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 第三节 手的清洁与消毒_第1页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 第三节 手的清洁与消毒_第2页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 第三节 手的清洁与消毒_第3页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 第三节 手的清洁与消毒_第4页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 第三节 手的清洁与消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第六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掌握医院内感染的概念、预防和控制措施掌握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及常用化学消毒剂掌握无菌技术操作概念、原则及基本操作方法掌握隔离原则和常用隔离技术重点难点掌握消毒灭菌的概念及方法第六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第一节医院内感染第六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形成和分类(一)医院感染的概念(二)医院感染的形成(三)医院内感染的分类第六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一)医院感染的概念

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简称HAI)。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公共卫生部在《医院感染的种类和定义》中为医院所下的定义:“医院内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遭受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时既有的或潜伏的感染。”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将医院感染定义为: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第六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二)医院内感染的形成2.医院感染1.感染链第六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一)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1.病原体来源广泛,环境污染严重2.易感人群增多3.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4.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5.消毒灭菌不严格和无菌技术操作不当6.感染链的存在7.抗生素的广泛应用8.介入性诊疗手段增多9.医院布局不合理,隔离措施和隔离设施不健全第六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1.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1)管理制度

2)监测制度

3)消毒质控标准3.监督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4.加强医院感染知识教育

第六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清洁清除物体表面上的一切污秽,以去除和减少微生物。消毒清除或杀灭物体上除细菌芽胞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灭菌杀灭物体上全部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胞。

一、概念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

物理消毒灭菌法二、消毒灭菌的种类

化学消毒灭菌法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电离辐射灭菌法自然净化微波消毒灭菌过滤除菌(层流净化)热力消毒灭菌法紫外线辐射消毒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一)物理消毒灭菌技术1.自然净化风吹日晒自然干燥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一)物理消毒灭菌技术2.热力消毒灭菌法燃烧法

干烤灭菌法

煮沸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1)干热灭菌法:1)焚烧法:2)燃烧法3)干烤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法。常用于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的处理,如污染的废弃物、特殊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的敷料、病理标本等。将须销毁的物品集中以焚化炉焚烧既直接用火焰灭菌,用于微生物实验上室耐热器材以及某些金属器材、搪瓷类物品的灭菌。应用上述方法时应注意安全,操作时须远离助燃、易然物品,在燃烧过程中,不得添加乙醇,以免引起燃烧和火灾;贵重器械和锐利剪刀,禁用燃烧法灭菌,以免锋刃变钝或器械损伤。干烤使用于高温下是不变形、不变质、不蒸发的物品灭菌,如金属、陶瓷、玻璃制品、油脂、粉剂等。方法是将物品放入特制的烤箱进行灭菌,其热力传播与穿透主要靠热空气对流和介质的传导,灭菌效果可靠。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2)湿热消毒灭菌法1)煮沸消毒灭菌法2)低温消毒法3)压力蒸汽灭菌是一种简单、经济、不受条件限止、杀灭效果较好的消毒灭菌方法,适用于不怕潮湿、耐高温的物品的消毒。将水煮沸(100度)后经5-15min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等,达到消毒效果。是将温度控制在75℃(低于100℃)时进行消毒。主要用于不耐热的器械的消毒,如内镜、橡胶制品等。方法是将被消毒物品放入压力锅内,抽出压力锅内空气,使真空达到绝对压力2kPa,然后输入蒸汽,使气温达到75℃左右,维持10-15min,可杀灭大多数细菌。是利用压力蒸汽加热对物品进行灭菌的一种方法。压力蒸汽灭菌的温度高、速度快、穿透力强,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芽孢和病毒等,灭菌效果可靠,是物理灭菌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压力灭菌器压力达到103-137kPa,温度达到121.3—126.2℃时,经15-30min即达到灭菌目的。适用于耐高热、耐高压、耐潮湿物品的灭菌,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生物监测法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

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物理监测法用留点温度计测试(最高温度160度)使用前将留点温度计甩至50度以下,放置于灭菌柜内物品的中央,灭菌后检视其读数,其数为灭菌过程中所达到的最高温度。此方法无法检测灭菌持续时间,仅作为灭菌效果的参考指标。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生物监测法用细菌芽孢所制成的干燥菌片或菌片与培养基所组成的生物制剂来进行监测,是最可靠的检测法。使用时将封入袋内的菌纸片或芽孢指示管放置在灭菌柜内物品中心最难灭菌处。灭菌后取出菌纸片放入培养基中,置于56度温箱中培养48h,观察其颜色,保持原色泽不变为合格,反之为灭菌不合格。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

a.化学指示管(卡)监测。将指示管放在待灭菌包的中央,灭菌后取出指示管(卡),颜色由米黄变黑色,表示达到灭菌条件。b.化学指示胶带监测。将胶带贴于灭菌物品包外,灭菌后观察其颜色,如温度、时间都达到灭菌要求,指示带色泽变浅,斜线变黑,灭菌合格。化学监测法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化学指示胶带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一)物理消毒灭菌技术3.光照消毒法日光曝晒法紫外线灯管消毒法

臭氧灭菌灯消毒法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1.日光曝晒法

(1)适用范围:常用于床垫、床褥、棉胎、枕芯、毛毯、衣服、书籍等物品的消毒。(2)方法:将物品放在直射日光下曝晒6h。(二)光照消毒法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二)光照消毒法1.日光曝晒法

(3)注意事项:照射时间不少于6h,注意定时翻动,使物品各面均受到日光照射。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二)光照消毒法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1)适用范围:常用于室内空气和物品消毒。(2)方法①空气消毒(配图)有效照射距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为30~60min。照射后病室应通风换气。②物品消毒:(配图)有效照射距离为25~60㎝,照射过程中应定时翻动物品,各个表面均应照射20~30min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二)光照消毒法(3)注意事项

①保持灯管清洁②保护病人的眼睛及皮肤③室内的适宜温度为20~40℃,湿度为40%~

60%④关灯后如需再开启,应间歇3~4min⑤定期检测灯管照射强度⑥定期监测灭菌效果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二)光照消毒法

3.臭氧灭菌灯消毒法

(1)适用范围:常用于室内空气的消毒、物品表面(饮食用具、衣物等)的消毒、医院污水和诊疗用水的消毒。(2)方法:在使用灭菌灯时,关闭门窗,以确保消毒效果。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二)光照消毒法(3)注意事项:臭氧对人有毒,空气消毒时,人员须离开现场,消毒结束后20~30min方可进入。3.臭氧灭菌灯消毒法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一)物理消毒灭菌技术4.电离辐射灭菌法适用于不耐高温物品的灭菌,如橡胶、塑料、高分子聚合物(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精密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制品及节育用具等。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一)物理消毒灭菌技术5.微波消毒灭菌法微波是一种波长短、频率高的电磁波。适用于食品及餐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