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辽宋夏金元阶段三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标要求:1.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的新变化;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黄道婆一、课标解读1、课程标准(1)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的新变化;(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复习方重点(1)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发展的表现(2)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3)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4)宋元时期的赋税、户籍制度及社会救济。(5)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特点、地位。(6)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成就。(7)辽夏金元文字的特点、价值二、高考考情分析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8【Ⅰ】26题:中国古代手工业—北宋民营手工业的发展4.浙江.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3.海南.唐宋时期南方耕地的开垦、4.海南.南宋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1.天津.朱熹的民本思想;6.7.浙江.宋明理学;13.北京·南宋南方地区小麦大规模的种植2019【Ⅱ】26.程颢理学3.海南.制瓷业;宋元海上丝绸之路;4.江苏.宋代市镇经济的发展;14.北京.宋代地方官员的“重农抑商”思想;2020【Ⅰ】26.宋代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种植4.江苏.宋明理学;4.海南.北宋商业的繁荣;6.浙江.“市”在南宋的发展2021【Ⅰ】27.重农抑商政策【Ⅱ】26.宋代理学家维护礼教纲常
4.广东.元代经济管理措施;5.湖南.宋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6.浙江.宋代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2022【Ⅱ】26.宋代海外贸易4.广东.宋代理学张载;4.湖南.南宋绘画;3.山东.宋代纺织业;6.浙江.宋代海外贸易命题角度:1.从“社会进步”角度考查辽宋的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和宋元时期的文艺和科技;2.从“社会流动”角度认识宋代社会的变化;3.从“理论创新”角度认识宋明理学的特点和影响。重点关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社会的变化;理学;科技文化成就;三、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时空坐标】辽宋夏金元时期总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发展时期;中国由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古代中华文化的成熟和辉煌时期。政治从多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北方少数民族活跃,北宋与辽、西夏对峙,南宋与金、西夏对峙,元朝完成全国统一。宋代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宰相权力,加强皇权,但也导致三冗两积。元代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耕作制度变革,租佃契约关系盛行;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海路和陆路的对外经济联系空前繁荣。思想文化封建文化高度发展繁荣。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宋词、元曲、文人画和风俗画发展,市民文学出现;书院教育发达;文化全面繁荣并呈现平民化、世俗化发展趋势;四大发明应用广泛并外传社会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趋向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放松,平民社会到来。民族存在民族矛盾,但民族交融加强,各少数民族先后完成封建化。【阶段特征】对外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四、基础知识一、经济新变化(一)农业思考:
相较于唐,宋朝的疆域已经大大缩小,但人口却迅速增长,数倍于唐,怎么养活这么多人?1.耕种制度
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南宋农业分布图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传统农具发展:
灌溉器具:北宋时,龙骨翻车已相当普及,高转筒车亦开始盛行。
耕作器具:铁制犁铧多样化,铁耙、弯锄、镰刀、踏犁、秧马等,普遍使用。2.经济结构
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茶树、甘蔗和棉花)的农户,棉花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的到大力推广。
宋代以后,我国养蚕业重心由北方移到了南方,而且由分散趋于集中。棉花(吉贝、木棉)的栽培区逐渐向北扩。经济作物的种植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出现了茶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主要从事商品生产。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对于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边疆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四、基础知识一、经济新变化(一)农业3.边疆开发3.土地政策——不抑兼并“今天下之田,已为豪民所私矣”
——【宋】陈亮《龙川文集》“(本朝)不抑兼并,富者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
——【宋】王明清:《挥麈zhǔ后录·余话》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占田越多者就要相应交纳越多的税额宋朝不抑兼并
【宋代“不抑兼并”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土地商品化程度更高;宋朝政权为了取得地主阶级的支持。
土地兼并坏处很多,导致土地高度集中,自耕小农衰退,租佃制进一步发展。但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说,土地兼并有利于土地的大规模开发,生产技术的推广、大型铁农具的利用以及水利事业的发展。北宋人口增长就是个例证。
所谓“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授田制基本被废弃,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及土地的商品化,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国家不再加以干预,甚至国家也参与其中。四、基础知识一、经济新变化(一)农业1.定义: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2.原因:
①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严重(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②人多地少的矛盾。3.过程:(1)战国时期:租佃方式产生。(2)汉代:租佃现象比较普遍。(3)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4)明清时期: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使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宋代表现:“主户”(占有常产,承担赋税的人家,分五等,约占20%)
“客户”(宋多指无地佃客,约占35%)4.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②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发展;
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知识拓展】租佃关系农业项目成就意义耕作制度经济结构经济作物边疆开发土地经营南方稻麦复种制普及,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自越南引进占城稻;提高粮食产量,助于人口增长出现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茶树、甘蔗种植;内地棉花种植始于宋,推广于元,南方普及;推动棉纺织业兴起发展边疆地区的农业有显著进步;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租佃制盛行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推动了人身依附关系减轻【知识小结】农业的发展行业概况影响纺织业棉纺织业发展
推动棉纺技术革新;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宋朝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成为瓷都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煤炭开采量大,北宋都城居民普遍用煤做燃料(南宋用焦炭冶铁)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汝窑官窑定窑钧窑哥窑◎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活字印刷术四、基础知识一、经济新变化(二)手工业
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三)商业市镇的发展1.商业的发展(1)国内贸易①基层市场蓬勃涌现:为大众服务,城市坊市制被打破,形成晓市、夜市、草市特点:
①一般出现于交通要道或城市边缘,基本定期交易;
②地区差异较大;
③内容丰富;影响:
促进了城乡经济交流;部分草市演变为居民定居点、
市镇,或者与市区逐步融合,促进了城市发展。②边境贸易: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活跃。◎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概念解析】
榷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因经济发展、生活需求,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设有官吏监督贸易和收税,商人在榷场交易需交纳商税和牙钱。榷场的设置,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地点也会变化。同时也推动双方的经济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民族融合。
四、基础知识一、经济新变化1.商业的发展(2)海外贸易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3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占70%。——马兆峰编著《刀锋上的帝国》A、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B、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
输入中国的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C、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D、设立专门机构——市舶司,进行管理E、路线:海上丝绸之路四、基础知识一、经济新变化(三)商业市镇的发展
材料: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以往。宋政府派出使臣往南洋诸国去“勾招进奉”,博买物货;对招徕舶船众多的商人,中央批准给予补官褒奖。东南沿海泉州、广州等港口“风樯鳞集”。外商来到中国,“许其居止”于“蕃坊”,并允许外商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同时对那些未缴纳入口商税的外商“科罪有差”,对私下“敢与蕃客贸易者”,则“重置其法”——摘编自郑世刚《宋代海外贸易政策初探》(宋神宗)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宋高宗)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会要辑稿》【知识拓展】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1)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使陆路对外贸易受阻。(2)造船业、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3)为了增加政府收入,统治者支持、鼓励。(4)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重心南移。1.商业的发展运钞车:
货币需求量大、铜钱笨重。铜钱纸币背景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纸币自身的优势;概况
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会子),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元朝将纸币作为主体货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积极:越发成熟,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消极:易引发通货膨胀,造成财政危机。北宋交子南宋会子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商业的发展
推动商业契约的广泛使用,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四、基础知识一、经济新变化(三)商业市镇的发展(3)纸币的出现2.市镇的发展
集镇的发展
发展
影响
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有些镇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以及常住人口的增长,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在集镇上开办作坊和商铺,促进了市场的繁荣一些村市、草市和在交通要道上的驿传,每在人物繁盛,形成为商业居民点,便上升为镇了。在生产发达的地区,上升为镇的村市也就特别多。……宋神宗元丰年间全国镇市达1900多个,而南方诸路约1300个。——漆侠《宋代城市经济、商业的发展》聚落集市集镇城市四、基础知识一、经济新变化(三)商业市镇的发展(1)集镇2.市镇的发展城市城市规模繁荣景象功能转变
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北宋市民阶层初步形成“坊市”界限打破,夜市、晓市繁荣;勾栏瓦肆等专门的娱乐场所;城市经济职能增强材料1:宋太祖乾德三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材料2: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入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街上客商成群,商品琳琅满目。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打破时间限制打破空间限制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四、基础知识一、经济新变化(三)商业市镇的发展(2)城市东市西市唐代长安城市功能示意图北宋东京城市功能示意图说明官府对经济管理放松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周至唐代城市中的市宋及以后城市中的市时间地点管理城市职能有时间的控制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在城中有特定位置打破空间限制,市分散于街巷市令或市长管理官府监控减弱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职能加强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晓市)【归纳总结】宋代前后城市商业的变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贸易类型:基层市场(平民大众):蓬勃涌现;榷场(少数民族):往来密切;海外市场(国际贸易):发展繁荣。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泉、广、明州是最大的港口,贸易范围涉及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2、金融货币: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信用票据便钱(会子)大量出现。3、商业场所:出现了商业大都市东京和临安;市坊制度瓦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以及娱乐场所瓦子,草市更加普遍。4、商品种类:农副产品和家庭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5、商业政策: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思考:宋代商业革命具体表现有哪些?【知识拓展】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材料:“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1:只有种植业提供较多的商品粮食,才能使行商坐贾进行各种贸易活动;只有农业提供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商业活动才能兴盛起来。
——漆侠《宋代经济史》材料2:“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
“苏湖熟、天下足”。——《宋史》
材料3:宋太宗下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
宋仁宗景祐年间,对屡禁不止的“侵街”现象让步,允许沿街开设商店。
——《宋史》1.农业发达、手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南北商品交流3.政府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松弛和对商业活动的鼓励【知识拓展】宋元商品经济繁荣的原因其他原因:国家相对稳定,海外贸易的发展、人民辛勤劳动等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宋史·河渠志》
苏湖熟,天下足。—民间谚语四、基础知识一、经济新变化(四)经济重心的南移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摘编自陆游《渭南文集》(1)人口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2)自然因素:南方气候更适宜农业发展。(3)政局因素: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4)政策因素: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5)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6)其他因素: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1.原因2.概况朝代表现特征规律魏晋南北朝(永嘉南渡)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江南初步得到开发,
奠定基础;中唐以后(安史之乱)南方经济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开始南移;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期(靖康之变)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元朝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重新开通大运河;创造性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①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②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由西向东)四、基础知识一、经济新变化(四)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经济格局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文化重心教育文化重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北宋科举实行南北分卷制度;交通贸易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和运输的发展人口分布南方人口迅速膨胀,激化人地矛盾;民族关系使各民族更好地交融,有利于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生态环境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启示政局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四、基础知识一、经济新变化(四)经济重心的南移3.影响材料一:北宋籍贯可考的进士9630人,南方9164人,两浙、两江和福建五路7038人,占总数的73%。
—刘海峰《中国科举史》材料二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探究: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认识:利:有利于笼络北方士人,稳定北方社会;注重南北均衡,有力地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弊: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限制了南方士人的及第机会。
当今高考制度各高校按照地区分配录取名额,也可以看到这项制度的影子。说明了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知识拓展】南北分卷制度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婚姻中重财不重身份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宋会要辑稿·选举》科举选士不重家世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南宋)叶适土地买卖不受官府干预思考:从以下四则材料反映宋代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变化一:门第观念逐渐淡化,社会流动加强重视门第→不问家世变化二: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贵贱有序→身份平等变化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人身依附渐趋自由不抑兼并、管理放松原因①政治相对稳定;②宋代“不抑兼并”的政策;③唐末五代战争打击了腐朽的士族制度,加速士族制度的衰落;④科举制度更加完善,面对向社会开放,公平公正;⑤商品经济发展(根本)。四、基础知识二、社会新变化(一)儒学的复兴
材料1: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而天理几乎灭矣。
——欧阳修《新五代史》
材料2:宋虽统一,但并未恢复汉唐旧境,面对异邦的存在,赵宋在想方设法抵抗异族之外,凸显自身国家合法性,张扬自身文化合理性的需要就格外迫切。——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3: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
——赵世瑜《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4:商人唯利是图,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受的欲望不断膨胀。
——孙学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
材料5:汉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以社会、家庭的道德规范为主体,理论性不强。另外,古代研究儒学的学者,也只注重对儒家经典作咬文嚼字式的考证和注解,结果儒学逐渐变得僵化和流于琐碎。
——《中华文明传真(两宋)》【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儒学复兴(理学产生)的背景?1.背景(1)唐末以来社会动荡,儒家纲常受到巨大冲击,不能适应统治需要(2)宋代统治者重构政权合法性的需要(3)佛、道盛行,冲击儒学正统地位(4)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伦理道德(5)传统儒学日益僵化,缺乏创新与活力(6)其他:
三教合流,北宋崇文抑武的政策及印刷术的发展,为儒学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四、基础知识三、文化新变化2.理学的形成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2)代表人物:(1)概念: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
注:
儒学复兴目的是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北宋程颢、程颐对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四、基础知识三、文化新变化(一)儒学的复兴理学集大成者心学集大成者3.理学的内容主张二程朱熹世界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理气论道德观人伦者,天理也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方法论格物致知明确格物致知的目的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而在于明道德之善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以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程朱理学影响圈
程朱理学影响圈
4.理学的发展四、基础知识三、文化新变化(一)儒学的复兴(1)理学的纵向传承:南宋后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元朝中期:开始科举考试,经书考试单独出题,考试内容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这标志着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最终确立。(2)理学的横向传播:四、基础知识三、文化新变化(一)儒学的复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史料:理学的理欲之辩,本意是想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反向一击,理欲之辩由道德修养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戴震5.影响:积极:(1)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2)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人的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节操;消极:(1)程朱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为封建阶级秩序作辩护,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①进一步思辨化,理论化(从宇宙本体论的角度论证了社会伦理的本体性、先验性、客观存在性。)②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将人伦升至天理,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等,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③吸收了佛道因素(糅合儒佛道三派思想,形成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的哲学体系。)④回归孔孟(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孟子地位提升,也进了孔庙,儒学从“周孔之道”发展为“孔孟之道”)⑤理学逐渐世俗化、生活化(程朱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材料: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知识深化】宋明理学的特点项目程朱理学(二程、朱熹)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不同点世界本原方法论道德观地位哲学范畴相同点实质影响理是万物本原心是万物本原“格物致知”反省内心、“致良知”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程朱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理学、心学追求的“理”即儒学倡导的忠孝节义、三纲五常观念,其实质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南宋后的官方哲学理学新发展,明中期后广泛传播(非官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实质: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知识拓展】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孔子创立百家之一孟荀发展蔚然大宗春秋魏晋独尊儒术确立正统焚书坑儒灭顶之灾汉代秦朝战国宋代佛道冲击出现危机隋唐三教合一三教并存明清之际儒学复兴程朱理学顾、黄、王批判继承南宋至明理学发展陆王心学官方地位【知识拓展】儒家思想发展历程四、基础知识三、文化新变化(二)文学艺术1、文学:宋词元曲文学宋词特点派系婉约派豪放派代表人物话本说书用的底本,早期的白话小说元曲散曲杂剧涵义意义代表人物特点抒情叙事兼长,通俗生动,贴近生活意义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长短不一,配乐歌唱,按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柳永、李清照苏轼、辛弃疾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特点: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注重个人情感抒发。材料1:几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因此城市中就聚集了社会的领导阶层,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了市民化的特征。——【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2:一批有创作激情的文人与民间艺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伤怀感世和人生感触促使他们以写作杂剧为寄托。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1、政治: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政治局面相对安定;2、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3、文化:文学创作表达政治理想和个人情感4、民族交融:宋元时期,民族交融加强;5、国家政策: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元朝科举制度被极度破坏,
民族高压政策,大多数汉族文人在官场失意;6、思想与技术:理学思想的影响;印刷术的推动;7、对外交流:宋元时期对外政策开明,对外交流频繁,兼收并蓄;8、阶级: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等的反映【知识拓展】宋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书法特征绘画成就特征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2.艺术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米芾:《苕溪诗卷》黄庭坚《花气熏人帖》宋徽宗:瘦金体苏轼:《中山松醪赋》《富春山居图》王冕《墨梅》
文人画山水画风俗画花鸟画四、基础知识三、文化新变化(二)文学艺术1、三大发明发明成就意义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雕版印刷普及,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欧洲封建社会衰落。广泛应用于航海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2、其他成就北宋:沈括元:郭守敬元:王祯《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制简仪,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农书》集南北方农业技术为一体,农业工具记载尤为丰富。四、基础知识四、科技成就四、基础知识五、少数民族文字意义:少数民族文字创制的意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国文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1、概况朝代/民族
文字及其发展概况辽(契丹)金(女真)西夏(党项)元(蒙古)成吉思汗忽必烈借鉴汉字,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创制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蒙古秘史》委派八思巴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四、基础知识五、少数民族文字2、特点材料:领袖人物都曾致力于本民族文字的创制工作。契丹大小字、女真文、畏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恢复老生产路的合同
- 沉香种植合作协议书范本
- 车辆互换交易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度大连市摄影棚租赁合同
- 2024年度东莞市服务外包合同
- 2024年度信息技术开发及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品牌营销策划与广告发布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保洁员岗位介绍合同
- 二零二四年文化传媒合同标的为活动策划与执行
- 2024保安队长工作总结(30篇)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6课《人大代表为人民》精美课件
- 第五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金融科技概论(第二版)》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心衰健康宣教课件
- 药事管理学实践报告总结
- 2024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题库附答案(完整版)
- (2024年)传染病培训课件
- 沙盘游戏大纲
- 物理化学实验B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京科技大学
- 建筑大师林徽因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 滤波器出厂试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