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语文试题(1)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因此‘物’能区别于前代而作
为一种独立的观念存在"强加因果,根据原文第3段中的“陆机也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认为创作者之‘意’要随物而动……陆机《文赋》中的‘物’已完全指自然景物了。这是儒家经学思想的地位在人们心中被动摇之后,呈现出的一种‘物’的独立的观念”,可知“陆机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与“‘物’能区别于前代而作为一种独立的观念存在”并无因果关系。C项,“因此在价值层面上要高于陆机的学说"于文无据,原文第3、4段只是阐述了陆机与钟嵘对“物"的不同认识,并没有对两者学说的价值高低进行对比。
D项,“创作者注重个人的情志涵养,内心充满真挚的感情,就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说法绝对,原文第5段只是说“陆机认为文学创作者内心充满了真挚的情……情与文之间才会相统一",不能由此推出“创作者注重个人的……就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
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对应原文第3、4段。阅读原文第3、4段可知,陆机认为“物"完全指自然景物,钟嵘则认为“物”不仅包括自然风物,还包括社会情事,钟嵘对“物"的理解在陆机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补充,在逻辑上是递进的关系。所以“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错误。
3.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陆机的《文赋)
与钟嵘的《诗品》标志着中国古典感物美学走向成熟与定型"无中生有,原文第1段只是
说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成熟与定型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但并未说其标志是什么。
4.D.“都用了并列式结构,更显严谨”错误。第一则形式上并列,内容上递进,第二则是总分式。
5.A.沅水使《边城》有如水的清新俊逸风格,体现了河流对文学的养育作用。
B项不是文学作品,是哲学作品;CD两项都没有讲河流对文学的养育作用。
①长江与秦淮河为南京的作家群体提供物质生活的保障;
②长江与秦淮河影响南京作家群体的精神生活;
③长江与秦淮河塑造了南京作家群体的精神气质,使其有别于其他作家群
7、D
8.①小说题目“谁在窗外徘徊"以疑问引发了读者一探究竟的欲望。②小说开头写童子介很警觉,发觉窗外有人,猜疑有人盯上了自己。再一次强化了读者的好奇。③情节发展部分写童子介又猜测有人是反映情况,使读者也增加了猜测。④反复描述老人的怪异行为,却迟迟不揭示老人是谁。
答案补充∶①小说开头童介听到窗外有响动,断定窗外有人,但不知是谁,不知身份,引发读者阅读兴趣。②童子介打了一个响亮的哈欠后,那人并没有走还是来回踱着步,说明不是来监视他的,那是来干什么的?再一次强化了读者的好奇。
9.主旨:党员干部应廉洁自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才能对得起家人。
表达①借对童子介的心理描写,揭示身正不怕影子歪、做好自己就不怕有人盯的道理;②借对老人的语言描写,突出刘清明未被监督而走向贪腐的教训。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D.“预示着他成为领导者后将因贪腐而成为罪人”错误,刘清明后来在父亲的监督下成功考上了重点大学,说明缺少监督就可能走上歪路,领导干部需要人民的监督。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特点的能力。
小说题目“谁在窗外徘徊",设置了悬念,这是一个疑问句,到底是谁在徘徊?在谁的窗外徘徊?为何徘徊?以疑问引发了读者一探究竟的欲望。
小说开头“童子介批阅完最后一份文件,准备起身回家时,听到窗外有响动……童子介有了警觉。”“童子介断定,窗外有人"“上任还不到半个月,就被人盯上了?”,写童子介很警觉,发觉窗外有人,猜疑有人盯上了自己,但不知是谁,不知身份,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情节发展部分,“童子介缓缓地站起身来,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还打了一个响亮的哈欠。他是有意给窗外报信呢。可窗外并不买账,那响动连节奏都没变一下",童子介打了一个响亮的哈欠后,那人并没有走还是来回踱着步,说明不是来监视他的,那是来干什么的?再一次强化了读者的好奇;“自己初来乍到,别人可能还拿不准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想反映情况,又有些犹豫”,写童子介又猜测有人是反映情况,使读者也增加了猜测。
“那个人走得很有规律,走过一段就折转身子往回走,走过一段又折转身子往回走。他走的线路,与办公楼和绿化带平行,径长比他办公室的宽度稍长,大概五六米的样子。也就是说,那个人一直在他的窗外徘徊",反复描述老人的怪异行为,却迟迟不揭示老人是谁,进一步引发读者探究的欲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主旨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小说以窗外的脚步声引出故事,童子介来当县委书记,发觉有人在窗外徘徊,疑似有人监督,“童子介并不怕人盯。他到水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前高高的围墙拆了,他要让前来办事的人都能自由进出。接着又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一楼,而且无论昼夜,只要他在办公室里,门就不会关着”“童子介知道,老百姓希望他这样,他也应该这样。为老百姓办事,还怕老百姓看到",童子介内心坦荡,主动接受老百姓监督。通过介绍童子介的心理及具体做法表明,身正不怕影子歪、做好自己就不怕有人盯的道理;
随着情节的发展,交待老人徘徊的前因后果,“老人时刻紧盯着刘清明。最后,刘清明如愿考上了重点大学”“明知他自制能力差,管不住自己,却不盯着他。我要是像他高中复读时那样,一直盯着他,兴许他就不会出事儿了",老人没有监督好儿子,致使儿子贪腐落马,突出刘清明未被监督而走向贪腐的教训,表明领导者是应该被监督着的。
在童子介和刘清明在水城为官的不同表现中表达了小说的主题,党员干部应廉洁自律,像童子介那样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无私无畏,坦荡为官做事,对得起党和人民,才能对得起家人。
岁余,为御史中丞,复为来俊臣所构,流费州
11.C12.B
13.(1)李敬猷是个赌徒,不懂作战,而且他的军队人数少容易军心动摇,大军压境,其势应该能够打败他们。
(2)天下人都仰慕他,希望他纠正皇室的错误,可是他渐渐害怕权幸,不能赏善罚恶,声望大大地降低了。
【11题详解】古时帝王、诸侯、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他担任检校洛州长史期间,张易之的家奴残害百姓,他就将其逮捕并打死”错误。由原文“为检校左庶子,奏曰:‘小人在君侧,臣之罪也。’易之等恨怒,共谮元忠,遂下制狱"可知,担任了检校左庶子,上奏说:“小人在皇上身边,这是我的错误。”易之等人又恨又怒,共同诬陷魏元忠,魏元忠被抓进监狱。由此可知,是在担任了检校左庶子时,上奏说小人在皇上身边,因此受到张易之等人的诬陷,被抓进了监狱。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知",懂;“战”,作战;“易摇",容易军心动摇;“克”,战胜,攻破。
(2)“倾望",仰慕;“冀”,希望;“正",纠正;“稍”,渐渐。
参考译文:
魏元忠,是宋州宋城人,是太学的学生。仪凤年间,吐蕃多次侵扰唐朝边境,元忠向洛阳宫呈上封事,议论任命将帅、使用军队的关键。高宗认为他说得好。升任监察御史。徐敬业举兵叛乱,皇帝下诏让魏元忠监督李孝逸的军队前去讨伐。到了临淮,李孝逸害怕,停下军队不敢前进。魏元忠说:“您以宗室的身份率领军队,天下的安危就维系在你的身上,现在天下太平时间已经很长,听说狂妄狡诈的贼人悄悄发动叛乱,都侧着耳朵悬着心来等待他们被消灭,如果军队不前进,让远近的人离心,万一朝廷让别的将领来代替你,你用什么话来应对呢"孝逸认为他说得对,就部署进军征讨之事。当时李敬业守卫下阿谿,其弟李敬猷镇守淮阴。魏元忠说:“李敬猷是个博徒,不懂作战,而且他的军队人数少容易军心动摇,大军压境,其势应该能够打败他们。乘胜前进,打败他们是一定的了。”孝逸就率军进击淮阴,敬猷脱身逃跑,于是进军攻打李敬业,平定了他。调任洛阳令,陷入周兴审理的案件而被判死罪,凭着平定扬州、楚地的功劳,得以被流放。过了一年多,担任御史中丞,又被来俊臣诬陷,流放费州。酷吏被杀,有多人为魏元忠辩冤,就召他恢复原来的官职。趁着魏元忠侍宴,武后问他:“你多次受别人诽谤诋毁,为什么呢"元忠回答说:“我就像一只鹿,人们如果需要我的肉来做羹汤,他们就要杀掉我来求取升官,我却有什么罪?”圣历二年,升任检校洛州长史,他的治理号称威严英明。张易之的家奴残害百姓,暴横得厉害,魏元忠打死了他,权豪都害怕而服从其管束。担任了检校左庶子,上奏说:“小人在皇上身边,这是我的错误。"易之等人又恨又怒,共同诬陷魏元忠,魏元忠被抓进监狱。中宗复做皇帝,升魏元忠为兵部尚书。武后去世,皇帝守丧,军国大事都委托魏元忠裁决,任命他担任中书令,封为齐国公。神龙二年,担任兵部尚书,在朝廷上执掌大权,群臣没有人能和他相比。安乐公主私下里请求废掉太子,请求自己做皇太女,皇帝拿这个来询问魏元忠,元忠坚持说不可以,这种话自此就被截住了。武三思掌权,京兆韦月将上书弹劾其罪恶,皇帝打死了韦月将,后来人们都不敢说话了。王同皎谋划诛杀武三思,没有成功,反而被灭了族。魏元忠在这中间,依从权势没有什么建议。当初,魏元忠辅佐武后,有清廉正直的名声,到这时候辅政,天下人都仰慕他,希望他纠正皇室的错误,可是他渐渐害怕权幸,不能赏善罚恶,声望大大地降低了。去世,时年七十余岁。谥号是贞。
C
15.尾联表达了作者要珍惜竹子、物尽其用之意,隐含要珍惜人才、让其发挥真实才干之意。向世人表明自己是如竹子般正直、不畏艰难的士人,渴望被赏识任用。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表达作者的怜悯之情”说法错误。“人怜直节生来瘦"是描写竹子生来就挺劲有节,这事对竹子品格的赞颂,“怜”在此有喜爱之意,而非怜悯。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本诗的尾联“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的意思是:欲将竹管送给伶伦制成乐器,以奏凤鸣之音。这里运用伶伦学凤凰鸣叫的典故,表明竹子只有在伶伦的手中才能成就其最大的效用。此处作者以竹子自喻,指出自己正直有气节,也有非常的才干,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如今只是缺少伶伦一样的人物来赏识提拔。这一联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自信刚强的决心,也表达了渴望被赏识任用愿望。而“烦君惜取根株在”一句也隐含要珍惜人才,不要让贤才埋没,而应让其发挥真实才干之意。
16.(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7.①匠心独运②淋漓尽致③一蹴而就④巧夺天工
18.贾宝玉不仅要接受异常严厉的父亲的检验和众多清客的点评,所拟的匾额对联还要贴出来供将来省亲的贵妃审阅、定夺。
19.运用了一系列动宾结构的短句,体现了视点的流动,既凸显了大观园景致的繁盛与贾府的繁荣,又凸显了贾政等人游园的惬意。
【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空,前文提出问题——曹雪芹如何向读者全面呈现刚建好的大观园,后文指出曹雪芹构想的场景不仅介绍了大观园,还完全展现了贾宝玉的文学才华,由此可知曹雪芹在谋篇布局上的构思很巧妙。根据前后语境可知所填成语有构思巧妙的意思,所以可以填“匠心独运"之类的成语。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
第②空,前文提到贾政领着众清客考贾宝玉的才学,后文提到贾宝玉的答卷很完美。根据前后语境可知,此处强调的是贾宝玉的文学才华在这一节中完全展露出来,故此处可填“淋漓尽致”之类的成语。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第③空,语段说匾额对联需当场拟出,还要接受众人的点评和贵妃的审阅、定夺,所以这件事难度很大。根据语境和横线前的“并非"二字可知所填成语有事情简单、容易做到的意思,所以可填“一蹴而就”之类的成语。一蹴而就:形容一下子把事情办成。
第④空,横线后接的是“人造景观之妙",且后文具体描写了景观之妙。根据语境可知所填成语有人造景观精妙的意思,故此处可填“巧夺天工”之类的成语。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18、该语句主要有两处语病:
一是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放在贾宝玉之后,因为前后句子主语不一致
二是不合逻辑,应先“审阅”再“定夺",故应将“定夺”与“审阅"颠倒顺序。
故病句改为:贾宝玉不仅要接受异常严厉的父亲的检验和众多清客的点评,所拟的匾额对联还要贴出来供将来省亲的贵妃审阅、定夺。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根据句子“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等内容可以看出,句子运用了一系列动宾结构的短句,体现了视点的流动;
再根据后文中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节的景色之妍,描写之妙,可与……相比”,以及划线句中景物“山坡"“花”“柳"“石”“泉"等可知,这些景物描写突出了大观园的繁盛与贾府的繁荣;
根据“转”“穿"“抚”“依"“过了”“再入"“越”“度"“入”“出"等一系列动词,可以看出贾政等人游园是随时可以移步换景,眼前景物不停变换,内心无比惬意。
D
21.①可能想吃好吃的缓解悲伤的情绪;②肠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呢;③如果迷走神经由于压力而无反应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其”为代词。
A.语气词,常与“何"连用,理解为“多么”。
B.副词,表示委婉地商量,可译为“还是"。
C.副词,表示推测,译为“大概”。
D.代词,与原文一致。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前文是说肠道会影响情绪,再结合“当你吃到好吃的东西,是不是觉得很开心"可知,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可能会想吃好吃的,所以可填:可能想吃好吃的缓解悲伤的情绪。
第②空,所填内容是启下句,第三段是解释肠道是如何影响我们情绪的,所以这里可填:肠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呢?
第③空,依据前文“压力会关闭迷走神经,阻止其执行这些重要任务”可知,不会释放出能缓解炎症的抗炎分子说明迷走神经没有反应,所以可填:如果迷走神经由于压力而无反应。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
(本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
“物感说"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自然万物对于文论家们的启发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影响则更为深远,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成熟与定型都在这一时期完成。
“物”不仅可以指客观事物,还可以指人们想象中事物的形象。由于“物"所独具的表现性,其可以传递出人们内心不同的情感色彩,人们在感物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并将情感表达出来,使物之形与人之情相融合。
中国最早系统论述音乐美学的著作《礼记乐记》首次明确提出了“物感说”这一概念。《礼记乐记》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指出音乐创作中人与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西晋的陆机在所著的《文赋》中首次将“物感”说应用至文学理论中。《文赋》中的“物感"思想将自然景物纳入物感的范畴之中,开始强调自然景物对人的感发作用。“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树叶落于秋天,心生悲感,柔条发于春天,又心生欢喜。陆机认为四时之景的变化引发了人们对光阴的感叹,同时也将人们引入了审美体验的领域,引发了人们的审美创造冲动。陆机也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认为创作者之“意”要随物而动。在前代,“感于物"中的“物”不仅指自然界的物象,也指具有某种伦理道德意义上的事,与之不同的是,陆机《文赋》中的“物"已完全指自然景物了。这是儒家经学思想的地位在人们心中被动摇之后,呈现出的一种“物”的独立的观念。
南朝的钟嵘把生活中的各种悲欢离合、荣辱忧乐也纳入感人之“物"的范畴中。他在《〈诗品〉序》中所说的“物”不仅包括自然风物,而且包含社会情事(“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在形形色色的人生境遇中,他更加强调那些能触发人之悲情的社会生活,突出了社会生活在“物感”中的特殊地位。
关于“物感"之情,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理念。这里的“情"既指物感之情,也指个人的喜怒哀乐之情。陆机认为文学创作者内心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才能充实文学作品的内容,在真实情感基础之上的情与文之间才会相统一。陆机认识到情感就是文学创作的动机,同时要求作家注重个人的情志涵养,因为作品风格的高下由作家精神境界的高下决定。
与陆机的《文赋》不同,钟嵘在《诗品》中更加强调“怨”情对人的感发作用,同时也注重诗对于"怨”情的抒发。与孔子的“诗可以怨"所宣扬的“怨刺上政”意义不同,钟嵘《诗品》中所强调的“怨"是一种哀怨之情的表达以及怨愤之情的书写。由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在文学创作时常流露出一种感慨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悲凉之情。钟嵘物感思想中的以人为本、推崇怨情也与此密不可分。
(摘编自高雅琪《“物感”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机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因此“物”能区别于前代而作为一种独立的观念存在,这是对儒家思想观念下的“物"的内涵的突破。
B.“物感说”是指人感于物而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物对人心的触发,“物感说"既属于美学范畴,又是文学理论。
C.钟嵘对“物”的内涵的认识更加丰富,他认为个人的现实境遇,如悲欢离合等也属于“物"的范畴,因此在价值层面上要高于陆机的学说。
D.陆机提出“诗缘情”观点,认为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内在推动力,创作者注重个人的情志涵养,内心充满真挚的感情.就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先总述“物感说"的重要性,接着从“物感”之“物"和“物感”之“情"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论证思路清晰。
B文章第三段中引用陆机《文赋》中的话,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阐述,强调了景物对人的感发作用,使论证更加充分。
C.文章在论述陆机和钟嵘有关“物感说”的观点时,重点阐述了两人对“物"的不同理解,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
D.文章结尾在阐述钟嵘的“怨”情时,与孔子的“怨"进行了比较,说明前者是哀怨之情的表达以及怨愤之情的书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典感物美学得到了充分发展,陆机的《文赋》与钟嵘的《诗品》标志着中国古典感物美学走向成熟与定型。
B.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著作《文心雕龙》中写道“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可以作为“物感"的典型例证。
C.《礼记乐记》作为中国最早系统论述音乐美学的著作,指出“乐”产生于创作主体的心灵有感于“物",是“物感”说最早的概念表述。
D.钟嵘强调能触发人感情的社会生活在“物感"中的重要性,注重诗对于“怨”情的抒发,这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有着密切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杨晓慧:在文学作品中,河流经常被比作母亲,作为一种“养育者"的形象被歌颂。您能否谈谈河流与文学的联系?
熊召政:我大概是2014年应邀访问俄罗斯,在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做了一个演讲,题目是《长江与伏尔加河上的文学波涛》。其中,我讲到了中国的长江和俄罗斯的伏尔加河,都是值得世人景仰的河流,它们的波涛都是母亲河里丰满而甘甜的乳汁,养育出两个国家一代又一代伟大而杰出的作家、诗人、艺术家。我讲了长江流域的屈原、李白、苏东坡这几个代表,以及伏尔加河旁边的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的例子。
我们都是受河流养育的。从我自身来讲,小时候坐在家乡的小河边,我常常想入非非:从飞鸟虫鱼到日落月起,我想象它们的语言、它们的亲人、它们归家的路。我曾经发表过一首长诗《长江情思》:“长江啊,在你两岸的青枫林里,7繁衍出多少淳朴的子民?……我有幸在你一条支流的边上降临人世,/呱呱坠地,就闻到你波涛远荡的芬芳……”表达了我对长江无比崇敬的情怀。母亲河养育我们,不仅仅是养育我们的身体,养育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养育我们的精神,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作家。
杨晓慧:正如您所说,河流不仅供养人类的物质生活,而且影响人类的精神生活。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的河流,会产生形态各异的审美意识、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等,孕育出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家、作品。即使同饮长江水,不同流域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您能否比较一下长江沿岸的作家在精神气质方面的地域差异?
熊召政:我们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长江从三江源出发,由西向东流,最后流入太平洋。由于长江流经很多地区,它们的气候、地形物产、风俗各不相同,长江沿岸的地域文化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我曾经在北京大学做过一个演讲《楚人的文化精神》,将长江文化主要分为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和下游的吴越文化。上游的人们接近天,文化接近于神秘,接近于天道,最虔诚的宗教信徒都在上游,像西藏、青海、四川的很多地方;中游文化更接近于怎样战胜自然,中游人战天斗地的文武之道很强,有一种非常硬朗强健的风格,不按照游戏规则出牌;下游吴越之地很少有天灾,是真正的鱼米之乡,财富蓄积得多,生活必然精致,人也会变得优雅。所以我说,巴罚出鬼才,荆楚出天才,吴越出人才。
(摘编自熊召政口杨晓慧《文章千秋事江河万古流——关于河流与文明的对话》)
材料二:
诗化小说是一种追求诗美效果的小说,是小说与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虽然河流并不是诗化小说的必要元素,诗化小说也并不都是河流文学,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化小说代表作家作品均与河流相关,如鲁迅《故乡》《社戏》、废名《桥》、萧红《呼兰河传》、沈从文《边城》《长河》、孙犁《荷花淀》《芦花荡》、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等均是如此,这绝非偶然之事。
河流自然流动的特性常常牵动文学家主体的思绪,有助于激发他们的诗情与哲思,正如达肯所认识到的那样:“河流又常足以引起人们的想象。无论何人,当其耳听奔流的水声,目睹奔流的水色,总觉得悠然神往。河流诱人的魔力,我们是领教过的……”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望河则情、意也会沛然在心胸,这是河流这一灵动的自然景观对人的主观情绪的影响,因而那些长期临河而居或偶然一睹河流风采的文学家就自有一种诗性升华。
沈从文在他的自传中写道:“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道出了家乡的河水对他的情感个性的影响,正是那一派流动的清波使得他的“情感流动而不凝固",河的流动性直接影响到了他的情感个性,正是那流动的河水,塑造了他的审美观,才使得他的作品诗化,如水一般明澈、淡然。
河流作为一种流动的自然景观,进入文学作品,在文学家的审美观照下,非常适宜一种诗意意象的营造,自《诗经》《楚辞》以来,河里的沙洲、河边的少女等河流意象都是中国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中国文学已经赋予了河流意象的诸多诗的内蕴,进入现代,河流意象的诗性并没有减退,河流依然是诗人吟咏的重要对象,河流作为一种诗性话语而存在很多文学文本中,如徐志摩的康河、沈从文的辰河、张炜的芦青河等,甚至像俞平伯、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虽已褪去旧时繁华,充满腐朽没落的气息,但那仍然是一种诗意,一种颓败的诗意。
(摘编自蒋林欣《河流:独特的现代文学乡土空间》)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所用的文本形式虽然不同,但是都围绕着河流与文学的关系阐述。
B.熊召政认为,虽然长江流经巴蜀、荆楚与吴越,但是这三个区域的文化精神并不相同。
C.蒋林欣认为,河流这一灵动的自然景观会对长期临河而居的作家产生一定的影响。
D.两则材料的语言表达得像诗歌一样优美,结构也相同,都用了并列式结构,更显严谨。
5.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沈从文将人物置于自己二十岁前一直生活过的沅水上,使《边城》有如水的清新俊逸风格。
B.老子在涡河边长大,使他善以水为喻,《道德经》中“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出了人生哲理。
C.“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营造了安静和谐的生活。
D.关汉卿有感于当时社会黑暗,创作杂剧《窦娥冤》。
6.北临长江、内有著名秦淮河的南京被誉为“世界文学之都”。请你结合材料一,谈谈南京被誉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谁在窗外徘徊
夏艳平
夜有些深了,世界慢慢静了下来。
童子介批阅完最后一份文件,准备起身回家时,听到窗外有响动。不,应该是感觉到窗外有响动。那响动,轻微,细碎,像风吹落叶、猫走墙头,但他还是感觉到了。
童子介装着仍在看文件,目光却折向了窗外。从明亮的灯光里看出去,窗外的世界一片朦胧。
童子介把两只耳朵竖了起来。
童子介断定,窗外有人。
童子介有了警觉。
童子介不能不警觉。他记起来,从他走进这间办公室的第一个晚上,窗外好像就有这响动。
水城是个复杂的地方,前任县委书记和县长,就是被人举报后落马的——有人将他们收受贿赂时的录像,直接寄给了上级纪委。
水城出现塌方式腐败后,上级把童子介从邻县调来担任县委书记。上任还不到半个月,就被人盯上了?
童子介轻轻地笑了笑,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难道自己身上有了“缝”?
童子介并不怕人盯。他到水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前高高的围墙拆了,他要让前来办事的人都能自由进出。接着又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一楼,而且无论昼夜,只要他在办公室里,门就不会关着,窗帘也只是一个装饰,不会闭合的。
童子介知道,老百姓希望他这样,他也应该这样。为老百姓办事,还怕老百姓看到?
童子介缓缓地站起身来,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还打了一个响亮的哈欠。他是有意给窗外报信呢。可窗外并不买账,那响动连节奏都没变一下。童子介感觉,那人应该就在他窗外不远处,来回地踱着步。
“不对呀,他要是来监视我的,见我起身,早跑得没影儿了,哪会还有响动?莫非是来反映情况的?"童子介凝眸一想,觉得有这种可能。前任领导虽然落马了,但案子并没有完全了结,有些问题,还在进一步调查审理中。自己初来乍到,别人可能还拿不准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想反映情况,又有些犹豫。
童子介缓缓地走出了办公室。
外面有淡淡的月光,但比室内还是暗了不少。童子介把眼睛微微地闭了一下,稍稍适应后才睁了眼往办公楼后面走去。
办公楼后面是一块开阔的草坪。草坪与办公楼之间,有一道约半人高、修剪得齐齐整整的绿化带。
童子介看到,从窗口处泄出来的灯光,漫过那道绿化带,落在了草坪上。这样,那块草坪上就有了一块长方形的金色瀑布。
童子介还看到,在那块金色瀑布的边缘,有一个人来回踱着步。他不由笑了起来,自己的感觉还真准呢。
那个人走得很有规律,走过一段就折转身子往回走,走过一段又折转身子往回走。他走的线路,与办公楼和绿化带平行,径长比他办公室的宽度稍长,大概五六米的样子。也就是说,那个人一直在他的窗外徘徊。
那个人走得很投入,童子介怕吓着了他,就站在办公楼的拐角处,轻轻咳嗽了一声。听到咳嗽声,那个人停住脚步,朝童子介这边看了一下,然后,缓缓地转过身,朝着另一端走去。
“请留步。”童子介赶紧喊了一声,那个人就停了下来。
童子介一惊,站在他面前的竟是一位老人。
童子介愣怔半天才说:“老人家,您有事吗?来,跟我进屋吧。"老人摇了摇头,说:“没事,睡不着,我随便走走。”
童子介说:“正好,我也睡不着,我陪您。"老人说:“那哪儿行啊?你明天还有事,不像我这个老头子。”童子介说:“没事,反正睡不着。"
童子介陪老人在草坪上慢慢走着。老人问童子介:“你是不是觉得我这个人有点儿怪,这夜半更深的,还在这里瞎转悠?”童子介说:“没事,老人多转转有好处。"童子介说完,听到老人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一阵沉默过后,老人告诉童子介,他是刘清明的父亲。童子介又是一惊,刘清明就是水城刚落马的县委书记啊!
老人说,刘清明读书很聪明,中考考了个全校第一,上了县一中。一个农村孩子能上县一中,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他把刘清明送到学校后,就去深圳打工,他要为刘清明攒足上大学的学费。
三年后,老人把学费攒足了,可刘清明落榜了。刘清明母亲去世得早,他去打工后,刘清明没人管教,整天跟几个坏孩子搅在一起,打架斗殴,不好好学习。老人无奈,就辞工回家,陪着刘清明复读。这一年,老人时刻紧盯着刘清明。最后,刘清明如愿考上了重点大学。
说到这里,老人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唉,我真是糊涂啊!明知他自制能力差,管不住自己,却不盯着他。我要是像他高中复读时那样,一直盯着他,兴许他就不会出事儿了。”
老人抬手擦了擦眼睛,接着说:“我知道,现在后悔也迟了,可每天夜里,我还是忍不住要来这里。我真的希望,屋子里面坐着的,是他。"
老人说话时,眼睛一直看着那个亮着灯光的窗口。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有些深了,世界慢慢静了下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写出了童子介勤奋的工作精神。
B.童子介拆掉围墙,办公的时候不关门,都在向人们暗示自己坦坦荡荡,在任上一定会亲民务实。
C.童子介在拐角处轻轻咳嗽一声,既是想引起那位老人的注意,又不想因为突然打招呼而吓着他。
D.老人所说的刘清明上学时整天跟坏孩子搅在一起,预示着他成为领导者后将因贪腐而成为罪人。
8.小说情节简单,却多设悬念,颇有引人入胜之功,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9.小说的主旨是什么?本文是怎样表达这一主旨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为太学生。仪凤中,吐蕃数盗边,元忠上封事洛阳宫,言命将用兵之要。高宗善之。迁监察御史。徐敬业举兵,诏元忠监李孝逸军。至临淮,孝逸惧,按兵未敢前。元忠曰:“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大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孝逸然之,乃部分进讨。时敬业保下阿谿,弟敬猷屯淮阴。元忠曰:“敬猷博徒不知战,且其兵寡易摇,大军临之,势宜克。乘胜进,破之必矣。”孝逸乃引兵击淮阴,敬猷脱身遁,遂进击敬业,平之。迁洛阳令。陷周兴狱当死,以平扬、楚功,得流。岁余为御史中丞复为来俊臣所构流费州。酷吏诛,人多讼元忠者,乃召复旧官。因侍宴,武后曰:“卿累负谤铄,何邪?"对曰:“臣犹鹿也,苟须臣肉为之羹,彼将杀臣以求进,臣顾何辜?”圣历二年,迁检校洛州长史,治号威明。张易之家奴暴百姓,横甚,元忠笞杀之,权豪惮服。为检校左庶子,奏曰:“小人在君侧,臣之罪也。"易之等恨怒,共谮元忠,遂下制狱。中宗复位,迁兵部尚书。武后崩,帝居丧,军国事委元忠裁可,拜中书令,封齐国公。神龙二年,知兵部尚书,当朝用事,群臣莫敢望。安乐公主私请废太子,求为皇太女,帝以问元忠,元忠固称不可,自是语塞。武三思用事,京兆韦月将上书言其恶,帝搒杀之,后莫敢言。王同皎谋诛三思,不克,反被族。元忠居其间,依违无所建明。初,元忠相武后,有清正名,至是辅政,天下倾望,冀正王室,而稍惮权幸,不能赏善罚恶,誉望大减。卒,年七十余。谥曰贞。
(选自《新唐书·列传四十七》)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一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岁A余B为C御D史E中F丞G复H为I来J俊K臣L所M构N流O费P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蕃:公元7至9世纪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
B.淮阴,地名,因在淮河的南面而得名。古代常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C.古时帝王、诸侯、文臣武将活着的时候,朝廷据其事迹给予的称号。
D.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军令等,其长官是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元忠智略超群,通晓军事。在徐敬业举兵作乱时,他监朝廷大军进剿,劝李孝逸勇敢上前,并提出了先打弱敌策略,最终取得了平叛的胜利。
B.魏元忠善于为政,被诬下狱。他担任检校洛州长史期间,张易之的家奴残害百姓,他就将其逮捕并打死,因此受到张易之等人的诬陷,被抓进了监狱。
C.魏元忠忠于李唐,抑止邪谋。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企图废掉太子而自己做皇太女,以便将来做女皇帝,魏元忠坚决反对,终使其阴谋未能得逞。
D.魏元忠顺从权势,晚节有亏。他晚年辅政时期,皇帝打死进谏的韦月将,王同皎谋诛武三思失败而被灭族,他身为重臣不敢直言,有负清正之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敬猷博徒不知战,且其兵寡易摇,大军临之,势宜克。
(2)天下倾望,冀正王室,而稍惮权幸,不能赏善罚恶,誉望大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①
王安石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②学凤凰。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年轻时代。②伶伦:黄帝时代的音乐家,他发明了笙,并且用笙演奏凤凰的声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森然”写一径翠竹郁郁葱葱,“四座凉"写翠竹遮挡了阳光,为下面的人留下清爽之阴。
B.次句写径旁之竹的阴影拖得很长,内容上暗示竹之高而且多,结构上与第一句形成了照应。
C.第三句写竹直而瘦,表达作者的怜悯之情;第四句强调竹老而刚,表达了作者的赞许之意。
D.颈联将翠竹与蒿藜进行了对比:同样承受了雨露,但只有竹可以与松柏一样能够经霜凌寒。
15.从全诗看,尾联可谓画龙点睛之句,请对其作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一文中,用“_,_”两句批判了士大夫以社会地位为借口而耻于互相学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居用品简单租赁合同
- 化工工程施工合同
- 体育馆乳胶漆粉刷施工合同
- 娱乐场所广告施工合同文本格式
- 房屋租赁合同担保书-住宅租赁
- 电商仓储操作员派遣合同
- 证券市场财务审计员协议
- 汽车零部件净化工程承包合同
- 博物馆讲解员志愿者协议
- 旅游公司租赁合同协议书
- DBJ53/T-39-2020 云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课件PPT模板
- 实验五 PCR扩增课件
- 马拉松运动医疗支援培训课件
- 中医药宣传手册
- 不良资产处置尽职指引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23张PPT)
- 机械设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使用台账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四级上 Stop!Everyone Stop!教学设计
-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认识气温计》教学设计
- 液化气站气质分析报告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