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生产项目介绍_第1页
苜蓿草生产项目介绍_第2页
苜蓿草生产项目介绍_第3页
苜蓿草生产项目介绍_第4页
苜蓿草生产项目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成为XX省最大的苜蓿草生产基地本报讯(吴锁柱、阎锐)XXXX市把牧草产业作为农业构造调节、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增进了牧草产业的发展。到现在,全市人工种草面积已达27万亩,千亩以上的大片发展到37块,其中苜蓿22万亩,成为我省最大的苜蓿草生产基地。除种植本地品种“XX紫花苜蓿”外,XX市去年先后引进了高产质优的“美国皇后”、“加拿大FD-4”等一批新品种,建立苜蓿种子田600亩。同时,全市投入160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南皮埃洛公司、东光威顿公司、青县金苜蓿公司、黄骅三利公司等5个牧草加工销售龙头,年加工能力达7.5万吨。这些公司与农民订立了4万多亩牧草种植回收合同,解除了种草户的后顾之忧,使亩均种草比种粮多收入200多元,增加了农民收入。现在,XX市的苜蓿产品畅销京、津、沪、穗等大中都市,并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XX大力种苜蓿草XX省种植耐旱性强、经济效益高的苜蓿草已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在去年种植苜蓿草15万亩、外销商品草6000多吨的基础上,今年种植面积又有扩大。由于XX省许多地方干旱气候特性突出,因而含有较强耐旱性特点,尚有改良土壤用的苜蓿草很受农民欢迎。XX市苜蓿草种植面积发展最快,今年截至7月底已扩种7万亩,XX、XX、XX等地主动调节构造,种植了4万多亩,全省计划到年终新增种植面积25万亩。苜蓿干草产量也比去年有了大幅度增加。仅XX市10万多亩老草场,第一茬干草产量高达1.5万吨。紫花苜蓿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紫花苜蓿产草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价值列牧草之首,因此又称为“牧草为王”。苜蓿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重要的营养成分,并且含有动物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和未知生长因子。在相似的土地上,紫花苜蓿比禾本科牧草所收获的可消化蛋白质高2.5倍左右,矿物质高6倍左右,可消化养分高2倍左右。与其它粮食作物相比,单位面积营养物质的产量也较高。苜蓿能够作为优良饲草增进畜牧业的发展。本文就紫花苜蓿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途径及办法综述以下,供同行参考。1紫花苜蓿青饲运用技术青饲是饲喂畜禽最为普通的一种办法,但应注意苜蓿的最佳收割时间,不同生长阶段影响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紫花苜蓿的营养成分与收获时期关系很大,苜蓿在生长阶段含水量较高,但随着生长阶段的延长,干物质含量逐步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步减少,粗纤维则明显增加,纤维的木质化加重。收割过晚,收获最大的,茎的总量增加,叶茎比变小,营养成分明显变化,饲用价值下降。由于苜蓿含水量大,猪禽青饲时应注意补充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反刍家畜多食后易产生膨胀病,普通与禾木科牧草搭配使用。2紫花苜蓿干草的制备和运用苜蓿草质优良,为多个畜禽所喜食,苜蓿于草喂畜禽能够替代部分粮食,据美国研究,按能量计算其替代率为1.6:1,即1.6kg苜蓿干草相称于1kg粮食的能量。苜蓿富含蛋白质,如按能量和蛋白质综合效能,苜蓿的代粮率可达1.2:1。调制干草的办法诸多,重要有自然干燥法、人工干燥法等。自然干燥法制得的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和晾晒时间关系很大,其中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的含量和消化率随晾晒天数的增加而减少,粗纤维含量随晾晒天数延长而增加。米脂(1994)对苜蓿干物质化率与其化学成分关系的统计分析的成果表明,提高苜蓿消化运用率的核心是控制苜蓿纤维木质化程度和减少粗蛋白质损失。由此看来适时收割和减少运输和干燥过程的叶片损失非常重要,由于苜蓿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占整体株的80%以上。在国际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采用人工快速干燥办法,到20世纪60年代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人工干燥重要有3种形式。1、常温通风干燥-运用高速风力,将半干苜蓿所含水分快速风干;2、低温烘干法---采用50℃-70℃或120℃-150℃温度将苜蓿水分烘干;3、高温快速干燥法--运用高温气流(可达1100℃)将苜蓿在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内,使水分含量降到10%-12%,运用高温干燥后,重要是制取高质量的草粉、草块或颗粒饲料,作为畜禽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料,便于运输、保存和饲料工业上的应用。现在国际上优质苜蓿草产品缺口很大,我国重要出口日本、意大利等国家。苜蓿粉是畜禽良好的维生素和蛋白质补充饲料。可供应胡萝卜素、维生素K、B2和其它B族维生素、黄色素以及优良的蛋白质等。人工干草粉维生素D极少,应注意D3的补充。由于家禽消化纤维能力差,应选用优质1级草粉。苜蓿粉在蛋鸡日粮中添加量,6周前1%-2.5%,7周至产蛋期2.5%-5%;肉种鸡控制体重视状况可添加2.5%-7%苜蓿粉;肉仔鸡应控制在1.5%-2.0%;蛋鸭和肉鸭苜蓿粉用量与蛋鸡和肉鸡相似,但可略高些;火鸡日粮苜蓿粉用量与蛋鸡和肉鸡相似,但可略高些;火鸡日粮苜蓿粉用量较大,5%以上,最高可达25%仔猪日粮普通不用苜蓿粉,生长育肥猪可占日粮5%-15%,母猪可占日粮10%以上;兔饲料中苜蓿粉配比可高达40%-70%;牛、羊日粮苜蓿粉与尿素结合使用,可互相协同作用,运用效果明显,苜蓿粉的含量为50%-80%。3苜蓿的青贮与运用苜蓿青贮或半干青贮,养分损失小,含有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能长久保存,现在畜牧业发达国家大都以干草为重点的调制方式向青贮运用方式转变。重要采用下列几个青贮方式。3.1半干青贮国外普通采用青贮塔进行半干青贮保存苜蓿,青贮塔造价较高,我国普通采用青贮窑贮存苜蓿,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核心首先使苜蓿快速风干使含水量降到40%-50%再进行青贮。这种青贮料兼有干草和青贮的优点。3.2加甲酸青贮这是近年来国外推广的一种办法。办法是每吨青贮原料加85%-90%甲酸2.8kg-3kg,分层喷晒。甲酸在青贮和瘤胃消化过程中,能分解成对家畜无毒的CO2和CH4,并且甲酸本身也可被家畜吸取运用,用这种青贮料饲喂乳用犊牛,平均日增重达0.757kg-0.817kg,比普通青贮料增重提高近1倍。3.3拉伸膜青贮技术这是近年来国外采用的一种新办法,全部机械化作业。操作程序为:割草--打捆--出草捆--缠绕拉伸膜。其优点重要是不受天气变化影响,保存时间长,普通可寄存3年-5年,使用方便。4紫花苜蓿叶蛋白的运用紫花苜蓿叶蛋白(ALP)是将适时收割的苜蓿粉碎,压榨、凝固、析出和干燥而形成的蛋白质浓缩物。普通粗蛋白50%-60%,粗纤维0.5%-2%,消化能12.5MJ/kg-13.5MJ/kg,代谢能为12.4MJ/kg-12.9MJ/kg,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大规模的饲料用叶蛋生产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较多,美国饲料中已按一定比例加入ALP出售;生产上ALP的提取率为苜蓿田间产量的0.89%左右。我国蛋白质资源严重缺少,而叶蛋白的蛋白质含量可与豆粕和鱼粉相媲美,用替代猪、禽饲料中部分鱼粉和豆粕潜力巨大。ALP可替代蛋鸡50%-70%鱼粉或肉骨粉,蛋白质的消化率都有所提高。用ALP替代肉仔鸡日粮中25%-50%的鱼粉或肉骨粉对肉仔鸡增重影响不大。当用此替代雏鸡日粮中50%-75%的鱼粉或肉骨粉时,其成活率可提高3.4%-4.2%.ALP可替代40日龄-60日龄猪日粮中50%的动物蛋白和1/3的豆粕,可替代61日龄-105日龄生长猪80%动物蛋白,对猪生长无影响。5紫花苜蓿产品对畜禽产品质量的影响5.1对家禽产品质量的影响蛋黄的颜色重要取决于饲料中叶黄素的含量,如每公斤饲料中含有60mg叶黄素,就会产蛋黄颜色较深的蛋,苜蓿草粉中叶黄素含量丰富,每公斤草粉中约含有240mg叶黄素,是黄玉米的10倍以上(22mg/kg),黄玉德曾报道在蛋鸡日粮中添加5%的苜蓿草粉,成果添加组蛋黄颜色指数达成9.7,比未添加组增加了3.4,差别极明显。何欣等()实验,与黄玉德成果一致,蛋鸡日粮中添加5%的苜蓿草粉,对产蛋无不良影响,但蛋黄比色度由5.13增加到6.31,差别极明显。另外由于蛋中维生素含量受饲料的影响,苜蓿中富含维生素,特别是核黄素等,饲喂苜蓿的产蛋家禽,蛋中所含维生素量增加。在肉禽日粮中添加适宜的苜蓿产品,由于叶黄素的作用可明显改善肉禽喙、爪、皮肤的颜色,呈鲜黄色,并使肉质鲜美,提高商品价值。5.2对猪胴体瘦肉的影响由于饲料中粗蛋白水平不同会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紫花苜蓿产品属于高蛋白,低消化能(粗纤维含量高)饲料,因此合适比例添加到生长育肥猪日粮中,会增加胴体瘦肉率,肉质鲜嫩,但对猪生产性能无影响。Bohman等(1953)的实验表明,用苜蓿饲喂的猪一致偏瘦,屠宰率较低。用高水平苜蓿饲喂的猪后腿、腰部和肩部肉较多,而腹部和背部脂肪都较少。Stahly和Cromwell(1986),在日粮中添加10%脱水苜蓿草粉于10℃环境下喂养,成果猪的背膘厚度减少3%。美国许多州的实验(1953-1955)表明生长肥育猪的日粮内用5%-15%的优质苜蓿草粉可使生长猪获得良好的生产性能。5.3对牛奶品质和牛肉质量的影响苜蓿对养牛业来说是优质牧草,即能够改善乳脂率,还能够使牛乳中维生素含量增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姜之杰等(1982)运用苜蓿干草和半干青贮饲喂乳牛,产乳量明显提高,并使乳脂率由3.43%提高到3.52%。Kirkpatrich等(1984)证明,苜蓿能够替代乳牛部分精料,并能提高乳脂率,而不影响乳产量。Shaver(1986)、Joanovic(1987)、Conlenbrander(1991)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论点。在肉牛日粮中应合适使用苜蓿产品,为了避免牛肉颜色变黄,在日本肉牛肥育饲料里不大量使用苜蓿粉。6前景展望种植紫花苜蓿不仅能够增进畜牧业发展,增加收入,还能够做到种地养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优化种植构造。并且随着科学的发展,用苜蓿开发生产功效性食品前景看好,市场潜力巨大。苜蓿产业向“XX”鲁梅克斯公司总公司杨茁萌苜蓿又称紫花苜蓿,是一种豆科数年生牧草,有“牧草之王”的美称,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奶牛、羊、猪、鱼、家兔等家畜喂养的优质饲料。它含有抗寒、耐旱、耐盐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泛,其根系发达、再生力强等特点。大力推广苜蓿种植有助于推动我国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草原“三化”和改土肥田工作。因而,发展苜蓿产业是一项符合我国农业发展战略、获取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XX产业。苜蓿产品无论是内销还是外销市场前景都非常广阔。据权威部门预计,现在我国商品草产品市场容量约为1000万吨,而草业公司凤毛鳞角,全国年产商品苜蓿草产品局限性20万吨,产量只占国内市场缺口的2%。眼下,大都市周边的乳牛、肉牛和肉羊业发展势头强劲,粗饲料和优质草产品供应已成为影响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仅京、津、沪三市就有40万多头牛与200多万只羊,这是个巨大的草产品市场。除青贮外,需100-150万吨干草,其中五分之一用苜蓿草产品替代,每年需20万吨以上,可见市场容量和发展空间很大。据理解,XX、XX、XX等地现在已从国外进口苜蓿草产品,某些南方沿海都市内需市场也不小。我国现在年生产多个配合饲料6000万吨,苜蓿优质草粉能够用作饲料原料,生产“安全性”饲料,其用量可占配合饲料2-5%,即每年可使用120-300万吨的苜蓿草粉。因此,苜蓿产品在国内配合饲料工业中市场潜力也很大。苜蓿产品外销市场前景也相称看好。苜蓿的经济效益不错,重要体现在中高密度草捆和草块需求量大。高密度苜蓿草捆XX车板价在每吨1300-1450元,XX车板价在每吨1500-1650元。美国和加拿大高密度苜蓿草捆、草块和草颗粒到日本的F价分别为每吨280美元、250美元和200美元。因此,苜蓿草产品的利润相对其它饲料高。如通州区农民种植苜蓿,每亩地比种粮食增收200元,农民种植10万亩苜蓿可增收万元。如果地区达成年产苜蓿等牧草100万吨,则农民将年增加收入2亿元以上。苜蓿业发展增进大中都市周边和农区畜牧业发展,粗略计算,每使用1万吨草颗粒大概可使养殖业增效200万元,如草颗粒产销量达成每100万吨,则养殖业年收益可达成2亿元。从生态效益方面看,数年种植苜蓿草能够提高植被覆盖率,起到防沙治沙的作用。同时,苜蓿能够固定氮素,提高农田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苜蓿将成为新世纪XX产业苜蓿堪称“牧草之王”,是世纪上栽培面积最广、最重要的豆科牧草之一全世界种植1.6-1.8亿亩,美国苜蓿草的直接年收入达100亿美元,加上养植、加工等有关产为年产值超出1000亿美元。我国种植苜蓿已有数年的历史,现有苜蓿面积2750万亩,居世界第五位。苜蓿对世界和中国农牧业发展超了重要作用。展望新世纪,中国苜蓿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在将来5-内,按照专家提出的粮-经-饲三元构造调节到3:1:1的比例,苜蓿的种植面积最少应增至1亿亩,以亩产干草500公斤计算,年产优质饲草5000万吨,其代粮、增粮和节粮总效果可缓和我国8000万吨的粮食压力特别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近3000万吨蛋白质饲料的短缺问题。随着苜蓿种植面积的增加,必将加紧苜蓿育种,特别是生物技术、遗传标记、基因重组技术的应用,将加速新品种的哺育和种子产业化进程。牧草加工除了生产草捆、草块、草粉、草颗粒常规产品,还将向叶蛋白、浓缩维生素、人类保健食品等深加工方面发展,潜在的增值效益十分诱人。苜蓿作为农牧结合的纽带,将奠定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苜蓿生态功效在大X围的发挥将架起一座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和谐的桥梁。有理由相信苜蓿产业将成为我国21世纪的XX产业。中国苜蓿秋眠性、适宜引种与生态区划卢欣石---林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和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以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为主的草产业正在大规模兴起,苜蓿种植面积快速扩大。但是,由于盲目的引种,不合理的种植,引发多起生产的损失,给苜蓿产业化带来了一定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提出与生产需求最为直接关联的技术问题就是苜蓿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产量潜能和区划的合理性问题。本文将从苜蓿的秋眠特性来分析苜蓿的生态适应、引种方略和种植技术问题。1苜蓿的秋眠性要理解苜蓿的合理引种和种植,道德需要理解苜蓿的秋眠性。苜蓿的秋眠性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这种特性与苜蓿的耐寒力和生产特性有直接的关系,早在本世纪代,美国科学家就已经发现了这一现象,之后随着生产区域化的规定,人们对秋眠性的研究日益加深,随着秋眠性测定办法的发明和分类原则制订,苜蓿秋眠性在育种和生产实际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对提高苜蓿产量和专业化生产发挥了主动作用。苜蓿的秋眠性实际是苜蓿的一种有关生长习性和生理功效的遗传特性,即秋季北纬地区由于光照减少和气温下降造成苜蓿形态和生产力发生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只能秋季某一特定时间旬割后的再生中才能够观察到,而在春季和初夏的刈割中却观察不到。这种遗传变异主源于世界不同苜蓿变异中心的不同基因源,从而形成了1~9级的秋眠水平,1~3为秋眠基因型,4~6为半秋眠基因型,7~9级为非秋眠基因型。苜蓿的秋眠性与产量及其越冬性的关系极为亲密。在北纬地区因光能运用不充足而影响产量,局限性的秋眠会使抗寒性减少。Heichet(1988)指出,更为精确的选择品种或将某一品种种植纬度限制在更狭窄、更适宜的X围内,就可望进一步提高苜蓿的碳积累和生物产量,因此秋眠性水平是与生产力提高关系亲密的因素,是苜蓿引种、生态区域及选择最佳种植期的理论根据。美国曾耗费几十年的研究,研究出了美国苜蓿种质资源1~9级的秋眠性级别原则和对应的国标对照品种。2苜蓿秋眠性在美国的应用现在我们已经十分清晰,在北纬地区决定种植适宜的苜蓿品种,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它的秋眠水平。美国已经把苜蓿的秋眠性作为苜蓿品种鉴定的一种必测指标。美国苜蓿种子审定委员会(CASC,TNC)每年颁布一次美国苜蓿审定种子名录,其中,秋眠性等级是特性描述的第一指标。由于美国农业部颁发的《苜蓿栽培品种抗病虫特性鉴定原则》中首先将鉴定苜蓿分为秋眠、半秋眠、非秋眠三大类型。然后再拟定各类不同品种的抗病,抗虫特性。北美洲是世界苜蓿生产最大的区域,其重要生产区域在北纬35°~45°(之间,在美国东部,湿润地有4个苜蓿生产带,这个区域的年降水量在406~430mm之间。在非湿润地区有3个苜蓿生产带,重要颁布在美国的大平原、山间地带和西南部,其耕作制度重要依靠旱作和浇灌。美国农业部农研局LOSOA/ARS曾颁发了一种植物抗寒性区划地图,将全美划分为十个气候区,根据苜蓿的秋眠性指标,非秋眠品种最适宜种植区是第8~9区,半秋眠品种是第5、6、7区,秋眠品种是2、3、4、5区。第1区和第10区均因气温过高或过低,无适宜品种。这样就为全美X围的苜蓿引种和种植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根据。3中国苜蓿秋眠性卢欣石曾以美国9个秋眠性原则对照品种为对照,对中国94个苜蓿地方品种涉及23个国家审定品种的秋眠性进行了测定,在等位基因变异的研究中发现。美国Norsemea品种含有和中国品种相近的等位基因和等位基因类型组。中国的XX大叶苜蓿拥有和美国半秋眠苜蓿相近的等位基因和等位基因类型组。在秋眠性的方差分析中,美国秋眠性为1级的对照品种Norsema和大部分中国品种处在同一秋眠性水平,阐明了中国苜蓿地方品种和人工哺育品种基本上属于极秋眠类型或秋眠类型(秋眠等级约1~3),而XX大叶苜蓿却和Dnputis品种(秋眠性为5)与Saranac品种(秋眠性为4)等半秋眠类型苜蓿处在同一水平。阐明中国苜蓿地方品种和人工哺育品种基本上属于极秋眠类型或秋眠类型(秋眠等级为1~3),而XX大叶苜蓿属于半秋眠类型(秋眠等级4~5)。美国的秋眠类型品种,从1~9反映了从极秋眠-秋眠-半秋眠-非秋眠-极不秋眠九个变异梯阶层次,而中国苜蓿品种从极秋眠-秋眠-半秋眠只体现出了约4个阶梯层次,在秋眠性的遗传变异幅中只有美国的二分之一。纵观以等位基因频率统计的遗传距离(GD),中国为0.029,闩国为0.0422,中国品种也正好是美国的二分之一。4中国苜蓿不同秋眠类型遗传特性以14个形态、生理和生化标记为变量集,运用MONOVA、NEST、ANOVE分析,将中国苜蓿品种分为三个类型组,数据表明,以来自北疆地区材料为主的第一类型组和以来自南疆材料为主的第三类组在形态、生理特性和等在因类型及频率方面均体现出较大的差别,而大部分由来自中国内陆广大耕作区的苜蓿构成的第二类型组却体现出中间过渡类型。第一类型组涉及21份苜蓿材料,重要一自于北疆和XX中西部。其遗传特性重要体现为较低的株丛高度(55.85cm)/半直立的生长习性(2.91)、叶片短(18.54mm)、花色杂(1.09)、果荚松散(4.89),普通极秋眠(1~2级),重要的等位基因类型组是Ⅲ(54%),总种群遗传杂合度在三个类型组中最高(Ht=0.346),类型组内种群间遗传图距大(GD=0.0277)。该类型组适于海拔较高(1000~m)、气候严寒(年均温5℃~9℃)、年降水量少(50~250mm)和冬季严寒、夏季干热的生态条件,这个类型组的代表品种是北疆苜蓿、草原一号苜蓿、草原二号苜蓿。第三类型组涉及15份苜蓿材料,重要来自珩XX南部。其遗传特性重要体现是直立(3.09)、高大(67.88cm)、叶片宽(9.22mm)、叶片长宽比小(2.27)、叶面积大(350.8mm2)、花色纯、果苹紧凑螺旋,普通为半秋眠(4级),重要的等位基因类型是XⅡ(52.4%),种群总遗传杂合度三个类型组中最低,为Ht=0.272,遗传图距最小(0.005),其生态类型特性受水分和热量影响均很大。特别是与秋季和春季降水量有关很高,该类型组重要来自南疆沙漠绿洲,适应于极其干旱高温、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有浇灌条件的地区。第二类型组涉及56份材料,重要来自中国内陆8个省(区)。该类型组内能够进一步划分为8个亚类型,但划分为8个亚类型组后失去明显的地理牲。第二类型组作为一种大类,体现出过渡类型和渐变特性,在株丛高度、生长习性、花色、果荚形状、秋眠性水平等方面均处在中间类型,等位基因组的类型为Ⅰ(78.5%);总遗传多样度0.331,居中;CD为0.0243,也居中;它与其它两组类型不同的突出特性是:主茎长度(541.71mm)、茎节数(12.8)为三组之最低,叶片底毛为三组之最密。5中国苜蓿秋眠性运用5.1生态区划由于对苜蓿秋眠特性还理解的非常肤浅,在我国的苜蓿引种、推广区划中也还没有犹如美国那样以秋眠性为症要引种根据,因此盲目引种,在不适宜区域种植推广等问题,给苜蓿生产带来负面影响。当务之急是尽快地弥补这一空白,首先对国内品种、重要当家引进种、地方品系和野生种质资源进行全方面的秋眠性测定,另首先进行遗传构造分析,评价中国苜蓿种质资源不同秋眠基因型的遗传生态关系,探讨苜蓿不同秋眠性与区域气候特点结合起来,提出我国合理的苜蓿种植方案,与国际原则接轨,使我国的苜蓿生产进入一种科学的专业化的新境界。5.2科学引种现在秋眠性是预测推广引进品种适宜生长区的简便而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在温暖地区引进过量的秋眠品种,会由于光能运用不充足而减少产量,如果在严寒地区引进的不是秋眠品种,会造成死亡或减少草丛持久力。在某些地区,如果光照局限性而温度却仍适宜苜蓿生长,重视引进秋眠性较弱的品种就可能提高苜蓿的年产量。精确地选择品种,将品种种植纬度限制在更狭窄更适宜的X围内可望进一步提高苜蓿的碳积累和生物产量。非秋眠品种含有一种加勤学季节性产量的机能,但缺少持续生产的特点。因此非秋眠品种改良重点就是在不牺牲其快速再生和高产量的同时,增加株丛的持久性。5.3拟定适宜的播种时期光照和土壤温度是影响苜蓿幼苗发育的二个重要因素,但不同秋眠类型在不同的时期对光照和土温的反映是不同的,对秋眠类型而言,在幼苗第一种月的生长久和第二个月的生长久,光照和土温都体现为同样重要,而对半秋眠品种而言,光照仅在第一种月的生长久没有影响。因此在短日照条件下,幼苗的发育能够比长日照条件下期待更加粗壮的根冠芽和长根系统。如果按照苜蓿不同秋眠性的植株发育规律选择最佳播种期,就能够成功地建植苜蓿和培植苜蓿。对于非秋眠性品种而言,最佳播种期应在春季3月初~4月中旬,或秋季的10月开始~10月下旬,对半秋眠品种,应在4月中旬~5月中旬。而对秋眠品种而言,则最佳播种期为6月中旬~7月底。鉴于低温能够减少叶茎的生长增进根系发育,则秋播比春播更加有利,且能够减少田间杂草的危害。紫花苜蓿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半荒漠地区越冬性能的研究时永杰中国农业科学院XX畜牧与兽药研究所XX先锋草业工程技术XX[摘要]以和田苜蓿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对苜蓿的播种期、耕作方法、割草期、行距和刈割后留槎高度等五个指标对苜蓿在干旱,荒漠、半荒漠地区越冬性能的研究,成果表明苜蓿的播种期、耕作方法和留槎高度是影响苜蓿越冬性能的重要因素。并指出采用耧播不耱技术适时早播,确保柘黄前一种月刈割并留有7厘米以上的留槎高度,是干旱、半干旱和荒漠、半荒漠地区苜蓿种植中提高其越冬性能和获得高产、稳产的简便易行并且有效的方法,也是苜蓿产业化生产中减少成本,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重要途径。[核心词]苜蓿越冬性能1前言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是一种古老的栽培特牧草,是世界上温带、寒温带地区种植最为广泛的豆科优良牧草,全世界栽培面积3000多万公顷。公元前129年,西汉使臣X骞从西域将苜蓿引入我国,至今已有数年的种植历史。现在,苜蓿在我国重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地理位置在北纬34°~43°之间,种植面积稳定在130万公顷上下,XX省是我国苜蓿种植的第一大省,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我国北方地区,以干旱、半干旱,荒漠、半荒漠地貌为主,紫花苜蓿在这类地区的种植,是解决本地优质饲草缺少,特别是蛋白质饲料缺少的有效途径。进一步研究苜蓿在这类地区的越冬性能,对于克服该地区干旱、风蚀、盐碱等自然条件对苜蓿栽培的限制、扩大苜蓿种植X围、提高其生产力、增进本地畜牧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有重要意义。2实验区的自然条件干旱、半干旱实验区:设在XX省榆中县北山地区贡进乡,地处东经104°24′,北纬36°04′。海拔2377m,无霜期104d,作物生长久170d,初霜9月中旬,终霜6月初。≥10℃的积温1795℃,年平均气温4.6℃,极端最高气温28.6℃,极端最低气温-22.8℃。历年平均降水量344.6mm,年蒸发量1458mm。土壤有机质含量0.82%,pH8.3。荒漠、半荒漠实验区:位于XX省永昌县西北部,东经101°37′,北纬38°35′,属祁连山系大XX段的前山山间年平均气温1.3℃,极端最低气温-34.0,极端最高气温32.6,≥5℃的积温1791℃,年平均降水量207.4mm,年蒸发量2183.9mm无霜期90d。冻土1深度164cm,日平均风速3.56米/秒,年大风日数67d。沙质轻壤,有机质含量1.96%,总盐分0.92%,pH值8.1。3研究成果3.1研究指标:通过对两个实验区与苜蓿越冬性能有关的播期、耕作方法、割草期、行距、留槎高度五个指标的实验研究,成果表明播期、耕作方法和留槎高度是影响苜蓿越冬性能的重要因素,兹将上述三个指标的研究成果阐明以下。3.2不同播种时期、耕作方法和留槎高度时苜蓿越冬率的影响:3.3成果与分析3.3.1播期:由实验成果能够看出不同播期对苜蓿播种当年的越冬率有较大影响,随着播期的逐月推后,苜蓿在干旱、半干旱和荒漠、半荒漠地区的越冬率逐步减少。前后播种相差两个月,其越冬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相差2倍以上,荒漠、半荒漠地区相差10倍以上,其因素重要是植株的生物量差别所造成。因此,适时早播,成为这些地区苜蓿种植的重要6一,不公能够提高牧草产量,并且有助于当年越冬。3.3.2耕作方法:入冬前采用地面覆盖物的耕作方法能明显提高苜蓿的越冬性能。早作区采用覆盖土壤,荒漠区采用覆盖羊粪或土层都使苜蓿体现出良好的越冬效果,并且覆盖羊粪因其保温和增加土壤肥力的双重作用,使苜蓿越冬效果比覆盖土层更加好,只是采用地上覆曾物的方法比较费工,大面积种植条件下投入较高。比起采用地肯覆盖物的办法来,耧播不耱技术是干旱、荒漠地区易于推广、省时、省力的耕作方式。其做法是在苜蓿播种时用畜力播种机(耧)将苜蓿种子播在土壤中,牧草于播种沟内生长,晚秋刈割时的留槎高度对其越冬性能的影响较弱。实验成果表明,齐地面(0厘米的留槎高度)刈割对苜蓿入冬前的根冠保护不利,致使在冬季严寒、干燥和冬春湿度变化激烈时,大量的根冠丧失再生能力,较高的留槎高度有助于保护根冠明年返青,生产上宜在入冬前最后一次刈割保有7厘米以上的留槎高度,利于苜蓿的越冬和翌年生长。3.3.4采用耧播不耱技术适时早播,确保柘黄前1个月刈割并留有7厘米以上的留槎高度,是干旱、半干旱和荒漠、半芒漠地区苜蓿种植中越冬性能和获得高产、稳产的简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易行并且有效的方法,也是苜蓿产业化生产中减少成本,节省人力、物力的财力的有效途径。有关开发“豆科苜蓿草产业”项目的分析报告苜蓿是我国实施农业粮---经---饲三元构造调节,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首选饲料作物。苜蓿堪称牧草之王,是世界上栽培最早、面积最广、最重要的豆科牧草。苜蓿富含蛋白质、多个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多个家畜喜食的优质蛋白质饲料。苜蓿为直根系数年生植物,含有很强的固氮能力。现在全世界种植苜蓿约5亿亩。其中美国种植约1.8亿亩,占世界第一位,年产值近100亿美元。此种意义上讲,没有哪种作物可与苜蓿匹敌。我国苜蓿种植面积有万亩,并有着的栽培历史。苜蓿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对某些优良畜种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到应新增苜蓿种植8000万亩,计达1亿亩,也就是说在现有种植面积上增加4倍。我国是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国家,蛋白饲料年缺口1500万吨,现在重要是通过减少饲料中蛋白质添加量和进口部分蛋白饲料来解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自美国进口大豆粕400万吨、大豆200万吨、鱼粉100万吨、肉骨粉30万吨。因此,发展优质豆科草粉完全可成为开发蛋白质饲料资源的一项新技术产业。近期,我国苜蓿草粉年需求量200---300万吨。而我国草粉年产量还局限性20万吨。XX省每年需要30万吨优质草粉,XX省需要10万吨,XX省则需要90万吨。我国每年草粉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全部关专家在分析21世纪我国饲料工业面临的问题时认为,饲料原料紧缺将是长久性的构造矛盾。据预测、和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需求分别为4500万吨、6000万吨和7200万吨。每年需耗费大量外汇进口。现在我国饲料原料生产体系尚未建立。我国传统大农业构造是典型的粮---经二元构造,饲料生产在农业生产体系XX未得到应有的地位,种植业品种单一,基本是南方产水稻、北方产玉米的格局。特别是从80年代以来,由于受比较利益的驱使,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减,致使饲料蛋白资源紧缺的矛盾加剧。据我国动物营养专家测算,如果我国人均摄入动物蛋白质达成世界平均水平,畜牧业总需求蛋白质饲料6000万吨,届时短缺50%,即3000万吨,苜蓿将是最抱负的粗蛋白生产作物之一。根据我国现有家畜喂养总量概算,21世纪初对苜蓿产品需求总量将达成6170万吨(养牛业3540万吨、养羊业1500万吨、猪禽及水产配合饲料1130万吨)。从国际市场看,全球草粉年进出口额已愈10亿美元。现在,苜蓿的国际市场重要在亚洲,年需求量在200万吨左右。日本年进口130---150万吨,南韩现在年进口10万吨,美国专家预测南韩进口可发展到50万吨,东南亚国家进口苜蓿也呈增加趋势。而亚洲市场优质蛋白饲料作物的市场潜力可达1000万吨。苜蓿草产品国际市场售价(FOB)为200---230美元/吨,优质草粉高达300美元/吨;国内苜蓿产品售价多在1100---1400元/吨,优质产品达1600---1800元/吨;我国出口的粗蛋白含量为15%的草粉,价值170美元/吨,粗蛋白含量30%以上的草粉280美元/吨,其售价例来与玉米价持平或略高。实施方案首先建立小规模的苜蓿种植示X园区,做为推广苜蓿种植产业的试点和样板,同时也是投资联合体进行科研、质检、选种、育种、管理和技术培训的基地;第二步,投资联合体或其它投资体广泛合作,大面积推广种植业和产品加工业,建立草产业园区,形成我市蛋白饲料作物的主力军;第三步,投资联合体组建销售中心(公司),运用中国中国苜蓿网的技术优势,建立当代化的电子商务营销网络,主动开发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以获取最后的经济效益;第四步,随着投资联合体的发展和蛋白饲料作物在我国的广泛推广及WTO对我国饲料业所造成的影响,以此为题材与证券公司亲密合作,组建投资基金准备上市创业板块。效益分析开发知识密集型草产业是一项有组织的、科学化的系统工程,它不同于传统的、分散型的小农种植形式,它是科研、种植、加工、服务和销售的集中体现,有着极具潜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简要分析其具体运作过程中各环节的直接效益概况,仅供参考。种植效益:充足运用盐碱滩涂和中低产田,种植饲料作物的经济效益将大大高于其种植粮食作物;同时还起到固氮肥田、保护水土、改善环境的作用。现在我国苜蓿种植每亩鲜草产量为3000公斤。普通来讲,一次播种费用每亩150元左右,五年一次换种,其间只需浇水、施肥和简朴的中耕管理,费用低于粮食作物的种植。以现在市场价计算,每公斤鲜草0.20元,每亩鲜草收入600元。生产加工效益:建设装备一台93QH-300牧草快速高温烘干机组的优质草粉厂,需有3000亩人工草地、配套厂房及运输卡车,总计固定资产投入约需140万元。3000亩可产草粉3000吨,以现在国内市场草粉收购价1200元/吨,计其收入为360万元。鲜草收购成本为18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按三年收回计算,计每年47万元,每年毛利约133万元(工资、税率及其它费用未计)。服务效益:涉及育种、种植技术培训、生产技术培训、设备安装和维护、质量检查服务将采用合适有偿服务方式,以获取一定的服务效益(原则另议)。销售效益:高效、优质苜蓿草粉国内市场价格1400元/吨---1600元/吨,国际市场为170美元/吨---280美元/吨,每吨利润为200元---400元。以一套机组相适应的生产能力计算,其销售利润约为60---120万元。按照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规划,我国农业苜蓿种植面积将达成1亿亩,届时我国将有着1500亿元产值的巨大潜力。能够预见,发展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必将成为推动21世纪中国农业持续高效发展、国土环境优化、国民生计兴旺发达的XX产业。大力开发知识密集型草产业推动中国农业持续高效发展地迈向21世纪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财富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但是,在看到我国经济获得成就的同时,还应清晰地认识到,由于长久以来我们采用的是一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战略,高投入、低产出,以更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求得经济的增加,特别是人口政策的失误,造成人口数量庞大,素质低下,与科学技术发展对劳动者数量需求越来越小、素质规定越来越高这一基本趋向之间形成锋利矛盾。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今天,人口不停膨胀、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中国经济面临着重大挑战。人口问题现在我国人口已超出12亿,80%为农村人口,每年人口新增加约1500万,预计将超出13亿。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每年要安置1000万劳动力就业。据专家测算,21世纪我国人口高峰要超出16亿,最后稳定在16亿左右。十五六亿人要吃饭,是一种艰巨的任务。为此,某些西方学者甚至提出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言论。资源问题我国资源即使比较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人均资源在国际上不仅不能排在富裕国家之内,并且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国土面积排世界第三,但人均占有国土面积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耕地总面积列世界第一,人均1.2亩排在世界67位;淡水资源列世界第五位,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88位,是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我国的森林和草原可覆盖率为13%和23%,人均分别为1.62亩和2.84亩,人均占有水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28.2亩)和五分之一(13亩)。与此同时,我国每年43亿吨的土壤流失量达全球流失总量的20%。环境问题大气污染严重,全国500多座都市中大气质量达成一级原则的不到1%,、XX、XX、XX、XX名列世界十大污染最严重的都市;水域污染问题突出,全国有七—八亿人饮用污染超标的水。经济发展增进着整个社会文明进步,但工业社会在给人类带来工业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人类需要谋求新的社会发展观,以实现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会议,有183个国家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涉及我国的李鹏总理等10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到会,可持续发展是会议的中心议题。会议发表了《有关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制订了《21世纪议程》(Agenda21)。这是一项将使人类历史发生转折的重要会议。《21世纪议程》中心内容是谋求人类与自然如何协调相处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方式,目的是使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通过改革与地球的有限承受力相适应,使人类社会在21世纪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它是一种把可持续发展理论付诸实践的全球性计划,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蓝图中国苜蓿产业化发展前景根据中国苜蓿产业化发呈现状,能够预测该产业将来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种植面积快速增加,苜蓿产品市场将逐步扩展,产品深加工前途诱人,高新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种植面积将快速增加全国有60亿亩草地资源,其中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有11亿亩,北方尚有许多含有浇灌条件的草原,可建成稳定、优质、高产的豆科牧草基地。同时,全国尚有三分之一的低产田,能够间种或轮种豆科牧草,既可改土肥田提高粮食单产,又可生产豆科草粉。另外全国尚有数亿亩蔬林和林间草地可种植豆科牧草,达成林茂草盛。普通北方、中部、南部作物区草粉年生产时间分别达6个月、8个月、10个月,XX岛有浇灌条件的热带作物区可全年生产。现在我国苜蓿种植面积已达万亩,通过努力到可达1亿亩。苜蓿产品市场潜力巨大据悉,全球草粉年进出口额已愈10亿美元。现在,苜蓿的国际市场重要在亚洲,年需求量在200万吨左右。日本年进口130—150万吨,南韩现在年进口10万吨,美国专家预测南韩进口可发展到50万吨,东南亚国家进口苜蓿也呈增加趋势。而亚洲市场优质蛋白饲料作物的市场潜力可达1000万吨。我国是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国家,现在蛋白饲料年缺口约为1500万吨,近期苜蓿草粉年需求200—300万吨。而我国草粉年产量还局限性20万吨。XX省每年需要30万吨优质草粉,XX省需要10万吨,XX省则需要90万吨。我国每年草粉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全部关专家在分析21世纪我国饲料工业年面临的问题时认为,饲料原料紧缺将是长久性的构造矛盾:其一、蛋白质饲料短缺。据预测、和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需求分别为4500万吨、6000万吨和7200万吨。每年需耗费大量外汇进口。其二、饲料及添加剂资源短缺。其三、添加剂品种少、质量差、数量局限性。其四、饲料原料生产体系尚建立。我国传统大农业构造是典型的粮—经二元构造,饲料生产在农业生产体系XX未得到应有的地位,种植业品种单一基本是南方产水稻、北方产玉米的格局。特别是从80年代以来,由于受比较利益的驱使,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减,致使饲料蛋白资源紧缺的矛盾加剧。据我国动物营养专家测算,如果我国人均摄入动物蛋白质达成世界平均水平,畜牧业总需求蛋白质饲料6000万吨,届时短缺50%,即3000万吨,苜蓿将是最抱负的粗蛋白生产作物之一。根据我国现有家畜喂养总量概算,21世纪初对苜蓿产品需求总量将达成6170万吨(养牛业3540万吨、养羊业1500万吨、猪禽及水产配合饲料1130万吨)。经济效益可观种植饲料作物的经济效益大大高于粮食作物。全国现在种植苜蓿每亩鲜草产量达2500多公斤,在做为“九五”国家攻关项目----苜蓿产业化专项予以技术支持和咨询项目区的15个项目区中其草产品平均亩产700公斤。在我国滨海盐碱地及中低产田进行综合丰产栽培技术,亩产干草达800公斤以上。普通来讲,一次播种费用每亩150元左右,当年可收500公斤优质干草,以现在市场价计算,收入为700元左右。第二年至第五年,平均年产干草可达1000—1500公斤,收入可达1000—元,期间只需浇水、施肥和简朴的中耕管理,费用低于粮食作物的种植。苜蓿草产品国际市场售价(FOB)为200—230美元/吨,优质草粉高达300美元/吨;国内苜蓿产品售价多在1100—1400元/吨,优质产品达1600—1800元/吨;我国出口的粗蛋白含量为15%的草粉,价值170美元/吨,粗蛋白含量30%以上的草粉280美元/吨,其售价例来与玉米价持平或略高。苜蓿加工业前景诱人据测算到我国用于苜蓿收获和加工的设备需求市场为10—13亿美元,除苜蓿草粉、草捆、草块、草颗粒等产品,苜蓿叶蛋白(含CP〉50%)叶绿素等深加工产品将畅销,供人类直接食用的苜蓿添加剂、蔬菜、维生素等苜蓿绿色保健食品将受到人们的青睐。高新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牧草之王,苜蓿在将来高科技发展中将大有所为。雄性不孕株系正在我国育成,三系配套的杂交优势将用于生产,含硫氨基酸转基因苜蓿已获得株系,苜蓿作为生物反映器生产贵重物亦有可能,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为苜蓿产业发展提供无限生机。由于我国草地资源大多分布于牧区、山区、边疆少数民族区、革命老区和黄河、长江、珠江等上中游地区,这些地区因自然和历史等因素,发展经济、治理国土和脱贫致富的任务十分艰巨。而草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和草产业的发展将能有效地肩负起这一重任。加之广种优质豆科牧草改造中低产农田和贫瘠林地综合产业的发展,能够断言,开发草地资源,发展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农业持续高效发展、国土环境优化、国计民生兴旺发达的生力军。苜蓿如何产业化?我国曾在80年代提出了立草为业、发展草业、草业先行进行的科学论断,对我国的草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没有建成有产品、有市场和有经济效益的产业,草业的发展比较缓慢。为此,国家在“九五”期间把“牧草之王”——苜蓿的产业化作为科技攻关项目,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带动草业和持续农业的发展。通过三年来的科技攻关,我国苜蓿产业化已经拉开序幕,投资苜蓿产业化开发的势头日渐高涨,苜蓿产业化前景非常广阔。一、规模化生产。要实现苜蓿产业化,必须推行规模化经营。首先必须建立苜蓿规模化种植基地。从种植面积来讲,有两种基本的规模种植基地,即土地适度规模种植基地和区域规模种植基地。土地适度规模种植基地以农场、公司和专业户为基础,合适扩大苜蓿种植面积,保持较大面积集中连片,此基地重要分布在地多人少的地方、待开发的中低产田和沿海滩涂荒地。区域规模种植基地以农户为基础。即使每一户每一块的种植面积很小,但通过苜蓿产业化在某一区域组织千家万户进行苜蓿种植,集少成多,形成苜蓿规模种植基地。在苜蓿产业化运作过程中,特别是苜蓿种植时,不要无视农户的作用,不能对农户经营作小农经济的简朴评定,要充足认识农户经营的合理性和发明性,由于农户种植含有生产管理责任心强、劳动力不计入成本、生产成本低的优势。让农户种植能够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充足调动农民爱惜土地、精耕细作的主动性,发挥在农业三元种植构造中苜蓿根瘤菌固氮、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减少短期行为对土地的剥夺和破坏,增进土地生产力持续的提高。在我国苜蓿产业化的直接推动下,苜蓿种植基地正在加速形成,出现了各具特色的苜蓿种植基地模式。1、科技带动模式。中国农业大学运用日本捐赠的外资在XX无棣县建成5000亩的神内苜蓿示X基地,对种籽包衣、化学除草、施肥、配套机械加工等一系列技术进行研究。XX省XX市农林科学院与日本政府进行国际科技合作,建立了中日农牧国际合作中心,建立了3000亩种植示X基地,已进行了三年的苜蓿栽培实验研究。2、产销一体化模式。现在我国工、商、服务业正经历着激烈的竞争,投资的风险很大。因此,国内外某些有远见卓识、颇具实力的公司集团、公司、个体户纷纷投资苜蓿产业化开发。他们租赁土地,建立苜蓿种植基地,加工苜蓿产品,组织产品销售,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3、公司+农户模式。XX市静海县电力发展公司与该县农民联累计划种植苜蓿3万亩。生产商品干草,同时结合发展奶牛,在城郊进行商品草生产和奶业开发,此模式类似于美国五大湖区苜蓿种植亲密服务于奶业生产的经营模式。1997年项目区开始种植苜蓿,奶牛已发展到头;并建成了日加工10吨奶的高温灭菌袋装鲜奶生产线,产品十分畅销。军区华金公司与XX省永济市开X农民联合开发2万亩苜蓿种植基地,华金公司提供种子、收割机械设备,并负责苜蓿草产品销售,农民负责种植和管理。1998年8月已种植7000亩。4、政府引导模式。XX省东光县人民政府为了改造中低产田,主动引导农民进行苜蓿种植,由政府提供种子和负责苜蓿产品加工销售。计划种植面积6万亩,1997年开始实施,到1998年秋已种植1.3万亩。5、吸取外资模式。鉴于亚洲是世界最重要的国际苜蓿产品市场,中国有很大苜蓿生产潜能和市场优势,因此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外国公司纷纷介入中国的苜蓿产业化开发,澳大利亚提供政府贷款分别在XXXX,XX黄河三角洲及内蒙XX等地区投入苜蓿草生产和种籽基地建设。美国华德贝公司投入当代化的苜蓿加工设备,计划在中国合作开发苜蓿商品草生产基地10余万亩,产品销往日本和南韩。二、走市场——中介组织——基地(农户)之路。要打通苜蓿产品市场,对分散的基地(农户)而言,面临着许多不利的因素。一是种植规模小,无法形成足以影响市场供求的商品量,很难抵抗市场风险。二是信息不灵,难以及时精确地掌握市场供求状况,也难以预测市场将来的变化。三是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高。由于苜蓿种植的分散性,造成了种植者找不到顾客、顾客找不到产品、产需脱节的局面。为此,需要有远见卓识的强大的中介组织介入,来沟通国内外市场与基地(农户)联系,起到桥梁的作用。中介组织能够是公司集团、科技实体、苜蓿产品购销股份公司、苜蓿产业协会。中介组织是苜蓿产业化的核心,必须含有很强的市场预测、市场开拓和开发能力,含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含有一定的规模和综合经济实力,含有足够地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能与基地(农户)结成比较稳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它一头向市场延伸,收集和分析市场信息,疏通流通渠道,开辟国内外市场;另一头向生产延伸,根据市场供求状况,通过生产购销合同和技术服务来引导和扶持基地(农户)进行苜蓿种植,形成苜蓿商品生产基地,从而把分散的小生产同大市场直接联系起来。市场是苜蓿产业化的载体和条件。首先,要建立全国性的苜蓿产品批发市场,从而把地方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结起来,完善流通体系。另首先是规X市场管理,建立统一的价格体系,以质论价,平等交易,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三、健全服务体系。苜蓿产业化的实现要靠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来支撑。对苜蓿产业化而言需要建立三种重要的社会服务体系。一是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多个形式及时精确地收集、分析、预测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及时掌握政策、金融、科技、生产动态信息;运用国家气象部门及时精确提供气象服务,确保苜蓿收割晾晒时有5天以上的好天气。二是科技服务体系。以科研实验示X基地为基础,以科技推广中心为依靠,通过多个形式宣传和推广科研成果;引进和哺育优良苜蓿品种,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种源;指导苜蓿种植、管理、收割晾晒、捡拾打捆、草产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多个形式对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三是供销流通服务体系。以苜蓿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苜蓿草产品的流通,从苜蓿生产基地,到苜蓿产品的加工、采购、运输形成一条龙服务。牧草产品市场分析马其东蒋奔韩俊杰到现在为止,已开发的牧草产品有草粉、草颗粒、草块、草饼、草捆、叶块、叶粒和浓缩叶蛋白。其中,浓缩叶蛋白由于营养价值靠近鱼粉,并且各类氨基酸比较完善,近年来研究和开发运用较多,但是由于加工过程中的能耗过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低,还无法在我国应用。牧草产品在国际、国内均含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重要出口国;日本、韩国、XX和东南亚地区是重要进口国,其中,紫花苜蓿是生产量和销售量最大的牧草产品,在美国已成为仅次于小麦、玉米和水稻的第四大农作物,年产值达数十亿美元,被誉为“现金作物”,加拿大运用其西部沿海地区核电站产生的丰富热力资源,重要生产脱水苜蓿。一、国际市场美国出口的牧草产品重要涉及:苜蓿、猫尾草、燕麦、苏丹草、狗牙根、数年生黑麦草和苇状羊茅等。1997年美国向太平洋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出口196万吨干草,其中,日本占89.6%、韩国占5.7%、XX占4.5%、中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占0.2%。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是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地区,干草出口总量的7%均产自于该地区,特别是苜蓿干草出口总量的70%均来源于西北部沿岸地区。美国商业部数据指出,1997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的194万吨牧草产品中约53%来自于西北部沿岸地区,西南部沿岸地区的加利福尼亚、内华达、尤他和亚利桑那州约占47%。1997年西北部沿岸地区的干草总产量约1070万吨,其中9.7%产自华盛顿、俄勒冈和爱德华州;同年西南部沿岸地区共生产约1311万吨干草。华盛顿州干草总产量的17.1%均用于出口,其出口总额已持续4年超出10亿美元(见表1)。美国的牧草产品出口时普通采用40尺集装箱运输,每个集装箱可装约20~28吨。加拿大曾经用散装船运过裸装苜蓿块,这样能够节省大量运费。即使裸装苜蓿块在频繁搬动过程中会加速草块的破损,但由于节省了运费,使加拿大对日本和韩国的出口量有所增加。日本对牧草产品的需求量较大,1997年共进口65万吨苜蓿干草块,其中,美国提供了约74%,加拿大占23%;进口的干草捆为175.7万吨,美国约占83%;进口苜蓿草颗粒的73%以上来自于加拿大。1997年日本全部牧草产品(草块,草捆,草颗粒)的进口量为267万吨,其中,美国占73%,加拿大占19%。日本进口苜蓿草块的90%用于喂养奶牛,10%用于喂养肉牛,奶牛还需要60%的干草捆,其它的草产品则重要用于喂养肉牛和马。美国和加拿大将继续保持对日本重要出口商的地位。在过去的几年里,日本草捆的进口量明显增加,美国提供了绝大部分产品。近年来,美国出口的苜蓿草块数量有所减少,而加拿大则扩大了其市场份额。与1997年同期相比,1999年日本对苜蓿草块的进口量下降了11%,干草捆下降了22%;加拿大对日本苜蓿草块的出口量也下降了9%。日本持续的经济衰退,不良债务,持续银行倒闭,日元疲软,不明朗的财政状况,都影响了牧草进口。但日本是世界第2大经济强国,随着经济的复苏,牧草进口对这个岛国十分重要。韩国已成为牧草产品的第2大消费国。这是由于人口和牧畜数量的增加,可耕地的限制以及更强的经济实力。从表2中能够看出韩国草颗粒、草块和干草捆的进口状况。从90年代初至1997年,韩国草产品的进口量有很大变化。1997年,韩国累计进口56526吨苜蓿草块、34451吨苜蓿干草、77450吨禾本科牧草干草捆,53396吨苜蓿草颗粒(见表3)。其中,美国提供约53%的苜蓿草块、87%苜蓿干草捆和69%的禾本科牧草干草捆;加拿大提供了约大部分苜蓿草颗粒和约46%的苜蓿草块。总而言之,1997年韩国牧草进口总量约22万吨,美国占51%。1998年1-7月韩国的进口总量比1997年同期减少了55%,其中,苜蓿草块减少48%,草颗粒减少41%,禾本科牧草干草捆减少67%。7月后来禾本科牧草干草捆需求有所增加,它可作为稻草秸杆的替代品,并且比苜蓿干草和草块便宜得多。但是,如果牛奶场但愿生产更多的牛奶,则苜蓿干草和草块是无法替代的。韩国牧草需求的巨减起因于1997年12月的金融风暴,但随着经济的复苏,其市场前景极为可观。预计韩国潜在的市场规模将是日本用量的1/4~1/3,即50~80万吨的草颗粒、干草、草块和禾本科牧草干草捆。南北韩达成和平共处合同会增进这一发展,由于这会增进养牛和乳制品的发展以及对北韩的援助和贸易增加也会促使进口牧草增加。XX是太平洋周边地区的第三大市场。表4列出了XX从美国进口牧草产品的状况。由于作物和天气状况,1995年XX进口激增,而1996和1997年进口的减少显示出这一水平不会持续(见表5)。东南亚某些国家和地区对苜蓿草产品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同时,大多数富裕的伊斯兰国家农业资源贫乏,也是当今世界的重要消费市场之一,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每年仅在朝觐期间的宰生节一天就要屠宰200万只羊,短时间内集中这样多只羊所需的饲草重要依靠进口苜蓿,这也是一种潜在的远期市场。二、国内市场我国重要生产的牧草产品为草捆、草粉和少量草粒。从国内市场来看,对牧草产品需求量较大的重要是配合饲料生产厂家和规模较大的草食牲畜喂养公司等。据有关专家分析和国外的生产实践,在各类畜禽的饲喂原则中,牧草产品在牛羊饲料中可占到60%,猪饲料中可占到10%~15%,鸡饲料中可占到3%~5%。根据我国1997年配合饲料的产量5500~5800万吨估算,可用于配合饲料的牧草产品潜在市场约650~800万吨左右,同时,随着我国配合饲料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对牧草产品的需要量也将以每年70万吨左右的速度增加。据1997年统计,我国共生产草产品210万吨,外调29.5万吨,其中紫花苜蓿生产76.9万吨,外调3.78万吨;羊草107万吨,外调24.8万吨;沙打旺25.1万吨,外调0.89万吨,现在,已开始简朴加工的牧草占人工种草资源的5%左右。这些牧草产品重要用于规模较大的奶牛场、赛马场及特种动物养殖场,配合饲料用草和出口的数量极少。因此,此后我国配合饲料用草和规模化养殖场用草的数量最少在1000万吨左右。另首先,我国适宜冷季放牧的草地仅占全年放牧草地的24.3%,尚有75%以上地区的牧畜冬季缺草,同时,适于刈割调制干草储藏过冬的草地只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5%,并且70%以上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湿润地区,这种地区间和季节性的不平衡将会推动我国牧草产品的发展和流通。但是,我国现在的牧草产品流通量局限性30万吨,据海关1997年的统计资料,芫箐、甘蓝、甘草、苜蓿和三叶草等草产品出口18.55万吨,进口0.12万吨,其中,苜蓿干草粉和草颗粒出口仅1232吨,牧草产品加工较为粗糙,大部分草产品的规格和质量均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作者单位:中种集团草业XX公司100029XX开发谈苜蓿食品的开发运用席庆国--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苜蓿(Medicagosativa)在世界X围内广为栽培。苜蓿植株,重要是幼嫩的茎叶和花,可作为蔬菜供人食用,风味独特鲜美,营养十分丰富。但是,由于苜蓿在生长过程中,可直接采集、供人食用的时期不长,因此在传统上,不能作为经常性的蔬菜运用。又由于苜蓿一向是作为一种优质牧草来栽培的,种植面积普通较大,因而临时采集的幼嫩茎叶和花,商品价值也不大。因此,苜蓿菜在传统上,只被看作一种乡土野味菜。近几十年来,当人们用当代科学的眼光,用当代科学的手段,对苜蓿进行了多方面的进一步研究之后,对苜蓿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令人兴奋不已。于是纷纷想到用当代手段对苜蓿进行加工,生产这种健康食品。追溯起来,这种努力发端于美国,至今已有大概50年的历史(Walther1952)。90年代以来,我国对苜蓿食品的研究、设计和开发,也渐渐形成热潮,大有方兴未艾之势。本文也想就这个题目,加以讨论,略抒已见。1苜蓿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苜蓿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若以蛋白质产量计,比其它全部的作物都高。苜蓿植株的蛋白质含量比例,远高于其它作物。并且苜蓿的营养成分很全方面,含有丰富的磷、钙等重要营养元素。作为食品来说,由于采用的部分,包含植物体不同的器官,摄取的营养自然也比较全方面,特别是多个维生素的含量丰富。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食用苜蓿,既优于食用其它蔬菜,也优于食用其它粮食类食品。苜蓿的营养成分可参考表1、表2。由于苜蓿各不同生长时期,或植株的不同部位,养分含量有所不同,因此从多个文献上看到的分析成果,也有所差别。有关苜蓿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效,可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1.1苜蓿中的蛋白质含量高,普通在20%以上。17种氨基酸含量较为平衡(周志宇等1999)。能够增加我国人民饮食中国的蛋白质营养(席庆国1995,周志宇等1999)。1.2苜蓿中含有较多的可食用纤维,能够增进消化道蠕动,维护正常的消化功效(汪开治1998)1.3苜蓿富含钙元素和磷元素,可增进骨骼和体格发育,这一点在实验动物来说,早已得到证明(Walther1952)。磷素营养对于人的智力发育,无疑是有益的。1.4苜蓿中锌元素的含量也很高(周志宇等1999)。另外,苜蓿芽中含有较多的硒元素,并能够通过人工加硒的办法,进一步提高硒的含量(何洪巨等1994)。能够补充人体对这些微量元素的需要。1.5苜蓿中维生素的含量全方面而丰富,为其它食物所不可比拟。特别是维生素K的含量甚高,有凝血作用和抗坏血病的功效(Walther1952)。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1.6苜蓿中所含的苜蓿皂甙,能够增进胆固醇排泄,有防止和减速轻动肪硬化的作用(X凯等1999,秦孟根等1999)。苜蓿中的多糖成分,还可作为免疫佐剂,有免疫增强效应(赵武述等1993)。除此以外,苜蓿还含有多个食疗和药用价值。例如能够增进受孕和怀胎,有催乳的作用。尚有利尿和轻泻的作用。对泌尿系统和消化道、呼吸道疾病,有治疗作用。尚有增进毛发生长的作用。另外,苜蓿菜对关节炎也有治疗作用。还能够治黄疸(Walther1952,Duke1981,汪开治1998,袁军1999)。真可谓:营养全方面功效多,食药两宜数苜蓿。2多个苜蓿食品的设计的开发在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有采食苜蓿幼嫩茎叶或苜蓿花的习惯(Duke1981,席庆国1995)。美国有种产品,是把苜蓿粉压成小方丁,或者小圆片的的形状,供人食用(Walther1952)。尚有把苜蓿干叶,象茶叶同样,加水煎饮的。日本有人采用类似制茶叶的技术,对苜蓿茎叶进行烘焙解决,制成苜蓿保健茶,供人冲泡饮用。或是一步加工成粉末状,供食用(胡晴纯译1989)。我国近年来加工苜蓿食品,也有多个各样的设计和办法。略举以下:2.1从苜蓿叶汁中提取叶蛋白,作为食品蛋白添加剂。普通是先将苜蓿粉碎压汁,再用高温或加酸加碱的方法,使蛋拉拉扯扯质变性凝固。然后通过滤、干燥,制成蛋白质产品。每公斤鲜苜蓿,可提取叶蛋白产品30克,产品中蛋白质含量在50%~60%以上(阎匚娟等997,周志宇等1999)。叶蛋白制品可用作面条、面包等食品的蛋白添加剂。添加比例以不超出4%为宜(X建佩1996a,b)。尚有人研究了进一步提取叶蛋白制品中叶绿素的办法,对叶蛋白粉进行脱色、脱味解决(成明华等1998)。但是,这种解决与否确有必要,值得商榷。2.2从提取苜蓿蛋白后的叶渣中,能够制取高活性膳食纤维。产品中膳食总纤维含量达73,80%。高洛性膳食纤维制品在面制食品中的添加量,以不超出6%为宜(X建佩等995,1997)。2.3将苜蓿幼嫩茎叶,或花序,晒干后粉碎,成为高营养的面粉添加剂。添加比例3%~4%即可。用这样的高营养面粉,可制成多个风味食品,含有营养和保健功效(席庆国1995)。2.4用苜蓿嫩苗可制作苜蓿罐头(X恩歧等1996)。2.5用苜蓿嫩苗制作脱水蔬菜(X欣1998)。2.6哺育苜蓿采。西方常把苜蓿种芽,作蔬菜食用(Duke1981,汪开治1998)。国内有人研究哺育富锌的苜蓿芽菜,使其含有特殊的营养价值(何洪巨等1994)。至于我国民间,以新鲜苜蓿蔬菜,制作多个风味食品的办法和技术,形形色色,不胜枚举(汪开治1998,袁军1999)。3如何发展食用苜蓿发展食用苜蓿,有两个方向:一是作为新鲜苜蓿蔬菜(涉及苜蓿芽菜),常年供应消费;二是加工成其它形式的产品,投入市场。因此从开发上,也要从两方面入手:3.1调节苜蓿的生长久和种植面积,使不同生长阶段的苜蓿,合理搭配,以确保鲜嫩蔬菜的常年供应。同时还要研究实验最佳的收获时间和次数,方便获得最佳的种植效果和经济效益。对于苜蓿芽菜的生来说,这方面比较容易掌握。3.2对于工厂化加工苜蓿食品,需要有正常的原料供应。由于大面积种植的苜蓿,普通每年可收2~3茬,能够考虑其中的一茬,在较幼嫩阶段收获。同时将不同收获时期的苜蓿,作合适搭配。这样,对大田苜蓿的正常生长不会有大的影响,也能够确保优质食品加工原料的经常性供应。至于用苜蓿花来加工食品,只要调配好大田苜蓿的花期就能够了。在我国大力推动苜蓿产业化的形势下,苜蓿食品的开发运用,也引发了各方的爱好。作者相信,发展苜蓿食品,益处多多,前景诱人。苜蓿饲草的收获与运用云锦凤米福贵XX农业大学[摘要]作为饲草,苜蓿被家畜运用的方式是多个多样的,而运用效率又与运用方式亲密有关。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终究应采用何种运用方式才干最大程度地发挥苜蓿高产、优质、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等优点,这不仅取决于苜蓿栽培种植条件及本地的畜牧业生产水平,并且也取决于生产者所掌握和拥有的生产技能。本文针对我国苜蓿生产的实际状况,简要地介绍了苜蓿青饲、放牧、干草及青贮料市制过程所用到的某些基本原理、办法及有关注意事项等,进而为苜蓿饲草产品的收获与加工运用提供必要的根据,众所周知,苜蓿不公能防风固沙、培肥田土,并且富含蛋白质,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产量高而稳定,在草地畜牧业生产中一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随着我国西部地区退耕还草还林、生态建设力度的不停加强,作为优质饲草的苜蓿在其主产区的我国西、北部地区大面积栽培种植及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的规模日益扩大。在此状况下,如何合理优化地转化和运用苜蓿饲草产品,进而充足发挥其饲用价值并提高经济效益便成为苜蓿产业界急待解决的问题。苜蓿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生长久内既可青饲、放牧,又可市制干草或青贮饲料等,运用方式上的伸缩性较强;但其饲用价值及被家畜采食后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却因运用方式的不同而异。因此,根据苜蓿栽培种植条件及本地畜牧业生产的实际状况,采用合理可行的苜蓿饲草收获、加工技术及运用方式是非常必要的。1放牧在粗放型畜牧业生产体制,这是一种最直接便利的运用方式。家畜在田间采食,苜蓿饲草直接转化为动物产品,运用成本极低。但这种运用方式因不能限制家畜的采食行为及采食量,常会引发家畜腹胀死亡。放牧时家畜只采食苜蓿的幼茎嫩叶,该部分饲草纤维成分极少,含水量及可溶性氮含量较高,特别是富含在幼茎嫩叶中的蛋白质会在家畜瘤胃里快速发酵,有些蛋白质甚至会产生泡沫,妨碍气体排出,使瘤胃快速鼓胀,压迫肺部造成死亡。高湿低温的天气条件下放牧,家畜因过量采食造成腹胀死亡的危险更会加剧。正常状况下,家畜如采食适量的高纤维饲草,有助于分泌抗泡沫的唾淮,不致出现腹胀现象。基于此种因素,苜蓿的放牧运用普通应在现蕾后进行,此时随苜蓿幼茎嫩叶的老化,粗纤维含量会大幅增加。除此之外,在苜蓿的放牧运用中还应注意下列事项:苜蓿再生草的放牧运用,其生长久限最少应在5周以上;放牧前应给家畜饲喂适量的能增进唾淮分泌的纤维类饲草料,如千秆、干草、禾昔日青贮料或玉米青贮料等,尽可避免空腹放牧;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如霜、雾、风、雨等)应禁牧或放牧。为维护苜蓿草地的持续性及耐牧能力,原则上讲不应将头两茬草作放牧运用。三茬及后来各茬再生草的产量本对较低,如作他用,苜蓿收获贮藏所需费用相对较高,此时如放牧运用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2青饲在畜牧发达的某些国家,春、夏季节将新鲜苜蓿刈割后舍饲是一种常见的运用制度。运用效率重要取决于舍饲管理,如方法得当,新鲜苜蓿的饲用价值是非常之高的。运用过程中,单一舍饲苜蓿的状况极为少见,普通都是将苜蓿与其它饲草氨基酸,且氨基酸方式较多,如苜蓿辅之以禾谷类秸杆、赴草乖,其中以富含蛋白质的新鲜苜蓿与能值较高的青贮玉米混合舍饲时的效果为最优。除运用成本稍高之外,苜蓿青饲管理几乎与放牧管理本同,运用时亦应划区刈割,以使不同苜蓿田块的再生期错开。割草所用的机械,常见的有滚筒式、圆盘式及水平旋转式三种。为充足地发挥其产量及品质优势,苜蓿刈割普通应在现蕾后开花迈进行。提早刈割,饲草的蛋白质含量虽较高,但产量偏低;延迟刈割又会出现相反的状况。因此,苜蓿刈割时间的拟定是极为重要的。刈割时,抱负的刈割高度为7cm左右。低于此高度,虽不会损伤位于根戏耍部的再生芽而影响苜蓿再生,但会增加刈割的难度;高于此刈割高度,饲草产量减少,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总之,苜蓿刈割收获运用中,应选择好适宜的刈割时期、刈割高度及刈割方式等,竭力减少由于植物呼吸作用及机械操作而造成的损失。3调制干草苜蓿干草的调制即使是一种传统的运用方式,但要调制营养价值高且口性好的干草并非易事。重要因素在于苜蓿含水量较高,每获得1kg干物质,需蒸发掉本身3~5倍的水分。在此过程中,如堆放翻晒不全理及在受潮淋雨的状况下,苜蓿会发霉甚至起火,进而影响其饲用价值和适口性;再生苜蓿叶片的干燥远快于茎杆,在翻晒过程中极易掉落,而苜蓿叶片正是富含蛋白质的组织,掉落后会使干草中的蛋白质含量大幅下降。因此在晒制优质干草的过程中,需要对草条、草堆合理翻动并防霉、防淋。生产实践中,先将苜蓿刈割后就地摊晒,待植株体内的水分萧发到50%~70%时,起条堆晒。摊草时应在露散及地面水分蒸发后进行,以免将地面水分覆盖在草条、堆下,诱发霉变;已起条成堆的半干牧草严防紧堆实,否则堆底牧草难以通风透气。为尽量地避免和减少掉枝落叶,草条的翻动最佳在前或晚上返潮进行;另一种有效的方法便是压裂苜蓿茎杆,缩短茎杆叶片干燥的时间差,进而加紧干燥的速度。所幸的是干草调制时节多在夏末秋初,此时我国北方地区基本上尚未进入雨季,秋高气爽,昼长温高,非常适宜于晒制干草。气温较高,空气流动较快的某些地区,干草的晒制两三日这内便可完毕。其它地区如条件许可,将田间刈割后晒至半干的苜蓿移入棚入鼓风凉干或控温干燥,干草的品质与适口性则更为抱负。干草晒至一定程度,就需打捆。打捆时的水分含量应为多少,至今还没有精确的原则,普通均参考打捆机械类型、草捆大小及草捆密度等而定。干草水分含量过低,易造成苜蓿叶片的掉落;水分过高,又会引发真菌和细菌的活动,使草捆温度上升,牧草变质,进而影响干草的营养价值、食口性和消化率。传统的打捆实践中,苜蓿干草含水量多在15%~25%之间,草捆的大小为26×46×90cm,重约15kg~20kg。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停提高,现在人们普遍都趋向于把干草压制成重达500kg的大草捆,这种草捆能够是长方形,也能够是圆柱形,普通雨水渗不透,能够露天寄存,极少发生变质现象。4青贮青贮为一无氧贮藏的方式,在此过程中,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在植物酶及乳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乳酸,使青贮容器内的pH下降,蛋白质难于降解,最后在确保植物材料固有的营养价值及适口性基本维持不变的状况下,达成长久贮藏的目的。从上能够看出,青贮成功的首要条件是无氧及酸性的贮藏环境。青贮料制备过程中,饲草与空气隔绝速度越快,越有益于乳酸菌分解糖分后的自养,青贮成功的可能性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