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物制药技术与单元操作_第1页
第二章 生物制药技术与单元操作_第2页
第二章 生物制药技术与单元操作_第3页
第二章 生物制药技术与单元操作_第4页
第二章 生物制药技术与单元操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生物制药技术与单元操作2.1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又称DNA重组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操作,可以将外源DNA通过载体引入其它物种的细胞,赋予宿主细胞新的遗传特性或产生该宿主原来并不产生的新代谢物,并能遗传该特性。基因工程的原理是选择合适的外源目标DNA,然后通过体外操作将其整合到载体上,通过载体转入宿主细胞,并成功地在宿主细胞内稳定遗传和高效表达。1966年,发现了DNA连接酶。1970年Smith和Wilcox在流感嗜血杆菌中分离并纯化了限制性内切酶HindШ,使DNA分子的切割成为可能。1979年,Bltimore和Temin领导的两个研究小组分别在各自的工作中发现了逆转录酶。基因工程技术上三个重要成果1.基因工程的工具酶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博格(Berg)研究小组利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T4DNA连接酶成功地进行了首例体外基因重组实验。2.基因工程载体为了使DNA片段能在宿主细胞中得以扩增,须将其接到一个特定能够进行自我复制的载体分子上。Lederberg开始从事细菌性因子(F)因子的研究。20世纪50到60年代年代,相继发现其他质粒,如抗药性基因(R因子)和大肠杆菌因子(Col)。这些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系统的建立打下基础。3.基因的体外重组技术1973年,科恩(Cohen)等人用EcoRI内切酶处理大肠杆菌的抗四环素和抗青霉素及磺胺的质粒,并连接成一个新的重组质粒。将这种工程化的质粒转入到大肠杆菌中,在含有四环素和青霉素的平板中筛选到了重组菌落。同年,加利福尼亚的博耶(Boyer)也进行了类似的实验。重组子转化的成功标志着基因工程的诞生。

基因工程(geneticengineering)是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十分类似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三、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2.1.1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1.克隆与克隆化克隆指同一副本或拷贝集合。从众多不同的分子群体中分离的某一感兴趣分子,经扩增产生很多相同分子集合,即为分子克隆。

2.DNA克隆在体外外来遗传物质与载体DNA结合成具自我复制的DNA分子,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转化子细胞,再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DNA分子,即DNA克隆又称重组DNA。3.目的基因有时应用重组DNA技术的分离、获得某一感兴趣的基因或DNA序列,有时是为获得感兴趣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一、基因工程的相关概念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应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目的基因与载体DNA体外重组;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并鉴定无性繁殖含重组分子的受体细胞(转化子);外源基因的表达。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4.基因载体也称克隆载体。这是为“携带”感兴趣的外源DNA、实现外源DNA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其中,为使插入的外源DNA序列可转录、进而翻译成多肽链而设计的克隆载体又称表达载体。可充当克隆载体的DNA分子有质粒DNA、噬菌体DNA和病毒DNA。1.直接从染色体DNA中分离:仅适用于原核生物基因的分离,较少采用2.人工合成根据已知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利用遗传密码表推定其核苷酸顺序再进行人工合成。适应于编码小分子多肽的基因。3.从mRNA合成cDNA采用一定的方法钓取特定基因的mRNA,再通过逆转录酶催化合成其互补DNA(cDNA)4.从基因文库中筛选5.利用PCR合成*(一)、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组文库以生物体的RNA序列为模板,经反转录形成cDNA分子,再予以克隆。由于用以克隆的cDNA分子通常只有几个kb大小,所以很适合用质粒作载体。构建cDNA文库的程序:(1)制备含有polyA的RNA;(2)cDNA的合成;(3)cDNA与载体的连接;(4)转化。cDNA与载体分子形成重组分子后,转入受体菌株(如大肠杆菌),当不同的重组分子含有不同的基因时,整个转化子含有来自mRNA群体的各种cDNA基因,这个转化子群体构成了该mRNA全部遗传信息的cDNA基因文库。2.cDNA文库PCR技术基本步骤DNA的复制ATCGCGATAGCGTAGCTGCGACCTAGC5’3’TAGCGCTATCGCATCGACGCTGGATCG3’5’变性退火链延伸热变性ATCGCGATAGCGTAGCTGCGACCTAGC5’3’TAGCGCTATCGCATCGACGCTGGATCG3’5’GGAUCG5‘AUCGCG5‘引物酶引物酶引物引物变性

退火链延伸ATCGCGATAGCGTAGCTGCGACCTAGC5’3’TAGCGCTATCGCATCGACGCTGGATCG3’5’GGAUCG5‘AUCGCG5‘TAGCGCTATCGCATCGACGCT3’ATAGCGTAGCTGCGAGGATCG3’DNA聚合酶DNA聚合酶变性退火

链延伸表琼脂糖浓度与DNA分离范围

核酸的电泳分离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操作过程

荧光染料EB染色的原理EB:即3,8-二氨基-5-乙基-6-苯基菲锭溴盐(EthidiumBromide)。EB是一种扁平分子,它可以嵌入核酸双链配对碱基或碱基对之间,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出红橙色荧光。激发的荧光的能量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核酸吸收254nm的紫外线后将能量传递给EB,二是EB本身吸收302nm和360nm的紫外线的能量。这两方面的能量最终激发EB发射波长为590nm的可见光(红橙区)。2.1.2基因克隆的酶学基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ednonuclease)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水解酶。

2006年2月共发现3773种限制性内切酶,I、II、III型各有68、3692、10种,甲基化指导的3种,商品化的609种,II型中共有223种特异性。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原则1973年H.O.Smith和D.Nathams首次提出命名原则,1980年Roberts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分类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第一个字母(大写,斜体)代表该酶的宿主菌属名(genus);第二、三个字母(小写,斜体)代表宿主菌种名(species)。②第四个字母代表宿主菌的株或型(strain)。③若从一种菌株中发现了几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即根据发现和分离的先后顺序用罗马字母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原则:属名

种名

株名Haemophilus

influenzae

d

流感嗜血杆菌d株

HindⅡ

HindⅢ同一菌株中所含的多个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类据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切割特性、催化条件及是否具有修饰酶活性,可分为Ⅰ、Ⅱ、Ⅲ型三类。主要特性Ⅰ型Ⅱ型Ⅲ型限制修饰蛋白结构辅助因子识别序列切割位点多功能异源三聚体ATPMg2+SAM距识别序列1kb处随机性切割单功能同源二聚体Mg2+

4-6bp回文序列识别序列内或附近特异切割双功能异源二聚体ATPMg2+距识别序列下游24-26bp处随机性切割4.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功能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有严格的识别、切割顺序,它以核酸内切方式水解DNA链中的磷酸二酯键,产生的DNA片段5′端为P,3′端为OH,识别序列一般为4~6个碱基对,通常是反转录重复顺序,具有180°的旋转对称性即回文结构。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双链DNA产生3种不同的切口。

Ⅱ型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征在DNA分子双链的特异性识别序列部位切割。2个单链断裂部位在DNA分子上的分布,通常不是彼此直接相对的。形成的DNA片段具有互补的单链延伸末端。5.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反应操作◆大部分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需要相似反应条件:Tris-HCl50mmol/LpH7.5MgCl210mmol/LNaCl0-100mmol/LDTT1mmol/LVolume20-100μL

Temperature37℃Time1-1.5h◆1个单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建议使用的缓冲液及温度下,在20μL反应液中反应1h,使1μg标准DNA完全消化所需的酶量。6.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主要用途①在特异位点上切割DNA,产生特异的限制性酶片段。②建立DNA分子的限制酶图谱。③构建基因文库。④用限制酶切出的相同粘性末端,以便重组。⑤改建质粒。7.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星活性(staractivity)在极端非标准反应条件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切割与特异识别序列相似的序列,降低酶切反应的特异性,这种改变的特殊性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星活性。产生Star活性后,不但可以切断特异性的识别位点,还可以切断非特异性的位点。产生Star活性的结果是酶切条带增多。

星活性产生的原因如下:①反应体系中甘油的浓度大于5%。②酶用量过大,大于100U/微克DNA。③低离子强度,小于25mmol/L。④高pH,大于8.0。⑤含有机剂,如乙醇、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乙 酰胺等。⑥Mn2+、Cu2+、Co2+、Zn2+等非Mg2+的二价 离子的存在。常发生星活性的内切酶有:EcoRI、HindⅢ、KpnI、PstI、SalI、HinfI等。

8.影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活性的因素①DNA样品的纯度

DNA样中混有蛋白质、苯酚、氯仿、乙醇、EDTA、SDS、NaCl等,都有可能抑制酶活性。

可采用以下方法,提高酶活性:加大酶的用量,1μgDNA用10U酶加大反应总体积延长反应时间②DNA样品的甲基化程度大肠杆菌中的dam甲基化酶在5′GATC3′序列中的腺嘌呤引入甲基,受其影响的酶有BclIMbol等,但BamHI、BglII、Sau3AI不受影响。大肠杆菌中的dcm甲基化酶在5′CCAGG3′或5′CCTGG3′序列中的胞嘧啶引入甲基,受其影响的酶有EcoRII等,但BglI、KpnI不受影响。采用去甲基化酶的大肠杆菌菌株来制备质粒DNA,可防止DNA的甲基化。③酶切反应的温度多数标准反应温度是37℃,如SmaI为25℃或30℃,SfiI为50℃。反应温度过度或过低都会影响酶活性,甚至导致酶失活。④DNA分子结构

某些酶切割超螺旋质粒DNA时,酶量比切割线性DNA时高出多倍,可高达20倍。

⑤核酸内切酶的缓冲液

高浓度的酶、高浓度的甘油、低离子强度、极端pH值等,会使一些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和切割序列发生低特异性,即所谓的“星活性”现象。9.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操作的注意事项①商品化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为浓缩液,每次操作时应使用新的吸头去取酶,加入酶的体积应不超过总体积的10%,否则酶液中的甘油浓度超过5%时将会抑制酶的活性。②整个操作应在0℃进行,即在冰浴中进行,而且是在加入其它试剂之后,最后加入酶。③当切割大量DNA时,通常采用延长反应时间,减少酶的用量。④当DNA需2种或以上酶切时,应用通用缓冲液,若没有通用缓冲液时,只有用1种酶切完后,纯化酶切产物,再进行下一个酶切反应。

其它工具酶核酸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脱氧核糖核酸酶Ⅰ碱性磷酸酶*

DNA连接酶(DNAli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