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脚踏一方土_第1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脚踏一方土_第2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脚踏一方土_第3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脚踏一方土_第4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脚踏一方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我们的土地1.看看我们的土地2.讲讲土地的故事3.谈谈土地的含义1.井田制2.土地改革1.五色土2.沧海桑田3.寸金桥1.地之子2.土地的烙印3.土地3.土地情况调查商周井田制

井田制是商代和周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因将土地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而得名。在比较典型的井田中,沟、渠等排灌系统和阡、陌等道路系统把土地划分成一个个方块,在井田的外围还挖有较深的濠沟。这是一种非私有性的土地制度,土地不能自由买卖。

对于井田制的性质和经营方式,学术界目前尚无定论,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见解:一种意见认为井田制是周代奴隶制国家的土地制度,土地归国家所有,名义上属于周王。周王将土地分赐给诸侯和臣下,世代相袭。

商周井田制

井田的划分,大约一块为100亩(约合今31亩多),是奴隶耕种的一个土地单位,由于生产技术水平很低,也为了便于监督奴隶劳动,井田上实行奴隶集体耕耘。另一种意见认为井田制是封建国有土地制度。贵族地主把一部分土地分配给一家一户的农奴去耕种,收获归农奴所有;另一部分土质较好的土地归贵族地主自己,驱使农奴为他们代耕。这是一种榨取劳役地租的封建剥削形态。第三种意见认为井田制是从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发展而来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公社成员原来集体耕作的大块“公田”,已经变成周王、诸侯、贵族的私田;而农民耕种的小块“私田”,原来是公社划分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分给公社成员耕种的,农民向贵族们交纳十分之一的贡物,这些土地也同样变成贵族们的私田。

土地改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

1949年解放以后,全县实行减租减息。规定定额租减租后,分租比例为:业主25%,佃户75%;分种田减租后,分租比例为:业主35%,佃户65%。结合减租减息,开展反“黑田(瞒报的土地)”斗争。共查出“黑田”31329亩,正确掌握了各阶层占有土地状况,为土地改革作了准备。

1950年7月,在黄路和新建两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9月,分批推开。11月,成立县土改委员会,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至1951年3月结束。土改一般分五个阶段进行,即土改思想教育,评议土地赋册,划分阶级成分,没收、征收土地,分配胜利果实。全县共没收、征收土地290160亩,没收地主房屋3769间、耕畜388头、水车641部、农船343条、粮食850吨,其他农具10626件。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千年封建土地所有制,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的土地资源状况与世界对比:

1.绝对量大、相对量小、土地资源严重不足。2.山地多、平地少、难易利用和质量低劣的土地比重较大。3.农用地比重偏小,草地面积较大,耕地尤为缺乏。

4.耕地整体质量不高,可灌溉地比重较大,单产居中等水平。

5.森林覆盖率低,林地利用不充分,生产力低下。

五色土

上古时代,我国有“社稷祭祀”制度,把国家称为“社稷”。《白虎通》曾设王者为何有“社稷”之问答云:“为天下求福报功。以‘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一一祭之也,故封土立‘社’,‘社’为‘土神’;谷物众多,不可遍及祀,

故封谷立‘稷’,‘稷’为‘谷神’之长”。五色土

这就是说,当时国家统治者,重视土壤和粮食,认为“神”可以引出万物,祭“神”可以保障五谷丰登。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叫做“社稷”。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最上层15.8米见方、铺垫着五种颜色的土壤: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它大体上符合我国土壤分布概况。东方多水稻土呈青色,南方多红壤、紫色土呈红色,西北干旱土、盐碱土呈白色,中原腹地为黄土高原雏型土呈黄色。沧海桑田

传说东汉仙人王方平在门徒蔡经家见到了仙女麻姑,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妹妹。她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的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岁的姑娘,头顶盘着发髻,秀发垂至腰际,身上的衣服光彩夺目,大家举杯欢宴、麻姑说:“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这次去仙山蓬莱,见海水比以前浅了许多,大概又快要变成陆地丘陵了吧!”王方平笑着说:“难怪圣人说海中行路都会场起灰。后来人们用“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迁极大,或者变化极快。“沧海桑田”也简作“沧桑”。“沧海桑田”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气温降低,由海洋蒸发出来的水,在陆地上结成冰川,不能回到海中去,因而海水减少,浅海就变成陆地,相反,气温升高,大陆上的冰川融化成水,流入海洋,会使海面升高,因而能使近海的陆地或低洼地区,变成海洋。据科学家测算,如果地球大陆上的冰川全部融化,流入海洋的水可以使海面平均升高七、八十米,那样将有许多陆地变成海洋。此外,河流每时每刻都在把泥沙带入海中,天长日久也会将一部分海滨冲积成陆地。因此,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在地球上是普遍进行着的一种自然过程。禹贡九州土壤

为了发展农业,首先重视土壤,鉴别土壤的种类。大禹在洪水平治以后,把全国土地划分为九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根据九州土壤的性质,分为“壤”、“黄壤”、“白壤”“赤植坟”、“白坟”、“黑坟”。“坟垆”、“涂泥”及“青”等九种。并依据各种土壤的肥力不同,又分为三等九级。根据肥力的等级,安排农业生产,制定适当的田赋。当时称为“贡”,即土地税。因田赋是国家收入的大宗,同时为了要使“贡”的负担合理,在辨别九州各类土壤肥力等的基础上,还注意到当时土壤的实际使用状况,实际收入的多寡以及交通条件,来制订田赋的等级。

八百里秦川的“楼”土

在这广阔的源面上,分布着一种特殊的土壤,名叫耧土。它是在黄土母质发育的褐土上,经过长期耕作与施用土粪形成的。楼土的上部是厚约50~60厘米堆积熟化层,下部是比较紧实偏粘的褐土,两种土壤紧密相接,但又上下界限分明,好像盖上一层楼房一样,所以人们把它形象地称为“楼土”。耧土是一古老耕作土壤,盛产小麦、棉花、玉米和谷子。我国最早的文献里,把这种土壤列为上上等,有“土膏”之称。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郑国渠,从径水的中山,开挖渠道,引水灌溉二道源和三道源的耧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提供了充足的粮食。里下河地区的“垛”田

我国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有一种特殊的耕地,据说是宋代修筑的军事工程,称为芙蓉砦(军事上常用的一种障碍物),以后利用为农田,面积8.1万亩。由于它位于洼地中心,湖荡附近,像一个个高于水面的田垛,所以称为垛田。

垛田土是湖荡地区人工堆垫成的高地。每一个垛田的面积大小不一,四周环水,状如小岛。垛田土田身高,爽水透气,坡面大,地下水位低,有利于浇水施肥,土壤肥沃,以种植蔬菜瓜果为主。

龟裂土因表面象龟背的裂纹而得名。龟裂土主要分布在西北的干旱地区,如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沿,准噶尔盆地古尔班沙漠的西沿河南沿,甘肃河西走廊的疏勒河两岸,宁夏银川平原的西北角。这里空气干燥,地面受风蚀影响,形成破碎的风蚀低地和雅丹土墙。谁能想像龟裂土的形成与过去水流的影响有关?

龟裂土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龟裂土

龟裂土大多数由河流冲积母质形成,上部的主要土层为比较粘重的细土。这种颗粒的组成状况,通常只有在比较缓慢的静水沉积条件下才能形成。土壤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北岸,玛斯河右岸,黄河左岸。由于河水断流或改道,水位下降,土体变干才逐渐向荒漠土壤发展。土壤的形成完全与地下水失去联系,仅与短暂的地表水流相关。地衣、藻类在地表短暂湿润时出现,水分干后很快死亡,在地面形成极薄卷皮,表土逐渐收缩裂开形成网格状裂片。

龟裂土记录了自然的变迁、生命的消长。“海枯”

罗布泊,曾经烟波浩淼,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2千年前罗布泊畔的丝路名城楼兰古国曾一度闪耀出灿烂的中亚文明之光。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湖上可以荡舟,水中可以抓鱼。六十年代,罗布泊终因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断流,渐渐干涸,湖盆区变成了白茫茫的盐壳地。到1972年,最后450平方公里的湖面也被烈日蒸发得无影无踪。

今日的干涸的罗布泊,水和流沙侵蚀的湖岸。

“石烂”

风化作用是岩石暴露在空气、水与生物作用下而造成的改造过程。风化作用包括各种化学及机械的作用,并且造成了岩石的分解与破裂。“石烂”是土壤形成的途径之一。

澎湖群岛的多孔质玄武岩经过长久的风化作用后,不但可见到仿佛“石烂”般的洋葱状风化构造,还可见到硬岩土壤化的完整剖面

台湾澎湖岛玄武岩风化作用形成的“石烂”。寸金桥

坐落在赤坎区西侧,“寸金浩气”是湛江八景之一。1925年遂溪麻章区绅民所建,1959年重修。桥名含中华国土寸土寸金,不容外敌侵占之意,以纪念1898年当地人民的抗法斗争。重修后的寸金桥,为水泥铺面单孔石桥,长19米,宽12米,两侧各立栏柱18根,桥西头竖纪念碑1方,记抗法斗争事迹始末,郭沫若题字“一寸河山一寸金”。抗法英雄塑像庄严地沾立在公园大门宽敞的广场上,正气凛然,威武不屈,是湛江人民的英雄形象。寸金桥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湛江市政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之子(李广田)我是生自土中,

来自田间的,

这大地,我的母亲,

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

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

我的襁褓;

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

保姆的怀抱。

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

在这人类的田野里生长,

生长又死亡。

我在地上,

昂了首,望着天上。

望着白的云,

彩色的虹,

也望着碧蓝的晴空。

但我的脚却永踏着土地,

我永嗅着人间的土的气息。

我无心于住在天国里,

因为住在天国时,

便失掉了天国,

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

土地的烙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