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中的“110”》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树立安全意识,意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在乐于助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同时提高警惕性,初步建立人际安全防范意识,能预防拐骗。2提高分辨能力,人际交往中懂得自我保护,学习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教学重点:识别潜藏在人际交往中的危险,拨打心中的110.学会遇到危险时的自救自护方法。教学难点: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提高对陌生人的警惕性,遇到危险时懂得及时求助。二、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引出课题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注意到你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真好!在和谐社会里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但是生活中总有一些危险,威胁着我们的安全,当我们遇到危险和伤害时,一定记得拨打电话110.除了求助电话110,我们的心中也要有110,当危险和伤害向我们靠近时,拨通它,就能保护自己。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九课,(生齐说)《心中的“110”》。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佩奇的故事——得出“警惕性”同学们,看过《小猪佩奇》吗?今天,佩奇和乔治又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播放视频(约一分钟):分析:面对陌生人递过来的一杯水,佩奇和乔治分别是什么态度呢?(指名说)(预设:佩奇接受了陌生人的水,乔治不让喝)乔治为什么不让佩奇喝陌生人的水呢?你能理解乔治的用意吗?(不能随意接受陌生人的东西)师:是啊,面对陌生人,也许是好人,也许是坏人,但当我们无法确定时,我们选择:不轻信。这种不轻信就是——警惕意识。(板书:警惕意识)结合佩奇的故事想一想,哪些情况下需要你有点警惕性的?(生说一说:哪些情况下需要你有点警惕性的?)总结:是的,这警惕性就是我们心中的110啊,只有提高警惕意识才不会像佩奇一样成了坏人的猎物。二、身临其境,深化体验师:有了警惕性的你们,一个人在家时该怎样应对接下来的情景呢?请同桌互相演一演,说一说,如果你一个人在家时,有个陌生的叔叔自称是煤气维修工,想让你开门,你会怎么做呢?师:现在,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位维修工,你会怎么做呢?哪位同学想和老师一起来演一演呢?(预设:有的学生会被维修人员引导开门,有的学生坚持不开门,巡视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然后选择代表配合老师演一演)师总结:没有让陌生人直接进门,有了一定的警惕意识,但叔叔最后进了门,却隐藏着无法预知的危险,同学们,要想避免危险,就不能让陌生人进门。让我们再重新演一遍。师:当当当,有人在吗?当当当,有人在吗?没人啊,下回再来吧!总结:演练可以重来,可是一旦发生危险,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不仅要有警惕意识,还要采取正确的自我保护行动,把危险拒之门外,让心中的110警示灯永远亮着。(板书自护行动)环节三: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刚才啊,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警惕性和安全防范意识,礼貌的拒绝了陌生人的靠近。你看,一扇门,隔开了陌生人和我们自己,门内我们可以假装自己不在家,可以有时间给爸爸妈妈和警察打电话,但如果没了这扇门,陌生人就站在我们面前,就像下面这些熟悉的场景,我们该怎么办呢?(播放视频)放学了,有陌生人声称是你爸爸的朋友,替你爸爸来接你,你看着他长得也不像坏人,还给你带了你最爱喝的可乐,你觉得他说的对吗,那该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发言,预设:不能接受陌生人的饮料,也不能跟着陌生人走,可以向门卫爷爷和老师求助,适时评价,引导想出解决方法:经过求助门卫或老师后,与父母取得联系,如果确认对方的身份,可以听从父母的安排,否则不能轻易与陌生人回家)(播放视频)你的妈妈还没来接你,这时你的同学妈妈说,我们顺路,你跟我们一起走吧,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有的学生认为可以跟着同学妈妈走,有的学生因为警惕性太强,过度紧张,把同学的妈妈也当成坏人,师进一步进行引导。)总结:同学们,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对陌生人,我们要始终有点(警惕性)从家到学校的路上,我们更要提高警惕性。环节四:动情明理,升华主题据报道,我国每年儿童的失踪人口,总数高达20万人,而找回率仅占百分之零点一,也就是说,二十万中,被找回的幸运儿仅占200人,因为没有警惕性而被拐骗的孩子们,从此远离了父母、老师的疼爱和呵护,失去了小伙伴的陪伴,他们可能被卖入贫困山区,成为别人的养子养女,可能被卖给黑工厂做童工,永远不见天日,甚至被摘除器官、人为致残,被迫上街乞讨……这20万人的背后是20万个支离破碎的家庭,40万个痛不欲生的的父母。问学生:如果你再也见不到你的爸爸妈妈,你的心情会如何?(学生思考、回答,体会与父母永别的伤痛)升华:是啊,危险和伤害发生了,110能为我们解决困难,解除危险,使我们化险为夷,但是有些危险是可以避免的,为什么要让危险发生呢?希望同学们时时拨通心中的“110”,提高警惕意识,让安全常驻心间!(板书:将“110”用红心圈画)《心中的“110”》学情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接触的人员更为复杂,处在各种各样未知的环境当中,对周遭危险的认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弱,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人身侵害。现实社会中,儿童受到不法分子侵害的案件屡有发生,如:拐骗、绑架、勒索、性侵等,一但发生,对儿童和家庭会产生很大的伤害。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安全教育。《心中的“110”》效果分析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潜藏在人际交往中的危险,提高警惕性。学会了遇到险时的自救自护方法。能够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提高对陌生人的警惕性,遇到危险时懂得及时求助。《心中的“110”》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教育主题下的第三课,是在承接前面两课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习自救自护的内容基础上的深化。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有点警惕性”,通过创设独自在家有人来敲门的情境以及《智捉小偷》的案例,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警惕性。第二个板块:“不要上当受骗”,通过吴华被骗的故事,引导学生不轻信陌生人,提高警惕;通过辨析几种情境,引发思考如何对待陌生人,从而提高意外发生时的自救自护能力。《心中的“110”》评测练习一、快乐填空。1.生活中总会遇到()。2.我们年龄小,()还不强。如果()不够,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就会钻空子。3.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面对陌生人,既不能把陌生人当成坏人,也要有一定的(),有()的意识。二、选择乐园。1.当你一个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来敲门,你应该()。A.立即开门,热情接待B.拒绝开门,也不理睬C.婉言拒绝,不开门可把来人姓名事由记下2.发现家里被盗,应该()A.进去看看少了什么东西B.拨打电话110报警C.吓得幵始大哭3.如果你发现邻居家起了大火,你会()。A.装没看见,反正不是我家B.冲进火海,抢救财产C.赶快拨打119报警,并及时通知大人,想办法救火4.放学后,在校门口有人拦住小娟说她爸爸住院了,要领她去看爸爸,小娟应该()。跟着他走B.不去理睬他C.回学校向老师求助三、明辨是非。(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X”)1.一个人在家时,严禁给陌生人开门。()2.长得严肃的陌生人是坏人,长得不严肃的陌生人是好人。()3.路上遇见陌生人问路,要热心地带他们到要去的地方。()4.在大商场里不能随便跟别人走。()5.我们要有警惕心,不能听信陌生人的话。()6.放学后,我们不要在校外逗留,应尽快回家。()四、情景再现。1.小明放学回家,刚走出校园门口,迎面遇上一个人,说是小明的爸爸让他来接小明回家,小明应该怎么做?2.贝贝不想一放学就回家,他喜欢在路上玩耍,这时候有一个阿姨过来说带他去旁边的游乐城玩,贝贝应该怎么做?3.小强在路上摔倒了,一位陌生的叔叔过来把小强扶起来,小强刚打算给叔叔道谢,想起妈妈说过出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于是就走开了,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五、智慧问答。1.放学后,一个陌生人说是你爸爸让他接你回家的,你该怎么办?2.如果发现家里被盗,你如何拨打报警电话?3.儿童独自在家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心中的“110”》课后反思“道德与法治”注重从生活情境入手,无论是道德教育还是法治教育,都不只是教给学生写在书本上的道德和法律知识,而应注重培育学生做人、做事的法治意识和实践智慧,引导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这节课的设计也不例外,结合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与陌生人接触、交往的问题,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树立安全观念,懂得与陌生人相处的分寸,在参与社会活动的同时,提高警惕性,面对危险的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分辨和解决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在最后的总结升华这个部分,只引用了电影《亲爱的》这一故事情节,没有深入引导学生谈谈体会感想,感觉设计时还是不够深入。《心中的“110”》课标分析本课时的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