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1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2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和疾病。通常由浅表性胃炎或自身免疫引起的胃粘膜萎缩变化引起的。这通常与肠道上皮化生物化生物不同。临床以胃脘胀满、嘈杂、疼痛、嗳气等症为主要表现。大多数医家认为,CAG属中医“胃痞”、“胃痛”范畴,病位在胃,病因以饮食失调、七情失和、劳倦过度、先天禀赋不足、外邪犯胃等多见,常分为脾胃虚寒、胃阴不足、气阴两虚、肝胃不和、肝郁气滞、湿热阻滞、气滞血瘀等类型。本病病初在经属气,病久入络属血。也有人将病机概括为虚(气虚、阴虚)、湿(痰湿、寒湿、湿热)、瘀(气滞瘀血阻络),热(郁热、燥热)。目前,本病尚缺乏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西药,但中医治疗却有独特的优势。兹将近五年来的中医治疗综述如下。1益胃汤治之方本病病程长,病情复杂,迁延难愈,加之病因错综复杂,故临床上难以一法一方论治。不少医者根据临床观察及实践经验,分为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方药施治。李文艳认为,本病可分脾胃湿热、肝气犯胃、胃阴不足、瘀血阻络四型。①脾胃湿热证:治拟清热化湿、醒脾和胃,方选芩连平胃散加减;②肝气犯胃证:治以理气和胃止痛,方选柴胡疏肝散化裁;③瘀血阻络证:方以丹参饮合金铃子散化裁;④胃阴不足证:胃阴亏虚,治以滋阴益胃、和中止痛。乔模等认为,治分虚实:虚者又分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胃阴不足三种类型;实者分为肝胃不和、脾胃湿热、食积胃脘及瘀血阻滞等证型,但以肝胃不和及脾胃湿热两型较为多见。①属脾胃气虚者,宜选《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金匮要略》枳术汤加减,以行气散结、补脾益气;②属脾胃虚寒者,宜选《金匮要略》人参汤(即理中汤)、附子粳米汤化裁,温中益气、散寒止痛;③属胃阴不足者,宣选《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或益胃汤化裁,以甘寒生津、养阴益气。纯属阴虚被灼者,可以益胃汤治之。益胃汤由沙参、麦冬、冰糖、生地、玉竹组成,是吴氏治疗“阳明温病,下后汗出”而致胃阴不足诸证之专方,具有益胃生津、甘寒养阴之功效;④属脾胃湿热者,用《温病条辨》三仁汤加减为宜,三仁汤系祛湿清热名方;⑤属肝胃不和者,宜用《伤寒论》四逆散合《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共奏疏肝行气、健脾除湿之功,酌加青皮、香附、延胡索等药则疗效更佳;⑥属瘀血阻滞者,宜选《温病条辨》桃仁承气汤减芒硝,酌加延胡索、九香虫、木香治疗,共收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⑦纯属食积胃脘而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者,用《丹溪心法》保和丸方加减治疗。王道坤以补虚和胃贯穿治疗始终,兼用理气散寒、化痰通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①中虚气滞治以扶养脾胃、理气散寒、消痞止痛,方用化瘀消痞汤配服萎胃灵1号丸(由敦煌医方大调中丸化裁而来);②脾胃阴虚治以滋养胃阴、健脾益气、和胃止痛,方用叶氏益胃场加减,同时配服萎胃灵2号丸(由敦煌医方大补脾汤化裁而来);③湿热阻络治以清热燥湿、健脾化痰、通络消痞,方用三仁汤合半夏泻心汤化裁,同时配服萎胃灵4号丸(由敦煌医方大泻心汤化裁而来);④肝胃不和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健脾化痰,方用疏肝和胃汤配服萎胃灵1号丸。王氏以敦煌医方平胃丸为基础方研制成萎胃灵3号胶囊,方用人参、白术、三棱、莪术、苦参、全蝎、白花蛇舌草等,用治各证型CAG胃癌前期病变,具有固本祛邪、活血化瘀、预防癌变之功效。CAG胃癌前期病变恢复期,脾胃功能渐复,肾精亏损出现脾肾两虚证者,以敦煌医方神仙定年法为基础方研制成萎胃灵5号(又名敦煌大宝冲剂)配合使用,此方具有温阳益气、填精补血、强肾健脾、调和五脏之作用。龙祖宏认为,①脾胃虚弱用辛开苦降法,方用半夏泻心汤。②湿浊中阻用运脾除湿法,方用二术二陈汤加减;③寒邪凝滞胃腑或肝气郁滞用散寒理气法,方用良附丸合四逆散加减;④脾阳不升所致的腹满用益气升阳法,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⑤脾虚不运所致的腹胀、腹痛用健脾益气法,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⑥脾虚清阳不升所致的食欲不振用甘温益气法,方用益胃汤加减;⑦气滞血瘀所致的痛重胀轻用活血止痛法,方用失笑散加减;⑧中焦脾胃虚寒、统摄失司用温脾摄血法,方用黄土汤加减。邱绮玉等将萎缩性胃炎分为三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和肝胃不和型。药用五味异功散与四逆散的合方,二方合用,补虚而下壅滞。根据临床症候和舌脉变化,灵活加味治疗。如症见胃脘隐痛,舌质淡,边有齿印,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细迟者,可加干姜、甘松;症见胃脘胀痛,攻撑连胁,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弦或细弦数或弦者,可加薏苡仁、玫瑰花;症见胃脘灼痛,似饥不食,舌质红、少津、裂纹,少苔甚至无苔,脉细弦数或细弦者,加石斛、玉竹;症见胃脘胀痛难忍,时作刺痛,痛有定处,舌质暗红或暗,边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薄或白或黄白,脉细弦涩或弦涩者,加山慈菇、薏苡仁、三棱;症见胃脘痞满,舌苔厚腻(白腻或黄白腻或黄腻)、脉象弦滑者、加白寇仁、薏苡仁、苍术。2治疗慢性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患者有人根据本病的某些病理共性,选择专病专方治疗。马景智用胃炎灵(黄连、黄芩、黄芪、党参、丹参、白术、白及、白芍、香附、陈皮),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性胃炎及消化道溃疡病,治愈32例,显效20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谢守鹏等用胃必灵胶囊(黄连、生鸡内金、白及、三七、白芍、阿胶,其中黄连、生鸡内金、白及、三七均为武当山地道药材)治疗,结果表明:该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粘膜萎缩、炎症程度、肠化生及非典型增生,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胃脘疼病、胃脘胀闷、嘈杂、泛酸、嗳气、纳呆少食等症状,有显著疗效。赵云桂等用健脾活血汤(太子参、白术、当归、丹参、薏苡仁、莪术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结果:治愈11例,显效26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3.9%。李忠诚用疏肝和胃饮治疗3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结果:显效96例,有效178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91.33%。柳慧明等用益胃汤(黄芪、炒白术、加白芍、柴胡、鸡内金等)治疗4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9.5%,提示:本方有改善症状及胃粘膜病变之作用。李锦春等用百合加味汤(百合、丹参、乌药、草豆蔻、良姜、香附、延胡索等)治疗6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5%。提示:本方具有温胃散寒、养胃消胀、活血止痛的功效。黄修解用胃萎康合剂(黄芪、党参、白术、半夏、黄芩、黄连、白花蛇舌草等)治疗11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3.22%,提示本方对具有健脾、理气、化瘀,缓解症状,改善胃粘膜的炎症、肠化、增生的作用。胡俊鸣用健胃汤(党参、黄芪、白花蛇舌草、砂仁、黄柏、鸡内金、丹参、陈皮、茯苓、川芎、枳壳、黄连、木香、肉桂、甘草)治疗45例,显效16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4.4%。魏瑞民等用自拟方1号方(黄连、半夏、柴胡、神曲、瓜萎皮、白芍、三七、麦冬、陈皮等)苦润化瘀健胃,治疗204例,显效66例,好转86例,无效52例,总有效率为74.5%;2号方(茯苓、白术、甘草、蔻仁、藿香、鸡内金、三七、枳实、石菖蒲等)化湿祛瘀调胃,治疗182例,显效58例,好转76例,无效48例,总有效率为73.6%。刘丰阁用七味胃阴汤(沙参、丹参、山药、天花粉、佛手等)治疗5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2%。提示本方具有滋养胃阴、行气化瘀的功效。吴连恩等用胃欢饮(太子参、白术、薏苡仁、合欢皮、黄芩、仙鹤草、百合等)治疗82例,结果:临床痊愈28例,显效36例,有效13例,无效5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3.9%;胃镜复查:痊愈8例,显效19例,有效25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为63.4%。3中药对hp的作用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张杰等将幽门螺杆菌(HP)视作广义的毒邪,有热毒或湿毒之分。日久不愈可产生其它转变,如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腺体萎缩是瘀阻胃络而使胃黏膜腺体血运障碍、营养匮乏的结果,必用丹参、赤芍、当归、三棱、莪术、三七等养血化瘀药。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的改变,乃热毒蕴结所致,用蒲公英、败酱草、金银花、白花蛇舌草、黄芩、黄连等清热解毒;间质炎症浸润则是湿毒之邪郁阻之象,用薏苡仁、苍术、半夏等化湿解毒。许多中药都有抑制或杀灭HP的作用,其中三七、厚朴等对HP敏感;乌梅、延胡索等对HP中度敏感;大黄、黄连等对HP高度敏感。胃酸缺乏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胃黏膜萎缩肠腺化生或炎症损伤均可使胃酸分泌减少,导致胃酸缺乏或消失,甚则癌变。有人认为,中医治疗应采用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或益胃汤甘寒生津之法,因沙参、麦冬、乌梅、枸杞子、玉竹、石斛、生地、山楂、黄连、佛手、甘草可使胃酸增加。胆汁反流的治疗:中医认为,胆汁反流是肝失条达、胃失和降所致。黄泰康等认为,应疏肝通降,可选半夏泻心汤、温胆汤、加味四逆散等,常用药为降香、木香、乌药、砂仁、枳壳、柴胡、代赭石、茵陈、陈皮、香附等。胃黏膜病变的治疗:黄泰康等认为,胃黏膜有充血、出血、糜烂、水肿等活动性炎性病变者,多属热毒所致,可选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野菊花、虎杖、丹皮、赤芍、乳香、没药、三七粉、云南白药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品;胃黏膜苍白者,多属虚寒证,可加黄芪、党参等益气之品;胃黏膜色泽灰暗,黏膜下血管显露者,可加丹参、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之品;胃黏膜分泌量明显减少,呈龟裂样改变者,多为阴液亏损,可加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乌梅、白芍、石斛等药;胃镜下黏膜表面呈颗粒样或结节状隆起,病理检查示,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表现者,多属瘀热交阻或痰热互结所致,常加用绞股蓝、白花蛇舌草、半支莲、八月扎、生薏苡仁等清热化湿解毒之品;不典型增生者,加丹参、三七、三棱、莪术、穿山甲、鳖甲等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之品。4治疗兼证,调和治对“治”的作用综上所述,对CAG的诊治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①在辨证诊治方面,虽然专家分型不尽相同,但对脾胃虚弱、胃阴不足、气滞血瘀、肝胃不和、脾胃湿热等几个证型是肯定的,说明这些证型临床比较常见;②在专病方治疗方面,补中益气药不可缺少,显示“虚”是CAG的重要病理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兼证进行加减,常用健脾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清热化湿药;③在病因病理论治方面,中医认为,HP感染、胃酸缺乏、胆汁反流、胃粘膜病变是外感毒邪、胃阴不足、肝胃失和、脾胃湿热或瘀血阻滞所致,常用相应的中药。此外,还有很多专家在防治与调摄方面提出了几项注意点:①治疗CAG决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治疗过程,欲速则不达;②C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