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
第三模拟
本试卷共1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的楚人,曾被中原诸国视为蛮夷。据《左传》记载,楚人在与他国交往中曾几次引用《诗》
中词语,频率高于齐、秦等大国。同时楚人在国内议政也经常以《诗》为证。这说明
A.儒学发源呈现多元趋势B.华夷有别观念不复存在
C.进步文化影响日益深远D.国家统一已成各国共识
【答案】C
【详解】据“春秋战国时期的楚人,曾被中原诸国视为蛮夷”及所学可知,被中原视为蛮夷的楚人引用《诗》,
而《诗》是中原文化的代表之一,说明了相对先进的中原文化的影响深远,故c正确;题干中说各国引用
《诗》中词语,与儒学发源呈现多元趋势没有联系,故A排除;题干中“春秋战国时期的楚人,曾被中原诸
国视为蛮夷。”说明华夷有别观念是存在的,故B错误;题干并没有涉及关于国家大统一的思想的相关知识,
故D排除。
25.《礼宾图》(下图)是出土于陕西唐章怀太子(655—684年)墓中的壁画,描绘了鸿胪寺官员引见三位
使节的情景。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友好和睦的民族关系B.鸿胪寺的职责仅限于管辖少数民族事务
C.鸿胪寺是隶属于唐朝尚书省的官方机构D.说明唐朝与世界各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鸿胪寺官员引见三位使节的情景”可知鸿胪寺属于礼部主管外交的官员,而礼部属于尚书
省,故C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7月10S)驾崩,庙号太宗,葬于昭陵,这不
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B中“仅限于”的说法错误,排除;D中“世界各地区”的说法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C。
26.宋朝虽然与汉、唐一样对盐铁等实行专卖制度,但中央政府将更多的专卖环节让渡给商人,地方政府
只负责专卖制度的运行,不再参与利益分配。这一做法
A.引发了宋朝市坊制度的解体B.促进了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C.削弱了中央对专卖权的控制D.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答案】B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宋朝政府通过放宽中央专卖权,让商人获得更多的利润,体现的是对商业发展的支
持,有利于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B正确;宋朝市坊制度的解体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有关,A排除;C说法
不符合史实,排除;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D排除。故选B。
27.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十分重视对户口的收集和整理,规定每10年全国清查一次户口,清查后的户口档
案存放到南京玄武湖的黄册库。这一做法
A.促进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B.有利于社会流动以及人口迁移
C.保证了赋役征调和国家机构的运转D.反映出国家对地方治理的弱化
【答案】C
【详解】据材料可知,通过清查户口,政府掌控了人口数量,这有利于赋役的征调和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
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户口的收集和整理",未涉及土地制度,A与材料无关;据所学可知,明代是小农经
济,政府重农抑商,清查户口其目的是保证政府税收,故不利于人口的社会流动,但对加强地方治理上起
了很大作用,排除B、Do
28.1866年,奕诉建议在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随即获得清廷批准。虽然待遇优厚,最后报名应考者还
是寥寥无几,参加考试的仅有72人,最后勉强录取30名,翌年因学习不合格者被淘汰20名。据此可知,
洋务运动
A.得益于清廷全力支持B.缺乏广泛社会基础
C.受制于中体西用理论D.注重规范考试制度
【答案】B
【详解】洋务运动开设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虽然待遇优厚,但报名应考的寥寥无几,说明洋务运动
没有得到国人的广泛响应,缺乏广泛社会基础,故选B;清廷批准在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并不能说明
清廷全力支持洋务运动,且A项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与中体西用理论无关,排除C;材料
没有涉及规范考试制度的信息,排除D。
29.胡适曾说:辛亥之后,没有什么是神圣不可批判的。三皇五帝、孔子与儒教、佛教、道教、家庭、婚
姻、孝道、神灵、长生不老,没有一样能逃过刨根问底式的批判与质疑。其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铲除了封建伦理B.完成了民主革命
C.结束了专制统治D.推动了思想启蒙
【答案】D
【详解】根据“辛亥之后,没有什么是神圣不可批判的。……没有一样能逃过刨根问底式的批判与质疑”可得
出其强调辛亥革命对思想解放方面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故推动了思想的启蒙,D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
除A;辛亥革命没有完成革命任务,排除B;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
30.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华北方面军认为剿灭中共武装短期内难以做到,因为“居民对有关八路军的情
况,均不轻易出口”,侦察谍报网在群众中巧妙地扎下了根,很快就会侦悉日军的动向,立即采取回避转移
行动。这反映了
A.华北战场日军处于劣势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
C.敌后战场成为主要战场D.全民抗战发挥实际成效
【答案】D
【详解】材料说明群众和八路军关系密切,在群众中的侦察谍报网使八路军熟知日军动向,并立即采取应
对措施,使日军难以在短期内剿灭中共武装,这反映全民抗战发挥了实际成效,故选D:材料只是说明日
军难以在短期内剿灭中共武装,不能说明华北战场日军处于劣势,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扩大,排除B;材料反映敌后战场对日军有牵制作用,敌后战场不是主要战场,排除C。
31.1980年10月7日的《北京晚报》有这样一条新闻:“本市城区第一家个体经营的悦宾饭馆今天开业。”
不到半年时间,老板刘桂仙一家就已经是令人羡慕的“万元户”了。这说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松动
C.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D.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答案】B
【详解】集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北京城出现第一家的个体经济说明的是当时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松动,
B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在农村,A排除: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C排除;企
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针对的是国企,D排除。故选B。
32.《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奴隶和隶农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凡逃亡者必加严惩……奴隶不
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并重申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该法律条文
A.重在维护帝国统治秩序B.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法理精神
C.旨在顺应商品经济发展D.反映了统治者注重人文关怀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中“奴隶和隶农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可知,《查士丁尼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的,但为了缓
和阶级矛盾,维护其统治秩序,对奴隶又有一定程度的保护,如材料中“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
主人出卖之,并重申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这部分内容,故A正确:该法维护奴隶制的存在,没
有体现公平公正和人文关怀,故排除B、D两项;《查士丁尼法典》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不是以适应商品
经济发展为目的,目的应是为了维护帝国统治秩序,故排除C项。
33.18世纪中叶,法国服饰流行夸张华丽的风格。18世纪后半期,服饰趋向朴素、简洁,男士爱好军装式
样的服装,不少上流社会女性以穿“农妇装”为时髦。这一变化反映了
A.浪漫主义对衣着服饰的影响B.政治运动对社会观念的冲击
C.工业革命推动服饰风尚变化D.启蒙运动对时尚观念的改造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叶,法国服饰流行夸张华丽的风格,彰显封建宫廷的奢华之
风;18世纪后半期,法国爆发大革命,受大革命的影响,服饰趋向朴素、简洁,且男士爱好军装式样的服
装。这说明法国服饰的变化反映了政治运动对社会观念的冲击,故B项正确;浪漫主义兴起于19世纪上半
叶,材材料无法体现浪漫主义对衣着服饰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工业革命推动服饰风尚变化”,
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对服饰风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
34.20世纪30年代,面对经济危机,主要大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各国经济发展。下表为大
危机前后主要国家GDP对照表(单位:万元),据此可知,当时
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苏联
1929年2513.481941.938433.342622.841282.162383.92
1938年2976.191874.027999.573423.511769.574052.20
A.两极格局已经初步形成B.多边贸易成为国际时尚
C.计划经济体制显示活力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削弱
【答案】C
【详解】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在西方国家普遍遭受经济危机冲击时,苏联的模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说
明计划经济体制显示活力,C项正确;A项是二战后,排除A;B项太夸张,没有成为时尚,排除B;经济
危机后,西方国家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
35.1956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国际文化交流与贸易参展法》,以促进对外体育文化交流,”展示生活在
和平舒适的经济、社会制度下的美国人民所取得的文化成就”。1956—1964年,数十个美国体育代表团访问
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份报告指出:。相比在这些(拉美)地区展示美国先进的科技成就,与他们进行
的体育比赛活动更受当地民众欢迎。’'美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国际文化交流B.增加制度竞争的祛码
C.加强对拉美的控制D.打破意识形态的隔阂
【答案】B
【详解】冷战时期,美国通过扩大对外体育文化交流,展示其社会制度优势,扩大其世界影响。因此,美
国的主要目的是B项;A项是手段,非主要目的;C、D与题干不符。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
根据要求作答。
(-)必考题:共37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
程”——程颍、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
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
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
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
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
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
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
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
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及其他国家的产生的
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主要差异并
分析原因。(15分)
【答案】(1)内涵:把国家哲学与伦理相结合。(国家哲学伦理化);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维护专制统治
(从哲学的高度赋予专制统治和尊卑等级秩序合理性)。(4分)
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备受推崇;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传到日本和朝
鲜,甚至形成“朱子学”等学派。(6分)
(2)差异:程、朱强化专制秩序,孟德斯鸠则倡导民主、平等;程、朱主张集权,孟德斯鸠则倡导分权制
衡;程朱重视伦理价值,孟德斯鸠则强调法治作用等。(9分)
原因:中国:君主专制、人治,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占主导;(3分)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并扩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传播。(3分)
【详解】(1)内涵:根据“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得出把国家哲学与伦理相结合;根据“维护和
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得出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维护专制统治。影响:根据“维护和身体力行
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得出适应统治阶级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备受推崇;根据'‘继宋之后,元、
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得出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根据
所学可知,理学传到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等学派。
(2)差异:根据“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得出程、朱强化专制秩序,根据“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
等的问题”得出孟德斯鸠则倡导民主、平等;根据所学可知,程、朱主张集权,根据“三权分立”得出孟德斯
鸠则倡导分权制衡;根据“封建伦理纲常''得出程朱重视伦理价值,根据所学可知,孟德斯鸠则强调法治作用
等。原因:中国:根据所学,可从君主专制、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占主导等角度分析中国方面的原因;西
方:结合所学,可从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并扩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传播等分析西方的原
因。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1950〜1983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单位:钢万吨;棉布亿米)
年份项目中国荚国苏联日本联邦德国法国
棉布产量1491.738.912.911.311.5
1950
钢产量61878527334841212864
1955棉布产量589359.525.215.514.9
钢产量28510617452794121341259
棉布产量62.884.170.829.912.412.6
1965
钢产量1223119269102411636821960
棉布产量9436.972.421.21010.4
1975
钢产量239010582141341023140412153
棉布产量134.736.678229.89.6
1980
钢产量371210080148001114143812317
棉布产量148.8//20.810.19.8
1983
钢产量4002754315300969836111762
——摘编自《1949〜1984年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请根据上表中各国数据的变化,提炼出一个相互关联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
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主题:国家经济政策影响经济的发展状况。
阐释:旧中国,由于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和掠夺,中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非常落后。新中国成立后,
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包围、禁运,为了巩固政权,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中
国借鉴苏联经验,实施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因此50年代钢产量大幅增长,同时轻工业也取得
较大发展。文革时期中国仍然坚持以重工业为主导,钢产量仍然大幅增长。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
革和对外开放的推进,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从而使我国钢产量和棉布产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
总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国家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示例二主题:经济改革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阐释: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出现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轻重工业都有显著发展。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将改革重点放在工业上,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
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使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苏联一跃
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极大的解放了生
产力,从而推动了我国工业的显著发展,钢产量和棉布产量大幅增长。
总之,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合生产力的水平就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示例三主题:20世纪70年代开始苏联与美国在钢产量和棉布产量的差距逐步缩小,甚至反超。
阐释:苏联利用制度优势,通过计划经济,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军用工业:20世纪70年代,勃列日
涅夫改革时期,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领域,使这一时期苏联钢产量进一步上升,同时,随着工业的发展棉
布产量也大幅提升。美国由于70年代的越战、滞涨等不利因素影响,使其钢产量和棉布产量落后于苏联。
总之,经济的发展深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详解】根据材料和题意,提取出一个相互关联主题,可以是整体或部分观点,也可以是相互之间的比较。
论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论证过程一般要包括内容的比较概括、背景原因及影响分析、史论结合等;材料信
息与所学知识相印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结论相统一。例如:根据材料1950〜1983年部分国家经
济数据表的信息,可以提炼论题为国家经济政策影响经济的发展状况。关于论证,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新
中国社会实施工业化建设的背景、内容、发展历程、成就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可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国家经济政策密切相关方面进行总结、升华。
另外还可从“经济改革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苏联与美国在钢产量和棉布产量的
差距逐步缩小,甚至反超”等方面概括论题,论证过程紧扣论题,有理有据即可。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北魏初年,地方官吏多为武人,又没有俸禄,劫掠、贪赃之风盛行,流民聚众反抗频频。孝文
帝时,官员考课制度确立。依《尚书》确定“三载一考”原则;将前代笼统的“仰列殿最''细化为三等七品,政
绩优劣皎然有别;"考即黜陟”,"上上者迁之,下下者黜之,中中者守其本任外考令明文规定:“每岁终,
州镇列牧守治状,及至再考,随其品第,以彰黜陟","治状”主要包括劝课农桑、流民归附、开建学校等多
方面政绩。五品以下中央官员的考课由尚书负责,五品以上的则由孝文帝“亲与公卿论其善恶
——摘编自戴卫红《北魏考课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时期官员考课制度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官员考课制度的作用。(8分)
【答案】(1)吸收和利用中原汉族王朝的统治经验;相关规定明确、具体、细致,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将关系国计民生、长治久安的内容作为主要标准;皇帝亲自考课中央高级官员。
(2)一定程度上改善吏治,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恢复生产和整顿社会治安,巩固国家政权;推动
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封建化,有利于民族交流融合;加强了对官僚队伍的管理和控制,有效加强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依《尚书》确定‘三载一考’原则;将前代笼统的‘仰列殿最‘细化为三等七品“可
知,继承和发展前代制度;根据“将前代笼统的‘仰列殿最‘细化为三等七品,政绩优劣皎然有别「考即黜陟上.
上者迁之,下下者黜之,中中者守其本任'”可知,形成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根据“每岁终,州镇列牧守治状,
及至再考,随其品第,以彰黜陟,治状’主要包括劝课农桑、流民归附、开建学校等多方面政绩''可知,官员
的考核与任期相结合,政绩成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根据“五品以下中央官员的考课由尚书负责,五品以上的则
由孝文帝'亲与公卿论其善恶’”可知,将中央朝官纳入考核体系,与加强皇权相结合。
(2)作用:依据材料信息,结合第一问的特点和所学从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皇权、为后世提供借鉴、
对国家行政效率、民心向背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分析。
4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3年4月,中朝方面与“联合国军”恢复了中断6个月的停战谈判。为了促进停战早日实现,
中朝在谈判中作了建设性努力,5月7日提出了解决战俘问题的新方案。美国不但不接受这一方案,且在战
俘遣返等问题上提出无理要求,并企图施加军事压力。针对美国和南朝鲜方面的拖延和施压,5月13日中
朝军队开始夏季反击战役,主要目的是消灭敌人,以配合板门店的谈判。
战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志愿军对“联合国军”的20个目标实施攻击29次,夺取了其中19
个目标阵地,共毙伤俘敌4100余人。第二阶段,中朝军队对“联合国军”的51个阵地攻击65次,共毙伤俘
敌4」万余人。第三阶段,中朝军队以金城地区的南朝鲜军为目标,发起了金城战役,共歼敌5.3万余人。
此次战役之后,交战双方于7月27日签署了停战协定。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朝军队发起夏季反击战役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朝军队夏季反击战役的意义。(8分)
【答案】(1)停战谈判陷入僵局;美国、南朝鲜拖延和施压;中朝以战促谈。
(2)沉重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配合了板门店谈判:加速了朝鲜战争结束。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美国不但不接受这一方案,且在战俘遣返等问题上提出无理要求“可归纳出谈
判陷入僵局及美国、南朝鲜拖延和施压;根据材料“5月13日中朝军队开始夏季反击战役,主要目的是消灭
敌人,以配合板门店的谈判“可归纳出中朝以战促谈。
(2)意义:根据材料“此次战役之后,交战双方于7月27日签署了停战协定”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打击以
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配合了板门店谈判及加速了朝鲜战争结束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胡政之(1889—194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飞美食培训
- 电工电子技术 课件 15. 多谐振荡器和计数器的制作
- 清明祭祀防火重点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DB52-T 1867-2025 大数据安全靶场软件系统建设功能要求
- 二年级知识竞答
- 幼儿园秋冬季节预防疾病
- 海南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 幼儿园地震减灾安全教育
-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含解析
- 打击传销、反诈骗与安全教育
- 2025年ACR痛风管理指南
- 智能建筑 停车场管理系统安装及验收规范
- 2024年毕节市东关坡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开封大学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GB/T 45233-2025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导则
- DBJ50T-309-2018 地下管网危险源监控系统技术标准
- 广东省汕头市2025年普通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酒店服务人员职业道德课件
- AIGC赋能常微分方程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 2025年山东济南铁路局招聘510人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