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法规概论第一章教育法规导论第一节教育法规概述1.广义的法律是指由国家制订或承认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强制力确保明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它涉及宪法、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狭义的法律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根据立法程序制订和颁布的规范性文献。2.法规泛指宪法、法律和国家机关制订的一切行为规范的总称,即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的总称。3.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节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节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订和公布的教育法律(基本法律和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献的总称。它是兴办教育事业所必须遵照的准则、根据和规范,是国家领导、组织、管理教育,增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4.我国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法律管理手段,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5.教育法规的特点:①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②教育法规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规定;③教育法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6.现在,教育界普遍主张将教育法规作为一种独立的法律部门从行政法中独立出来。7.教育法规的作用(简述教育法的社会作用):①教育法规含有指导作用;②教育法规含有评价作用(教育法规的评价作用品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教育法规含有突出的客观性,二是教育法规的评价含有普遍的有效性。);③教育法规含有教育作用;④教育法规含有保障作用。8.加强教育法规建设的方法:①注意避免法律虚无主义和法律万能主义两种倾向。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只有通过一定形式变为教育法规,才含有教育行政管理的法律效力。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是制订教育法规的根据,但并不是全部的教育方针、政策都要转化为教育法规。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根据和出发点,既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制订教育法规,又要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去实施教育法规。②做好原有教育法规的整顿工作。③加强教育法学的研究工作。④群策群力搞好教育立法工作。⑤加强教育立法成果的宣传工作。第二节教育法规的渊源1.在法学著作中,普通都是从形式意义上来使使用方法律渊源这一概念的,它指的是根据法律效力的来源不同而形成的法律类别。我们能够这样定义教育法规的渊源,即由不同国家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制订的,含有不同法律效力的多个规范性文献的总称。2.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①宪法(是制订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根据。第19条和第46条);②教育法律(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制订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献。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重要的渊源。a.教育基本法律:重要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教育方面的母法。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共10章84条。b.教育基本法以外的其它法律:也可称为教育单项法律,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订的、规定我国教育领域某首先具体问题的规范性文献,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③教育行政法规(是行政法规的形式之一,它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订的有关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献,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普通有三种,即条例、规定和方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暂行实施方法》等);④教育行政规章(a.部门教育规章: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其效力低于宪法、教育法律和教育行政法规。b.地方政府教育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同意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订的教育规章。)⑤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订的规范性文献的专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同意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订。地方性教育法规是我国教育法规的一种重要渊源。)c.根据我国宪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3.教育法规体系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将不同部类的教育法规有机地组合成为一种含有内在协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系。4.a.义务教育法:①义务教育在某些国家又称“强迫教育”。义务教育法是将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基本主张和基本原则使用方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其目的是确保适龄少年小朋友在国家、社会、家庭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的约束下受到一定的国民教育。②义务教育法是近代教育立法以来最早出现的教育部门法。其重要趋势是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扩大免费的范畴,重视残疾小朋友的义务教育。1986年4月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于当年7月1日起施行。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并自9月1日起施行。b.义务教育来源于德国,16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它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儿女入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c.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来源重要是国家财政拨款,来源于税收;有小部分社会捐款和赞助。5.职业技术教育法: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并于当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职业教育法》以我国《教育法》和《劳动法》为基本根据,对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构造体系、方针原则、办学职责、管理体制和经费渠道等方面做出了全方面的规范。6.高等教育法:于1998年8月29日通过,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7.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节教育法律规范1.教育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订或承认,并以国家强制力确保明施的行为规则。2.教育法律规范的构造:①法定条件;②行为准则;③法律后果。3.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别:①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规定人们行为的性质,可分为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a.义务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普通采用“必须”、“应当”、“义务”、“严禁”、“不准”、“不得”等字样。b.授权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普通采用“能够”、“有权”、“不受……干涉”、“有……的自由”等术语。)②按照法律规范体现的强制性程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③按照法律规范的法律后果,可分为制裁性规范和奖励性规范。第四节教育法律关系(难点)1.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节的人们在从事有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三个要素构成。2.教育法律关系的种类:①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②附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③调节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3.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教育法律关系构成的要素)。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实际参加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当义务的人和组织。人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部分。这里的人指的是自然人,即公民。组织也是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部分。法人是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当民事义务的组织。客体: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的,即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客观化的体现形式。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普通涉及物、行为以及与人身相联系的精神财富等。内容: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规定而享有的权利与义务。教育法律关系一旦产生,则其主体之间就在法律上形成了一种权利与义务关系。4.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教育法律权利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教育法律规范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体现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作出一定的行为,也能够规定别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教育法律义务是与教育法律权利相对称的一种概念,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教育法律规范的规定必须承当和推行的某种责任,体现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5.教育权利的分类:重要涉及①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②家长的教育权利;③国家的教育权利;④学校的教育权利;⑤教师的教育权利等,其中学生的受教育权是最基本的教育权利。a.根据《教师法》的有关规定,教师的教育权利重要涉及:①教育教学权;②科学研究权;③指导学生权;④获取工资酬劳权;⑤民主管理权;⑥参加进修权。6.教育义务重要涉及:①国家的教育义务;②社会的教育义务;③学校的教育义务;④教师的教育义务;⑤学生的教育义务等。a.《教师法》规定教师的教育义务涉及:①恪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恪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推行教师聘约,完毕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拟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④关心、爱惜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增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方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它侵犯学生正当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停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7.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亡,是需要一定条件或根据的。这里所说的条件或根据,就是普通所说的教育法律事实。教育法律事实又体现为行为和事件两种形式。教育法律行为指在教育活动中能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人们的意志行为,涉及作为与不作为。教育法律事件指在教育活动中能造成一定的法律后果,但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状况的发生。第二章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1.随着近代国家公共教育制度确实立,国家管理教育实质上是通过制订和实施教育政策来实现的,它是国家教育意志的充足体现,是国家教育职能的直接体现,是国家统治教育的有力工具。2.教育政策是指一种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订的行为准则。3.教育政策的特点:①教育政策的目的性与可行性;②教育政策的稳定性与可变性;③教育政策的权威性与实用性;④教育政策的系统性与多功效性。4.教育政策的功效:①教育政策的导向功效;②教育政策的协调功效;③教育政策的控制功效(教育政策控制功效含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强制性,二是处罚性。)。5.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⑴教育体制政策;⑵教育质量政策;⑶教育经费政策;⑷教育人事政策;⑸国家学制政策;⑹课程与教学政策;⑺学历与学位政策;⑻教师教育政策;⑼考试与评价政策;⑽招生与就业指导政策;⑾学校语言文字政策。前6项政策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政策。6.教育政策的重要体现形式:①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制订的教育政策;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订并公布的教育政策;③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与政府联合公布的文献,共同做出的决策、决定;④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党组公布的教育政策性文献;⑤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单独或联合公布的教育政策性文献。7.教育政策制订的过程:⑴认定教育政策问题;⑵拟定教育政策目的;⑶拟定教育政策方案;⑷选择教育政策方案。a)认定教育政策问题:①通过社会调查发现教育政策问题;②通过研究信息提出教育政策问题;③通过预测分析提出教育政策问题。b)拟定教育政策目的普通要考虑四个因素:一是方向对的,要符合国家总的方针政策。二是抓住要害,选准突破口和时机。三是适度,既不能过低,也不能高不可攀,而是通过努力能够达成的。四是具体,即有一定的可操作性。8.教育政策的制订机关:①党的机关;②国家权力机关;③国家行政机关。9.教育政策的实施渠道:多个渠道多个方式,其中重要渠道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10.教育政策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着力增强执行者的政策意识,把政策偏差和政策失真现象控制在最低程度;②发明性地全方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政策;③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强化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统筹协调;④加强对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督导检查;⑤加强教育政策执行中的信息反馈和跟踪研究。11.国家教育政策分为:①大纲性教育政策、②基本教育政策和③具体教育政策三个层次。12.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联系:①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含有共同的目的;②教育政策是制订教育法规的根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③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④教育政策是实施教育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实现教育政策的确保。13.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①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制订主体不同。教育法规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按法定程序制订的,而教育政策的制订既能够是政党组织,也能够是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②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不同。教育法规的执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恪守,不得违反。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重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或党的纪律,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等方式贯彻,其强制力是有限的;③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不同;④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调节和合用的范畴不同;⑤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第三章教育法制建设1.教育立法是指由特定的立法主体按照一定的立法权限和程序所从事的制订教育法的活动。2.我国在教育立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①教育法规很不健全、很不完备,远未形成一种体系;②已制订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属行政系统制订的单项法规,而由国家权力机关制订和颁布的教育法律却极少;③已制订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系对教育事业内部的规定,缺少同经济、社会联系的内容,难以起到协调教育外部关系的作用。3.法律制订的程序又称为立法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在制订、修改法律规范的活动中所应遵照的制度和推行的环节和手续。4.教育立法的程序(简述教育立法的程序)①法律议案的提出;②法律草案的审议;③法律的表决和通过;④法律的公布。5.教育立法的原则:①必须坚持子法附属于母法的原则;②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性(a.制订的教育法规必须含有稳定性和持续性;b.制订的教育法规必须含有坚定的原则性和适度的灵活性;c.制订的教育法规必须含有法律的规范性等);③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④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⑤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6.明确教育法规的效力(a.时间效力b.地区效力c.人的效力),是对的执行教育法规的必要条件。7.我国教育法规合用于全体中国公民及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8.教育执法的原则:①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②总的教育法规优先于单项教育法规的原则;③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的原则;④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于普通教育法规的原则。9.遵法的主体涉及:①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全部政党、全部社会团体、全部公司事业组织;二是全部公民,即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10.教育遵法的“法”泛指宪法、各部门法和构成各部门法的法律、条例、规定、规则、实施细则等,而不是狭义的法律。11.教育遵法的条件:1)采用切实有效方法,增强全体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识;2)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增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效性;3)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12.教育法实施的监督: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②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③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④社会力量的监督。13.加强教育法规建设的方法:①注意避免法律虚无主义和法律万能主义两种倾向;②做好原有教育法规的整顿工作;③加强教育法学的研究工作;④群策群力搞好教育立法工作。第四章学校第一节学校的法律地位1.根据学校的性质,我国学校可分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2.民办学校重要侧重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3.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学校含有法人的条件,依法获得法人资格。4.《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普通涉及四个方面:①依法成立;②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或者场合;④能够独立承当民事责任。5.学校获得了法人资格就拟定了其法人地位和法律主体地位。学校法人地位确实立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含有重要意义(学校法律地位的意义):第一,学校作为法人或法人主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多个民事活动,有助于在根本上变化国家举办的学校处在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附属物的地位,充足发挥学校自主办学的主动性;有助于学校自主地完毕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有助于教育行政部门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其重要的任务应放在监督学校依法办学方面,而不是放在直接办学方面。第二,确立学校的法人地位就等于承认学校有法定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能够独立经营学校的资源并获得更多的资源,使学校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第三,学校成为法人能够使学校以法人的身份承当因自己的行为所引发的一切责任,涉及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乃至刑事责任。6.学校特性(学校法人的三大特性):1)办学自主性:这是学校区别于其它法人的最重要特性;2)财产独立性:a.学校资产和举办者、捐赠者的财产相分离;b.学校不承当债权和债务方面的连带责任;c.学校财产的独立性受法律保护;3)机构公益性。7.学校的设立:根据机构性质的不同,分别实施登记注册制度和审批制度。前者实用于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后者普通合用于多个正规学校、独立设立的职业培训机构。后者更为严格,要受到布局、规划、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8.根据我国《教育法》规定设立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必须含有下列条件:1)组织机构和章程;(学校章程应规定以下内容:a.学校名称、校址;b.办学宗旨;c.办学规模;d.重要任务;e.内部管理体制;f.教师、其它教育工作者和学生。)2)教师;3)教学场合及设施、设备;4)办学资金和经费来源。第二节学校的权利和义务1.《教育法》第28条对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能够行使的权利做了九方面的规定: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是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一项基本活动,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3)招收学生和其它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5)对受教者颁发对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它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8)回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权利。2.学校的义务:1)恪遵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原则,确保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它职工的正当权益;4)以适宜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它有关状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第三节学校管理体制1.我国学校实施的内部管理体制重要有:“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几个。a.公办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①校长负责制(中档及中档下列各类学校实施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最高负责人,全方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学校的基层党组织在学校中发挥确保、监督和政治核心作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参加学校管理活动、行使民主管理和监督权力的法定组织形式。);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施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b.民办学校的内部领导体制:①校长负责制;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校长的任职资格: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重要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含有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其任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3.学校规章制度的意义:①学校制订规章制度是学校贯彻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实现依法治校的前提;②学校制订规章制度是建立当代学校制度的重要一环;③学校制订规章制度是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基础工程;④学校制订规章制度是学校保持发展特色,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确保。4.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①明确与规范作用;②约束与激励作用;③平衡、协调与稳定作用。5.学校规章制度的体系构造:①制度系统;②制度观念系统;③制度执行系统;④制度教育系统。6.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规定:①整体性原则;②重点突出原则;③适量适度原则。7.教代会是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广大教职工形式民主权利,参加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制度,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构成部分。教代会的职权:①审议建议权;②审议通过权;③审议决定权;④对校长等学校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8.教代会应有学校各方面代表,其中教师代表不少于代表总数的70%。9.校务公开的意义:全方面推动校务公开,是推动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规定,是在学校工作中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贯彻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是调动广大教职工的主动性,维护教职工的正当权益,深化教育改革,确保稳定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亲密党群、干群关系的客观规定。10.校务公开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11.各级各类学校应把本校工作重点、难点、教职工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成果公开。第五章教师第一节教师概述1.教师是推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当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2.教师的社会地位是由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等多个因素构成的。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是由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所决定的。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都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施优先、优惠。第二节教师的权利和义务1.教师在法律上的权利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作为普通公民所享有的权利,二是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权利。教师的基本权利:①教育教学权;②科学研究权;③管理学生权;④获取酬劳权;⑤民主管理权;⑥进修培训权。2.教师的基本义务:1)恪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恪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推行教师聘约,完毕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拟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惜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增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方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它侵犯学生正当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停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第三节教师的基本制度1.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施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即含有法定条件和专业能力经认定合格的人,才能够获得教师资格,从事教师职业的一种制度。2.教师资格条件:①必须是中国公民;②必须热爱教育事业;③必须含有良好的思想品德;④必须含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⑤必须含有教育教学能力。7.教师资格的认定:①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②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申请人任教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组织有关部门认定;③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校,负责认定在本校任职的人员和拟聘人员的高校教师资格;④在未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校任职人员和拟聘人员的高校教师资格,按照学校行政附属关系,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者由学校所在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8.教师资格证的严禁获得: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分的人员,不能获得教师资格。这种限制不仅合用于正在服刑或剥夺政治权利期未满的人员,并且合用于《教师法》实施后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期限已满的人员和因故意犯罪曾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刑满释放的人员。9.教师资格证的丧失:对已获得教师资格的人员,从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日起,自动丧失教师资格,此后也不能重新获得教师资格。自动丧失教师资格的,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10.教师资格证的撤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收缴。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11.教师资格制度的意义:①有助于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②有助于提高教师地位;③有助于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④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它的严格性,有助于教师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12.教师职务是一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技术职务,他与工资挂钩,并有职数限制,不同于一次获得后而终身拥有的学位、院士称号。教师职务制度是教师任用的重要制度。13.教师聘任制度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需要设立一定的工作岗位,聘任含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对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a)教师聘任制度的特性:①教师聘任是聘方和受聘方双方之间的法律行为;②聘任双方平等自愿,双向选择;③聘任双方都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和责任。b)教师聘任制度的形式:招聘;续聘;辞聘;辞退。14.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15.考核的内容:“德、能、勤、绩”4个方面。①政治思想;②业务水平;③工作态度;④工作成绩。16.考核原则:客观、公正、精确,充足听取教师本人、其它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第六章教师专业原则1.教师专业原则的制订含有极为主动的现实意义: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急迫任务;②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保障;③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科学有效的重要指导;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根据;eq\o\ac(○,5)教师教育的重要指南。2.教师专业原则的基本理念:1)师德为先:①增强敬业精神;②练就高超技能;③崇尚进取的精神;④发扬崇高的品格。2)学生为本:①以学生的发展为旨归;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能力为重:①教学能力;②体现能力;③交往能力;④教育科研能力;eq\o\ac(○,5)环境适应能力;eq\o\ac(○,6)课程实施能力;eq\o\ac(○,7)课程开发能力。4)终身学习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①专家引领;②校本教研;③科研沙龙;④专业进修第七章学生1.受教育者是指在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人。受教育者成为学生的条件:第一,学生接受教育的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是依法设立的;第二,学生是经学校录用注册并获得学籍的;第三,学生完毕学业后可获得对应的学业证书。2.学生的本质属性:①学生是含有主动系统学习间接经验的人;②学生是含有独特性的人;③学生是发展中的人。3.学生的基本权利:①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②享有国家予以的物质协助的权利;③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对应资格证书的权利;④享有申诉权;⑤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权利。4.高等学校学生所专有的权利:①结社和文体活动权;②社会实践权。5.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专有的权利:①免试入学权;②就近入学权;③不交学费权。6.学生的义务:①恪遵法律、法规的义务;②恪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毕规定的学习任务;④恪守所在学校或者其它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7.高等学校学生所应推行的特定义务:①学业水平的义务;②思想道德水平的义务;③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的义务;④推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义务。8.学生的违法行为,按性质和情节分: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例如:逃学、辍学行为;考试舞弊行为;扰乱教育教学正常秩序的行为;因故或不慎造成同窗伤害的行为。9.家庭保护:父母或其它监护人要依法推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扶养义务;要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要对的引导好教育未成年人,防止和严禁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10.学校保护:①学校应全方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多个人才;②学校应当关心、爱惜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它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的行为;③学校应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④工读学校作为教育挽救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学生的学校,应当把转变学生的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同时对其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11.社会保护:①开展有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②创作、出版有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品和出版物;③保护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④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⑤保护未成年人的发展权。12.司法保护: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实施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第八章教育法律救助1.教育法律救助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纠正、制止或矫正侵权行为,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恢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第四编合同法合同担保业务风险防范与法律解读3篇
- 2025年度紧急口译响应及协调服务合同3篇
- 噪音污染红线管理办法
- 采铜矿工程文明施工合同
- 石油天然气行业人员信息管理规章
- 实验室危险品使用与储存规定
- 连锁店管理锦囊员工培训
- 咖啡公司税务管理要点
- 配送责任协议
- 办公室紧急疏散援助计划
- 2024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合同
- 二次函数的几何性质(于特)(1)名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 GB/T 30595-2024建筑保温用挤塑聚苯板(XPS)系统材料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 医学免疫学-医学检验专业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稻草人》阅读题及答案
- 独立基础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建筑工程管理)常熟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工作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X2-10-07-17 陶瓷产品设计师(试行)劳社厅发200633号
- 瑜伽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