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景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_第1页
中国乡村景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_第2页
中国乡村景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_第3页
中国乡村景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_第4页
中国乡村景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乡村景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0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护乡村景观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国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宽通道、高山、城市景观逐渐向农村地区开放,对现有乡村景观的结构和外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护乡村景观的特色是目前学者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研究乡村景观存在的问题无论对改善乡村生活环境,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重要意义。1乡村土地景观欧美一些国家较早的开展乡村景观研究与实践,如德国、荷兰、捷克、英国、美国等,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其对世界农业的发展、乡村景观规划与保护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欧美国家早期的乡村景观研究注重制定法律法规,如20世纪50年代德国《土地整治法》的实施,明确规划了自然保护区,使农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20世纪70年代初,荷兰颁布了《乡村土地开发法案》,从只重视农业到关注乡村土地的户外休闲、景观保护等功能。近年来,欧美乡村景观对景观的社会、文化解释以及人的行为研究明显增多,扩大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面对乡村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问题,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逐渐开始重视乡村景观建设,并采用“民众主导”的发展模式,从而调动了民众保护乡村景观的积极性。20世纪60年代,日本曾兴起强大的草根性运动——造町运动,这对保护日本传统乡村景观起了决定性作用。20世纪70—90年代开展的“一村一品”运动和“美丽的日本乡村景观竞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建设和改变家乡面貌的热情。另外,1970年,韩国政府发动了“新村运动”,不仅改善了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村庄不合理的布局,美化了村庄环境,有效地保护了传统的乡村景观。中国乡村景观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1989年,中国学者对澳大利亚堪培拉市乡间景观进行研究。此后,不同领域学者先后引进了韩国、日本、荷兰、波兰以及法国等一些国家的先进理论和经验。在借鉴的基础上,中国在逐渐完善自己的研究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乡村人类聚居环境、乡村景观分类、乡村景观评价、乡村聚落景观、乡村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园林、乡村景观旅游、乡村景观规划等8个方面。研究热点多集中在景观生态学、乡村农田景观、乡村环境以及乡村景观旅游等问题上。2乡村景观资源早期的乡村景观是在农耕文明出现后,聚落附近用于生产的种植场地和果园蔬圃。G.阿尔伯斯在《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概论》中,指出乡村景观是在上千年的演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由于人类的开垦、种植和聚居,最终刻上了斧凿的印迹。目前,中国学者对乡村景观概念的界定大体可以分为2类。(1)从乡村景观构成形态角度出发进行界定。王云才(地理学)认为乡村景观是由聚居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它区别于其他景观的关键,在于乡村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谢花林等(景观生态学)把乡村景观看作是一个由村落、林草、农田、水体、畜牧等组成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他们认为乡村景观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大小不一的居民住宅和农田混杂分布;既有居民点、商业中心,又有农田、果园和自然风光。刘滨谊、陈威等(景观规划专业)认为乡村景观是相对于城市景观而言的,是乡村地区人类与自然环境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产物,它融合了乡村聚落景观、生产性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3大方面的内容,其中,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性景观是乡村景观的主体。(2)从乡村景观资源开发角度出发进行界定。冯淑华(乡村旅游学)认为乡村景观是包括乡村聚落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在内的一个完整的空间结构体系,这些空间之间既相互联系渗透又相互区别,表现出的旅游价值也不相同。肖笃宁等(土地资源与景观生态)认为理想的乡村景观资源在功能上应该提供农产品的生产功能,其次要具有保护及维护生态环境功能和文化支持的功能以及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观光资源的功能。刘滨谊(环境资源学)提出乡村景观是一个景观综合体,其具有5大价值属性——效用、功能、美学、娱乐和生态。由此可见,不同学科和领域研究的角度不同,决定了乡村景观概念的多元化。但是总的来说,学者们都一致认为,乡村景观是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综合体,同时兼具美学、娱乐、生态等资源开发价值,这些与乡村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精神以及审美都是密不可分的。3近年来,中国乡村景观研究的主要内容3.1乡村景观的主要类型目前国内外对景观的分类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不少学者依据景观分类研究成果涉足乡村景观分类的研究。由于学科不同,乡村景观分类角度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人们将乡村景观划分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是指受到人类干扰而形成的景观,如:聚落、道路、广场、农田以及民俗活动等;自然景观中人工痕迹相对较少或几乎没有,如:天然的林地、草地、沼泽等。另外,较有影响的分类还包括以下几种:金其铭等考虑到乡村景观的自然和人文双重属性,将其划分为乡村聚落景观和非聚落景观;李振鹏提出乡村景观划分应采用功能形态的分类方式,将其分为:景观区、景观类、景观亚类、景观单元,并以北京的两个村庄为例进行了分类实践;中国台湾的侯锦雄依据景观特征元素将乡村景观分为作物栽培地、果园、牧地、森林、聚落、住宅和荒地。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都是基于景观的物质形态进行的分类,而非物质形态对乡村景观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乡村景观分类的研究,为乡村景观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乡村景观研究更加有的放矢。3.2村貌:村落景观格局的演变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乡村聚落景观研究多集中在位置、形态、功能、布局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后,空间结构、分布规律、特征、扩散等方面研究逐渐得到了加强。1992年国家第1个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有关乡村景观课题就是彭一刚的“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其介绍了传统村镇聚落的形成过程,并阐明了由于气候、地形、生活习俗、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聚落景观的不同。近年,随着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演变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蔡为民等对近20年黄河三角洲典型农村居民点格局的演变进行分析,发现居民点布局最初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在其后的变化发展中,则较多的受到地方经济、工业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此外,刘沛林对古村落景观环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古村落是最为理想的人聚环境,其选址、布局与营建充分体现古人的和谐观、自然观等。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渗透,乡村景观的研究逐渐融入了生态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乡村人居环境、生态村以及乡村聚落生态系统等概念。乡村聚落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尤其是古村落景观,正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3.3景观品质评价乡村景观评价的目的在于揭示现状乡村景观资源的优劣程度和存在的问题,检验规划实施后的乡村景观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而为乡村景观规划和乡村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目前,中国对乡村景观评价研究既有某个具体方面的评价,也有综合的整体评价。具体方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乡村生态环境、景观美学、人居环境等3个方面,如丁维等从农业生产、居民点生活、乡镇工业系统3个亚系统选择36个指标建立乡村景观生态环境评价模型;肖笃宁等从独特性、多样性、功效性、宜人性和美学价值对景观进行了生态评价;谢花林、刘黎明等提出以景观美学质量为导向的3个层次的乡村景观美感评价指标体系;刘滨谊和王云才提出了以人居环境为导向的乡村景观可居度、可达度、相容度、敏感度、美景度“五度”的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另外,较有影响的整体评价研究是刘黎明等根据乡村景观的社会效应、生态质量和美感效果3层次功能,建立的包含目标层、项目层、评价因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32项指标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村为例,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估分析。3.4景观规划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的乡村景观规划才有了初步发展。郭焕成从乡村地理学方向着手,开展了《黄淮海平原乡村发展模式与乡村城镇化研究》,总结了与农业景观相关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区域乡村发展机制与模式。之后,学者从景观生态学方向对乡村景观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其研究重点主要针对一些生态脆弱地区和城乡交错地区。一些学者还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如肖笃宁等的《沈阳西郊景观格局变化的分析》,王仰麟的“景观生态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傅伯杰的《黄土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等。目前,中国正处于由传统乡村景观向现代乡村景观转变的过程中,人地矛盾突出,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实现有效地资源配置。乡村景观规划是一门应用多学科的理论,对于乡村景观规划的概念还没有做出统一的界定。刘黎明指出,乡村景观规划是挖掘乡村景观资源价值,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综合规划。此外,还有学者对乡村景观规划的原则进行探讨,如王云才提出乡村景观规划的7大原则;谢花林等则提出了乡村景观规划应遵循的4项原则,这些都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参考。4分析与中国乡村景观研究现状的研究4.1缺乏可操作性的村庄规划欧美国家早期的乡村景观研究就已经注重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法国的《自然保护法》、《景观法》;德国《土地整治法》;荷兰《乡村土地开发法案》等。这些法规的实施使乡村景观规划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中国现行的村镇规划的规范和技术标准,涉及乡村景观层面的内容相对很少。随着人们对乡村景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规划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不是村镇规划所能解决的,需要制定乡村景观规划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作为规划实践的执行标准。4.2研究范畴的选取国外乡村景观研究,除地理学、生态学与建筑学,还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历史学、人类学、美学等众多学科,研究范畴既包括乡村景象、社会结构,又包括了性别上的差异。这些学科不仅有助于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而且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但是涉及的面虽广,很多学科间缺乏内在的联系研究。另外,有些内容(如乡村景观中的性别研究)只是以乡村景观为大背景,本质上可能已经偏离了景观的方向。在今后的研究中,这些是很值得中国学者们深思的问题。4.3国外乡村景观研究的启示目前,中国乡村景观研究多集中在自然范畴和经济范畴,对于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欧美学者抓住地理研究中社会和文化转型时机,很好的将社会、文化、经济融入到乡村景观研究中。近几年,欧美国家对人的关注也呈现增长势头,充分考虑公众的利益和要求,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对乡村景观的保护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其研究也特别关注个人的行为、意识等,充分的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国外乡村景观的研究趋向于关注景观中的“人”,这很值得思考与借鉴。但是在借鉴的同时,应该从本质出发,而不是仅仅模仿表象。如,中国新农村建设借鉴日本“一村一品”的经验,打造乡村品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人们更应注意到的是,日本的乡村建设更注重“人”,注重激发民众的创新精神,而不是政府完全主导,这对乡村景观保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4.4乡村景观研究的缘起近几年,国外学者趋向于研究乡村景观格局的演变及其动力机制,但是在国内只有少部分人文地理学者涉足乡村景观演变的研究中。目前,国内乡村的“城市化”和“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笔者一直认为“只有认识到问题的原因所在,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创建理想乡村景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