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是德望之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骨△谈物要,既不自欺,亦不欺人。先

人们相信诚实守信的道德力量,用诚信来自己,言信行果,崇尚“千金吐言诺,五岳倒

为倾”的侠义君子之风。这种道德层面的意义是我们传级?化的宝贵财富。

诚信不仅有道德层面上的意义,能带来精神层面的财富,还有物质层面上的意义。因此我们

说,()。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我们更要军亨诚值,要坚持依法治国和

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

法治和德治o把诚信融入人的精神之中,形成的诚信理念,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言而有信规范相辅相成根深蒂固

B.一言九鼎规定相辅相成盘根错节

C.一言九鼎规范珠联璧合盘根错节

D.言而有信规定珠联璧合根深蒂固

(2)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待人接物”“传统文化”“坚守诚信”这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B.“这种道德层面的意义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这一句的句子主干是:层面是财富。

C.“诚信不仅有道德层面上的意义,能带来精神层面的财富,还有物质层面上的意义。”这

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D.文中画线句子“诚信能带来良好的声誉和效益,比如成功企业因诚信而有的好的口碑,然

后做大做强。”无语病。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诚信就是建立健康企业文化的秘诀和金钥匙

B.只有心中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才能做到诚信

C.诚信也是一种能够创造物质财富的资源

D.诚信也是一种可以“变现”的物质资源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教率(hui)烟图(cong)颠簸(bo)铢两悉称(chen)

B.祈祷(qi)忧感(qi)道泄(xuan)前(卜后继(pu)

C.承脱(zheng)棱角(leng)干渭(he)混水摸鱼(hun)

D.星宿(xiU)抉择(ju6)推崇(ch6ng)悄然无声(qiao)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F项的一项是()

A.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后世称之为“诗豪”,我们学过他的《陋室铭》。

B.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岳阳楼记》中道出了“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C.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

柳”。作品有《韩昌黎集》。

D.《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

家孟轲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4.名著阅读。

A.样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

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

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B.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

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哆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

么。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

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

B.段中祥子“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是。

5.用一句话归纳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

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

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

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

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

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

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

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6.古诗文默写。

(1),猿鸟乱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伤心秦汉经行处,o(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4),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虽然思念家乡,但由于还没有建立军功而不能回

去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了典故,表明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建功立

业的句子是:“,"。

(7)你的同学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请你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激励他走出困境:

7.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

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

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口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

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须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①今:若,如果。②争:争论,争辩。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独贤者有考心也

②故患有所不展也

③万事莫贵于义

④则冠履不荐手足之贵也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②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阐明观点?请从甲乙两文中各举例说明。

(4)甲乙两文中都谈到了“义”。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甲文中的哪句话与乙

文中的“万事莫贵于义”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历史上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的人有很多,请你

举出一个实例并概述其事迹。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释】这首诗作于766年,当时杜甫正在从云安前往夔州的船上,安史之乱开始,他一直

流亡颠沛,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①漫成:即诗人

一时应手之作。②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

(1)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9.非连续性文木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5G产业研究专家冯媛在谈到中国5G技术为什么能领先全球这一问题时表示:在经历“1G空

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不同阶段后,5G技术领先来之不易.5G网络传输速率

是4G的10—100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5G是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

济等新产业的重要支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7日)材料二:

疫情期间,在北京,由5G驱动的无人机在国家体育场附近发放口罩;在广州,数百辆无人

驾驶汽车不停地对街道进行消毒;在南京,一些高中利用5G技术进行了远程考试。医疗领

域发现了5G的更多用途,有100多家采用了5G系统的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进行了线上医疗

会诊。

(摘编自《参考消息》2020年5月8日)材料三:

5G专家李正茂指出:现在凡是有“智慧”这个字眼的行业,基本都跟5G有关,这就是5G

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基于这个变化,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

形态将会发生一些新变化。

李正茂预测,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过去学校有围墙,今后学

校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教育将是开放、公开、大规模的高质量教育。在5G的帮助下,距离

将不再是教育难以逾越的鸿沟。

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李正茂解释称,人看电视时,对100毫秒的时延几乎没有感

知,但在手术中,100毫秒时延可能造成患者生命危险,这是过去远程医疗手术无法进行的

原因。5G时代,远程医疗的时延低至几毫秒,让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在广州,5G正被应用于机场安保。监控设备通过5G网络实现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即时分析。

借助5G网络,白云机场还建立了统一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有

保障。

(摘编自《环球时报》2020年5月19日)

⑴根据材料,下列对5G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无理的一项是

A.5G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支撑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发

展。

B.中国5G技术领先世界来之不易,通信网络先后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

跑”等不同发展阶段。

C.基于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

将会发生一些新变化。

D.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在5G的帮助下,教育已越过“距离”

的鸿沟。

(2)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出5G将给一些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满架秋风扁豆花

丁立梅

①说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②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

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上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

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

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③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

④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

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

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一一这是

我小时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

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

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

⑤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

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花开花落。

⑥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位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

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

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

得它们是浑然一体的。

⑦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在读一页书。视力不好了,她读

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

⑧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

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

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郑板桥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手书浅刻了一副对联“一庭春雨瓢

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⑨大自然的美,是永恒的。清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

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

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1)在作者笔下,扁豆花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2)本文标题“满架秋风扁豆花”有何妙处?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4)文中为什么要提及郑板桥拟写的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请谈谈你的

理解。

(5)以下说法不思砸的一项是

A.第②至④段按时间顺序,生动地描述了扁豆从藤蔓攀援到花朵盛放直到结荚成形的生长过

程,间接抒发了作者对扁豆的感情。

B.第④段末尾写吃凉拌蒸扁豆的两句,全用短句,高度口语化,看似平淡,实则耐人回味。

C.第⑥段末尾,作者之所以“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是因为老妇人就坐在扁豆花旁。

D.第⑧段中,作者对查学礼写扁豆花的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深秋的斜风细雨中,还有

扁豆花在满满地开着,诗人为此而欢喜。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可就相”的野生果树

①秋天来了,各种各样的水果相继新鲜上市,不过对于大多数果实我们是“只识其果、未见

其树”,武汉植物园野生果树资源圃占地面积5.1公顷,收集保育包括蔷薇科、桑科、柿科、

芸香科、胡桃科等20余科的野生林果类物种260余种,在这里我们可以见到各种果树的“庐

山真面目”了。

②除了板栗、柿子、枇杷等为人熟知的果树,这里收集的野生果树大多其貌不扬,果实也不

一定好吃,但是为什么还要费人力、物力把它们收集在这里呢?原来“果树也不可貌相”,

这些野生果树其实有非常丰富的用途。

③首先,野生果树有着很丰富的食疗价值。比如资源圃中栽植的四照花是药、食两用树种,

其果可鲜食、酿酒和制醋等。而我们熟悉的山核桃健康味美、营养丰富,本身就是一种野生

果树,是天然绿色营养食品.而胡颓子的果实味甜可食,含有维生素、胡萝卜素、脂肪、氨

基酸等丰富的营养成分,并且有消食止痢的功效。

④上帝是公平的,野生果树虽然生长的环境差,但是经历过很多恶劣的环境,“锻炼多身体

当然好”,它们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全面的抗性,我们现在吃的水果,它们的砧木很多都来

自于这些野生果树,并且许多优良的品种正是通过与野生果树杂交而选育出来的。

⑤有些野生果树还有着很高的经济和商业价值。比如,柘树是在我国有着“南檀北柘”之称

的名贵树种,柘木是制弓的良材,它的心材更是雕刻制作工艺品和高档家具的上乘材料。再

如石灰花楸树姿优美如画,春开白花,秋结红果,适宜于园林栽培观赏,木材可制作高级家

具。而上面提到的胡颓子也是常用的花境、花坛等装饰用材。

⑥此外,野生果树有的花朵芬芳艳丽,有的果实色彩鲜艳,有的叶片独特,有的树姿优美,

因而越来越受到园林园艺工作者的青睐。例如:山樱桃、毛樱桃、欧李、山里红灯等植物花

果十分美丽,常被用做观赏树种,山葡萄枝条粗壮,被用于庭院及长廊的绿化。山橘、枸橘、

银杏、华桑、野核桃能吸收有害气体、粉尘及有害重金属等,因而被用作工业卫生防护林。

榛子林树干粗壮、根系发达,被用作防风固沙林。杨梅具有固氮功能,是比较理想的生态经

济型树种。

⑦所以说,这些沉默而低调的野生果树,其实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的自然遗产。。随着

农业技术的发展,它们中的一部分被驯化为优质水果,比如现在风靡市场的舜猴桃,起初也

是其貌不扬的野果。都猴桃是幸运的,然而大部分野果还默默地隐居于林间抑或是已经被破

坏掉,需要我们在开发利用它们的同时,共同努力去保护这些野生的果树资源,这也正是植

物园建立野生果树资源圃的重要意义之一。

(1)文中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为什么不能去掉?

自人类出现以来,野果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丰野食物来源之

(3)为什么说“野生果树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的自然遗产”?

(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建立野生果树资源圃有什么重要意义?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谈静气

徐愚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中国的这一古训,早己沉淀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基因。那何谓

静气呢?古人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就是''能沉

得住气”。应对危机,就需要这样的“静气”。

②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传播迅猛。一时间,感染人数快速上涨,武汉和湖北其他地

区医疗服务难以承载。医疗设备、防护用品、生活物资也一度出现巨大缺口。疫情当前,最

是考验人心,有极少数人“静气”不在,盲听盲从,一味抱怨。其实,在很多时候,“显而

易见”的答案往往并非事实真相,“立竿见影”的评价也难免偏颇。在自己看不清、拿不准

的时候,保持“静气”、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才是靠谱的做法,否则,失去“静气”,慌

里慌张,就会进一步失去理智,糊里糊涂,怎么会有良好的应对之策?

③在这场疫情面前我们要有静气,那我们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静气”来自必胜的信心。梁启超先生有言:“自信者常沉着。”有祖国强大的科技实力、

动员能力、执行效率作支撑,有这么多技术精湛、大爱无私的医护人员当先锋,有举国上下

万众一心的防控力量为基础,这些都为我们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必胜的信心。“我

斩新冠,携汝赏樱”,这不仅仅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更是一种信心的宣示。有了必胜的信心,

可以让我们多一分理性判断,少一分盲目情绪,把自己的“静气”找回来。

⑤“静气”也来自我们的责任。战疫情、斗病魔,绝不仅仅是各级政府之责、医生护士之责,

也绝不仅仅是武汉及湖北人民之责。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全国各地,城市乡村,各行各业

的人们自觉以抗疫为己任,积极行动,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面对困境,只要人人负责,

参与战斗,尽心出力,就会让我们多一份淡定和从容。

⑥“静气”还来自团结的力量。这是一种让人热泪盈眶的力量: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

院,全国各地成千上万医疗工作者驰援湖北,山东的蔬菜、黑龙江的大米、西藏的矿泉水等

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湖北……社会各界被广泛动员,亿万中华儿女拧成一股绳,握成一个拳。

尽管抗击肺炎疫情的日子漫长而艰辛,但是正因为有了团结,中国人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

依然有停下脚步看夕阳的淡定和从容.这也是中国人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总能走出困境、

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⑦有了“静气”,就能冷静思考,正确判断,坦然地面对各种挑战,应对各种危机。静气是

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境界,越是到了紧要关头,越是要保持“静气”,坚定战斗!

(有删改)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4)下面的材料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请简要陈述理由。

前线形势凶险,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等到前线军报传来,他

只随意地看了一眼,然后又继续下棋。陪他下棋的人实在忍不住了,询问战况,谢安才轻描

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

1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享

受成长的快乐,也体验深深浅浅的忧伤。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念念不忘?反思从

前,是否有某些情景总萦绕心间?

请以“难忘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

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5)文中

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禅师,收了一个年龄尚幼的徒弟。这小徒弟很聪明,也特别喜欢别人赞扬他如何聪明。

不管他有什么好的想法,做了什么好事,他都会去告诉所有的人,目的是得到别人的赞扬。

他的确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

有一天,师傅送他一盆含苞待放的荷花,对他说:今天晚上,你观察这盆里的荷花,看它们

是怎样开放的。

小和尚很高兴,心想,一定是师傅看他最聪明,才让他观察荷花。于是,他捧回这盆荷花,

整整一个晚上都全神贯注观察荷花,看到了一朵朵荷花绽放的过程。第二天一大早,他急不

可待去见师傅,手舞足蹈向师傅描述他观察到的荷花绽放的各种细节。

出师傅听完,问了他一句话:花开的时候吵了你吗?

小和尚一听,寂然无语,若有所悟。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感触或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抒发

感想,要求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

分的材料。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C

【解析】答案:

(1)A

(2)A

(3)C

(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运用。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符合文意。一言九鼎:形容说的

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语境是待人接物要讲信用,故选“言而有信”。规范:约定俗成或明文

规定的标准;合乎规范。规定:对某一事物作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所规定的

内容。语境是表明用诚信来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达到约定俗成的标准,故选“规范”。相辅相

成: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

一起。语境是法治和德治互相补充,故选“相辅相成”。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盘根错节:本意指树根木节盘旋交错,不易砍伐。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语境是形容诚

信理念,故选“根深蒂固”。

故选:Ao

(2)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A.正确。

B.有误,这一句的句子主干是:意义是财富。

C.有误,根据关联词语“不仅有……还有”可知,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D.有误,“比如成功企业因诚信而有的好的口碑,然后做大做强”是病句,由逻辑关系判断,应

该是做大做强后才能称作成功企业,可改为“比如,企业因诚信而有了好的口碑,然后做大做强”。

故选:Ao

(3)本题考查句子衔接。前句提到“诚信能带来良好的声誉和效益”,括号前句提到“因此我们

说”,括号内的语句陈述的对象应是“诚信”,排除B项。A项谈企业文化,只是针对举的例子,

比较片面,排除A项。比较CD两项,“创造物质财富”的表述比“变现”更恰当,D项“诚信

也是……物质资源”搭配不当,应排除D项。

故选:Co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

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

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答案】C

【解析】A.有误,“教诲”的“诲”应读“hui”;

B.有误,“渲泄”的“演”应为“宣”;

C.正确;

D.有误,“悄然无声”的“悄”应读“q血”。

故选:Co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这类题目多考查多音字、形声字、难读易错字字音的辨识及同

音字、形近字字形的辨识。解答的前提是要识记教材中“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字词,同时

要注意识记常见的多音字、同意字、形近字、易错字的读音、字形。

做这类题,就得注意平时积累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注意字形的

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识记。

3.【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范仲淹,谥号文正,不是文忠。

故选:Bo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

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

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4.【答案】祥子因买上了第一辆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祥子因虎妞难产而死卖车,难过得哭不

出声来

【解析】祥子有了自己的车,心中激动,是高兴地想要哭出来;祥子因为虎妞办丧事没钱,把车

卖了,心中难过,难过到了极点,哭都哭不出声.据此解答.

答案:A.祥子因买上了第一辆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

B.祥子因虎妞难产而死卖车,难过得哭不出声来.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理解,以及对语句效果的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明确语句出现的特定环

境,具体分析其效果.

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中故事情节识记以及对特定环境下人物心理的分析.我们要在平时认

真阅读名著,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

5.【答案】从“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

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可

见,第一段主要写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均有上升、增长。从“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

增长点”可见,第二段主要讲有声阅读成为新增长点。综合两段内容即可得出答案,注意字数限

制。

答案:

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解析】本题考查考考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和表达能力。解答时,

注意既压缩新闻的文字量又保留关键信息。

提炼语意的方法:

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

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准确

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新闻,

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内容、主

旨,常运用此法。

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

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

6.【答案】【小题1】晓雾将歇

【小题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小题3】折戟沉沙铁未销

【小题4】春蚕到死丝方尽

【小题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小题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小题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答案:

(1)晓雾将歇

(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折戟沉沙铁未销(注意“戟”的书写)

(4)春蚕到死丝方尽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喑花明又一村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

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7.【答案】【小题1】这,这种

【小题2】同“避",躲避

【小题3】比

【小题4】不如,比不上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

①句意: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是:这,这种。

②句意: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辟:同“避"躲避。

③句意: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于:比。

④句意: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不若:不如,比不上。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

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①句中重点词:使,假如,假使。莫,没有。辟,同“避"躲避。句意为: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

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②句中重点词:争,争辩。是,这。句意为: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

自己的生命还要珍贵。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甲文中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写起,运用了比喻

论证,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

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乙文中同样运用了比喻论证,用“冠履贵于手足”来比

喻“义贵于身”,形象地说明“义”比生命重要,没有“义”徒有“生命”;如同没有“手足”

而“冠履”无所用一样,从而论证了“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

(4)本题考查的是迁移理解。文中的“义”本义是正义(舍生取义)、道义(不为自己而收万金

之礼)、人的骨气(不吃嗟来之食的内容)。而正义、道义、人的骨气,这些都是我们国家、民

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我们生活中必须坚守的道德准则。放在今天我们可以理解为:一切为了

集体、国家的利益。联系甲文与“万事莫贵于义”观点相似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

死者”,历史上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的人有很多,例如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丝亳不动

容,愤然写下《过零丁洋》,慷慨赴死。

答案:

(1)①这,这种;②同“避”,躲避;③比;④不如,比不上。

(2)①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

以干呢?

②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厩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珍贵。

(3)比喻论证或类比论证。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用“冠履

不若手足之贵也”(或“天下不若身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

(4)“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译文:

【甲】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

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

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

(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

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

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

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

(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

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乙】

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

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

比不上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

意。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

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词义积累:

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配合)chen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日能cheng(称赞)

8.【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此诗写夜泊江边之景。第一句写月夜,

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第二句写舟中橘竿上挂着照夜的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第三

句写到江岸上屈身而眠的白鹭,突出环境的幽静;第四句写船尾鱼儿跳动的声音,四句分别选取

了月、灯、鸟、鱼,各成一景,反衬静谧之境。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情感。诗人从“江月“写到“风灯“,从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然后

再写到江岸,又是由近移远。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头景物隐略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

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

命的呼吸。这和平境界的可爱,惟有饱经丧乱的不眠人才能充分体会。隐晦的传达出诗人对这种

自由平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1)江月、风灯、宿鹭、跳鱼;描绘出一幅恬淡平和的江上月夜图。

(2)表达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译文:

水中的月影离我只有数尺之远,船中桅杆上的风灯照耀着夜空,时间马上就要进入三更天。

栖息在沙滩上的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突然船尾方向传来“拨剌”一声,原来有一条鱼儿跃出水

面。

【小题2】

【解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作者在诗中写江中月影,写

江上夜色,表达了自己对平静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

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

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9.【答案】【小题1]D

【小题2】

【解析】(1)解答此类题目,要研读内容,比较分析。

ABC.正确;

D.有误,根据“在5G的帮助下,距离将不再是教育难以逾越的鸿沟”可知,“在5G的帮助下,

教育已越过‘距离’的鸿沟”与原文不符,表述有误。

故选:D。

(2)解答此类题目,要研读内容,分析总结。

根据“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过去学校有围墙,今后学校是没有围墙

的”可知,5G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根据“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李正茂解释称,

人看电视时,对100毫秒的时延几乎没有感知,但在手术中,100毫秒时延可能造成患者生命危

险,这是过去远程医疗手术无法进行的原因。5G时代,远程医疗的时延低至几毫秒,让手术的安

全性得到了保障”可知,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根据“在广州,5G正被应用于机场安

保。监控设备通过5G网络实现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即时分析。借助5G网络,白云机场还建立了

统一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有保障”可知,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

有保障。

答案:

(1)C

(2)①5G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

②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

③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有保障。

材料一说明5G是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重要支撑;材料二说明5G的

用途;材料三说明现在凡是有“智慧”这个字眼的行业,基本都跟5G有关。第一题考查对内容

的理解;第二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

信息筛选与辨析,要研读文章内容,梳理总结,归纳分析。

10.【答案】【小题1】C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③段中的“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

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可知,美丽好看,自成风景。根据第⑤段中的“它可以不受打扰地

自然生长,花开花落”可知,随意生长,无拘无束。根据第⑨段中的“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

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可知,乐观活泼,生机盎然。

(2)本题考查题目的妙处。本文的题目就出自郑板桥的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引用诗文,增添文学色彩,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一一扁豆。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一一淡泊生活,清静

幸福。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本体“小花瓣”,喻体“翅膀”,赋予花瓣人的动作、神态,“翩然舞

蹈,欢天喜地”。画线句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扁豆花生机勃勃的情态,包含了作者

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4)本题考查在文本中引用诗词的作用。根据这两句诗的内容可知,本文的题目就出自其中,

所以说这两句诗照应了题目,同时丰富了文本的内涵,为文本增添了诗情画意。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ABD.正确。

C.根据第⑤段中的“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花开花落”和第⑥段中的“坐在院前的扁豆花

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读,朗朗有声”可知,扁豆自由生长,不受打扰;

而老妇人淡泊生活,清静幸福,两者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是如此的一致,所以说他们是浑然一体

的。

故选:Co

答案:

(1)美丽漂亮,自成风景;随意生长,无拘无束;乐观活泼,生机盎然。

(2)引用诗文,增添文学色彩,交代文章写作对象,表达出一种淡泊生活,清静幸福的感情。

(3)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扁豆花生机勃勃的情态,蕴含了作者对扁豆花

的喜爱之情。

(4)文章标题呼应;丰富了文章内涵,增添了文章的情趣;含蓄地称颂了一种淡定(或“不息”)

的人生态度。

(5)Co

我回家总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这些扁豆花美丽漂亮,自成风景;随意生长,无拘无束;乐观活

泼,生机盎然,然而它的主人却并不食用它,只是把它们当作风景来看,我见到扁豆的主人在花

下读书,是那样的美好与安然。全文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赞美了老妇人淡泊生活,清静幸

福。

在记叙文中标题有如下作用:

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

2、点明文章中心思想;

3、交代文章写作情感;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作为文章的线索。

11.【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文中列举柘树、石灰花秋

和胡颓子用途的例子,判断为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结合本段说明中心“有些野生果树还有着很高

的经济和商业价值”,分析作用,通过列举柘树、石灰花楸和胡颓子具有制作工艺品、高档家具,

园林栽培观赏,花坛装饰等用途的例子,具体说明了“有些野生果树还有着很高的经济和商业价

值”这一特征。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主要”指最重要的,在句中起限制作用,说明野果是人类赖以生存

的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种,说明野果就是人类赖以

生存的主要食物来源中的一种,不是全部。这两个词如果去掉,就会变成“野果是人类出现以来

赖以生存的唯一食物来源”,与事实不符。“主要”“之一”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根据③段“首先,野生果树有着很丰富的食疗价值”提炼:野生果树有

着很丰富的食疗价值;根据④段“它们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全面的抗性,我们现在吃的水果,它

们的砧木很多都来自于这些野生果树,并且许多优良的品种正是通过与野生果树杂交而选育出来

的”概括为:由于野生果树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全面的抗性,用于杂交选育优良水果品种;根据

⑤段“有些野生果树还有着很高的经济和商业价值”提炼:有些野生果树还有着很高的经济和商

业价值;根据⑤段“再如石灰花楸树姿优美如画,春开白花,秋结红果,适宜于园林栽培观赏”

提炼:用于观赏:根据⑥段“山橘、枸橘、银杏、华桑、野核桃能吸收有害气体、粉尘及有害重

金属等,因而被用作工业卫生防护林”提炼:用作工业卫生防护林;根据“榛子林树干粗壮、根

系发达,被用作防风固沙林”提炼:用作防风固沙;根据“杨梅具有固氮功能,是比较理想的生

态经济型树种”提炼:是理想的生态经济型树种。

(4)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根据文章内容可知,野生果树有着很丰富的食疗价值、很高的经济和商

业价值等,概括为:野生果树有非常丰富的用途;根据“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它们中的一部分

被驯化为优质水果,然而大部分野果还默默地隐居于林间抑或是已经被破坏掉,需要我们在开发

利用它们的同时,共同努力去保护这些野生的果树资源”提炼:大部分野生果树会隐居在林间或

者被破坏掉,不会被有效利用,甚至还会逐渐绝迹;建立野生果树资源圃利于人们开发利用,利

于保护这些野生的果树资源。

答案:

(1)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柘树、石灰花楸和胡颓子具有制作工艺品、高档家

具,园林栽培观赏,花坛装饰等用途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有些野生果树还有着很高的经济

和商业价值这一特征。

(2)因为“主要”指最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种。如果去掉,就会变

成野果是人类出现以来赖以生存的唯一食物来源,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野生果树有着很丰富的食疗价值;由于野生果树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全面的抗性,用于杂交

选育优良水果品种;有些野生果树还有着很高的经济和商业价值;用于观赏;用作工业卫生防护

林:用作防风固沙;是理想的生态经济型树种。

(4)野生果树有非常丰富的用途;然而大部分会隐居在林间或者被破坏掉,不会被有效利用,甚

至还会逐渐绝迹;建立野生果树资源圃利于人们开发利用;利于保护这些野生的果树资源。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这篇说明文以逻辑顺序,介绍了野生果树丰富的用途。告诉我们,野生果树,是大自然

赋予我们珍贵的自然遗产,需要我们在开发利用它们的同时,共同努力去保护这些野生的果树资

源。

常见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1)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

(2)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

(3)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

(4)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些特征。

(5)下定义,对事物的特征和事理加以具体地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6)作比较,突出的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地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2•【答案】【小题1】(I)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理解。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

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论点。文章的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文尾的位置,有些文章的中心

论点则在文章的中间位置或需要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得出。文章开篇先通过引用古训引出“静气”,

然后通过对“静气”的解读,自然地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应对危机,我们需要有“静气”,

同时文章的最后一段也提到“‘静气’是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境界,越是到了紧要关头,

越是要保持‘静气',坚定战斗”,这与开头的观点相呼应,因此可以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应

对危机,我们需要有‘静气'”。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第⑥段列举了“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全国

各地成千上万医疗工作者驰援湖北”“山东的蔬菜、黑龙江的大米、西藏的旷泉水等物资源源不

断运往湖北”等全国各地抗疫的诸多做法,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论述了这一段的论

点“‘静气’还来自团结的力量”,从而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3)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文章首先通过引用中国古训“每临大事有静气”,阐释了“静

气”的内涵,并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一应对危机,就需要这样的“静气”;然后以新冠疫情为例

来阐述“静气'的重要性;紧接着从“静气来自必胜的信心""静气’也来自我们的责任”“静

气’还来自团结的力量”三个方面阐述“静气”的来源和方法;最后阐述了“静气”的好处,总

结全文。

(4)本题考查论点(观点)与论据的关系。题目中的材料叙述谢安面对前线凶险的形势,不慌不

忙,静心下棋,表现出来的是沉着冷静,这与本文的中心论点”应对危机,需要静气”相符,因

此,材料是可以作为本文的一个事实论据使用的。

答案:

(1)中心论点是:应对危机需要“静气”(或人面对大事应该有静气)。

(2)举例论证,通过列举抗击疫情中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典型事

例(或通过列举抗击疫情的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静气”来自团结的力量这一观点,进

而证明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增强了论证效果)。

(3)首先通过引用中国古训I,阐释“静气”的内涵,并引出论点);然后以新冠疫情为例来阐述

“静气”的重要性;接着从三个方面阐述静气从哪里来;最后总结全文,阐述“静气”的好处。

(4)能作为本文的论据。材料叙述主帅谢安面对前线凶险形势,不慌不忙,沉着冷静,信心十足,

与本文第④段的观点“静气”来自必胜的信心相符。(或与本文的中心论点:应对危机,需要静

气相符。)所以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文章开篇先通过引用古训引出“静气”,然后通过对“静气”的解读,引出了文章的中

心论点-“应对危机,我们需要有“静气”。第②段写新冠肺类疫情突如其来,极少数人失去“静

气”。保持“静气”,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才是靠谱的做法。第③-⑥段从三方面论述了我们

的“静气”从哪里来。第⑦段照应开篇,深化论点,总结全文。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持的观点、态度,是一个表明是非态度的肯定陈述句。面对此类试题通

常从几方面入手:①从题目入手,捕捉文章中心论点;②开头和结尾入手,捕捉文章的“中心句”;

③看中间,提炼论点。

13.【答案】难忘的日子小学毕业,虽然我很高兴又开始了新的人生,但也意味着小学已

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那段难忘的日子,早已在我心中画下了美丽的画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