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工业基地改造与传统城市的更新与复兴哈尔滨传统工业城市的更新与复兴策略
工业发展产生了城市,城市反映了工业发展。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不单单是产业调整、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传统工业城市更新与复兴的大课题,它既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也涉及城市空间的重构、城市功能的整合、历史遗产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建设,还涉及城市文化的复兴、城市品牌的塑造和营销等多方面。哈尔滨现代城市的形成始于1898年沙俄修建东清铁路(中东铁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滨成为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国际性商贸城市,被誉为“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哈尔滨经历了其城市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哈尔滨是我国“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城市,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有13项建在哈尔滨,“三大动力”、“十大军工”企业纷纷在哈尔滨落户,加上抗美援朝时期从辽宁“南厂北迁”的16家大中型工厂,大大增强了哈尔滨装备制造业的实力,哈尔滨迅速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哈尔滨经历了第二个“辉煌”时期。在走过百年发展历程后,哈尔滨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传统产业衰退、经济发展乏力、竞争力不强、特色丧失、矛盾增加等诸多问题,城市的地位在显著下降。在迈入新世纪、中国加入WTO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后,哈尔滨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哈尔滨这个传统工业城市如何通过更新改造再现新的“辉煌”?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的发展与提升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哈尔滨作为传统计划经济色彩最浓的城市之一,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日益加快,科技革命为后进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和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扶持等政策,使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哈尔滨获得了空前有利的发展机遇。哈尔滨市的产业发展必须立足现有经济基础,充分认识全球化、市场化所带来的冲击,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城镇化提升工业化,用国际化拉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更新和升级,构筑新的竞争力,增加经济发展的活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将装备制造业、绿色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旅游业培育成哈尔滨市的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以机电设备、飞机、汽车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建设国家重要的机械工业基地。根据黑龙江省建设生态省和作为国家农业主产区的实际,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经济。发展机器人、焊接技术、寒地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要把冰雪产业链条作为哈尔滨未来发展的一个生长极,带动哈尔滨经济的发展。2外延扩张模式城市空间是产业发展的载体。通过扩张城市的发展空间,扩大城市总体规模,有效疏解中心城区的过密功能,降低城市的紧凑度,从而给老工业城市更新发展创造新的条件。对哈尔滨来说,其外延扩张模式应从圈层蔓延走向轴向拓展,从紧凑团块走向分散组团。以中心城区为依托,以交通网络为骨架,用绿地和生态廊道相隔离,沿主要轴线向外跳跃式发展,建设“网络化组合型城市”。应进一步加大新区开发步伐,建设松北新区、群力新区、平房开发区和新呼兰区。在城市发展的理念上,打破行政地域范围,建立“大哈尔滨”的概念,从更大的空间尺度来审视哈尔滨的发展,按照城乡一体化原则,通过哈尔滨都市圈内各城市的分工、合作与协调发展,对其未来的产业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整合,发挥哈尔滨作为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3构建新的公共空间,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老城区的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特别是加大危棚户区的改造力度,建设大型居住社区,增添城市的活力,实现城市功能的调整、环境的改善。哈尔滨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老城区140片500万m2危棚房改造任务。此外,通过合理调整配置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土地的“级差效益”,用经营城市的手段,实现城市的更新。哈尔滨近几年在城市中心区工厂企业搬迁改造“退二进三”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哈尔滨车辆厂、空调机厂等已搬出市区,在原址建设了爱建新城、万达广场等大型住区和shoppingmall。公共空间影响公共生活,新的公共空间创造新的生活。更新传统的城市空间,吸引市民回归并利用室外公共空间,满足人们对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城市的渴求。针对哈尔滨的气候特点,创造富有吸引力的冬季户外活动空间,既保护人免受不良气候的影响,又不使人与自然过分脱离,抵消人们对寒冷环境的畏惧。统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地面上适当建立有气候防护设施的公共空间。步行休闲空间给市民提供休闲购物的场所,吸引人们来此散步、驻足、逗留、小憩、交流,进而参与到各种公共活动中。哈尔滨城市步行休闲空间的创造以传统的中央大街商业步行街、圣·索菲亚教堂广场和沿松花江风景长廊为代表,其组成的“T”字型区域,将建成哈尔滨最具特色的“游憩商业区(RBD)”。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增加城市吸引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注重考虑住户的生活方式、住房多项选择和无障碍设计等方面的需求。哈尔滨的住宅要考虑寒地城市的特点,注重朝向、采光、风向和保暖,继承历史建筑原有的黄、淡黄、乳白的城市色彩,使城市居民能充分享受由此带来的独特、丰富、高水准、人性化的生活。4发展文化旅游,保护建筑艺术和设计资源“传统环境是城市最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它代表着城市的历史,象征着城市的文化品格,负载着城市的价值和精神。它是人们识别和认同环境的标志性场所,是人们情感归属的家园”(1)。德国鲁尔工业区为解决传统工业衰退问题,曾制定了一个为期十年(1989-1999)的长期政策投资计划,即埃姆歇园(IBAEMSCHERPARK)国际建筑博览计划,对丧失竞争力的工业区进行重新整合,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改善环境面貌,发展新兴工业和服务业,目前已取得了成功(图1)。哈尔滨曾经是一座充满异国情调的城市,早期建筑荟萃了欧洲近代各流派的建筑艺术珍品,其中“新艺术运动”建筑样式,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形式在国内独具一格。特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哈尔滨的建筑特色,这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哈尔滨的魅力所在。哈尔滨应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所特有的城市特色,弘扬多元的建筑文化,通过建设主题博物馆、举办国际建筑博览会等,推动和展示哈尔滨的建筑艺术和设计水平,把城市的更新改造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对南岗中东铁路住宅保护街坊、道外传统商业风貌区、“731遗址”等进行保护性改造。哈尔滨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老工业城市,要将传统工业区作为城市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保护有代表性的工业建筑,对有历史见证意义的工业建筑进行再开发利用,开发传统工业文化旅游(图2)。5城市更新过程生态环境建设是传统工业城市更新必须解决的问题。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是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城市。按照有机分散的原则整合城市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空间格局,在建成区之外建设一个能制止城市蔓延的有效的生态屏障。在城市各个中心区之间用森林绿带加以分隔,充分利用城市的河系建立园林和绿地系统,形成生态廊道,保留城市边缘必要的农田和林地,形成保护性绿带或楔形绿地,绿化城市的道路、铁路、公路沿线及高压走廊,形成一个完整的带状绿地系统。城市更新是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新陈代谢的过程,传统工业城市要把生态环境建设融于城市更新之中。通过旧城改造,搬迁有污染的工厂企业,相应地增加第三产业。减少旧城区人口居住密度和建筑密度,保护、扩建旧城区原有的风景名胜、园林、水面,“见缝插绿”地增加城区绿色空间。在改造老城区过程中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提高市政设施的承受和处理能力。哈尔滨市以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为目标,构筑“组团布局、绿色环抱、点面结合、绿地楔入、廊道相连”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实现“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好图景。6多元文化植根于城市“文化是价值观,以文化定位可以整合城市资源,向外界明确地传达城市的价值取向;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促进体验经济,推动休闲业、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是城市品位的表现,有助于形成居民对城市的认知,加强城市的凝聚力,有助于城市吸引并留住人才。多元文化的激荡是创新的源泉,有文化的城市是有创造力的城市,也是最适合投资进入的地方和有经济发展潜力的地方”(2)。哈尔滨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色彩的城市。它是“金源文化”的发祥地,市域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黑土文化”的代表,是北大荒文学、版画、“白山黑水”画派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是音乐之城,“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名扬海内外。哈尔滨也曾是多国侨民居住的国际性城市,不同的文化交融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地域文化;特别是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和建筑文化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位置。因此,通过进一步升华冰雪文化,弘扬建筑文化,积累地域文化,提升艺术文化,开发工业文化,把哈尔滨建成“北方文化魅力之都”。7:把企业打造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知名度城市的品牌是宝贵的文化和经济资源,打造城市品牌是全球化态势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城市营销的总体要求。城市营销一方面是运作城市的土地等有形的资产,使之增值、“生财”;另一重要方面是营销城市的文化、城市的形象等无形资产,通过品牌的挖掘与创造,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成功打造城市品牌是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搞好城市营销的灵魂,是城市经营实现良性循环、产生正效益的重要保证。哈尔滨在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品牌和美誉,如“中国动力之乡”、“哈药”、“哈啤”、“哈洽会”、“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冰灯雪雕”、“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松花江”、“太阳岛”、“中央大街”、“圣·索菲亚教堂”(图3)等等,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些资源和财富亟待重新整合。要挖掘自然资源和地域历史文化内涵,把国际冰雪文化名城作为特有的城市品牌,从整体上进行营销,以其鲜明的特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会。8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促进城市融合发展奥运会对主办城市能产生长期的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提高主办城市的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也能给传统城市的更新和振兴带来新的机遇,是城市“旧貌换新颜”的催化剂。通过申办冬奥会,能够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提高城市的整体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城市的更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表面肌电测试系统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一次锂亚硫酰氯电池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动态图像粒度粒形分析系统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3年全球及中国无人驾驶接驳小巴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小饭店员工的劳动合同范本
- 出境旅游合同书
- 2025办公室装修合同书集锦
- 房产股权转让合同
- 存量房买卖合同合同范本
- 陆路货物运输合同承运人定义年
- 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英语备课组工作总结
- 临建标准化图集新版
- 安监人员考核细则(2篇)
- 生活老师培训资料课件
- 2020年新概念英语第一册lesson97-102单元检测
- 腹主动脉瘤(护理业务学习)
- 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
- 大学生就业指导PPT(第2版)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家具安装工培训教案优质资料
- 湖南大一型抽水蓄能电站施工及质量创优汇报
- envi二次开发素材包-idl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