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精改版_第1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精改版_第2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精改版_第3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精改版_第4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精改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南宋)辛弃疾词牌名题目写豪壮、雄壮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写作背景。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活动一: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1、解题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wèi,给。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

2、作者及背景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人物介绍

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兵占领,北方人民的深重灾难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青年时代,词人就积极投身军事斗争,他集结两千余人起义,投奔抗金将领耿京部下,抗击敌人。在他率众投归南宋途中,辛弃疾亲自带领五十轻骑长驱直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立下卓著的功勋。回归南宋后,他历任湖北、江西、浙东等地安抚使,但朝廷没有再让他到抗金的前线。他一生反对和议、盼望早日恢复中原的主张,也未能为南宋小朝廷所采纳,而且两次被弹劾革职。从42岁至68岁的漫长岁月,词人主要在江西上饶一带的农村中度过,把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情,都寄托在所写的词里。陈亮一生力主抗金。下笔数千言立就,所作文章,笔力纵横驰骋,气势慷慨激昂。为人豪迈,喜谈兵,曾多次上书,痛斥秦桧奸邪,倡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曾两次被诬入狱。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词作豪迈、慷慨、悲壮,笔力雄厚。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

两人才气相仿,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

创作背景

陈亮来访稼轩,两人痛饮,促膝畅谈,谈起时局形势,共商抗金北伐大计。陈亮气愤异常,朝廷权贵只知歌舞升平,苟且偷安。中原沦陷已历经六十余年,再不北伐讨虏,收复失地,中原百姓就难见复国的一天了。提起中原百姓,辛弃疾不禁想起了当年在山东沂蒙山的战斗生活,想起了豪爽的耿京。便取出宝剑递与陈亮看,并给他讲述耿京的事情。陈亮不禁赞道:“想不到草莽之中竟有如此豪杰!”大有恨不相识之感。酒至酣处,陈亮舞起宝剑,辛弃疾引吭高歌,歌的便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作此词寄陈亮,以共勉。

读准字音:麾()下炙()五十弦()的()卢huīzhìdíxián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回:醒。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归纳一下,诗人往往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明确:

“酒”这个特殊意象是与诗人的情感抒发紧密连系在一起的。有的用“酒”来抒发喜悦的心情,如“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有的用“酒”来抒发浓厚的友情,如“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有的用“酒”来抒发孤独与郁闷,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五十弦:瑟,泛指乐器(典故二)。

八百里:牛(典故一)。“八百里分麾下炙”是“分麾下八百里炙”的倒装,分给部下烤牛肉,以犒劳出征的士卒。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作:像-----一样。的卢:良马名(典故三)

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多想帮助君主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现实梦境现实

醉里挑灯看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所以借酒浇愁。因为宝剑伴着他征战杀敌,是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愿望。

作者为什么“醉”?醉后为何“挑灯看剑”?由此体现出什么?梦境中作者重点回忆了哪两个场景?军营生活作战场面

分食烤肉演奏军歌检阅军队表现:雄壮的军容高昂的士气

战马飞驰弓弦巨响“八百里”牛名,兼指连营之广。“五十弦”本指瑟,兼指军歌雄壮。表现:战争的激烈(刻画了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抗敌英雄形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激情。“可怜白发生!”“可怜”一词什么意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怜:可惜。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感慨。“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表达了类似的感叹。文天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梦境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用题目中的一个字概括,是什么呢?题材上:雄壮的军营生活情感上: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语言风格:是壮丽而不是“纤巧”

内容概括1、该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试用一句话概括。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渴望再有机会杀敌立功;下片描述战斗场面,抒发壮志不遂的抑郁。

课堂小结壮梦回醉酒白发生

可怜悲壮志难酬报效祖国

中心表达了作者的报国之志、爱国激情,及其壮志难酬的悲愤。结构奇特巧妙:词一般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这首词却打破了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雄壮,现实中壮志难酬,悲愤痛苦,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了主题。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阅读理解

①词的上片描写了军中的哪些生活情景?词的上片主要是描写军旅生活:营帐中——(夜里)看宝剑、(清晨)听号角;军营中——(白天)分炙麾下、听塞外声

;沙场上——(白天)沙场上点兵。②“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分别描写了一个什么场面?从形、声两方面着笔,描写了奏乐吃肉的豪迈军营生活。描写了紧张激烈(马飞、弓鸣)的战斗场面,表现了将士们所向披靡的斗志。③词中哪两句集中吐露了作者的心声?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吐露了作者心声的两句话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前一句抒写词人一生中的理想抱负,表达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后一句是对现实的无尽感叹,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情调已由前面的雄壮变为了悲壮,表达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抑郁悲愤之情。结尾一句是点睛之笔。作者从理想回到现实,感情一落千丈,戛然而止,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词人的感情已从豪壮激昂跌落为深沉的痛苦。结尾一句还表明前面9句是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

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壮”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1.写词人时刻怀念军旅生活,夜不能寐的,梦中萦怀的句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2.与部下一起分食玩乐的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链接中考:4.表达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之情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3.表达作者率师北伐,收复失地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6.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中考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选择

两件典型事物,分别从

(感觉方面)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

场面。快马强弓听觉视觉紧张激烈的战斗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分析。①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

这些都极勇猛、雄健;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

;③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_看剑“赋壮词”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挽强弓骑快马沙场点兵分八百里炙3.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仍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绪从词中哪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5.试比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与本词的共同点。

①主题:都表达

的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