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自《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人民日报》2016年4月)
材料二
按照党的十九大描绘的蓝图,坚持把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提升“四个自信”的重要发展战略,纳入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一起规划,确保有的放矢。采取远景规划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的办法,科学制定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相关职业技术院校和社会各方的责任目标,细化工作措施,确立验收标准,使培育工匠精神到底怎么干、具体干什么等有章可循。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做法,重点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急需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人才选拔竞赛、专技队伍建设等工作思路理清楚,把保障措施订实在,确保取得实效。
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良好的政策土壤。坚持把优化政策制度体系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来抓,以制度创新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技能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评价机制、使用机制、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催生工匠精神。从制度的源头上提高工匠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重点破除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从业时存在的学历认可难、工资底薪低等诸多歧视性障碍,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当前蓝领技工的社会认同感与个人获得感不强的问题。
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使企业竞争迈入靠产品质量赢得市场的良性发展轨道,不断激发企业追求和培育工匠精神的内生动力。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强化“当工匠光荣"的成才导向,下大力扭转轻视工匠的不良社会风气,改良培植工匠精神的文化生态。
始终把握教育先行这个根本,注重把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企业行业的岗位技能需求一一对应起来,灵活采取课堂学习与岗位实习并重的“二元方法”精准施教,积极创建“入学即入行、毕业便专长、工作即工匠"的培育体系。广泛开展技能人才选拔竞赛活动,积极搭建展示工匠精神的基础平台,在多样化交流合作中推动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走向世界。充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凝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可靠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摘自《让工匠精神落地生根》,《中国劳动保障报》2018年3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企业,只要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就能创造金字招牌,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B.工匠精神以成功为归宿,是艺人的安身之本,是企业的金色名片,是国家的荣耀写照,是时代的品质需求。
C.提高工匠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提升蓝领技工的社会认同感与个人获得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关键。
D.让工匠精神生根,教育须先行。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采取“二元方法”施教等都是很好的举措。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不仅是一个匠人、企业的追求,而且应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追求。
B.如果我们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我们的时代将是一个高品质的时代。
C.当下,我们倡导工匠精神,必须跳出匠人的小世界,站上大国的新高度。
D.要想让工匠精神在我国落地生根,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是必不可少的。
3.请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4.请结合上下文,简要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他想不出好主意。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大哥!"瑞宣没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突然的都让给了敌人!
“大哥!"老三叫了声。
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的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聋了。
“大哥!”
“啊"瑞宣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呕!说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复了一句。
“走上哪儿”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对!”瑞宣点了点头,胖脸上起了一层小白疙瘩。“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
“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
“没了华北,还有北平?”
瑞宣愣了一会儿,才说:“我是说,咱们允许他用经济侵略,他也许收兵。武力侵略没有经济侵略那么合算。"
坦克车的声音已变成像远处的轻雷。
瑞宣听了听,接着说:“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
“大哥,咱们一同走!"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这时候,李四爷已立起来,轻轻的和白巡长谈话。白巡长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剃得光光的,看起来还很精神。他很会说话,遇到住户们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吓,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此,小羊圈一带的人们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
今天,白巡长可不十分精神。他深知道自己的责任是怎样的重大——没有巡警就没有治安可言。虽然他只是小羊圈这一带的巡长,可是他总觉得整个的北平也多少是他的。他爱北平,更自傲能作北平城内的警官。可是,今天北平被日本人占据了;从此他就得给日本人维持治安了!论理说,北平既归了外国人,就根本没有什么治安可讲。但是,他还穿着那身制服,还是巡长!他不大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
“你看怎样呀巡长!”李四爷问,“他们能不能乱杀人呢"
“我简直不敢说什么,四大爷!”白巡长的语声很低。“我仿佛是教人家给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见天地!"
“咱们的那么多的兵呢都哪儿去啦?”
“都打仗来着!打不过人家呀!这年月,打仗不能专凭胆子大,身子棒啦!人家的枪炮厉害,有飞机坦克!咱们……"
“那么,北平城是丢铁了?”
“大队坦克车刚过去,你难道没听见?"
“铁啦?”
“铁啦!"
“怎么办呢”李四爷把声音放得极低,“告诉你,巡长,我恨日本鬼子!"
巡长向四外打了一眼:“谁不恨他们!得了,说点正经的:四大爷,你待会儿到祁家、钱家去告诉一声,教他们把书什么的烧一烧。日本人恨念书的人!家里要是存着三民主义或是洋文书,就更了不得!我想这条胡同里也就是他们两家有书,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李四爷点头答应。白巡长无精打采地向葫芦腰里走去。
(取材于老舍同名长篇小说第四章)
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瑞宣得知北平陷落后,想起文天祥、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和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这与他的身份和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B.老二在屋中收听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在院中扬言要“用石头砸碎了它",可见二人虽是亲兄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C.李四爷敢跟白巡长说“我恨日本鬼子”,白巡长不肯亲自去传烧书的命令,让李四爷去代为转达,可见他们之间相互信任。
D.“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老三这句话说出了自己和大哥瑞宣共同的心声,因而赢得了大哥的全力支持。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瑞宣形象,突出表现了他的矛盾和苦恼。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修辞,效果非常显著,比如把九门紧闭的北平城比作古墓,令人深切地感受到北平陷落后的死寂。
C.文中多次提到天气晴朗,阳光明亮,突出强调了自然环境的美好,以此反衬日寇光天化日之下的侵略暴行令人发指。
D.小说的语言体现出典型的地方特色,比如文中加点的“将将”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铁"则是“确定”的意思。
7.赏析文中画线语句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8.这段选文塑造了瑞宣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赞善。从西洋人利马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士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丘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曰:“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古。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召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列传》)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
B.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
C.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
D.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
10.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B.在古代官职任免术语中,“擢"“陟”“升"都是指提升官职,“谪”是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除"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C.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D.“中国”在古代文献中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到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光启博学强识,曾跟从西洋人利马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等技术,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遍习兵机等其他书籍。
B.徐光启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负责编写的《测天约说》二卷等著作中,有关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C.徐光启胸怀大志,可是不被重用,几起几落,曾先后遭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御史丘光麟和魏忠贤的党羽智铤弹劾。
D.徐光启堪称治国经世之才,可遗憾的是,等到他掌握大权时,年纪已老,又赶上奸臣专权,其抱负无法得以实现。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2)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各题。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_________________。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_________________。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_________________。
13.从下面列举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忆秦娥·娄山关》中的空格处。
月泣却越血霞咽冷画
14.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的气氛并不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
15.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请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
(三)
16.默写。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沁园春·长沙》
(2)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蒹葭》
(3)金张藉旧业,__。《咏史》
(4)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5)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逢入京使》
(6)今逢四海为家日,________。《西塞山怀古》
(7)顾人之常情,_,由奢入俭难。《训俭示康》
(8)______,必先利其器。《论语》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17.班级开展语文学习交流活动,以下是某同学的两段发言摘录,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①人生活在自然中,而大自然也已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寄托着人们的心灵。②毛泽东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抒发了自己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出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昌耀身处青藏高原,面对雪峰、落日之壮美,反观蜘蛛与自己之渺小,感受到了谦卑而又强劲的生命力量。
③古诗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靖节先生的淡泊名利、少陵野老的忧国忧民深深地影响着我们。④古诗词,不仅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如青莲居士的豪放飘逸,易安居士的婉约细腻……
(1)发言摘录中有一个病句,请指出并修改。
第____(填序号)句,改为:_______
(2)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写句子,使前后语义连贯。
(3)靖节先生指___,少陵野老指__。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云字景乔,子恪第九弟也。年十二,封新浦县侯,自制拜章,便有文采。既长勤学,以晋代竟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至年二十六,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子云性沈静,不乐仕进。年三十,方起家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撰《东宫新记》奏之,敕赐束帛。大通元年,除黄门郎,俄迁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为吏部。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梁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沈约撰,至是承用。子云始建言宜改。启曰:“臣比兼职斋官,见伶人所歌,犹用未革牲前曲。”敕答曰:“此是主者守株,宜急改也。"仍使子云撰定。敕曰:“郊庙歌辞,应须典诰大语,不得杂用子史文章浅言;而沈约所撰,亦多舛谬。”子云答敕曰:“理应正采《五经》,圣人成教。惟用《五经》为本,其次《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即是经诰之流,愚意亦取兼用。谨一二采缀,各随事显义,以明制作之美。覃思累日,今始克就,谨以上呈。"敕并施用。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答敕云: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语草隶法,言不尽意,遂不能成。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尝论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太清元年,复为侍中、国子祭酒,领南徐州大中正。二年,侯景寇逼,子云逃民间。三年三月,宫城失守,东奔晋陵,馁卒于显灵寺僧房,年六十三。
(节选自《梁书·卷三十五》)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B.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C.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D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19.子云对晋朝做了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四、写作(60分)
20.写作。
小通讯员是一位英雄,为掩护民工,他扑向“冒着烟乱转"的手榴弹,受伤牺牲。但作者对此一笔带过,而把许多笔墨放在他与异性、与群众交往的平事上,并在结尾写道,“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香雪是一个平凡的乡村女孩,内向腼腆,淳朴善良。她想用鸡蛋换回铅笔盒而被留在火车上,为此,她在夜间走了三十里,回到台儿沟。有同学说,她也是英雄。文章结尾处,“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可以说给予了香雪极大的礼遇。
学习了第一单元的两篇小说,你对于“英雄”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理解?请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写一篇记叙文,塑造一位你心目中的“英雄"。请自拟标题,注重细节,注意书写,字数不少于800字。
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自《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人民日报》2016年4月)
材料二
按照党的十九大描绘的蓝图,坚持把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提升“四个自信"的重要发展战略,纳入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一起规划,确保有的放矢。采取远景规划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的办法,科学制定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相关职业技术院校和社会各方的责任目标,细化工作措施,确立验收标准,使培育工匠精神到底怎么干、具体干什么等有章可循。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做法,重点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急需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人才选拔竞赛、专技队伍建设等工作思路理清楚,把保障措施订实在,确保取得实效。
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良好的政策土壤。坚持把优化政策制度体系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来抓,以制度创新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技能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评价机制、使用机制、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催生工匠精神。从制度的源头上提高工匠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重点破除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从业时存在的学历认可难、工资底薪低等诸多歧视性障碍,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当前蓝领技工的社会认同感与个人获得感不强的问题。
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使企业竞争迈入靠产品质量赢得市场的良性发展轨道,不断激发企业追求和培育工匠精神的内生动力。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强化“当工匠光荣”的成才导向,下大力扭转轻视工匠的不良社会风气,改良培植工匠精神的文化生态。
始终把握教育先行这个根本,注重把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企业行业的岗位技能需求一一对应起来,灵活采取课堂学习与岗位实习并重的“二元方法"精准施教,积极创建“入学即入行、毕业便专长、工作即工匠”的培育体系。广泛开展技能人才选拔竞赛活动,积极搭建展示工匠精神的基础平台,在多样化交流合作中推动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走向世界。充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凝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可靠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摘自《让工匠精神落地生根》,《中国劳动保障报》2018年3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企业,只要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就能创造金字招牌,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B.工匠精神以成功为归宿,是艺人的安身之本,是企业的金色名片,是国家的荣耀写照,是时代的品质需求。
C.提高工匠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提升蓝领技工的社会认同感与个人获得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关键。
D.让工匠精神生根,教育须先行。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采取“二元方法"施教等都是很好的举措。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不仅是一个匠人、企业的追求,而且应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追求。
B.如果我们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我们的时代将是一个高品质的时代。
C.当下,我们倡导工匠精神,必须跳出匠人的小世界,站上大国的新高度。
D.要想让工匠精神在我国落地生根,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是必不可少的。
3.请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4.请结合上下文,简要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
【答案】1.D2.D
3.①企业雕琢精湛技艺、追求产品质量、打造金字品牌就是工匠精神;
②表现企业家对工匠精神的由衷推崇和一生追求。
4.①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
②因热爱而付出;
③因追求而卓越;
④因境界而笃实;
⑤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
⑥是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只要……就能……”错误,表达绝对化,原文是说“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B.“工匠精神以成功为归宿”错误,原文是说“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C.“提高工匠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提升蓝领技工的社会认同感与个人获得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关键”错误,原文是说“坚持把优化政策制度体系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来抓",即培育工匠精神的关键是“优化政策制度体系”。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是必不可少的"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说“积极借鉴国内外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做法,重点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急需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人才选拔竞赛、专技队伍建设等工作思路理清楚,把保障措施订实在,确保取得实效”。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联系上下文“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可知,这位企业家的感慨“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包含了企业要追求“雕琢技艺”、打造“金字招牌"的工匠精神,也表现了该企业家对工匠精神的由衷推崇。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从材料一“今天‘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可知,工匠精神指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
从材料一“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可知,工匠精神是因热爱而付出;
从材料一“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可知,工匠精神是因境界而笃实的精神;
从材料一“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可知,工匠精神因追求而卓越;
从材料一的“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可知,工匠精神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是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他想不出好主意。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大哥!”瑞宣没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突然的都让给了敌人!
“大哥!”老三叫了声。
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的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聋了。
“大哥!"
“啊”瑞宣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呕!说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复了一句。
“走上哪儿"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对!"瑞宣点了点头,胖脸上起了一层小白疙瘩。“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
“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
“没了华北,还有北平?"
瑞宣愣了一会儿,才说:“我是说,咱们允许他用经济侵略,他也许收兵。武力侵略没有经济侵略那么合算。”
坦克车的声音已变成像远处的轻雷。
瑞宣听了听,接着说:“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
“大哥,咱们一同走!”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这时候,李四爷已立起来,轻轻的和白巡长谈话。白巡长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剃得光光的,看起来还很精神。他很会说话,遇到住户们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吓,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此,小羊圈一带的人们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
今天,白巡长可不十分精神。他深知道自己的责任是怎样的重大——没有巡警就没有治安可言。虽然他只是小羊圈这一带的巡长,可是他总觉得整个的北平也多少是他的。他爱北平,更自傲能作北平城内的警官。可是,今天北平被日本人占据了;从此他就得给日本人维持治安了!论理说,北平既归了外国人,就根本没有什么治安可讲。但是,他还穿着那身制服,还是巡长!他不大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
“你看怎样呀巡长!"李四爷问,“他们能不能乱杀人呢”
“我简直不敢说什么,四大爷!"白巡长的语声很低。“我仿佛是教人家给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见天地!”
“咱们的那么多的兵呢都哪儿去啦?"
“都打仗来着!打不过人家呀!这年月,打仗不能专凭胆子大,身子棒啦!人家的枪炮厉害,有飞机坦克!咱们……”
“那么,北平城是丢铁了?"
“大队坦克车刚过去,你难道没听见?”
“铁啦?"
“铁啦!”
“怎么办呢"李四爷把声音放得极低,“告诉你,巡长,我恨日本鬼子!”
巡长向四外打了一眼:“谁不恨他们!得了,说点正经的:四大爷,你待会儿到祁家、钱家去告诉一声,教他们把书什么的烧一烧。日本人恨念书的人!家里要是存着三民主义或是洋文书,就更了不得!我想这条胡同里也就是他们两家有书,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李四爷点头答应。白巡长无精打采地向葫芦腰里走去。
(取材于老舍同名长篇小说第四章)
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瑞宣得知北平陷落后,想起文天祥、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和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这与他的身份和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B.老二在屋中收听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在院中扬言要“用石头砸碎了它”,可见二人虽是亲兄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C.李四爷敢跟白巡长说“我恨日本鬼子",白巡长不肯亲自去传烧书的命令,让李四爷去代为转达,可见他们之间相互信任。
D.“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老三这句话说出了自己和大哥瑞宣共同的心声,因而赢得了大哥的全力支持。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瑞宣的形象,突出表现了他的矛盾和苦恼。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修辞,效果非常显著,比如把九门紧闭的北平城比作古墓,令人深切地感受到北平陷落后的死寂。
C.文中多次提到天气晴朗,阳光明亮,突出强调了自然环境的美好,以此反衬日寇光天化日之下的侵略暴行令人发指。
D.小说的语言体现出典型的地方特色,比如文中加点的“将将"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铁”则是“确定"的意思。
7.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8.这段选文塑造了瑞宣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案】5.D6.A
7.①用排比的手法列举了北平城有代表性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概括了北平人为人处世的方式与生活特点。②强调北平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北平人淳朴温和,美好文明,指出北平是中国的象征,中国和中国人热爱和平。③表达了瑞宣对北平的无比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也传达出作者对北平、对中国的无限深情。
8.①瑞宣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有知识也有些能力,能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②具有坚定的爱国情怀。北平陷落,瑞宣万分焦急;他痛恨侵略者,希望为国尽力,不做亡国奴。③对家庭富有责任感。他忧虑一家人乱世中的生计,担负养家糊口的重任。④有些懦弱,缺乏主见。忠孝无法两全,令他无奈、痛苦与忧愤,甚至感到无所适从。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因而赢得了大哥的全力支持”是错误的。由原文可知,瑞宣并不支持他立刻就走,而是让他再等一年,一方面老三还有一年就毕业了,另一方面瑞宣认为万一过几天北平“和平"解放了。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艺术特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肖像描写"是错误的。文中对瑞宣的描写没有肖像描写。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然后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结合文章的主旨理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本段列举了北平城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句式上采用了“带着他……,带着他……,带着他……”的形式,所以从手法上来看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概括出了北平人的生活特点。文段运用排比的形式,由自然人文景观写到北平人为人处世的方式与生活特点,写出了北平城历史悠久的深厚底蕴,北平人的淳朴温和,美好文明。并且“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写出了北平是中国的象征,中国和中国人热爱和平。而这一些都要在北平陷落后让给敌人,从而表达出瑞宣对北平的热爱和眷念之情,同时也是对整个中国的热爱,也能体现出他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人物描写的手法。然后回归文本对人物身份进行定位,然后在文本中找到对人物进行描写的语句,最后进行概括分析。
由原文“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知,首先瑞宣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能从平日的知识积累中推断出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由原文:“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可知,瑞宣不愿做亡国奴,想要在国家危急关头去为国尽力,所以瑞宣具有坚定的爱国情怀。但是作为家里的长子,一家老小的生计都寄托在瑞宣身上,他想走却又不能走,忠孝无法两全,令他无奈、痛苦与忧愤,甚至感到无所适从,所以他的身上又有些懦弱,缺乏主见。由原文可知,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想在国家危急关头去为国家效力,但是作为祁家的长子,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家老小的安全和吃穿,所以最终让老三去尽忠,而他留下来尽孝,从而可以看出他对家庭富有的责任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赞善。从西洋人利马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士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丘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曰:“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古。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召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列传》)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
B.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
C.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
D.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
10.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B.在古代官职的任免术语中,“擢"“陟”“升"都是指提升官职,“谪”是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除"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C.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D.“中国”在古代文献中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到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光启博学强识,曾跟从西洋人利马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等技术,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遍习兵机等其他书籍。
B.徐光启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负责编写的《测天约说》二卷等著作中,有关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C.徐光启胸怀大志,可是不被重用,几起几落,曾先后遭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御史丘光麟和魏忠贤的党羽智铤弹劾。
D.徐光启堪称治国经世之才,可遗憾的是,等到他掌握大权时,年纪已老,又赶上奸臣专权,其抱负无法得以实现。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2)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
【答案】9.C10.B11.C
12.(1)当时辽东战事正吃紧,没有答应他的请求(不能依照他的要求(行事))。徐光启上书力争,才批准给了他少量(或“稍微给了他一点")民兵和武器军械。
(2)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他为礼部尚书。当时,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治罪、责罚)钦天官(台官)。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或应定需要断开的地方先断开,用排除法。本题中:“御史言"要断开,因为光启已经去世,故御史不可能跟光启说,排除B项,D项;“囊无余赀”的意思是御史说光启去世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故请求皇上加以抚恤,排除A项。本题选C项。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B项,“除”指拜官授职。与“谪"相近的应该是“贬”,指降职并外放。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崔景荣和徐光启只是“议不合”,未弹劾他。所以选C项。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方”:“正";“疏”:“上书";“稍”:“稍微";“乃”:“才"。第二句关键点:“之”:“他的意见";“擢”:“升迁,提拔";“以”:“因为";“失验”:“发生错误";“罪”:“处分,治罪,责罚"。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省试考中第一名举人,七年后考中进士。由庶吉士做到赞善。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全面学习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各种书籍。杨镐四路兵马丧失于辽东,京城大为震惊。徐光启几次上书要求让自己去练兵以报效国家,神宗皇帝嘉许他的雄心壮志。越级提升为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练兵时,他上奏陈列了十条建议。当时辽东战事正吃紧,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徐光启上书力争,才批准给了他少量民兵和武器军械。没过多久,明熹宗即位。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获得批准。接着因病请假回乡。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他。回到朝中,他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用。熹宗同意他的看法。正考虑采纳他的建议,而徐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御史丘兆麟弹劾他。他又称病请假回家。天启三年以原官起用,接着升为礼部右侍郎。天启五年,魏忠贤勾结智铤弹劾他,他丢掉了官职而闲居。
崇祯元年被召回朝廷,又提出练兵建议。不久,以左待郎负责礼部事务。崇祯考虑国家财政困难,命朝廷大臣提出整理屯田和盐政的好办法。徐光启说,屯政的关键在于垦荒,盐政在于严禁私盐的贩卖.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他为礼部尚书。当时,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台官。徐光启说:“钦天监预测天象是本照着郭守敬的方法,元代已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月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郭守敬尚且如此,所以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我听说,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宜于及时修正。”崇祯帝听从其言,下诏请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来推算,进行改历的工作。徐光启任监督。四年春季正月,徐光启送上《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当年冬季十月初一日,发生日食,又进上测候四说,其中以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崇祯五年五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随即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徐光启颇有治国经世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当世。不过,到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温体仁独断专政,不能够有所倡议。第二年十月去世。赐诰封少保。御史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而羞愧。崇祯帝采纳御史意见,于是赐徐光启谥号为文定。过了较长一段时候,皇帝想到徐光启博学强识,要他的家属把遗留下的著作送上。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入朝谢恩,进献上《农政全书》六十卷。崇祯帝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刊刻颁布,加赠太保,并录用他的孙子为中书舍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各题。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_________________。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_________________。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_________________。
13.从下面列举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忆秦娥·娄山关》中的空格处。
月泣却越血霞咽冷画
14.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的气氛并不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
15.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请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
【答案】13.月、咽、越、血
14.李词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冷落、伤感的气氛;毛词渲染的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15.李词结尾抒发了一种怀古伤今的悲壮之情;毛词抒发的是红军战士越过天险娄山关时的那种豪迈雄壮的感情。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方面。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主要考核诗歌的押韵,注意抓住这一特征。
本题中,根据“烈"“月”“铁"“越”的韵脚,可排除“泣"“霞”“冷"“画”;根据“霜晨月"“从头越”的顶真修辞手法,可知第①空应“月",第③空应填“越”;“喇叭声"是名词,只能用“咽”来修饰;“如"是比喻词,根据“残阳”的颜色,只能将“残阳"比作“血”。所以第②空应填“咽",第④空应填“血”。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通读全诗,把握大意,尤其要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作手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含注释);其次是要准确审题,找准异同,要结合题干中给出的比较角度(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来寻求诗词的相同点和差异性;最后,是全面作答,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分析,又要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本题中,李白词中“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词人落笔就写一个京城女子,在一个月照高楼的夜晚,被凄凉呜咽的箫声惊醒了好梦。一个“咽”字,渲染出境界之凄凉;一个“断"字,烘托出秦娥内心的失望。“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秦娥从梦中惊醒,眼前只有照着楼台的月色;借着月色向楼下看,只见杨柳依旧青青,一如既往,不禁勾起往年在灞桥折柳,送别爱人那种悲伤情景的回忆,不仅起到由月色而见柳色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加强了对于孤独凄凉的环境气氛的渲染。“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这两句紧承“伤别”,描写秦娥登原望信而不得的景象。“乐游原"在今西安市南,居全城最高处,四望宽敞,可瞭望全城和周围汉朝的陵墓;这里写秦娥登临远望的地点。“清秋节”,点明是清凉的秋季,既补写上阕没有明写的时间,又点染冷清寂寥的气氛。此时此地,秦娥满怀愁绪,眼望爱人由此离去的咸阳古道,苦苦等着,然而尘埃不起,音信全无。“咸阳",乃秦朝京城,至汉、唐时从京城长安往西北经商或从军,咸阳为必经之地;“古道”,年代久远的通道,一个“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音尘”本谓声音与尘埃,后借指信息;“绝",断绝。这三字,不仅写尽咸阳古道寂静冷落的景象,更把秦娥孤独无望、欲哭无声的心境写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词人依词调的要求,将“音尘绝"三字加以反复,进一步强调从乐游原上远望咸阳古道的悲凉景象,和秦娥哀婉凄切的心境,而引出秦娥眼前之所见,只有在肃杀的秋风之中,一轮落日空照着汉代皇帝陵墓的荒凉图景。“阙”,此指陵墓前的牌楼。身登乐游原的秦娥凭高瞭望,不见音尘,正将此景尽收眼底,同时秦娥怀古伤今的弦外之音,也借此被表达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这结尾两句与上阕的结尾两句前后照应,从年年伤别的怀念远人,到残照陵阙的怀古伤今,气象突然为之开阔,意境也就愈显深远。因此,李词通过“呜咽的箫声"“一钩残月”等景物渲染了清冷、悲伤的氛围。毛词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虽然写的是翻越娄山关的行军情景,写的是胜利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但运用的是高度综合法、侧面描写法,把两天的战斗历程浓缩为一天,通过严肃、紧张的行军气氛,透露出激战的先兆,通过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带涩的喇叭声,暗示战斗紧张激烈,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借以表现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上半阕,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平添悲壮。接着第二句,凄婉悠长的景致出现了,长空浩大无涯,大雁哀凉清幽,“霜晨月”虽读上去是三字一顿,但一幅晓月寒霜图幻化而出,而在图中美丽的大雁也为这美丽晨景感动得如歌如泣了。诗人仅用“马蹄"“喇叭”代表红军,又用“碎"与“咽”形容心境,用字凝练、准确、优美,与情景相得益彰。下半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突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下半阕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所以这二句虽表面写实,却的确有象征意义,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写的又是黄昏景象,从凌晨写到黄昏。此时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如大海一般深邃,而黄昏的夕阳渐渐落下,剩余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这首词生动地描写了当年红军指战员从拂晓出发到傍晚结束战斗的动人情景。西风猛烈,长空雁叫,红军在月明的霜晨进军,马蹄声微响,喇叭声低沉,一片严肃的战斗前的景象。经过战斗后,雄关也被我们占领,大家迈开大步通过,在黄昏中向波涛起伏的群山奋勇前进。因此,毛词中“凛冽的西风”“在山里回荡的大雁的叫声"“一弯冷月”“清霜"“踏着碎步的马”“哭咽的喇叭"等景物充满了苍凉悲壮之感,渲染的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才不会遗漏要点。
本题中,李白词“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句,词人依词调的要求,将“音尘绝"三字加以反复,进一步强调从乐游原上远望咸阳古道的悲凉景象,和秦娥哀婉凄切的心境,而引出秦娥眼前之所见,只有在肃杀的秋风之中,一轮落日空照着汉代皇帝陵墓的荒凉图景。“阙”,此指陵墓前的牌楼,身登乐游原的秦娥凭高瞭望,不见音尘,正将此景尽收眼底,同时秦娥怀古伤今的弦外之音,也借此被表达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这结尾两句与上阕的结尾两句前后照应,从年年伤别的怀念远人,到残照陵阙的怀古伤今,气象突然为之开阔,意境也就愈显深远。通过写穷奢极欲和狂欢极乐的秦代、汉代只剩下悠悠的古道和孤独的陵墓,面对着西风残照的景象,抒发了怀古伤今之情。抒发了一种怀古伤今的悲壮之情。毛词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虽然写的是翻越娄山关的行军情景,写的是胜利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写的又是黄昏景象,从凌晨写到黄昏。此时诗人伫立于娄山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黄山学院《电视专题片制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数据结构5》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品牌设计与推广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安装工程造价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园艺植物保护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6505T184-2024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技术规程
- 文书模板-《钢筋工实训报告》
- 实施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方法探讨考核试卷
- 智能除草机器人
- 宫外孕破裂出血护理查房
- 诺如病毒应急演练方案
- 农耕研学基地可行性方案
- PCN、ECN变更管理流程
- 传菜培训课件
- 降低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不耐受性品管圈课件
- 2023年秋季国家开放大学-04965-学前教育概论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 鼻鼽变应性鼻炎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 妇产科学课件:盆腔炎性疾病
- 菜市场消费者满意度调查问卷(2022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