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1.易错字谢太傅(fù)雪骤(zhòu)柳絮(xù)无奕女(yì)哉(zāi)2.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用在句尾,表示疑问)3.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家中的子侄辈;今义:子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文章的义理;今义:文章的意思)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凭借;今义:因为)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4.文言句式(1)省略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之前省略了介词“于”)(2)倒装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正常语序为“空中撒盐差可拟”)(3)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用“也”表判断)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刘宋宗室,刘裕之侄,袭临川王。任官各地清正有绩,后因疾病还京师,卒年四十一。义庆为人恬淡寡欲,爱好文史,不少文人雅士集其门下。著有《徐州先贤传》,编有《幽明录》《宣验记》等,但皆多散佚,存《世说新语》一书,大传于世。【创作背景】《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咏雪》一文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同时,谢道韫的对答使谢太傅“大笑乐”,体现了当时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会风气。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写“友人”不守约定、不讲信用的故事,说明了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尊重的道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咏雪》勾画出家庭浓重的亲情氛围,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陈太丘与友期行》刻画了一个聪明机智、据理力争的儿童形象。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要认清这一特点,并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课文,也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基本教学方式应当是“诵读——讨论——诵读”。本课为2课时。1.理解文意,背诵课文。2.熟记作家作品。3.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俄而、欣然、拟、期、委、引、顾”等词的词义。4.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1.激发学生学习祖国古代语言、文化的兴趣。2.了解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难点】通过分析人物描写辨析人物形象。第课时《咏雪》1.理解文意,背诵本篇课文。熟记作家作品。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俄而、欣然、拟”等词的词义。3.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4.了解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重点】诵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难点】通过分析人物描写辨析人物形象。导入新课⇒初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拓展延伸导入一:谜语型[设计意图]用谜语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使其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雪)对,是雪。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地比拟雪花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比拟雪花的。导入二:故事型[设计意图]通过列举古代机智儿童的事例,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生自由发言。】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古代聪明机智的少年的故事。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一、初读课文,指导诵读[设计意图]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能够培养学生初学文言文的语感,指导学生如何做好停顿、读准字音。1.关于《世说新语》。【课件出示,师适当补充内容。】《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2.听录音范读,生自由朗读课文。3.同组内互读互听,纠正读音,把握正确朗读节奏。4.齐读课文。二、积累词汇,疏通文意[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正确方法的指引下,进行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学生能够边读边译,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课件出示】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俄而雪骤(4)撒盐空中差可拟(5)未若柳絮因风起〔明确〕(1)家庭聚会。(2)子侄辈的人。诗文。(3)不久。(4)大致,差不多。(5)凭借。2.给学生10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标画出疑难语句。3.组内交流、释疑。4.疏通文意大比拼。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看看哪组翻译得又准又好。5.老师最后疏通、翻译课文。三、理解内容,分析形象[设计意图]在教师指引下,引导学生逐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最后达到辨析、理解、提升的效果。1.复述故事。【师提示,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组内交流完成。】〔明确〕在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回答说:“不如比作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谢太傅听了大笑起来。2.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呢?〔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可以看出来的。3.对于胡儿与谢道韫的回答,谢太傅是什么反应?〔明确〕大笑乐。4.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明确〕作者认为谢道韫的回答好。文章最后点明了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谢道韫的回答。5.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大笑乐”,编者是赞赏谢道韫的,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明确〕示例一:从外形上看,雪和盐的颜色相近,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所以我觉得胡儿的回答好。示例二:诗歌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柳絮”一词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即将来临。因此,“柳絮”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这种意蕴。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设计意图]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其课外积累的能力。1.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明确〕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韫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明确〕示例:像鹅毛、蒲公英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晋代一位聪颖机智的才女——谢道韫,感受了她出类拔萃的才情。下节课我们将认识《世说新语》中另外一个聪慧的少年。1.积累、抄写有关写雪的名诗名句。2.如果让你为这次家庭聚会中的人物颁奖,你将为谁颁发一个什么奖,为什么?3.背诵《咏雪》。咏雪QUOTE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第课时《陈太丘与友期行》1.能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准字音、停顿。2.能对照注解,运用工具书翻译课文。3.学生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从“礼”和“信”两个角度来评价人物形象。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1.熟读并翻译课文,积累相关文言词汇。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学情诊断⇒读一读⇒译一译⇒品一品⇒悟一悟⇒延一延[设计意图]检查上堂课所学,为制订本堂课的目标打下基础。1.检查《咏雪》的背诵。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若柳絮因风起。〔明确〕(1)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2)不如比拟为柳絮随风飞舞。一、读一读[设计意图]在上堂课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读,且读出意味,为下面翻译课文奠定基础。1.指两名同学朗读课文。【指导: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朗读的停顿以及语气、语调的把握。】2.教师点出字音、断句。3.自由朗读、齐读课文。二、译一译[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自读自译课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课件出示】(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

(2)过中不至过:

(3)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乃:

(4)相委而去委:去:

(5)下车引之引:

(6)元方入门不顾顾:

〔明确〕(1)约定时间。外出。(2)超过。(3)才。(4)舍弃。离开。(5)拉。(6)回头看。2.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边翻译,读一句,翻译一句,同时标注疑难语句。3.在组内交流翻译中遇到的疑难语句,互相帮助解决。4.班内展示翻译效果。每组指派代表,可以两组进行翻译对抗:一组代表读语句,一组代表接着翻译出意思。教师和其他学生适当点评、纠正。5.依据翻译情况,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着重背诵文章的对话部分,注意人物的语气。】三、品一品[设计意图]通过品析人物形象,让学生感知人物性格,让学生由此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1.这是一篇叙事性短文,同学们应抓住记叙文的要素。叙事短文在于表现人物,那么这篇课文是怎样表现人物的呢?〔明确〕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或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人物的语言、动作或神情,进行品味,分析此人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明确〕可以看出友人不守承诺的性格,太丘率直的性格。(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明确〕表现元方活泼好玩的性格。(3)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明确〕可以看出友人易怒,不深思熟虑的性格。(4)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明确〕元方机敏,聪明,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明确〕表现了元方倔强的性格。四、悟一悟[设计意图]通过评析人物形象,让学生感知做人的道理,对学生进行做人方面的教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你是怎样评价元方和友人的做法的?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人,你会怎样做?生1: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而且不但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如果我是友人,我会弄清陈太丘已经离开的缘由。生2: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也是失礼的。如果我是元方,会给友人留情面,他毕竟是父亲的朋友。生3: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如果是我,我也会这样做。生4: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师小结:大家说的处理方式大概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宽容,一是诚信。这是我们应牢记的为人处世的方式。老师在这里也送同学们一句话:诚信是交友之基、修身之本;望同学们能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五、延一延[设计意图]让学生搜集整理关于诚信的名言,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因此让学生得到了自我教育的机会。请同学们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守信的名言。〔明确〕【课件展示示例】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民无信不立。——孔子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1.背诵《<世说新语>二则》。2.完成课后“积累拓展”第五题。陈太丘与友期行QUOTE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诚信宽容一、《咏雪》教学反思(一)备课也要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发展和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教师已经预设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形。在本课教学中,我本想利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读与说,顺势说出“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较之前者更胜一筹,谁知半路杀出了程咬金,学生们老老实实地说出了自己的情况——“忘记下雪时的情景了”,并且根据自己的认识,指出“撒盐空中差可拟”这比喻更好!这样的回答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符合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我想,出现这种情况,还是由于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改革时,并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起的,还是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去左右学生的思维,备课时,也就没有充分地去考虑学生的学情,须知,备课也要备学生!(二)让学生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而学生,对老师或多或少都存在一种本能的戒备心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朋友关系,在中国这个特别重视师道尊严的国度里,似乎很难产生!学生往往顺着教师设计的思路,向着教师预定的目标前进,生怕触犯了教师的权威。这样,必然会限制他们的思维!本堂课的教学,原本一课时就能完成,但学生并没有按我的预设前进,他们所说的,是我没有想到的;但是他们说出了真话,我想,“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何况,从学生语文积累的角度来讲,通过第二课时对雪的再分析,取得的效果定然比我原先设计的要好!更何况,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创设出良好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既然如此,两节课又何妨?(三)就地取材,使预设与生成完美结合。在教学设计时,我原本是想通过文言文的“三读”——读通、读顺、读美,来达成教学目标,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把语文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上。谁知学生居然对雪没有具体的概念!当发现阅读主体的个人体验游离文本之外,我一下子没有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有点慌,但却想不能阻止学生们的声音,所以继续请同学们说下去,而学生居然又说出了一个与教师预设完全不同的声音,并且完全基于自己对生活的认识,预设与生成产生了偏差!幸好,一场及时的雪,使学生在有趣的观察和实践中得到更多的认识,这堂课总算是有了一条漂亮的尾巴!可是,如果没有那场及时雪呢?看来,“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绝不能成为一句口号!回顾这次课堂教学因疏忽带来的意外,从最初的胸有成竹,到后来的慌乱、紧张和当机立断,以及最后的惊喜,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决不应拘泥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要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自由翱翔!要知道,学生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视野就有多大!而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更应在深入研读和挖掘文本的同时,全面了解把握学习主体的情况,正确使用和处理文本,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根据课堂教学的发展实际,灵活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超越预设,创造精彩!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反思本文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文中的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文中人物形象鲜明,对话描写简洁明了。因此我根据新课程理念,以活动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增长能力。活动有五个环节:1.故事激趣,以《曾子杀彘》的故事引入。2.以读代讲,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感情)。3.让小组之间展开“元方是否有理”的辩论,在辩论中升华主旨。4.(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课上以小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一、还语文课堂琅琅读书声;二、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非机械式的死记硬背;三、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些是我在教读语文课时的最深的感悟。我认为核心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非死教知识。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一是多读书;二是学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无形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实现课堂互动,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当分析元方这个人物形象时,有学生提出:“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是不是太无礼了?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让同学们各抒己见。于是有同学认为元方太没礼貌;有的同学认为友人错在先,元方这样做情有可原;还有的同学认为元方怒气未消,怎么可能理友人呢?经过一番争论后,许多同学认为元方还小,只有七岁,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这样,这个问题在学生的争论中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由此可见,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正所谓: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系生活。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学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当然,本课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给予精辟的点评,在分角色表演时安排时间不当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注意用恰当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一、〔参考答案〕《咏雪》: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得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二、〔参考答案〕谢安并没有对他们的比喻发表意见,但是从他的表情和后面的“大笑”,以及后来对谢道韫的着重介绍,可看出谢安是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的。示例一:用“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而用“撒盐”喻好。示例二:用“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三、〔参考答案〕一是面对友人的怒骂,陈元方以“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理由驳斥了对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二是当友人“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拒绝与品行恶劣的人交往。四、〔参考答案〕1.“俄而”,不久,一会儿。2.“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的意思。3.“未若”,比不上。4.“去”,离开。“乃”,这里是“才”的意思。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五、〔参考答案〕示例: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称别人的母亲为令堂,称别人的儿子为令郎。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母,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俄而雪骤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陈太丘与友期行

(6)相委而去

(7)下车引之

(8)元方入门不顾

(9)俄而雪骤

(10)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1)去后乃至

(12)非人哉

2.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下列句子。(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理解填空。(1)《咏雪》中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是:

(2)《咏雪》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是: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对父亲的朋友是这样批驳的:

二、课内语段阅读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4.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待君/久不至B.俄而/雪骤C.与儿女/讲/论文义D.元方/入门/不顾5.选出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A.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故时有物外之趣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C.未若柳絮因风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D.“尊君”与“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7.《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8.元方有哪些性格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9.“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三、课外类文阅读【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郁离子·僰人舞猴》【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伫:站立。③佁然:静止貌。④褫(chǐ):剥去,脱下。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元方入门不顾

(2)耻己之不如也

(3)思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