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孔子的生平二、课程思想三、教学思想四、课程与教学思想研究讲授提纲第一页第二页,共30页。一、孔子的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尼山乡)人。李零在《丧家犬》一书中提及的孔子的身高是221.76厘米。他在书中称,在司马迁的《孔子世家》里,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孔子七陋:一、是“鼻陋”,两个鼻孔朝天;二、是“嘴陋”,两颗门牙是龅牙;
三、是“眼陋”,两颗眼球突出;四、是“耳陋”,两只耳朵大而下垂。
第二页第三页,共30页。第三页第四页,共30页。第四页第五页,共30页。洞村夫子第五页第六页,共30页。先世系宋国贵族。根据《左传》、《史记》、《孔子家语》的记载,孔子的先世如下:微子……宋湣公——弗父何——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孔父嘉——木金父——睪夷——防叔——伯夏——叔梁纥——孔丘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偪阳之战,叔梁纥49)诸侯联军灭偪阳
偪阳(bī同“逼”,今枣庄南台儿庄区涧头集西南2.5公里处张山子镇城里村郊),是西周时封建的姜姓小国。周灵王九年(公元前563年)春,晋悼公为实施联吴制楚的战略,率鲁、宋、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之君及齐太子光赴吴邑柤(今江苏邳州西北)与吴王寿梦相会,以加强中原各国与吴国的联系。夏,会见结束后,为扫除吴与中原各国在地理沟通上的障碍,晋悼公决定攻灭阻于二者之间的偪阳国,遂遣晋卿士荀偃、士匄(同“丐”)率与会诸侯军队自祖邑北上进攻偪阳都城。偪阳都城小而坚固,诸侯联军久攻不下。后,鲁人秦堇父设计赚开城门,一部联军将士乘机攻入城中。偪阳守军下放悬门,企图切断入城联军的退路,予以歼灭。幸赖鲁大夫叔梁纥奋力托住落下的悬门,方救出攻入城内的联军将士。
鉴于偪阳城久攻不下,而雨季将至,荀偃、士匄向晋主帅荀罃请求撤兵,遭拒绝。荀、士二人遂身先士卒,亲率联军强行攻城。经激战,偪阳城破,国亡。晋悼公欲将其地赠予亲晋的宋大夫向戍,被向戍婉言谢绝。悼公遂将偪阳并入宋国。第六页第七页,共30页。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15岁立志于学,虚心好学,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姜杵臼)向孔子询问政事,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不就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学生。第七页第八页,共30页。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弃官离鲁,周游列国,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第八页第九页,共30页。第九页第十页,共30页。负暇邑,周游列国第一站临淄,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泰安,登泰山而小天下长垣,夫子勒马听琴处信阳,画上周游列国句点过匡之后又经过蒲地,并在此停留一个月60岁出头的孔子,应楚国邀请到负函城,途中发生子路问津事,最后赶到负函城,这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最南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说:“箫韶者,舜之遗音也,湿润以和似南风之至。其为音,如寒暑风雨之动物,如物之动人。雷动禽兽,风雨动鱼龙,仁义动君子,财色动小人。”师己是季桓子派来专程给孔子送行的,他安慰孔子:夫子您本无错,表示对孔子的理解。孔子告诉他:自己想唱首歌,宣泄郁闷。孔子即兴吟唱的正是有名的《出走歌》:“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竭,可以死败。盖忧哉悠哉,维以卒岁。”第十页第十一页,共30页。67岁时(前487年),被鲁国季康子从卫国迎接回鲁。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73岁时(鲁哀公16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不愈而卒(赍志而殁)。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第十一页第十二页,共30页。孔子教育生涯的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自开始办学,到去齐国35岁求仕之前,门徒还不多,但是办学有成效(颜路,子路……)。第二阶段:自37岁从(齐国返回鲁国)到55岁(周游列国之前),发展时期,教育经验渐丰,水平渐高,名气渐大,弟子渐多(如颜回、子贡、冉求、仲弓等)。
第三阶段:自68岁周游列国结束回到鲁国,到他去世,孔子把精力集中到办教育与整理古代文献典籍上了(子夏、子游、子张、曾参等)。第十二页第十三页,共30页。二、孔子的课程思想多种不同的表达: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礼、乐、射、御、书、数诗、书、礼、乐、易、春秋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第十三页第十四页,共30页。(一)课程设置总原则志于道:课程设置必须以阐明和追求真理为目标。
“朝闻道,夕死可矣。”据于德:课程设置必须以人的道德实践为依据。
“得之於心,而守之不失,则始终唯一,而有日新之功矣。”
依于仁:课程设置的最终目的是“仁”。
“爱人”又是核心,“忠恕”是一贯之道,“孝弟”是本源基础。游于艺:要求弟子玩索、游习于“六艺”之中。第十四页第十五页,共30页。(二)课程的涉猎内容课程目标(基本类型):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课程科目(具体成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社会仪礼\音乐舞蹈\军事安保\交通驾驶\书法历史\天文地理课程载体(教学用书):《诗》、《书》、《礼》、《乐》、《易》、《春秋》
课程地位(分段落实):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第十五页第十六页,共30页。启示:学校课程设置应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课程体系中应确定重点学科和重点内容。“知识并不等于智慧,而后者才是教育的目的。”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第十六页第十七页,共30页。三、孔子的教学思想
(一)关于教育对象(学生)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十条干肉见面礼,主动性)年龄-秦商小4岁,颜路小6岁,曾点小6岁,仲由小9岁,曾参小26岁,公孙龙小53岁;特点-颜回德高,公冶长牢犯,高柴愚笨,曾参淳朴,仲由鲁莽,颛孙师偏激,子贡富裕。孔子在春秋末期,以一个伟大思想家的远见,提出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极力主张扩大教育的对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想实现“学在四夷”的局面。当代:赵本山收徒磕头仪式刘山三(山西)收徒2元见面礼
东北某教师教师节强迫学生送礼
第十七页第十八页,共30页。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二)关于教师素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孔子师襄子:10天可学新的了,曲子-拍子-主题-作者,思想深邃,性情乐观、目光远大的人,周文王?《文王操》第十八页第十九页,共30页。孔子拜师《三字经》中有句话:“昔仲尼,师项橐(tuó)。”“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而“项橐”是燕国一少年。
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
孔子笑着说:“请讲。”
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
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
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
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第十九页第二十页,共30页。(三)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循序渐进由博返约学以致用第二十页第二十一页,共30页。因材施教
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因材施教”的名言。虽然如此,孔子的教育实践确实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育教学。
弟子问仁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商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学者)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愤青)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炮孩子)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政客)第二十一页第二十二页,共30页。
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启:开其意;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发:达其辞;核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法:“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影响: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
第二十二页第二十三页,共30页。
学思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
“吾偿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第二十三页第二十四页,共30页。循序渐进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孔子:“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已自修,循序渐进耳。”孟子:“不盈科不行”,认为教学像流水一样不分昼夜地前进,但遇到坎坷时,必须等水盈满才继续前进,“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学进,放乎四海”。《学记》:“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之谓逊”,“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叩其两端,攻乎异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除委托代理协议书
- 预存话费合同协议书
- 退役定向就业协议书
- 信用卡书面和解协议书
- 酒楼废品回收协议书
- 菏泽学院战略协议书
- 餐厅联营经营协议书
- 非全日制竞业协议书
- 集体公寓转让协议书
- 邻居之间接电协议书
- JGJ106-20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 酒店各部门卫生区域划分
- 工程测量控制点交桩记录表
- GA 1810-2022城镇燃气系统反恐怖防范要求
- 重庆地区现代方言中的古语词
- 3第三章申论写作 写作课件
- 广西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和建筑材料试验收费项目及标准指导性意见(新)2023.10.11
- 国开电大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 形考任务5实训报告
- PEP英语四年级下册U5 My clothes Read and write(教学课件)
- DB37-T 2671-2019 教育机构能源消耗定额标准-(高清版)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8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