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资治通鉴》中记载隋文帝:“自己生活务求节俭朴素,所乘车驾及所用之物,旧了坏了都随时修理使用。”上述材料赞扬隋文帝()A.崇尚节俭 B.虚心纳谏 C.注重吏治 D.重文轻武2.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不包括()A.垦田面积、人口大幅度增加 B.长安、洛阳等地修建大粮仓
C.布匹可供政府开销五六十年 D.大运河上运粮船只连绵不断3.“南船北马”是说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而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则成为沟通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交流。其南北两端分别是()A.洛阳
苏州 B.余杭
涿那 C.洛阳
余杭 D.涿郡
苏州4.纪录片《中国通史》在讲到“贞观之治”时说道:“贞观年间,每年正月二十一这天,皇帝脱去龙袍换上短衣便鞋,他要亲自下田耕种……”这主要说明唐太宗()A.虚心纳谏 B.重用人才 C.勤于政事 D.重视农桑5.唐朝诗人张籍在《送李徐及第后归蜀》中写道:“十年人咏好诗章,今日成名出举场。……乡里亲情相见日,一时携酒贺高堂。”这首诗描绘了唐朝()A.中央集权的强化 B.中外文化的交流 C.科举考试的发展 D.江南经济的开发6.图中的《咏鹅诗》是骆宾王在7岁时创作的,这位小神童长大后在一次叛乱中名动大唐。《全唐文》收录了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武则天曾读过这篇讨伐自己的檄文,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句时,振衣而起,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由此可见,武则天这位皇帝()A.重用酷吏残害宰相
B.重视殿试考生文章
C.残酷打击敌对官僚
D.选拔人才不拘一格
7.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延续了115年的繁荣。这段时期唐朝兴盛的原因是A.发展生产,重用贤能,改革创新 B.以史为鉴,任用亲信,打击异己
C.反击突厥,注重文教,横征暴敛 D.开拓边疆,编修经籍,滥用民力8.唐朝国力强盛,大批外国使节、留学生频繁前来,而盛唐文化也吸收、融会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因素,这体现了唐朝()A.幅员辽阔 B.物产丰富 C.繁荣开放 D.科技发达9.如图是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唐代打马球女俑。据记载,唐代女子广泛参与体育运动,当时宫廷和一般家庭的女性甚至是社会底层妇女都会参加体育锻炼。这反映出唐代()
A.竞技水平领先世界 B.社会风气趋于开放 C.体育运动成为风尚 D.打马球是唯一运动10.杜甫诗歌《忆昔二首》中首先回忆了唐朝盛世的辉煌,然而到诗歌后半部分却写道:“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免穴。”出现诗歌后半部分内容是因为()A.国家经济衰败 B.开元盛世的开始 C.北方游牧民族入侵 D.安史之乱的发生11.观察五代十国形势图,以下有关此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江南地区已实现了完全统一 B.皇帝都出身于农民起义领袖
C.延续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 D.北方的政局比南方相对稳定12.宋太祖时陆续解除各节度使的兵权,选用大量文臣出任中央、地方的军政要职,逐渐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这表明宋太祖A.强化地方权力 B.完善科举制度 C.推行重文轻武 D.分化宰相事权13.宋仁宗在庆历年间,赐辽使八字,曰“南北两朝,永通和好”。“澶渊之盟”所确立的宋辽“兄弟”相称的称呼,也被宋真宗和辽圣宗的后继者延续百年有余。这说明澶渊之盟后()A.辽宋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和平 B.辽宋的经济都得到快速发展
C.辽宋人民长期处于困苦境地 D.辽宋的军队力量都不断加强14.下列关于契丹族和党项族的说法,错误的是()A.都有杰出的首领 B.学习中原文化,促进了发展
C.契丹和西夏都创制了文字 D.这两个民族政权与南宋并立15.七年级(1)班开展历史情景剧活动,背景为1127年,主要角色有宋徽宗、宋钦宗以及金兵。你认为下列背景音乐风格最恰当的是()A.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B.曲风凄冷悲怆,萧条低沉
C.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D.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16.贺岁电影《满江红》讲述了小人物张大、刘喜、丁三旺和瑶琴不怕牺牲、舍身取义,换来岳飞诗词《满江红》的流传百世。该故事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A. B. C. D.17.元朝以前,中国的历史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元朝以后中国才真正变成“大中国”。元朝不仅幅员辽阔,其统治的深度和广度彻底打破了人为的文化屏蔽,使“四海一家”“天下为家”观念深入人心。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元朝开创了()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18.假如你是生活在明朝的一名书生,要参加当年的科举考试,你不能做到的事情是()A.答题范围限于“四书、五经” B.答卷要分为八个部分
C.文章中可以自由发表个人的见解 D.有机会参加殿试19.明朝中期景泰至成化这几十年,王府庄田比明初增加了7.5倍,勋戚贵族庄田比明初增加4.7倍。这反映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 B.农民起义 C.土地兼并 D.皇室内乱20.观察如图示意图,1740年以后清朝人口和人均耕地变化趋势是()
清朝人口增长与人均耕地变化示意图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增加
C.人口减少;人均耕地减少 D.人口减少;人均耕地增加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李学习了七年级下册历史后,对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以下是他的部分学习笔记:笔记一时期:隋唐时期
阶段特征: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内容:1.含嘉仓
2.贞观之治
3.______
4.唐三彩笔记二时期:______
阶段特征:______
内容:1.______
2.______
3.______
4.______(1)请补充笔记一的内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瓷都景德镇,康乾盛世,宋词和元曲,瓦子和勾栏,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郾城大捷,《红楼梦》(2)请从上述提供的学习内容中选取四个,参照笔记一完成笔记二。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上图片人物。(只用序号)历史定位历史人物(填图片人物代码)改革时弊的官员______一统江山的帝王______忧国忧民的诗人______收复领土的英雄______(2)将上述历史身份定位与其对应的历史人物匹配。(3)除上述人物外,请再补充一位中国明代科技领域的杰出人物,简要说说他的历史贡献。23.阅读下列关于西藏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成公主入吐蕃后,在松赞干布的倡导和带动下,吐蕃人学习唐朝文化蔚然成风。吐蕃随即派遣许多首领子弟,请求入国学以修习《诗经》《尚书》等典籍。……另外松赞干布还请求唐太宗,赐请唐朝儒者为其掌管文书奏章,中原的不少儒者被引聘入藏,中原文化随之大量传入西藏。(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成公主入藏在哪些方面促进西藏的发展?
材料二:如图为元代“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夜行铜牌。元朝统一中国后,根据藏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先后设立了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元中央特设总制院(后更名为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及整个藏区的军政、宗教事务。在清查户口、普查土地的基础上,元朝在西藏建章立法,设制施政,设立了13个万户府和若干个千户所,并在西藏与内地的交通要道沿线设置驿站,在重要枢纽设立兵站。
(2)材料二反映元朝在中央和西藏地区分别设置什么机构对西藏进行管辖?(3)依据材料分析驿站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清政府对于西藏地区遭受外族入侵,一向不惜耗费巨额黄金,动用数十万大军远征进剿来犯之敌,前清仅大的用兵就达5次之多。在这些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中,绝大多数驻藏大臣与藏族人民同命运、共患难。如雍正年间,准噶尔侵藏,清廷派大军驱逐后,驻藏大臣僧格、青保、苗寿派兵继续设卡防御,并定期轮回巡视边界,准军不敢再犯,西藏相安多年。(4)根据材料三写出清朝在西藏抵御外敌侵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哪一官职?(5)综合以上材料,从西藏与中央政权的隶属关系上得出的历史结论是什么?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文化交流互鉴】
材料一:时期交流国家人物影响唐①______玄奘带回大量佛经,为中国佛教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日本②______传播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请将表格中①、②处补充完整。
【科技发展传播】
材料二:
(2)图1是什么时期由谁发明的?图2发明在什么时期开始应用于航海?图3相关发明传入欧洲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对外贸易频繁】
材料三: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效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超过前期,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构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两宋•在繁华中沉默》(3)材料中增设的“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写出当时中国闻名世界的一个大商港。
【政策调整变化】
材料四:
(4)图4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图5是哪一政策的产物?(5)综上探究,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能提供给我们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A.根据材料中的“自己生活务求节俭朴素,所乘车驾及所用之物,旧了坏了都随时修理使用”可知其高尚的品质是崇尚节俭,正确。
B.虚心纳谏,说明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C.材料强调的是隋文帝崇尚节俭的品质,并未强调其注重吏治的问题,排除。
D.北宋时期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隋文帝的高尚品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自己生活务求节俭朴素”。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隋文帝高尚品质的认识。2.【答案】D【解析】隋文帝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他的年号是开皇,史称“开皇之治”。605年隋炀帝在位时开始开凿大运河,故当时的社会局面不包括大运河上运粮船只连绵不断。
故选:D。
本题考查隋文帝,知道605年隋炀帝在位时开始开凿大运河。
综合记忆开皇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3.【答案】B【解析】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故选:B。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4.【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贞观年间,每年正月二十一这天,皇帝脱去龙袍换上短衣便鞋,他要亲自下田耕种……”可知,虽然唐太宗亲耕的时间只有每年的正月二十一,但此举表明了他重视农桑的态度,有利于唐朝农业的发展,D项正确;唐太宗在开创贞观之治的过程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重用人才,但材料未展现这些内容,排除ABC三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太宗的统治,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太宗的统治。5.【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十年人咏好诗章,今日成名出举场。……乡里亲情相见日,一时携酒贺高堂。”反映了科举考场中榜后的喜悦心情,体现了唐朝科举制度的发展,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科举制度,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外文化的交流、江南经济的开放与“今日成名出举场”不符,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6.【答案】D【解析】由材料“武则天曾读过这篇讨伐自己的檄文,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句时,振衣而起,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可知,这反映了武则天选拔人才不拘一格,不因骆宾王辱骂自己而生气,反映赞赏他是人才。
故选:D。
本题武则天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掌握武则天的相关知识。7.【答案】A【解析】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延续了115年的繁荣。这段时期唐朝兴盛的原因是发展生产,重用贤能,改革创新。以史为鉴的是唐太宗,任用亲信,打击异己的武则天,排除B;横征暴敛、滥用民力不是唐朝兴盛的原因,排除CD。
故选:A。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唐朝国力强盛……而盛唐文化也吸收、融会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国力强大,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促进了唐王朝和周边各国的往来,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唐朝的繁荣开放,并未说明疆域问题,排除A项;唐朝国力强大,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题干无法得出唐朝物产丰富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唐朝繁荣开放,并未说明科技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对外开放的政策。9.【答案】B【解析】唐朝的女子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可以广泛参与体育活动,如骑马、打球、射箭等,显示出人们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出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故B正确;题干材料信息显示不出唐代的体育竞技水平领先世界,排除A;题干材料信息主要显示了唐代女子广泛参与体育运动,无法说明当时体育运动成为风尚,排除C;唐代体育运动有骑马、射箭、弈棋等等运动,打马球不是唯一的运动,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风气,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风气,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唐朝社会风气趋于开放。10.【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唐玄宗后期,发生安史之乱,社会经济受到巨大破坏,出现“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免穴”的惨景,D项正确;国家经济衰败是表现,排除A项;开元盛世是唐朝的鼎盛时期,排除B项;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在唐朝没有攻占过洛阳,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安史之乱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11.【答案】C【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他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故有关五代十国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延续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C。
本题考查五代十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五代十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2.【答案】C【解析】由材料“宋太祖时陆续解除各节度使的兵权,选用大量文臣出任中央、地方的军政要职,逐渐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可知,这主要反映了明宋太祖限制武将,重用文人,表明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并结合所学逐项排除,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3.【答案】A【解析】据“南北两朝,永通和好”“‘澶渊之盟’所确立的宋辽‘兄弟’相称的称呼,也被宋真宗和辽圣宗的后继者延续百年有余”可知,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处于相对的稳定,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加强了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A项正确;“辽宋的经济都得到快速发展”“辽宋的军队力量都不断加强”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项;“辽宋人民长期处于困苦境地”说法错误,排除C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澶渊之盟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澶渊之盟的相关史实。14.【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契丹族和党项族都有杰出的首领,都学习中原文化,促进了发展,契丹和西夏都创制了文字。D项说法错误,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只与北宋并立过,没有与南宋并立过。
故选:D。
本题考查契丹族和党项族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契丹族和党项族的相关知识。15.【答案】B【解析】A.题干反映的是北宋灭亡,所以背景音乐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不是最恰当,排除A。
B.根据“背景为1127年,主要角色有宋徽宗、宋钦宗以及金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靖康之变,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3000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所以背景音乐风格应是曲风凄冷悲怆,萧条低沉,B项正确。
C.题干反映的是北宋灭亡,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不合适,排除C。
D.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不是最恰当的,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金灭北宋,识记金灭北宋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金灭北宋相关知识。16.【答案】D【解析】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因此该故事取材于北宋灭亡后,南宋抗金斗争时期。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这就是靖康之变,宣告北宋的灭亡。1127年,康王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宋高宗与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统治,向金求和,解除了岳飞兵权,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D项正确;当时北宋已经灭亡,排除AB项;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正确认识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及民族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答案】C【解析】A.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
B.秦朝实行郡县制,排除B项。
C.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奠定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C项正确。
D.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识记行省制度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准确阅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18.【答案】C【解析】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国家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做“八股文”。八股取士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统治者钳制人民思想的工具。所以明朝的考生参加科举考试不能在文章中自由发表个人的见解。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八股取士。科举制度是隋朝开始创立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为士子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老百姓也可以读书通过考试来做官,有利于选拔人才。但明清时期为钳制人民的思想,巩固封建统治,科举考试只限于八股文,科举考试只需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注意准确识记明朝科举制的相关知识点。19.【答案】C【解析】据“王府庄田比明初增加了7.5倍,勋戚贵族庄田比明初增加4.7倍”可知,这反映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土地兼并,C项正确;自然灾害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A项;农民起义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B项;皇室内乱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灭亡的原因的相关史实。20.【答案】A【解析】根据“清朝人口增长与人均耕地变化示意图”可看出,清朝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故A正确;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清朝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21.【答案】【小题1】略【小题2】略【解析】(1)补充: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继起的唐朝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因此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贞观之治后,盛唐气象的表现包括开元盛世、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选择一例作答)
(2)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清朝前期,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的文学艺术取得很大的成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清代的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是清代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力最深远的代表作。清朝前中期出现康乾盛世局面,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故答案为:
(1)补充:开元盛世、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2)时期:明清时期。
阶段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内容:1.军机处的设立
2.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红楼梦》
4.康乾盛世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及表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及表现,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22.【答案】【小题1】①,④,②,③【小题2】略【小题3】略【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郑成功是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忽必烈是建立元朝,完成统一的皇帝。所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②①④③。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主持变法,变法内容包括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等。所以改革时弊的官员是王安石;1271年,忽必烈定建立元朝,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统一,所以一统江山的帝王是忽必烈;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所以忧国忧民的诗人是杜甫;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所以收复领土的英雄是郑成功。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科技领域的杰出人物有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等。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总结,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故答案为:
(1)排序:②①④③。历史定位历史人物(填图片人物代码)改革时弊的官员①一统江山的帝王④忧国忧民的诗人②收复领土的英雄③(3)明朝:李时珍,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总结,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本题考查光耀千古的唐诗、王安石变法、元朝的建立和统一、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的科技巨著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光耀千古的唐诗、王安石变法、元朝的建立和统一、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的科技巨著等相关史实。23.【答案】【小题1】人员交流、文化学习、修习典籍、学习制度。(写出相近的三项即可)【小题2】宣政院(总制院);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小题3】加强西藏与内地的联系;保障交通安全。【小题4】驻藏大臣。【小题5】中央政府重视并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意思接近即可得分)【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措施、元朝驿站的设立的作用、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从西藏与中央政权的隶属关系上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措施、元朝驿站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市南开区天津市五十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无答案)
- 江苏卷-2025届高考物理4月模拟预测卷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第二中学2025届中考语文试题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三)含解析
- 苏州市吴中区2025年三下数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武汉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毕业班第一次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天津五区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综合模拟物理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5年初三级第三次统测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商丘学院《教育政策与领导》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嘉兴学院《数字建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5届初三下学期五校联考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东北三省三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驻陕西煤矿企业招聘(15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班会
- 2025年山西省华远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仓库管理奖惩制度
- 酒店前台插花培训课件
-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 (一模)石家庄市2025年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地理试卷(含答案)
- 数学-湖南省长郡二十校联盟2025届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长郡二十校一联)试题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