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北京的政治、军事地位与政治
在明代的各种史料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北京的几个名字,如“北京”、“首都”、“首都”、“北京”、“首都”、“首都”、“首都”、“首都”、“首都”和“北京”。许多名字都是对北京作为首都的尊重,或者是北京自古以来的名字。然而,这三种性质与其他名称不同。“北京”、“首都”和“首都”,所以可以称之为“官方名称”。因为它们都是首都的特殊行政区划,如阳城和星城是同名的,广州和长沙是这两种城市的官方名称。有意思的是,北京的这三个称谓都与一件事情有关,即永乐年间的明成祖迁都。任的区域领导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定都南京。是年8月,攻克元朝的首都大都,并将其降格为地方行政机构,在此设立北平府,作为北平行省,即后来的北平承宣布政使司的首府(相当于现在的省会)。行政地位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北平地位重要性的减弱。虽然元朝被推翻,但他们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完全消失,“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众也;归附之部落,不下数千里也。资装铠仗,尚赖而用也;驼马牛羊,尚全而有也”。为保证北平的安全,明廷先后驻扎了大量兵力在此,朱元璋更派遣自己最为信任的大将徐达承担了镇守北平的重任,“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这样的情况一直到洪武十七年(1385年)徐达病重而被召回南京,而此时驻守在北平的兵力已经达到十三万九千八百人,无疑是统治者除首都南京之外最为关注的省份,也是明王朝经略北方的重要政治、军事中心。洪武十三年,为进一步保证北平的安全,朱元璋将自己十分欣赏与看重的第四子朱棣,册封于北平,号燕王,“以燕旧京,择可以镇服者”。朱棣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在之后十几年里,他为守卫王朝北部安宁数次出征,立下汗马功劳。同时,这一切也为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军事基础。公元1403年正月,朱棣成功夺得皇位,在南京登基称帝,年号永乐。当月十三日,礼部尚书李至刚等言:“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由外藩入承大统,而于肇庆之地皆有升崇。窃见北平布政使司,实皇上承运兴王之地,宜遵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都”。这一建议完全符合皇帝的心意,朱棣立即同意,“制曰:可,其以北平为北京”,自此,北平由明王朝的地方政府上升为国都之一,是为京都,称北京。需要提出的是,其实在洪武年间已经有北京,明朝开国之初“都金陵,号为南京,以开封为北京”。以开封为北京无疑是统治者为巩固北方的统治而采取的措施。而另一方面出于战略因素的考虑,朱元璋还提议过迁都,以“北平建都,可以控制胡虏……比南京如何?”因群臣对:“胡元起自朔漠,立国在燕,今已百年,地气已尽,不可困也,今东南兴王之地,宫阙已完,不可改图。传曰:在德不在险”而作罢。但是在几十年后,他的这一想法最终由他的儿子朱棣实现。虽然现在距离北京成为真正的首都,还有一段路程要走。北京的行政机构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强大的军事力量,又是成祖“龙兴之地”,北平布政使司在朱棣登基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一跃成为京都,号北京。但是在地位上而言,仍旧是明王朝的都城之一(朱元璋的家乡凤阳也是都城之一,号中都),相当于陪都。这不是朱棣的最终目的,他所希望的是让北京代替南京,成为王朝的首都:京师(在明代“京师”这一称谓并非单单指代北京,因明代称其首都为京师,因此在成祖迁都之前,所谓京师,指的都是南京)。然而北京要成为京师,则远非半个月可以办到。帝国的首都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军事力量及崇高的政治地位外,还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行政体系、与王朝相称的城池宫阙,以及足够的经济实力,而这些并非朝夕可以成就,在没有充分的准备之前不可能迁都北京。但基于朱棣迁都的决心,对于北京的营建,在他登基之后的第二个月便立即启动起来。永乐元年二月三日,朱棣下诏改北平府为顺天府,与南京应天府遥相对应。之后,陆续撤销北平布政司、按察司及北平都指挥使司,开始设立基本等同于南京六部的行政机构。最初置北京行部尚书二人,侍郎四人。不久即分置六部,称‘行在某部’,又将原北平各部队俱隶北京留守后军都督府。在教育方面同样也按照南京应天府的建制,“旧制应天府设学,不设上元、江宁二县学。今既设北京国子监,以顺天府学为之。革大兴、宛平二县学,而以大兴县学为顺天府学”。四年,置北京兵马指挥司夜巡铜牌十面……关领夜巡,一如京师之例。六年,命礼部铸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印十四颗,印文并加“行在”二字;内府尚膳等监、惜薪等司、兵仗等局印凡十六颗,印文并加“随驾”二字。七年,设北京五城兵马指挥司。上谕吏部尚书曰:“京师地大人众,君子小人杂处,故往往有作奸犯科者……今北京一兵马司,巡察不周,宜入京师之制,增置五城兵马司”。十年,升顺天府为正三品,官制视应天府。十二年,增置北京皇城夜巡铜铃如南京数。这一切都昭示着朱棣诏封的北京,不同于朱元璋时期所封的中都凤阳(那基本只是一个尊荣称号而已),而是在政治上真正将其提升到了“都”的地位,其行政机构除却官印前加“行在”二字,基本等同于南京的中央机构。除却行政构建外,在经济与城市建设方面,朱棣也毫不含糊,先是下令将江浙等富饶之地大量移民北京,充实北京人口,增加经济实力,如永乐二年,选江南各地无田粮并有田粮不及五石殷实大户充北京富户,附顺天府籍;永乐三年,徙山西太原、平阳、泽路、辽、沁、汾民万户实北京。同时积极开通漕运、调集人力物力,为运输物资、营建北京做好准备。永乐十三年朱棣正式下令营建北京城。十四年“诏天下军民预北京营造者分番赴工”,十七年“诏拓北京南城计二千七百余丈”,而在此期间,朱棣分别于永乐七年、十一年、十三年、十五年数次巡驾北京,每次停留时间大都超过一年以上。到迁都为止,朱棣几乎有一半时间都在北京处理政事。永乐十八年,历时数年的营建之后,北京宫殿将成“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奚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九月初四,朱棣令皇太子及诸大臣“道路从容而行,期十二月终至北京”。九月二十三日,朱棣正式下令迁都,命行在礼部:“以明年正月初一始,正北京为师,不称行在。罢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直隶后军都督府。罢北京行部,(并所属吏、户、礼、兵、刑、工六曹)直隶六部。各衙门印有行在字者悉送印绶监。令预遣人取南京各衙门印给京师各衙门用。南京衙门皆加南京二字,别铸印。”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北京正式成为京师,直到朱棣驾崩,其子继位,于洪熙年间又将北京改称行在,仍称南京为京师。这样的情况直到正统六年,明英宗朱祁镇再次罢称行在,定北京为京师,自此终明之世未再变更。后来的清王朝沿袭明制,同样以北京为京师,未曾更改。纵观明初历史,正是朱元璋一直以来对北平的关注及册封朱棣的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体育法》知识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
- 2025年云南省职教高考《职测》必刷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
- 《密码法》知识竞赛考试题库150题(含答案)
-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西洪州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高清视频会议系统集成合同
- 仔猪购销合同协议书范本年
- 混凝土购销合同协议书
- 承包经营合同合同
- 承租人租房简单合同范本
-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综合物理试题(含答案)
- 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活动作业方案案例设计《设计制作动力小车项目化学习》
- 茶与健康 第二讲 茶成分课件
- 复工条件验收报告
- 小学生作文稿纸A4打印稿
- 2023理论学习、理论武装方面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18条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三章运动能力与个体差异
-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小练笔(21篇)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用书考试通过必备一级》
- 2023年高考英语考前必练-非谓语动词(含近三年真题及解析)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案例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