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释中庸之道_第1页
论释中庸之道_第2页
论释中庸之道_第3页
论释中庸之道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释中庸之道

一、.语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词源》(1979年修订)中对该方言的解释是:根据规定,它是流行的,并且非常流行。俗语也称常言、熟话,除了最典型的谚语,还包括熟语(惯用语)、歇后语以及口头上常见的成语。从内容上看,有部分是描述性的,本身不存在健康与否、科学与否的问题;有部分在世界观上存在局限性,内容是落后消极甚至是不健康的;有的还存在认识上的局限,不少俗语往往把局部的、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当成必然的规律,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片面性;但也有许多俗语总结了人民群众生活斗争的经验,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和愿望,其中包含的智慧和感情堪称“语言中的火花”,本文关注的是其中包涵了中庸之道思想内涵和精髓的俗语。二、“中对人”的理解运用正宗的中庸之道,内容主要阐明于《中庸》与《论语》,其一包括“度”的掌握,如“过犹不及”、“乐而不淫”、“威而不猛”、“惠而不费”等;其二包括关系的协调,“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论是“度”的掌握,还是关系的协调,讲的都是一种从宇宙平衡规律推导出来的平衡术,运用平衡术,必须找平衡点。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为“正”意,“庸”为“常”意,“中庸”就是“正常”。凡正常现象一定呈平衡状态,不正常现象就表现出倾斜。孔子说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体现中庸之道所提倡的关系协调是极有原则性的。时下,中庸之道的原理正得到广泛运用,而且极有成效。在国际关系上我们明确地提出“要对话,不要对抗”;在国内政治上我们坚持“一国两制”;在经济上采取“宏观调控”;现在我们又有了“以德治国”的方针,在很大程度上,它对个人的立身处世甚至国家的稳定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三、道明小至的立身行事,大至国际的人生往来都分不清俗语中常常闪耀着中庸之道思想的光辉,向我们道明小至个人的立身行事,大至国际的外事往来都离不开度的掌握和关系的平衡。俗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体现了中庸之道。(一)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孔子所说的关系的协调很大部分都是讲的人际关系平衡术,几乎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复杂的人际关系网。正常的人都会期待良好的人际关系,俗语就体现了人们的这种愿望,其中涉及的人际关系平衡术归根结底就是中庸之道。1身份混同是对碳偏等人的身份认同世上最亲密的莫过于夫妻之间,父母再亲、子女再孝、朋友再真,都不可能始终陪伴你一生,所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芸芸众生中两个人可以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是多么难得和不易呀,因此人们心中自然会珍惜这种缘分和情感,同时也会对他人有许多告诫和劝勉,“至亲不伤百日和,夫妻不生隔夜气”、“夫妻和,家务兴;夫妻不和睡不宁”、“剔牙稀,挖耳聋,两口子越打越受穷”说的都是只有夫妻和睦才是立家之本,无休止的争吵甚至打闹只会打破家的平衡,只会带来家庭的解体。同时两人的缘分是水到渠成不可强求的,否则也会打破两人关系应有的平衡,因此俗语中又有“强扭的瓜不甜”、“强迫不成买卖,捆绑不成夫妻”。而且只有情投意合的两个人才会走到一起,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另一半,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心中中意就是一种和谐,“乌鸦不入凤凰群,一床不捆两样人”、“有情哪怕隔千里,无情哪怕门对门”。2社会不阶段、家庭出现不阶段、出现不阶段的社会原因大家庭要和睦,就要求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妯娌、婆媳之间等相亲相爱,所谓“家和万事兴,家乱一世贫”。但许多家庭却由于这些关系处理不好闹得亲人反目成仇、相“敬”如“兵”,“夫妻不睦奸人乘,兄弟不和外人欺”、“兄弟和好土变金,妯娌和好孝双亲”、“子孝父心宽”直接劝告人们要重视亲情。社会上不孝敬长辈、婆媳关系恶化的现象不胜枚举,俗语中有“儿不贤,妻大胆;儿孝顺,媳妇贤”、“死后与其宰猪羊,不如生前供四两”。3“友不可疏,邻不可断”“在家靠亲人,出门靠朋友”,“鸟逢灾难投树林,人逢灾难投亲朋”,“广行方便,为人何处不相逢;多接冤仇,路逢狭处难回避”,处处和气多交友总是好的,现代人的生存压力本来就大,处处结怨只会更让人身心俱疲。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相对独立,现在单元房公寓楼林立,邻里交往的机会少了,但是人们对良好居住环境的要求以及相互的戒备心让人们住房前先得问问周围住的些什么人,碰上个让人整天提心吊胆的邻居就惨了,“你可以不理我,但最好别来烦我”,人们渴望住得安宁平静、舒适放心。可见,对好邻居的要求一直都没有变,所谓“友不可疏,邻不可断”,“邻居好,无价宝”,“靠得好邻家,吃酒又带花;傍得坏邻家,加锁又带枷”就是这样。(二)和而不同,轻其力大社会是由无数小群体构成的,人际关系推而广之就是社会群体乃至国家关系,要想社会安定,社会中的人就要团结一致,人们常说“同心山变玉,协力土成金”、“合群乌鸦能抓鹿,齐心蚂蚁可吃虎”、“一粒黄豆难磨浆,一根甘蔗难榨糖”、“人心齐,泰山移”,团结起来的力量是惊人的。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就是团结,是说君子之间是真正的团结而不是像小人那样党同伐异。中庸之道追求和平就是反对结党营私,争取团结。2.国家要以民为本,本固邦宁中庸之道中度的把握和关系的协调从大处着眼就是治理国家的法度和国家的协调与稳定,俗语中也谈到何以治国平天下的深刻道理:“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说的是国家只要合乎客观规律、正常的法规就有活力和希望;“国以民为本,本固邦宁”说的是国家要稳定就要以人为本。国家要稳定,统治者必须关注民生民情,关心群众疾苦,李世民一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至今发人深省。辨证地看来,国泰才能民安,如果连国家都不太平,个人免不了颠沛奔波、流利失所,“国破家必亡”、“水涨渡船高,国富家兴旺”,国家的兴盛才会有家庭的兴旺和个人的幸福。(三)“神之称谓”与“率之称谓”、“培养之称谓”孔子阐明了许多道德规范来协调人际关系,而“仁”就是一切道德规范的基础,因此也是中庸之道的基础。《中庸》第一章中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命之谓性”是指人性本善,“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自我完善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善良的天性办事情,“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就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心中无冷病,哪怕吃西瓜”、“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心中无邪事,不怕进庙门”表现了人们觉得只有不做亏心事才可以内心坦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有不报,日子未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规劝人们多多行善。(四)达采用合理的方式,这也是保证人道的健康安全中庸之道还关注个人的内在修为。既然是“中庸”,就反对过度。为了防止人们有过激的行为,它首先告诫人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追求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心平气和,五体安宁”,身体的健康离不开心态的平和;“哀乐失时,殃咎必至”告诫人们过度的悲喜都有可能导致灾祸;“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必衰,有隆还有替”从客观自然规律和辩证法的角度劝导人们任何事情不是不可改变的,往往存在着变数,所以身出逆境不要丧失信心,记住否极泰来;身处顺境也不要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因为可能是“五更天吹喇叭———高兴得太早了”。2者沉预防的欲望生成罪犯人一出生就有欲望,欲望本身不是罪恶,但是如果不择手段为满足或者沉溺于某种欲望就可能生成罪恶。“欲不可纵,纵欲成灾”、“鸡贪食,嗉囔破;人贪心,惹灾祸”,“要享福,常知足”、“这山望着那山高,到了那山没柴烧”,人贵知足,欲望是一切烦恼的根源。3中僚道以和为贵,并以和为贵“话到舌头留半句,事到理上让三分”、“一分度量一分福,能忍便是有福人”,奉劝人们忍让,反对咄咄逼人,既符合中庸之道以和为贵的思想,又符合中庸之道对度的掌握的要求。既然不可过度,中庸之道也并不是要求人一味地毫无原则地退让,而是需要人的性格要有韧性,“花开花落树之常,能上能下人中强”,只有那种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暂时的逆境中能容忍,关键时刻能把握时机,在任何时候都能脚踏实地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五)思而后行,业务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