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产业重心
作为学生灵活使用地理知识和地理原则的重要载体,其解释应由教师进行。为此,教师讲解时应符合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出发。然而,由于受思维习惯与经验惯性的影响,教师讲解时往往是从自己的专业知识准备出发,以教师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经验,以教师的专业思维代替初学者的思维,以教学大纲的学习目标替代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导致讲解过程偏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能力,造成师生间的思维无法对接,影响到讲解目标的达成。一、产业重心移动教师有较完整的专业背景,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因此思考专业问题的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已经将很多原先需要仔细思考的过程和常用的步骤建立了自动化的模式。遇到地理问题时,就能从已建模的信息中寻找解决策略。这样就能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文字、图表等各种信息,并能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分析、归纳、评价和应用各种地理信息。教师在思考综合性问题时,自然会运用整体法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的整体面貌,把握事物的整体变化规律。同时又会利用隔离法的思维方式,把问题从整体中隔离,使问题更加突出,从而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与教师相比,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还是“初学者”。学生掌握的主要是陈述性的知识而非程序性知识,对地理事物的认识还主要是表层的,对问题的思考还基本停留在零散的层次上,无法形成系统思维的习惯,因而往往看不清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教师讲解问题时,不关注这种差异,而是以“专业选手”考虑问题的视角进行讲解,就会导致师生间的思维出现断层,学生就难以理解教师所表述的内容的意义。案例一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1~3题。(2008年全国文综Ⅰ卷)1.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2.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3.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该试题首先要确定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哪一产业。因为教师能用整体思维方式将中国经纬网图与三大产业分布图进行时空组合,因而很容易确定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因此,教师在讲解该题组时,往往只向学生叙述如下内容:“我国农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工业分布在东部地区并有西移的趋势,服务业在东部地区比较发达,因此,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所以第一题选B。右图中三条曲线中的①②向南移而③略向北移,所以第二题A选项错;在左图中三条曲线移动速度相差不大,右图南北移动的幅度和速度有明显差异,可以明显看出①曲线在同样的时间内,移动的纬度幅度最大,所以①曲线移动最快,因此第二题选C。①曲线在左图中基本向西,在右图向南,所以第二产业向西南;②曲线在左图中基本向东,在右图向南,所以第三产业向东南;③曲线在左图中变化不大,2002略偏西,在右图中也是在后期略向北偏,所以第一产业变动不大,仅略向西北移一点点。所以第3题选D。”这样分析综合题,只能达到把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的效果。因为学生看到该图时,多数无法及时将该图的信息与中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空间具体分布图及产业转移的动态变化图进行联系,并构建起中国三大产业时空分布思维导图。因此,学生在听教师讲解时犹如“雾里看花”,无法真正地理解该内容。教师应该以“新手”的思维方式带领学生走进学习领域。如在该题讲解时,先从单一要素入手,先介绍左图三条曲线在经向上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然后介绍右图三条曲线在纬向上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让学生理解三条曲线随时间在经纬向的变化趋势。接着将我国三大产业具体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讲解清楚,最后再将三大产业与三条曲线的对应关系进行组合。这样就能让学生通过回顾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得出我国农业生产分布的最佳区位在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因此,不论产业如何转移,我国第一产业(农业)的重心主要还是分布在气候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东部和南部地区,而图中③曲线经纬度变化基本不大,且总是在我国东部和南部,因此③曲线是代表第一产业;我国第二产业(工业)虽有自东向西转移的趋势,但因为东部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优越,实际重心仍然偏东,而①曲线在经向上虽有向西移的趋势,但移动幅度不大,因此①曲线代表第二产业;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而且随着产业转移,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会不断上升,甚至会成为主要产业,而图中②曲线在左图中明显向东转移,所以②曲线代表第三产业。只有这样分析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二、以经验为学习起点,不了解、失衡了学生的业务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虽然地理学的许多概念、原理都是从具体的生产生活情境中提炼出来的,学生也和教师一样,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和积累与地理现象有关的生活经验,但学生的生活背景与教师的生活背景有时差异很大。现在不仅城市的学生,而且农村的许多学生已很少从事生产活动。许多与生产实践有关的经验,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强调下,借助纸质材料或音像材料获得。如果学习材料没有,学生很难靠生活实践获得经验。如果教师不正视这一点,就会因师生的经验不对称而导致思维无法链接。案例二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9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2009年福建文综卷)(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4)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在解答第三问时,学生思考问题的支点只有如下经验:“在我国西北地区,需要靠冰雪融水或河流水灌溉才能发展农业。”因此,学生借助经验获得的农田“灌溉系统”只有“灌溉”,而无法清楚“灌溉系统”是一个有排有灌的综合工程,更无法理解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目的与原因。但教师往往以为所教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影响农业生产的水源条件及排灌系统很熟悉,因而在讲解时只是告诉学生如下结论:“该国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干湿季明显;干季需要水源灌溉;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雨季需要排涝;山区适宜建水库。所以该国需要建设农田灌溉系统来确保农业的高产稳产。”这种忽视学生经验生成背景的讲解,学生会因无法借助经验理解灌溉系统是什么,而导致思维受阻。教师在讲解问题时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及知识背景。如果遇到用离学生的生活时代、地域很远或学生不熟悉的生活背景来创设情境的情况,就需要教师补充部分素材。如在讲解上题时,教师就有必要先向学生解释灌溉系统的组成及作用,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经验,为思考问题做必要的经验补充。然后再结合该国的气候特点分析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必要性。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因缺乏解决预设问题的思维素材,而导致“思维短路”的现象出现。三、以素质为导向的课程标准构建试题的命制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而教学目标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地理教学大纲》与《地理课程标准》对同一学习领域的具体目标就存在着差别。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编写的教材,同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教材相比,部分内容已经做了调整或删减。如果教师不进行研究与比较,无视学生的不同学习背景,而是按自己的思维习惯盲目地选用特定时期的一些经典试题做为学习载体,学生就会因缺乏部分知识而导致分析问题时思维出现断层,就无法顺畅地接受教师的教学信息。案例三读我国四条山脉迎风坡的年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图中各山脉最大年降水量的高度不一定是山顶高度)关系图(图5),回答7~8题。(2006年天津文综卷)7.图5的四条线中,反映秦岭降水状况的是A.aB.bC.cD.d8.在我国,具有类似于d→a山脉的年降水量地域变化规律的现象是A.煤炭资源分布B.气温水平变化C.经济发展水平D.地表高低起伏该题以我国四条山脉迎风坡年降水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在获取情境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应用降水的条件以及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等基本知识和原理,结合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煤炭资源分布、气温分布和地形分布等知识形成新的知识链接。该题涉及到的煤炭资源分布、山脉、降水的形成条件等知识点是教学大纲规定掌握的内容,而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掌握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具体表现在气候方面,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掌握800毫米年降水量线经过秦岭。但教师往往无视这些,并依据教学大纳要求下的教学惯性进行如下讲解:“从图示中a、b、c、d四条山脉迎风坡的年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关系图分析判断,d山坡年降水量最多,约达5000毫米,且降水起始高度最低(约200米),说明空气湿度大,水汽丰富,位于东部季风区;a山坡年降水量最少,最多不足500毫米,且降水的起始高度最高,约1500米说明气候干旱,水汽少,位于非季风区。b、c山坡降水量及降水的起始高度介于a、d山坡之间,其中b山坡年降水约700~850毫米,由此判断,b可能为秦岭。从d→a体现了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地域变化规律,而选项中具有类似分布规律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状况,因为煤炭分布特点是北多南少,地表起伏趋势是西高东低,气温水平分布特点是南高北低。”如果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与教学要求不一致,就会出现教学的问题和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学生思考问题时就会出现思维空白,从而影响学习效率。这种选用只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而不完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试题,若又采用需以学习过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为必备前提的讲解方式,其结果是不仅学生难以完全理解教师的讲解内容,而且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因此,教学时若要选用一些经典的试题,就要考虑经典试题的适用范围与条件,考虑经典试题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认知的差异,并依此适当补充知识信息或将不再要求的相关试题删除。如讲解该题时,可先补充我国煤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理工大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粉体材料科学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关于空气维保合同的情况说明
- 国企购车合同范本
- 合同 能源管理方式
- 合同法937条原文内容
- 2024不锈钢制作合同范本产品制作合同范本
- 2024小区简易房屋装修合同范本
- 2024家庭装修合同补充协议书范本
- 土方开挖和回填专项施工方案
-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及答案
- 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建设方案
- 第四章 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教学设计
- 2024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贵州省分公司社会招聘191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无人机基础知识问答题库100道及答案解析
- 邮政储汇业务员(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及答案
- 建筑架子工(普通脚手架)模考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章节测试(含简单答案)
- 2024年银行外汇业务知识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 Unit 4 What can you do Part A lets learn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