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导读教学策略研究_第1页
《简-爱》导读教学策略研究_第2页
《简-爱》导读教学策略研究_第3页
《简-爱》导读教学策略研究_第4页
《简-爱》导读教学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爱》导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在结合自己所处时代以及自身生活经历的基础上,以女主角简•爱的成长过程为线索,通过简•爱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反抗,塑造了一位自尊自强,敢于反抗不平等的独立女性。在导读课中,首先借助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作品中的经典情节创设情境,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了解夏洛蒂的创作情感;进而借助问题探究教学策略,通过分析简•爱与伯莎的形象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理解要求男女平等的主题思想;最后采用对比阅读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再比较阅读中体会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基督教文化、环境描写的魅力。由此,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的认识文学名著《简•爱》,充分发挥名著导读课的价值。关键词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导读教学策略 AstudyontheteachingstrategyofintroductiontoJaneEyreAbstractCharlotteBronte'sJaneeyre,basedonherowneraandherownlifeexperience,takesthegrowthprocessoftheheroineJaneeyreastheclue.ThroughJaneeyre'sresistanceatdifferentstagesoflife,itportraysanindependentwomanwhoisself-reliantanddarestoresistinequality.Intheguidedreadingclass,theauthorfirstcreatesthesituationwiththehelpofthehistoricalbackgroundofthework,theauthor'slifeexperienceandtheclassicplotsintheworktostimulatestudents'interestinreadingandatthesametimehelptheminitiallyperceivethecharactersandunderstandcharlotte'screationemotions.ThroughanalyzingtheimagesofJaneeyreandBertha,ithelpsstudentstosortouttheplotsandunderstandthethemeofgenderequality.Finally,theteachingstrategyofcomparativereadingisadoptedtohelpstudentsexperiencethecharmoffirst-personnarrativeperspective,Christiancultureandenvironmentaldescriptionintheprocessofreading.Thus,itcanleadstudentstounderstandtheliterarymasterpieceJaneeyrefromthebeginning,andgivefullplaytothevalueofthereadingcourse.KeywordsCharlotteBronteJaneEyretakeawayTeachingstrategy 目录TOC\o"1-2"\h\u引言 页引言文学名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时代价值。阅读名著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提高学生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但在“重分数,轻体验”的应试教育背景下,以死记人物形象、基本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文学常识代替学生主观阅读体验的现象屡见不鲜。对名著支离破碎的理解不仅丢失了名著本身的价值,而且破坏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这一现象,“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将“名著导读”设置为语文教材中一个独立的模块,以名著简介、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和自主阅读推荐四个部分加以完善,大大提高了名著导读的重要性,对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如何利用“名著导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自身对名著的理解以及正确教学策略的使用。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投入使用,关于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选编变化”的研究多而精细,对“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较为笼统,针对某一部作品进行导读教学策略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与我国名著相比,外国名著作品由于地域差异和语言差异更容易被忽略。《简•爱》作为英国文学经典,以独特的写作手法、细腻精彩的语言讲述了穷苦孤女追求人格平等的故事,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和重要的启蒙价值,也因此被选编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模块中。编者的意图不仅是让学生品味《简•爱》独特的艺术价值及思想价值,也是教给学生阅读外国小说的方法,拉近学生与外国文学作品的距离。本篇论文以《简•爱》为例,围绕创作背景、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叙事视角、文化内涵等小说基本内容,采用“创设情境”“问题探究”“对比阅读”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简•爱》,体会外国小说的独特魅力。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创设情境即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将学生不易理解的,陌生抽象的教学内容创设为直观生动、生活化的场景,其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激发其阅读兴趣。《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8页。][]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8页。(一)借助“作品背景”创设情境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每一部文学著作都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简•爱》这部作品也毫不例外。而《简•爱》之所以被评价为是一部伟大的天才杰作,正是因为它真实反映了作者所处的时代,同时又具有超越这一时代的价值。因此,借助“作品背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内涵。《简•爱》创作于1847年,此时的英国拥有着世界头号工业大国的地位,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十分严重,女性备受男性的压迫与歧视。由于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当时英国女性的唯一的生存目标就是嫁入豪门,借助“婚姻”的方式获取财富和地位。倘若女性为事业出去打拼奋斗,则被认为是异类,受到男性无限的嘲讽,这也是夏洛蒂•勃朗特以男性笔名发表作品的原因之一。但是利用“婚姻”获得财富的方式对上流社会的女性而言十分容易,对社会底层的女性而言则十分困难。贫穷、地位低下使得底层的女性在婚姻市场中缺少竞争力,往往遭受着更多的冷遇与歧视。尽管十九世纪中叶号召争取平等权利的英国工人运动蓬勃开展,政府表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妇女是男权社会附庸品的悲惨处境并未得到任何改善。《简•爱》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而成。然而如何利用《简•爱》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呢?情境的创设需要贴近现实生活并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简•爱》是反映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九年级学生对英国的社会历史只是一知半解,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问题在中国社会历史中却同样存在,比如三从四德、立贞节牌坊、缠足等。因此,在导读课中,教师可以以“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悲惨世界”为主题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谈一谈遭受男性压迫的女性故事,并因势利导,十九世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英国也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政治方面,英国的妇女没有选举权,法律方面,英国妇女的婚姻财产缺乏保护。尽管工业革命使女性的地位提高了一点,但其薪资水平、技术分工与男性相比,仍凸显着严重的不平等。在此背景介绍下,进而结合《简•爱》中罗切斯特侵占伯莎三万英镑财产的事实以及简•爱发自内心的感慨“女人也和男人有一样的感觉,她们象她们的兄弟一样,需要运用她们的才能,需要有一个努力的的场地,她们受到过于严峻的束缚、过于绝对的停滞,会感到痛苦,正如男人感到的一样”[[]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140页。[]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140页。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环境是认知作品的重要一步。教师根据作品的社会背景创设情境,将乏味枯燥的背景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挂钩,无疑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深化作品认知,进行有效教学的积极策略。(二)借助“作者故事”创设情境孟子曾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51页。]。文学名著不仅仅是特定社会时代的缩影,亦是作者人生经历及情感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因此,除了社会背景,引领学生认识作者也是解读作品必不可少的一步。况且《简[]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51页。夏洛蒂出生在英国北部的哈沃斯,共有兄弟姐妹六人。母亲的早逝使得夏洛蒂•勃朗特与兄弟姐妹在父亲的陪伴教导下度过童年。迫于生计,九岁时,夏洛蒂与两位姐姐被送去了一所慈善学校读书。这所学校环境恶劣,伙食糟糕,斑疹的流行致使两位姐姐先后死于肺病。于是夏洛蒂离开了这所学校并一直居家学习,直至十五岁才再次进入学校读书。此后,为了谋求生存,夏洛蒂多次担任家庭教师,但社会对家庭教师的歧视让她遭受了许多的屈辱。迫于这种压力,她决心自己办学校。为了更好地为计划创办的学校服务,夏洛蒂与妹妹艾米莉来到埃热夫妇创办的学校学习。在这一时期,夏洛蒂对学识丰富的埃热先生产生了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令她苦恼。她不止在一部作品中提及这段感情,其中《简•爱》的男主人公罗切斯特便带有埃热先生的影子。学校并没有办成功,但夏洛蒂却从艾米莉的诗集中受到鼓舞,与两位妹妹一起埋头创作小说。最终,《简•爱》与艾米莉的作品《呼啸山庄》,安妮的创作《艾格尼丝•格雷》都收获无数好评。三人因此也被英国文学界称为“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的人生经历为《简•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八四二年,她与玛利亚和伊丽莎白两位姐姐被送到柯文桥慈善学校学习。学校环境恶劣,她们每个星期天都要顶着刺骨的寒风去教堂。两位姐姐饱受学校摧残最终死于肺病。而《简•爱》作品中劳沃德学校就是依据柯文桥学校所写,海伦•彭斯这一人物设置也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姐姐。在导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排演作品中涉及的劳沃德学校的相关场景,比如冒着寒风去教堂、体罚海伦•彭斯,进而在课堂表演中联系夏洛蒂此段的生活经历加以解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作者的了解会更加深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夏洛蒂故居的相关图片介绍夏洛蒂家乡哈沃斯的相关景色,并与《简•爱》作品中沼泽地描写相对照,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当学生被夏洛蒂的故事触动时,想必会对《简•爱》这部女性独立的作品产生更多的好奇,迫切渴望了解这部作品。作者的生活经历是读者探知作品背后秘密的又一窗口。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作者的信息,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促进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情感。(三)借助“经典情节”创设情境经典情节是小说中最精华的部分,不仅人物形象在此部分更加饱满突出,作品主题也在此部分得到了充分地彰显,可以称之为“经典中的经典”。教师借助经典情节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着初步的认识,进而有利于把握理解整部作品。就《简•爱》而言,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便是“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330页。]这段对白。这段对话发生在罗切斯特假装迎娶英格拉姆小姐,以此方式试探简•爱内心的时候。在这段对话中,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动作和语言都非常值得品味。一连串的反问句以及反复强调的“平等”“一样”将简•爱的自尊自爱与反抗精神昭然若揭。而罗切斯特对简•[]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330页。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而言,第二性征逐渐出现,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许多学生的“性”意识开始觉醒,开始对爱情与婚姻充满了美好的幻想与期待。而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恰好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正面探讨的机会。在导读教学中,教师可引领学生朗读此片段,以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体会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心理活动,初步了解人物的形象,初步了解简•爱的爱情观,同时在脑海之中形成这样一些疑问:英格拉姆小姐是谁?罗切斯特与简爱是如何认识的呢?二者在互相吐露心声后就幸福地在一起了吗?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来。此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总会被翻拍成影视作品,教师也可以播放与此片段相关的影视资源或鼓励学生进行配音或表演。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务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务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页。在导读教学中,以经典片段作为出发点,引领学生对此加以赏析,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借助经典片段创境激趣,并不是对经典片段的纯粹赏析,而是要在赏析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角色朗读、表演配音、图片展示等皆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对《简•爱》来说,熟知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活经历,赏析精彩语段都是认识作品必不可少的内容,借助它们创设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二、问题探究,整体感知作品问题探究,即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解决中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点,了解整部作品。对小说而言,人物是小说最基本的要素,与作品主题密切相关,具有独特的意义。因此正确解析人物形象是理解小说的关键。就《简•爱》来说,女主角简•爱无疑是最重要的人物,但次要人物伯莎•梅森所具有独特的意义,对作品主题也有着强化的作用。在导读教学中,教师采取问题探究式的教学策略,逐步分析简•爱与伯莎•梅森二人的形象,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对《简•爱》这部作品有一个整体把握。(一)设问探究简·爱形象简•爱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是小说情感主题的集中体现。小说正是以简爱的成长经历为线索,贯穿整个情节,彰显女性独立的主题。而教师设问探究简•爱的形象,可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感知作品内涵,达到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纵观简•爱的成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寄居盖兹海德府,就读劳渥德慈善学校,任教桑菲尔德庄园,居住表哥圣约翰家,回到芬丁庄园五个阶段。故事一开始,失去父母的简•爱寄居在盖兹海德府,这一时期的她饱受凌辱却显露出了反抗精神的幼苗。而劳沃德表面是一所慈善学校,但实则是残害儿童的地狱。凶恶虚伪的布洛克尔赫斯特以及肉体惩罚的教育方式令简·爱极其仇恨。在这里,简•爱的反抗精神充分显现。当然,简•爱人格魅力得以充分彰显还是在到达桑菲尔德以后。初到桑菲尔德的简•爱没有因家庭教师的尴尬身份而显露一丝卑微,反而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反抗精神。尽管日后与罗切斯特互生感情,也拒绝罗切斯特奢侈的馈赠,只祈求两颗真诚平等的心。尤其是当得知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时,简•爱更是决然放弃作为“情妇”的安稳生活,义无反顾奔赴迷茫的未来。至此,简•爱的反抗精神也被推至了顶点。离开桑菲尔德的简•爱,幸运地与家人团聚,但面对圣约翰的求婚,简•爱并没有消沉妥协,而是遵循内心,理智拒绝,其人格魅力再一次彰显。尽管最后简•爱意外获得巨额财富,重新回到罗切斯特身边的情节被人诟病,但不得不说,简•爱的形象再一次得到了升华。夏洛蒂正是在简爱的成长经历中一步步地将简•爱的形象填充饱满,凸显其自立自强的人格魅力。在导读教学中,如何探究简•爱的形象,教师可设置这样一系列的问题:简•爱的家庭状况是怎样的?简•爱的成长过程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简•爱从小遭遇过哪些磨难?简•爱的人生经历中有哪些较为重要的转折点?有哪些情节让你觉得设置得不合理?简•爱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简•爱对待爱情的态度?借助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过程,一步步地分析简•爱的形象,理解作者借助简•爱所传达出的女性情感独立与经济独立,理解作品维护女性尊严,要求男女平等的思想意义,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整体认知。(二)设问探究伯莎形象伯莎•梅森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但其具有的特殊意蕴以及与简•爱的特殊的关联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简•爱形象,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都有着巨大的帮助。在分析探究简•爱形象之后再探究伯莎的形象,有益于学生在整体感知作品的基础上再次感受作品强烈的主题内涵。伯莎给小说增加了巨大的吸引力,表面上她是疯女人,但实则却是一位装疯的可怜女性。除了笑声,伯莎在作品中主动出现了四次,第一次企图将罗切斯特烧死在床上,第二次咬伤了梅森,第三次撕毁简•爱的头纱,第四次放火烧了桑菲尔德。作为一个“疯女人”她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准时机逃离阁楼,并且只针对罗切斯特和梅森实施残暴的行为而不伤及无辜,这不得不让人怀疑。细看罗切斯特对这段婚姻的解释,在怨气的言辞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位遭受金钱和婚姻双重禁锢的,被剥夺话语权的可怜女人。事实上,伯莎并没有“疯”,她只是假借装疯对包办自己婚姻的家人和监禁自己的丈夫进行报复。除了从伯莎自身找出她并非是疯女人的证据外,从她与简•爱的关系中也可以发现她在“疯”的外衣下被赋予了一种特殊意义。伯莎的每次出场包括笑声都与简•爱压抑的内心密不可分。当简•爱对于桑菲尔德过于平静的生活感到烦闷时,伯莎的笑声出现了;当简•爱对奇怪奢侈的头纱感到抗拒时,伯莎出现并撕毁了头纱;当简•爱对罗切斯特所表现出来的权威感到烦闷时,又是伯莎的出现致使婚礼取消。简•爱表面顺从的背后实际隐藏着对罗切斯特的怨恨,从某种程度而言,伯莎臃肿结实的身体与狂躁暴怒的性格正是简•爱渴望在婚姻中与罗切斯特权威抗衡的表现。正如桑德拉·吉尔伯特与苏珊·格巴所言:她代表了孤女简的愤怒[[[]桑德拉•吉尔伯特苏珊•[]桑德拉•吉尔伯特苏珊•古芭:《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杨莉馨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版,第460页。伯莎的存在不仅加深了作品主题,也使简•爱的形象得以完整。然而在导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注意伯莎这一人物背后的意义呢?教师可直接先向学生抛出“伯莎真的是一位疯女人吗?”这一问题,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莎是疯女人或不是疯女人呢?”。通过对这两个问题探讨,引领学生对伯莎这一人物重新审视,并继续追问“伯莎与简爱有什么特殊的联系吗?”。通过层层的追问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伯莎不仅是被男权社会压迫的受害者,亦是简•爱反抗不平等,争取独立自由的同盟者,同时也是简•爱获得内在完整性的指引者,从而再次感受作品传达出的反抗压迫,争取女性独立平等的主题思想。简•爱与伯莎都是女性反抗的代表,与作品主题联系紧密。在导读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个个问题,引领学生分析二者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认识作品的积极性,实现整体感知作品的教学目标。这与死记故事的情节、主要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相比,更有意义。三、对比阅读,深入理解作品对比阅读就是将内容相近或相反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作品的认识。除了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之外,《简•爱》中出色的环境描写、浓厚的基督教文化思想以及独特的叙事视角都为作品增添了许多的魅力。在导读教学中,教师采用对比阅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基督教内涵、叙事视角的魅力,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英国地域文化和风俗民情,进而更细致地深入理解作品。(一)对比中领略叙事视角魅力人物、情节、环境被认为是小说的“三要素”。在小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抓住三要素对小说进行解读。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弱化了小说的价值,也不利于学生思维水平与鉴赏能力的提升。小说即讲故事,如何讲出故事、讲好故事便需要关注小说的叙事视角。而《简•爱》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恰好为小说增添了巨大的魅力。《简•爱》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通过“我”与读者的对话,“我”的内心独白,将女主角简·爱的情感历程与心理世界展现的淋漓尽致。比如,“我为什么从来得不到别人的欢心呢?………我不敢做错事,我竭力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整天都有人骂我淘气、讨厌、阴险、鬼头鬼脑”[[]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11~12页。]。这是简•爱对在盖茨海德府不公平待遇的抱怨与不理解,不断的反问与娓娓道来的独白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再如,“我看看自己所抱的希望,昨天它们还在那样地开着花………直挺挺、冷冰冰、铅灰色的尸体,再也不会复活过来。我看看我的爱情……就象躺在冰冷的摇篮里的受苦的小孩一样;疾病和痛苦袭击着它”[[]夏洛蒂[]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11~12页。[]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388页。在导读教学中,教师除了截取相关片段,在赏析中帮助学生体会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艺术魅力外,也可以联系学生学过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入领略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给作品带来的巨大感染力。《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讲述故事,借纯真的儿童视角揭露金钱至上、世态炎凉的丑陋社会,更具强烈的讽刺效果。通过对二者的对比阅读,学生可进一步体会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表达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拓展《呼啸山庄》的相关内容,引领学生分析体会《呼啸山庄》不断转化的叙事视角所带来的能够使读者更为客观冷静地分析故事内容的作用,进而在对比中体会不同叙事视角所具有的不同表达效果。叙事视角的选择对小说的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导读教学中借助对比阅读的教学策略分析小说的叙事视角,不仅对打破模式化的教学方法,深化理解小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了从叙事角度分析小说的意识。(二)对比中领略基督教文化魅力《简•爱》具有浓重的基督教色彩,这一浓重的基督色彩不仅仅体现在直接引用圣经原文,化用其典故的语言方面,也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尽管宗教在语文课堂中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词汇,但《简•爱》作品中所透露出的独立平等、仁爱、宽容、救赎的基督教思想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就人物形象而言,女主角简•爱就具有浓厚的基督色彩。尽管与罗切斯特相爱却仍然继续坚持做家庭教师赚取衣食费。得知罗切斯特原先的妻子还活着时,更是毅然放弃现有的安稳生活,勇敢出走。其独立平等的爱情追求颠覆了女性逆来顺受的形象,颠覆了以追求财富地位作为婚姻目的的价值观,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此外,海伦•彭斯也是虔诚基督徒的代表。对于简爱对舅妈的憎恶,她借助《圣经》中的“诅咒你们的,你们要给他们祝福,侮辱你们的,你们要为他们祷告”[[]佚名:《圣经》,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2010年版,第1286页。]劝导简爱。她身上所表现出的仁爱与宽容的基督思想对青少年而言也是一种正确的引导。当然,[]佚名:《圣经》,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2010年版,第1286页。在导读教学中,直接借助作品中引用的圣经原文来感受浓厚的基督教文化是枯燥的。既然人物形象方面也具有基督教色彩,教师可引领学生从人物形象着手,将其形象分析与圣经原文加以对比联系,从而在对比中突出作品包含的基督教文化。比如,罗切斯特这一人物命运所表现出的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年轻时的罗切斯特因对金钱和美貌的沉溺,取了伯莎,婚后却并未履行丈夫应有的责任而是对其进行压迫与诽谤,对外掩盖自己已有妻子的事实。深受“原罪”的纠缠与折磨,他远离桑菲尔德,企图寻找一段纯洁的感情抚慰自己,但对酒色的沉溺,他非但没有成功还加重了罪恶感。尽管简•爱的出现让罗切斯特重拾生活信心,他希望通过简•爱救赎自己,但对简•爱的欺骗、对妻子的完全背叛加深放大了“原罪”。直至简•爱出走,他才走向正确的救赎道路。最终失去财产,眼瞎手断,在深深的忏悔中获得救赎,重新得到上帝的爱。罗切斯特背叛了妻子,犯了奸淫,而《圣经》对奸淫的惩罚正是挖眼砍手。教师将《圣经》惩罚奸淫的原文呈现给学生,引领学生根据罗切斯特的人物命运加以对比分析,可帮助学生体会基督教的文化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海伦与伯莎以及《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进行对比。被养父和情人抛弃的希斯克利夫以阴险的手段报了仇,却内心空虚。而伯莎为了报仇也葬送了自己。将二者的复仇行为与海伦宽容、仁爱比较,更能帮助学生直接感受基督教的宽容、仁爱的文化思想。基督教思想一直深深影响着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很多人都深受其熏陶感染。借助对比阅读的策略,挖掘《简•爱》中基督教思想,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社会的文化内涵,并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三)对比中领略环境描写魅力除了浓厚的基督色彩,《简•爱》中的环境描写也是其一大特色。它不仅向读者展现了英国特有的荒原景色,其中夹杂着的恐怖、阴郁、荒诞、梦幻的环境对渲染气氛、塑造人物形象、设计悬念、推动情节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细细品味。比如,在谭波儿小姐离开劳沃德后,有这样一段环境描写,“我正渴望越过这些山峰,在它们那由巉岩和荒地形成的边界以内,似乎到处都是囚禁的场所和流放的地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106页。],这是简•爱眺望窗外所看到的景色。这段环境描写渲染着一种恐怖压抑的氛围,而这压抑正是简•爱的心声。简•爱厌恶劳沃德的生活,将它比作“地狱”,她渴望开启新的生活,接受新的挑战。再如,突然的狂风暴雨以及被劈开的阴森森的七叶树则暗示着简•爱情感的波折。当然,最突出的阴郁的环境描写还是简[]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106页。与《简•爱》相比,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中也存在着这种荒诞阴郁的环境描写,比如窗外女孩鬼魂的喊叫。在导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拓展介绍《呼啸山庄》中的阴郁的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在与《简•爱》的对比阅读中,体会这种阴郁的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并顺势向学生介绍这种充满鬼怪、荒诞、梦幻特点的环境描写属于哥特式风格,这种风格使得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在西方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就《简•爱》而言,教师在导读教学中采取对比阅读的教学策略分析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有益于学生感知环境描写的魅力,同时对大时代下的文学创作风格即哥特式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对比阅读是教学中常见的策略,对深化认知作品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简•爱》导读教学中实施对比阅读的教学策略,将相关或相反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可有效地指引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在深入理解作品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结语名著导读课是指引学生走进文学名著的钥匙,教师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其价值。与我国文学名著相比,外国文学名著由于地域差异和语言差异常常被轻视,但其具有的独特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