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坐、立部舞考论
唐朝初年,根据表演形式,音乐分为坐着店和立着店的练习,即坐着艺术家的名字坐在坐着,演员的名字是谢。对唐代的坐部伎与立部伎的研究,是很多唐代音乐研究者所关注的对象。近年来,在对唐代坐部伎与立部伎的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在争论坐、立部伎的起源问题、性质问题、演出场所问题、与多部乐关系问题、形制来源问题等等,专家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现有文献资料,对坐、立部伎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考释,旨在通过具体实例的研究来证实坐、立部伎本初的原貌。一、北魏时期的坐、立部伎关于唐代坐部伎与立部伎的起源问题,当今人们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有关唐代坐、立部伎的历史文献的失散和记载模糊。在研究中,人们主要依据以下史书及类书。如《旧唐书》卷二十九《音乐二》载:“高祖登极之后,享因隋旧制,用九部乐,其后分为立、坐二部。今立部伎有《安乐》《太平乐》……则天、中宗之代,尤增造坐立诸舞,寻以废寝。”《新唐书》卷二十二《礼乐十二》载:“帝(玄宗)即位,作《龙池乐》……又作《小破阵乐》……又分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等等。学者们在研究唐代音乐时,都对“坐、立部伎”进行了考证。王学敏基于唐李寿墓的乐舞图、《旧唐书》中李渊赠河间王孝恭的“女乐二部”,以及1959年安阳隋代张盛墓出土的一组乐舞俑,认为其具有立部伎特征,并推论隋朝可能就有坐、立二部伎。张维则从《玉海》中徐景安《乐书》引何文广《古今乐纂》中“隋文帝分九部乐伎,以汉乐坐部为首”,然后依据《乐书》对“汉乐坐部”中“燕设乐”的解释,认为“坐、立部伎”这种表演形式、音乐制度,大概产生在隋代。56吉联抗据《旧唐书》认为:“坐、立部伎之分可以早到唐初,最保守的说法,亦当在则天、中宗之代。”23郑祖襄通过比较《通典》《旧唐书》《新唐书》中对坐、立部伎记载的条理性,从而判断《通典》中记载是清楚的。因此,他认为坐、立部伎产生于唐贞观年间。彭松据《唐会要》卷三十三认为高宗时既有立部伎,相对的坐部伎也就有了。他通过对十四部乐舞创制年代的分析,又依据《太乐令壁记》中有关坐、立部伎的记载和《旧唐书》有关文献,推论出:“总而言之,立部伎之概念,虽早在高宗时代,但二部伎正式制定时间,当在玄宗初期一、二年左右。”97秦序根据《通典》认为“若要追溯坐、立部伎一名的出现,较早大概是高宗时。”171974年,陕西博物馆的《唐李寿墓发掘简报》认为:“李寿墓石刻画的坐、立二部乐图的发现,证明贞观四年已有坐、立二部乐。”笔者认为,作为“坐、立部伎”的产生,暂且不论及“坐、立部伎”的内容,只是将它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或一种音乐制度来研究。“坐部伎”可能在隋代就已产生,由于“坐部伎”与“立部伎”是相对产生的,所以“立部伎”产生于隋代也在情理之中。笔者赞同张维的观点,张维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撰文指出:“分析《旧唐书》卷二十九中的记述,从这则史料首先我们可以得知一个大前提,那就是高祖登极之后,一切宴享都是根据隋朝旧制,那么,‘用九部乐,其后分为坐立二部’就意味着同属隋朝的音乐制度,只不过在唐高祖朝先后被使用罢了。所以,根据《旧唐书》卷二十九这则史料也可得出坐、立部伎产生于隋代的结论。”44因此,关于“坐、立部伎”的产生时间并非有的学者所言“玄宗分坐、立部伎”之说,因为太宗、高宗、则天与玄宗的贡献是在“坐、立部伎”产生确立之后,他们确实对其进行了充实、发展。笔者断定,大约从隋代时,就出现了“坐、立部伎”,经过唐高祖、太宗、高宗、则天等发展,“坐、立部伎”成为演奏歌颂历代帝王宴享性乐舞的主要部分。然而,确实到了唐玄宗时期“坐、立部伎”才发展得最完备。二、北魏雅乐中的“坐、立部伎”近年来,对于“坐、立部伎”性质的考辨,大概形成了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它属于宴享雅乐性质,二是认为它属于雅乐性质,三是认为因为“坐、立部伎”属于燕乐的内容,所以是燕乐性质。41日本学者岸边成雄从“坐、立部伎”的形制、乐曲内容以及乐舞人数等方面进行论证,而且由于坐、立部伎隶属于太常寺,还从《玉海》中保留的《太乐令壁记》中引证坐、立部伎在正乐下,所以他认为“坐、立部伎”是一种宴享雅乐。秦序直接称“坐、立部伎”为雅乐,并且对其雅乐性质通过《通典》白居易《立部伎》里有关的记载进行了补充。而杨荫浏、欧阳予倩等学者都认为“坐、立部伎”属于燕乐性质。笔者认为,自从高祖分“坐、立部伎”起,关于其发展,上线暂只能追溯到李寿墓中石刻画上的“坐、立二部乐图”。高祖后,太宗制《破阵乐》《庆衫乐》,高宗制《上元舞》。此三曲其实并非生就“立部伎”所有,其最早属于雅乐。《新唐书》卷二十一·志第十一·礼乐十一载:“《上元舞》者,高宗所作也……以象元气。其乐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正》《八风》《九宫》《十洲》《得一》《庆云》之曲。……”显然,其中有三曲都是雅乐。后来,《七德》《九宫》二曲加入“立部伎”,在高宗仪风三年又经修订后重入雅乐。至玄宗时,“坐、立部伎”发展至顶峰,史学家们一般都认为玄宗时有三曲:立部《光圣乐》、坐部《龙池乐》和《破阵乐》,至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胡部新声升于坐部,为“坐、立部伎”曲目增加了新的内容。到了贞观年间,在贞观“十部乐”中,清商、西凉、龟兹三乐占有突出地位,“清高乐”是汉族传统民间乐舞,“龟兹乐”是西域音乐,“西凉乐”是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融合交流的产物。可以肯定,唐代“坐、立部伎”与“十部乐”同属“燕乐”乐种,唐的“坐、立部伎”可溯及西周以降雅乐“登歌下管”的传统体制,但“燕乐”正是唐代音乐发展升华的主流趋势。到唐德宗时期,“坐、立部伎”走向衰退,乐伎只有十几人,可见中唐以后,“坐、立部伎”不如从前,燕乐自然也不例外。三、“坐、立部伎”演唱的内容为大部分学者认为“坐、立部伎”是在堂上、堂下演出的,但有极少数学者认为是室内或室外演出的。杨荫浏认为:“唐玄宗时期,又依据演奏方式把燕乐分为坐部伎与立部伎。《立部伎》是在室外演出,《坐部伎》是在室内演出。”97因时间的久远和资料的遗失,“坐、立部伎”的演出规模、内容无从考察,但下线可至唐贞观四年李寿墓石的“坐、立二部乐图”。其中,坐、立部伎均12人,另一壁上有舞伎6人,这应该是早期坐、立部伎的规模,而到了玄宗之后,似乎立部伎之中含有了百戏的内容。唐白居易在《立部伎》诗中道:“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也就是说,在堂上演奏的乐曲细腻优美,堂下乐曲主要用鼓笛和龟兹乐器,热闹喧腾。再则“坐、立部伎”的演出场所可以在《新唐书》中找到,《新唐书》卷二十二·志第十二·礼乐十二记载:“贞元中……(德宗)令骠国进乐,皋及作《南诏奉圣乐》……德宗阅于麟德殿,以授太常工人。自是殿庭宴则立奏。”这段史料说明了德宗时期(780~804年)保留了“殿庭立奏,宫中坐奏”的传统。唐玄宗时期是“坐、立部伎”的鼎盛时期,“坐、立部伎”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出现了前代没有的辉煌,人们从“大增造坐、立部伎诸舞”的描述,可以追忆到当朝对“坐、立部伎”的重视程度。《旧唐书》卷二十九载:“今(玄宗朝)立部伎有《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寺乐》《光圣乐》,凡八部。……坐部伎有《燕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寿乐》《龙池乐》《破阵乐》,凡六部。”史学家们同时对其规模内容也进行考证,金文达指出:“唐玄宗时(712~756年)的坐部伎分为六部,表演人数约为6至12人;立部伎分为八部,人数约为60至180人。”196刘再生指出:“唐代‘立部伎’和‘坐部伎’除了演出形式不同之外,在其他方面也有着较明显的区别,‘立部伎’规模大,人数多,最少64人,多至180人,‘坐部伎’则相反,最多12人,少至3人。‘立部伎’场面宏伟,伴以擂鼓,气势磅礴,而‘坐部伎’则幽雅抒情,表现细腻,注重个人技巧。”222“坐、立部伎”演出,规模极为盛大,《通典》记载:“若寻常享会,先一日具坐、立部乐名上太常。太常封上清所奏,御注而下。及会,先奏坐部伎,次奏立部伎,次奏蹀马,次奏散乐。”可以看出,“坐、立部伎”的演出与多部伎从头到尾地遍奏不同,每次仅选奏若干曲,但它却是在宴享中乐舞表演的主体部分。四、结构关系与坐、立部伎“坐、立部伎”与多部乐的关系根据文献资料及学者研究的成果,大致存在两种观点,一是替代关系,二是并列关系。许多学者认为,“坐、立部伎”与多部乐是一种替代关系,欧阳予倩、廖辅叔、沈知白等提出:唐玄宗时期就取消了十部的名称,而改设“坐部伎”与“立部伎”。学者们认为,唐代燕乐,九、十部乐多是各民族的传统乐舞,坐、立部伎则绝大部分是唐代的创作乐种。唐代宫廷音乐由“十部乐”演变成“坐部伎”“立部伎”,同时也不再以地名和国名作为划分乐部的依据。《燕乐》卷三十三记载:“武德初,未暇改作,每燕享,因隋旧制,奏九部,……至贞观十六年十二月,宴百寮,奏十部乐……其后分为坐、立二部……高宗末,其伎逐盛,于是,洎天后至[宗中]神龙之际,大增加坐、立部伎诸舞。”陈珊珊认为:“九、十部乐使用减少,必然需要另一种宫廷宴享的大型舞蹈来代替多部乐,这种乐舞就是二部伎。”125笔者倒是赞同“并列关系”的观点,因为多部乐作为列名分立而“著于令”的太常乐部,在音乐风格上各具特色。多部乐在朝廷各种礼仪场合演奏时,有其程序规范,具有明显的政治仪式性质,是国家礼乐制度的组成部分。69多部乐与“坐、立部伎”是并列存在的,“十部乐”规模庞大,演出时间长,适用于大朝会,而“坐部伎”规模较小,更为适用平时的常朝和宴享场合。秦序从十部乐的性质、形成内容等方面对二部伎进行了比较,根据日本学者岸边成雄对现存史籍记载的从唐初至唐末,有关九、十部乐的上演次数统计,以及《新唐书·礼乐志》《玉海》《旧唐书·玄宗纪》引证二部伎出现之后,多部乐并未消失,而是继续上演节目,笔者认为它们是并列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仔细观察,多部乐与坐、立部伎这种关系的确立是逐步形成的,在一定时期很可能按乐种分布和按坐、立分布是同时存在的。唐代“坐、立部伎”与“十部乐”同属“燕乐”乐种,它们有时一起演出。据记载,太宗贞观十四年(649年),唐太宗平高昌,得高昌乐,后又收燕乐,成十部伎。多部乐有时也与《庆善乐》与《破阵乐》一起演出。据史料记载,贞观“十部乐”之首的《燕乐》是由《景云乐》《庆善乐》《庆善乐》《承天乐》4部小型乐舞组成,其中《庆善乐》与《庆善乐》都是由同名大型乐舞改编而来。《旧唐书·音乐二》记载了唐高祖“用隋九部乐”,《通典·乐六·坐立部伎》与《唐会要》记载太宗贞观十六年“坐、立部伎”的一些情况,从唐初的“修乐”过程与“坐、立部伎”的14部曲目综合考察,“坐、立部伎”应出自贞观“十部乐”。在“坐、立部伎”盛行时期,皇帝宴请百官还在使用“九部乐”。据《旧唐书》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德宗下载:“贞元十四年(798年)德宗宴文武百僚,初奏《破阵乐》,遍奏“九部乐”及宫中歌舞,伎十数人列于庭。”因此,“坐、立部伎”与多部乐的关系应是并列关系。五、唐代“坐部伎”的演变笔者在考察“坐部伎、立部伎”起源问题时就推论,“坐、立二部伎”产生于隋代。但根据有资料可查的,二部伎名称确实在唐代才形成。武后时乃是奠定“坐部伎、立部伎”的重要年代。据记载,当时二部伎共有十四曲,《永安乐》为北周武帝时创作的乐舞,《太平乐》是“十部乐”和“龟兹乐”中增加的节目。在对“二部伎”形制来源的考察中,岸边成雄认为其是由雅乐之堂登歌、堂下乐悬的形式产生的。其实,“坐部伎、立部伎”可能起源于周代的燕礼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虽然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但其演出形式、场合却始终如一。经过几朝几代的创新,不断增添内容,换置乐器,最后形成一种完善的唐代乐制。王学敏认为:“‘坐部伎’和‘立部伎’由周代的燕乐礼制发展成唐代的一种乐制,可分四个阶段。概括地说:周代萌芽,南北朝处于雏形,隋代形成,唐初发展至玄宗时期已很完善。”79后来,李石根据《唐书·乐志》等文献记载,认为“坐、立二部伎”为玄宗李隆基所创,这是不确切的,这种方式在历史上早就有了,而只是为李隆基所用,并加以规范而已。”并且认为:“‘坐部伎与立部伎’这一形式的产生,源于汉代鼓吹乐中的坐奏与立奏形式。”27“坐部伎、立部伎”的发展在太宗、高宗、则天时期较为突出,玄宗时期已至顶峰,此已在学术界达成共识。从形制来源上看,高祖后,太宗制《破阵乐》《庆善乐》,高宗制《上元舞》,此三曲其实并非生就“立部伎”所有,而是最早属雅乐。单从“坐部伎、立部伎”的乐曲数量上看,太宗朝只有3部,占总数的21%,占唐代总数的25%。从内容上看,《大定乐》与《小破阵乐》都是模仿、改编《秦王破阵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肉鸡养殖委托代养与冷链物流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中式餐厅餐饮店铺租赁合同
- 2025年度餐馆员工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调解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数据中心设备维修保养合同
- 2025年度医疗机构管理人员聘用与责任合同
- 2025年度汽车运输货物保险理赔合同
- 2025年度茶园认养与茶叶品牌国际化推广合同
- 2025年度私人诊所医护人员聘用及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合同
- 2025年度新型货款欠款合同模板
- 偏瘫患者跌倒的预防及防范
- 2024年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完整答案(夺冠系列)
- 化学-山东省潍坊市、临沂市2024-2025学年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
- 领导学 课件全套 孙健 第1-9章 领导要素- 领导力开发
- 2025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
- 2024年私募基金争议解决研究报告之一:私募基金管理人谨慎勤勉义务之边界探析-国枫研究院
- 物业客服服务技巧培训
- 环卫设施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 招聘技巧的培训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福建省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费用参考指标
- 节假日临时活动保安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