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与管理会计课件_第1页
成本与管理会计课件_第2页
成本与管理会计课件_第3页
成本与管理会计课件_第4页
成本与管理会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概论一、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利用财务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采用会计的、统计的、数学的方法,实现对经营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等职能的一种管理活动.是会计与管理的结合物.二、管理会计的地位--现代会计系统财务会计(核算、监督)企业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管理会计(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预算会计三、管理会计的内容1、决策会计:管理会计从预测开始,根据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的资料,作出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根据决策的资料,就可制订出目标利润,根据目标利润可编制全面预算.(规划未来)2、控制会计:以全面预算为基础,通过标准成本制度等对企业的成本实施控制,运用责任会计方法定期进行业绩考核.(控制现在、评价过去)四、管理会计的特点--与财务会计的关系1、区别:(1)作用: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2)内容:财务会计着重反映过去;管理会计则规划未来、控制现在和反映过去,着重于规划未来.(3)对象:财务会计是整个企业,且是生产经营活动全部;管理会计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车间、部门、小组,甚至以责任人为对象,可以是经营活动全过程,也可以是某一方面.(4)方法:财务会计必须遵守企业会计准则,主要采用会计的方法;管理会计只服从管理人员的需要,不受会计制度限制,采用会计的、统计的、数学的方法,更多的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5)要求:财务会计力求准确;管理会计不要求绝对绝对精确,只要计算近似值,能为决策所用.(6)责任:财务会计报告是正式报告,具有法律责任;管理会计不是正式报告,不具法律责任.(7)时间:财务会计报告必须定期编制;管理会计报告根据需要决定,不要求定期编制.2、联系: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会计的两大分支,管理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对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决策的,而这种预测、决策是否正确,最后还要通过财务会计进行检验.管理会计不能离开财务会计而单独存在.第四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计算一、成本概述:1、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各项耗费。广义的成本还包括期间费用。2、成本与期间费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3、成本的作用:(1)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2)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3)是制定价格的重要依据;(4)是企业决策的重要参数。二、成本的分类:1、按经济用途分:制造成本、非制造成本2、按可辨认性分:可辨认性成本、不可辨认性成本。3、按可盘存性分:可盘存成本、不可盘存成本。4、按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5、按可控性分类:可控成本、非可控成本三、成本核算的程序:1、设置的账户:(1)“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2)“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3)“制造费用”;(4)“长期待摊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2、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要素费用成本项目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一、成本性态及其分类1、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2、分类:(1)固定成本(a):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与业务量的增减变化无关的成本,如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费、企业管理部门的办公费等.其特征是:在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这些成本是必须要发生的,且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保持稳定.“总额”不变,“单位”成反比.(2)变动成本(bx):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的消耗,计件工资费用等.其特征是:业务量高,其发生的成本也高,反之也然.“总额”正比例,“单位”不变.(3)混合成本:也称为半变动成本或半固定成本,它既包含了变动因素,也包含了固定的因素.二、混合成本的分解1、个别确认法:在掌握有关项目成本性态的基础上,对每项费用的具体内容和开支标准进行分析,逐项分解,使其分别归属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但工作量大,不适合于工作量太大的企业的成本性态的分析.(逐项分解,逐项分析)2、技术测定法:根据工程项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出关系,分析确定实际业务量基础上其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水平,并揭示其规律的一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投入产出关系比较稳定的企业,若企业已发生较大的技术改革或生产能力发生重大变动,则不适合采用.(投入产出关系)3、合同确认法:根据经济合同的数额或有关单位的具体规定来确认费用性态的方法.如电信局收取的月租费、通话费.(合同数额或收费方式)4、高低点法:又称两点法,根据一定时期内业务量和成本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并利用直线方程原理进行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简单,但不太准确,适用于历史各期成本变化趋势比较稳定的企业使用.(业务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5、散步图法:指将若干期业务量和成本的历史数据表注在用业务量和成本构成的坐标图上,形成若干个散步点,然后通过目测画一条尽可能接近所有坐标点的直线,并据此来推测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比高低点法相对要准确些,但会因人而异,有时误差也很大.(目测,对个别差异点不考虑)6、回归直线法:根据“最小平方法”原理,从大量历史数据中计算出最能反映出成本变动趋势的回归直线方程,并以此作为成本模型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最准确,总误差最小,各坐标点与该直线的距离的平方和是最小的.(最小平方法)最终:y=a+bx第三章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

第一节本量利分析的意义一、本量利分析的含义及基本公式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关系的分析,找出三者之间联系的规律,旨在为有效地制订经营决策和进行目标控制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2、基本公式:P=px-(a+bx)=(p-b)x-a二、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1、边际贡献:指产品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又称边际收益、贡献毛益等.分为: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cm=p-b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Tcm=px-bx=(p-b)x=cm·x2、边际贡献率:产品的边际贡献与产品销售单价或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它表示每一元销售收入中提供的边际贡献的比重.边际贡献率=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销售单价cmR=cm/p或: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cmR=Tcm/px三、变动成本率1、变动成本率:指变动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率.bR=b/p

2、cmR+bR=1说明:变动成本率低,边际贡献高,创利能力大.3、P=Tcm-a说明:(1)Tcm﹥a,则P﹥0,盈利;(2)Tcm=a,则P=0,不盈不亏;(3)Tcm﹤a,则P﹤0,亏损.第三章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

第二节保本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盈亏临界点分析一、盈亏临界点1、盈亏临界点:也称保本点,指处于不盈不亏回保本状态时的销售量或销售额,也就是此时企业的Tcm刚好能弥补掉a.盈亏临界点的计算:(1)盈亏临界点销售量(xo):X0=a/(p-b)=a/cm∵P=pX0-bX0-a=0,∴(p-b)X0=a,cm·X0=a,X0=a/cm(2)盈亏临界点销售额(yo):y0=a/cmR∵y0=pxo=p·a/cm=a/(cm/p)=a/cmR二、盈亏临界图1、基本图:yy=px

利润区

y=a+bxy0a亏损区

y=a0xox(业务量)

2、边际贡献式:yy=px

利润区

y=a+bxy=bxy0

边际贡献区

a亏损区

0xox(业务量)

3、利量式:yy=Tcm

y=P

利润区

0

亏损区

xo

x(业务量)-a4、金额式:yy=x′

利润区

y=a+bR·x′y0a亏损区

y=a0xo′x′(业务额)

三、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率与保本点作业率1、安全边际:产品预计销售量(或金额)与保本点销售量(或金额)之间的差额,它反映了该产品的安全幅度。即安全边际越大,盈利的安全性越高;安全边际越小,盈利的安全性就越低。2、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与预计销售量(或销售额)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产品盈利的安全程度。即安全边际率越高,产品盈利的安全系数越大;安全边际率越低,产品盈利的安全系数越小。※税前净利=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

=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P=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P/px=(安全边际额/px)×边际贡献率

=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3、保本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与预计销售量(额)的比率。比率越低,越安全。安全边际率+保本作业率=1四、有关因素单独变动对盈亏临界点和安全边际的影响1、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1)a:固定成本是盈亏临界点计算公式的分子,所以固定成本变动会使盈亏临界点呈同方向的变动,即固定资产增加,盈亏临界点也会增加,使企业经营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反之也然。(同向)(2)b:单位变动成本单独变动会使单位边际贡献或边际贡献率向相反方向变动,从而会改变盈亏临界点计算公式的分母。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单位边际贡献增加,盈亏临界点就会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也然。(同向)(3)p:单价单独变动会引起单位边际贡献或边际贡献率同方向变动,因而会改变盈亏临界点计算公式的分母。当单价上升时,单位边际贡献上升,盈亏临界点下降,使企业向好的经营方向发展,反之也然。(反向)2、对安全边际的影响:(1)a:固定资产单独变动时,会使盈亏临界点同向变动。固定资产增加,盈亏临界点增加,安全边际就会降低,经营将变得越不安全,反之也然。(反向)(2)b:单位变动成本单独变动时,会使盈亏临界点同向变动。单位变动成本增加,盈亏临界点增加,安全边际就会降低,经营将变得越不安全,反之也然。(反向)(3)p:单价单独变动时,会使盈亏临界点反向变动。单价增加,盈亏临界点降低,安全边际就会增加,经营将变得更加安全,反之也然。(同向)五、多品种下的盈亏临界点的计算当企业进行多种产品生产时,只能计算其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有以下方法:1、综合边际贡献率法:将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和销售收入分别汇总,计算综合边际贡献率,然后据此测算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综合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边际贡献/∑各种产品销售收入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综合边际贡献率2、加权边际贡献率法:先计算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并以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为权数计算加权边际贡献率,然后根据加权边际贡献率计算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最后再分别计算各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加权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率×该产品销售比重)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加权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该产品销售收入/∑各产品销售收入各种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该产品销售比重3、分算法:在一定条件下,将全厂固定成本按一定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各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再将各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汇总,得出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其关键要合理分配固定成本.4、主要产品边际贡献法:按主要产品的边际贡献率计算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即: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主要产品边际贡献率5、联合单位法:多种产品之间存在相对稳定的产销量比例的基础上,将多种产品组合成单一的联合单位产品,确定每一联合单位的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计算联合单位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和销售额,再确定每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和销售额.6、边际贡献保本率法:边际贡献保本率=固定成本/边际贡献总额边际贡献创利率=税前净利/边际贡献总额边际贡献保本率+边际贡献创利率=1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全部产品销售收入总额×边际贡献保本率全部产品税前净利总额=边际贡献总额×边际贡献创利率第三章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

第三节盈利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P=px-a-bx)一、实现目标利润有关因素的计算1、业务量:(1)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a+TP)/cm(2)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a+TP)/cmR

2、成本:(1)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位变动成本=(px-a-TP)/x=p-(a+TP)/x=p-Tcm/x=p-cm(2)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px-bx-TP=Tcm-TP3、单价: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价=(TP+bx+a)/x=(bx+Tcm)/x=b+cm二、有关因素单独变动对利润的影响1、单价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单价增加时,盈亏临界点下降,利润增加,反之也然。(同向)2、销售量变动:其他因素不变,销售量增加,边际贡献增加,因为固定成本是不变的,所以利润净增加。(同向)3、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单位变动成本降低,使得盈亏临界点下降,利润增加。(反向)4、固定成本变动:固定成本降低,使得盈亏临界点下降,利润增加。(反向)三、有关因素同时变动对利润的影响P=(p-b)x-a在实际经济工作中,影响利润的因素并非单独发生变化,一个因素变动后,往往会导致其他相关因素发生变化。如单价提高往往就会引起销售量的下降;要想降低单位变动成本,就可能要采用先进设备,由此又会增加固定成本。四、有关因素利润敏感系数的计算影响利润的有关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有关因素利润敏感系数的计算就是解决各个因素变动后,对利润的影响程度的各自的大小。各因素利润敏感系数的规律如下:1、单价的利润敏感系数最高;2、单价的利润敏感系数与单位变动成本的利润敏感系数之差等于销售量敏感系数;3、销售量的利润敏感系数与固定成本的利润敏感系数之差等于1%;4、销售量的利润敏感系数不可能最低;5、当单位变动成本大于单位边际贡献时,单价的利润敏感系数>单位变动成本的利润敏感系数>销售量的利润敏感系数>固定成本的利润敏感系数;6、当单位变动成本小于单位边际贡献时,单价的利润敏感系数>销售量的利润敏感系数>单位变动成本的利润敏感系数。五、有关因素下限临界值的计算六、经营杠杆系数1、经营杠杆:指因为固定成本的存在而使利润变动幅度大于销售量的幅度的现象。2、经营杠杆系数:

DOL=△P/△x=Tcm0/P03、经营杠杆系数(DOL)的变动规律:(1)只要a≠0,则DOL>1。∵a=0,Tcm=P∴ DOL=1(2)其他因素不变时,x↑,则DOL↓;反之也然。∵DOL=Tcm/P=cm·x/(cm·x-a)=1/(1-a/cm·x)∴x↑,则cm·x↑,则a/cm·x↓,则1-a/cm·x↑,则1/(1-a/cm·x)↓(3)其他因素不变时,a↑,DOL↑,反之也然。∵DOL=Tcm/P=(a+P)/P=1+a/P∴a↑,则a/P↑,则1+a/P↑(4)其他因素不变时,p↑,DOL↓,反之也然。∵DOL=Tcm/P=(px-bx)/(px-bx-a)=1/[1-a/(p-b)x]∴p↑,则p-b↑,则(p-b)x↑,则a/(p-b)x↓,则1-a/(p-b)x↑,则1/[1-a/(p-b)x]↓(5)x不变时,DOL↑,△P↑,因而风险也就越大。∵DOL=△P/△x∴DOL与△P成同方向变化。(6)DOL与销售量的利润敏感系数Px′、安全边际率的关系:①DOL=Px′×100或Px′=DOL×1%②DOL与安全边际率是互为倒数的关系。∵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盈亏临界点销售额)/销售收入

=1-盈亏临界点销售额/销售收入

=1-(a/cmR)/px=1-(ap/cm)/px=1-a/cm·x=1-a/Tcm=(Tcm-a)/Tcm=P/Tcm=1/DOL第四章变动成本计算

第一节变动成本计算及其与完全成本计算的比较一、变动成本计算法及其特点1、变动成本计算法:也称“直接成本计算法”、“边际成本计算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计算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将固定成本全部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2、变动成本法(上)与完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下)成本构成的比较:直接材料生产成本直接人工产品成本成本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管理费用期间成本销售费用直接材料生产成本直接人工产品成本成本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管理费用期间成本销售费用3、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特点:(1)以成本的性态分析为前提。只有进行了成本性态分析,制造费用才被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进而生产成本才可以被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2)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在制造成本法下,所有的制造费用都被计算进入到了产品的成本中,而在变动成本计算法下,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能计入成本之中,而固定性制造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作为期间费用处理。(3)在计算损益时采用贡献式损益表。采用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如下:先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税前净利。二、两种成本计算法的比较1、销货成本和存货计价: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在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时,将全部生产成本在已销售产品和存货(库存商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从而使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一部分被期末存货吸收并递延到下一会计期,另一部分则作为销货成本的一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在变动成本计算中,固定性制造费用被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损益表,无须再转化为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因此,完全成本计算所确定的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均大于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水平。2、利润计算:不同。由于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一致,所以各该方法下得出的利润肯定是有区别的。有时会呈一定的规律性。具体就是第二节之内容。第四章变动成本计算

第二节两种成本计算损益的规律一、产量稳定,销量变动例1:下表是京华公司连续三年的有关产销业务量、成本及售价等资料。业务量(件)第1年第2年第3年合计期初存货量0010000当年生产量40004000

400012000当年销售量40003000500012000期末存货量0100000售价、成本资料(元)单位产品成本(元)每件售价20完全成本计算变动成本计算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10变动生产成本10

单位变动成本10固定生产成本2.5

固定成本总额10000销售及管理费用单位变动成本0.3

固定成本总额4100单位产品成本12.5单位生产成本10则按照两种成本计算法下各年的损益比较如下:损益表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合计完全成本计算销售收入8000060000100000240000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00125000

本期生产成本500005000050000150000

期末存货成本01250000

小计500003750062500150000销售毛利30000225003750090000非生产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53005000560015900营业净利润24700175003190074100变动成本计算销售收入8000060000100000240000销售成本400003000050000120000制造边际贡献400003000050000120000期间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100001000030000

销售及管理费用53005000560015900

合计15300150001560045900营业净利润24700150003440074100结论:1、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时,两者相等;2、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时,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3、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时,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二、销量稳定,产量变动例2:华兴公司连续三年有关产销业务量、成本及售价等资料如下:业务量(件)第1年第2年第3年合计期初存货量0200020002000当年生产量1200010000800030000当年销售量10000100001000030000期末存货量2000200000售价、成本资料(元)单位产品成本(元)每件售价20完全成本计算变动成本计算生产成本年度第1年第2年第3年年度第1年第2年第3年单位变动成本10变动生产成本1010

10

变动生产成本1010

10

固定成本总额12000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生产成本11.21.5

单位变动成本0

固定成本总额15000单位产品成本1111.211.5

单位产品成本1010

10则按照两种成本计算法下各年的损益比较如下:损益表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合计完全成本计算销售收入200000200000200000600000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022000224000

本期生产成本13200011200092000336000

期末存货成本220002240000

小计110000111600114400336000销售毛利900008840085600264000非生产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15000150001500045000营业净利润750007340070600219000变动成本计算销售收入200000200000200000600000销售成本100000100000100000300000制造边际贡献100000100000100000300000期间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12000120001200036000

销售及管理费用15000150001500045000合计27000270002700081000营业净利润730007300073000219000结论:1、因为销量相同,故在变动成本法下,各期利润相等;2、因为产量不同,由于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分摊,故完全成本法下,单位成本不同,由此各期利润不同;3、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并不绝对。三、两种成本计算的分期营业利润差额∵完全成本计算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1)变动成本计算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2)∴两种成本计算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差额=(1)-(2)=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3)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当期营业利润差额=-(3)=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4)进一步地: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当期营业利润差额=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的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存货数量-完全成本法期初存货的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期初存货数量(5)四、两种成本计算的配合使用1、平时按变动成本计算,满足内部管理需要,定期调整为完全成本法下的信息;2、设置账户: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等;3、调整:完全成本计算法下的营业净利润=变动成本计算法下的净利润+两种成本计算的当期营业利润差额=变动成本计算法下的净利润+(5)完全成本计算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变动成本计算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应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例3、某企业只生产一种甲产品,期初没有存货,本年生产量为20000件,全年销售18000件,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该产品单价5元,每件变动成本3元(其中直接材料1.8元,直接工资1元,变动性制造费用0.2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全年发生额为10000元,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全年为5000元,产品已全部完工入库.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360006000060000

600005400054000

540009000090000

6000应付职工薪酬

20000

变动性制造费用本年利润400040005400090000

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10000

10000

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450045009500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1650050005000

利润分配

16500调整时: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20000)×(20000-18000)=1000元完全成本计算与变动成本计算的营业净利润差额=1000-0=1000元完全成本法下的净利润=16500+1000=17500元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6000+1000=7000元第五章经营决策会计

第一节决策分析中的特殊概念一、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1、相关成本:指与特定决策有关的在决策分析中必须考虑的成本。2、无关成本:指与特定决策无关的在决策分析中可以舍弃而无需考虑的成本。区分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的意义在于:首先,在难以得到足够资料的情况下,能有效地进行决策分析;其次,能简化分析,集中注意力,保证决策结果的正确性。例1:某企业有一批可以修复的废品,现有两种处置方案:降价直接销售和修复后按正常价格销售,有关资料如下表:降价直接销售修复后常价销售收入500010000生产成本80008000修理费2000管理费10001000销售费500500在决策中,生产成本、管理费和销售费在决策时属于无关成本,收入、修理费则在决策时属于相关成本。

二、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1、差量收入:指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收入的差额。如果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收入相等或不设计预期收入,则差量收入可视为零。2、差量成本:指一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与另一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之间的差异数。差量成本属于典型的相关成本,在决策分析时必须认真加以考虑。三、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1、边际收入:指由于生产、销售量变动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收入的变动额。2、边际成本:在生产能量的相关范围内,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引起的成本的变动。边际成本一般属于相关成本。四、专属成本与共同成本1、专属成本:指可以明确归属于某种、某批产品或部门、某个方案的固定成本。专属成本在多数情况下是决策分析中应该予以考虑的相关成本,但某些专属成本在特定的决策问题中也可能是无关成本。2、共同成本:指由几种、几批产品、几个有关部门或几个方案共同负担的固定成本,此外还应包括应由各“联产品”共同负担的联合成本。共同成本通常应作为无关成本处理。五、历史成本和沉没成本1、历史成本:是根据过去实际已经发生的支出计算的成本,也称为实际成本。多用于财务会计核算中。2、沉没成本:指那些由过去决策导致的已经支付且无法为目前的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沉没成本是典型的决策无关成本。六、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称为现时成本,指从目前市场上重新购置一项原有固定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某些情况下的决策分析只能以重置成本作为相关成本。七、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在决策过程中,由于选取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所丧失的潜在利益,也即选择目前方案所付出的代价。八、付现成本付现成本:指由于某项决策而引起的需要在未来近期内用现金支付的成本。付现成本是属于相关成本还是属于无关成本在具体运用中需要作具体的分析。九、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1、可避免成本:与特定的方案相联系的成本。换言之,当某方案被采用时,相应的成本就会发生,当某方案不被采用时,相应的成本也就不会发生。一般为相关成本。2、不可避免成本:与目前的决策方案无直接联系的成本。其发生与否与发生多少不为目前的决策所改变。一般为无关成本。十、可延缓成本与不可延缓成本1、可延缓成本:与特定方案相联系、但因故推迟发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无影响或影响较小的一类成本。2、不可延缓成本:与特定方案相联系且一旦选定方案就必须尽快实施,否则将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成本立即发生而不可推延,这种情况下方案涉及的一类成本。区别两种成本的意义在于:当人、财、物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企业在择优选用方案时,应考虑现有资源条件,根据轻重缓急将项目进行排队,从而按资金供应情况依序实施,以便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第二节定价决策一、市场基础定价法(最优价格法)在市场经济下,产品价格受市场供求法则影响:若成本不变,产品售价高,企业利润就多,但价格高又会影响销售数量,引起利润下降。因此,是权衡问题。按照西方经济学原理,在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即边际利润为零的地方就是产品的“最佳售价点”。例2:设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函数如下(x表示销售数量):

S=104x-4x2C=x3/3-4x2+40x+250

利润函数P=S-C=-x3/3+64x-250①求:边际收入:MS=104-8x

边际成本:MC=x2-8x+40②令MS=MC,则x2=64,x=±8(x取8)③检验:若x=6,P=62;若x=7,P=83.67;若x=8,P=91.33;若x=9,P=83;若x=10,P=56.67。④将x=8代入销售收入函数,得:S=104x-4x2=104×8-4×82=576则单价p=S÷x=576÷8=72元⑤结论:当销售量是8个单位时,其所对应的单价72元是最佳销售单价。二、成本加成法1、完全成本加成法:又称全额成本定价法,就是在产品完全成本基础上,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来制订产品价格的一种方法。加成比例一般参照同类产品的成本利润率确定。计算公式为:拟定售价=(产品完全成本总额÷产量)×(1+加成率)例3:某企业生产A产品,预计全年产量10000件,直接材料280000元,直接工资80000元,制造费用总额240000元,销售与管理费用100000元,规定的加成率为80%,则该产品的售价可确定为:[(280000+80000+240000)÷10000]×(1+80%)=108元2、变动成本加成法:是以产品的单位变动制造成本为加成的基础定价的一种方法。拟定售价=单位变动成本×(1+加成率)例4:某企业单位产品变动制造成本为50元,规定的加成比例为120%,则该产品的基本定价可确定为:50×(1+120%)=110元三、需求弹性定价法凡是价格弹性较大,即对价格变动反应比较灵敏的产品,可实行低价、薄利多销;反之,则实行较高的定价方案.基本公式:S=K·Q-1/E

其中S为单价,K为一常数,Q为需求量,E为价格弹性系数常数K根据该商品原有的单价与需求量计算得出:K=S0·Q01/E第三节生产决策一、边际贡献法1、基本原理:通过对比各备选方案所提供的边际贡献的总额的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其基本程序是:先计算各种备选方案的边际贡献的总额,其中最大值相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其前提是:在生产经营决策中,一般不改变生产能力,固定成本总额通常不变。2、应用举例:(1)品种决策:例5:某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计划中有三种备选方案,有关资料如下表:指标ABC备注单位标准机器工时2052用于新产品开发预计新产品单价(元/件)608244的机器工时最多单位变动成本(元/件)507038为1000,其他固定成本总额(元)1400因素无限制则可用边际贡献法编制分析计算表:指标ABC最大产量(件)1000÷20=501000÷5=2001000÷2=500销售单价(元/件)608244单位变动成本(元/件)507038单位边际贡献(元/件)10126边际贡献总额(元)

10×50=50012×200=24006×500=3000

计算结果表明,在既定条件下,以生产C产品为优。(2)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决策:例6: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年终结算时,甲、丙两产品分别获利5000元和1000元,乙产品则净亏2000元。要求做出乙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的决策分析。

项目甲乙丙销售量(件)1000500400单价(元/件)206025单位变动成本(元/件)94615固定成本总额(元)18000(按各产品销售金额比例分配)若乙产品不停产,则边际贡献总额=(20-9)×1000+(60-46)×500+(25-15)×400=11000+7000+4000=22000元;若乙产品停产,则边际贡献总额=(20-9)×1000+(25-15)×400=11000+4000=15000元。所以,不应停产。进一步地,乙产品边际贡献总额=(60-46)×500=7000元>0,所以,不应停产。(3)产量组合决策:例7:某企业本年度拟生产A、B两种产品,其中,A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量不成问题,而B产品的销售量最多可达到2000件,该企业拥有的生产能力为100000机时,其他资料如下表所示,要求做出A、B产品的产量组合的决策分析。指标AB售价(元/件)10050单位变动成本(元/件)6020单位机器小时2010固定成本总额(元)100000A产品单位机时边际贡献=(100-60)÷20=2元/时B产品单位机时边际贡献=(50-20)÷10=3元/时可见,B产品创利水平高,在生产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生产B产品。但是B产品的最大销售量只有2000件,超过该量势必造成积压。因此,应按2000件的最大销售量安排B产品的生产,剩余生产能力再全部用于A产品的产生。故A、B产品的产量组合应为:B产品:2000件A产品:(100000-10×2000)÷20=4000件此时,该企业获得的最大利润总额为:(100-60)×4000+(50-20)×2000-100000=120000元(4)特殊订货决策:例8:某厂生产甲产品,年生产能力为5000件,目前的生产利用能力只有75%,其单位成本为70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该产品的正常售价为80元。现有一客户,拟以65元的价格要求定货1000件。要求据以做出是否接受定货的决策。则:把接受定货和拒绝定货看做两个备选方案:若接受定货,边际贡献总额=5000×75%×(80-60)+1000×(65-60)=80000元若拒绝定货,边际贡献总额=5000×75%×(80-60)=75000元所以,当企业生产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不需再追加固定成本时,只要客户出价高于单位变动成本,就可以增加企业的边际贡献总额,也就可以考虑接受定货。二、差量分析法1、基本原理:差量利润=差量收入-差量成本若差量利润>0,则前者优;若差量利润<0,则后者优。特别地,当决策不涉及差量收入时,只计算差量成本:若差量成本>,则后者优,若差量成本<0,则前者优。2、应用举例:(1)半成品是进一步加工或是直接出售的决策:例9:某企业生产半成品A,按每件10元的价格直接出售,年产、销量为10000件。单位变动制造成本为每件6元,其中:直接材料3元/件,直接人工为2元/件,变动制造费用1元/件;单位变动性销售费用为0.25元/件;固定性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分别为15000元和5000元。现有另一种生产方案可供选择,即将半成A进一步加工为产成品B,按每件14元价格出售,产、销量不变。为此,需追加以下成本和费用:成本与费用项目单位产品成本(元/件)总额(元)直接人工1.2512500变动性制造费用0.252500变动性销售费用0.505000固定性制造费用5000固定性销售费用4000追加成本合计

29000则:差量收入=RB-RA=10000×14-10000×10=40000元差量成本=CB-CA=29000元差量利润=差量收入-差量成本=40000-29000=11000元>0,则B方案优,即对半成品A进一步加工成B成品后再进行出售。(2)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例10:某厂需A零件500件,如自制,需购置一台专用设备,发生固定成本为2000元,自制单位变动成本为4元/件。如果外购,则可按每件6元的价格购入。要求做出自制或是外购的决策。由于不涉及差量收入,所以只涉及差量成本。自制相关成本=500×4+2000=4000元外购相关成本=500×6=3000元差量成本=4000-3000=1000>0,后者优先,即应该外购为宜。三、本量利分析法1、基本原理:利用本量利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来分析特定情况下哪个方案为优的一种方法。如果决策问题不涉及收入,则本量利分析就简化为本量分析,此时即依据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各备选方案的择优。为此,需要引进一个新概念:成本分界点。2、应用举例:(1)需用量未确定时的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