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8讲课时1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8讲课时1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8讲课时1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8讲课时1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8讲课时1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繁荣1.政治: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相对统一;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度,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度,元朝推行行省制度,有效加强了对地方的治理。2.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外贸易繁荣;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使用纸币。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3.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与外传;儒学思辨化,理学产生;文化世俗化,宋词和风俗画、元曲流行。4.民族关系上: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有战有和,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依然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加快,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5.对外关系上:北方地区对外陆路贸易受阻;南方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外海外贸易比较发达。三大发明外传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6.社会关系: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第8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课时1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目标定位·明考向主干梳理·理思路考点探究·释难点典例研析·立标杆目标定位·明考向课程标准素养考向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等方面的新变化1.结合五代十国的社会动荡,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2.结合北宋初期的社会危机,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必然性3.了解宋代同辽、西夏和金的关系,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宋代民族关系的特点主干梳理·理思路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____________的分裂局面。(2)鉴于唐后期以来____________、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3)目的:通过强化中央集权以维护政权稳定。五代十国军阀割据2.措施(1)强干弱枝,加强中央对______的控制。①中央派______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_________逐渐变为虚衔。②设诸路_________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______,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地方文官节度使转运司禁军(2)分化事权,分散机构权力,使其互相牵制。①在中央:由_________专掌军政,______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____________为副相;_________与禁军管理机构“______”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②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一级增设______,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枢密院三衙通判(3)抑制武将,实行____________的方针。①罢免______兵权,用______担任枢密院长官。②大力提倡文治,扩大______规模,抬高文官和______的地位。崇文抑武宿将文官科举士人〔图解历史〕〔概念阐释〕(1)节度使:节度使是唐朝的地方军政长官。唐睿宗时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时称节镇。(2)宋朝枢密使:是与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起共同执掌军国大事的实权人物,是协助皇帝管理军队与部署军事行动的最高级官员。宋朝用枢密使分割了宰相的军权,宰相主政,枢密使主兵。(3)禁军:封建时代,帝王直辖,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亲卫、近卫、御林军等不同称呼。3.影响(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______和安定,强化了____________。(2)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边防危机。统一中央集权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宋辽关系(1)战争:北宋建立之前,_________建立的辽朝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2)议和①背景:辽军大举南下,兵临黄河北岸,双方签订协议。②内容:宋辽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______”。③影响: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契丹族岁币2.宋夏关系(1)战争:北宋与西北_________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北宋屡战屡败。(2)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______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______”。3.北宋财政危机(1)养兵:通过募兵制供养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导致军费直线上升。(2)养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党项族北宋岁赐〔图解历史〕图示法理解北宋积贫积弱的根源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1)北宋前期的冗官冗兵冗费导致财政危机。(2)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3)“庆历新政”失败。宋仁宗在位时,_________发起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改革,新政明显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而失败。2.目的:实现____________。范仲淹富国强兵3.变法开始时间、相关人物:____________年,_________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4.变法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的管理和控制。5.措施(1)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______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______。(2)强兵方面,对______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____________”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1069宋神宗农民财源农民兵农合一6.评价(1)积极影响:王安石变法达到了______目的,增加大笔收入。(2)局限:______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______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围绕变法问题,____________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富国强兵人民统治集团[特别提示]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及失败根源(1)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2)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最根本原因在于变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四、南宋的偏安1.南宋建立(1)北宋灭亡:____________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两位皇帝被俘,史称“____________”。(2)赵构即帝位后又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偏安江南局面出现。1127靖康之变2.偏安局面的维持(1)宋高宗和宰相秦桧视岳飞等拥有兵权的武将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2)签署宋金和议:____________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______”。(3)偏安局面的持续: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1141岁贡考点探究·释难点主题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史料一]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即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六十二[史料二](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问题]根据史料一、二,指出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提示]特点:沿袭唐末、五代制度;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文武之事;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分化事权。[拓展]1.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重文轻武,实行文人治国。②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2)影响①积极性: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②消极性:由于冗兵、冗官和冗费的出现,北宋边防空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2.宋代文官政治形成的原因(1)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2)政策上: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确定了以文治国的方针。(3)选官上:科举制度削弱了门第血统在科举中的作用,增加了寒门士人仕进的机会。(4)教育上: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这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典例研析·立标杆1.(2022·全国乙卷·26)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A[解析]

据材料“宋朝在州府设通判……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可知,通判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武官专权,规范地方行政,故选A项;据材料“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可知,武人是可以参政,但是不能专政,因此通判设置是为了规范地方行政,而非防止武人干政,排除B项;据材料“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可知,通判只是战时负责筹集钱粮,不是平常之主责,且不负责行军打仗,不能体现提升军事能力,排除C项;据材料“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可知,州府权力的总量未变,通判只是分割了知州的权力,并不是削弱了州府的权力,排除D项。2.(2020·山东高考·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C[解析]

根据材料“募饥民修水利”“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一措施既可以救济受灾农户,又可以修建水利设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给农户创造就业机会,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故选C项;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并不一定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因为水利工程的修建,还有可能暂时增加政府的负担,排除A项;“募饥民修水利”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都有利于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并非是其与其他赈灾方式相比的不同点,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募饥民修水利”,未涉及其他抗灾救荒措施,无法得出“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排除D项。3.(2020·新课标卷Ⅱ·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C[解析]

宋朝初年科举考试中,省试主考官李昉徇私一案被告发后,皇帝主持的殿试成为常制,这体现出宋朝科举制的考试录取程序渐趋完善,C项正确;在隋朝创立科举制时已经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A项错误;确立“省试考试权威”与“皇帝出题”的“殿试成为常制”不符,B项错误;“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与材料主题不符,D项错误。4.(2019·新课标卷Ⅲ·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解析]

结合北宋时期募兵制中兵士参加的目的及人数可知,过于庞大的军队数量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A项符合题意;由于北宋实行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的方针,北宋军队战斗力较低,排除B项;材料与对地方控制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军事力量,排除C项;材料与社会贫富分化无关,排除D项。A5.(2018·天津高考·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A[解析]

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