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的思考_第1页
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的思考_第2页
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的思考_第3页
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的思考_第4页
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的思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的思考

一、景观生态学的概念1939年,德国植物学家特罗尔首次提出了景观生态学这个词。该词用作分析不同区域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与传统生态学研究相比,景观生态学明确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学系统的影响,尤其突出空间结构和生态过程在多个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本文讨论的居住区绿地景观在一般意义上是指较大范围的、系统化了的居住区绿化及生态景地,它是城市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市民、最为居民所经常使用的环境空间,在生态、美学、心理以及环境价值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的精心设计,可以达到调节居住区光照、温度、湿度和空气,防风降尘,改善气候等作用,从而使优美的绿地景观在起到赏心悦目作用的同时,还能为居民消除都市的喧嚣、身心的疲惫,使神经松弛,情绪安抚,并促进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不仅影响到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而且还影响到整个城市环境和景观的质量,对改善城市生态质量起着重要的调节和示范作用。在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中引入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其目的是引导城市设计师或规划师强调居住区绿地景观结构的设计,以此有效地提高居住区绿地结构功能和居住区环境质量。绿地是居住区环境必不可少的内容,是衡量小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但绝不是唯一的指标。许多小区建设片面追求高绿地率,认为只要绿地率高就能产生好的生态效益,小区的环境质量就高,就是生态小区。事实上,绿化的有效生态效益不仅取决于绿化的覆盖面积和占地面积,而且取决于绿化的空间结构和绿地类型。景观生态学概念指导下的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布置绿地景观空间结构,合理设置廊道、嵌块体、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的规划。它将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与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进行研究,强调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进而提高城市整体景观的环境质量。二、景观生态元素的运用1.优化居住区绿地景观系统的部分景观,使其与自然、功能、体验和体验生活的有机结合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城市范围内,居住区是一个典型的人工干扰嵌块;在较小尺度上,居住区又是一个由基质、走廊、嵌块等结构要素构成的景观单元(见图1),其中各组成要素之间通过一定的活动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上构成特定的分布组合形式,共同完成居住区系统所承担的生产、生活以及还原自净等功能。斑块的基本原理包括斑块尺度原理、斑块数目原理、斑块形状原理、斑块的位置原理等等。在居住区生态景观园林设计中,应用景观生态学斑块理论的目的是合理调整居住区内各类块状绿地的尺度、数量、形状、位置等,以便更好地发挥块状绿地的作用。根据景观生态学斑块原理,居住区绿地景观应与城市园林绿化相互渗透,使各类绿地(斑块)按照不同的功能、规模和位置,构成较大区域的绿地系统,从而发挥其恢复并维持生态自然循环和自行净化的功能,创造怡人的绿化环境。就居住区绿地景观系统而言,其内部需要有一些大的块状绿化,使之有能力持续和保存基因的多样性,同时也需要小面积的亲和性绿化,从而加强景观的异质性。绿地景观过于集中或者过于分散,都无法实现理想的生态功能。一个有效的系统应该是把各个组成部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居住区绿地景观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距离越短,连续性越强,整体性就越强。整体性与连续性不仅与绿地的生态功能发挥得如何有关,还影响着居民的环境意象,所以在居住区规划时,应贯彻系统规划的方法,即以住宅体系与生态(包含绿地系统)支持系统、交通系统、公共建筑体系等综合交叉的近似网络结构的规划模式、立体的人行系统与广场、儿童游乐园、健身设施、人文景观、建筑景观、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赋予绿地空间景观以多样性与功能的兼容性。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景观时,应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如将居住区入口广场绿化、引导绿化、中心生态主题花园、人文景观、水景、宅前屋后绿化、阳台绿化、道路绿化、特色绿化等绿色植物系统交融连接在一起,使居住区内和居住区外的绿地景观系统连接成网络即绿脉(廊道)。居住区外设置区域过渡性或广场性绿地,使之成为居住区内外绿地的过渡和延续,作为居民放松游憩的场所,同时形成绿色屏障,美化、净化居住区环境。人文景观和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其间,使生态环境、视觉景观形象、人文大众行为等诸方面相得益彰。居住区绿地景观植物群落设计应模拟自然,从习惯于图纸的二维设计转变为立体的三维设计,首先从符合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入手,因地制宜地设计出不同景观效果的人工植物群落;再从群落的外貌、组成开始,诸如群落的体量、色彩、季相变化、林冠线的高低起伏、群落的通透性或紧密性以及群落的内部结构、种间、种内关系等方面综合考虑,使之形成体系,进而在完善群落体系的基础上,适当配置必要的功能性的铺地、活动设施等硬质景观。2.绿道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为廊道所分割,同时又被廊道所连接,这种双重而相反的特性证明了廊道在绿地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廊道理论在系统连接、资源保护和美学效力等方面的应用,几乎能以各种方式渗透到每一个景观中。生态学家和生物学家普遍认为,廊道有利于物种的空间渗透,并宜于原本孤立的斑块内物种的生存和延续。廊道理论在城市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设计应用上是普遍而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在景观结构设计中的景观系统化、生态效力最大化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按照居住区绿地系统中绿色廊道的结构和功能差别,将绿色廊道分为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和绿色滨水廊道。绿带廊道位置多处于居住区边缘,它的直接功能大多是起隔离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居住区抵御自然灾害和城市污染的能力,为居住区开辟大量的绿色空间,丰富城市景观,创造有益、优美的游憩场所等,是小区的绿色廊道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东湖苑居住区绿带廊道与绿色滨水廊道协调布置,使廊道与廊道有效地联系起来,构成了居住区廊道的基本网络结构。绿带廊道还是居住区内部与城市进行有机连接的重要介质,可以加强居住区与城市绿地系统的连续性,提高居住区绿地景观的生态效能。绿色道路廊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居住区步行林阴休闲道路,主要供散步、运动、自行车等休闲游憩之用;第二种是居住区干道两旁的道路绿化。绿色道路廊道的设计形式往往是从游憩的功能出发,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草花植被相结合,形成视线通透、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在天津卫国道外环线居住区的规划中,几条主要绿色道路廊道与城市公园、居住区中心绿地、居住区组团绿地共同构成了居住区绿地系统,实现了居住区内廊道与廊道、廊道与斑块、斑块与斑块之间的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同时也建构起较大范围内有机、有序、开放的居住区绿地景观系统的结构框架。值得指出的是,在廊道理论的应用上,要强调发挥廊道的生态效能、空间异质性、景观多样性,使其起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减少热岛等生态作用,同时提高城市景观的环境质量。3.水环境设计方面水是景观生态学中重要的廊道系统,又是居住区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设计元素。绿色滨水廊道包括水体、漫滩、河岸和滨水绿化。滨水廊道处于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接处,具有两栖性的特点,并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呈现出多样的生态性,与整个居住生态系统息息相关。水为万物之源,作为地球生命的命脉,不仅承载着水质涵养、供养植物生长的功能,而且能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吸尘降噪、有效调节居住生态环境。较大面积的水体或水系统,可以改善整个住区的小气候,影响周围环境的温湿度;较小的水体,也可以改善局部地段或建筑室内的微气候。这是由于水的蒸发吸热在炎炎夏日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而水的热稳定性在冬季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其次,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为水蒸气上升,使得水面上空形成空气负压,周围较冷的空气则进入补充,如此强化了区域范围的自然通风。再次,水环境可以湿润地表,有效地避免土壤和岩石的风化,对于区域内地下水循环也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居住区的水系根据其形态可分为动、静,大、小,点、线、面等。动水能创造充满动感的氛围,静水则以影、形取胜;大水可进行水上运动,小水则以观赏为主;点水画龙点睛,线水蜿蜒曲折,池水浩如烟海。各种不同形态的水系可以烘托出截然不同的小区居住环境。居住区水体的总体设计应综合平衡各种水体形态的结构布局,合理调整各类水体的尺度、数量、形状和位置,从而达到最好的生态效能。需要强调的是设计中必须十分注意水系自然流向与地形地貌的关系,合理调整水流导向、水道宽度和长度,使水体具有一定的流速,促进其自身的循环净化,以期最大程度地达到居住区水体系统的生态平衡。线状的水系可以串联多个住宅组团,成为景观系统的骨架,它是居住区绿地景观的重要结构形式,但如果不注意水体流向的导引作用,则难以实现其还原自净的功能,进而成为居住区生态系统的隐患。自然河道等水系形态自由流畅,可以根据水系走向加以改造利用。如上海大华京郊别墅地处上海郊区,周边及地块的自然条件并不是很好,但通过设计者对小区内河流水系的完善、利用和调整,将自然水源引入居住区,使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苏南兴鸿·清水湾居住小区的景观系统以水为核心,既有大水面,又有幽静的小溪;既有人工的瀑布,又有小喷泉。住宅布置向水叠落,滨水与亲绿相结合,形成了该居住区的绿地景观结构特色。三、规划和设计居住区的绿地景观系统的原则(1)改善城市功能,体现“自然”生态性原则是绿地景观生态规划的首要原则。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应注重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以及与城市功能的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从居民的安全、卫生、清洁、减低热岛效应,改善城市小气候出发,通过建设高质量的绿色空间环境,创造一个舒适、美观,有益于身心健康,充满大自然生趣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2)社区绿地系统自然条件已具备的功能目前居住区绿地景观斑块大都小而分散,绿地景观在居住区中成为一个个彼此隔离的孤岛,使绿地的生态水平大大降低,难以形成较为完整的居住区自然生态系统。因此,通过设置绿色廊道等手段,加强各独立绿地斑块之间的联系,加强绿地间生物物种的交流,形成连续性景观,使居住区绿地形成系统,这是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3)增加生物多样性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在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规划中,多样性表现在两大方面: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居住区中的绿地多为人工设计而成,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植物品种,可以在居住区绿地中创造丰富多彩的遗传多样性,从而达到丰富植物景观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植物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将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功能。有数据表明,同样面积的由乔木、灌木和草坪组成的复层结构的综合效益(如释氧固碳、蒸腾吸收、减尘杀菌及减污防风等),为单一草坪的四~五倍,而养护管理投入之比为1∶3。生态效益的趋势是采用综合生态效益更佳的复合林地绿化。景观多样性表现在绿地景观类型的多样性、绿地景观结构的多样性和绿地景观布局的多样性。为满足不同类别需求和生态功能而规划设立绿地,应将大小绿地镶嵌结合,将宽窄廊道相结合,将绿地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等。总之,遵循多样化的规划原则,对于增进生态平衡,维持景观的异质性,创造丰富多彩的居住区绿地景观具有重要的意义。(4)优化绿地景观格局景观生态学非常强调对景观格局的分析和合理布局。在绿地景观生态规划中,要利用有限的绿地空间,通过绿地景观格局的优化设计,充分利用绿地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将线、带、块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从而达到以少代多、功能高效的目的。(5)生态景观的建立因地制宜是指在深入调查和研究当地自然植被特征的基础上,以乡土树种为主,模拟当地自然植被的顶级群落类型,设计物种丰富、结构合理的生态景观。植物的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地域性树种,它们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更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等条件,它们所需要的养护、水分等投入也较外地引进来的植物少。四、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规划的意义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动态、规划和管理的学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