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史料研读——短平快6大途径获取解读信息途径一咬文嚼字——从试题主题语中获取有效信息认知透视1.明确“主题语”抓准“题眼”。(1)所谓“主题语”就是一道题中最关键的部分,也可以称作“题眼”。“题眼”是题中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信息,如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否定词、阶段特征等。(2)在阅读材料时,要善于寻找“题眼”,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弄清试题究竟要判断什么或者要求回答什么。在诸多信息中,“主题语”的信息最关键。2.从试题“主题语”中获取信息要牢牢把握以下四个环节。经典示例[示例]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方法感悟]本题以历史史实灵活考查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传承,解答时要注意从试题“主题语”中获取有效信息,明确“主题语”抓准“题眼”,判断正确选项。题干“主题语”获取信息判断结论“周代青铜器……与商代相比”周代青铜器功能与商代无异,多用于祭祀,功用未发生多大改变D项错误,C项与题干无关周代青铜器上铭文“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铭文字数更多,更格式化说明铭文文字只是继承,而没有创新,都是“金文”A项错误“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祖先的功德被记录和传承,有利于形成重视历史传统的风尚B项正确[答案]________尝试应用1.清代称边疆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为“藩部”,设置理藩院进行管理,并编纂有《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等。这表明清代()A.实现了对西北地区的严密控制B.提高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地位C.以汉化政策融合边疆少数民族D.民族政策具有因俗而治的特征2.据史料记载,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的名义开办,由中国共产党人主持,共举办了六届,历时两年多,毕业人数达797人。由此可知()A.广州是当时农民运动的中心B.国共合作助推农民运动发展C.国民党主导农民运动的发展D.北伐战争需要农民运动支持3.1870年德意志的铁路干线达2.1万多公里,四通八达的铁路线“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以致诗人卡尔·贝克赞叹道:“条条闪光的铁轨,是婚姻的纽带和证婚的戒指,它们柔情地将各邦沟通,良缘就此缔结。”这主要说明铁路建设()A.增强了德意志民族认同感B.提升了普鲁士的地位C.促进了各邦经济快速发展D.推动了德国的城市化途径二删繁就简——从省略号前后获取有效信息认知透视1.省略号前后反映不同层面的信息(1)近几年各地高考题都紧扣课改精神,采用多样化的材料创设新情境,试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彰显了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新鲜活泼的材料,新颖灵活的设问,使考生耳目一新,体现了较好的原创性,也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反映出命题者取材视野的广阔性和独具匠心的命题技巧。(2)在选取材料命制试题时,命题者都会面临材料内容多、如何取舍的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以“省略号”的方式进行取舍。“省略号”省去的一般是无效信息,留下的是有效信息,“省略号”前后又反映不同层面的信息。2.从省略号前后获取有效信息省略号的妙用—近几年高考试题基本上是材料题一统天下,很多材料都有取舍,省略号随处可见。在所选取的材料中,省略号前后的信息极为重要,若不是有效信息就会继续省略。关注省略号—在研读材料时首先应注意一段话中的省略号,应抓住省略号前后的有效信息,关注省略号,妙用省略号,是研习史料的重要途径。经典示例[示例]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①……并在左右。②……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③……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方法感悟]材料一中有3处省略号,省略号①是省略的人物;省略号②前后分为两层主要信息,举贤良的不同途径,一是通过郡举贤良为汉武帝左右,二是举贤良文学之士参政;省略号③前后则为这些贤良参政的方式,可以议政奏事,也要相互辩论,诘难大臣。再结合设问可以归纳出汉武帝为削弱相权,“屡举贤良文学之士”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从“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可以归纳出汉武帝为削弱相权让贤良文学之士参与议政、奏事;从“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可以归纳出大臣之间相互诘难辩论。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④……(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方法感悟]材料二中省略号④前的信息是宰相刘祎之被诬告,省略号④后的信息是刘祎之认为对自己的“敕书”违制的理由,根据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具体职责即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而王本立宣读的“敕书”是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所以是违制的。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⑤……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⑥……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⑦……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⑧……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方法感悟]材料三中的省略号⑤⑥⑦⑧前后的信息分别为:“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可以归纳为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根据“……皆起草进画”和“……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可以归纳为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根据“……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可归纳为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所归纳的这三个方面就是明初殿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的角度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4分)[试答](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4分)[试答](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6分)[试答]尝试应用1.[2022·天津七校期末]左宗棠对《海国图志》给予高度评价,“百余年来,中国承平,水陆战备少弛……海上遂以多敌,魏子数以其说干当事,不应,退而著是书。其要旨以西人谈西事,言必有稽……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反映了()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B.“师其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的变化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2.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将民生放在民权、民族的前面,指出:“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其次为民权……其三为民族。”据此可知,孙中山()A.强调程序公正的基本理念B.关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C.重视保障农民群众的利益D.强调分权和制衡的原则3.[2022·北京东城区模考]以下为记述“靖难之役”的文献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明太祖死后,皇长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对势力膨胀的藩王实行削藩。1399年,明太祖四子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夺取皇位,是为明成祖,史称“靖难之役”。材料一太祖病……问左右曰:“第四子来未?”无敢应者,凡三问,言不及他,逾时遂崩。允炆矫遗诏嗣位。(朱棣攻破南京城后)允炆叹曰:“我何面目相见耶!”遂阖宫自焚。诸王及文武群臣复(数次)请上尊号,上(朱棣)固辞不允。己巳,诸王及文武群臣备法驾、奉宝玺……拥上登辇,上不得已升辇……遂诣奉天殿,即皇帝位。——摘编自《奉天靖难记》(明成祖时期的官修史书)材料二(乾隆圣谕)易名以谥(意:帝王死后依其行迹定谥号),古之制也……明建文为太祖之嫡孙,缵承大统,在位四年,固俨然天下共主矣……追谥建文皇帝为恭闵惠皇帝。——《清高宗实录》(乾隆御批)七国之反以诛晁错为名,大抵乱臣贼子必有说以为兵端,燕王之称端靖难,亦犹是也……揆厥所由(意:究其原因),殆因成祖自知惭德,欲曲讳其篡弑恶名,以明己无致死其君之事。——《御批通鉴辑览》(1)阅读材料,概括《奉天靖难记》和清代文献对于“靖难之役”的不同看法。(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奉天靖难记》和清代文献对“靖难之役”不同态度的原因。(8分)途径三点石成金——从材料出处和注释中获取有效信息认知透视1.细审材料出处把握材料主旨(1)历史材料题一般都注明该史料的来源或出处,这是出于命题科学性和严谨性的考虑。(2)引文出处是对所引(选用)材料(史料)来源进行的说明(解说),材料的引文注释往往包含了解题的关键信息,如引文出处、作者、文章写作时间、文章题目等。这些出处(说明)对于我们理解材料往往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经常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与思想。2.直接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材料出处——在材料的诸多信息中有效信息最重要,“材料出处”往往包含着时间、时代背景,结合材料出处大体可以了解人物或事件,掌握材料的内涵和外延,以界定考查意图,弄清考查的知识点。材料注释——“注释”则对事件或事物进行进一步阐释,获取信息是解读的前提,通过对有效信息的解读,能准确回答问题。经典示例[示例]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方法感悟]材料出自国民党颁布的《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其文化宣传领域的活动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具体体现在,在抗战相持阶段,由于阶级属性和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从“亲日派”“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可看出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反对与其他党派民主协商,以维护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答案]________尝试应用1.[2022·山东济宁模拟]下表是文献中关于周公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周公()文献记载内容《左传》先君周公制周礼《礼记》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A.通过非法夺权方式建立统治B.注重强化贵族等级秩序C.实现了与周边各族和谐相处D.开创了大一统政治局面2.陈乐民在《欧洲文明扩张史》中写道:“罗马人对希腊人的征服开启了希腊精神征服地中海的时代。罗马人在对地中海的统治中融合进了希腊文明的精神,把希腊精神转换成了罗马的政治统治形式,形成了罗马法的原则。”这表明()A.民主政治推广到罗马帝国B.希腊文明有明显的侵略特征C.罗马文明渗透有希腊精神D.罗马法原则适用于西方各国3.[2021·山东实验中学一模]1984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积极支持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进入集镇经营工商业,并放宽其落户政策,统计为非农业人口,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从户籍上限制农民进城的旧规定。这一做法()A.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发展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适应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解决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弊端途径四去伪存真——灵活迁移捕捉隐性有效信息认知透视1.表层信息和隐性信息(1)在材料信息的获取上,材料的表层信息很直观,较易获取,而材料涉及的隐性信息因需要归纳、迁移才能获得,这类信息往往不被考生所洞察。(2)获取有效信息,可从论述的观点中获取暗示作者主张的隐性信息,从材料关键词或结合所学知识获取相关隐性信息,从学科常识中获取相关隐性信息,这些隐性信息往往制约着答案是否全面与正确。在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时,一定要注意这些隐性信息。2.灵活迁移捕捉隐性有效信息的关键创新思考—坚持“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高考命题的新亮点,针对这一命题趋势,应注意创新思维。巧妙辨别—高考命题者往往巧妙地将材料进行加工,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出现,材料隐含着重要历史信息,再加上中国语言博大精深,特别是很多字词古今差别很大,还有从西方翻译过来的“译文”材料,保留了西方人“含而不露”的表达方式、幽默性的“欧化语言”技巧,针对这一命题趋势,应注意对材料的巧妙辨别,获取有效信息。隐性挖掘—高考命题选取的新材料信息量大,对其中的隐性信息应当学会独到分析、仔细品味,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经典示例[示例]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如下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12分)[方法感悟]应充分从题头、图片与文字说明中挖掘隐性信息。(1)从关键词中获取隐性信息:“1980年6月18日”,隐性信息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探索中。(2)从论述的观点中获取隐性信息:“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是本题提出的观点,这一观点隐含的信息是高度评价广汉县向阳人的换牌行为。(3)从图片中获取隐性信息:图中的换牌隐含着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4)从文字说明中获取隐性信息:图片中的注释“墨汁都还没干就匆匆挂上去了”“在换牌半年多的时间里,我连陌生人都不敢见呢”“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等隐含的信息是改革尝试中改革理念与“左”倾思想的冲突,当时“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试答]尝试应用1.下图是1933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刊登的反对贪污浪费、厉行节约的报道。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A.杜绝了贪污浪费的现象B.解决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C.着眼于建设廉洁的政权D.致力于增加根据地的收入2.[2022·山东聊城一中一模]如图是关于十月革命的一张宣传图片,其解释是在资产阶级的巢穴面前,炮声枪鸣,士兵、工人冲向冬宫。但据学者考证,这幅图片是电影《列宁在十月》的剧照,是斯大林时期强调激烈革命的产物。最新史料表明十月革命冬宫战役未经过激烈斗争,整个过程总共死6人、伤50人。这表明()A.史料的新发现有助于获得历史新认知B.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C.历史教材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只有新材料研究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3.[2022·北京丰台区综合练习]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进行课题探究,以下是他们收集整理的一部分信息:依据该研究小组搜集的信息,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要求:概括特征要多角度,分析要史实充分。)(14分)途径五有章可循——从数据对比和变化中获取有效信息认知透视1.整体把握,分析数据变化(1)数据对比和变化中包含的有效信息主要体现在“这些数据是在什么背景下变化的”“这些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从数据对比和变化中获取信息时,要注意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分析数据变化的趋势,同时要注意看整体,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时期或时间段,而应全面理解数据对比和变化所反映的问题。2.“四读”法是解答图表类题目的关键经典示例[示例]推动下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成立时间名称1955年国际茶叶委员会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1962年可可生产者联盟1970年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方法感悟]本题是图表类选择题,从时间和名称中获取信息是关键。时间是从1955~1970年,国际组织的名称具有特殊性,均是原料生产组织。从时间上看,二战后,广大亚非拉国家获得民族独立,但经济上不能独立,仍需依附于发达国家。从国际组织的名称看,发展中国家开始建立自己的行业组织,维护自己的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对抗不合理的经济秩序。[答案]________尝试应用1.[2022·湖南株洲一模]下面是秦朝至唐太宗时期各阶段的地方行政区划数量表(单位:个)。据此可知()时期州郡(国)县秦481000余西晋191711232北周与陈2636171562隋文帝时300余约1500隋炀帝时1901255唐太宗时10300余1500余A.县制是封建国家地方治理的基础B.政权更迭不利于有效的基层治理C.魏晋南北朝的行政档案保存最好D.隋唐的节度使制度危害中央集权2.[2022·安徽A10联盟联考]下图为“九五”时期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情况。据此可知“九五”时期我国()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B.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革C.加入WTO促进经济迅速发展D.工业呈现出高质量增长态势3.下面是1921~1925年苏俄(联)农业生产变化情况柱状图。据图可知,这一经济指标的变化主要得益于()A.商品与市场手段的运用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C.农业集体化正在加速推进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途径六条分缕析——从材料包含的层意中获取有效信息认知透视1.对材料进行层次划分准确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一段材料往往有多层含义,应注意对材料进行层次划分,并归纳层次大意,特别要关注材料中的转折词、并列词,因为这些词是划分层次的依据。2.注意表面信息和隐性信息阅读材料时,既要注意各层次表面信息,也要注意其隐性信息。只有读透材料,把握设问,才能准确作答。3.材料段落结构的三种类型总分结构—第一句话是中心句,然后分角度论述分总结构—先分别论述,最后一部分是总结总分总结构—第一句是总述,然后分述,最后再总结经典示例[示例]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①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②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③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④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方法感悟]材料一从“中国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分为两层,分别讲述了结果和原因。而原因又分为四层:①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②按才干选拔官僚;③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④中国文字的连续性。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⑤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⑥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方法感悟]材料二从“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分为两层,第一层讲儒学的继承与发展;第二层讲理学的作用,从分号处又可分为两方面,一是⑤“肯定”,二是⑥“力求”。(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6分)[试答](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6分)[试答](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4分)[试答]尝试应用1.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他早年以规谏社会的讽喻诗为主,中年政治上遭遇挫折,书写恬淡寡欲的闲适诗,晚年隐居龙门香山追求知足知耻境界。白居易诗歌创作风格的转变反映了当时()A.儒学地位下降B.佛道影响广泛C.三教并立与融合D.社会动荡不安2.[2022·山东德州期末]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除了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还采取措施稳定物价,开展抗美援朝战争。这些措施在当时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巩固了新中国的人民政权B.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困难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成立时间国际组织或机构总部所在地或发起国1945年10月联合国美国纽约1957年7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奥地利维也纳1960年9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奥地利维也纳1970年10月天然橡胶生产国联合会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1989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新加坡1993年11月欧盟比利时布鲁塞尔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瑞士日内瓦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北京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北京材料二从启蒙运动开始就把普遍的人类共同体看作“道德追求的最高目标”,即把人类统一和世界文化统一视为最高价值。这是它为现代社会留下的最重要的思想遗产之一。现代化的早期阶段带来了世界的物理的统一,它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哥伦布500多年前首航美洲大陆。这是东西半球的第一次会合,可以说是人类对“全球”概念的最早实践。与先前的历史时代相比,现代证实着人类事物在向着全球化发展。——摘编自岳长龄《西方全球化理论面面观》(1)材料一反映了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以欧洲为例分析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事物”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为什么说哥伦布首航美洲大陆是“人类对‘全球’概念的最早实践”?(6分)第二讲史料研读——短平快6大途径获取解读信息途径一咬文嚼字——从试题主题语中获取有效信息经典示例[示例]答案:B尝试应用1.解析:材料表明,清代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的管理政策,不仅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还针对不同少数民族编纂了不同的律例,体现出因俗而治的特征,故D项正确;材料中不仅涉及西北地区,还涉及西南地区等,排除A项;制定相关律例不代表提高了少数民族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汉化政策,排除C项。答案:D2.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和“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的名义开办,由中国共产党人主持”可知,国共合作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农民运动培养骨干人才,这对农民运动起到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国共合作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无法据此得出广州是当时农民运动的中心,排除A项;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是由中国共产党组织和主导的,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北伐战争需要农民运动支持,D项错误。答案:B3.解析:根据材料“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条条闪光的铁轨……柔情地将各邦沟通,良缘就此缔结”可知,铁路建设增强了德意志民族认同感,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普鲁士地位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铁路建设对德意志社会的影响,没有涉及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信息,排除C、D两项。答案:A途径二删繁就简——从省略号前后获取有效信息经典示例[示例]答案:(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4分)(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4分)(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4分)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2分)尝试应用1.解析:根据材料“左宗棠对《海国图志》给予高度评价”并结合所学左宗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可知,洋务派借鉴了魏源的“师其长技以制之”思想,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源不是主张变法的代表人物,排除A项;材料“左宗棠对《海国图志》给予高度评价”不能体现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主要是借鉴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而非“中体西用”,排除D项。答案:B2.解析:根据材料“1924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将民生放在民权、民族的前面,说明孙中山重视保障农民群众的利益,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程序公正问题,排除A项;材料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关系不大,排除B项;“分权和制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答案:C3.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允炆矫遗诏嗣位”“诸王及文武群臣(数次)上表请上尊号”可知,前者认为朱允炆是矫诏篡位,不承认其帝位,朱棣是拨乱反正,继位为众望所归;根据材料二“明建文为太祖之嫡孙,缵承大统”“殆因成祖自知惭德,欲曲讳其篡弑恶名,以明己无致死其君之事”可知,后者肯定建文帝的正统地位,认为朱棣是篡逆、弑君。第(2)问,根据材料一“摘编自《奉天靖难记》(明成祖时期的官修史书)”可知,前者是明成祖时期的官修史书,受维护个人利益的限制,明成祖为了给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进行辩护,故而否认建文帝的正统性,并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而后者,根据材料二“乾隆圣谕”“乾隆御批”可知,其来自乾隆帝之手,结合所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可知,此时我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再根据材料二“易名以谥,古之制也”“七国之反以诛晁错为名,大抵乱臣贼子必有说以为兵端,燕王之称端靖难,亦犹是也”可知,乾隆帝为了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纲常名教,追谥建文帝,斥责包括“靖难之役”在内的历代叛乱。答案:(1)前者认为朱允炆是矫诏篡位,不承认其帝位,朱棣是拨乱反正,继位为众望所归。后者肯定建文帝的正统地位,认为朱棣是篡逆、弑君。(6分)(2)前者是明成祖时期的官修史书,明成祖为了给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进行辩护,故而否认建文帝的正统性,并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后者来自乾隆帝之手,乾隆帝为了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纲常名教,追谥建文帝,斥责包括“靖难之役”在内的历代叛乱。(8分)途径三点石成金——从材料出处和注释中获取有效信息经典示例[示例]答案:D尝试应用1.解析:根据材料“周公制周礼”“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六年制礼作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公制作周礼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西周初年的分封等级秩序,故选B项;根据材料“七年致政成王”可知,周公并未夺取政权,排除A项;根据材料“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可知,西周初年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比较紧张,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创大一统政治局面的是秦朝,排除D项。答案:B2.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伴随着罗马的扩张,罗马人把希腊精神扩展到其统治的版图之中,表明罗马文明渗透有希腊精神,故选C项;罗马实行帝制,并未传播民主政治,排除A项;希腊文明是民主政治,不具有明显的侵略特征,排除B项;“各国”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答案:C3.解析:允许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在落后集镇经营工商业,有利于促进乡镇工商业的发展,这一做法适应了当时城乡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1984年之前已经推广,排除B项;“解决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答案:C途径四去伪存真——灵活迁移捕捉隐性有效信息经典示例[示例]答案:提取历史信息: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如: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6分)进行历史解释: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如: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6分)尝试应用1.解析:材料表明,中共中央机关报刊登反对贪污浪费、厉行节约的报道,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建设廉洁的政权,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努力,不能得出杜绝了贪污浪费现象、解决了根据地经济困难的结论,A、B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廉洁,不是增收,D项错误。答案:C2.解析:材料反映了学者考证十月革命的宣传图片只是电影剧照,最新的史料证明十月革命冬宫战役并不激烈,伤亡也不严重,这颠覆了人们过去关于十月革命过程激烈的认知,说明史料的新发现有助于获得历史新认知,故A项符合题意;确认历史事实需要多种史料相互印证,故排除B项;C、D两项说法过于绝对,均排除。答案:A3.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概括,即政治、经济和科技。从政治上看,世界仍处于两极格局,但出现西欧、日本、中国、不结盟等力量的崛起,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经济上,世界开始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二战后初期的调整,出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黄金时代,但20世纪七十年代,进入“滞胀”状态,为摆脱危机,英美等国对经济进行调整,放松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则是改革以失败告终,中国改革开放则出现经济飞速发展;从科技上看,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各国科技有所进步。答案:国际关系方面:世界由美苏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转变。(2分)这一时期,随着欧共体的成立,欧洲走向联合,促进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日本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成为经济大国;随着不结盟会议的召开,第三世界崛起;中国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以上势力的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由美苏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转变。(至少两点,4分)经济方面:各国对经济进行调整和改革。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生产的盲目性,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在经济经历快速发展之后,由于能源危机,进入“滞胀”阶段。为摆脱“滞胀”,英美等国又对经济进行调整,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克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进行改革,但改革并未触及根本,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在经历“文化大革命”之后,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任3点6分)科技文化方面:科技文化新发展。随着新科技革命的继续,美苏等国科学技术取得新发展,中国航空航天技术也取得一定成就。(2分)途径五有章可循——从数据对比和变化中获取有效信息经典示例[示例]答案:B尝试应用1.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从秦朝到唐太宗时,地方行政区划有时候实行三级管理制度,有时候实行两级管理制度,且州、郡(国)数量起伏不定,但是县一直存在且数量基本保持不变,这反映出县一级的行政区划是封建国家治理地方的基础,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权更迭对基层治理的影响,排除B项;根据材料得不出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档案保存情况,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节度使制度对中央集权的影响,排除D项。答案:A2.解析:材料反映了“九五”时期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情况,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Syringaresinol-diglucosid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Sulfaethoxypyridazin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章第四节激素调节课时练新版新人教版
- 2025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学案鲁教版
- 2024年二元酸二甲酯项目合作计划书
- 玉溪师范学院《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师范学院《国际货运与保险》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师范学院《程序设计》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玉溪师范学院《教育社会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喹吖啶酮类合作协议书
- 当代德国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经验与启示共3篇
- “小金库”治理与防范 习题及答案
- 王伟核桃经济价值及加工利用
- 全国河流水文站坐标
-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路径表单
- 氯化钠特性表
- 钻井井架起升钢丝绳管理台账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说课
- 修辞手法课件(共46张PPT)
- 船舶租赁尽职调查
- GB/T 20307-2006纳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