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案(九)必修2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2023·扬州期初)在某植物(2n)的群体中,基因型为DD、Dd、dd的植株的比例为523,含有基因D的卵细胞有1/3不育。随机传粉后,F1中基因型为Dd的植株所占比例是(B)A.1/4 B.1/2C.1/3 D.1/6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在某植物的群体中,基因型为DD、Dd、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10、2/10、3/10,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5/10+1/2×2/10)(1/2×2/10+3/10)=32,产生的可育的雌配子(卵细胞)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1-1/3)×(5/10+1/2×2/10)](1/2×2/10+3/10)=11。随机传粉后,F1中基因型为Dd的植株所占比例是3/5D×1/2d+1/2D×2/5d=1/2,故选B。2.(2023·吉林长春阶段考)XY型性别决定的某雌雄异株植物,其紫花与红花的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研究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选取四株植物进行了如下实验,为达成实验目的,还需补充(C)亲本组合F1实验一甲(紫花♀)×乙(红花♂)紫花红花=11实验二丙(红花♀)×丁(紫花♂)紫花红花=11实验三甲(紫花♀)×丁(紫花♂)紫花红花=31A.植株甲和植株乙是否为纯合子的信息B.实验一F1中两种花色植株性别比例的数据C.实验二或三F1中红花植株性别比例的数据D.乙×丙杂交实验获取F1中花色及性别的数据解析:由实验三可知,紫花为显性性状,红花为隐性性状,可推出实验一中植株甲为杂合子,植株乙为隐性纯合子,但依旧无法判断该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A错误;实验一中植株甲为杂合子,植株乙为隐性纯合子,无论该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子一代中两种花色植株性别比例都相等,B错误;若给出实验二或三F1中红花植株性别比例,则可以判断基因的位置,如给出实验二中子一代红花全为雄性或实验三中子一代红花都为雄性,则可判断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实验二或三中的子一代红花个体中雌雄都均有,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正确;题述三个杂交结果能够说明红花是隐性性状,即使补充乙×丙杂交实验获取F1中花色及性别的数据,依然无法判断基因的位置,D错误。3.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其控制基因用A/a表示;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其控制基因用B/b表示;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其控制基因用D/d表示;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其控制基因用E/e表示。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组别杂交组合F1表型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型及个体数甲红二×黄多红二450红二、160红多、150黄二、50黄多乙圆复×长单圆单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A.由甲组实验可判定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由甲组实验可判定两杂交亲本均为纯合子,且F2中纯合子占1/4C.由乙组实验可判定D/d和E/e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形成配子时没有发生染色单体的交换D.根据两组实验无法判定A/a和D/d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析:甲组实验中,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接近于9331,因此与甲组实验研究的相关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甲组实验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纯合子比例为1/2×1/2=1/4,B正确;由于乙组实验的F2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因此,可判定D/d和E/e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而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乙组实验F2中出现了四种性状,因此可推测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单体的交换,从而形成了4种配子,C错误;由于两组实验没有研究A/a和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性状的杂交实验,因此无法判定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4.(2022·北京海淀区期中)番茄的单式花序和复式花序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a基因决定。番茄花的颜色黄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B、b基因决定。将纯合的单式花序黄色花植株与复式花序白色花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1均为单式花序黄色花。将F1分别作母本和父本,进行测交,所得后代的表型和数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C)A.番茄的单式花序和黄色花为显性性状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F1自交后代中复式花序白色花植株占1/16D.F1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可能有2/3不育解析:亲本为纯合的单式花序黄色花植株与复式花序白色花植株,子代都表现为单式花序黄色花,因此单式花序和黄色花为显性性状,A正确;结合题中信息推测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1作母本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因此可推测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F1的基因型为AaBb,结合题中信息可知,F1产生的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aBab=1111,F1产生的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aBab=3331,F1自交后代中复式花序白色花植株占(1/4)×(1/10)=1/40,C错误;F1作父本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子代中单式花序黄色花复式花序黄色花单式花序白色花复式花序白色花=3331,推测F1(AaBb)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可能有2/3不育,D正确。5.(2023·湖北荆州调研)玉米籽粒颜色由E、e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EeRr的紫粒玉米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紫粒白粒=57。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D)A.基因E、R同时存在的玉米籽粒颜色为紫色,否则为白色B.基因型为E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导致性状分离比出现偏差C.基因型为EeRr的玉米作父本或母本进行测交,可判断致死配子种类D.基因型为EERr和eeRr的玉米进行正反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相同解析:理论上,EeRr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E_R_E_rreeR_eerr=9331,而题干中EeRr表现为紫粒,自交后代紫粒白粒=57,说明E_rr、eeR_、eerr表现为白粒,A正确;与9331相比,57的比例说明E_R_少了4份,因此基因型为E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B正确;运用EeRr的玉米作父本或母本进行测交,可判断致死配子是雄配子还是雌配子,C正确;由于E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因此基因型为EERr和eeRr的玉米进行正交、反交的结果不同,D错误。6.(2023·陕西部分学校摸底)育种工作者研究某种植物的花色遗传时发现,让两株纯合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后代(数量足够多)出现3种表型(蓝花、黄花、白花),数量比为1231。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B)A.该种植物的花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相关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植株中某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C.F1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6种,黄花植株有2种基因型D.若让F1进行测交,则所得子代植株中蓝花黄花白花=211解析:根据F2中3种表型个体的数量比为1231(9331的变式)可知,该种植物的花色至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相关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若控制该植株花色的基因用A、a和B、b表示,根据题意可知,两纯合亲本的杂交后代为双杂合个体,亲本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B错误;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可判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A_bb(或aaB_),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_(或A_bb),故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2=6(种),黄花植株有2种基因型,C正确;F1为双杂合个体,让其进行测交,即AaBb×aabb,后代中蓝花植株占1/2,黄花植株占1/4,白花植株占1/4,D正确。7.(2022·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歌舞伎综合征(KS)是一种以智力障碍、骨骼异常、独特面部表情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研究发现该病由KMT2D或KDM6A基因突变所致,KDM6A的突变形式表示为UTX和UTY。甲乙两个家庭父母均为KS,甲家庭的女儿患病,儿子正常,其致病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乙家庭的两个女儿均正常,但儿子有病,儿子的致病基因如图所示,致病基因UTX和UTY的显隐性效应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UTY和UTX基因是等位基因,碱基序列不同B.甲和乙家庭中KS的致病基因均为显性基因C.甲家庭的女儿和正常人婚配,可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胎儿是否患该病D.乙家庭的儿子和正常人婚配,孩子正常的概率是1/3解析:结合图示可知,UTY和UTX基因分别位于两条性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是等位基因,碱基序列不同,A正确;甲和乙家庭中的双亲均患病,却生出了正常的孩子,据此可说明控制该病的致病基因为显性,B正确;甲家庭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致病基因为显性,其患病的女儿产生的卵细胞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因此其与正常人婚配,可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胎儿是否患该病,C正确;致病基因UTX和UTY的显隐性效应相同,根据乙家庭的儿子的染色体组成可知,其产生的精子均带有致病基因,且为显性,因此,其与正常人婚配,孩子正常的概率是0,D错误。8.(2022·深圳二模)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研究发现椭圆形蚕茧和圆形蚕茧分别为常染色体基因R和r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雄蚕比雌蚕食桑量低,产丝率高。为了达到只养雄蚕的目的,科研人员培育了杂合的椭圆形蚕茧的雄蚕(甲),其Z染色体上带有两个隐性胚胎致死基因e、f及其等位基因,W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利用甲与杂合的椭圆形蚕茧雌蚕(乙)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雌蚕在胚胎期死亡,相关分析正确的是(C)A.R/r基因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甲的基因型为RrZEFZef,乙的基因型为RrZEFWC.若后代有雌蚕成活,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D.甲与乙的后代雄蚕中出现圆形蚕茧的比例为1/8解析:由题干可知R/r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如果甲的基因型为RrZEFZef,其后代雌蚕有一半存活,与题干相悖,B错误;由题干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为RrZEfZeF才能保证其后代雌蚕在胚胎期均死亡,如果其后代出现雌蚕,那么甲个体Z染色体上的致死基因e或f可能缺失,依题意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互换),C正确;依题意可知乙的基因型为RrZEFW,所以甲与乙的后代中只有雄蚕,而雄蚕中圆形蚕茧的比例为1/4,D错误。9.人类Y染色体末端的SRY基因能激活睾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睾酮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氢睾酮,促使未分化的性腺发育成睾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A.5α-还原酶合成缺陷可能导致男性患有不育症B.男性次级精母细胞中SRY基因的个数可能是0个或2个C.XYY男性染色体形成可能是由于父方减数分裂Ⅰ异常所致D.若男性的Y染色体末端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上,不会影响XY染色体的联会解析:结合题意可知,5α-还原酶基因缺陷的XY个体,睾酮不能转化为二氢睾酮,导致未分化的性腺不能发育成睾丸,所以雄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可能导致男性患有不育症,A正确;男子次级精母细胞已经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此时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上各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正常男性次级精母细胞中期应该含有0个或2个SRY基因,B正确;与正常人相比,XYY男性体细胞多了一条Y染色体,说明父亲在形成精子的减数分裂Ⅱ过程中,Y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2条Y染色体没有分开,而是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进而产生了YY精子,C错误;XY染色体联会主要发生在同源区段,故若男性的Y染色体末端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上,不会影响XY染色体的联会,D正确。10.(2023·辽宁省名校联盟)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受显性基因R控制,且只在成年后出现病症。某一家庭丈夫患此病,妻子及未成年的儿子和女儿均不患此病。对此家庭的四人进行基因检测,但采样时的姓名记录丢失,电泳结果如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B)A.R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儿子和女儿的基因型不同B.R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儿子和女儿成年后可能都患病C.基因R在X染色体上,女儿不携带致病基因D.基因R在X染色体上,儿子为1号或2号解析:据题意,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可推知丈夫的基因型是R_,妻子的基因型是rr,图中能表示rr的仅为3号或4号且由于妻子为rr,则两个孩子一定带有r基因,即两个孩子只能是1号和2号,则其基因型都为杂合子,A错误;据题意,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儿子和女儿的基因型都是Rr,成年后会患病,B正确;据题意,若基因在X染色体上,妻子为隐性纯合子,丈夫为显性,则女儿一定为杂合子,C错误;据题意,若R位于X染色体上,妻子为隐性纯合子,则儿子一定为隐性,不能为1号或2号,D错误。11.如今核酸疫苗已成为疫苗研发的新领域。如图是一种自扩增mRNA疫苗的设计、制备及作用机理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包裹自扩增mRNA的脂质体进入细胞需要经过识别过程B.RNA复制酶是自扩增mRNA进入细胞后翻译而成的C.核糖体在自扩增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3′→5′D.抗原肽分泌出细胞后可促进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解析:包裹自扩增mRNA的脂质体进入细胞需要经过细胞膜的识别过程,A正确;细胞中不存在RNA复制酶,结合题图可知,RNA复制酶是自扩增mRNA进入细胞后翻译而成的,B正确;由图中核糖体上多肽链的长短可知,核糖体在自扩增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5′→3′,C错误;抗原肽相当于抗原,在机体内可促进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D正确。12.终止子是基因中外显子的一段保守的AATAAA序列,转录到此部位后,产生AAUAAA序列,被结合在RNA聚合酶上的延长因子识别并结合,然后在AAUAAA下游10~30个碱基的部位切断RNA,也就是说终止子是给予RNA聚合酶转录终止信号的DNA序列。已知终止密码子有UGA、UAA、UAG,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A.若AATAAA序列发生某碱基对的缺失,则不会引起基因突变B.终止子被RNA聚合酶催化转录形成的片段中无终止密码子C.外显子AATAAA序列中共含有2种核糖核苷酸和12个氢键D.RNA聚合酶可以改变基因片段的空间结构解析:基因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称为基因突变,据题可知,终止子是基因中外显子的一段序列,A错误;终止密码子是mRNA分子中终止蛋白质合成的密码子,AATAAA序列是基因中外显子的一段序列,经RNA聚合酶催化转录形成的序列中含UAA(终止密码子),B错误;AATAAA序列中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A—T碱基间含有两个氢键,因此含有氢键总数为12个,C错误;RNA聚合酶可催化DNA的转录,具有解旋的功能,能使基因片段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正确。13.费城染色体指人类异常的22号染色体,因其首先在美国费城一例白血病患者中发现而被命名,如图为费城染色体形成过程,ABL1基因控制合成酪氨酸激酶,当ABL1基因和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形成BCR—ABL1嵌合基因后,细胞内酪氨酸激酶活性异常增高,活化了许多调控细胞周期的蛋白和酶,细胞分裂加速,进而致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A.费城染色体的形成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重组的结果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图示变异及BCR—ABL1嵌合基因的位置C.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直接控制细胞分裂,若其活性升高,可能致癌D.图示变异会同时导致9号和22号两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排列顺序改变解析:从图示信息判断,费城染色体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形成的,A错误;图示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但不能观察到BCR—ABL1嵌合基因的位置,B错误;细胞内酪氨酸激酶并不直接控制细胞分裂,它通过影响调控细胞周期的蛋白和酶而影响细胞分裂,导致细胞癌变,C错误;图示变异会导致9号和22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基因数目增加或减少也导致其上的基因排列顺序改变,D正确。14.基因的甲基化(DNA的核苷酸上被添加了甲基)是基因修饰的一种,类似于“开关”,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贵州矮马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基因启动子区域出现了高度的DNA甲基化,导致贵州矮马成年个体比新疆伊犁马显著矮小,且IGF基因与新疆伊犁马的IGF基因存在部分碱基序列的差异。下列据此作出的分析,错误的是(C)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可以促进个体的发育B.贵州矮马和新疆伊犁马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差异C.引入新疆后的贵州矮马会与伊犁马进化方向一致D.贵州矮马的进化与基因突变有关解析:据题干信息“贵州矮马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基因启动子区域出现了高度的DNA甲基化,导致贵州矮马成年个体比新疆伊犁马显著矮小”可知:贵州矮马IGF基因启动子区域出现甲基化导致身高变矮,可推知IGF可以促进个体发育,A正确;贵州矮马和新疆伊犁马的IGF基因存在部分碱基序列的差异,说明两者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差异,B正确;贵州矮马和新疆伊犁马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差异,并且新疆对贵州矮马来说环境比较恶劣,因此两种马的进化方向不能确定是否相同,C错误;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即贵州矮马的进化与基因突变有关,D正确。15.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的特殊极端条件的深海环境生存着一个通体透明的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研究发现,该超深渊狮子鱼的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导致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大量“丢失”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B.深海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诱导超深渊狮子鱼发生了适应环境的变异C.特殊极端的环境条件直接对超深渊狮子鱼个体的表型进行了选择D.狮子鱼与超深渊狮子鱼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解析: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的“丢失”,A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特殊极端的环境条件直接对超深渊狮子鱼个体的表型进行选择,C正确;因自然选择,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使得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不同,狮子鱼与超深渊狮子鱼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16.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对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下表显示了与酶X相比,酶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下列对这四种状况出现原因的判断,正确的是(C)比较指标①②③④酶Y活性/酶X活性100%50%10%150%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11小于1大于1A.状况①一定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B.状况②一定是因为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减少了50%C.状况③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位置变化D.状况④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tRNA的种类增加解析:基因突变引起氨基酸种类替换后,蛋白质的功能不一定发生变化,A错误;蛋白质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状况②中酶Y与酶X的氨基酸数目相同,所以肽键数不变,B错误;状况③氨基酸数目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位置提前,C正确;基因突变不会导致tRNA种类改变,状况④氨基酸数目增加可能是终止密码后移导致的,D错误。17.(2022·福建龙岩高三期中)萨倾推测:父本和母本的染色体联会配对以及随后通过减数分裂进行分离构成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物质基础。随后,他提出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的。下列叙述与萨顿所做推测不相符的是(C)A.染色体和遗传因子均是通过受精作用从亲代传到子代的B.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自由组合C.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和染色体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且是独立进行的D.受精卵中成对的遗传因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解析:根据假说内容可知,染色体和遗传因子都是通过受精作用从亲代传到子代的,A正确;“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自由组合”,属于萨顿所做推测的一个依据,B正确;根据假说内容,染色体是遗传因子的载体,因此形成不同配子时遗传因子和染色体是一起进行的,C错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中成对的遗传因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如此,D正确。18.(2023·河北廊坊市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下列实验使用了假说-演绎法,且相关描述为“演绎推理”步骤的是(D)A.孟德尔提出:YyRr产配子时,Y和y、R和r各自分离,Y、y与R、r之间可以自由组合B.萨顿提出:体细胞内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C.摩尔根实验:F1红眼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后,F2中的白眼果蝇全为雄性D.DNA复制:若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则从亲代DNA开始连续复制两代,亲子代一共会出现两种密度不同的DNA分子解析:孟德尔提出:YyRr产配子时,Y和y、R和r各自分离,Y、y与R、r之间可以自由组合,这属于假说的内容,A错误;萨顿提出:体细胞内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这是类比推理,不是演绎推理,B错误;摩尔根实验:F1红眼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后,F2中的白眼果蝇全为雄性,这是实验现象,不是演绎推理,C错误;探究DNA复制方式的活动中,若DNA是半保留复制,则从第一代DNA开始连续复制两代,第三代会出现两种密度不同的DNA分子,即中带和轻带,这属于“演绎推理”,D正确。19.(2023·辽宁实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臂间倒位指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各发生一次断裂,断片转l80度后重接。这种结构变化没有遗传物质的丢失,因此具有臂间倒位染色体的个体一般不具有表型效应,被称为臂间倒位的隐性携带者。X染色体臂间倒位引起的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患者,主要表现为无汗、脱发、缺牙三联征。下图为某患者家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为确定Ⅲ-3是否患病,可抽取羊水做染色体核型分析B.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表现为隐性C.为实现优生优育,建议个体5号和6号选择生育女孩D.若患病胚胎致死的概率为1/3,则生出的Ⅲ-3患病概率为2/11解析:根据题干“臂间倒位指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各发生一次断裂,断片转180度后重接”可知:该病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疾病,因此为确定Ⅲ-3是否患病,可抽取羊水做染色体核型分析,A正确;根据题干“臂间倒位指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各发生一次断裂,断片转180度后重接”可知:该病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疾病,因此与基因无关,B错误;根据题意“X染色体臂间倒位引起的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患者”可知: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由系谱图可知:Ⅱ-1和Ⅲ-1均患病,但他们的母亲不患病,因此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而5号为携带者,6号正常,所以他们所生的孩子中只有男孩可能患病,女儿均正常,所以为实现优生优育,建议个体5号和6号选择生育女孩,C正确;由C项分析可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Ⅱ-5是携带者,Ⅱ-6正常,则生出的Ⅲ-3可能为:女性携带者:女性正常:男性正常:男性患者,且比例为1111,若患病胚胎致死的概率为1/3,则生出的Ⅲ-3的表型及比例女性携带者:女性正常:男性正常:男性患者=111(1-1/3),则生出的Ⅲ-3患病概率为2/11,D正确。20.(2023·湖北武汉市武钢三中高三阶段练习)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大熊猫是其设计原型。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在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不考虑突变、迁移及自然选择,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A.大熊猫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B、b基因,叫作该种群的基因库B.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约为28.6%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40%解析:大熊猫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B、b基因,是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很少的一部分,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也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错误;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2×60%×40%=48%,BB=60%×60%=36%,则BbBB=43,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约为4/7×1/2=28.6%,C正确;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在雌性个体中,XbXb为40%×40%=16%,在雄性个体中,XbY为40%,而雌雄数量相等,所以该种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0%,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1分)(2023·山西省忻州市高三)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一对相对性状时,其中一种显性基因对另一种显性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并表现出自身所控制的性状,称为显性上位。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果皮有白皮、绿皮和黄皮三种,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的控制,其中A基因控制白皮的形成,B基因控制黄皮的形成。让白皮植株和绿皮植株杂交,F1全表现为白皮,F1自交得到的F2中白皮植株黄皮植株绿皮植株=1231,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B这两种基因中的显性上位基因是A,判断理由是根据F2中白皮植株黄皮植株绿皮植株=1231可知,F1白皮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白皮基因A对黄皮基因B的表现有遮盖作用。(2)若让F1白皮植株与黄皮杂合体植株杂交,则子代植株的表型及比例是白皮黄皮绿皮=431;子代白皮植株中的纯合体所占比例为0。(3)欲要初步鉴定第(2)问中某子代白皮植株甲的基因型,且只进行一次最简便的实验,那么实验思路是让白皮植株甲自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后代只出现两种表型的植株且比例为31,则白皮植株甲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解析:(1)根据F2中白皮植株黄皮植株绿皮植株=1231可知,F1白皮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显性上位的定义可知,当白皮基因A存在时,黄皮基因B不能表达,因此基因A对基因B的表现有遮盖作用。(2)F1白皮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与黄皮杂合体植株(aaBb)杂交,子代植株的表型及比例是白皮黄皮绿皮=431,子代中白皮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全为杂合体。(3)第(2)问中某子代白皮植株甲进行自交是最简便的鉴定实验。当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时,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白皮黄皮=31;当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时,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白皮绿皮=31;当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时,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白皮黄皮绿皮=1231,因此,若后代只出现两种表型的植株且比例为31,则白皮植株甲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22.(13分)(2023·山东省百师联盟高三联考模拟生物试题)根据遗传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Ⅰ.某XY型性别决定的植物,其花的颜色红花和黄花是由等位基因(A、a)控制,等位基因(B、b)会影响红花个体颜色的深浅,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红花雌性与黄花雄性亲本杂交,F1全为黄花,F1随机交配,F2表型及数量如下表。F2黄花红花深红花雌性个体(株)2991020雄性个体(珠)3025051(1)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A基因控制黄花,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2)这对亲本的基因型为:父本AAXbY,母本aaXBXB。(3)F2表型为黄花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共4种,F2表型为黄花的雌性个体中纯合子占1/6。Ⅱ.果蝇的长翅(D)与残翅(d)为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基因型为DD或Dd的幼虫所处环境温度为25℃时,发育为长翅;所处环境温度为37℃时,发育为残翅。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模拟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时,选用的亲本组合为DD×dd,在众多F1发现了一只残翅果蝇,其产生原因可能有三种;①单纯由环境温度影响导致的,②基因突变导致的,③缺少一条染色体导致的。已知缺少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果蝇致死,现提供甲、乙、丙、丁四种果蝇,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定其产生的原因,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4)实验思路:a.让该残翅果蝇与丙(填“甲”“乙”“丙”或“丁”)的异性果蝇杂交。b.让杂交后代的幼虫处在环境温度为25_℃的环境下生长发育,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5)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A.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长翅残翅=31,则该果蝇是单纯由环境温度影响导致的;B.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长翅残翅=11,则该果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C.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长翅残翅=21,则该果蝇是缺少一条染色体导致的。解析:(1)F2中的黄花在雌性、雄性个体中均占3/4,与性别无关,说明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A基因控制黄花;F2雌性个体中没有深红花,雄性个体中红花深红花=11,与性别有关,说明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能使红色颜色加深的为基因b(XbXb或XbY)。(2)根据上一问推理可知,红花的基因型为aaXBX-或aaXBY,深红花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Y,黄花的基因型为A_X-X-或A_X-Y,由F2的表型及比例推理出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进一步可推理出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3)根据F1的基因型AaXBXb和AaXBY,推理F2表型为黄花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型A_X-Y的种类为2×2=4种;F2表型为黄花的雌性个体A_XBX-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1/2=1/6。(4)由题意可知,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定其产生的原因,只能让该残翅果蝇与丙的异性果蝇杂交,让杂交后代的幼虫处在环境温度为25℃的环境下生长发育,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5)丙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O。若为假设①,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Dd,杂交组合为Dd×DO,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OdO=1111,没有致死个体,表型及比例为长翅残翅=31;若为假设②,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dd,杂交组合为dd×DO,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O=11,没有致死个体,表型及比例为长翅残翅=11;若为假设③,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dO,杂交组合为dO×DO,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OdOOO=1111,其中OO个体致死,表型及比例为长翅残翅=21。23.(11分)(2023·福建百校联考)科研人员在野生植物A的细胞中发现某种抗旱基因,并将这种抗旱基因导入了农作物B的细胞中,从而得到甲和乙两种抗旱植株,抗旱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通过进一步检测可知,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和导入的抗旱基因数量成正比,且每个抗旱基因对抗旱能力的影响是相同的。回答下列问题:(1)野生植物A的抗旱基因导入农作物B体内后能够表达,是因为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2)甲、乙抗旱植株的抗旱能力是相同(填“相同”或“不同”)的,其中自交后代均能稳定遗传的抗旱植株是乙(填“甲”或“乙”)植株。(3)若植株中抗旱基因越多,抗旱能力越强,则让甲植株自交,其子代会出现_5__种表型,其中抗旱能力最强的植株和不具有抗旱能力的植株的比例为11。(4)农作物B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乙植株是高茎杂合体,若要判断控制乙植株株高的基因与导入的抗旱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能否通过与矮茎不抗旱植株测交的方法来判断?不能,理由是乙植株的抗旱基因型是纯合的,无论抗旱基因和控制株高的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均只能产生两种相同比例的配子,与矮茎不抗旱植株测交的结果相同。解析:(1)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由同一密码子控制的氨基酸相同,故野生植物A的抗旱基因导入农作物B体内后能够表达。(2)据图可知,甲和乙均含有2个抗旱基因,结合题意“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和导入的抗旱基因数量成正比,且每个抗旱基因对抗旱能力的影响是相同的”可知,甲、乙抗旱植株的抗旱能力是相同的;甲植株的两个抗旱基因分布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染色体上含有抗旱基因,设相关基因为CcDd(C和D是抗旱基因),则自交后ccdd的个体不抗旱,乙植株两个抗旱基因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以认为是纯合子,设为CC,产生C的抗旱配子,自交后均抗旱,即自交后代均能稳定遗传的抗旱植株是乙植株。(3)甲植株(设为CcDd)减数分裂产生含有抗旱基因个数分别是:2个(CD)、1个(Cd、cD)、0个,甲自交后代含有抗旱基因数分别是4个、3个、2个、1个、0个,故子代会出现5种表型;其中抗旱能力最强的植株CCDD(含4个抗旱基因)和不具有抗旱能力的植株ccdd(含0个抗旱基因)均可视为纯合子,故两者比例为11。(4)假设控制高茎与矮茎的基因为B/b,抗旱基因为A,乙植株基因型为AABb,若B、b与导入的抗旱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能产生两种配子ABAb=11,而矮茎不抗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能产生一种配子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则后代AaBbAabb=11,其中AaBb表现为高茎抗旱,Aabb表现为矮茎抗旱,比例是11。如果B/b与导入的抗旱基因不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乙能产生两种配子ABAb=11,而矮茎不抗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能产生一种配子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则后代AaBbAabb=11表型同上。因此,不能通过与矮茎不抗旱植株测交的方法来判断控制乙植株株高的基因与导入的抗旱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为植株的抗旱基因型是纯合的,无论抗旱基因和控制株高的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均只能产生两种相同比例的配子,与矮茎不抗旱植株测交的结果相同。24.(13分)(2023·山东省济宁市高三3月模拟)大白菜(2n)原产于中国,为两年生草本植物,第一年以营养生长为主,第二年春季抽薹开花,是重要的蔬菜作物。研究大白菜抽薹的调控机制可为育种提供理论依据。(1)两种早抽薹突变体甲和乙均由野生型大白菜的一对基因突变产生。将两种早抽薹突变体甲和乙分别与野生型大白菜杂交,子代均为野生型,说明甲和乙的突变性状均由隐性基因控制。(2)欲探究甲、乙的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不考虑互换)。实验方案:将突变体甲和乙杂交得到F1,再让F1自交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F2全表现为早抽薹,则甲、乙的突变基因为等位基因;若F2中早抽薹个体所占比例为7/16,即野生型:早抽薹=97,则甲、乙的突变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若F2中早抽薹个体所占比例为1/2,即野生型早抽薹=11,则甲、乙的突变基因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3)研究发现突变体甲与一种甲基转移酶基因突变有关,其表达产物可通过催化染色体中组蛋白的甲基化来影响F基因的表达,F基因是开花的主要抑制基因。①分别测定突变基因和野生型基因表达出的甲基转移酶的分子量,发现突变基因表达出的甲基转移酶的分子量较小。基因突变导致甲基转移酶的分子量变小的原因是由于甲基因突变后指导合成的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最终导致其表达出的甲基转移酶中氨基酸数目减少,分子量变小。②染色体中组蛋白甲基化影响F基因表达的现象称为表观遗传。研究者进一步对野生型和突变体甲的F基因表达相对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③据图以箭头和文字形式解释早抽薹表型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甲基转移酶结构和功能异常→染色体组蛋白甲基化水平降低→F基因表达水平下降→解除对开花的抑制→大白菜提前抽薹开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农田水利EPC施工合同
- 2024年度体育赛事赞助与媒体转播合同
- 金色鱼钩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定制家具制作与销售合同
- 2024年国际货物买卖与运输服务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衍生品开发合同
- 2024年度商用门安装合同样本
- 2024年度设备租赁服务合同
- 2024江苏省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全过程合同模板
- 2024年度学校实验室灯具更换劳务外包合同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银行客户经理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集团公司)
-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课内阅读练习含答案
- 福建省2025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仿真模拟政治试题(一)
- 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2024年-2026年)
- 2024-2030年中国重症监护监护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年艾滋病知识题库
- 2024年安徽龙亢控股集团限公司公开招聘人员13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表格教案
- 投标项目进度计划
- 中医脑病科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分析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