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产儿低出生体重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活产儿低出生体重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活产儿低出生体重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活产儿低出生体重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活产儿低出生体重影响因素分析

婴儿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基础。新生儿出生体重可反映新生儿成熟程度和营养状况,并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延续到学龄前,甚至更长。为了解活产儿低出生体重相关因素,现对86982例活产儿低出生体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1对象和方法1.1个别监测点的监测在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天津市、建瓯市和巩义市作为其中3个监测点,以区县为单位,覆盖其所辖街道及乡镇。监测对象为居住在监测地区的妇女(包括母亲为非本地户口)所分娩的胎龄满20周(或体重达500g)的出生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活产儿(不包括死产死胎)。1.2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包括新生儿体重、胎数、性别、出生时间、存活情况,母亲年龄、民族、孕周、户口。1.3定义低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的活产儿;足月儿:37周≤孕周<42周,早产儿:28周≤孕周<37周,过期儿:孕周≥42周。1.4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数据经Epidata3.0录入,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可能影响活产儿低出生体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再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及95%可信区间,反映因素对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影响。2结果2.1新生儿性别、年龄分布研究期间共收集3个地区90925份资料,其中2858例体重不详,1085例死产死胎,以86982例活产儿作为研究对象。86982例活产儿中,男45847例(52.7%),女41052例(47.2%),性别数据缺失83例。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325.67±456.30)g,低出生体重儿2461例,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2.8%。母亲平均年龄为(27.40±3.85)岁,85723例(98.6%)活产儿的母亲是汉族;将受教育程度划分为3组,小学组(≤6年),中学组(7~12年),大学组(≥13年),其中大学组为21288例(24.5%),中学组为58037例(66.7%);胎数中双胎及以上共1328例(1.5%)。2.2单因素分析:影响出生体重的因素2.2.1低出生体重1.10男婴低出生体重1181例(2.58%),女婴低出生体重1271例(3.10)%,二者低出生体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7,P<0.01)。2.2.2胎数及出生体重率调查对象中多胎为1328例,低出生体重率为41.6%,单胎为85638例,低出生体重率为2.2%,胎数数据缺失16例。可以认为二者低出生体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97.82,P<0.001)。2.2.3新生儿孕周数据早产儿2605例,低出生体重率为41.80%,足月儿82444例,低出生体重率为1.49%,过期儿944例,低出生体重率为2.7%,孕周不满28周的活产儿为113例,孕周数据缺失876例。三者低出生体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91.06,P<0.001)。2.2.4失旋回采点时长将母亲年龄划分为<35岁和≥35岁两个年龄组。年龄数据缺失677例。≥35岁组4485例,低出生体重率为4.7%,<35岁组81820例,低出生体重率为2.7%,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5,P<0.001)。2.2.5文化程度数据缺失将母亲受教育年限划分为3组,小学组(≤6年),中学组(7~12年),大学组(≥13年)。文化程度数据缺失1215例。小学组6442例,低出生体重率为4.1%,中学组58037例,低出生体重率为2.8%,大学组21288例,低出生体重率为2.6%,三者低出生体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3,P<0.001)。2.2.6母亲民族不同性别学生低出生体重率比较母亲民族是少数民族1107例,低出生体重率为2.3%。母亲民族是汉族的85723例,低出生体重率为2.8%,二者低出生体重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民族数据缺失152例。2.2.7农村低保与低出生体重率,在农村低保户口是城市的活产儿40340例,低出生体重率为2.7%,农村46642例,低出生体重率为3.0%,可以认为二者的低出生体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5)。2.2.8新生儿出生时间春季有18495例活产儿出生,其中575例(3.1%)为低出生体重儿;夏季有22460例活产儿出生,其中626例(2.8%)为低出生体重儿;秋季有25092例活产儿出生,其中701例(2.8%)为低出生体重儿;冬季有20935例活产儿出生,其中559例(2.7%)为低出生体重儿;尚不能认为四季的低出生体重率不同(χ2=7.45,P>0.05)。2.3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将性别、孕周、年龄、民族、文化、胎数、户口、季节8个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量化方法见表1。结果显示,婴儿的性别、胎数、孕周及母亲的年龄、文化是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见表2。3新生儿和儿女儿低出生体重的多因素分析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新生儿体重是新生儿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社会稳定和物质丰富的指标,本研究活产儿的出生体重平均为3325.67g,高于中国低出生体重儿抽样调查3228.2g。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是影响婴儿死亡和儿童发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已经成为儿童疾病负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的报道,低出生体重作为慢性病的一种已经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对儿童而言,低出生体重也是构成儿童疾病负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世界各国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在2%~33%范围。如印度高达25%,而美国相对较低为7.6%。我国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为5.87%~11.8%。本次调查的86982例活产儿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2.8%,高于2005年齐秀英等研究2000~2002年间天津低出生体重率2.56%,低于沈阳的水平3.6%,桂林的6.37%,本数据的低出生体重率偏低,也有可能是出生缺陷监测数据收集的局限性,导致的这一现象。活产儿的性别在单因素分析中和多元分析中都显示与低出生体重有关系,女婴发生低出生体重是男婴的1.36倍,香港女婴发生低出生体重是男婴的1.19倍,这与云南、深圳、广西等地研究一致。可能与男婴发育较快有关。本研究表明早产是低出生体重的强影响因素,早产儿和正常儿相比,早产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概率是正常儿的45.125倍,这与国外和国内的结果一致。过期儿与足月儿的低出生体重率尚不能认为有差别。目前对早产的预测方面有所进展,降低早产的关键在于预防为主,加强婚前检查及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减少精神压力,避免过早或是过晚的妊娠,加强营养,避免不良环境因素,减少人工流产。加强产前保健,及早诊断和治疗妊娠合并证及并发证,及早诊断及治疗产道感染,高危孕妇及早保胎治疗。年龄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这与黄梅等研究的结果一致,而在多因素分析中年龄都没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证明年龄在专业上对胎儿的体重是有影响的,吕艳伟,张东峰等研究也得出高龄是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有可能是母亲年龄与进入回归方程的性别、孕周、胎数等其他因素都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母亲年龄是一个混杂因素。有文献报道,最佳生育年龄为25~29岁。提倡妇女在最佳年龄段生育,尽可能地减少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在文化程度上,小学组和中学组比大学组均更容易发生低出生体重,小学组是大学组的1.406倍,中学组是大学组的1.132倍,与黄梅和张东峰等结果一致。可能文化程度越高的母亲,对于孕期保健知识的学习,胎儿体重的控制、产前检查更加重视。虽然文化程度不容易改变,但是对于在怀孕初期的孕妇普及孕期知识,可以降低因为孕妇文化程度而影响的低出生体重。民族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都没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母亲的民族与婴儿低出生体重无关,也有可能是因为本研究少数民族1107例,占1.3%,比例较小,所以还没有发现其中的差别。本研究显示多胎发生低出生体重是单胎的20.405倍,多胎是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多胎是公认的引起宫内发育迟缓的因素,有资料显示,多胎妊娠时,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为12%~34%,多胎妊娠需要较大的供血量,很容易引起贫血和营养不良,宫内发育迟缓,多胎妊娠时,孕妇并发证增高,胎儿生长受限,导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预防多胎会进一步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随着辅助生育技术和排卵药物的临床应用,多胎率逐年增加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生育问题。农村和城市户口的活产儿低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