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相关知识培训课件_第1页
除草剂相关知识培训课件_第2页
除草剂相关知识培训课件_第3页
除草剂相关知识培训课件_第4页
除草剂相关知识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除草剂研究院事业部二○一四年十月农药基本概念常规除草剂目录CONTENTS第一章:农药基本概念本章主要讲述一些农药基本概念,包括:农药标签识别、除草剂分类、除草剂选择性、药害、药效、农药标签等农药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除草剂分类除草剂除草剂是能够防除杂草而不伤害有意栽培植物的药剂。除草剂分类由于除草剂的化学结构、选择性、传导、作用方式和处理方法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除草剂的化学结构特点分类:联吡啶类(百草枯、敌草快)酰胺类(敌稗、甲草胺、毒草胺、乙草胺、丁草胺)二苯醚类(乙羧氟草醚、乙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三氮苯类(莠去津、扑草净、嗪草酮)有机磷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除此之外,还有苯氧羧酸类、苯甲酸类、环己烯酮类、取代脲类、二硝基苯胺类、硫代氨基腈类、嘧啶水杨酸类、吡唑类、三酮类等根据除草剂对作物与杂草的选择性分类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

选择性除草剂:在一定环境条件与用量范围内,能够有效防除杂草而不伤害栽培作物的除草剂。

灭生性除草剂:对作物与杂草均产生伤害作用的除草剂。主要应用于铁路、公路、工厂、仓库、森林防火道及非耕地,也可用于作物田定向和保护性施药。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性分类分为触杀型除草剂和传导性除草剂。

触杀性除草剂:除草剂被植物吸收后,在体内不传导,只起到局部杀伤作用,使植物接触药剂部位受害。

传导性除草剂:植物吸收除草剂后可在体内进行共质体和非共质体传导的药剂。根据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分类分为茎叶处理剂、土壤处理剂和土壤兼茎叶处理剂。

茎叶处理剂:在杂草出苗后喷洒到茎叶上,使其死亡的除草剂。

土壤处理剂:喷洒在土壤表面,以杀死未出土杂草的除草剂。

土壤兼茎叶处理剂:既能用于土壤处理,也能用于茎叶处理的除草剂。除草剂的选择性1、形态选择性。由于作物与杂草形态与杂草形态差异造成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叶片形态、生长点位置、胚芽鞘、根系特点等。2、生理选择性。由于不同种植物对除草剂生理反应的差异而导致的选择性。这种差异主要存在于植物对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上。3、生物化学选择性。生物化学选择性是除草剂的真正选择性。具有这样选择性的除草剂品种用于作物田的安全幅度最大。这种选择性是通过除草剂在植物体内进行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而实现的。这些生物化学变化基本上都是酶促反应。4、人工选择性。有些灭生性除草剂,如百草枯、草甘膦等活性很强,杀草谱广,但缺乏选择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除草剂的特性,结合作物与杂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以及耕作栽培方法,在使用技术上人为赋予其选择性。位差选择性、时差选择性、局部选择性。农药专用名词农药残留毒性:残留在土壤作物及其他环境中的稳定的农药在食物中达到一定浓度后,人或其他高等动物长期进食,使农药在体内积累起来,引起慢性中毒农药的代谢:农药代谢是指作为外源化合物的农药进入生物体后,通过多种酶对这些外源化合物所产生的化学作用,这类作用亦称为生物转化农药残留量:农药喷洒到植物或土壤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尚残存在植物体内或体外以及土壤中的药量农药的残留毒性:农药残留通过食物链富集,在有机体内造成毒性农药半衰期:农药施用后,落在植物上和土壤中,或散布在空气中,都会不断地分解直至全部消失,这就是农药的降解过程,农药在某种条件下降解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农药半衰期,半衰期的长短不仅与农药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有关,还与施药方式,包括日光,雨量,温湿度,土壤类型和土壤微生物,PH值,气流,作物等有关,同一种农药在不同条件下使用后,半衰期变幅很大药效是指某药剂在大田实际生产中对某种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

表示药效的指标有3类:

1、施药防治前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右图为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对种群的影响)

2、施药前后有害生物为害程度的变化

药效

3、施药与不施药作物收获量变化除了药剂本身,某些因素如制剂形态、加工方法、喷施方法和质量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阶段,特别是湿度、温度、光照、土壤环境等环境条件都对药效有显著影响。药害是指农药被施用防治有害生物的同时,对被保护的农作物所造成的伤害。可分为直接药害和间接药害。直接药害指农药施药时对当季被保护农作物造成的伤害;间接药害主要指漂移药害(施药时粉粒或雾滴漂移散落在邻近敏感作物造成的伤害)、残留药害(施药后残存与土壤中的农药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的伤害)及二次药害(施药后土壤或作物秸秆中残留农药代谢产物对后茬作物造成的伤害)。药害幼嫩叶片卷曲畸形农药对作物是否容易产生药害可用安全性指数K来表示:K值越大,作物就越不安全,容易产生药害;相反,K值越小,农药使用时对作物就越安全药害的症状表现主要有:1、生长发育受阻。如种子不能发芽或发芽出土前、后枯死;出苗迟缓,生长受抑制,分蘖、开花、结果、成熟迟缓等;2、颜色改变。如叶片失绿、白化、黄化,根和叶呈现枯斑,变褐凋萎;3、形态异常。如植株扭曲,根、花芽、果实等畸形;4、产量下降、品质劣变。

产生药害的原因很多,大致有4个方面:

1、农药制剂质量差,有害杂质超标,甚至变质;

2、施用技术方面如过量施药,误用农药或混用不当,漂移、渗漏及残留农药对下茬作物的影响等;

3、环境方面,如任意扩大使用范围,在敏感作物上施药;施药时期不当,过早或过迟施药,高温、干旱条件下施药等;

4、作物本身生长发育不良,或施药时正值对药剂敏感的发育阶段。有害生物抗药性

抗药性是指在同一地区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而引起有害生物对药剂抵抗力提高(即敏感度下降)的现象。叶片形态、生长点位置、胚芽鞘、根系特点等。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抗药性是药剂本身作用的结果,是药剂不断淘汰敏感个体,保留相对不敏感个体逐渐发展起来的有害生物种群。

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药性的机理主要是除草剂作用位点产生突变,靶标敏感性降低以及杂草中解毒代谢能力加强。农药标签对于农药而言,农药标签便是农药的一张身份证。在使用之前必须学会正确识别农药标签。

农药登记时,对农药标签有严格的要求,规定标签和说明书应注明农药名称、有效成分及含量、剂型、农药登记证号或临时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产品标准号、企业名称及联系方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重量、产品性能、用途、使用技术和使用方法、毒性及标识、注意事项、中毒急救措施、

贮存和运输方法、农药类别、像形图等

内容。分装的农药,还应注明分装单位。

缺乏上述任何一项内容,均应谨慎购买。

识别农药标签注意事项具体而言,识别农药标签要特别注意以下内容:

注意农药名称。无论国产农药还是进口农药,必须有有效成分的中文通用名称及含量和剂型。注意农药类别。

各类农药标签下方均有一条与底边平行的、不褪色的特征颜色标志带,表示不同种类农药,公共卫生用农药除外。

农药产品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别的有效成分时,其产品颜色标志带应由各有效成分对应的标志带分段组成。杀菌剂—黑色、杀虫/螨/螺剂—红色、除草剂—绿色,杀鼠剂—蓝色、植物生长调节剂—深黄色。识别农药标签注意事项

注意农药“三证”号。

“三证”号指农药登记证号、生产许可证号或批准文件号、产品标准号。国产农药必须有农业部批准的农药登记证号、准产证号、企业执行的质量标准证号。直接销售的进口农药只有农药登记证号;国内分装的进口农药,应有分装登记证号、分装批准证号和执行标准号。

识别农药标签注意事项注意使用范围。根据需要防治的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选择与标签上标注的适用作物和防治对象相同的农药。当有几种产品可供选用时,可优先选择用量少、毒性低、残留小、安全性好的产品。在蔬菜、果树和中草药上禁止选用高毒、剧毒农药。

识别农药标签注意事项

注意净含量、生产日期、批号及有效期。农药标签上应当标明产品的净含量。

注意毒性标志。农药标签上应在显著位置标明农药的毒性及其标志,按“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我国农药毒性分为五级: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不同毒性的农药产品要有不同级别的标志,同时要用红色字体注明标志所对应的毒性,如: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第二章:常规除草剂本章将对几种常见除草剂进行归类介绍,包括:除草剂类型、作用机理、持效期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百草枯

百草枯属联吡啶类除草剂,是灭生、触杀性药剂。

能迅速被植物茎、叶吸收,并在木质部进行传导。但不会在韧皮部向下传导,不能杀死杂草的地下部分。是典型的光合系统Ⅰ抑制剂,需光照才能发挥除草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氧化和还原作用,形成破坏植物细胞膜的毒剂,造成迅速氧化及膜的解体而导致植物的死亡。

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水解。

该类除草剂在作物播种前、出苗前应用或出苗后定向处理,伤害植物绿色部分。此类药剂在植物表面进行光化学分解,在植物体内不进行代谢与降解;接触土壤后,迅速被吸附而丧失活性。除作为灭生性除草剂使用外,还是有效的脱叶剂、干燥剂与杀藻剂。在棉花、大豆、向日葵等作物收获前作为脱叶剂与干燥剂是此类除草剂的另一重要用途。敌稗、乙草胺

该类除草剂多数为土壤处理剂,其中单子叶植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幼芽,双子叶植物主要通过根部吸收其次是胚轴或幼芽。通常进行芽前土表处理,土壤含水量明显影响酰胺类除草剂除草活性。土壤粘粒和有机质对酰胺类除草剂有吸附作用,土壤粘粒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其用药量应相应增加,但在有机质含量6%以下,乙草胺药效受其影响不大。PH对酰胺类除草剂药效影响不大。

敌稗、乙草胺均属于酰胺类除草剂,该类除草剂较为稳定,在强酸与碱性条件下水解。对植物呼吸作用有明显抑制作用。

乙草胺是选择性芽前处理除草剂,主要通过单子叶植物的胚芽或双子叶植物的下胚轴吸收,吸收后向上传导,主要通过阻碍蛋白质合成而抑制细胞生长,使杂草幼芽、幼根生长停止,进而死亡。禾本科杂草吸收乙草胺的能力比阔叶杂草强,所以防除禾本科杂草的效果优于阔叶杂草。

乙草胺在土壤中的持效期45天左右,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主要保持在0-3厘米土层中。

酰胺类除草剂可与三氮苯类、脲类、苯氧羧酸类等许多除草剂混用,如用于大豆进行苗前土壤处理时,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甲草胺可与嗪草酮、利谷隆、氯溴隆,豆科威,2,4-滴丁酯等混用;用于玉米田可与莠去津、氰草津、扑草净混用。乙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

乙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三氟羧草醚均属二苯醚类除草剂,二苯醚类除草剂易被植物吸收,但传导作用较差。对植物主要起触杀作用,它们的除草作用与光照密切相关。

作物药害多为局部药害,随着植物生长易恢复。大多数二苯醚类除草剂品种在土壤中的持效期都比较短,基本上不存在残留毒性与污染问题。与药剂接触部分失水干枯叶片失绿变黄

二苯醚类除草剂能够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造成原卟啉合成或积累,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