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 模板_第1页
实验报告 模板_第2页
实验报告 模板_第3页
实验报告 模板_第4页
实验报告 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实验报告2012-2013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植物基因图位克隆课程编号EK5J13A00实验名称手工皂的制作专业生物技术班级11生物技术学号114177425姓名任志瑶1、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手工皂基本的制作方法和原理了解配方皂的不同配方及不同功效2、仪器用具及材料用具:电磁炉铁锅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药匙搅拌器模具材料:椰子油、棕榈油、芝麻油、葡萄籽油、蓖麻油、硬酯酸、甘油、酒精、氢氧化钠、白砂糖3、实验内容及原理1)皂化反应(Saponification)是碱和酯反应,而生产出醇和羧酸盐,尤指油脂和碱反应。脂肪和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它们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方程式为:CH2OOCRCH2OH| |CHOOCR+3NaOH3R-COONa+CHO| |CH2OOCRCH2OH肥皂分子有一端由许多碳和氢所组成的长链,称为亲油端;另一端则为亲水性的原子团,称为亲水端。使用肥皂时,油污被亲油端吸附着,再由亲水端牵入水中,达到洗净效果。2)皂化价定义为皂化1克的油脂所需要之碱(即做皂常用的为氢氧化钠)的克数。NaOH的质量=油脂皂化价×油脂的质量硬度(INS值)各种油脂的「INS值」是以<皂化值-碘价>所计算出来的,也就是说碘价越低的油脂,INS值愈高。建议值120-170。INS值的计算是:(各油脂重量÷油脂总重量)×油脂的INS值INS总值=各类油脂INS值与各类油脂比例乘积的总和表一该实验所用油脂的皂化价、INS值以及作用油脂名称皂化价INS值作用椰子油0.1900258洗净力强能作出较硬且泡沫多的香皂,但是使用太多的话会对皮肤干涩。棕榈油0.1410145能使做出的皂硬度较高,对皮肤温和,清洁力佳。葡萄籽油0.126566富含多种维生素,且容易吸收,渗透力佳,具有滋润、保湿、抗氧化等功效。适合细嫩与敏感性肌肤,增强保湿。蓖麻油0.128695可帮助肌肤吸收水份,有润泽、舒缓作用。做出的皂具有透明感,且可帮助维持皂中精油的香味。芝麻油0.133081有助于抗老化、保湿,富含钙、铁、维生素e(40%以上)与b1、不饱和脂肪酸,能让肌肤变得更柔滑细致。3)脂肪酸钠盐的水合系通常存在αβδω四种晶相,其中αδ晶相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变成稳定的βω晶相。故一般的肥皂被认为是βω晶相的混合体。β晶相的肥皂是透明的,而其它晶相的肥皂是不透明的。所以,含β晶相越多的肥皂其透明度越好。实验室生产透明肥皂的机理是:肥皂在溶剂(乙醇、糖、多元醇)中首先α晶相结晶出来,在溶剂沸点温度下转变成更稳定的β晶相,冷却后,主要以β晶相存在,就形成了透明肥皂。4)水的质量=(NaOH重量/0.3)-NaOH重量5)成品属性洗净力(清洁力):为必须溶于水,了让皂发挥它的清洁力,越易溶于水则清洁力越高。硬脂酸或棕榈酸低温~中温之间是很难溶于水,清洁能力很低。月桂酸或肉豆蔻酸在低温就能溶于水,清洁力较好。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或亚麻油酸易溶于水,则清洁力很好。起泡力:即皂溶于水泡沫的多少。月桂酸、肉豆蔻酸、亚麻油酸、次亚麻油酸的泡沫力很好,而不易溶于水的硬脂酸和棕榈酸的起泡力果然很差。适肌性:即皮肤对皂对皮肤的刺激性。炭素的长度最短的月桂酸的刺激性最大,依照肉豆蔻酸,棕榈酸的顺序刺激性慢慢减小,不饱和脂肪酸刺激性较小,硬脂酸的刺激最小。不易化性:即溶于水的难易程度。饱和脂肪酸坚硬不易溶于水,月桂酸很容易溶解崩坏的,含过多亚麻油酸或蓖麻油酸的皂也很容易溶解崩坏。安定性:即皂被氧化难易程度。安定性越高则越不易被氧化,安定性高的硬脂酸点数为10点。亚麻油酸或次亚麻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皂会比较容易氧化,被氧化的过氧化脂质有时也会刺激肌肤。计算方法:各种属性值=(各脂肪酸所占比例×各脂肪酸性能值)总和表二主要脂肪酸的属性洗净力起泡力硬度不易化性安定性适肌性月桂酸62196102肉豆蔻酸101698104棕榈酸25918102硬酯酸20918106油酸10564610亚麻油酸1070008次亚麻油酸1070008蓖麻油酸2011066)影响肥皂的质量因素1椰子油与棕榈油的含量椰子油中的月桂酸和肉豆蔻酸含量较多,因此起泡力佳。但是含有对皮肤有刺激性的正辛酸或正葵酸所以使用太多的话会使皮肤干涩,建议不要超过全油脂量的20%。棕榈油主要含有棕榈酸(C16)和油酸(C18)两种最普通的脂肪酸。属于硬性油脂,可提高皂的硬度,作出温和且厚实的手工皂,不易溶化、软烂。又因为起泡沫少,无滋润功效,建议用量约10%-20%。2透明皂油脂的配比蓖麻油的主要成分12-羟基-9-十八碳烯酸(80%一92%),增加长碳链的饱和酸用量可以提高透明肥皂的硬度,也有利于β晶型的形成,但加入过多会降低其可塑性。碳链较短(十二烷酸)或十八烯酸的比例增大,能提高肥皂的透明度,特别是羟基烯酸。7)手工皂配配方皂1表三配方一原料质量/g棕榈油50椰子油30葡萄籽油100NaOH25.4水60添加物:茶树精油3d茉莉精油4d茉莉花瓣7颗配方皂2表四配方二原料质量/g棕榈油56椰子油49芝麻油175NaOH40.6水94.5添加物:茶树精油3d茉莉精油4d茉莉花瓣7颗(磨成粉末)抹茶粉透明皂配方表五透明皂的配方原料质量/g棕榈油250椰子油100蓖麻油150NaOH73.5水150酒精195甘油105白砂糖75温水50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4.1配方一与配方二按表二(三)数据,用电子称称取相应重量的油脂,稍稍120w加热混匀。称取25.4g(40.6g)NAOH加入60g(94.5g)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待油脂与碱液均为40度时,将碱液倒入油中,用搅拌器搅合到可画“十”字。加入添加物搅拌均匀,倒入模型中皂化反应。一个星期后脱模,干燥2-3个星期即可。4.2透明皂按表四称取相应重量的油脂,稍稍加热混匀。称取73.4gNAOH加入150g水,搅拌溶解。待均为40度时,将碱液倒入油中,搅合到可以画“十”字。加入甘油,

用120W加热。加热到等皂基变成胶状后停火,加入酒精。盖上锅盖后再以120W加热,不定时检查皂基,如有凝固状态,用不锈钢汤匙押平混合。大概十分钟后加入砂糖水混合液。再次以120W加热,

等皂基形成似糖浆状后,

加入茶树精油和茉莉精油。捞出任何硬块及泡沫后到入模型里,进行皂化反应。等皂基变硬后,切成自己喜欢的大小。让它干燥2-3个星期即可。图为在称取油脂图为混合后的油脂图为油与烧碱搅拌混合图为搅拌结束入模5、实验结果5.1手工皂成品性质5.1.1配方皂1、2表六配方皂1、2肪酸组成(根据网页计算机计算所得脂肪酸组成配方1(%)配方2(%)辛酸8:01.291.35葵酸10:01.041.09月桂酸12:07.98.27肉豆蔻酸14:03.423.37棕榈酸16:019.7415.78硬酯酸18:03.94.72油酸18:124.2533.58亚麻油酸18:236.8730.6次亚麻油酸18:30.390.06不飽和脂肪酸含有量(%)61.5164.51表七各项参数(各种属性值=(各脂肪酸所占比例×各脂肪酸性能值)总和)性质参数(配方1)参数(配方2)建议值INS120.1124.78120-170适肌性6.376.66>7洗净力6.546.52>5起泡力5.995.34>4硬度5.15.33>5不易化性3.583.75>5安定性6.967.26>55.1.2透明皂的成品性质表八透明皂脂肪酸组成 (根据网页计算机计算所得)脂肪酸组成%辛酸8:01.54葵酸10:01.24月桂酸12:09.5肉豆蔻酸14:04.15棕榈酸16:029.55硬酯酸18:06.44油酸18:148.33亚麻油酸18:234.6次亚麻油酸18:30.06蓖麻油酸18:126.4不飽和脂肪酸含有量(%)109.39表九透明皂性质参数(各种属性值=(各脂肪酸所占比例×各脂肪酸性能值)总和)性质参数(配方1)建议值INS203.23125-165适肌性10.99>7洗净力9.62>5起泡力9.61>4硬度8.68>5不易化性6.75>5安定性12.83>55.2成品照片图为配方皂1图为配方皂2图为透明皂切块及加有红曲粉图为脱模后的透明皂基4实验讨论1)成皂中太多气泡搅拌时间太长或搅拌时打入太多空气,因为手腕力气较小,在搅拌过程中小组成员交换进行,也没注意搅拌方向一致等问题。2)配方皂1该皂具有滋润、保湿、抗氧化等功效,适合细嫩与敏感性肌肤。因为要保证棕榈油和椰子油在总油量中所占比例少于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