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实践探索_第1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实践探索_第2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实践探索_第3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实践探索_第4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实践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适应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高度进步,顺应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英语阅读作为初中英语课堂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教师的阅读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PWP教学方式,过度关注文章中的语法和重难点单词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这对于教师的阅读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意识的提升和教学理念的转变,能够极大地推动英语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落实。一、创新性思维的定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结合英语课程的现实需求,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英语学科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性思维是指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以新的角度、新的方式去思考,得出不一样的并且具有创造性结论的思维模式。它是人们在创造具有独创性成果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认识活动。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策略1.设置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性思维是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以一个问题为基点,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具有流畅性、多端性、灵活性、新颖性和精细性等特点,是实现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开放性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模式,学生的任何回答都可以作为考量的因素,它依赖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广阔性,有利于学生自由大胆思考,呈现多元想法,锻炼创新性思维能力。(1)读前预测,激发探究。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开始了名为ProjectZero(零点计划)的研究,而MakeThinkingVisible(让思维可视)就是其中一个项目。如今,在很多课堂场景中使用的“See-Think-Wonder”思维方式就是这个项目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一个点。在读前预测环节,借助See-Think-Wonder可视化思维路径,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像和文字,并将这种密切观察作为获得洞见的基础,作出解释,建立以证据为基础的理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好地思考、更好地发挥创造力。【教学片段】在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DoYouRememberWhatYouWereDoing?一课中,教师采用“See-Think-Wonder”可视化思维路径,设置以下三个问题。See:你看到了什么?Q:Lookatthepicturesandthetitle,whatcanyousee?阅读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和题目文字,多角度说出更多的细节信息。接着教师追问第二个问题。Think:对于你所看到的,进行解读。Q:Whatdoyouthinkaboutthepictures?通过解读图片和文字信息,学生会去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总结规律,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培养学生推测信息的能力。Wonder:你还想知道什么?Q:Whatdothepicturesandthetitlemakeyouwonder?引导学生从“5W+1H”角度,构思自己的问题。Studentswonderedthefollowinginformation:①Whatwastheevent?②Whendidithappen?③Wheredidithappen?④Whatwerepeopledoing?⑤Whywastheeventimportant?⑥Whydoyourememberthisevent?在对图片和文字进行分析解读之后,教师及时追问学生还想知道什么,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会进一步去思考,寻找真相,使文字和图片这样的有限信息向学生脑洞大开之后的无限信息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助力创新性思维的发展。(2)联系生活,创新思辨。问题是引导学生思维能动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创新思维就是要求学生针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能够在既有条件下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教师以英语阅读文本为依托,为学生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既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等进行拓展性思考,从而输出更多复杂的、新颖的语意,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发展。【教学片段】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HowCanYouBecomeaSuccessfulLearner?一课中,教师在读中细节理解环节,立足文本,同时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了问题:Howdoyouconnectwhatyouneedtolearnwithsomethinginteresting?在细读第二段“Creatinganinterestinwhattheylearn”时,文本提出了“connectwhattheyneedtolearnwithsomethinginteresting”的方法,同时举例说明,如果你想学英语,而你喜欢运动和音乐,那么你就可以用听英语歌和看英语运动节目的方法,把学习英语和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连接起来。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立刻追问:“Whataboutyou?Doyouhaveasimilarexperience?Howdoyouconnectwhatyouneedtolearnwithsomethinginteresting?”该系列的问题都是以阅读为中心的,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从阅读者变成了主人公,让他们深入课文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发生的一切,进而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2.整合多元语篇,实现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聚合性。有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形式是不固定的,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需要经历聚合性思维到发散性思维,再由发散性思维回到聚合性思维的多次循环往复的过程才能得以完成。聚合性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学习者聚集与问题相关的所有信息,在深入思考的同时进行重组与推理,以寻求唯一答案的一种收敛性思维方式。归根结底,聚合就是优化处理信息。【教学片段】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的2b小阅读中,作者分别以mytrip,myweekend和myvacation三个话题为主线,完成了语法中一般过去时态的学习和应用。三篇文章虽然处在不同的单元,但是也有其共通性。第一,从教学目标上来说,学生可以用一般过去时态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第二,整合了三个文本之后,我们发现在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时,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考虑:因此,在回顾三个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统筹分析总结,设置读后任务:以“My...”为题,描述自己过去发生的一件事。把具有相近主题意义的文本素材统筹聚合在一起,整体分析文本内容上的相似性以及结构上的共通性,当学生对具有相同主题意义的文本结构有了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时,无需做过多的引导,通过知识的迁移,在潜移默化中就可以促进学生的聚合性思维趋向成熟。3.深度挖掘文本,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批判性。批判性思维并不是一味地批评和抨击,是学生通过对事实的客观分析,对所学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进行判断,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深刻的反思和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吃透文章,并且透过本质发现英语阅读中的问题,并可以实现自我思考从而解决问题,有助于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片段】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3a小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片段中,读后分析RobinsonCrusoe的人物特征。(1)自主分析,探究特征。通过填写人物分析表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分析人物特征,说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文本给出合理的论据,促使学生不断地回归文本,阅读文本,经过分析、比较、归纳、推理和评判等,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挖掘文本内涵。(2)点拨提升,辩证评价。几乎所有学生都是从正面评价RobinsonCrusoe。“Acoinhastwosides.”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两句话:“Whoelseisonmyisland?”“InamehimFriday.”进一步启发学生:WhydoesRobinsonsaytheword“my”and“Iname”?WhatdoyouthinkofRobinsonCrusoe?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关注到了《鲁滨逊漂流记》的时代背景,小说创作时正处于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时期,因此鲁滨逊的人物性格有其时代局限性,纵然他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但同时他也是个资产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剥削掠夺的本性。此环节引导学生不要人云亦云,学会从正反两面评判人或事,寻找依据,通过对事实的客观分析,批判性理解文本内容,形成自己独特、新颖的观点。教师基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适时追问,鼓励学生查找信息、推断信息、评判信息,逐步增加难度,促使学生不断阅读文本,深度研读文本,帮助学生在已有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思考和评判,激发学生对内容再认知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辨能力。4.创设有效情境,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迁移性。阅读文本中具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在读后活动设计中,为学生搭建创造性思维平台,创设情境,把文本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去迁移、去创造,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所读内容的载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英语学科素养。(1)话题探讨,创意辩论。辩论是解决问题、交流观点和达成共识的重要方式,也是读后活动中学生非常喜欢的展示环节。人类许多有意义的交流都是以辩论的形式进行的。当辩论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以活动的方式开展时,它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具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提升思维品质的作用。【教学片段】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话题是“Doyouthinkkidsshouldhelpwithchoresathome?”,第二单元大阅读课文MaybeYouShouldLearntoRelax探讨的话题是“Toomuchpressureisorisn’tgoodforachild’sdevelopment.”,这两个话题都具有辩论的意义和价值。辩论前:学生自主选择观点,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使得他们在正式辩论时能够真实表达自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刻剖析文本中的论据,同时积极主动收集素材,对文本论据进行拓展补充,在筛选整合大量论据的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辩论中:在辩论活动中,学生需要持续关注对方的立场和观点,既要实现对对方观点的充分预判,又要在辩论活动中进行实时捕捉与辨析。辩论中,学生会经历怀疑、反驳、证伪等过程,这些都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敏捷性、系统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2)创新写作,迁移应用。阅读和写作在语言的学习进程中,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创造性地设计读后写作任务,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仅能够使阅读的知识得到升华,实现对文本思想的再创造过程,同时对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读后写作形式有仿写、缩写、扩写、续写、主题写作等。【教学片段】以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TheStormBroughtPeopleCloserTogether一文为例,读后,教师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或者内容特点,设计仿写任务“_____broughtpeopleclosertogether.”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对文章的结构以及表达形式进行回顾,并以此为参照自主写作。文中主人公Ben从暴风雨前、暴风雨中和暴风雨后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第一段和第二段,Ben用strongwinds,blackclouds,nolight三个关键词描述了暴风雨来临前的天气状况以及人们正在为暴风雨的来临做的准备工作;第三段介绍了暴风雨来临时家人们在做的事情。第四段描述了暴风雨后社区的样子:fallentrees,brokenwind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