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庖丁解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3《庖丁解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3《庖丁解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3《庖丁解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3《庖丁解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庖丁解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新教材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第1课教学设计

第1课《庖丁解牛》

目录

一、素养目标

二、学习资源

三、教学素养

四、作者背景常识

五、鉴赏活动

六、文本研读

七、文本联读

第1课《庖丁解牛》

一、素养目标

人文主题——中华文明之光

1.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人文精神。

2.领略传统智慧,培养理性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语文素养

1.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

2.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体会相关篇章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

3.阅读史传文,要关注其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4.写议论性文章,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学习资源

1.三篇诸子散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

这三篇均为先秦诸子著作中的经典段落,其中既有儒家的积极进取、舍我其谁,也有道家的循乎天性、养生全身,两家观点虽截然不同,但并无优劣高下之分,甚至可以说,无论是孔子及其弟子、孟子还是庄子,最终的目标都是落实到追求人的幸福。

2.两篇史传散文:《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记述了郑国大夫烛之武在国家面临危难之时勇担重任,游说秦穆公,拆散秦、晋两国的联合,使郑国转危为安的故事。

《鸿门宴》记述了楚汉争霸过程中的一次重要会面,叙事详备而扣人心弦,不仅备述这次宴会的前因,更精细描写了宴会上各人的表现,使其跃然纸上。

三、教学素养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了解孔子、孟子、庄子及其主要的思想主张,把握作品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学习孔子循循善诱的谈话方式和孟子、庄子善用比喻的说理艺术。

4.体会儒家以礼乐治国、仁政民本的政治主张,以及道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思想。

先秦时代的圣哲基于对社会的不同认知,催生和发育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一系列先进思想。一幅流传千古的先贤言志的图景,正反映了孔子“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一场跨越千年的君臣对话,同样体现出孟子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思想和太平盛世的治国梦想;一幕庖丁解牛的大剧,正折射出庄子率性而为、顺应自然、追求自由生命的精神境界。现在,让我们同圣贤先哲同行,沐浴他们思想的春风吧。

四、作者背景常识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战乱迁至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市)地,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庄子的文采更胜老子。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其著作保存在《庄子》(亦称《南华经》)一书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名家评说]

庄子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与众不同的哲学家,古今中外独此一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把非常深邃的思想变成了文学,变成了艺术,变成了神话、寓言、故事、传说。他的那些论述哲学问题的文字都是朗朗上口、比喻精当、辞藻华丽、文风开阔、见棱见角、妙不可言的,读起来你感到的是津津有味、心旷神怡。这就做到了深奥哲理的文学化与趣味化。

——王蒙

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生之道。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需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

《庄子》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鲁迅先生赞誉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

寓言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大多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结构简单,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得以体现,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这些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情境活动]

你知道《庄子》中的哪些寓言故事?请任选一则给大家讲讲吧!

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屠龙之技》

原文:略。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五、鉴赏活动

(一)文意理解

(第1层)庖丁(名为“丁"的厨师。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接触的地方),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踩),膝之所踦(抵住,指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砉然向然(砉砉作响。砉,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向,同“响"),奏刀·然

(进刀时发出“”的声音。奏,进。,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莫不中音(合乎音律)。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乃,又。会,节奏)。

请概括层意:描绘庖丁解牛的情境。

(第2层)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同“盍",何、怎么)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天道,自然的规律)也,进乎技矣(超过技术了。进,超过。技,具体的操作技术)。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意思是跟一般人所见的一样];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未曾看到完整的牛了。这是说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解的东西)。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遇,接触),官知止而神欲行(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意思是,解牛时可以不用感觉器官,而只靠精神活动来行事。神欲,精神活动)。依乎天理(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批大郤[击入大的(筋骨连接处的)缝隙。批,击。郤,同“隙",空隙],导大窾[引刀进入(骨节之间的)空处。导,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窾,空隙],因其固然(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技经肯綮之未尝(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意思是,用刀的技术高超,从不经过容易使刀口钝折的地方。技,应是“枝”字,指支脉。经,指经脉。肯,附在骨上的肉。綮,筋骨结合处),而况大·(大骨)乎!良庖岁更(更换)刀,割(割肉)也;族庖(一般的厨师。族,众)月更刀,折(断,指用刀砍断骨头)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硎,磨刀石)。彼节者有间(那牛骨节间有空隙。间,空隙),而刀刃者无厚(没有厚度。这里形容刀口薄);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宽绰的样子)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吾见其难为,怵然(戒惧的样子)为戒,视为止,行为迟[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慢下来],动刀甚微(轻)。謋(拟声词,迅速裂开的声音。这里形容骨与肉分开的声音)然已解,如土委(散落,卸落)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善(这里指揩拭)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指养生之道)焉。”

请概括层意:记述梁惠王与庖丁的对话,以解牛之道暗示养生之道。

(二)基础梳理

(A)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砉然向然(_)

(2)技盖至此乎(_)

(3)批大郤(_)

[答案](1)“向"同“响”,声音(2)“盖"同“盍”,何、怎么(3)“郤"同“隙”,空隙

(B)请解释下列加点(红色)的实词、虚词的含义。

(1)解

(2)道

(3)然

(4)族

(5)盖

(6)矣

(7)哉

[答案](1)动词,剖开,分割动词,融化,解冻动词,解释,解答(2)名词,天道,自然的规律名词,道义(3)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形容词,是的,对(4)形容词,众,一般的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5)疑问词,同“盍",何、怎么副词,表推测性判断语气,大概名词,车盖(6)用于陈述句,表陈述语气,了用于感叹句,表感叹语气,啊用于陈述句,表陈述语气,了(7)助词,表感叹助词,表疑问助词,表疑问

(C)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以无厚入有间(_)

(2)良庖岁更刀,割也(_)

(3)族庖月更刀,折也(_)

[答案](1)形容词作名词,厚度(2)名词作状语,每年(3)名词作状语,每月

(D)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________

今义:只;不外乎(多指把事情往小里或轻里说)。

(2)依乎天理

古义:________

今义:天然的道理。

(3)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________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________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5)吾见其难为

古义:________

今义:使人为难。

(6)因其固然

古义:________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答案](1)没有不是。(2)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3)虽然是这样。(4)行,动作;为,因此。(5)很难做。(6)本来的结构。

(E)请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_)

译文:_________

(2)臣之所好者道也。(_)

译文:_________

(3)技经肯綮之未尝。(_)

译文:_________

(4)如土委地。(_)

译文:_________

(5)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_)

译文: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技术好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一月(就得)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

(2)判断句我所追求的是(事物的)自然规律。

(3)宾语前置句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容易使刀刃钝折),不曾拿刀去尝试。

(4)省略句就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上。

(5)省略句就戒惧地提高警惕,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慢下来。

(三)文白对译

六、文本研读

(一)整体感知

1.依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补充空缺部分。

本文通过对庖丁解牛的过程和经历的叙述,揭示出养生的方法在于顺应自然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反复实践,逐步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然后遵循客观规律处理事务,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的道理。

2.找出文本中对应部分,将图示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①__②__

[答案]①目无全牛②游刃有余

(二)任务活动

任务一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先贤智慧

[学习情境]

郭沫若评价庄子:“不仅晚周诸子莫能先,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他那思想的超脱精微,文辞的清拔恣肆,实在是古今无两。"闻一多:“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道家思想是中国本土先民创造的思想经典。作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的庄子,他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思想,成为中国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学习时,要注意探讨和分析庄子的思想精要。

1.庖丁所谈的解牛之道包含了哪三重境界?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重境界: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不懂规律)。庖丁学解牛的头三年,心无旁骛,精力高度集中,达到对外物(除牛之外)无所感知的境界。

第二重境界: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认识规律)。庖丁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解的东西。这说明他行将踏进自由王国的境界了。

第三重境界: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运用规律)。十九年后,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时,进入一个异乎前两重境界的崭新境界:此时的庖丁依天理,因固然,完全靠精神活动批、导,避开技经肯綮与大,从容运刀,游刃有余。

这种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通过长期的解牛实践,才能获得解牛之“道"。规律的洞悉、掌握和娴熟运用,全在于长期的专注与实践。

2.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有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才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

(2)“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任务二赏析庄子的说理艺术

[学习情境]

鲁迅先生评价庄子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讲哲学道理,很少作抽象的说教,而是借助形象的比喻、对比手法,运用神话和寓言故事来抒情说理,使文章充满了奇幻的浪漫主义色彩。学习时,要注意赏析庄子的说理艺术。

3.从本文内容的表达来看,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

[答案]善于寓言说理,巧于比喻。即把深刻抽象的道理寄托在生动具体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比喻来阐发。本文通过庖丁与文惠君的对话,通过庖丁对解牛之道的三重境界的阐述,通过良庖、族庖与庖丁在用刀方法上的不同的介绍,通过对庖丁解牛场面的描写和解牛之道的陈述正面表现庖丁技术的精湛,突出他对道的精通;通过文惠君的质疑与赞叹来侧面衬托庖丁解牛之道的出神入化;逐层深入,前后照应,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出“得养生焉"的主旨。

4.庄子散文说理,不仅善用比喻,也常常运用对比的手法。本文将良庖、族庖和庖丁的用刀方法作了比较,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答案]“良庖岁更刀”——“割";“族庖月更刀”——“折";“臣之刀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解”。将良庖、族庖和庖丁不同的用刀方法进行比较,用前二者反衬庖丁。庖丁之刀用了十九年,而刀刃犹如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其主要原因在于解牛时的“以无厚入有间"、避开“技经肯綮”和“大"、“每至于族”时不莽干。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解,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解牛要悟“道"、循“道”而行,切忌不懂规律地固执莽撞。

七、文本联读

1.通过对本课三篇文章的学习,你觉得《论语》《孟子》《庄子》在体例、语言、说理等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论语》辞约义丰,直接议论,语言平实简约而思想深邃。《孟子》也是语录体,但它和《论语》相比,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善用排比,气势雄浑,感情激昂,论辩中善施机巧。

(2)《庄子》是寓言体。纵观《庄子》,大部分都是故事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