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库恩的范式论与心理学_第1页
论库恩的范式论与心理学_第2页
论库恩的范式论与心理学_第3页
论库恩的范式论与心理学_第4页
论库恩的范式论与心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库恩的范式论与心理学

毫无疑问,克恩是20世纪西方科学和哲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范式论几乎对所有的学术领域都产生了影响。就像通过弗洛伊德的努力,“潜意识”概念成为日常语言的一个部分一样,通过库恩的努力,“范式”成为科学杂志、报刊文章、政府文件、文学评论、大众媒体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流行的术语。心理学领域同样为库恩的范式论所吸引。在库恩出版了《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后,心理学家对范式论显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这种热情今天并没有消退,2003年和2004年的《AmericanPsychologist》上仍然在讨论着库恩对心理学的影响。为什么心理学家对库恩的理论有如此持久的热情?心理学家对库恩范式论的理解正确吗?本文讨论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1库恩的范式论1962年,库恩在《国际联合科学百科全书》(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UnifiedScience)上首次刊登了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以下简称《结构》),提出了范式论的观点。但是在第二版出版之前,范式论在心理学中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然而,当《结构》一书于1970年在芝加哥大学正式出版以后,库恩浪潮立刻就席卷了整个西方心理学。最能吸引心理学家的是库恩有关科学发展模式的论述。在《结构》一书中,库恩从科学史的角度阐述了科学发展的阶段论。库恩认为,依据有无“范式”,科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前科学时期和常规科学时期。在前科学时期,学科内部矛盾重重、理论观点相互冲突、学派林立、派系纷争,缺乏统一的范式。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内部的各种理论观点有的被证明是错误的,有的消亡了,有的被人们遗忘了。最终,一种理论观点占据了上风,成为该学科的“范式”,学科由此进入了常规科学时期。常规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会经历反常与危机,最终导致科学革命,推翻旧的科学范式,确立新范式,在更高的水平上回归到常规科学。库恩有关范式形成和演变的学说虽然取材于物理科学的发展史,但是诸如心理学这样的社会科学却从中得出了启示。心理学家们“用库恩的术语描述心理学史,然后评估作为科学的心理学的现时状态,其结论各不相同:有些人认为心理学还不是一门科学;另外一些人认为心理学是一门成熟科学,还有一些人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真正的范式科学。”心理学家发现了一种重建心理学史的便利工具。本来心理学家就对自己的学科缺乏信心,虽然库恩在他的《结构》一书中把心理学贬抑为前科学时期的学科,但是心理学家却在库恩提出的科学发展模式中找到了确立心理学为常规科学的依据。一时间,围绕着心理学究竟有无库恩所说的“范式”,心理学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心理学家帕勒莫(Palermo,D.S)首先提出,内省主义和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中两个最早的范式,行为主义是对内省主义范式的一场科学革命,而现在的心理学则处在反常与危机之中,乔姆斯基的语言生成说孕育了一种新的范式。这一观点遭到了沃伦(Warren,)和布里斯克曼(Briskman,L.B)等人的抨击。沃伦指出,行为主义并没有在心理学的整个领域形成一个统一的范式。即使在行为主义盛行时期,许多基本问题仍然处在争论中。而且早期的行为主义更多的是一种口号,缺乏细致的研究纲领。在《库恩的分析可应用于心理学吗?》一文中,布里斯克曼认为内省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并非来自于心理学群体的一致意见,而是冯特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中借鉴来的,且库恩的观点更多地依赖于物理科学的史料,其结论不应该应用到心理学史的解释当中。其他许多心理学家也参与到争论之中,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各自的观点。在这场库恩的范式论究竟能不能用于解释心理学史的争论中,心理学家巴斯(Buss,A.R.)和肯德勒(Kendler,H.H.)的观点特别引人注目。巴斯在《心理学革命的结构》一文中,认为心理学在构造主义阶段已经进入了常规科学,其发展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四次革命:(1)从构造主义到行为主义的革命。巴斯认为,构造主义心理学以内省的方法研究意识的构造。它的科学范式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实验内省的方法;第二,以意识构造的分析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三,由于需要个体的内省作为研究的途径,内省的主体必然被看成是积极的、主动的。行为主义以新的范式取代了构造主义的旧范式。行为主义的科学范式包括的内容是:第一,客观实验的方法;第二,以可观察共证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三,由于把个体看成是受刺激和反应控制的,因而个体被看成是消极的、被动的。行为主义革命成功的推翻了构造主义的范式,确立了行为主义的统治地位。(2)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革命。无论是早期的行为主义还是新行为主义,都不把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作为主体进行研究,而是把人作为一种客体,当成消极、被动的有机体。认知心理学的产生改变了这种状态。确立了一种新的范式。认知心理学的范式包括以认知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感知、记忆、思维等内部过程,并把人的心理过程看成是积极的、主动的,从而再次确立了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的主体地位。(3)精神分析的革命。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革命产生于实验心理学的内部,而精神分析的革命却产生于实验心理学的外部。在弗洛伊德之前,理性和意识是人的突出特点,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受理性和意识支配的。然而弗洛伊德从根本上改变了心理学家对人的看法。在弗洛伊德那里,人成了本能冲动的牺牲品,人是受无意识支配的,是非理性的,人的一生决定于本能的力量和早期经验的作用。(4)人本主义革命。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把人看成是客体的决定论模式,认为人是积极的、主动的、自主的,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决定自己的命运。在人本主义的范式中,人是自由的、有理性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总之,人不再是一种被决定的客体,而是一个积极行动的主体。这种对人的观点确立了一种新的范式,代表着心理学中的人本主义革命。肯德勒在《进化还是革命?》一文中认为上述所谓的革命并不能称之为革命,而只能称之为进化,因为革命带有破旧立新的性质,是旧的范式的彻底推翻和新范式的建立。但在心理学中,从一个学派向另一个学派的过渡并不带有这种性质。在从构造主义向行为主义的过渡中,行为主义并没有彻底抛弃构造主义,而是继承了构造主义的自然科学化倾向和元素主义的分析方法;认知心理学也没有彻底抛弃行为主义,它只是从量的方面强化了新行为主义的某些观点,例如,认知心理学家接受了S-O-R的公式,所不同的只是认知心理学家不把O看成是某种生理刺激,而是把它看成是知识或心理表证。因此从构造主义到行为主义又到认知心理学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而不是破旧立新的革命。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革命同样带有量变和进化的特征,这些革命都不能称之为库恩意义上的范式革命。总之,围绕着库恩的范式论究竟能不能应用于解释心理学发展这一问题,心理学家争论得不亦乐乎。争论双方各执一词,谁也无法令对方信服。后来,一些心理学家又提出,其他的科学哲学家,如拉卡托斯和劳丹的理论更适合解释心理学的发展。近期,有关库恩的心理学讨论大多转向库恩范式论的方法论意义,即库恩的自然主义方法论对改造传统心理学的意义。这些讨论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却都显示出心理学家对库恩范式论的持久兴趣。2库恩的方法和他的意义考虑到库恩对心理学的贬抑性看法,心理学家对范式论如此着迷的确令人吃惊。无论在他早期的《结构》一书中,还是在他后期对范式论所做的修改中,库恩都暗指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仍然处在缺乏统一范式的前科学阶段。在《结构》一书中,库恩指出:“社会科学家关于正当的科学问题与方法的本质,在看法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或生物学的实践者对其中的基本问题通常并没有展开争论,而今日在比方说心理学家或社会学家中间对这些基本问题的争论则似乎已习以为常了。力图找出这些差异的来源,使我认识到此后我称之为‘范式’的东西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言外之意,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还没有形成自然科学所具有的那种范式。较之天文、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心理学还处在发展初期,是一种原始科学(proto-science)。库恩并不真正了解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他对心理学的了解大多是一些皮毛、肤浅和过时的知识。作为一个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他的基本训练来自物理科学,对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并没有系统的了解。库恩自己指出,他最初对科学史产生兴趣,是因为他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者之间的差异感到震惊。于是,他开始着手考察物理和生物科学的历史资料,形成了关于“范式”的概念。但是,“如果库恩想要发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差异的原因,那么,为什么他仅仅研究了物理科学和生物科学?”从逻辑上讲,如果打算了解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那么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对这两个事物进行细致的研究,找出各自的特征,分析一个事物所具有的特性是另一个事物所不具备的,而不能仅仅研究其中的一个,就匆匆作出结论。库恩的思路明显违背了逻辑学的原则。他的目的是了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差异及其成因,但是库恩却没有深入研究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他仅仅研究了物理和生物等自然科学,凭借对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一知半解就直接得出了结论,认为心理学等社会科学还没有形成范式,是不成熟的科学。以这种方式得到的结论显然是不公平的。但是心理学家为什么还要对库恩的理论有这么高的热情呢?实际上,这源于库恩创建其理论的方法与他的研究结论之间的矛盾。尽管库恩在他的《结构》一书中得出结论,认为心理学还不是一门成熟科学,但是库恩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大量地使用了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许多人都认为,库恩的字面结论是心理学还不是一门成熟科学,但是库恩的范式论却以心理学为基础,他使用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论证其理论观点的方式间接地表明了心理学是一门成熟科学,否则的话,用不成熟学科的研究成果论证的科学哲学观点怎么能具有说服力呢?库恩的论证方式表明了心理学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中的科学地位。库恩坦率承认皮亚杰理论和格式塔心理学对他的影响。在《结构》一书的一开始,他就指出了这一点。他说:“那些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是在与科学史无明显关系的研究领域度过的,但是这些研究中所揭示的问题,与科学史所带给我的问题一样引起我的注意。一个偶然碰到的脚注导致我注意到J.皮亚杰的实验,皮亚杰通过这些实验既阐明了成长中的孩子的不同世界,也阐明了从一个世界过渡到另一个世界的过程。我的一位同事指点我读知觉心理学的论文,尤其是格式塔心理学家的论文。”这些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对库恩有关范式的形成和转换的思想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库恩经常使用心理学的实验来说明他的理论观点。他引用布鲁纳(Bruner,J.)和波斯特曼(Postman,L)扑克牌实验说明科学发现过程中人们对反常现象的漠视和抵抗。实验发现,当反常的扑克牌出现时,如果没有提示,被试几乎都无法觉察出来,即使给予足够的辨认时间,许多被试仍然难以辨认,因为与他们的经验和期待不一致。库恩认为,“这个心理学实验,不管是作为一个隐喻,还是因为它反映了心灵的本质,都为科学发现过程提供了一种极其简单又极富有说服力的图式。”在说明科学革命是一种世界观的改变这一观点时,库恩使用了倒视镜的心理学实验。在那个实验中,被试带上装有反向透镜的眼镜架。最初,被试看到的是整个倒置的世界,但是一段时间以后,被试的整个世界又恢复了正常。库恩以此说明科学革命是一种世界观的转变,是一种“视觉格式塔的转换”。虽然这个世界并没有因范式的改变而改变,范式转换后的科学家却已生活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革命之前科学家世界中的鸭子到革命之后变成了兔子。”范式的改变带来了科学家认识上和心理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库恩本人对其理论的心理学色彩也不避讳,认为他的学说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心理学”。上述事例可以使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即库恩的理论建筑于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之上。这是心理学家对他的理论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当然,库恩理论的心理学色彩并不是心理学家对它感兴趣的惟一原因。心理学家之所以对范式论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也与心理学家对自己学科科学性的信心不足有关。许多心理学家都指出,心理学的一个特色是:这一学科群体的成员经常会产生“我研究的课题是科学问题吗?”,“心理学是科学吗?”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产生这些疑问的根源在于心理学一直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判断标准,给人的印象是心理学不像一个和谐、紧凑的学科,而是一个零零碎碎、东拼西凑的临时性的职业,至多是一个围绕着心理研究而结合在一起的“大家庭”,缺乏自然科学所具有的那些整体和联贯性。库恩提出范式论以后,虽然心理学达不到成熟的范式学科那种水平,但是却给心理学家树立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让心理学家了解了距这个科学目标的距离。所以,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心理学家越来越关注心理学的分裂和整合问题的探讨。许多心理学家试图为心理科学找到一个能共同分享的范式。库恩的范式论唤醒了心理学家整合心理学科的意识。此外,库恩范式论中的“不可通约性”概念和相对主义主张也是吸引人文主义倾向心理学家的一个重要方面。库恩认为,由于范式的转换是世界观的转换,新旧范式之间有互不相容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标准,有各自的概念和术语,在逻辑上互不相容,因而两者之间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无共同的衡量尺度,没有比较的共同基础。库恩主张,任何比较只能在范式内部进行,任何事实和真理都是相对于一定的范式来说的,没有绝对的真理标准,离开了范式所提供的框架,就失去了衡量和比较的基础。库恩的观点动摇了心理学中实证主义科学观的方法论根基,给非主流的人文心理学家提供了方法论的思想武器。长期以来,西方主流心理学以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作为标准,否认任何超越经验实证原则和客观主义的尝试。但是库恩的理论却显示出,科学研究是在一定范式之下进行的认识活动,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评价标准。主流心理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并没有绝对的意义。本来,人文心理学家的努力被主流心理学家视为“非科学的”和“伪科学”的。而库恩的相对主义方法论给了人文心理学家捍卫自己事业的理由,认识到主流心理学并非心理学惟一的范式,相对于人文科学的范式,人文心理学家的方法和原则是合理的和正确的。这是库恩范式论吸引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的一个重要方面。3范式的含义在心理学的库恩浪潮背后,是对范式论的误解和滥用。许多研究者并不了解库恩范式论的真谛,仅凭对范式论的一知半解,或一些皮毛,就滥用范式论来解释心理学的发展,认为心理学是或不是范式学科。大多数人对库恩范式论的使用局限在“范式”概念的引用上,其中更多的是一种对“时尚”的追求,即赶“范式”的时髦。文献资料的分析表明,心理学家经常在多种意义上使用范式的概念:第一,把范式视为学派的理论框架或学派的理论基础。在这种意义上,范式是区分一个学派和另一个学派显著的标志。在讨论库恩范式论对心理学的意义时,大多数心理学家在这一水平上应用范式的概念。第二,把范式视为研究领域的标志,如把认知研究领域视为认知范式,把人格研究领域视为人格范式,把认知神经科学领域视为认知神经科学范式,把毕生发展研究视为毕生发展范式等等。每一个研究领域有自己独特的角度和方法,这种特有的分析角度和方法就成为该领域的范式。第三,把范式看成是心理学家的指导思想,看成是特定群体的心理学家所信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一来,理论观点的冲突就被视为范式的冲突,不同心理学家之间的争论也被视为范式的争斗。第四,把范式看作为理论假设,提出一种新的观点或研究设想就被视为提出一种新范式,而不考虑范式在库恩的理论中究竟是什么含义。第五,把范式看作为个人的信念和态度系统,个人信念的转变被视为范式的转变。范式概念的使用到了如此随意的程度,以至于同库恩所说的范式几乎没有多少真正的联系。这种使用范式概念的方式仅仅满足于肤浅的套用,缺乏对范式论的深入思考,阻碍了心理学家对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的思索,对于心理学自身的理解没有多少实际的帮助。在心理学家库恩热的背后,是心理学家对库恩的方法论的肤浅理解。前面我们曾经指出,库恩出身于物理学,在他的《结构》一书中,他所使用的资料和数据大多来自物理学科,他所概括的科学发展模式实质上是物理学的发展模式,至多是包括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在内的自然科学模式。这样一种与心理学相距甚远的科学发展模式究竟能不能应用于解释心理学的发展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不可匆忙行事,而且库恩本人也并没有公开声称他提出的科学发展模式可以作为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理想发展模式。但是心理学家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意识到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不同于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物理科学研究的是“物”,心理学研究的是活生生的、处于社会文化中的“人”,两者的对象不同决定了各自发展模式的差异。如果说逻辑实证主义以物理学的语言统一所有科学的语言,试图把心理学的语言还原为物理学的语言是一种物理主义的观点,那么用库恩所概括的物理科学模式解释心理学的发展是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物理主义呢?实际上,库恩也没有清楚的界定科学的特征。在《结构》一书中,他区分了缺乏范式的前科学时期和确立了范式的常规科学时期。但是,什么是常规科学?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和非科学的界限是什么?库恩并没有一个清楚的回答,他所指出的仅仅是常规科学具有一个统一的科学范式。在一种场合,库恩认为常规科学阶段科学的发展呈现了量的积累的进步特征,其他领域没有这样一种特征,但是在另外一些场合,库恩又认为常规科学阶段的科学和其他领域都具有量的积累的进步特征,不同的是科学是统一的,不存在冲突的学派。库恩有时认为常规科学的特征是范式所提供的问题解决方法成为公认的范例,为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效仿,但在其他时候,库恩又声称常规科学的特征是范式所提供的理论观点越来越贴近自然,越来越逼真和精确。这些矛盾的理论主张经常给心理学家造成困惑。因为心理学家,特别是主流的实验心理学家需要一个科学武器捍卫自己的事业,拒斥那些带有神秘色彩的假科学和伪科学。但是库恩理论的模棱两可性使得它难以成为这些心理学家的武器。考虑到这一点,心理学家不假思索地接受库恩的理论,把自相矛盾的观点应用在心理学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许多心理学家喜欢借用库恩的不可通约性概念来维护学派观点的相对正确性。库恩指出,由于下列因素的存在,两个竞争的范式是不可通约的:第一,两个竞争范式所研究问题的种类和数量是不一样的;第二,它们有关科学概念和科学的标准是不同的,两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科学;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