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战时期八路军
——编制大全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人民军队实行领导的最高组织机构。1937年8月洛川会议决定正式成立。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周恩来、王稼祥(1938年任)、刘少奇(1943年3月任)、彭德怀(1943年9月任),参谋长前为肖劲光,1938年由滕代远任,1940年由王若飞任,1941年由叶剑英任。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林彪、贺龙、刘伯承、张浩、徐向前、叶剑英等11人为委员。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军委组成机构为:总参谋部,部长聂鹤亭,下设一、二、三、四局,分别由郭天民、曾希圣、王铮、黄春甫(江华)任局长;总政治部,主任先后由任弼时、毛泽东(代)、王稼祥任,下设组织部、宣传部、锄奸部、敌工部、联络部,分别由*、肖向荣、吴溉之、王学文、谭政任部长;后勤部,部长叶季壮,下设供给部、卫生部、兵站部,分别由张永励、饶正锡、张令彬任部长。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总部(集总)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八路军指挥机关的组成是:司令部秘书长舒同,下设参谋处,处长彭雪枫(后为阎揆要),副处长边章伍;副官处,处长唐延杰,副处长余忠良;炮兵主任武亭;政治处主任李文楷。政治部设有宣传教育部,部长陆定一,副部长黄镇;组织部,部长谭甫仁;敌工部,部长蔡乾;保卫部,部长杨奇清;地方工作部,部长傅钟。供给部,部长赵尔陆,副部长谢今古(后改名黄达);兵种部,部长叶季壮,副部长周玉成;卫生部,部长姬鹏飞。随营学校,校长韦国清,政委张平凯。特务团,团长朱水秋,政委邱创成。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9月11日,根据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简称集总(习惯仍称八路军)。由八路军司令部、政治部和供给部组成。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供给部长杨立三。1937年9月15日,总部机关由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转战华北,指挥作战,年底进入太行山区,之后一直驻扎于此,直至抗战胜利。1938年1月5日,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不再任总政副主任。2月28日,为统一对外名义,军委总政治部以八路军政治部出现,主任任弼时,副主任傅钟、谭政。1938年8月4日,中央和军委发布通知,王稼祥从苏联回国,担任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并兼八路军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1938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简称“前指”,设立于晋东南。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左权,野战政治部主任傅钟,副主任陆定一。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供给部部长周玉成,“前指”秘书长申伯纯。总部所属特务团(团长尹先炳,政委李志民)、炮兵团(团长武亭,政委邱创成)、随营学校(校长韦国清,政委陈卜明)。1940年5月朱总司令返回延安,1940年5月25日,中央军委任命罗瑞卿为野战政治部主任,接替傅钟职务(1943年9月10日,张际春任副主任)。任命王若飞为八路军副参谋长,驻军委办事。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鉴于叶剑英已回延安,1941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叶剑英仍兼八路军参谋长,驻延安办公,王若飞调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左权在战斗中牺牲。8月25日,中央军委任命滕代远为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前指参谋长。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1942年秋,八路军总直机关的编成情况司令部,秘书长韩进;机要科长段连绍参谋处一科科长王政柱,二科科长魏国运,三科科长吴子云,四科科长朱早观;情报处,处长滕代远兼,一科科长林一,二科科长钱江,三科科长项本立。野战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周恒;宣传部长,部长陆定一兼,副部长王东明;敌工部,部长漆克昌;秘书处,处长陈志斌。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下辖供给部,部长周玉成,政委周文龙;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军工部,部长刘鼎,副部长刘鹏;冀南银行行长兼政委高捷成,副行长熊光炳。特务团,团长欧致富,政委武开胜。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1943年9月8日,彭德怀离开麻田总部,同刘伯承一起回延安。10日,又任命杨立三为前指副参谋长。10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一二九师于总部合并(保留一二九师番号);中共太行分局合并于北方局,邓小平任北方局代理书记,主持八路军前方总部工作。1945年8月,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同时撤销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政治部:八路军的政治工作机关。其前身为红军总政治部。1937年8月25日成立,9月11日,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政治部改称十八集团军政治部,主任任弻时,副主任邓小平,下设宣传教育部、组织部、敌工部、保卫部、地方工作部1938年1月,邓小平调一二九师任政治委员,任命傅钟、谭政为副主任。任。为统一对外名义,2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以八路军政治部名义出现,同时决定将华北前线的八路军政治部改为野战政治部。8月4日,中央军委决定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兼八路军政治部主任,机关设在延安。王稼祥赴苏后,毛泽东兼代主任,主持工作。王稼祥回国后,继续任政治部主任,1943年1月恢复军委总政治部。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野战政治部:1938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以八路军政治部名义出现,同时决定将华北前线的八路军政治部改称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傅钟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兼野政主任,1940年5月傅钟调中央军委工作,罗瑞卿为野政主任,陆定一为副主任。1942年,野政成立党务委员会,罗瑞卿为书记,彭德怀、罗瑞卿、陆定一、周恒、滕代远、杨立三等六人为委员。1943年9月,中央军委又任命张际春为野政副主任。1945年8月,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改为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后勤部:八路军总部成立后,开始设供给部,部长赵尔陆;卫生部,部长姜齐贤;兵站部,部长杨立三。1940年设立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政治部主任谢翰文。下属供给部,部长周玉成;卫生部,部长孙仪之;军工部,部长刘鼎;兵运部,部长刘颂;财政经济部,部长张慕光;冀南银行,行长高捷成。1945年8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军政委员会:中国*在其军队中设立的党的集体领导机关,负责部队的军事、政治和党的工作。一一五师军政委员会由林彪、聂荣臻、周昆、肖华组成,林彪为书记;一二○师军政委员会由贺龙、关向应、肖克、甘泗淇、王震组成,贺龙为书记;一二九师军政委员会由刘伯承、张浩、徐向前、陈赓、王宏坤组成,刘伯承为书记。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1941年2月7日,中央军委颁布《军政委员会条例》,规定在军、师、旅、团及纵队、支队、军区、军分区成立军政委员会,作为党的领导机关,集体讨论决定军队重大问题,领导部队的军事、政治和党的工作。1947年,随着军队党委制的恢复(军队党委制在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于1931年11月取消),军政委员会被撤消。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华北军分会:中国*在华北敌后的军事领导机构,是根据中共中央1937年8月29日的决定成立的,当时称前方军委会分会(简称为前方军分会)。1941年4月16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前方军分会改称华北军委分会,简称华北军分会,朱德任主席。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七七事变以后,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逐步形成。7月15日,中国*为公布国共合作发表宣言,决定“取消红军的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军“。8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称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辖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8月25日,中央军委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原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以任弼时为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同日,第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通电就职,决心"效命疆场,誓驱日寇,收复失地,为中国之独立自由幸福而奋斗到底!"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9月6日,八路军总部由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左权、邓小平诸同志率领从陕西三原县云阳镇东进。所属各师先后东渡黄河,向华北抗日前线进军。9月11日,第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习惯仍称八路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改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简称集总),朱德为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1938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简称“前指”,设立于晋东南。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左权,野战政治部主任傅钟,副主任陆定一。1943年9月8日,彭德怀离开麻田总部,同刘伯承一起回延安。10日,又任命杨立三为前指副参谋长。10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一二九师与总部合并(保留一二九师番号),仍沿用“前方总部”名义。前方总部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滕代远,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副参谋长杨立三,供给部部长周玉成,政委周文龙。八路军前总工作由邓小平同志主持。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部队不断发展壮大。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共4.5万人,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八路军3个师分别以晋东北之五台山、晋东太行山、晋西吕梁山以及晋南太岳山一带为活动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壮大抗日武装。10月23日,一一五师政委聂荣臻奉命率一一五师一部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1月7日,建立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个军区--晋察冀军区(北岳、冀中、平西、平北、冀东),此后,又创建了晋绥(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冀鲁豫、鲁西、湖西)、山东(鲁中、鲁南、冀鲁边、清河、胶东、滨海)等军区。到抗日战争结束的1945年8月,八路军的3个师分别兼任山东军区、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在8年抗战中,各师扩大了编制,又一度组建了第一至第五纵队以及冀察热挺进军等,总兵力由改编时的4.5万人发展到102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八路军共与日伪作战12万次,毙伤、俘虏日伪125万人,创造面积达24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的抗日根据地,为中国人民民族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1947年6月,八路军全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一一五师: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及陕南红七十四师合编而成,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参谋长周昆。下辖三四三旅、三四四旅及师直独立团、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教导营,全师共15000人。改编即日便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工兵、辎重营留守陕甘宁。9月25日,首战平型关,歼敌1000余人。10月,聂荣臻改任师政委,罗荣桓政治部主任。同月,聂荣臻率独立团等部2000余人留守五台地区,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师部率三四三旅南下开辟吕梁抗日根据地。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1938年春,林彪受伤,陈光代理师长。1939年,一一五师进入山东地区,1943年,一一五师与八路军山东军区合并,组成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委,黎玉任副政委,肖华任政治部主任。8年抗战中,该师共与日作战3800次,歼灭日伪军18.2万余人。抗战胜利后,一部分部队调东北,另一部分编入新组建的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三四三旅一一五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一军团改编而成,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下辖六八五团,六八六团,由杨德志、李天佑分任团长。1937年8月22日,从陕西三原出发,东进抗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冬旅主力开赴山东,彭明治率六八五团抵微山湖地区,改称苏鲁豫支队,该旅于1940年改称教导第三旅兼鲁西军区。后并入冀鲁豫军区。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三四四旅一一五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十五军团而成,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参谋长卢绍武,下辖六八七团,六八八团。1937年8月22日,从陕西三原出发,东进抗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冬旅主力开赴山东,杨得志、崔田民率该旅旅直一部与当地武装合并为冀鲁豫支樱⒊闪⒘司磐拧⒍懒⑼拧⑼荻拥龋?938年2月曾归一二九师指挥,1940年2月隶属于八路军第二纵队。南下以后又编入八路军第四纵队,皖南事变后编者按入新四军第三师。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一二O师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红二方面军和陕北红二十七军、二十八军、独立第一师、第二师、总部特务团、赤水警卫营等合编而成,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长周士第。下辖三五八旅、三五九旅及教导团、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特务营,全师共14000人。9月3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七一八团留守陕甘宁。9月,一二○师进入晋西北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1938年,李井泉率大青山支队开辟绥西、绥南和绥中创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1942年,组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8年抗战中,该师共与日作战2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2万余人,部队发展到8.5万人。解放战争初期,改编为晋绥军区及晋绥野战军。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三五八旅一二O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二军团和红二十八军改编而成,旅长卢冬生(未到职)、张宗逊、副旅长李井泉,下辖七一五团,七一六团,团长分别为王尚荣、宋时轮。改编后于9月3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当月由宋时轮组建宋支队,后与邓华支队会合开辟冀东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忻县独立团编为714团列入该旅序列,夏天李井泉带部分部队组成大青山支队挺进大青山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1939年由彭绍辉接任旅长,罗贵波任政委(也叫彭八旅)。9月将独二旅也改称三五八旅,张宗逊为旅长,张平化政委(称张八旅)。1940年9月彭八旅改编为独立第二旅,1945年9月,三五八旅及独二旅均编入晋绥野战军。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三五九旅一二O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总部特务团一营改编而成,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下辖七一七团,七一八团,团长分别为刘转连、文年生。除七一八团留守延安外,其余全部于9月3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1月平山独立团改编为七一八团、崞县独立团改编为七一九团列入该旅序列,1939年在旅长王震率领下三五九旅主力调回陕甘宁边区驻防,1940年冬该旅开赴南泥湾执行屯田任务。1944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三五九旅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支队(也叫南下支队)分别由王震、王首道任司令员、政委,南下湘粤边,打通与广东东江纵队的联系并开辟根据地,后该支队开辟了湘鄂赣根据地,留驻陕甘宁的三五九旅一部由副旅长苏进率领作为南下第二梯队。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一二九师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二十九军、三十军、独立一至四团合编而成,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参谋长倪志亮。下辖三八五旅、三八六旅及教导团、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教导营,全师共13000人。9月30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三八五旅旅部及七七○团留守陕甘宁。10月,张浩任政委。年底,全师越过正太路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张浩调延安,师政委由邓小平接任。4月,陈再道、宋任穷等率部开辟冀南,抗战时期,该师先后开创了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8年中,歼灭日伪42万余人,部队发展到30万人。解放战争初期,该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及晋冀鲁豫野战军。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三八五旅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一军团改编而成,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耿飚,下辖七六九团,七七○团,由陈锡联、张才千分任团长。旅部于七七○团留守陕甘宁边区,之后将警备第三、七团编入该旅序列,并划归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指挥。1942年6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后,又归联防军司令部领导,抗战胜利后编入陕甘宁边(军)区。该旅第七六九团跟随一二九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新的三八五旅在太行根据地成立,由陈锡联任旅长,谢富治任政委,辖769团、独立团、汪乃贵支队。该旅一直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生活战斗,1945年8月,晋冀鲁豫军区成立,该旅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三八六旅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十五军团改编而成,旅长陈庚、副旅长陈再道,参谋长李聚奎,下辖七七一团,七七二团,由徐深吉、叶成焕分任团长。9月30日,该旅随一二九师出兵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1月成立独立团,由韩东山任团长,7月,七七一团编入一二九师独立旅,不久独立旅与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合编为青年抗日纵队。1940年改编为新四旅,1942年11月七七一团归冀南第四军分区,1944年春,该团又调往延安,编入新编第四旅。抗战胜利后编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1940年5月该旅兼太岳军区,对外称太岳纵队,1941年1月三八六旅改为机动兵团,一直在太岳抗日根据地。1943年3月兼太岳第二军分区,抗战胜利后该旅分别编入太岳第十九军分区和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山东纵队由山东地区的各抗日游击队改编而成。1937年7月11日至1938年5月,中共山东党组织在各地发动和领导了10余次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10几个抗日阵地,至1938年夏天,起义部队达4万余人,为加强起义部队的统一指挥,1938年12月,经中央批准,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任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王建安任副总指挥,罗舜初任参谋长,江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至第八支队和挺进、南进支队,总兵力5万余人。1941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山东纵队归一一五师指挥。1942年1月20日中央军委指示将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由一一五师统一指挥。1943年3月12日,中央决定一一五师与山东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委,黎玉任副政委,肖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5个军分区。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第一纵队1939年7月初,徐向前、朱瑞奉中央之命率一部分干部由冀南抵鲁南沂水,与山东纵队指挥部会合。8月1日正式成立八路军第一纵队,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黄河以北山东、苏北的八路军部队,8月9日,山东军政委员会组成,第一纵队归山东军政委员会直接指挥。10月,第一纵队与山东纵队指挥机关合并(山东纵队番号仍保留),统一指挥山东地区的抗日斗争。1940年5月,第一纵队番号撤消,由山东纵队指挥所属部队。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第二纵队1940年2月,根据八路军总部决定,将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晋豫边支队、独立游击支队、决死第三纵队和河北民军第四团合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兼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4月,黄克诚奉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率第二纵队主力三四四旅、独立游击支队和河北民军第一旅挺进冀鲁豫边区,随即与冀鲁豫支队合编,仍称第二纵队,原冀鲁豫支队司令员杨得志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黄克诚奉命率第二纵队主力南下华中后,留在冀鲁豫根据地的第二纵队新编第三旅、民军第一旅,在杨得志率领下,与敌人展开激烈斗争。1941年7月,第二纵队再次整编,杨得志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治委员,杨勇任副司令员,下辖教导第三旅、教导第七旅和冀中南进支队等。第二纵队仍由八路军总部指挥。1941年12月,第二纵队领导机关与冀鲁豫军区合并。1942年6月,第二纵队番号取消,所属部队划归冀鲁豫军区。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第三纵队1938年4月,由吕正操领导的冀中人民自卫军和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吕正操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7月由程子华接任),下辖第七、八、九、十支队和独立支队、回民支队,共二十一个团6万余人。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归晋察冀军区指挥。1939年1月,一二○师主力抵达冀中,成立了八路军冀中区总指挥部,贺龙任总指挥,吕正操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冀中的游击战争,第三纵队有很大发展。同年8月,一二○师离开冀中后,第三纵队在极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战争。1943年秋,吕正操奉中央之命,率部到达晋西北地区,第三纵队建制随即取消。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第四纵队1938年5月,根据集总指示,一二O师宋时轮支队与邓华支队回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归晋察冀军区指挥,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同时组成党的纵队委员会,邓华任书记。6月,第四纵队经平北向冀东地区挺进,配合中共冀热边特委领导的冀东抗日武装起义,部队迅速扩大到7万余人。10月,第四纵队和起义武装大部撤向平西整训,撤退中部队受到较大损失。193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和集总指示,以第四纵队为基础,成立冀热察挺进军,肖克任司令员,并组成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平西、冀东、平北地区的武装斗争。至此,第四纵队番号取消。1939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由三四四旅(欠六八七团)与第六支队(欠第四总队)合编为新的八路军第四纵队,辖第四、五、六旅,由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坚持豫皖苏边区的斗争。1941年初,皖南事变以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八路军第四纵队整体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兼政委,参谋长张震。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第五纵队1940年5月,第二纵队政委黄克诚奉命率该纵队三四四旅、新二旅主力共五个团1.2万余人及教导营500余名干部,由冀鲁豫南下支援新四军。6月,在永城以南新兴集与新四军第六支队回合。中共中央指示,第二纵队归中共中原局直接指挥。新二旅及三四四旅六八七团与皖东北的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第四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韩振纪任参谋长,吴法宪任政治部主任,辖三个支队共九个团近2万人,执行东进任务。皖南事变后,第五纵队整体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八路军主力开赴前线抗日后,中央军委将一一五师炮兵营、辎重营;一二○师七一八团、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重营;一二九师之三八五旅(欠七六九团)、特务营、炮兵营、工兵营等共9000余人组成八路军后方留守处,由肖劲光任主任兼政委,辖八个警备团、七七零团及三八五旅旅部等部。10月12日成立了五县警备司令部及两延河防司令部。何长工任五县警备司令员,郭洪涛任政治委员;陈奇涵任两延河防司令部司令员,白志文任副司令员。同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将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1937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肖劲光任司令员,莫文任政治部主任,留守兵团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1938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陕甘宁边区各部队由留守兵团指挥。此时留守兵团辖三八五旅、警备第一至八团、绥德警备司令部、保安司令部等部。至1940年,留守兵团直辖三八五旅、三五九旅、警备一旅、关中警备司令部、保安司令部等共13个团,31000余人。1942年月13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贺龙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治委员(在关养病期间,由高岗代理),徐向前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肖劲光任副司令员,林枫任副政委。留守兵团归联防军司令部统一指挥。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1942年5月13日,中央军委决定在延安建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并任命贺龙为司令员,关向应为政治委员(关休养期间,由高岗代政委),徐向前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林枫任副政治委员,下辖八路军第一二○师、留守兵团、晋绥军区部队和陕甘宁边区保安队以及炮兵团等部。6月10日,联防军司令部正式成立。9月15日,中央军委决定将联防军司令部与留守兵团司令部合并,增任肖劲光为副司令员,张经武接任参谋长,不久,又任命谭政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但对外一律不用联防军司令部的名义。抗日战争进入反攻时,联防军领导人分赴山东、东北就任新职,中央机关任命王世泰为联防军司令员,习仲勋为政治委员,王维舟、阎揆要为副司令员,张仲良为副政治委员,张文舟为参谋长。此时,联防军仅指挥陕甘宁边区部队。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东进纵队1937年12月17日,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一二九师以七六九团4个步兵连队、1个机枪连队、1个骑兵连队组成东进纵队,由三八六旅副旅长陈再道任司令员,东进冀南,开辟抗日根据地。1938年7月东纵兼冀南军区,陈再道任司令员,宋任穷任政治委员,辖8个支队和1个独立团。1939年1月,冀南军区与东进纵队分开,宋任穷任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任纵队司令员,刘志坚任政治委员,卜盛光任参谋长,钟汉华任政治部主任。1940年5、6月间,一二九师又新编了6个旅,其中东进纵队被编为新七旅,旅长易良品,政委文建武。至此,东进纵队番号撤销。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大青山支队1938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由一二O师派兵建立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师部决定以三五八旅第七一五团、师直绮兵营一个连组成大青山支队,由该旅政委李井泉任司令员兼政委,姚吉吉任参谋长,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7月底大青山支队正式出发开支赴绥中、绥西大青山地区。为加强绥远地区武装力量,1940年,贺龙、关向应决定将大青山支队的3个营扩大为3个团,姚喆任司令员,1942年10月,中共晋绥分局根据中央决定,将绥远(大青山)和雁北合并,成立塞北军分区,以姚喆为司令员,高克林任政委,统一指挥塞北区的军事行动,同时撤销支队番号。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冀热察挺进军1939年2月,在八路军第四纵队基础上与冀东起义部队合编而成,由肖克任司令员,程世才任参谋长,伍晋南任政治部主任,统一指挥平西、平北、冀东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挺进军下辖2个支队和1个抗日联军。1942年,晋察冀军区精简整编,挺进军番号取消,平西、平北、冀东各成立军分区,肖克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冀鲁豫支队1939年2月,三四四旅代旅长杨得志、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奉八路军总部命令,率旅直一部、一个警卫排、一个工兵排、一个迫击炮排,挺进直南地区。4月初,将活动在该地区的八路军特务团、独立团、黄河支队、冀鲁豫第五支队合编为冀鲁豫支队,杨得志任司令员,下辖4个大队,至年底发展到7000余人。1940年4月底,奉总部命令,八路军第二纵队由黄克诚率领,从太南地区进入直南地区与杨得志会合。随即,冀鲁豫支队与第二纵队合编,仍称为第二纵队,杨得志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下辖三四四旅、新二旅、新三旅、河北民军第一旅。至此,冀鲁豫支队番号撤销。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山西新军
山西新军是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由薄一波同志负责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组织起来的一支抗日武装。包括“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工卫旅、暂一师、政卫旅、二一二旅、二一三旅和在牺盟救国会领导下的各地游击队等革命武装。1937年8月1日,决死第一纵队(第一总队)在太原成立,政委薄一波,纵队长鲁应麟(旧军官),政治部主任牛佩琮;10月下旬,决死二总队成立,11月,改编为二纵队,政委张文昂,纵队长陈庆华(旧军官),政治主任韩均;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1938年2月,相继成立了决死三、四纵队。决死三纵队,政委戎子和,纵队长陈光斗(旧军官),政治部主任董天知;决死四纵队,政委雷任民,纵队长梁浩(旧军官),政治部主任李力果。分别开赴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北、晋西南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后又相继成立了政卫旅(旅长张韶芳,政治部主任廖鲁言),工卫旅(旅长郭挺一,政治部主任侯俊言),二一二旅(旅长孙定国,政治部主任李成林),二一三旅(旅长郝玉玺,政委程国梁,政治部主任牛佩瑄),暂一师(师长续范亭,参谋长张希钦)。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1939年,阎锡山以6个军进攻我决死第二纵队和晋西独立支队,制造了“十二月事变”。为了粉碎敌人进攻,便于统一指挥,晋西北区党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决定成立新军临时总指挥部。翌年1月,新军总指挥部正式成立,续范亭任总指挥,罗贯波任政委。雷任民、张文昂任副总指挥,张希钦人参谋长,下辖第二纵队、决死第四纵队、暂一师、工卫旅。3月初,晋北新军进行整编,以续范亭为司令员,罗贯波为政委,决死第一纵队清除了阎锡山的旧军官,由薄一波任纵队长兼政委,牛佩琮为副纵队长兼政治部主任,严天民为参谋长。决死第三纵队除被反动军官拉走3个多团外,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其余也在我党掌握下,仍在太南地区坚持斗争。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以便使武装建设、对敌斗争与根据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1940年2月,决死第三纵队编入八路军第二纵队。1940年11月7日正式成立了晋西北军区,暂一师、决死第二、四纵队、工卫旅都编在军区序列内;决死第一纵队编入由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一二九师的战斗序列。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晋冀豫边游击纵队简称边纵。1938年底,根据集总命令,晋冀豫军区改称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倪志亮任司令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新亭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支队(支队长桂干生,政委张南生)、第二支队(支队长唐天际,政委方升普)、第三支队(支队长张贤约,政委杨树根)、第四支队(支队长赵基梅,政委谭甫仁)。1939年秋,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改称晋冀豫边游击纵队。边纵在太行根据地的抗战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1940年6月,晋冀豫边游击纵队在整编中撤销,成立太行军区。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南下支队1944年,9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组织八路军南下支队,挺进华南,随即以三五九旅主力一部5000余人,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郭鹏任副司令员,王恩茂任副政委,挺进湘鄂赣边,创建根据地,三五九旅留下的部队约5000余人,作为第二梯队,待机南下。11月9日从延安出发,渡过黄河,越过陇海铁路,于1945年1月29日到达鄂豫皖根据地的大悟山,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师。2月初,鄂豫皖区党委决定派第四十、第四十一2个团配合南下支队挺进湘鄂赣地区。3月,南下支队进入湖南,改称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3月16日进驻平江,因遭国民党4个军的多路围攻,被迫于4月15日撤离平江,4月底,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湘鄂赣边区党委、军区和行署。1945年7月上旬,王震、王首道根据中共中央建立湘粤赣边根据地的指示,率部继续向湘粤赣边进军。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1945年7月上旬,王震、王首道根据中共中央建立湘粤赣边根据地的指示,率部继续向湘粤赣边进军。8月奉中共中央之命北上接应南下支队的东江纵队也到达这一地区。但由于国民党军集结数师兵力围击南下支队和东江纵队,致使南下支队和东江纵队无法靠拢,处境困难。9月7日,中共中央指示南下支队停止南进,从湘粤边北返,向新四军第五师再次靠拢。11月初,南下支队返回鄂豫皖根据地,恢复了三五九旅番号,并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编入新四军第五师战斗序列,直至解放战争开始。南下支队第二梯队于1945年6月南下,当进到河南新安地区时,因日本投降,当即奉命开赴东北。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冀中回民支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领导的战斗在河北中部地区的回族人民抗日武装。1938年7月,中国*领导下的冀中回民教导队,与回族*员马本斋领导的河北游击军联合组成回民教导队。马本斋任总队长。1939年秋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支队司令员。1940年发展到2000多人。支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转战在冀中和冀鲁豫的广大地区,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后该支队编入冀中军区。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晋察冀军区1937年平型关战斗后,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南下开辟吕梁山抗日根据地。该师政委聂荣臻奉命率领独立团、骑兵营等共2000余人,留守五台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11月7日,中央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军分区。到1939年年底,全军区部队发展到127000余人。1942年2月起,晋察冀军区实行精兵简政。2月,撤销挺进军,成立了1至13个军分区,1945年8月,根据中央编组野战军指示,军区迅速扩编主力团,将区队、支队、区小队编为团,发起战略反攻,直至日本最后投降。8年抗战中,晋察冀军区部队对敌作战共65000余次,毙伤敌伪230000余人。军区部队由2000余人发展到300000余人。1945年9月,主力编为晋察冀野战军。
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冀热辽军区晋察冀军区所辖的1个二级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4年7月指示,9月至11月,晋察冀军区先后成立了冀晋、冀中、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并以各区部队为基础,组织了野战军。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副司令员詹才芳,副政委李楚离,参谋长彭寿生,政治部主任李中权。辖5个军分区:第十四军分区,司令员何能彬(兼),政委李子光;第十五军分区,司令员李雪瑞,政委傅西河;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政委王延春;第十七军分区,司令员王耀南,政委王世煜;第十八军分区,司令员赵文进,政委焦若愚。新编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第十九团。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冀晋军区晋察冀军区所辖的1个二级军区。为便于指挥作战并为大反攻作好组织准备,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4年7月指示,9月至11月,晋察冀军区先后成立了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并以各区部队为基础,组织了野战军。冀晋军区司令员唐延杰,政委王平,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连奎,参谋长张开荆。辖4个军分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曾美,政委张连奎(兼);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李湘,政委黄文明;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马龙,政委丁莱夫;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陈坊仁,政委刘达。新编第四十六、第四十七、第四十八、第四十九团。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冀察军区晋察冀军区所辖的1个二级军区。为便于指挥作战并为大反攻作好组织准备,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4年7月指示,9月至11月,晋察冀军区先后成立了冀察、冀晋、冀中、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并以各区部队为基础,组织了野战军。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道生,参谋长易耀彩。辖4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肖应棠,政委杨士杰;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肖文玖,政委杜存;第十二军分区,司令员覃国翰,政委段苏权;第十三军分区,司令员何能彬,政委吴光。新编第四十四、第四十五团。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冀中军区晋察冀军区所辖的1个二级军区。1938年4月,与八路军第三纵队同时成立,第三纵队机关兼军区机关,吕正操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后由程子华继任),孟庆山任副司令员,孙毅任参谋长,孙志远任政治部主任。辖4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赵承金;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于权申;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沙克;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孟庆山(兼)。1942年晋察冀军区实行精简整编后,冀中军区辖5个军分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王长江,政委旷伏兆;第七军分区,司令员于权申,政委吴西;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委金城;第九军分区,司令员王凤斋,政委吴立人;第十军分区,司令员周彪,政委帅荣。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1943年下半年,冀中军区机关与晋察冀军区机关合并,其隶属军分区归晋察冀军区直接指挥。同年秋,第三纵队开赴晋西北。1944年,冀中区的形势恢复到1940年秋的局面,根据中共中央军委7月指示,9月至11月,晋察冀军区先后成立了冀中、冀南、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冀中军区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林铁,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参谋长沙克。辖5个军分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王先臣(王牺牲后叶楚屏代),政委魏震;第七军分区,司令员于权申,政委张春庆;第八军分区,司令员贾士珍,政委周彪;第九军分区,司令员魏洪亮,政委陈鹏;第十军分区,司令员刘秉珍,政委旷伏兆。新编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团。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晋西北军区1940年11月7日成立,一二O师兼军区机关,贺龙兼任司令员,关向应兼任政治委员,续范亭任副司令员,周士第兼任参谋长,士泗淇兼政治部主任。辖6个军分区:第二军分区(独立第二旅兼),司令员彭绿叶辉,政委张平化;第三军分区(三五八旅兼),司令员王尚荣,政委白坚(冼恒汉代);第八军分区(决死第二纵队兼),司令员韩钧,政委王逢源;直属军分区(1941年3月成立),司令员陈漫远;第五军分区(1941年5月成立),司令员郭鹏,政委胡全。所辖部队包括三五八旅,独立第一、第二旅,暂一师,决死第二、第四纵队,工卫旅,大青山骑兵支队。晋西北军区领导着北起大青山,南迄汾离公路,东至同蒲路,西至黄河的广大地区的游击战争。军区部队(含该区的新军)发展到51000余人。1942年6月,林枫任一二○师政委兼晋西北军区政治委员。10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晋绥军区1942年10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统一领导晋西北和绥远地区的军事工作,属联防司令部建制。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副司令员续范亭,副政治委员林枫,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辖6个军分区:直属军分区,司令员陈漫远;第二军分区(独二旅兼),司令员许光达,政委张平化;第三军分区(三五八旅兼),司令员张宗逊,政委李井泉;第六军分区(由第三军分区一部组成),代司令员孙超群,政委刘文珍;第八军分区(新军总指挥部并入),司令员兼政委罗贵波;塞北军分区(由大青山区与第五军分区合编而成),司令员姚吉吉,政委高克林。指挥三五八旅,独立第一、第二旅,决死第二、第四纵队,大青山支队。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1943年秋,吕正操率第三纵队抵晋西北后,任晋绥军区司令员,林枫兼政委,续范亭任副司令员,周士第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抗战胜利前夕,贺龙任军区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续范亭、周士第任副司令员,陈漫远任参谋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辖9个军分区。1945年9月,组建了吕梁、雁门、绥蒙3个二级军区。同时成立了晋绥野战军,辖三五八旅、独立第一、二旅和独立第三旅。三五八旅旅长黄新廷,政委余秋里;独一旅旅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独二旅旅长许光达,政委孙志远;独三旅(9月组建)旅长杨嘉瑞,政委金如柏。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晋冀鲁豫军区1945年8月20日成立,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滕代远、王宏坤任副司令员,薄一波、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任政治部副主任,李达任参谋长,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军区。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王秉璋,政委张玺,副司令员刘志远,副政委赵健民、潘复生,参谋长潘焱,政治部主任王幼平。下辖第一、二、三、四、五、六军分区。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冀南军区,司令员杜义德,政委李菁玉,副司令员王光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副政委马国瑞,参谋长陈明义,下辖第七、八、九、十、十一军分区和独立四旅。太行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政委李雪峰,副司令员黄新友、赵辉楼,副政委黄镇,参谋长何正文,政治部主任袁子钦,下辖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军分区。太岳军区,司令员王新亭,政委王鹤峰,副司令员孙定国,副政委裴孟飞,参谋长邓仕俊,政治部主任桂绍彬,下辖第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军分区和一个独立旅。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冀鲁豫军区1940年4月,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从太(行山)南进入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之直南(今河南北部的濮阳、清丰、南乐、长垣等地)地区,与冀鲁豫支队会合,并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两部合编,仍称第二纵队,杨得志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辖三四四旅、新二旅、新三旅、河北民军第一旅等部;同时成立了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兼冀鲁山豫军区,黄克诚任军区司令员,崔田民任政治委员,辖第一、二、三军分区。6月,军区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石友三部的进攻。至此,包括豫北、直南、鲁西南地区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已初步形成。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1941年春,冀鲁豫军区部队粉碎了日伪的多次“扫荡”,巩固了根据地。7月7日,为加强鲁西和冀鲁豫边区的军事指挥,鲁西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仍由第二纵队兼军区机关,军区司令员崔田民,政治委员苏振华(兼),辖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军分区。1942年2月和6月,冀鲁豫军区先后两次实行精兵减政,第二纵队番号取消,一切武装归冀鲁豫军区指挥。9月,粉碎敌万余人大“扫荡”。194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将山东的湖西区、华中的豫皖苏边之水东地区归冀鲁豫军区管辖,并决定该军区直属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领导。杨得志任司令员(1943年6月去延安),黄敬任政治委员,王宏坤、杨勇任副司令员,苏振华任副政治委员,阎揆要任参谋长,崔田民任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1943年9月至11月,军区部队粉碎敌30000余人的大“扫荡”。1944年5月,冀南军区又与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军区,宋任穷任司令员,黄敬任政治委员,王宏坤、杨勇任副司令员,苏振华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曹里怀任参谋长。随即展开攻势作战,歼灭大批敌人,收复大片国土。1945年初,冀鲁豫军区为策应八路军王树声部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加强水东,开辟水西,扩大了豫东抗日根据地,并发动了春、夏攻势作战。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冀鲁豫军区归晋冀鲁豫军区指挥。此时,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为王秉璋,政治委员为张玺,副司令员为刘志远,副政治委员为赵健民、潘复生,参谋长为潘焱,政治部主任为王幼平。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晋冀豫军区1938年4月下旬成立,对外称八路军一二九师后方司令部。司令员由一二九师参谋长倪志亮兼任,黄镇任政治委员。下辖5个军分区,各军分区对外仍以支队名义出现。秦赖支队(亦称独立第一军分区),秦基伟任司令员,赖际发任政治委员;八路军游击支队为第二军分区,桂干生任司令员,张贻祥任政治委员;先遣支队为第三军分区,张贤约任司令员,张南生任政治委员;谢张大队为第四军分区,张国华任司令员,谢家庆任政治委员;赵涂支队为第五军分区,赵基梅为司令员,涂锡道为政治委员。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全区约有基干武装20000余人,活动于西起同蒲路,弱抵平汉路,南到黄河北岸的广大地区。同年12月30日,根据集总命令,晋冀豫军区改称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倪志亮任司令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新亭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支队(支队长桂干生,政委张南生)、第二支队(支队长唐天际,政委方升普)、第三支队(支队长张贤约,政委杨树根)、第四支队(支队长赵基梅,政委谭甫仁)。1939年秋,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改称晋冀豫边游击纵队。1940年6月,晋冀豫边游击纵队在整编中撤销,成立太行军区。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冀南军区1938年4月成立,宋任穷任司令员,文建武任参谋长,王光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5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徐绍恩,政委李林;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周光策,政委余品轩;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宋树权,政委周发田;第四军分区司令员余伦胜,政委王心高;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葛桂斋。1939年1月16日,集总又任命王宏坤为冀南军区副司令员。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1940年6月,一二九师整编后,陈再道任冀南军区副司令员,刘志坚任政治部主任。下辖6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桂干生,政委刘志朝;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吴成忠,政委王贵德;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高厚良,政委李定灼;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杨宏明;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赵义京,政委杨树根;第六军分区司令员邹国厚,政委陈祖盛。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1943年10月,一二九师与集总合并后,冀南军区归集总直接指挥。1944年5月11日,冀南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了新的冀鲁豫军区,但仍保留冀南军区名义,并成立了冀南指挥部,以便于指挥冀南地区的作战,王宏坤兼司令员,杜义德任副司令员,彭涛任副政委。1945年8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冀南军区成为该军区的4个二级军区之一。此时,冀南军区司令员为杜义德,政委李菁玉,副司令员王光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副政委马国瑞,参谋长陈明义。下辖第七至第十一军分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白云,政委许梦侠;第八军分区司令员李定灼,政委赵一民;第九军分区司令员张维翰,政委李福祥;第十军分区司令员王蕴瑞,政委江明;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刘福胜,政委陈登昆;独立四旅旅长孙仁道,政委杨树根。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太行军区1940年6月成立,一二九师兼太行军区,师领导兼军区领导。下辖5个军分区,几经调整,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秦基伟,政委高杨;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张国傅,政委赖若愚;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郭国言,政委王一伦;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石志本,政委王孝慈;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皮定钧,政委鲁瑞林。1942年1月15日,一二九师颁布整编令及新编制表。按新编制,一二九师仍兼太行军区,师领导为军区领导。下辖6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秦基伟,政委高扬;第二军分区(新十旅兼)司令员曾绍山,政委赖若愚;第三军分区(决死三纵队兼)司令员鲁瑞林,政委王一伦;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石志本,政委王孝慈;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皮定钧,政委王维纲;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宋凤洲,政委朱穆之。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1943年10月,集总决定太行军区与一二九师分开,另组太行军区机关,由集总直接指挥太行军区。1945年8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太行军区成为该军区的4个二级军区之一。此时,太行军区司令员为秦基伟,政委李雪峰,副司令员黄新友、赵辉楼,副政委黄镇,参谋长何正文,政治部主任袁子钦。下辖第十二至十七军分区:第十二军分区司令员胡震,政委孙楚;第十三军分区司令员鲁瑞林,政委刘建勋;第十四军分区司令员韩卫民,政委丁一川;第十五军分区司令员黄新友(兼),政委刘毅;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崔建功,政委谷景生;第十七军分区司令员陶国清,政委陶鲁笳。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太岳军区1940年6月成立,由三八六旅兼该军区,旅长兼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王新亭,参谋长周希汉,政治部主任苏精诚。下辖3个军分区,几经调整后,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之;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张淇涵,政委史健;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王清川,政委王储。1941年1月,三八六旅为机动兵团,由决死一纵队兼太岳军区。同年8月,三八六旅与决死一纵队组成太岳纵队。1942年1月10日,集总令太岳军区及太岳纵队划归一二九师建制。1942年1月15日,一二九师颁布整编令及新的编制表,按新编制,太岳军区由太岳纵队兼,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薄一波,副司令员谢富治,参谋长毕占云,政治部主任王新亭。下辖4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李聚奎,政委顾大川;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政委刘忠;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孙定国,政委刘聚奎;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唐天际,政委李哲人。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1942年10月,一二九师与集总合并后,太岳军区归集总直接指挥。1945年8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军区成立,太岳军区为该军区4个二级军区之一。此时太岳军区司令员为王新亭,政委王鹤峰,副司令员孙定国,副政委裴孟飞,参谋长邓仕俊,政治部主任桂绍彬。下辖第十八至二十一军分区:第十八军分区司令员刘聚奎,政委刘植岩;第十九军分区司令员张祖谅,政委刘尚志;第二十军分区司令员王墉,政委柴泽民;第二十一军分区司令员郭庆祥,政委薛迅;独立旅旅长刘金轩,政委李耀。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山东军区1942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归一一五师指挥,陈光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王建安任副司令员,袁也烈任参谋长,江华任政治部主任。山东纵队所司令员部队除一部拔归一一五师建制外,大部改为军区和军分区的基干武装。同时,山东纵队机关一部组建为鲁中军区,第二旅机关改为滨海独立军分区,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机关改建为冀鲁边军区。1943年3月,一一五师和山东军区合并为新的山东军区(仍保留一一五师番号),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为一一五师政治委员、代师长,黎玉任副政治委员,肖华任政治部主任。统辖鲁南、鲁中、胶东、清河、冀鲁边、滨海等6个军区。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一一五师和原山东军区所属部队番号撤销,统编为13个主力团,分属各军区和军分区,坚持所在地区的斗争;一部充实地方武装。至此,山东地区的八路军实现了军事的统一指挥,大大加强了对敌斗争。1943年,山东军区部队在“敌进我进”方针的指导下,进入铁路沿线和日伪“蚕食”地区积极打击敌人,先后粉碎了日伪军的大“扫荡”,并向伪军刘桂棠部、吴化文部等发起攻势作战,取得重大胜利。1944年1月,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决定,清河军区与冀鲁边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1944年和1945年夏,山东军区部队乘日军收缩战线、兵力不足之际,发起攻势作战,先后共歼灭日伪军110000余人,收复县城11座,拔除据点1200余处,沟通了山东各根据地之间以及华中解放区的联系,将敌人压缩在交通沿线和城镇之内,为大反攻创造了条件。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山东军区部队在斗争中壮大,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已发展到230000余人,辖5个军区,20个军分区,3个教导团,18个主力团,4个独立旅。1945年8月20日,中共山东军区召开高干联席会议,会后,山东军区部队迅速进行了整编。整编后,山东军区统辖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等5个军区、8个师、12个警备旅、1个海军支队。根据毛泽东的号召和朱德的命令,山东军区部队向日伪军展开了大反攻,经1个多月作战,歼灭日伪军60000余人,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奉中共中央命令,从10月被至11月底,山东军区主力60000余人,在罗荣桓率领下,由陆路、海路先后分3批开赴东北。这些部队在解放战争时期编入第四野战军。留在山东地区的部队编入第三野战军。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鲁西军区1940年4月成立,军区机关由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兼,肖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勇任副司令员。同年冬,一一五师教导第三旅兼鲁西军区,杨勇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委。1941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指示,鲁西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鲁南军区1940年10月成立,邝任农任司令员兼政委,不久,张光中任司令员,邝任农政委。1943年3月,一一五师与山东军区合并为新的山东军区后,鲁南军区司令员为张光中,政委王麓水。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王吉文,政委刘春;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贾耀祥,政委张雄;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王六生,以及第三、第五团。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鲁南军区司令员为张光中,政委为傅秋涛。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贺健,政委杨士法;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贾耀祥,政委冯起;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胡大荣,政委李青。为执行大反攻任务,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指示,将本区部队编为第八师以及警备第八旅、第九旅。第八师师长兼政委王麓水,副师长何以祥。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胶东军区1942年7月由山东第五支队机关改称,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副司令员王彬。1943年3月以后,吴克华任副司令员。下辖: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刘涵,政委仲曦东;西海军分区,司令员陈华堂,政委吕明仁;南海军分区,司令员肖镜海,政委刘仲华;北海军分区,司令员孙端夫,政委王夷藜,以及第十三、第十四、第十六团。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军区司令员、政委仍为许世友、林浩,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袁仲贤,政治部主任彭嘉庆。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下辖: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刘涌,政委仲曦东;西海军分区,司令员陈华堂,政委吕明仁;南海军分区,司令员南若瑜,政委廖海光;北海军分区,司令员孙间夫,政委刘仲华。为执行大反攻任务,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指示,军区所属部编为第五师、第六师和警备第四、第五旅。第五师师长吴克华,政委彭嘉庆(兼),参谋长肖镜海,政治部主任刘浩天;第六师师长聂凤智,政委李丙令,副师长兼参谋长蔡正国。不久,第五、第六师开赴东北。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鲁中军区1942年8月由山东纵队机关一部组建,王建安任司令员(兼),罗舜初任政委,周赤萍任政治部主任,辖3个军分区。1943年3月,一一五师与山东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后,鲁中军区主官未变。下辖3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廖容标,政委林乎加;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吴瑞林,政委王一平;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赵杰,政委董琰;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孙继先,政委霍士廉;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陈奇,政委李伯秋,以及第一、第二、第四团。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鲁中军区主官未变,副司令邝任农,副政委李培南,参谋长胡奇才,政治部主任丁秋生。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陈奇,政委林乎加;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封振武,政委王涛;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钱钧,政委刘莱夫;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孙继先,政委霍士廉。为执行大反攻任务,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指示,将军区部队编为第三、第四师以及警备第一、第二、第三旅(后又编第四旅)。第三师师长王建安(兼),政委周赤萍,副师长胡奇才;第四师师长廖容标(后为孙继先),政委王一平,副师长兼参谋长周长胜。不久,第三师和警备第三旅开赴东北。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滨海军区1942年8月,山东纵队第二旅机关改为滨海独立军分区,何以祥任司令员,王叙坤任政委,辖第五、第六团。1943年3月,一一五师与山东军区合并为新的山东军区后,滨海独立军分区改为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政委符竹庭,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梁兴初,政委覃士冕;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罗华生,政委刘西元,以及第四、第六、第十三团。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1945年5月,日本投降前夕,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渠,政委唐亮,政治部主任赖可可。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黎有章,政委王众音;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覃士冕,政委谷牧;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赵杰,政委田海山(兼)。为执行大反攻任务,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指示,将军区部队编为第一、第二师以及警备第十、第十一旅。第一师师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第二师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不久,第一、第二师开赴东北。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冀鲁边军区1942年8月,由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机关改称,司令员周贯五,政委王卓如。1944年1月,与清河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清河军区1942年3月由山东纵队第三旅机关改称,司令员杨国夫,政委景晓村,副政委刘其人,参谋长袁也烈,政治部主任徐斌洲。下辖第一、二、三、四军分区。统一领导清河区的八路军部队。1944年1月,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决定,该军区与冀鲁边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渤海军区1944年1月,由冀鲁边和清河军区合并而成,杨国夫任司令员,景晓村任政委。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傅继泽,政委陈德;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龙书金,政委曾旭清;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黄荣海,政委李广文;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王兆祥,政委徐洲;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许云轩,政委李曼村。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军区主官并无变化。副司令袁也烈,副政委刘其人。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傅继泽,政委陈德;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刘贤权,政委曾旭清;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黄荣海,政委李广文;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王兆祥,政委徐斌洲;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赵寄舟,政委岳拙元;第六军分区,司令员许云轩,政委李曼村。为执行大反攻任务,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指示,将本区部队编为第七师和第六、第七旅。第七师师长杨国夫,政委周贯五。不久,第七师开赴东北。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河南军区为加强豫西八路军的力量,王树声等奉中共中央军委之命,率领由留守陕甘宁边区的三八五旅七七○团和警备一旅二团组织的豫西抗日游击第三、四支队共2000余人,于1944年11月初由延安出发,经晋西北、晋东南向豫西挺进。该部由济源北泉、垣曲之石曲渡过黄河,于1945年2月中旬进抵宜阳西南之东赵堡地区,除留一部与当地抗日武装组织伊洛独立支队在原地开展游击战争外,主力继续南进至登封以南的东、西百里坪地区,与第一军分区部队会师。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2月底,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了河南军区,王树声任司令员,戴季英任政治委员,刘子文任副政委,熊伯涛任参谋长,吕振球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支队(兼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皮定钧,政委徐子荣;第二支队(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聚奎;第三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陈先瑞;第四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张才千。不久,又成立了第六支队,司令员刘昌义,政委张立雄。河南军区直属中央军委,统一领导豫西的抗日斗争。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驻陕办事处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在西安市七贤庄一号设立了红军联络处,1937年5月改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办事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林伯渠、董必武先后任中共中央代表,伍云甫、周子健先后任办事处处长,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宣侠父也是办事处负责人之一。1946年9月10日该办事处撤消。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驻晋办事处1936年7月,应阎锡山之邀,彭雪枫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到太原对阎锡山进行统战、联络工作。1937年3月,在新满城30号设办事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改称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彭雪枫任处长,周恩来任中共中央代表。中共中央北方局、山西省工委在此秘密办公。由于忻口战况失利,11月2日,阎锡山下令全线撤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也只得随其后撤,5日,办事处处理完一切事务,开始撤退出太原,向临汾转移。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驻临汾办事处1937年11月11日,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人员全部抵达临汾,并开始工作,住于东关贺二加胡同,不久称住城西汾河西岸的刘村镇。同年12月底,八路军总部转战到洪洞县马牧村,由于八路军总部与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山西省政府等相距较近,可以直接对话,办事处已无居中联络之必要,中央决定办事处撤销,1938年2月16日,彭雪枫、张震分别带大部分工作人员赴河南工作,另大部分留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2月底,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正式撤销。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驻秋林办事处临汾失陷后,第二战区长官部迁至宜川秋林镇一带。为继续保持与阎锡山的联络,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决定在陕西宜川县秋林镇设立了八路军驻第二战区办事处,王世英、曹言行先后任处长。抗战后期,八路军驻秋林办事处停止工作。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1937年9月,国共南京谈判时正式成立,地址在傅侯岗。初期由叶剑英、博古负责,后为李克农。上海失陷前该办事处撤离。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驻沪办事处:
1937年“七。七”事变后正式成立,地址在福煦路多福里21号,潘汉年、李克农先后负责。11月日军占领上海时,该办事处撤消。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1937年10月下旬,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在汉口府西1路安仁里1号成立,李涛任处长,由董必武直接领导。1937年12月南京陷落,中共代表团由南京转抵武汉,南京八办与之合并,办事处迁至汉口日租界中街89号(江岸区长春街67号),钱之光任处长。1938年春,增设新四军办事处。1938年10月武汉失陷,办事处撤抵湖南。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
1937年底,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徐特立为驻湘代表,在长沙市徐祠巷徐家祠堂建立八路军长沙通讯处,王凌波为主任,后迁至寿星街2号,1938年8月兼设新四军驻湘办事处,同年12月通讯处迁至宝庆(今邵阳)。1939年平江惨案后该通讯处撤消。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驻邵阳通讯处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于1938年12月从长沙迁至此,驻两路口曾家院子,受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领导,1939年8月由于第九战区长官部通令,被迫停止办公,徐特立、王凌波继续留湘工作,1940年9月,王凌波离湘,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工作全部结束。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驻衡阳办事处1938年10月14日成立,办事处设在卡路巷16号(今城北区蒸阳路9号),李克农任主任,工作人员均是从武汉八办撤退来的。1939年4月办事处驻地被日军炸毁,搬迁至郊外廖家湾,改称八路军衡阳交通站,张培元任站长,同年7月,交通站撤离衡阳,退至桂林八办。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1938年11月设立,地址在桂林市桂北路138号,吴奚如任主任,由李克农直接领导办事处工作,并领导驻湘通讯处、衡阳办事处、韶关办事处。1941年皖南事变后被桂军限期撤走,1月22日全部撤离转赴重庆。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驻渝办事处1939年1月1日正式办公。地址最初设在重庆机房街,5月迁至红岩村刘家园。中共南方局、中共代表团均在此办公。1947年3月撤回延安。另外,在曾家岩50号设有周恩来办公点,对外称周公馆。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1938年1月在广州市德政北路7号成立,云广英任主任,由张云逸直接领导,4月迁至百子路10号廖仲恺故居办公,同年10月办事处随第四战区长官处、广东省府等机关迁翁源县,12月迁韶关,改名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江苏省常熟市分公司招聘快包投递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联通福建省分公司招聘(414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移动黑龙江公司校园招聘224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电建(德国)限公司招聘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电信湖北潜江分公司招聘4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浙江丽水市青田县招聘国企业工作人员拟聘用(三)阅读模式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广西桂林市事业单位招聘应征入伍大学毕业生15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山东通汇资本投资集团限公司社会招聘7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省江油市事业单位招聘9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南充市高坪区事业单位招聘47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社区开展反诈工作方案
- 城市露营项目商业计划书
- 建筑垃圾清运重点分析报告
- 11396-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春期末统一考试《药事管理与法规(本)》答案
- NB-T 47013.7-2012(JB-T 4730.7) 4730.7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7部分:目视检测
- 网络安全与信息保密培训
- 天津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原卷版)
- 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经理年终总结及年后展望
-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 京歌《故乡是北京》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 机动库护士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