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给付爱米丽的玫瑰花》_第1页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给付爱米丽的玫瑰花》_第2页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给付爱米丽的玫瑰花》_第3页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给付爱米丽的玫瑰花》_第4页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给付爱米丽的玫瑰花》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给付爱米丽的玫瑰花》

一、福克纳的《给予爱米丽的一盘棋》威廉福克纳(williamflakner,1897-196)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以南方的历史和现实为自己的创作源泉,成为南方文学的杰出代表,并于1949年获得了列宁奖。作为一代文豪,他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就是创作了一套“约克纳帕塔法(Yoknapatawapha)世系”,“南方社会的变迁,各阶层人物地位的浮沉,各种类型人物精神面貌的变化,都可以在其中见到映影”。这位美国文坛上的巨匠虽于60年代谢世,但对他的研究正日趋深入。“五十年代以来,威廉·福克纳成为现代美国文学中被研究、解释得最最频繁、最最精细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成了一个被无穷探究其多层意义的文本。”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于1930年发表在《论坛》上,是他第一个在全国杂志上发表的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作者虚构的南方约克纳帕塔法县的杰佛逊镇。主人公爱米丽小姐出身于当地的名门望族,缺失母爱的她自幼生长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深受父亲的影响。年轻时,父亲赶走了所有追求她的年轻男人,致使三十多还没有结婚。父亲去世后,她就足不出户,很少与人交往,行为变得怪戾,独自一人顽固地坚守在残破的家宅里。不久她与来镇上修路的工头荷默·伯隆相爱,满心欢喜地想和他结婚,可荷默·伯隆并不打算与她结婚。爱米丽为了永远留住自己的爱人,最终毒死了他并与其尸骨共眠。《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是福克纳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因其凝练的笔触、精巧的构思,独特的写作手法,以及极富个性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堪称为可与其长篇杰作相媲美的短篇代表作。自从问世以来,评论家众说纷纭,有的将其称为哥特式手法的杰出之作,有的认为它是意识流和时序颠倒写法的代表作,有的认为它反映了新旧南方价值观念的冲突,有的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爱米丽这个人物形象,探究爱米丽的悲剧根源。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探讨、分析爱米丽悲剧一生的真实原因,将其悲剧成因归结为三大根源:南方社会以父亲为首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压迫和统治,清教思想下的妇女观和贵族观的束缚使女性不能享有正常的权利以及爱米丽自己反抗的不彻底性。二、暴露出的女性形象西蒙·德·波娃在她的被奉为“女权主义的宝典”的著作《第二性》中提出: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定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P25)。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的长河里,由于男人在经济上总是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人类的文化、历史、法律和习俗都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为男性的利益而制定的。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女人必须要附属男人。爱米丽生活的南方社会就是一个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男性处于中心地位,女性处于边缘地位;男性为主体,女性为客体。总之,男人是权威,是主宰,控制了女人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情感的,女人地位低下,无足轻重。在强大的男权体系的重压下,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是悲剧性的。其中父权主义思想是南方这个男权社会显著而又不可动摇的传统。由于蓄奴制的盛行,南方以家庭为中心的种植园经济就成了南方主要的经济方式。在这种经济方式下,家庭无疑是社会的中心,一家之主的父亲享有着绝对的权威,是家庭中无可争辩的主宰者。另外,南方保守的以加尔文主义为核心的基督教文化也从宗教的角度竭力维护父亲作为家长的统治地位,要求妇女和孩子们像教会顺从耶稣那样顺从一家之主。在父权社会的历史上,女人始终作为“第二性”,处于从属地位。福克纳在其众多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暴君式家长形象,有《押沙龙,押沙龙!》里的斯特潘,《下去,摩西》里的麦卡士林和卢卡斯,《八月之光》里的麦克伊琼、道克·汉斯。通过这些家庭统治者,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南方父权思想对后代的束缚、控制及毁灭性影响。爱米丽的父亲是旧南方的专制性父权主义者的代表,是暴君式家长的集中体现。他生前死后都掌握、控制和影响着爱米丽,是爱米丽悲剧一生的重要根源。这在福克纳描述的经典画面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爱米丽小姐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脚步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爱米丽,手扶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P45)。从这副画面可以看出,爱米丽从始至终都无法摆脱父亲对她的影响和“爱护”。在爱米丽年轻的时候,父亲为了维护爱米丽的淑女形象和贵族女人应有的风范,赶走了她所有的追求者,剥夺了爱米丽正常拥有爱情的权力,让她无法过上一个女人正常的生活,致使她“年近三十,尚未婚配”。爱米丽的父亲去世了,可他对爱米丽的影响和迫害并没有停止。父亲是她唯一的“保障”,她是如此依附于父亲所谓的“庇护”,以至父亲死后她仍坚持说她父亲没有死,想“死死拖住抢走了她的一切的那个人”(P45)。更可悲的是,爱米丽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了父亲专制的性格,她无视法律,不理睬寄来的交税单,甚至还粗暴地赶走了前来催促她交税的官员,声称她在镇上不用缴税。她去药店买毒药,当药店老板询问她用来做什么时,她无可奉告,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把老板吓得不敢出来送药。这种专横的性格也是为什么爱米丽在得不到自己所爱的人时就用毒药把爱人毒死的一个原因。爱米丽的父亲控制主宰了她的一切,爱米丽通过杀害荷默·伯隆控制了他的一切,可见父亲对爱米丽的毒害之深。爱米丽去世时,父亲的专横暴戾的阴影仍然纠缠着爱米丽。爱米丽小姐的“停尸架上方悬挂着她父亲的炭笔画像,一脸沉思的表情”(P50)。这幅画表现的意义就是她永远也逃脱不了父亲对她思想和个性的完全控制,逃脱不了父亲为她安排的一切。父权主义思想一直将妇女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她们必须遵守一切妇道规范,不得越雷池半步。正是这种父权主义中残忍的本质和它对人性的践踏造成了爱米丽悲惨、痛苦的一生。爱米莉的悲剧根源不仅来自父亲,将她逼上绝路的还有另一个男人,那就是爱米莉的爱人,荷默·伯隆。父亲去世后,爱米丽决定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时,“再见到她时,她的头发已经剪断,看上去像个姑娘”(P45),这个时候正好一个人出现了,他就是来镇上铺设人行道的建筑工头,一个北方佬,荷默·伯隆。他身材高大强壮,性格开朗,幽默合群,“没有多少时候,全镇的人他都认识。随便什么时候人们要是在广场上的什么地方听见呵呵大笑的声音,荷默·伯隆肯定是在人群的中心”(P45),而爱米丽在众人心中的形象是“高贵,宁静,无法逃避,无法接近,怪僻乖张”(P50)。荷默·伯隆与爱米丽的性格和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所以希望改变自己的爱米丽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为了他,爱米丽承受了种种压力,违背了父亲传授给她的道德标准,不惜与社会、宗教、家族的势力相抗衡,也一步步战胜了自己。文章中充分描绘了她满心欢喜地为未来的温馨家庭生活做准备的场景:镇上的人们看到她去珠宝店定购了一套“银质男人盥洗用具”(P48),并在每件用品上刻上字母H.B(荷默·伯隆HomerBarron),然后她还购买了全套男人服装,包括睡衣在内。可见爱米丽对这份迟来的爱情是义无反顾,极为珍惜。购买这些生活用品,更是表现出了她对于真挚爱情,美满的家庭生活的向往。然而,不幸的是爱米丽上演的是一场爱情悲剧,残酷无情的现实将她对幸福的梦想彻底地毁灭了。荷默·伯隆只是为了寻欢作乐,并不打算结婚,“因为荷默自己说他喜欢和男人来往,大家都知道他和年轻人在麋鹿俱乐部一道喝酒,他本人说过,他是无意于成家的人”(P48)。这对于爱米丽来说,无疑是个巨大打击。伤心、绝望、爱恨交织的爱米丽,为了谋求自我实现,任凭疯狂战胜理智,做了最后的反抗,买来砒霜,毒死了情人,把他永远地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从那以后,她极少露面,守着情人的尸体,孤独地度过了自己的余生。三、南方妇道观:爱米丽的“东南角”美国南方社会是基督教,特别是清教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区域,甚至比清教徒的新英格兰更为清教化。基督教完全把妇女置于从属地位,《圣经》中就有大量关于妇女必须服从男人的故事和言论,如《旧约》中就说上帝用男人的一根肋骨创造出女人并要她服从男人。《圣经》还告诉人们,正是因为夏娃经不起诱惑,人类才失去了伊甸园,坠入了无穷的苦难之中。妇女因此而成为万恶之源,世世代代备受责难。另一方面,美国南方清教主义的妇道观又同种族主义纠缠在一起,深受中世纪的“贞操是道德之最”思想的影响。由于妇女被看作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或“高贵”,妇女的贞节更被看得神圣不可侵犯,所以社会极力鼓吹所谓的“淑女风范”,培养所谓的“大家闺秀”。生活在这种妇道观的南方女性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人性遭到压抑,正常的欲望受到谴责,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爱米丽就是其中的一个受害者。在镇上人的眼里,爱米丽小姐一直被视为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们关注的对象”(P41),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渴望并有权力过正常生活的女人。而且爱米丽是一个贵族女人,她必须遵循南方贵族社会特有的道德标准,维护自己高贵的门第和高雅的风度,她的“贵人举止”应是南方淑女“优雅、高贵、贞洁、完美”的象征。爱米丽的父亲去世后,镇上的人们就接任起她父亲的工作,关注她格守“淑女风范”,要让她为南方树立一座“纪念碑”。当她与拿日工资的北方佬荷默·伯隆乘着漂亮的轻便马车频繁出入时,镇上的人们不能容忍,议论纷纷。有人悲伤地哀叹道“可怜的爱米丽”,妇女们认为这是全镇的羞辱,认为一个真正高贵的妇女不应该忘记“贵人举止”,“格里尔森家的人绝对不会真的看中一个北方佬,一个拿日工资的人”(P45)。而且镇上人不仅仅是议论,他们还迫使浸礼教教会的牧师上门干涉,并写信搬来爱米丽的两个傲慢、顽固、保守的堂姐妹进行干预。他们破坏了爱米丽的爱情,毁掉了她最后的救命稻草。当爱米丽买回了男人盥洗用具、服装时,他们认为“他们已经结婚了”,觉得她有失“格里尔生家族的风度”,“远比不上两位堂姐妹”,深信她已经堕落了。因此,当爱米丽小姐从镇上买回砒霜,人们都说“她要自杀了”,都认为“这是再好没有的事”(P45-48)。需要指出的是,镇上人没有想到她买砒霜是因为其它的用途,居然就认定这是她要结束自己生命的前兆,而且认为这是件最好不过的事情。他们宁愿她死掉也不愿让她辱没传统,丢南方的脸,由此可见南方社会的妇道观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之深广。传统势力的干预使爱米丽的爱情稍纵即逝,让她的最后的机会破灭,身心受到极度压抑的她变得更加孤僻和弃世。哀莫大于心死,最后爱米丽以毒死情人的手段来保住得来不易的爱情,并与情人的尸体共枕来使其长久。这是一个在清教文化传统氛围中孕育而生的悲剧。正如肖明翰所说的:“南方妇道观是爱米丽悲剧的真正原因”。作为人道主义者,福克纳通过爱米丽对这种违反人性、摧残妇女的南方妇道观进行了深刻地批判。四、南方女性受传统控制的被动地位如果将爱米丽悲剧一生的原因完全说成是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以及她父亲、荷默·伯隆、镇上人所造成的,那么我们就会“仍然局限在将某些人的所为说成是另外一些人命运变化的决定性缘由,我们始终未能看到‘自我’意义上的选择和实现”(P29)。因此,我们不能将爱米丽的悲剧完全归根为外在原因,而忽视了爱米丽自身的原因,可以说,她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她反抗不彻底的悲剧和她自主选择的结果。爱米丽从小接受的是父亲的专制的贵族式教育,旧家庭的熏陶使她成为一个典型的贵族女性,其性格、思想都深深地打下了旧时代的烙印。在她的内心深处,她逃离不了旧势力的束缚,摆脱不了旧传统的阴影,最终只能屈服于社会,屈服于传统。当然,爱米丽并不是坚定不移地恪守传统,而是在不断地反抗。父亲去世后,“再见到她时,她的头发已经剪断,看上去像个姑娘”(P46),可以看出,爱米丽下决心重新开始了,再也不愿继续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她想要走出来,重新面对生活。爱上荷默·伯隆后,她遭到了镇上人的百般阻挠,但她不顾镇上人对自己的非议,把头抬得很高,不屈不挠地和他们对峙,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但是,她是在南方清教妇道传统中长大的女人,深受其染。她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自然知道传统势力的力量。“如果她真的对流言蜚语毫不在乎,她为何有意‘把头抬得高高’,并且‘仿佛比历来都更要求人们承认她作为格里尔森家族末代人物的尊严’”。在她心灵深处始终受到南方旧传统道德这个枷锁的控制,在这样内外交织的重重道德规范的禁锢下,她的反抗必然不够彻底,最终没有逃脱南方对她的影响,更没有超越南方的道德给南方妇女的种种精神束缚,只能通过杀害自己的爱人,守着尸体孤独地度过余生,来取得女性主体地位。可见,爱米丽并没有彻底战胜传统势力,最终只是南方男权社会的一个牺牲品。福克纳借此批判了南方妇女“反抗精神”的不彻底性,以及南方社会摧残妇女的残酷性。结论爱米丽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以父亲为首的男权社会剥夺了她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