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_第1页
2021年湖南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_第2页
2021年湖南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_第3页
2021年湖南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_第4页
2021年湖南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湖南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

一、古诗词赏析(共13小题)

1.(2021•株洲)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董岭①水

【唐】周朴

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禹②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去衙山色远,近水月光低。中有高人在,沙中曳杖藜汽

【注】①董岭:位于浙江湖州安吉县,因为山势,河水向西奔流。②禹:大禹,传说中

的古代部落联盟首领,曾疏通江河,使之东流入海。③杖藜:藜杖,拐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说湖州安吉县的城门高耸,与白云平齐,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B.颈联“去衙”是就“安吉县”而言,“近水”是就“董岭水”而言。

C.尾联的“高人”即隐逸的高士,他拖着拐杖,在沙滩上悠然地踱步.

D.这首诗营造了一个宛如世外桃源的美好世界,山清水秀,静谧安闲.

(2)南宋著名诗歌理论家严羽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例如台湾海峡明明不浅,余

光中《乡愁》却说它“浅浅的”。“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也体现了这种无理而妙,

请具体说明。(内容上指出说明其“无理”之处即可,不要求分析为什么妙。)

2.(2021•长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过山农家

顾况①

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顾况(727-815),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

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

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1)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等镜头。

B.“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表现了山农的爽直性格。

C.“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

D.作者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

(2)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

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

抖音脚本(部分)

画面内容画面声音预期表达效果

板桥人渡泉声山溪、木板桥、诗人①___山__间的幽静和诗人的心旷

神怡

茅檐日午鸡鸣茅屋、阳光、人、鸡悠长的鸡鸣声②_____

3.(2021•张家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

汉江临泛

王维[唐代]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①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②浮前浦③,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九派:这里指江西九江。②郡邑:指汉江两岸的城镇。③浦:水边。

张家界某电视台邀请你参加《汉江临泛》的短视频拍摄,需要你帮助完成脚本设计指导。

(1)画面提示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B.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请展开想象,从A、B两句中住选一句再现“诗中有画”的意境:

我选_____,_____。

(2)情感指导诗人情感:_____。

4.(2021•岳阳)阅读卜面古诗,完成问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①,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口斯边草绿。

[注释]①能结束:善于戎装打扮。

(1)诗人对军中将士有什么情感?

(2)“牧马群嘶边草绿”中的“绿”字用得精妙,请谈谈妙在何处。

5.(2021•永州)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无施的一项是

A.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语言朴实自然,辞浅情深,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B.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月是故乡明”实写眼前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

C.颈联中“有”与“无”对比鲜明,绵绵愁思中夹杂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D.尾联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诗题有“月。诗人却没有直接从月写起,那么诗中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

么作用?

6.(2021•益阳)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莫笑”表现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待客的盛情。

B.颈联将击鼓吹箫祭神的热闹与农民的“衣冠简朴”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春社的不满。

C.因山水迷人,风俗古朴,农民淳厚,所以诗人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本诗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然而处处切“游”字,游性十足,游意不尽。

(2)《唐诗鉴赏辞典》评价本诗颔联“写景中寓含哲理”,请描绘该联的画面并说说你从

该联中获得的启示。

7.(2021•湘西州)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小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诗句中与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王国维:“《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

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8.(2021•湘潭)古代诗歌鉴赏。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

言加以描绘。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2021•邵阳)古诗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南征①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

去世只有一年。

(1)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诗,《南征》押韵工整,押韵。

(2)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

10.(2021•娄底)古诗类。

晨登衡岳祝融峰’①

谭嗣同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籀②。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③。

【注】①选自《谭嗣同全集》,此诗为光绪十七年(1891年)诗人登临南岳主峰祝融峰而

作。②日初籀:旭日初升,若黄金熔化。③起龙:使龙腾起而行雨。

(1)“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籀”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简析本诗“登高”这一特点。

11.(2021♦怀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甲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乙诗】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释】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这两首诗都用到的修辞手法是。【甲诗】后两句用“放”“拦”这两个动词,

生动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富有情趣。【乙诗】前两句用“""”这

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溪水奋力前行的画面。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哲理诗,通过某一现象揭示一定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发。

B.【甲诗】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诗人借助一系列的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

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

C.【甲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翻山越岭,虚写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

D.【乙诗】蕴含的哲理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只有不畏艰难、奋勇向前,才能战胜困难,

取得胜利。

12.(2021•衡阳)古代诗歌鉴赏。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

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颈联写出了山西村的乡俗民事,'‘简朴"二字写出了这里的人们生活艰难,只能用古

老的方式祈求神灵的保佑。

C.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流连忘返。尾联写出了作者对山西

村的恋恋不舍之情。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却

处处切中“游”字。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根据提示写出你

的感悟。

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只要再坚持一下,你也能欣赏到别样的风景。同样,在人

生的道路上,o

13.(2021•常德)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片中的“”字是对上文中“问”字的回应,给人以笔断意连、一气呵成之

感。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舞”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河流转,似乎有无数舟船在风浪中起伏出没

的神奇画面,既有生活的真实感,也有梦境的虚幻性。

B.“仿佛梦魂归帝所”中的“归”字与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

意思相同,寄寓了作者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愿望。

C.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表达了自

己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D.该词充满了豪放之气,想象大胆丰富,意境壮阔雄奇,富于浪漫色彩,表现出作者内

心刚健昂扬的气概,在李清照众多词作中别具一格。

2021年湖南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古诗词赏析(共13小题)

1.(2021•株洲)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董岭①水

【唐】周朴

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禹②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去衙山色远,近水月光低。中有高人在,沙中曳杖藜豆

【注】①董岭:位于浙江湖州安吉县,因为山势,河水向西奔流。②禹:大禹,传说中

的古代部落联盟首领,曾疏通江河,使之东流入海。③杖藜:藜杖,拐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首联说湖州安吉县的城门高耸,与白云平齐,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B.颈联“去衙”是就“安吉县”而言,“近水”是就“董岭水”而言。

C.尾联的“高人”即隐逸的高士,他拖着拐杖,在沙滩上悠然地踱步。

D.这首诗营造了一个宛如世外桃源的美好世界,山清水秀,静谧安闲。

(2)南宋著名诗歌理论家严羽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例如台湾海峡明明不浅,余

光中《乡愁》却说它“浅浅的”。“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也体现了这种无理而妙,

请具体说明。(内容上指出说明其“无理”之处即可,不要求分析为什么妙。)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答案】(1)A

(2)①小河西流,本是地形使然,却把原因归结为大禹(没有到这里来治水);②本是

“河水”西流,却说“河声”流向西。

【分析】全诗紧扣题面,首联点出董岭水所在地望,次联写水势流向的特点,转而于颈

联淡淡描写山水景色,尾联则以岸边隐者作挽结。语言浅显,若不经意。然而它又经得

起反复咀嚼,有味外味。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

A.有误,首联说湖州安吉县的城门高耸,与白云平齐,为“河声流向西”作铺垫,所以

“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的理解是错误的。

BCD.正确。

故选:Ao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的意思是:大禹治

水没有到这里,这里的河水是向西流的。显然小河西流是安吉县地势高耸造成的,作者

却把原因归结为大禹没有到这里来治水,这是其“无理”之处。作者要表达的是这里是

像桃花源一样的一方净土。“河水”向西流,作者却说是“河声”流向西,这也是一处“无

理”之说。其实这个“声”字运用,把溪流流动的动感马上显示出来了,好像已经听到

潺潺流水的声音。

答案:

(1)A

(2)①小河西流,本是地形使然,却把原因归结为大禹(没有到这里来治水);②本是

“河水”西流,却说“河声”流向西。

译文:

湖州安吉县的城门与天上的白云一样高。

大禹治水没有到这里,这里的河水是向西流的。

安吉县的远处是秀美的山色,近处是月光笼罩着低处清澈的水。

这里有蔽于世间的隐士,在沙石中拄着手杖自在地行走。

【点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必须理解诗歌基本内容;

2.联系诗歌写作背景和主题进行分析。

2.(2021•长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过山农家

顾况①

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③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顾况(727-815),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

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

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1)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等镜头。

B.“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表现了山农的爽直性格。

C.“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

D.作者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

(2)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

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

抖音脚本(部分)

画面内容画面声音预期表达效果

板桥人渡泉声山溪、木板桥、诗人①潺潺的流山间的幽静和诗人的心旷

水声神怡

茅檐日午鸡鸣茅屋、阳光、人、鸡悠长的鸡鸣声②田园的悠闲和诗人的

闲适白在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答案】(1)D

(2)①潺潺的流水声;②田园的悠闲和诗人的闲适自在

【分析】《过山农家》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一首访问山农的六言绝句。全诗二十四字,

作者按照走访的顺序,依次摄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的四个镜头,

层次清晰地再现了饶有兴味的访问经历。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入微地表现了

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以及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格调明朗,节奏轻

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根据题目《过山农家》可以看出作者未“亲自参加”活动,所以错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板桥人渡泉声”句意: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

“人渡泉声”,真切地表达了人渡板桥时满耳泉声淙淙的独特感受。“茅檐日午鸡鸣”,是

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鸡鸣并不新奇,但安排在这句诗中,却使深山中的

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茅檐陋舍,乃“山农家”本色;日午

鸡鸣,仿佛是打破山村沉静的,却更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

答案:

(1)D

(2)①潺潺的流水声;②田园的悠闲和诗人的闲适自在

参考译文:

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

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山农陪伴我参观焙茶,深表歉意地

说,不要嗔怪被烟熏了;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禁。

【点评】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

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

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3.(2021•张家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

汉江临泛

王维[唐代]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①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②浮前浦③,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九派:这里指江西九江。②郡邑:指汉江两岸的城镇。③浦:水边。

张家界某电视台邀请你参加《汉江临泛》的短视频拍摄,需要你帮助完成脚本设计指导。

(1)画面提示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B.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请展开想象,从A、B两句中住选一句再现“诗中有画”的意境:

我选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眼前流注长江的汉水是实

写,江汉之水在天地之外奔流,是虚写,两岸青山,伴着江汉的波涛看

上去,若有若无,这是虚实合用,写出了浩浩江流奔腾不息的气势。诗

人纵目远眺,心旷神怡。

(2)情感指导诗人情感:诗人要与山翁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充满了积极乐观(追求美好境界)的情绪,表达了留恋山水(寄情山水)

的志趣。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答案】答案:

(1)示例一: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眼前流注长江的汉水是实写,江汉之水在

天地之外奔流,是虚写,两岸青山,伴着江汉的波涛看上去,若有若无,这是虚实合用,

写出了浩浩江流奔腾不息的气势。诗人纵目远眺,心旷神怡。

示例二:B。“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描绘的是乘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

错觉,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

浪拍云天,却说成是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

了磅礴水势。“浮”和“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传达了诗人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

(2)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追求美

好境界)的情绪,表达了留恋山水(寄情山水)的志趣。

译文:

楚国边塞连接着三湘之水,荆门山下茫茫九派相汇合。江水滚滚似奔流天地之外,青山

延绵水雾中时时隐现。波涛汹涌城郭仿佛飘江上,大浪翻滚远空好似在摇晃。襄阳的风

光真是无限美好,愿与山翁留此地长醉不归。

【分析】《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

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地方行

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意思是汉水浩淼,好像

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飘渺中。其中眼前流往长江的汉水是实写,

汉江之水,在天地之外奔流是虚写。两岸青山伴着江汉的波涛,看上去若有若无,这是

虚实合用,写出了浩浩江流奔腾不息的气势。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意思是沿江的城镇,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

波涛激荡滚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

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静的错觉,进一步

渲染了磅礴水势。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作答。“襄阳好风日,留醉

与山翁”的意思是:襄阳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愿与山翁留此地长醉不归。诗人要与山

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追求美好境界)的情绪,

表达了留恋山水(寄情山水)的志趣。

【点评】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

言风格等方面。从考察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方面:

①品评古诗中的语言艺术和“诗眼”。

②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义,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

③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

析,说出运用效果。

4.(2021•岳阳)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①,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注释]①能结束:善于戎装打扮。

(1)诗人对军中将士有什么情感?

(2)“牧马群嘶边草绿”中的“绿”字用得精妙,请谈谈妙在何处。

【考点】边塞征战诗.

【答案】(1)诗人对满怀豪情的军中将士的赞美之情。

(2)“绿”字在此处动词化了,是变绿的意思。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暗示春天不知

不觉又回到草原上。“边草绿”与“牧马群嘶”连文,意味尤长,似乎由于马嘶,边草才

绿得更为可爱,赞美了西北边地高原之春的油然生意。

【分析】唐代边塞诗不乏雄浑之作,但大多还是以表现征戍生活的艰险和将士思乡的哀

怨为多。李益的这篇塞上之作,描绘了一幅天地空阔、人欢马叫的壮丽图景,突出表现

了将士生活的满怀豪情,反映了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

【解答】(1)本题考查诗人的情感的理解。“朝暮驰猎黄河曲”的行动,表现出健儿们慷

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信念,这一句中饱含诗人对他们的赞美。

(2)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牧马群嘶边草绿”意思是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片

生气蓬勃的气象。上句“塞渡飞”,下对以“边草绿”,可见“绿”字是动词化了。它不

尽然是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离离原上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天不知

不觉又回到草原上•塞北的春天,由马群的欢嘶来迎接。“边草绿”与“牧马群嘶”连文,

意味尤长;似乎由于马嘶,边草才绿得更为可爱。诗所表现的壮美豪情是十分可贵的。

答案:

(1)诗人对满怀豪情的军中将士的赞美之情。

(2)“绿”字在此处动词化了,是变绿的意思。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暗示春天不知

不觉又回到草原上。“边草绿”与“牧马群嘶”连文,意味尤长,似乎由于马嘶,边草才

绿得更为可爱,赞美了西北边地高原之春的油然生意。

译文:

驻守在黄河河套一带的边防部队善于戎装打扮,英姿飒爽早晚在黄河曲策马驰骋,打猎

操练。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

片生气蓬勃的气象。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5.(2021•永州)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项的一项是

A.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语言朴实自然,辞浅情深,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B.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月是故乡明”实写眼前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

C.颈联中“有”与“无”对比鲜明,绵绵愁思中夹杂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D.尾联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诗题有“月”,诗人却没有直接从月写起,那么诗中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

么作用?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答案】(1)B

(2)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写了边塞秋天的行人、成楼上的

更鼓声、雁声。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分析】《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

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

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

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

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ACD.正确;

B.有误,“月是故乡明”虚写,想象故乡的月亮。

故选:Bo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诗中前两句的意思是: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

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诗歌的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

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

鼓雁声,写出所闻。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答案:

(1)B

(2)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写了边塞秋天的行人、戍楼上的

更鼓声、雁声。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参考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点评】诗歌赏析句子的切入点: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4、从表达的情感角度赏析句子;

5、从蕴含的哲理角度赏析句子.

6.(2021•益阳)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莫笑”表现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待客的盛情。

B.颈联将击鼓吹箫祭神的热闹与农民的“衣冠简朴”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春社的不满。

C.因山水迷人,风俗古朴,农民淳厚,所以诗人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本诗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然而处处切“游”字,游性十足,游意不尽。

(2)《唐诗鉴赏辞典》评价本诗颔联“写景中寓含哲理”,请描绘该联的画面并说说你从

该联中获得的启示。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答案】(1)B

(2)画面: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

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

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启示:只要我们正视现实,面对重

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

希望的崭新境界。

【分析】《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

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

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

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

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

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解答】(D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ACD.正确;

B.有误,表达作者对古老的乡土风俗的赞美之情。

故选:Bo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画面的描述能力和对诗句的理解能力。答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

本义,然后在本义的基础上加入联想和想象进行引申,丰富画面内容。“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

出现一个山村”,没有路了,忽然又出现了村庄,看到了希望,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

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然后结合诗句所蕴含的道理再谈自己的启示。如:只要我们

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

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答案:

(1)B

(2)画面: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汨汩穿行,草木愈

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

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启示:只要我们正视现实,面对重

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

希望的崭新境界。

【参考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

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

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

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点评】诗歌赏析句子的切入点: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4、从表达的情感角度赏析句子;

5、从蕴含的哲理角度赏析句子。

7.(2021•湘西州)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小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诗句中与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A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王国维:“《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

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答案】(1)A;

(2)示例: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分析】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

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

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

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

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解答】(1)本题可看出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抒

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A.相同,诗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B.不同,诗句表达诗人要求冲破约束的奔放情怀;

C.不同,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D.不同,诗句借眼前的海上景色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

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的能力。《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此曲以

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

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注意抓住意象“古道”“西风”“瘦马”,展开合理想象,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

答案:

(1)A;

(2)示例: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参考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

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

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点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必须理解诗歌基本内容;

2.联系诗歌写作背景和主题进行分析。

8.(2021•湘潭)古代诗歌鉴赏。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

言加以描绘。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考点】怀古咏史诗.

【答案】(1)示例: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则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

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

阅。

(2)对劳动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怨恨。

【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

关所作的。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

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这种同情与关怀

的出发点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在传统的五七言诗歌中本为常见,但在元代散曲中却

是少有。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

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

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解答】(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

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

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

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合理想象,生动表达即可。

(2)本题考查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

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

遭殃的也是人民。揭露了这样的社会现实: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

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对百姓的同情。

答案:

(1)示例: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则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

暴怒疯狂的兽群。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阅。

(2)对劳动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怨恨。

译文:

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潼关地势坚固。

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

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

【点评】做好诗歌鉴赏题,要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

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9.(2021•邵阳)古诗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南征①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

去世只有一年。

(1)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五言律诗诗,《南征》押韵工整,押in韵。

(2)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答案】(1)五言律诗in。

(2)同: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对自己日渐衰老(伤时、悲己)的感伤。

异:《春望》一诗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南征》表达出羁旅悲愁:常

年躲避战乱,漂泊在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

理解。

【分析】《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

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

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

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

人爱国之情。

《南征》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忧

民思想的体现,又是诗人对自己的诗作充满自信和自负的自我鉴定。首联写南行途中的

春江景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颔联写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

生活,面对美景而只能潸然泪下;颈联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

的情怀;尾联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知音难寻而始终相信会有

知音真的理解自己。这首诗描写轻松欢快、而抒情深刻悲痛,富有艺术感染力。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五言律诗,又称五律,是中国近体诗(格律诗)中的

一种样式,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这两首都是五言律

诗。结合《南征》一诗中“林、襟、心、音”可知,压“in”韵。

(2)本题考查对比赏析作者情感。《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

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

溢着凄苦哀思。从诗歌中的“国破”“花溅泪”“鸟惊心”“家书抵万金”,即可看出诗人

的忧国忧民,以及对亲人的思念。“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为何总是挠头呢,是

因为心中有无限的愁绪,对国家战乱的现状,对百姓流离失所的痛苦,对自己家人离散

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南征》是杜甫由岳阳去往长沙时所作。诗人此行

是想要到衡州投靠老友韦之晋。船开之后,诗人深感自己贫病的境遇,还朝和归乡都没

有希望,于是赋此诗以遣怀。“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

风光。“偷生长避地,适达更沾襟”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孤苦伶仃的悲辛

生活。“老病南征口,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

怀。“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

一生抱负远人,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

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据此分析,两首诗都表达出心系国事的情怀,诗人感叹自

己年老,因战乱漂泊、孤苦无依。不同点是,《春望》中“家书抵万金”,反映了诗人在

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南征》中诗人晚年浪迹

天涯,光景无多,前途渺茫,只得作诗自苦,慨叹当时没有知己。

答案:

(1)五言律诗in。

(2)同: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对自己日渐衰老(伤时.、悲己)的感伤。

异:《春望》一诗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南征》表达出羁旅悲愁:常

年躲避战乱,漂泊在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

理解。

译文:

春望

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

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

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南征

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白帆驶过枫林。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

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当此年老多病乘舟南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啊

永念皇恩。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

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

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

理解诗歌的主旨。

10.(2021•娄底)古诗类。

晨登衡岳祝融峰①

谭嗣同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籀汽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③。

【注】①选自《谭嗣同全集》,此诗为光绪十七年(1891年)诗人登临南岳主峰祝融峰而

作。②日初籀:旭日初升,若黄金熔化。③起龙:使龙腾起而行雨。

(1)“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籀”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简析本诗“登高”这一特点。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答案】(1)描绘了一幅太阳刚刚东升的美好景象。天地好像突然沉落,星星全部在夜

幕上消失,天竟然跃动起来,东方呈现出金子籀化般的灿烂辉煌。

(2)“登高”是年仅26岁的谭嗣同登上南岳主峰祝融峰,写下的恢宏阔大的诗篇。诗人

登临高峰、一览天下,不仅视野开阔,而且心情舒畅。表现了诗人年轻活力,奋发向上

的精神;抒发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分析】全诗抒写祝融峰顶观看日出领略无限风光,景象开阔,气魄宏大。其蓬勃生机

正是诗人远志高怀之形象再现,诗如其人。

【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籀”的意思是:大地好像突

然沉落,星星全部在夜幕上消失,天边竟然跃动起来,东方呈现出金子熔化般的灿烂辉

煌,那是太阳刚刚东升的美好景象。

(2)本题考查对诗词主题的理解。本诗是光绪21年秋天,年仅26岁的谭嗣同登上南岳

主峰祝融峰,写下的恢宏阔大的诗篇。“身高殊不觉”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觉累,二是不

觉高不可攀,可见诗人年轻有活力,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四顾乃无峰”,以夸张的手法

显示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高远志向。“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写出了登高使作者涤荡

心胸,使之开豁;“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籀”诗人登临高峰、一览天下,不仅视野开阔,

而且心情舒畅。仿佛地面都已下沉,众星也尽在脚下;日出时分,光耀夺目。尾联则以

夸张的手法将洞庭湖比作“半勺水”,足见诗人气概之宏大,又说湖中之龙即将飞腾升空,

抒写了诗人远大的志向。

答案:

(1)描绘了一幅太阳刚刚东升的美好景象。天地好像突然沉落,星星全部在夜幕上消失,

天竟然跃动起来,东方呈现出金子熔化般的灿烂辉煌。

(2)本诗是年仅26岁的谭嗣同登上南岳主峰祝融峰,写下的恢宏阔大的诗篇。诗人登

临高峰、一览天下,不仅视野开阔,而且心情舒畅。表现了诗人年轻活力,奋发向上的

精神;抒发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参考译文:

置身祝融峰之巅并不觉得它高不可攀,向四面顾望,竟不见其它峰峦。

只有浮云缭绕,时常涤荡登临者的心胸,使之开豁。

大地仿佛突然沉落,众星也被淹没;天边竟然跃动起来,旭日初升,如同黄金熔化。

洞庭湖远远望去好象只有半个勺子那么大;秋天的寒意好像要使龙腾起而行雨一般。

【点评】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

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

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

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

解诗歌的主旨。

11.(2021♦怀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甲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乙诗】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释】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这两首诗都用到的修辞手法是拟人。【甲诗】后两句用“放”“拦”这两个动

词,生动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富有情趣。【乙诗】前两句用“奔喧”

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溪水奋力前行的画面。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哲理诗,通过某一现象揭示一定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发。

B.【甲诗】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诗人借助一系列的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

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

C.【甲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翻山越岭,虚写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

D.【乙诗】蕴含的哲理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只有不畏艰难、奋勇向前,才能战胜困难,

取得胜利。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答案】(1)拟人奔喧

(2)B

【分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组诗共有六首,全是写春日

山行情景,其中第五首为人们所熟悉。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

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

《桂源铺》是杨万里的作品,写溪水在山中经过万山的阻拦,经过千难万险始终不屈不

挠,终于冲出重围,非常符合“诚斋体”风格,通过一个小事物、小细节来表现了高尚

的品格情怀。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修辞手法以及动词的赏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一山放

出一山拦”意思是:一座山刚放过你,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放出”和“拦”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全诗用下岭比喻人生

之路,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自得,而应不断进取。

《桂源铺》将“万山”赋予人的活力,“奔”“喧”两个动词生动形象的向读者展现了群

领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着溪水不许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喧闹不停的一幅

画面。根据“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