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生风,风生木,木生肝的现代辨治思路_第1页
风沙生风,风生木,木生肝的现代辨治思路_第2页
风沙生风,风生木,木生肝的现代辨治思路_第3页
风沙生风,风生木,木生肝的现代辨治思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沙生风,风生木,木生肝的现代辨治思路

“风临肝”由《苏文阴阳》一书提出。“东风、风生木,树生酸,肝生酸……神是风,地是木,体是筋,肝是肝。天气进入肺部,地气进入鲶鱼,风气进入肝脏,雷气进入心脏,谷气进入脾脏。”张志聪在《黄帝内经集注》中注释为“风生木,木生肝,内外之气相通也”。因此“风气”与“肝”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当我们需要调节“肝”的功能时,常常可以考虑应用“风药”来辅助治疗。1见表1,提出两种方法肝主疏泄,其内容包括疏泄调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脾胃运化。此外,女子的排卵和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与肝主疏泄也有密切关系。而风药应肝条达之性,同气相求,以其升发作用启发肝胆的升散作用,可入肝经而助其疏泄。1.1风药、药,以养肝散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认为“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因此风药在治疗肝胆气机疏泄失常时有其独特的作用。最广为人知的是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四逆散中的柴胡,具有疏达肝胆之气的作用。《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防风煮散(防风、茯苓、葳蕤、白术、橘皮、丹参、细辛、甘草、升麻、黄芩、酸枣仁、射干、大枣),就是用防风、细辛、升麻配伍黄芩、酸枣仁等药治疗肝实热,梦怒虚惊。唐容川《血证论》中所载滑氏补肝散(酸枣仁、熟地、白术、当归、山茱萸、山药、川芎、木瓜、独活、五味子)就是“以酸甘补肝体,以辛甘补肝用。加独活者,假风药以张其气也”。方论中又论述说“顾欲其气之鼓荡者,则用独活;欲其气之温敛者,则用巴戟;欲其气之清平者,则用桑寄生;欲其气之疏达者,则用柴胡、白头翁。诸药皆治风之品,轻重不同,在人用之得宜”。另外风药其性升浮发散,对全身气机亦有舒畅调节作用。而肺气、脾气、心气、肾中阳气的升降出入也均与肝气正常疏泄有关。如外邪犯肺的同时,可以影响肝气疏泄不畅,进而出现胸胁胀痛、气逆作咳、咽喉作痒、口干苦,并随情绪波动等肝气郁滞、风邪上扰的症状。这时治疗上除宣肺止咳之外,还可用蝉衣、白僵蚕、地肤子、广地龙、白鲜皮、钩藤、柴胡等风药,既可以祛风疏肝又可平降肺气,加强宣肺止咳之功。1.2风药辛散升浮《普济事方》小序云《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因此,气机逆乱与各种精神情志异常有关,而肝的疏泄正常能使气机调畅,精神舒畅;若肝疏泄功能失常,则肝气郁结,引起情志抑郁,出现郁郁寡欢、喜太息、失眠多梦等症状。《医方论》云:“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于何有?”而风药辛散升浮,遂肝木曲直之性,行而不滞,散而不郁,气机舒畅,郁证无存。逍遥散是治疗郁证常用之方。《成方便读》中张秉成就说:“夫肝属木,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介而喜条达,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培之,然后得遂其生长之意。若七情内伤,或六淫外束,犯之则木郁而病变多矣。此方以当归、白芍之养血,以涵其肝;苓、术、甘草之补土,以培其木;柴胡、薄荷、煨生姜俱系辛散气升之物,以顺肝之性,而使之不郁。如是则六淫七情之邪皆治,而前证岂有不愈哉。”《普济本事方》中许叔微用独活汤(独活、羌活、防风、人参、前胡、细辛、五味子、沙参、白茯苓、半夏曲、酸枣仁、炙甘草、生姜、乌梅)、真珠圆(真珠母、当归、熟干地黄、人参、酸枣仁、柏子仁、犀角、茯神、沉香、龙齿)治疗肝经因虚、内受风邪、卧则魂散而不守,状若惊悸之证。叶天士在《类证本事方释义》中说独活汤是“驱风养正之方也。独活气味苦辛甘平,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入厥阴、少阴,引经之风药,故以之为君。防风气味辛甘温,入手、足太阳之风药。细辛气味辛温,气厚于味,阳也,入足厥阴、少阴引经之药。栆仁气味苦平,入手少阴。前胡气味苦辛微寒,阳中之阴,降也,入手足太阴、阳明之风药,其功长于下气”。1.3风药泻泻,养肝阴风肝气的疏泄与脾胃气机升降和胆汁的分泌密切相关。如果肝气疏泄异常,可出现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正如李东垣所说:“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胆气不升,则飧泄肠癖,不一而起矣。”因此,李东垣喜用升麻、柴胡、葛根、羌活、防风等少阳春升之品,代表方剂有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用治“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脾胃虚则火邪乘之,而生大热”,药用柴胡、甘草、黄芪、苍术、羌活、升麻、人参、黄芩、黄连、石膏。李东垣曰:“湿热相合,阳气日以虚,阳气虚则不能上升,而脾胃之气下流,并于肾肝,是有秋冬而无春夏……唯泻阴中之火,味薄风药,升发以伸阳气,则阴气不病,阳气生矣。”而对于外感所致脾胃运化失常而导致的泄泻,我们治疗时也可以加用风药以提高疗效。在《素问》中有言“春伤于风,邪气流连,乃为洞泻”、“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因此,应用风药入肝,疏散气机,抑木扶土,祛湿止泻,以治疗泄泻。在明代医家吴昆的《医方考》中记载有升阳除湿防风汤(苍术、防风、白术、茯苓、芍药),是治疗泄泻头痛之要方。其泄泻头痛成因为“阳陷于下,则成飧泄;湿犯于上,则令头痛,此清浊倒置而然也”。所以治疗上“风能胜湿,故用防风;燥能制湿,故用二术;淡能利湿,故用茯苓;土病木乘,故用芍药。又曰∶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故用防风;伐肝疏脾,非酸不可,故用芍药”。防风在《本草纲目》记载:“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而其外可抵御风邪,内则“风气通肝气”,因而能疏泄气机、调理肝脾,进而治疗泄泻。《脉因症治》防风汤治外感风泻,就是用防风、荆芥和葛根3味风药解表而止泻。1.4风药工艺对组方冲为血海,任脉主一身之阴,冲任二脉与足厥阴肝经密切相关。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冲任二脉通利,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若肝失疏泄,则出现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证。在治疗这些疾病的时候,适当应用“风药”以助疏泄肝气提高疗效。《陈素庵妇科补解》中的当归和血汤主治经水乍多乍少,方中以四物为君,生地、丹皮补血凉血,红花、香附行气祛滞,鳖甲滋阴养血,秦艽祛血分之风,并助川断行周身经络,使关节通利、气行血和。治经水淋漓不止的棕榈散(棕皮、蒲黄、归身、白芍、川芎、生地黄、丹皮、秦艽、泽兰、杜仲),用秦艽、泽兰以祛血分之风。由此可见,陈素庵用风药调经的独特之处。妇科名家傅山也擅长应用风药,《傅青主女科》中的完带汤,治疗脾虚湿盛、肝郁气弱所致的白带过多,方中“大补脾胃之气,稍佐以舒肝之品(黑芥穗、柴胡、陈皮),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而其所载定经汤用来治疗肝郁肾虚的月经先后无定期,方中用菟丝子、白芍、当归、熟地、山药补肾的同时,辅以黑芥穗、柴胡以“舒肝之郁,即开肾之郁。肝肾之郁既开,而经水自有一定之期矣”。2肝脏的保护作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行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对血的储藏、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风药通于肝”,故风药在治疗血证方面也有比较广泛的用途。2.1气阴血气不安《仁斋直指方》中槐角丸是治疗肠风下血的常用方剂(槐角、防风、地榆、当归、枳壳、木贼、茯神),方中就以防风、枳壳、当归疏风利气,助其止血。其中木贼草在《本草经疏》中说其入足厥阴、少阳二经血分,能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明目退翳。李东垣《兰室秘藏》中记载有调经升阳除湿汤,主治“女子漏下恶血,月事不调,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皆由饮食不节,或劳伤形体或素有心气不足,因饮食劳倦,致令心火乘脾”。该方由当归、独活、蔓荆子、防风、甘草、升麻、藁本、柴胡、羌活、苍术、黄芪11味药物组成,其中风药多达7种。“此药乃从权之法,用风胜湿,为胃下陷而气迫于下,以救其血之暴崩也”。书中又载有柴胡调经汤(炙甘草、当归身、葛根、独活、藁本、升麻、柴胡、羌活、苍术、红花),治疗经水不止、鲜血、项筋急、脑痛、脊骨强痛。而临床上常用的祛风止血的药物有防风、荆芥、槐花、络石藤、秦艽、鹿衔草、桑叶、木贼草等,这些药物炒炭应用往往可以提高止血疗效。2.2治泻风,养血于疏风风药既能入肝助其疏泄,调畅气机,所谓“气行则血行”,则其自然能调节血液的运行。如血府逐瘀汤中所用柴胡、枳壳即寓含此意。在《血证论》中王清任还提出了“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而风药多性味辛温,辛则能行,温则能散寒,寒去阳回,气化得行,则瘀血可除。《备急千金要方》中大续命汤(独活、麻黄、川芎、防风、当归、葛根、生姜、桂心、茯苓、细辛、附子、甘草)治疗中风经脏,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皮肤痛痒不自知。方中即重用独活、麻黄为君以祛风活血。麻黄在《日华子本草》中就记载其有“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岚瘴气”的作用。大秦艽汤治疗中风、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方中“用秦艽为君者,以其主宰一身之风,石膏所以去胃中总司之火,羌活去太阳百节之风疼,防风为诸风药中之军卒。三阳数变之风邪,责之细辛;三阴内淫之风湿,责之苓、术。去厥阴之风,则有川芎;去阳明之风,则有白芷。风热干乎气,清以黄芩;风热干乎血,凉以生地。独活疗风湿在足少阴,甘草缓风邪上逆于肺。乃当归、白芍、熟地者,所以养血于疏风之后,一以济风药之燥,一使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也”。至于一些虫类祛风通络的药物,如全蝎、地龙、僵蚕、露蜂房、白花蛇、蜈蚣、蝉蜕等均有活血化瘀、破气散结之功,正如叶天士所谓可使“血无凝著,气可宣通”。3栀子胜奇,清风固源肝开窍于目,所谓“肝气通于目,肝气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而肝疏泄失职、气血紊乱是眼病最常见的病变机制。风药辛散疏达,能调节肝气升发疏泄,常常与养血活血药物配伍来治疗眼科疾患。在眼科名著《审视瑶函》中随处可见风药的配伍应用。如书中所载栀子胜奇散,主治一切赤脉缕睛,风热痛痒,胬肉攀睛,眵多泪涩,羞明怕日难开。方用白蒺藜、蝉蜕、精草、甘草、木贼草、黄芩、草决明、菊花、山栀子、川芎、荆芥穗、羌活、密蒙花、防风、蔓荆子,均为一派清热祛风之品。当归活血饮中风药与养血活血共用(苍术、当归身、川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