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省工程建立标准DGJJ*****—201*DGJ32/J26-201***省住宅设计标准DesignstandardforresidentialbuildingsofJiangsu〔报批稿〕消防章节2016-××-××发布2016-××-××实施**省住房和城乡建立厅审定发布目录8消防标准38.1一般规定38.2建筑高度、层数、建筑分类48.3住宅建筑的耐火等级及构件的燃烧性能88.4总平面布局、防火间距118.5平面布置138.6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158.7平安疏散和消防电梯238.8连廊、天井378.9建筑防火构造408.10避难层〔间〕428.11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458.12消防电气478.13防烟、排烟498消防标准8.1一般规定8.1.1住宅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以满足人员平安疏散和灭火救援的需要。【条文说明】8.1.1本条对住宅的发生火灾危险性,提出住宅建筑的防火设计原则,重点在建筑设计中解决人员平安疏散。消防设施在住宅建筑中管理和日常维修难度较大,如果在住宅建筑中采取消防设施〔喷淋、机械排烟等〕,必须保证火灾发生时,消防设施必须起动,保证消防平安。在工程建立中结合具体工程及当地的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人文背景、经济技术开展水平和消防救援力量等实际情况进展综合考虑。近年来,国内局部城市探索在城市街道办建立“微型消防站〞,一个“微型消防站〞效劳一个小型社区,配备几个人及简单消防器材,取得了“防消宣一体化〞的良好效果。为方便住宅小区自救,我省有条件的小区,住宅设计时可根据总体布局,结合物业用房、小区门卫等预留一定面积的房间布置微型消防站,可根据需求设置10~50平米左右的场所,配备灭火器具、防护装具、破拆工具等根本消防器材,条件允许时,可配备消防摩托车或小型消防车,供小区初起火灾时自救。8.1.2住宅建筑的平面布置应结合建筑的高度、规模、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使用功能等因素合理设置平安疏散和避难设施。【条文说明】8.1.2在消防设计中,设计师既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空间与平面特征和使用人员的特点,采取提高本质平安的防火措施和控制火源的措施,防止发生火灾,也要合理确定建筑物的平面布局、耐火等级和构件的耐火极限,进展必要的防火分隔,设置合理的平安疏散设施与有效的灭火、报警与防排烟等设施,以控制和扑灭火灾以减少火灾危害。8.1.3住宅建筑与其他功能建筑合建于同一建筑时,住宅局部与非住宅局部之间、不同使用功能场所之间应进展防火分隔,其各项防火设计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及本标准的相关规定。【条文说明】8.1.3该条规定了住宅与其他功能建筑合建时的防火设计原则,如住宅与商业上下或左右组合建造时,不同功能之间应进展防火分隔,以保证火灾不会相互蔓延。不同功能之间的防火构造及消防设施应满足防火规*要求。8.1.4住宅建筑的周围环境应为灭火救援提供外部条件。【条文说明】8.1.4住宅建筑周边根据不同的要求设置消防通道,高层建筑应设消防扑救场地,扑救场地、消防登高面、场地及管线承载力应能满足消防设施使用的要求。8.2建筑高度、层数、建筑分类8.2.1住宅、住宅与其他功能合建建筑的住宅局部,其建筑分类均由建筑高度确定;建筑层数由建筑高度折算。【条文说明】8.2.1在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中,将原规*中按层数区分多层住宅与高层住宅改为按建筑高度划分,以层高3.00米进展折算,防止住宅按自然层数计算且层高又明显偏高的状况。8.2.2建筑高度的计算应满足以下规定:1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2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面层的高度;3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4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者,可不计入建筑高度;5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室内外高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局部,可不计入建筑高度;6对于台阶式地坪,当位于不同标高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不同部位之间采用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防火规*规定的平安出口,且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贯穿式或尽端式消防车道时,可分别计算各自的建筑高度。【条文说明】8.2.2此条明确了住宅设架空层、半地下室、坡屋顶、平屋面等建筑高度计算的方法。〔图20〕对于台阶式地坪,当位于不同标高地坪上的同一建筑无法满足分别计算各自建筑高度的条件时,应按以下方法计算建筑高度:1合建住宅建筑的较低室外地坪和较高地坪形成环形消防车道或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贯穿式或尽端式消防车道,当低于较高地坪的房间按地下室进展防火设计时,可按较高的室外地坪起算建筑高度;当低于较高地坪的房间建筑进深小于30m且具备自然采光通风条件并按地上建筑进展防火设计时,应按较低的室外地坪起算建筑高度;〔图**〕2高层住宅建筑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贯穿式或尽端式消防车道,当消防车道设置在较高地坪时,可按较高的室外地坪起算建筑高度,低于较高地坪的房间应按地下室设计;当消防车道设置在较低地坪时,当低于较高地坪的房间建筑进深小于30m且具备自然采光通风条件并按地上建筑进展防火设计时,应按较低的室外地坪起算建筑高度,且较高部位的建筑的平安出口应通至较低局部地坪。〔图**〕图**剖面示意图图**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的建筑图**未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的建筑8.2.3住宅楼的层数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1当住宅楼的所有楼层的层高不大于3.00m时,层数应按自然层数计;2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物内时,应将住宅局部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当建筑中有一层或假设干层的层高大于3.00m时,应对大于3.00m的所有楼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00m进展层数折算,余数小于1.50m时,多出局部不应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0m时,多出局部应按1层计算;3层高小于2.20m的架空层和设备层不应计入自然层数;4高出室外设计地面小于2.20m的半地下室不应计入地上自然层数。8.2.4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效劳网点的住宅建筑〕为一类高层住宅建筑;其余的高层住宅为二类高层住宅建筑。【条文说明】8.2.4本标准术语章节2.0.30~2.0.32分别定义了低层住宅、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并以建筑高度27m划分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本条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又以54m高度来划分为一类和二类。8.2.5住宅与其他功能合建的建筑,应按公共建筑进展建筑分类。【条文说明】8.2.5此类公共建筑中住宅与非住宅局部的防火要求应满足8.5.4的规定。8.3住宅建筑的耐火等级及构件的燃烧性能8.3.1住宅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8.3.1的规定。表8.3.1住宅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构件名称耐火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墙防火墙不燃性3.00不燃性3.00不燃性3.00不燃性3.00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不燃性1.00不燃性1.00不燃性0.75难燃性0.75楼梯间的墙、电梯井的墙、住宅单元之间的墙、住宅分户墙、承重墙不燃性2.00不燃性2.00不燃性1.50难燃性1.00房间隔墙不燃性0.75不燃性0.50难燃性0.50难燃性0.25柱不燃性3.00不燃性2.50不燃性2.00难燃性1.00梁不燃性2.00不燃性1.50不燃性1.00难燃性1.00楼板不燃性1.50不燃性1.00不燃性0.75难燃性0.50屋顶承重构件不燃性1.50不燃性1.00难燃性0.50难燃性0.25公共部位吊顶不燃性0.25难燃性0.25难燃性0.15可燃性疏散楼梯不燃性1.50不燃性1.00不燃性0.75难燃性0.50注:1、外墙指除内外保温层外的主体构件。【条文说明】8.3.1本条引用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GB50368的规定,并根据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增加公共部位吊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求。我国住宅建筑在全部建筑中所占比例比拟高,住宅内的火灾荷载及引发火灾的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并呈增加趋势。住宅建筑的公共消防设施管理比拟困难,为将火灾控制在住宅的套内,减少损失,并为合理确定消防设施的设置要求提供条件。单一建筑构造构件的耐火极限十分重要,但建筑整体的耐火性能是保证建筑构造在火灾时不发生较大破坏的根本。建筑物非承重外墙的耐火极限对于建筑物之间火灾的相互蔓延起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的,考虑到一般建筑物火灾时的外部扑救和重要建筑内的消防设施与外部补救要求,规定了该局部构件的耐火极限。表中的有关规定是对构件耐火性的根本要求,建筑的形式多样、功能不一、火灾荷载及其分布与火灾类型等在不同的建筑中均有较大的差异。对此,本章有关条款做了一个调整,但仍不一定能完全满足*些特殊建筑的设计要求。对此,需根据建筑的空间高度、室内的火灾荷载和火灾类型、构造承载情况和室内外灭火设施设置等经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后,按国家有关规定经论证后确定。8.3.2住宅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表8.3.2的规定。表8.3.2住宅建筑的耐火等级要求建筑类别耐火等级要求一类高层住宅、地下室及半地下室一级二类高层住宅二级多层住宅三级低层住宅四级注:1、木构造住宅耐火等级按"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的规定执行。【条文说明】8.3.2住宅建筑的耐火等级是根据建筑高度、自身构造的防火能力对建筑防火作出的规定。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的相关规定,采用"住宅建筑规*"GB50368第9.2条。8.3.3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上人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1.50h和1.00h。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条文说明】8.3.3上人屋面的耐火极限除应考虑其整体性外,还应考虑应急避难人员在其上停留时的实际需要。对于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上人屋面,其屋面板耐火极限应与相应耐火等级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一致。8.3.4一、二级耐火等级住宅建筑的屋面板应采用不燃材料。当屋面采用可燃及难燃的防水、保温材料时,应采用不燃材料作防护层。【条文说明】8.3.4本条规定了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板应采用不燃材料,即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或其他不燃屋面板。考虑到降低屋顶的火灾荷载,现有屋面防水材料多为沥青、高分子等可燃材料,有必要根据防水材料铺设的构造做法采取相应的防火保护措施。该类防水材料厚度一般为3mm~5mm,火灾荷载相对较小。当铺设在难燃、可燃保温材料上时,需采用不燃材料作防护层,防护层可位于防水材料上部或防水材料与可燃、难燃保温材料之间,从而使得可燃难燃保温材料不裸露。8.3.5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采用难燃性墙体的房间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当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时,房间隔墙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的难燃性墙体或耐火极限不低于0.30h的不燃性墙体。二级耐火等级多层住宅建筑内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楼板,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8.3.6住宅建筑内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节点外露部位,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节点耐火极限不低于相应构件的耐火极限。【条文说明】8.3.6预制钢筋混凝土构造构件的节点和明露的钢支承构件部位,一般是构件的防火薄弱环节和构造的重要受力点,要求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使该节点的耐火极限不低于规*中相应构件的规定,如对于梁柱的节点,其耐火极限就要与柱的耐火极限一致。8.4总平面布局、防火间距8.4.1在总平面布局中应合理确定住宅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不宜将住宅布置在甲、乙类厂〔库〕房,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和可燃材料堆场的附近。【条文说明】8.4.1为确保建筑总平面布局的消防平安,提出住宅建筑的选址,平面布置等应保障平安,根本上防止和减少火灾危险性大的建筑发生火灾、爆炸时对住宅建筑的影响。8.4.2住宅建筑与相邻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不应小于表8.4.2规定:表8.4.2住宅建筑与相邻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m〕建筑类别高层民用建筑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一、二级一、二级三级四级高层住宅建筑一、二级1391114裙房和多层及以下住宅建筑一、二级9679三级117810四级1491012注:建筑高度100m以下住宅建筑与相邻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减少的条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的规定;建筑高度100m及以上住宅建筑与相邻的民用建筑、丁戊类仓库及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丙丁戊类的厂房,当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中间距允许减少的条件时,其间距仍不应减少。8.4.4住宅建筑与厂房、库房等其他建筑设施的防火间距应满足相关规*要求。8.4.5除高层住宅建筑外,数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住宅建筑,当建筑物的占地面积总和不大于2500㎡时,可成组布置,但组内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4.00m。组与组或组与相邻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民用建筑之间防火间距的规定。图**相邻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条文说明】8.4.5本条主要为了解决城市用地紧*,方便低层合院住宅建筑的布局与建立问题。本条针对住宅建筑等使用功能单一的建筑,当数座建筑占地面积总和不大于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时,可以把它视为一座建筑。允许占地面积在2500m2内的建筑成组布置时,考虑到必要的消防车通行和防止火灾蔓延等,要求组内建筑之间的间距尽量不小于4.00m。组与组、组与周围相邻建筑的间距,仍应按有关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要求确定。8.4.6地下汽车库的自然排烟窗、采光窗以及地下丙、丁、戊类物品库房〔含自行车库、摩托车库〕的采光窗井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住宅建筑外墙开口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00m。采光窗井采用乙级防火门、窗或特级防火卷帘进展分隔时,其与地上建筑的距离可不限。【条文说明】8.4.6地下汽车库自然排烟口、采光窗洞口应与上部住宅建筑外墙开口离开一定距离,参考现行的"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GB50067,一、二级汽车库与一、二级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要求,本条规定其间距应大于10m,但当采光窗井采用防火分隔措施与地上建筑完全分隔时,其间距可不限。8.5平面布置8.5.1住宅建筑内严禁布置存放和使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物品的商店、仓库和车间。【条文说明】8.5.1为保障住户的平安,防止火灾、爆炸灾害的发生,必须严禁在住宅建筑内布置存放和使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物品的商店、车间、仓库。底部设置商业效劳网点的住宅建筑,其住宅局部与商业效劳网点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完全分隔,且应符合以下要求:1住宅局部和商业效劳网点局部的平安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2商业效劳网点中每个分隔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相互分隔,当每个分隔单元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200m2时,该层应设置2个平安出口或疏散门;3每个分隔单元内的任一点至最近直通室外的平安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22m〔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可增加25%〕;4商业效劳网点内的疏散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楼梯踏步的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m。注:室内楼梯的距离按梯段水平投影长度的1.50倍计算。【条文说明】8.5.2本条结合商业效劳网点的火灾危险性,确定了设置商业效劳网点的住宅建筑中各自局部的防火要求,设有商业效劳网点的住宅建筑仍可按照住宅建筑定性来进展防火设计。根据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中要求,每个分隔单元内的任一点至最近直通室外的平安出口应满足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疏散门至平安门的最大距离的规定。本条增加了商业效劳网点的疏散楼梯宽度和踏步宽度、高度的规定。8.5.3每一组住宅建筑底部商业效劳网点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2500㎡。与住宅建筑毗邻建造的一、二层商业效劳设施,当符合商业效劳网点的规定且建筑面积不大于2500㎡时,可以按照商业效劳网点进展防火设计。【条文说明】8.5.3为防止住宅建筑中设置的商业效劳网点面积过大而影响住宅平安,本标准要求每一组住宅建筑底部商业效劳网点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2500m2。〔如图**〕图**商业效劳网点消防间距示意图8.5.4除商业效劳网点外,住宅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住宅局部与非住宅局部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完全分隔;当为高层建筑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楼板和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完全分隔;2住宅局部与非住宅局部相接处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20m实体墙或挑出宽度不小于1.00m、长度不小于开口宽度的防火挑檐;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上、下开口之间的实体墙高度不应小于0.80m。当上、下开口之间的实体墙设置确有困难时,可设置防火玻璃墙,但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1.00h,低、多层建筑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0.50h。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要求;3住宅局部与非住宅局部的平安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为住宅局部效劳的地上车库应设置独立的疏散楼梯或平安出口,地下车库的疏散楼梯应按本标准第8.7.20条的规定进展分隔;4住宅局部和非住宅局部的平安疏散、防火分区和室内消防设施配置,可根据各自的建筑高度分别按照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该建筑的其他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的总高度和建筑规模按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条文说明】8.5.4本标准把原商住楼和综合楼的概念统一归并为住宅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合建建筑。当住宅与其他功能场所空间在同一座建筑时,需在水平与竖向采取防火分隔措施与住宅局部分隔,并使各自疏散设施相互独立,互不连通。在水平方向,一般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在竖向,一般采用楼板分隔,并在建筑立面开口位置的上下楼层分隔处采用防火挑檐、窗间墙等防止火灾蔓延。住宅局部的高度要根据该建筑总高度计算,包括其他非住宅局部的高度。8.5.5住宅建筑中燃气、电气、空调等建筑设备的设置和管线敷设应符合相关规*的防火平安要求。【条文说明】8.5.5住宅建筑中各种设备间、设备管线的布置与敷设应满足防火间距、防火构造及防火平面布置等的要求,并依据各类管线设备的防火平安等级要求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8.6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8.6.1消防车道应符合以下规定:1居住区内应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路中心线距离不宜大于160m;2高层住宅应至少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该长边所在的建筑立面应为消防登高操作面;3当建筑物沿街道局部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该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4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内院或天井的短边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当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条文说明】8.6.1设置消防车道是为了便于消防车和人员及时到达火灾现场扑灭火灾。1、城市街区及居住区内建筑比拟密集,针对消防展开灭火困难的情况所作规定。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在150m左右,一般设置在城市道路两侧。故将消防车道的间距定位160m。2、沿街住宅或大体量连体建筑不利于消防车快速到达现场,因此要求对一个方向的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的连体住宅,应设置穿过该建筑的消防车道。3、沿住宅两条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宜在连体住宅底层设置间距不大于80m人行通道〔可利用底层楼梯间〕与前后消防车道连通。8.6.2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平安疏散的设施。【条文说明】8.6.2建筑或进入内院的消防车道,明确要求消防车道在发生火灾时,保证消防车能快速通行和疏散人员的平安,在消防车道两侧影响人员平安疏散或消防车通行的设施主要有:与车道连接的车辆进出口,栅栏、开向车道的窗扇、疏散门、物品装卸口。8.6.3消防车道应符合以下要求:1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高度均不应小于4.00m;2消防车道应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3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阻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4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低、多层住宅回车场不应小于12m×12m;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高层住宅,回车场不应小于l5m×l5m;建筑高度大于100m时,回车场不应小于18m×18m。5消防车道距住宅外墙宜大于5.00m;6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条文说明】8.6.3消防车道的净宽和净高定为不小于4.00m,是根据目前国内所使用的各种消防车辆外形尺寸、按照单车道并考虑消防车快速通行需要确定的。对于一些需要使用或穿过特种消防车辆的建筑物、道路桥梁,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消防车道的宽度与净空高度。在役消防车辆的宽度大都与3.50m这一宽度接近,如车道设计为3.50m,则不便于消防车通行。新建高层住宅设置的消防车道距外墙应大于5.00m,其它可适当减小。低、多层住宅的小区消防车转弯半径不宜小于9.00m,一类和二类高层住宅的居住小区消防车转弯半径分别不应小于15m和12m。消防车道转弯半径按照道路中线的半径确定。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一般是指其外车轮轨迹中心线的半径〔具体要求可参考现行"车库建筑设计规*"JGJ100〕,为便于设计,本标准中的转弯半径可以以道路中心线计算。〔图**〕据实测,普通消防车的转弯半径为9.00m,登高车的转弯半径为12m,一些特种车辆的转弯半径为16m~20m。高层住宅的居住小区的消防道路应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转弯半径可以结合当地消防车的配置情况和区域内的建筑物建立与规划情况综合考虑确定。规定12m×12m的回车场,是根据一般消防车的最小转弯半径而确定的,对于重型消防车的回车场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大。如,有些重型消防车和特种消防车,由于车身长度和最小转弯半径已超过12m,就需设置更大面积的回车场才能满足使用要求;少数消防车的车身全长为15.70m,而15m×15m的回车场可能也满足不了使用要求,因此,设计还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与公安消防部门共同确定回车场的大小,但最小不应小于12m×12m,供重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18m。〔图**〕图**消防车道转弯半径示意图图**回车场的形式8.6.4高层住宅应至少沿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该*围内的裙房或底层门厅的进深不应大于4.00m。住宅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对应的*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消防电梯的出入口。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住宅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确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距离不应大于30m,且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总长度仍应符合上述规定。【条文说明】8.6.4本条引用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的条文,要求场地设计尽量利用建筑周围地面,使建筑周边具有更多的救援场地。由于住宅小区场地受多方面限制,难以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且住宅不同于公共建筑,因此要求当建筑高度不大于50m时,可间隔布置。【条文说明】8.6.5针对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制定具体相关规定:确保发生火灾时,消防车能登高扑救,消防队员能迅速进入发生火灾的现场。1、为了到达登高车的最正确登高高度,规定消防登高场地距住宅的外墙不宜小于5.00m,其最外一点消防登高面的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0.00m。2、目前消防登高车的最长长度约为13m~15m,登高车支撑的硬地面最小宽度为6.00m,为了便于消防登高车的操作,规定登高硬地面面积不应小于15m*10m〔长*宽〕。3、为了使登高车在登高场地内便于快速支撑,防止消防登高车自滑,因此,要求消防登高场地坡度应不大于3%。8.6.6【条文说明】8.6.6用作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屋面除满足消防荷载要求,还应保证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及防火疏散要求。8.6.7高层住宅消防车道的路面、消防车道和下面的管道、暗沟、水池、化粪池等应能承受消防车的压力。在地下建筑上布置消防车道、时,地下建筑的顶板荷载计算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条文说明】8.6.7在布置消防车道、消防登高场地*围内尽量避开地下管沟,暗沟、水池、化粪池的设置,确有困难必须考虑消防车的荷载对它的影响。在地下建筑上布置消防登高场地、消防车道时地下建筑的顶板荷载计算应考虑消防登高车的重量〔一般消防登高车约为30T重,对中后轿的荷载约为26T〕消防登高车操作应考虑最不利点。表8.6.10为各种消防车的满载〔不包括消防员〕总重,可供设计消防车道时参考。在设置消防车道时,如果考虑不周,也会发生路面荷载过小,道路下面管道埋深过浅,沟渠选用轻型盖板等情况,从而不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通行荷载。表8.6.7各种消防车的满载总重量〔kg〕名称型号满载重量名称型号满载重量水罐车SG65,SG65A17286泡沫车CPP1812900SH*5350,G*FSG16035300PM35GD11000CG6017000PM50ZD12500SG12026000供水车GS140ZP26325SG4013320GS150ZP31500SG5514500GS150P14100SG6014100东风1445500SG17031200GS7013315SG35ZP9365干粉车GF301800SG8019000GF602600SG8518525干粉-泡沫联用消防车PF4517286SG7013260PF1102600SP309210登高平台车举高喷射消防车抢险救援车CDZ5333000EQ1445000CDZ402630SG369700CDZ322700EQ153A-F5500CDZ209600SG11026450CJQ2511095SG35GD11000SH*5110TT*FQJ7314500SH5140G*FSG55GD4000消防通讯指挥车C*103230泡沫车PM40ZP11500F*Z252160PM5514100火场供应消防车F*Z25A2470PM60ZP1900F*Z102200PM80,PM8518525**FZM103864PM12026000**FZM125300PM35ZP9210TQ*Z205020PM55GD14500Q*Z164095PP309410供水车GS1802P31500EQ14030008.6.8当利用市政道路作为消防车道时,该道路应能满足消防车通行、转弯和停靠的要求。8.6.9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灭火救援窗、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等处应设置明显标识。【条文说明】8.6.12当场地受限时,可借用市政道路作为消防车道及消防扑救场地,但应满足相应的防火技术要求;消防设施的布设应综合考虑室内、室外消防设施的布置,并综合考虑室外消防的接入要求。各类消防设施应有明确标志,其样式应符合相关规定,局部消防标志如下:图**消火栓标志图**消防车道喷涂标识图**消防车道柱式标牌图**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路面喷涂标识图**救援场地标识图**消防回车场标识8.7平安疏散和消防电梯8.7.1住宅建筑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建筑高度、建筑面积和疏散距离等因素设置平安出口。【条文说明】8.7.1住宅的平安疏散主要包括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出口〔包括疏散门和平安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和疏散应急照明,有时还要考虑疏散诱导播送。平安出口和疏散门的位置、数量、宽度,疏散楼梯的形式和疏散距离,对于满足人员疏散至关重要。结合住宅形式、高度、单元建筑面积及内部布置与诸多因素,合理确定相应疏散设施,为人员疏散提供平安条件。8.7.2住宅的平安疏散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1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平安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表8.7.2的规定;表8.7.2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平安出口的距离〔m〕住宅建筑类别位于两个平安出口之间的户门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户门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三级四级≤27m403525222015>27m40——20——注:1、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户门至最近平安出口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0m。2、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距离,当户门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5.00m;当户门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00m。3、跃廊式住宅户门至最近平安出口的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可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1.50倍计算。2楼梯间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离楼梯间不大于15m处。3户内任一点至其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8.7.2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平安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注:跃层式住宅,户内楼梯的距离按其梯段水平投影长度的1.50倍计算。【条文说明】8.7.2本条规定了住宅建筑平安疏散距离要求,外廊式建筑的外廊是敞开的,其通风排烟、采光、降温等方面的情况一般均比内廊式建筑要好,对平安疏散有利。跃廊式住宅是用走廊连接楼梯、电梯,将多个住户组合在一起的住宅形式,而跃层式住宅则是在套内有多个楼层,户与户之间主要通过本单元的楼梯或电梯组合在一起的。跃层式住宅建筑的户外疏散路径较跃廊式住宅短,但套内的疏散距离则要长。因此,在考虑疏散距离时,跃层式住宅户内的小楼梯,按照楼梯梯段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而跃廊式住宅则要将人员在此楼梯上的行走时间折算到水平走道上的时间,故采用小楼梯水平投影的1.5倍计算。高层住宅每套户室从最远一点算起到户门的距离不应超过20m;跃层式住宅套内楼梯的一段距离应按其梯段水平投影的1.5倍计算,当任一户室最远一点到户门的距离超过20m时,跃层楼面应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门。当首层的公共区无可燃物且首层的户门不直接开向前室时,剪刀梯在首层的对外出口可以共用,但宽度需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8.7.3住宅建筑的疏散走道、平安出口、疏散楼梯和户门的各自总宽度应经计算确定,且首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平安出口和户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建筑高度不大于18m的住宅中一边设置栏杆的疏散楼梯,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0m。【条文说明】8.7.3住宅建筑相对于公共建筑,其人数较少,一般情况下1.10m的最小净宽可以满足大多数住宅建筑的使用功能需要,但在设计疏散走道、平安出口和疏散楼梯时以及户门时仍应进展核算。对于高层住宅建筑,考虑到其人数比多层住宅建筑有所增加,要求其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小于1.10m。低层住宅户内任一点至室外平安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22m;确有困难时,可在地上楼层中设置建筑面积不小于4.50m2且进深不小于1.50m的室外平台。【条文说明】8.7.4低层住宅户内楼梯当平安疏散应符合以下规定时可设置敞开楼梯,当不符合以下条件时,应在地下局部设置隔墙和乙级防火门与楼梯、地上局部完全分隔:1每户为一个防火分隔单元,每户建筑面积不大于650m2〔地上和地下建筑面积之和〕,且地下或半地下不应大于一1层、地上不大于三3层,楼梯距离直通室外的平安出口不大于15m;2独立式或联排式低层住宅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应设置直接通向室外的平安出口或地下室、半地下室设有下沉庭院或采光通风井,庭院进深不小于4.00m,采光通风井的净进深不小于1.20m,下沉庭院或采光通风井内应设置通向地面的室外楼梯或爬梯作为备用出口;针对低层住宅平安疏散制定相关规定。低层住宅〔含独立式、联排式别墅〕与其他住宅相比户内面积较大,走道较长。满足本标准8.7.2条表8.7.2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平安出口距离有困难,考虑低层住宅建筑高度低、人员较少,室外平台避难条件好,能保证平安。8.7.3住宅建筑平安出口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户门至最近平安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平安出口不应少于2个;2建筑高度大于27m、不大于54m的住宅,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户门至最近平安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平安出口不应少于2个;3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每个单元每层的平安出口不应少于2个;4平安出口应分散设置,两个平安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m;5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安装有门禁系统的住宅,应保证住宅直通室外的门在任何时候能从内部手动开启。注:户门至平安出口距离指户门到封闭楼梯间门、防烟楼梯间前室门的距离【条文说明】8.7.3目前住宅建筑形式趋于多样化,未具体界定住宅建筑的类型。例如:塔式住宅或单元式住宅、通廊式住宅。住宅建筑的平安出口的数量根据住宅建筑单元每层建筑面积和户门到平安出口的距离不同来界定。54m以上的住宅建筑,由于建筑高度大,人员相对较多,一旦发生火灾,烟和火易竖向蔓延,且蔓延速度快,而人员疏散路径长,疏散困难,因此提高了户门至平安出口的距离要求。户门到平安出口距离一般是指户门到封闭楼梯间门或防烟楼梯间前室门的距离,但局部设计工程为缩短户门到平安出口的距离,将走道纳入到防烟楼梯间前室内,导致前室门至楼梯间门的距离过长、前室面积过大,实际上增加了疏散长度,此时,防烟楼梯间前室门距至楼梯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0m。当户门直接开向前室时,户门开启方向不限。敞开外廊门的开启方向亦不限。合用前室合用前室合用前室合用前室图**前室穿套前室疏散的设计形式不能满足2个平安出口的疏散要求图**通过疏散走道连接两个前室疏散的设计形式满足2个平安出口的疏散要求8.7.4建筑高度不大于54m的高层住宅建筑,每个单元设置一座疏散楼梯时,疏散楼梯应通至屋面,且单元之间的疏散楼梯应能通过屋面连通,户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条文说明】8.7.4将建筑的疏散楼梯通至屋顶,可使人员通过相邻单元的楼梯进展疏散,使之多一条疏散路径,以利于人员能及时逃生。建筑高度大于27m,但小于等于54m的住宅建筑,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面积不大于650㎡,且任一户门至最近平安出口的距离不大于10m,每个单元可以设置一个平安出口时,可以通过将楼梯间通至屋面将各单元连通来满足2个不同疏散方向的要求,便于人员疏散对于54m以下仅有一个单元的高层住宅建筑,由于此类建筑高度较高,即使疏散楼梯能通至屋顶,也不等同于2部疏散楼梯。为提高平安性,本条要求增设靠近消防登高场地一侧的屋面疏散场地,场地面积按照5人/m2计算,且不小于18m2,疏散人数可从12层及以上计算〔每户3.2人〕。图**单一单元住宅〔54m以下〕屋面人员集散场地示意图8.7.5多单元组合的高层住宅建筑,当相邻单元的高度不同且符合以下要求时,可按各独立单元的高度来确定其楼梯间及消防电梯的数量、形式:1较高单元比相邻较低单元屋面高15m及以下*围内的外墙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且较低单元屋顶无天窗、洞口,屋顶耐火极限不小于1.50h;2各单元疏散楼梯间通至屋面,且在较低单元屋面设置连接较高单元疏散楼梯的疏散通道或设置通向较高屋面的室外疏散楼梯。【条文说明】8.7.5当高度不同的多单元住宅组合时,其中较低单元的高度为27~54m,应采取措施保证两个单元的楼梯连通:当两栋高差层数≤3层时,可设室外疏散楼梯或通过连廊连通;两栋高差层数>3层时,较低单元的楼梯应通至屋面,并设连廊与较高单元中的一个疏散楼梯相连,较高建筑楼梯也应通至屋面。设置连廊时,应采取措施确保通道不被占用,室外疏散楼梯应符合相关规定。两栋高差层数≤3层时可采用室外疏两栋高差层数>3层时散楼梯或连接通道连接仅可采用连接通道连接图**单元间疏散楼梯连通8.7.6多单元组合住宅、通廊式住宅的屋面在楼梯间之间应设置净宽不小于1.20m的消防通道。【条文说明】8.7.6住宅屋面常常设置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等设备。目前由于没有统一管理,造成因设备无序设置将屋面上消防疏散通道或场地堵塞的现象,发生火灾时屋面无法进展疏散。因此要求二单元及二单元以上组合住宅体在屋面上,出屋面楼梯之间应预留净宽不小于1.20m消防疏散通道。图**多单元高层住宅屋面疏散通道示意图8.7.7住宅建筑的疏散楼梯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建筑高度不大于21m的住宅建筑可设置敞开楼梯间;与电梯井相邻布置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仍可采用敞开楼梯间。2建筑高度大于21m、不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采用敞开楼梯间。3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户门不宜直接开向前室,确有困难时,每层开向同一前室的户门不应大于3樘且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条文说明】8.7.7针对住宅疏散楼梯间设置制定相应规定楼梯间是火灾时人员竖向疏散的惟一通道,原则上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对于建筑高度低于33m〔即最多十一层〕的住宅建筑,竖向疏散距离较短,如每层每户通向楼梯间的门采用防火门与楼梯间分隔,则能降低烟火进入楼梯间的危险,因而可以不设封闭楼梯间。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开启方向不限。电梯井是烟火竖向蔓延的通道,火灾和高温烟气可借助该竖井蔓延到建筑中的其他楼层,会给人员平安疏散和火灾的控制与扑救,带来更大困难。因此,电梯与疏散楼梯的位置要尽量远离或将疏散楼梯设置为封闭楼梯间。8.7.8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疏散楼梯分散设置有困难且从任一户门至最近楼梯间或前室的距离不大于10m时,可采用剪刀楼梯间,但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采用防烟楼梯间;2梯段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实墙分隔;3楼梯间的前室不宜共用;如需共用时,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0m2;4楼梯间的前室或共用前室不宜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如需合用时,“三合一〞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m2,且短边不应小于2.40m。5剪刀楼梯间的两个楼梯的前室应在住宅的公共走道及屋顶连通。剪刀楼梯间的平台净深不应小于1.30m;6“三合一〞合用前室门〔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条文说明】8.7.8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的规定,在高层建筑中,当设置独立的两座疏散楼梯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梯段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后,可以视作两个疏散楼梯。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每单元每层户数较少,常将剪刀楼梯间的两个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并设计成“三合一〞前室,此时应加大相应前室尺寸,在电梯厅等待候梯时应满足人流的正常疏散,将消防电梯所对应的侯梯厅深度加大至2.40m,并满足每层人员在前室内的平安等待和疏散,由于在同一个前室内,剪刀楼梯间的两个疏散门之间的距离可不要求大于5.0m。每层不超过3户时,人数较少,户门可直接开向“三合一〞前室。每层超过3户时,应通过环绕疏散楼梯的公共走道从不同的方向通至“三合一〞前室。此外,近年来有局部两梯两户的户型采用疏散楼梯及前室通过户内疏散的设计形式〔如图**〕,导致两部疏散楼梯及前室在每层处无法连通,降低了住宅的平安疏散能力。因此,本标准规定剪刀楼梯间的两个楼梯间的前室应在住宅的每层公共走道及屋顶上连通。合用前室合用前室图**每层超过3户时可采用前室分设的剪刀楼梯间图**超过3户时,应通过环绕疏散楼梯的公共走道从不同的方向通至“三合一〞前室图**“三合一〞前室,消防电梯所对应的侯梯厅深度不小于2.40m图**“三合一〞前室,超过3户时不可采用短走道的方式图**疏散楼梯及前室通过户内疏散的设计形式不能满足2个平安出口的疏散要求8.7.9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外窗,宜靠外墙设置。当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2住宅建筑高度大于27m的封闭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3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水管井的乙级防火检修门除外〕;4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条文说明】8.7.9本条规定为封闭楼梯间的专门防火要求。在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时,要注意扩大区域与周围空间采取防火措施分隔。管道井等的检查门等,不能直接开向楼梯间内。通向封闭楼梯间的门,正常情况下需采用防火门。目前,国内实际使用过程中采用常闭防火门时,闭门器经常损坏,使门无法在火灾时自动关闭。因此,对于人员经常出入的楼梯间门,有条件的要考虑采用常开防火门。对于自然通风或自然排烟口不能符合现行国家相关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的封闭楼梯间,可以采用设置防烟前室或直接在楼梯间内加压送风的方式实现防烟的目的。0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防烟楼梯间应直接对外采光通风,当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2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前室〔包括开敞式阳台、凹廊〕。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50m2;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合用前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0m2,前室内可开启外窗不应小于3.00m2;3疏散走道通向前室、合用前室、开敞式阳台、凹廊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4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5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水管井的乙级防火检修门除外〕。0本条规定为防烟楼梯间的专门防火要求。防烟楼梯间是具有防烟前室的楼梯间。前室应具有可靠的防烟设施,使防烟楼梯间具有比封闭楼梯间更好的防烟、防火能力,可靠性更高。前室不仅起防烟作用,而且可作为疏散人群进入楼梯间的缓冲空间和供灭火救援人员在救援前整装、准备时有一个较平安的空间。设计要注意使前室的大小与楼层中疏散进入楼梯间的人数相适应。条文中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面积,为可供人员使用的净面积。当采用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防烟空间作为前室时,其使用面积仍要满足前室的要求。防烟楼梯间在首层直通室外时,其首层可不设置前室。本条及本标准中的“前室〞,包括开敞式的阳台、凹廊等类似空间。8.7.11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条文说明】8.7.11本条规定允许可燃气体管道进入住宅建筑未封闭的楼梯间,但为防止管道意外损伤发生泄漏,规定要求采用金属管。为防止燃气因该局部管道破坏而引发较大火灾,应在计量表前或管道进入建筑物前安装紧急迫断阀,并且该阀门应具备可手动操作关断气源的装置,有条件时可设置自动切断管路的装置。另外,管道的布置与安装位置,应注意防止人员通过楼梯间时与管道发生碰撞。有关设计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GB50028的规定。其他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允许敷设可燃气体管道或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8.7.12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制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条文说明】8.7.12针对住宅内疏散楼梯间〔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火楼梯间〕内设置管道的防火要求。1、布置在楼梯间内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燃气管道,一旦泄露遇明火即可能发生爆炸,易产生严重后果。为防止楼梯间内发生火灾或防止火灾通过楼梯间蔓延,规定楼梯间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甲、乙、丙类液体管道等。2、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容易发生拥挤现象,楼梯间的设计要尽量减少布置凸出墙体的物体,以保证不会减少楼梯间的有效疏散宽度,并防止凸出物碰伤疏散人群。楼梯间的宽度设计还需考虑采取措施,以保证人行宽度不宜过宽,防止人群疏散时失稳而导致踩踏等意外。8.7.13建筑高度大于33m的高层住宅应设置消防电梯。符合消防电梯要求的客梯或货梯可兼作消防电梯。3对于高层住宅,设置消防电梯能节省消防员的体力,使消防员能快速接近着火区域,提高战斗力和灭火效率。因此,要尽量缩短到达火场的时间。由于普通的客、货电梯,不具备防火、防烟条件,火灾时往往电源没有保证,不能用于消防员的灭火救援。因此,要求高层住宅设置供消防员专用的消防电梯。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的客梯或货梯,可以兼作消防电梯。4消防电梯应设置前室,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并应在首层设置直通室外或经过长度不大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2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0㎡,前室内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0㎡,合用前室内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3.00㎡;3除前室的出入口、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和开向前室的乙级防火户门外,前室内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电缆井和水管井的乙级防火检修门除外〕;3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卷帘;4在消防电梯间〔井〕前设置具有与防烟楼梯间前室一样的防烟功能的防烟前室,对于保证消防电梯的平安运行和消防员的行动平安十分重要。消防电梯为火灾时相对平安的竖向通道,靠外墙设置既平安,又便于采用可靠的天然采光和自然排烟防烟方式,其出口在首层要能直接通向室外。一些受平面布置限制不能直接通向室外的电梯出口,可以采用受防火保护的通道,不经过任何其他房间通向室外。该通道要具有防烟性能。依据"住宅建筑规*"〔GB50368〕,对于住宅建筑,由于平面布置难以将电缆井和管道井的检查门开设在其他位置,可以设置在前室或合用前室内,但管井检查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5消防电梯前室的门口应设挡水设施。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排水井容量不应小于2.00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5在扑救建筑火灾过程中,建筑内有大量消防废水流散,电梯井内外宜按消防电梯要求要考虑设置排水和挡水设施,并设置可靠的电源和供电线路,以保证其可靠运行。6消防电梯应符合以下规定:1消防电梯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2电梯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s;3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控制面板应采取防水措施;4在首层的消防电梯入口处应设置供消防员专用的操作按钮;5消防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6消防电梯轿厢内应设专用消防对讲。6本条是为满足一个消防战斗班配备装备后使用电梯的需要所作的规定。消防电梯每层停靠,包括地下室各层,着火时,要首先停靠在首层,以便于展开消防救援。对于适老化住宅、老年住宅等类似功能的建筑,消防电梯轿厢内的净面积尚需考虑病人、残障人员等的救援以及方便对外联络的需要。7设有消防电梯的高层住宅,应每层停靠〔未开设户门的跃层局部、商业效劳网点可不停靠〕。7本条主要根据满足一个消防战斗班装配后使用电梯的需要规定的。消防电梯每层停靠,着火时以便于展开消防救援。8.7.18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与地上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时,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与地下或半地下局部与地上局部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条文说明】8.7.18为保证人员疏散畅通、快捷、平安,除通向避难层且需错位的疏散楼梯和建筑的地下室与地上楼层的疏散楼梯外,其他疏散楼梯在各层不能改变其平面位置或断开。相应的规定在国外有关标准中也有类似要求,如美国"统一建筑规*"规定:地下室的出口楼梯应直通建筑外部,不应经过首层;法国"公共建筑物平安防火规*"规定:地上与地下疏散楼梯应断开。对于楼梯间在地下层与地上层连接处,由于不进展有效分隔,容易造成地下楼层的火灾蔓延到建筑的地上局部。因此,为防止烟气和火焰蔓延到建筑的上部楼层,同时防止建筑上部的疏散人员误入地下楼层,要求在首层楼梯间通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入口处采用防火分隔构件将地上局部的疏散楼梯与地下、半地下局部的疏散楼梯分隔开,并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8.7.19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住宅地下室的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装置:1住宅地上局部的楼梯间或前室设置可开启的外窗,同时满足自然排烟条件;2住宅地下室的功能为自行车、丁戊类储藏间或机电设备用房;3住宅下部地下室层数为2层(地下一层及夹层)且地下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6m。【条文说明】8.7.19地上楼梯间或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高层住宅,只对地下室的楼梯间或前室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即不经济也难以实施。当地下室为自行车库、丁戊类储藏间或机电设置用房时,楼梯间形式不变,对地下无采光的前室和楼梯间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但该地下室的层数不能大于1层,并且地下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6m。0与住宅地下室相连通的地下汽车库,其人员疏散可借用住宅局部的疏散楼梯,当地下汽车库不能直接进入住宅局部的疏散楼梯时,应在地下汽车库与住宅局部的疏散楼梯间设置连通走道,走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分隔,且汽车库开向走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0在大型住宅小区中,建筑间的大型地下车库均有地下通道与住宅相通,如按地下汽车的防火分区内设置疏散楼梯,将使小区内地面的道路和绿化受到较大影响。所以,允许全部或局部利用地下汽车库通向住宅的楼梯间作为汽车库的疏散楼梯是符合实际的,这样,既可以节省投资,同时,在火灾情况下,人员的疏散路径也与人们平时的行走路径相一致。该走道的设置类似于楼梯间的扩大前室,同时,考虑到汽车库与住宅地下室之间分别属于不同防火分区,所以,连通门采用甲级防火门。8.8连廊、天井8.8.1当条件受限,住宅通过敞开连廊与住宅外墙间形成的非封闭天井进展采光通风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敞开连廊内侧与住宅外墙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2.00m;2敞开连廊直接对外开口宽度不应小于6.00m,当连廊的外侧有局部遮挡物时,遮挡物的总宽度不应大于连廊长度的20%;3敞开连廊两侧上下层之间应设置不低于0.80m、不高于1.20m的防火槛墙;4向同一天井开窗的住宅不应超过两户;5天井的顶部不应设置封闭顶盖。【条文说明】8.8.1敞开外廊与住宅外墙间形成的天井在火灾时易成为火灾向上蔓延的通道,天井尺寸及对外的开敞度决定了烟气扩散的程度,过小的天井尺寸如同烟囱具有拔风效应。对外廊提出两侧实体墙的要求主要考虑火灾发生时热和高温对在外廊上疏散人员的影响。〔图**〕图**非封闭天井示意图图**非封闭天井开口过小且有遮挡,不满足规定8.8.2当高层住宅敞开外廊紧贴住宅外墙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住宅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可内开〕;2外廊的开敞长度小于外廊总长度的70%时,面对外廊开启的外窗应采用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的防火玻璃窗;3开向外廊的门和窗不应影响疏散。【条文说明】8.8.2此处高层住宅敞开外廊作为高层住宅的疏散通道,应满足疏散通道的防火要求,其墙体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向外廊开启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外窗采用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的防火玻璃窗。〔图**〕图**外廊的开敞长度小于外廊总长度的70%时的要求8.8.3住宅连廊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其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00m。【条文说明】8.8.3此处规定了外廊通道宽度主要考虑两股人流的要求,此处净宽应扣除外保温及粉刷层厚度,高度2.00m是疏散通道的最小高度。〔图**〕图**住宅外廊通道净宽、净高示意图8.8.4除低层住宅外不应设置全封闭的内天井。【条文说明】8.8.4全封闭的内天井易成为加速火焰及烟气上升蔓延的拔风通道,严重影响上层住户的防火平安。因此,不管天井有无顶盖,都不应设计全封闭的内天井。8.9建筑防火构造8.9.1住宅相邻两单元之间、户与户之间的墙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实体墙,构造应结实、完整,且不应开设门窗洞口;住宅建筑外墙上相邻户开口之间的墙体宽度不应小于1.00m;小于1.00m时,应在开口之间设置突出外墙不小于0.60m的不燃烧体隔墙。【条文说明】8.9.1住宅每户为一个防火单元。因此每户之间及每单元之间的分隔墙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的实体墙。防火隔墙能在火灾时将烟火有效地限制在一定空间内。楼梯间或前室〔合用前室〕与相邻房间窗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0m;小于1.0m时,应在开口之间设置突出外墙不小于0.6m的隔板;内转角两侧的窗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条文说明】8.9.2本款要求楼梯间窗口〔包括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外墙上的开口〕与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要保持必要的距离,主要为确保疏散楼梯间内不被烟火侵袭。无论楼梯间与门窗洞口是处于同一立面位置还是处于转角处等不同立面位置,该距离都是外墙上的开口与楼梯间开口之间的最近距离。〔图**〕图**户与户、单元与单元之间防火隔墙两侧、窗间墙、窗槛墙距离示意8.9.3户与户之间的外窗设置于凹槽内,当面对面布置且距离小于4.00m时,外窗应错开布置或在两窗之间设置突出外墙且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实体墙。【条文说明】8.9.3目前很多住宅在开放式凹槽的两侧布置房间外窗。这种布局对防火不利,又有视线干扰,因此要求两侧外窗正对时,宜错开布置并至少完全遮挡一户窗户。〔图**〕图**凹槽内窗户正对布置时采取防火分隔措施8.9.4电梯井和管道井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它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2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燃气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电梯井壁除设置电梯门、平安逃生门和通气孔洞外,不应设置其他开口;3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等竖向井道,应分别独立设置,井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4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5电梯层门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梯层门耐火试验完整性、隔热性和热通量测定法"GB/T27903规定的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条文说明】8.9.4实际工程中,为便于维修管理,几台电梯的梯井往往连通或设开口相连通,电梯机房也合并使用,在发生火灾时,对消防电梯的平安使用不利。因此,要求消防电梯的梯井、机房与其他电梯的梯井、机房之间,应该具有一定耐火等级的墙体分隔开,必须连通的开口部位应设防火门。发生火灾时,电梯井往往成为炽热蔓延的通道,如与其他管井连通,一旦起火,容易通过电梯井威胁其他管井,扩大灾情,因此要求电梯层门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普通电梯的门可开向前室或合用前室。电梯井一般都与梯厅及其他房间相连接,所处的位置重要,假设在梯井内敷设可燃气体和易燃、可燃液体管道或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是不平安的。据调查,有些单位无视这一点,将无关的电缆混设在梯井内。如*通信楼将其他通信电缆都敷设在梯井内,这不仅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而且一旦失火,容易蔓延扩大。所以,本条对此作了规定。电梯是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其梯井是火灾蔓延的通道之一,一旦发生火灾,电梯井就很容易成为拔烟火的通道,所以,规定电梯井井壁上除开设电梯门和底部及顶部的通气孔外,不应开设其他洞口。每层楼板处用于封堵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的厚度不应小于楼板厚度。8.9.5除燃气管外的管道井设置在住宅建筑的前室、合用前室时,应符合以下条件:1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2井壁上的检修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条文说明】8.9.5针对防烟楼梯间和封闭楼梯间及在合用前室内设置管井提出相关的防火要求。每层楼板处用于封堵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的厚度不应小于楼板厚度。前室、合用前室指的是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及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间的合用前室.8.9.6当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燃烧性能为B1、B2级的保温材料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除采用B1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公共建筑或采用B1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外,建筑外墙上门、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能于0.50h;2应在保温系统中每层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抖,防火隔离带的高度不应小于300mm。8.10避难层〔间〕8.10.1100m及以上的高层住宅不宜设置剪刀楼梯间。8.10.2100m以上的高层住宅应设置避难层〔间〕,且应符合以下规定:1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应超过50m。避难间应设在消防登高场地一侧;2通向避难层〔间〕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3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应按5人/m2计算,且使用面积不小于50m2;避难区的净高不低于2.20m;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他开口;5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6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7应设置消防专线和应急播送;8在避难层〔间〕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间〕的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9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10避难层〔间〕上下窗槛墙的高度不应低于1.20m;11避难层〔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与住宅局部完全分隔;避难空间开口部位与相邻住宅开口部位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2.00m,转角两侧的窗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0m;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时,该距离不限。【条文说明】8.10.2根据目前消防救援设备,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50m较为适宜,以便火灾时不能经楼梯疏散而将停留在避难层的人员采用云梯车救援下来。根据普通人爬楼梯的体力消耗情况,结合各种机电设备及管道等的布置和使用管理要求,将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确定为不大于50m。火灾时需要集聚在避难层的人员密度较大,为不致于过分拥挤,结合我国的人体特征,规定避难层的使用面积按平均每平方米容纳不大于5人确定,计算层数为两个避难层之间的层数和户数〔每户按3.2人计〕,该面积不包括疏散通道的面积。对通向避难层楼梯间的设置方式作出了规定,“疏散楼梯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的做法,是为了使需要避难的人员不错过避难层〔间〕。其中,“同层错位和上下层断开〞的方式是强制避难的做法,此时人员均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疏散楼梯在避难层分隔〞的方式,可以使人员选择继续通过疏散楼梯疏散还是前往避难区域避难。一座建筑是设置避难层还是避难间,主要根据该建筑的不同高度段内需要避难的人数及其所需避难面积确定,避难间的分隔及疏散等要求同避难层。避难层内可设置火灾危险性小的设备用房,但应采用防火墙将设备用房与楼层其他局部分隔成不同的区域。利用避难层多余空间设置复式户型时,必须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与避难区完全分隔,并符合相关规定。图**避难区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与住宅局部完全分隔8.10.3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户应有一间房间符合以下规定:1应靠外墙设置,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2该房间内、外墙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宜低于1.00h。【条文说明】8.10.3本条参考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利用住宅套内的房间兼作避难室,满足每户火灾发生时临时紧急避难需求。为便于救援,该房间需至少有一面墙为建筑的外墙,且有可开启的外窗。为防止在避难过程中外部火灾燃烧进套内后的平安,要求该房间的门具有防火防烟性能,开启方向可朝外或朝内,且内部的分隔墙体和外墙体至少应具备1.00h的耐火极限,外窗也具备同样的耐火时间,内墙体上不应开设窗口,不宜将使用燃气的厨房作为避难室,可将每户直接对外的卫生间兼作为每户避难室。8.11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8.11.1建筑高度大于21m的住宅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且不宜设干式室内消火栓系统。8.11.2室外不应设地下式室外消火栓。8.11.3高层住宅的公共部位应设置灭火器。独立式与联排式低层住宅应设置灭火器。8.11.4高层住宅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8.11.5建筑高度大于54m的单元式住宅建筑当每层设置两个消防箱有困难时,可将两套消火栓放置在一个消防箱内。【条文说明】8.11.1~8.11.5对住宅中消火栓系统和建筑灭火器的配置作出了规定。消火栓系统的具体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现行国家防火规*;建筑灭火器的配置还应执行"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GB50140〕。建筑高度大于54m的单元式住宅建筑当楼层公共部位面积较小,设置两个消防箱确有困难时,可将两套消火栓放置在一个消防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届数学(文科)高考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4.4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 【状元之路】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B卷)同步练习-2-1
- 河北省廊坊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无听力音频无听力原文)
- 【高考总动员】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39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 《结直肠癌X线表现》课件
- 【2022走向高考】高三英语一轮(外研版)复习:必修1-Module-4综合测试
- 临时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 【创新设计】2021高考英语(江苏专用)大二轮总复习定时训练6
- 【-学案导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1章-第3节-课时作业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医学人文课件》
-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
- 锅炉控制器modbus协议支持说明
- 粉末涂料有限公司危废库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750更换齿轮箱作业指导书
- GB/T 20706-2023可可粉质量要求
- 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全
- 猜歌名教学讲解课件
- 世界主要国家洲别、名称、首都、代码、区号、时差汇总表
- 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铁一中学九年级(上)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 《报告文学研究》(07562)自考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