书",该诏书允诺多项基本公民权利,还包括组织政党、扩大普选权、赋予国家杜马立法权等。针对新形势,1905年1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孟什维克召集了一次会议,会议认为:社会民主工党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决议接着详细说明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所包含的一些细则:代表和领导机构必须由选举产生,必须有明确的任期,必须是负责任的并且可以被罢免。〔3〕同年12月,布尔什维克在塔墨尔福斯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也通过了一个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决议。决议规定:"代表会议确认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不容争论的,认为必须实行广泛的选举制度"。〔4〕这就是为人们所熟悉的"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1906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统一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章程规定:"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5〕对列宁而言,此时的民主集中制意味着"承认党的一切负责人员必须由选举产生,必须报告工作并且可以撤换。"〔6〕因此,从历史起源来看,选举是民主集中制的必要原则和基本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加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团结,在列宁的指导下,1919年3月,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在莫斯科宣告成立。列宁在《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中指出:"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7〕由此,民主集中制就成了各国共产党普遍遵守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规定:"党中央委员会每月应向第三国际提出报告。"〔8〕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通过了加入共产国际的决议,正式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1927年党的五大党章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9〕1928年党的六大党章强调了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同时,还首次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三条原则和内容,其第一条就是选举制原则:"下级党部与高级党部由党员大会、代表会议及全国大会选举之。"〔10〕1934年的苏共十七大党章,首次在党的组织章程中对民主集中制作了具体的解释,并规定了四条基本原则和内容,其中第一条内容就是选举制。〔11〕这条原则一直保留到苏共二十七大党章。苏共十七大党章关于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内容的规定,影响了世界各国共产党党章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规定。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党章基本上依照苏共党章的这一原则,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四条原则和内容,其第一条为:"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由选举制产生。"〔12〕1969年党的九大党章规定民主集中制的首要原则和内容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由民主协商、选举产生。"〔13〕十大和十一大党章延续了这一说法。十二大党章对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内容进行了完善,选举原则作为六条原则和内容的第二条提出。自此,一直到十八大党章都没有发生变化。从以上的梳理可以看出,选举是民主集中制必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即便在"左"的错误泛滥的文革时期,选举原则也并没有被抛弃。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或放弃党内选举制。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践行党内选举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其通过的第一个党纲中规定:"凡是党员超过三十人的,应从委员会的委员中选出一个执行委员会。"〔14〕一大选举产生了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共二大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委员及候补委员由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区及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由"互推"产生。二大还第一次提出了"推举"的概念,推举的范围主要是地方和区,对象是地方执行委员会、区执行委员会。二大党章最先提出了"公推"的概念,公推的范围是基层党组织,对象是党小组组长。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产生方式,三大继承了二大的规定,由选举产生。与二大党章相比,三大党章将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数由五人增加至九人,候补委员由三人增加至五人。关于"互推""推举""公推"的相关规定,延续了二大的规定。关于"互推",四大党章将原来的委员长改称"书记",规定互推的对象是各级执行委员会及干事会的书记。中共四大关于"公推"的规定也有了一些变化,按照四大党章规定,如果支部人数适宜,则书记或干事会由公推产生,如果支部人数过多,则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的组长由干事会任命。但是,公推的范围未变,仍然是基层党组织。1927年党的五大党章,较之前的规定发生较大变化,各级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书记和政治局都由"选举"产生。关于"互推",从二大到四大,其对象主要是各级委员会"一把手"。五大党章对此有了较大变化,其对象改为中央常委会和市、县常委会。关于"推举",从二大到四大,其对象是地方执行委员会、区执行委员会。五大规定,只有省委常委会由"推举"产生。关于"公推",五大党章在延续四大党章规定的基础上,对其作出一定的修改。除了规定公推产生支部书记和支部干事会之外,支部人数过多时,应该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组长由任命改为公推产生。公推仍然是针对基层党组织的。六大党章取消了"互推"的规定,五大规定互推产生的中央常务委员会改由选举产生,五大规定互推产生的市或县常委会改为同省委常委一样,由推举产生。六大取消了基层党组织实行的"公推"制。原来需要"公推"产生的,大致都改成了"选举"产生。七大党章在六大取消"互推""公推"规定的基础上,将"推举"的规定也取消了。原来规定推举产生的,一律改为选举产生。七大党章规定:"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由选举制产生"。〔15〕建国以前,囿于严酷的战争环境等不利因素,党内选举的空间和范围有限,主要的实践表现在党的高层。党在革命时期有两部专门的党内选举法规,都是关于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法规。党的六大颁发了党内第一部关于中央委员选举的专项法规,即《第六届中央委员选举法》。该选举法规定了中央委员会选举的程序和人数以及差额情况〔。16〕1945年5月24日,七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的条例》。这个条例延续了六大关于中央委员会选举法的规定,并有了进一步的细化,程序也更加严谨。这个条例首次在党内选举法规中提到"预选"制。〔17〕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内选举获得了更有利的发展空间。1951年3月,在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强调了党内选举问题,他指出:"党内的选举制,也应该逐步地实行起来党的各级代表会议的代表,亦应尽可能地经过适当的选举产生。各级党委,应由党员大会、党员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选举产生。"〔18〕1956年召开的八大,是党在革命胜利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代表大会。八大党章重申:"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由选举产生。"〔19〕1957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和代表改选、补选问题的规定》,其对党代表的改选、补选问题作出较为细致的规定。尽管后来"左"的错误不断发展,并最终酿成十年内乱,但是,在实践上,党内选举并没有被完全抛弃,尤其是党的上层领导机关基本上还是由选举产生。尽管九大、十大和十一大党章中关于党内选举的规定前加上"民主协商"四个字,实践中的选举也确实受到一些干扰,但党内选举制并没有中断。改革开放以后,党内选举在候选人提名、党内差额选举、基层党组织直选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关于候选人提名问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规定:"要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明确规定党内选举的提名程序"。〔20〕1990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其第九、十一、十三、十四和十六条,都对基层党组织选举候选人提名程序和方式作出了相应的规定。1994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其第十三、十八和二十一条,对地方党组织选举候选人提名程序和方式分别进行了规定。这些都标志着党内候选人提名朝着制度化、程序化方向取得了重要进步。党内差额选举也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980年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选举应实行候选人多于应选人的差额选举办法,或者先采用差额选举办法产生候选人作为预选,然后进行正式选举。"〔21〕1985年2月,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若干具体问题的暂行规定》,明确提出了差额选举的比例:"提出的候选人数,一般应多于应选人数的20%左右。"〔22〕1988年3月,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大会实行差额选举的暂行办法》,具体规定了差额的对象和比例。这样,差额选举的范围就被明确扩大到省级常委一级。1990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第八、十七、二十八和二十九条,都规定了基层党组织差额选举的对象及其比例。1994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第四、七、十二、十六、十七和二十条,也相应规定了地方党组织差额选举的具体范围和比例。从中央层面来看,差额比例和范围呈逐步扩大的趋势。十六大代表差额比例多于10%,十七大代表差额比例不少于15%,十八大代表差额比例多于15%。基层党组织直选的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选举制度取得的一个重要成就。基层党组织直选首先从农村开始,先有实践探索,后有制度规定。20世纪90年代,山西、湖北等地村级党组织开始进行竞争性直选改革。直选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两票制"和"两推一选"。农村基层党组织直选的实践探索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推广。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逐步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908-2024风力发电场技改升级安全要求及评价方法
- GB/T 44816.1-2024接入网系统互通性技术要求第1部分:10 Gbit/s无源光网络(XG-PON)
- 门面店转让合同(2024版)
- 正规完整版土地转让协议书标准版可打印
- 销售代理合同书
- 塔吊使用效率提升2024年度咨询服务合同
- 铝合金高速列车制造与供应合同2024
- 二零二四年度工程合同中的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2篇
- 二零二四年度高端生物医药产品研发与生产合同
- 礼品定制采购合同
- GB/T 19342-2024手动牙刷一般要求和检测方法
- GB/T 15822.1-202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
- 音乐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报告
- 用人单位调查问卷
-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完整版)
- 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课程设计.doc
- 公安机关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研究
- 年晋升司机理论考试HXD1专业知识题库
- 苯氯苯连续精馏塔设计二设计正文
- 焊缝焊条用量的计算公式
- 浆砌块石施工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