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母女夜话》示范教案_第1页
【教学方案】《母女夜话》示范教案_第2页
【教学方案】《母女夜话》示范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母女夜话》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欣赏《母女夜话》,感受音乐情绪,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2.通过欣赏《母女夜话》,了解朱践耳及其主要作品。教学重难点1.欣赏《母女夜话》,感受音乐情绪,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2.通过欣赏《母女夜话》,了解朱践耳及其主要作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母女夜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叫做《母女夜话》,选自《纳西一奇》的第三乐章,是一首柔美的曲子。今天就让我们去探寻这首歌的魅力吧。【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兴趣。二、新课朱践耳(1922年—2017年),我国作曲家,音乐家。中学时代曾自学钢琴、作曲。作为一名异常勤奋的作曲家,朱践耳在许多重要的音乐创作领域都留下了成功的记录。主要的作品有交响曲十部及其它体裁的交响乐作品十余部,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朱老的交响乐创作立足于传统,并借鉴西方技法,在现代的艺术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新的音乐语言,赋予传统民族文化新的思想内涵。朱老说:“音乐创作从古典时期的共性写作到近现代的个性写作的演变是一种进步的趋势、必然的趋势。几乎每一个作曲家都在艺术探索和艺术追求中,力求别出心裁,另辟蹊径,为自己寻找一个与众不同的定位。”他自己的定位是“兼容并蓄,立足超越”。【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使学生了解歌曲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歌曲。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交响诗的名称为F.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交响诗。其所作十三首交响诗以诗歌、戏剧、绘画以及历史事迹等为题材,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设计意图】通过歌词赏析,强化同学们对于歌曲情感的把握。交响音诗《纳西一奇》这首作品完成于1984年春,共四个乐章,每个乐章均有标题,分别是《铜盆滴漏》、《蜜蜂过江》、《母女夜话》和《狗追马鹿》,属于标题音乐性质。1984年,作品在第十一届“上海之春”由上海交响乐团首演,黄贻钧指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其中的第三乐章。这部作品以广泛流传在云南纳西族居住地区的口弦音乐为基本素材创作而成。纳西族生活在我国云南丽江地区,素以勇敢剽悍、秉直淳朴而著称,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如象形文字及用它写成的《东巴经》,为世界文化之珍奇。他们的民族舞蹈——东巴舞也十分独特,其舞谱被认为是最早记录舞姿的舞谱。纳西族居住地区有风光险峻的玉龙山雪峰、景色旖旎的长江虎跳峡飞浪,生长500余万年的万朵茶花古树,皆为稀世之奇观。纳西族民间音乐中小巧玲珑的口弦,更是别具一格,为诸奇中又一奇。作者曾两次赴云南丽江地区,深入纳西族聚居地体验生活;那里的“母系社会”的遗风、“象形文字”的传统、“口弦音乐”的音色与节奏、对比式的男女声对唱等,处处给作者以“奇”的印象和感触。作者择取神奇的口弦音乐作为音乐素材,将其音型和节奏贯穿在四个乐章之中,或为叮咚的细语,或为隆隆的鼓声,时而作隐约的背景,时而成为汹涌的江涛。由于作品着力描写纳西族独特的民族性格和奇妙的音乐文化,从内容到形式,突出了一个“奇”字,故而充分体现了这部作品标题——《纳西一奇》的内涵。5.欣赏《母女夜话》这一乐章音乐柔美、抒情,是一曲情系母女两代人的二重唱。乐曲分为四个段落,运用调性布局的变化推动音乐的展开。第一乐段开始,弦乐奏出轻柔的和弦背景,在静谧的夜晚,独奏大提琴演奏的颤音和短促的环绕动机,仿佛是一个还在唠叨的母亲在向女儿诉说、忠告着什么,这就是乐曲的“母亲主题”;接着,在长笛和单簧管三连音的背景上,由小提琴奏出的“女儿主题”,像是在向母亲恳求着什么,真挚而纯朴。第二乐段,钢片琴与竖琴奏出清脆、明亮的节奏音型,像是远方的歌舞之声在向人们发出召唤;小提琴再次奏出“女儿主题”,活泼、抒情,像是女儿意欲前往;随后出现“母亲主题”,在大提琴声部喋喋不休,像是劝阻、告诫女儿。随后钢片琴与竖琴之声,以欢快的舞蹈节奏再度撩拨起女儿的心扉。第三乐段的发展是两个主题各自再作大二度反向推移。音乐是大提琴与小提琴的对答,表达了女儿追求爱情,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以及母亲对女儿的祝愿之情。在钢琴与竖琴清亮宁静的背景上,独奏小提琴与大提琴声部融入了弦乐组平和安谧的长音之中.第四乐段仍然以同样的方式在第三乐段基础上再作一次反向推移。仿佛描述了母女二人在夜间细声地谈话,最初各自陈说自己的意见,由于年龄、性格和经历上的差异,两代人意见不尽相同,但最后她们“统一”了。随着音乐的发展,两代人的思想感情在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交织溶汇。【设计意图】通过分段欣赏,把握不同乐段之间的情绪变化,突破课程学习中的重难点。【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感,深化同学们对于所学乐曲的认知。三、小结今天这堂课中,我们去拜访了云南丽江地区居住着20余万古老的纳西族人民,他们有自己独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