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用全站仪和verexiv仪对针叶树进行多次测量
现阶段,森林资源在树高测量中有综合仪表的三角高度法测量,有经纬仪和皮尺法的树高法,还有指南针和皮尺法的树高法。对固定样木进行精准测量是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方面。这有利于我国森林资源的清查工作连续进行。全站仪是一种集测距、测角、及数据存储功能一体的测量工具。应用全站仪对活立木的高度进行测量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十分精确的方法。应用全站仪来对一株树进行30次测量经过计算其相对误差达到1.5254%,小于5%,满足林业上测树的精度要求。应用全站仪在林区对林木高度进行测量时虽然精度能保证,但要对大面积的林区树木进行调查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全站仪仪器比较重,不太适合在林区较远路途的行走,并且林区道路崎岖不平,这样对全站仪的摆放和调平也带来了一些问题。VertexIV测高仪在测树高时方便简单、测量速度比较快,但是其在测高精度方面进行讨论的文章很少,本文应用全站仪和VertexIV测高仪在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进行了树木高度测量,进而应用全站仪测得数据对VertexIV测高仪测定树据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评价。1学习方法1.1中国北沿边境地区本实验选取的实验地点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哈尔滨市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地处中国东北部,黑龙江省南部地区。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所选试验区地面坡度坡度小于5°,所选的实验林林木稀疏,在测树高时选取了东西方向的一排树进行测量,树种为针叶树,树高在5~15m之间。1.2树木测量原理1.2.1gc与cd所成仰角应用全站仪测量时应用三角高程法。在测量时应用了南方公司的S352型号的全站仪,测量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图形中A点为全站仪反射镜支架的最底部,D点为反射镜的中心位置,F点为所测树木的最高点,C点为全站仪的观测点,假设GC与FC所成仰角为α,GC与CD所成的附角为β,AD=L1、DE=L2、EF=L3,CE=d。因此所测得树高为AF=L1+L2+L3,其中L1=1.3m,L1的高度是自己设置的棱镜高,应用全站仪测量时能测角α与角β,和水平距离CE,应用三角函数知识可以求出L2=d·tan(90°-α),L3=d·tan(β-90°),最后能得到测量的树高值。1.2.2ertexiii测高仪测树高在应用VertexIV测高仪进行测量树高时,应用的VertexIV测高仪产于瑞典,测量的示意图同样可用图1进行表示,在用VertexIV测高仪进行树高测定时,AD为T3的高度,在测量前设定为1.3m,应用VertexIV测高仪能测定与水平方向所成的仰角、俯角和水平距离CE,假设FC与CE所成的仰角为γ,CD与CE所成的俯角为δ,CE=d,AD=L1、DE=L2、EF=L3。因此所测得树高为AF=L1+L2+L3,其中L1=1.3m,L2=d·tanγ,L3=d·tanδ。最后能得到所测得树高。1.3树高、树径的测量在应用全站仪和VertexIV测高仪进行树高测量时选取了8株不同高度的针叶树进行测量,在测量时选取了正南、南偏东45°、南偏西45°3个不同方向,在每个方向上对每株树进行了5次测量。1.3.1树顶测量方式同传统测树方法一样,全站仪固定样地测树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在测量时树顶的选择是个难题。不同的方向看可能树顶就不同。还有就是在测量时有时会由于风的影响使树顶在不停的晃动,并且由于人的操作也存在一些误差,因此本文数据在测量时选择了多个角度的多次测量来尽量降低误差。应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对角度的测量能精确到秒,对距离的测量能达到毫米级。1.3.2测量的准备和参数设置VertexIV是能用于直立物体高度测量的工具,最常用于测树木高度,VertexIV基于超声测量技术,已经证实它对于浓密灌木从的密集地形非常有效,而机械高度测量设备很难在这些地方使用。超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不会穿过它,而是会在障碍物周围寻找最短的路径。在测量前要前做一些准备,如VertexIV是利用超声波来测量距离的,因此,湿度、大气压、环境噪音以及温度等都会影响超声波的传播距离和范围,VertexIV内置的温度传感器可以测量温度并对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进行修正和补偿,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提前10min取出以便平衡温度。由于温度引起的误差大约为2cm/℃,因此应用T3异频雷达发射器进行测量时,要对设备进行一些参数设置,如支点补偿,支点补偿数值等于T3所在高度水平线与树顶到目镜的直线延长线的交点到目镜前端的距离,这个想象的点在人的脑后;支点补偿的数值一般为0.3m。在测量时应用了T3异频雷达收发机,设置T3的高度为1.3m。应用VertexIV仪器能测出两个角度和一个距离,能够应用三角函数法计算出树高,计算的过程是VertexIV仪器自动处理的。VertexIV在测高时精确达到分米级。1.4标准1:外来高量的树高测量在分析数据时应用到了均方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分析数据,其中均方根公式如1所示,均方根误差值说明了数值的离散程度。均方根越大说明数值越离散。RMSE=1nΣi=115(hi−h¯)2−−−−−−−−−−−√,(1)RΜSE=1nΣi=115(hi-h¯)2,(1)式中:hi为全站仪或测高仪测量的每珠树对应的高度值,h¯h¯为每珠树15次树高测量的均值,n的值为15。计算相对误差时应用到公式(2),其中Er代表测高仪相对全站仪的相对误差,h¯ch¯c代表测高仪测得的每珠树15次测量的平均树高,h¯qh¯q代表全站仪每珠树15次测量的平均树高Er=h¯c−h¯qh¯qEr=h¯c-h¯qh¯q。(2)2树高测定方向上的树高比,树高求取应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测定了仰角值、俯角值、水平距离。测定了全站仪读数见表1,仰角α的值为68°21′22″、俯角β的值为89°18′41″、水平距离为23.419m。然后通过全站仪测树的原理进行树高值的计算,得到树高值。每株树都应用全站仪和测高仪分别测了15次,测量的树高结果见表2,前5个树高值为正南方向测得树高,设定其均值为h¯sh¯s,中间6~10个树高值为南偏东45°方向上测得树高,设定其均值为h¯Eh¯E,后五个树高值为南偏西45°方向测得树高,设定其均值为h¯Wh¯W。基于3个方向全站仪和测高仪测量树高平均值分别如表3和表4所示。表3中的各方向的平均树高为5次测量数据计算的树高平均值,在测量时测定了8株树,结果显示各方向测量的树高均值与每珠树15次测量的平均树高值波动范围都没超过13.5cm,说明全站仪在3个方向测量的树高值较稳定。通过对比表3、表4中的各方向平均树高数据,测高仪测得的每珠树的高度值波动范围要比用全站仪测定数据计算的树高值的波动范围要大。甚至有的树木在各方向测量的树高均值与15次测量的平均树高相比波动范围达到30cm。说明测高仪测得的树高值不太稳定。因此建议在应用测高仪测高时应多测几个方向,然后对树高求均值。由表5可以看出两种方法测得树高的均方根误差都小于0.226m,说明每棵树15次测量的树高值变化幅度不大。应用全站仪测得数据的均方根误差更小都小于0.084m。由相对误差公式2计算的测高仪相对于全站仪的误差精度如表6所示,经过计算所得的相对误差都小于1.07%,说明两种仪器测得的总平均树高都比较接近。3在森林树高测定中的应用从测得的数据分析,应用全站仪测定的树高值比较稳定,数值波动的范围比较小,测高仪测得数据的波动范围比全站仪大一些。因此在应用VertexIV测高仪测量树高时应多测量几个方向。本文中全站仪和测高仪在3个方向对每珠树共进行了15次测量,然后求树高的均值,均值显示全站仪和测高仪在测高精度方面基本一致,测高仪测得的平均树高相对于全站仪的相对误差都小于1.07%,因此VertexIV测高仪能比较好的应用于林区森林高度的测量,并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双方企业业务合作协议
- 2024年度物业管理合同: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的全面委托与管理3篇
- 2024年度果品销售渠道独家授权合同
- 2024年家居建材区域销售合同
- 2024年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药项目建议书
- 2024年电机及电动操合作协议书
- 2024版租赁合同之机器设备租赁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锌镍蓄电池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4年保险合同及附属条款
- 2024年国际艺术品交易代理合同
- 六人英语话剧三打白骨精剧本
- 高尔夫简介及球场建造方案
- Q∕GDW 11311-2021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 通风空调系统调试报告
- 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默写表
- 大港油田事故安全经验分享(课堂PPT)
-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 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评分标准细化表考官用表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
- 因果分析图(鱼刺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