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4MWp分佈式光伏電站项目实施方案_第1页
昆山4MWp分佈式光伏電站项目实施方案_第2页
昆山4MWp分佈式光伏電站项目实施方案_第3页
昆山4MWp分佈式光伏電站项目实施方案_第4页
昆山4MWp分佈式光伏電站项目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富昱能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用户侧4MWp光伏发电项目富昱能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用户侧4MWp光伏发电项目PAGE1第1页第一章基本概况第一节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富昱能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股东发起人为雅佳控股有限公司,住所在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南淞路299号,法定代表人游象富,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外国法人独资)。企业一般经营项目:研发、生产、加工、组装太阳能电池及相关零组件,销售自产产品。昆山是富士康科技集团最早布局华东的重要战略基地,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连接器制造基地,由城北厂区(玉山镇)和吴淞江厂区组成。城北厂区1993年10月开幕,进驻了NWInG、CCPBG、奇美电子等事业群,旗下有富士康电脑接插件(昆山)有限公司、富士康电子工业发展(昆山)有限公司等。吴淞江厂区进驻了SHZBG、PCEBG、SEBG等事业群,旗下有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富翔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等。第二节地理位置一、项目建设地点本次拟实施项目分别位于江苏省昆山开发区高科技工业园富士康路889号和昆山市玉山镇南淞路299号。二、昆山市概况1、概况昆山市是江苏省的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处江苏省东南部、上海与苏州之间。北至东北与常熟、太仓两市相连,南至东南与上海嘉定、青浦两区接壤,西与吴江、苏州交界。东西最大直线距离33公里,南北48公里,总面积921.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23.1%。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1447毫米,年日照时间1697小时,全年无霜期239天。昆山位于东经120°48′21″-121°09′04″、北纬31°06′34″-31°32′36″。昆山交通便捷、教育发达、国际化水平高。她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市与上海市之间;北至东北与常熟市、太仓市两市相连,东至东南与上海嘉定、青浦两区交界,西与中新苏州工业园、吴江市接壤,南部水乡名镇周庄与浙江相通。总面积921.3平方公里。总人口164.7万(2010年普查),其中户籍人73万。2、气候特征昆山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气候资源丰富。但也因各年冬、夏季风进退早迟,强度不一,温度和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分布不均,旱涝、高温、大风、霜冻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3、降水特征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133.3毫米,年际差异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522.4毫米(1991年),最少年降水量为826.1毫米(1992年),统计年降水量大于1200毫米的有十年,占三分之一,有五年的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下。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04.9毫米,出现在1985年8月1日。统计全年暴雨日数(日降水量≥50毫米)平均为2.9天,以6-8月出现次数最多。统计全年总降水日数,历年平均为124天,最高年份1980年达144天,最少1995年仅99天。月降水日数最多的为6月份,1月为最少。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各年变化差异不大,最大84%(1984年),最小69%(2005年),日最小相对湿度极值为6%(1986年3月5日)。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正好与温度相反,一天中清晨气温出现最低时,往往是相对湿度最大时,反之亦然。第三节太阳能资源情况一、我国太阳能资源分析1、我国太阳能资源状况我国幅员广阔,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估算,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能约为50×1015MJ,全国各地太阳辐射总量为3350~8370MJ/cm2,中值为5860MJ/cm2。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与同纬度的美国相近,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我国太阳能资源的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约等于数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太阳总辐射年总量整体呈现出西部多于东部、高原大于平原﹑内陆大于沿海、干燥区大于湿润区的分布情况。2、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按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一般以全年总辐射量和全年日照总时数表示。我国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西藏南部和青海格尔木地区是两个高值中心,总辐射年总量达到7200MJ/m2左右。在太阳能资源评估及分区方面,以太阳总辐射的年总量为指标,进行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评估(《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QX/T89-2008)》及《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及其基本评估方法》),等级及相应区域分布见表1-1。表1-1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及区域分布图1-1给出了我国1978~2007年平均的总辐射年总量、直接辐射年总量、直射比年平均值和年总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图1-1我国太阳能资源主要物理量空间分布图**申彦波: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及基本评估方法由图1-1可以看出,我国的总辐射年总量自西北到东南呈先增加再减少然后又增加的趋势,总的来说西部多于东部、高原大于平原﹑内陆大于沿海、干燥区大于湿润区,具体显示。主要特点有: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这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雾雨多,在北纬30°~40°地区,太阳能的分布情况与一般的太阳能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相反,太阳能不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长。3、我国并网发电适宜度根据《光伏并网电站太阳能资源评估规范》(征求意见稿),以日峰值日照时数为指标,进行并网发电适宜程度的评估,我国并网发电适宜程度分为4级,详见表1-2。

表1-2我国并网发电适宜程度等级二、昆山市太阳能资源1、昆山市自然气象条件昆山市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974.8小时,最多年日照时数2307.4小时(1983年),最少年日照时数1643.4小时(2007年)。平均日照百分率45%。一年中以7、8月份最多,日照百分率可达50-52%,6月较少,日照百分率仅36%。30年中日照最少月份仅62.2小时(2008年6月),仅占可照时数的15%。总的来说,本地光照条件比较优越。2、昆山市太阳能资源本项目在光资源分析时采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收录的全球气候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了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气象资料数据。根据本项目所在地区经纬度,美国宇航局(NASA)网站提供的卫星观测数据见图1-2。

图1-2美国宇航局网站提供的当地卫星观测数据三、小结昆山市地处亚热带,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了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昆山市所处的纬度位置较低,太阳高度较大,根据NASA网站提供的卫星观测数据,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5006.34MJ/m2,日峰值日照时数为3.81h,属于《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QX/T89-2008)》中太阳能资源丰富级别。

第四节项目总投资一、项目总投资和资金筹措方案本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项目总投资30%为企业自有资金,70%贷款。二、财务评价本项目年均供电量380万度,按照项目单位节约用电的内部结算价0.8元计,则项目年节电效益为304万元。财务分析表明,本项目发电供企业自用而减少企业波峰电的使用量,在获取国家分布式光伏补贴电价0.42元/度后,项目投资方财务内部收益率可以达到基准收益率以上。项目在实现预期投入产出目标的情况下财务上可以接受,能按时收回投资,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第五节装机容量及预测发电量本项目主要利用昆山城北厂区富士康电脑接插件(昆山)有限公司和富士康电子工业发展(昆山)有限公司以及吴淞江厂区富翔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和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共12栋厂房5棟宿舍及1個停車棚,可利用建筑面积共计约为60676平方米。太阳电池组件在混凝土屋面采用最佳倾角25°安装,根据组件支架最小间距,结合各个建筑屋面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女儿墙遮挡、屋面通风口避让、屋面设备和管道避让等因素,共布置240Wp的太阳电池组件16672块,总装机容量约为4MWp。本项目平均年发电量为380万kW·h,25年总供电量为9500万kW·h。第六节电网接入方案本次装机容量4MWp金太阳示范项目为用户侧并网型光伏发电项目,所发电力拟主要供给项目申报单位用电,原则上所发电量自发自用,并网不上网。根据本项目安装容量以及公司电网情况,暂考虑以400V电压等级接入公司内部电网,具体方案以接入系统方案审查意见为准。本系统采用分段连接、逐级汇流的方式进行设计,即光伏阵列按照合理的组串方式接入汇流箱,然后接入直流配电柜,汇流箱和直流配电柜中包括防雷保护装置以及短路保护等功能。经过直流部分的汇流调整之后,直流输出接入逆变器。项目采用分布式发电,通过逆变器接至公司变压器低压母线侧。各独立的光伏发电单元经过光伏电站自动控制系统和隔离变输出400V交流电后,与低压供电母线直接并联,为厂房内的负荷供电。同时各生产厂房内的400V母线通过厂区的低压配电网络与公共电网形成连接,使得整个厂区内的光伏电站与公共电网形成并网。第二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可利用建筑面积情况本项目在富士康科技集团城北及吴淞江厂区既有建筑屋顶建设4MWp屋顶光伏电站,城北厂区位于江苏省昆山开发区高科技工业园富士康路889号,吴淞江厂区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南淞路299号。本项目主要利用12栋厂房5棟宿舍及1個停車棚,可利用建筑面积共计约为60676平方米,厂房为混凝土结构,具体详见表2-1。表2-1项目可利用建筑情况图2-1-1城北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图2-1-2吴淞江厂区总平面布置图第二节示范区域内用电负荷情况本项目单位用电电源来自公司内部的35kV和110kV变电所。企业目前年用电量为42440万kW·h,远大于本次光伏电站提供电力,因此,该4MWp太阳能屋顶电站项目所发电能就地消化,并网不上网,不向电网输送电力。第三节系统设计及技术方案一、设计依据从NASA获取的太阳能辐射资料;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和设计要求;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的主要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规范及规程,详见下表:表2-2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二、系统构成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由光伏电池组件、汇流箱、光伏并网逆变器以及综合监控系统组成,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国产化设备,采用用户侧低压(400V)并网方式。用户侧低压并网方式系统原理图如下图所示。太阳电池组件及其支架:设计采用240Wp多晶硅光伏电池组件,混凝土平屋面采用钢制材料的太阳电池支架;汇流箱:设计采用带防雷和防反功能的汇流箱;逆变器:设计采用带工频隔离变压器的光伏逆变器;综合监控系统:实现光伏示范电站的监控。图2-2用户侧低压并网方式系统原理图本工程采用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的监控方式。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能满足全站安全运行监视和控制所要求的全部设计功能,控制室设置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值班员控制台。整个光伏电站安装一套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保护、控制、通信、测量等功能,可实现光伏发电系统全功能综合自动化管理,实现光伏电站与地调端的四遥功能及发电公司的监测管理功能。本项目可以采取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监测控制方案。由于各光伏并网逆变器都自带数据采集模块和RS485接口,所以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数据信号线、光伏专用监控软件,进行单点和集中监测和控制。电站监测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查询。采集的主要参数是光伏组件输出的电参数、累计电能、逆变器的输入输出参数、太阳辐射强度等信号。采集的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后,加入数据库中,以备查询。可实时显示现场的运行数据,进入各个监测界面,点击功能控制键,可查看数据趋势曲线、查询历史数据等操作,并生成数据报表。若外接打印机,可打印指定的报表。监测软件还设计了网络监测功能,采用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点对点的通信方式,实现系统的远程监测。三、技术方案1、太阳能发电技术(1)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太阳能电池发电的原理是光生伏特效应。当太阳光(或其他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上时,电池吸收光能,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在电池内建电场作用下,光生电子和空穴被分离,电池两端出现异性电荷的积累,即产生“光生电压”,这就是“光生伏打效应”。若在内建电场的两侧引出电极并接上负载,则负载就有“光生电流”流过,从而获得功率输出。(2)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和发电流程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由于这三个部分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不涉及机械部件,设备可靠稳定,而且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典型的光伏发电系统组成如图2-3所示。图2-3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示意图太阳能光伏组件分布在光伏电站厂区。根据电池板分布情况以及各区域电池板出力情况,将整个光伏电站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相对独立,分别由光伏组件、直流监测配电箱、并网逆变器等组成。太阳能通过各子系统光伏组件转化为直流电,通过直流监测配电箱汇集至并网型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与电网同频率、同相位的三相交流电并接至升压变前400V母线,光伏发电流程如图2-4所示。图2-4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流程示意图2、本项目方案选择本项目拟利用多晶硅光伏组件,在厂区建筑屋顶建设4MWp容量的发电系统,同时根据建设方案配置相应的接入系统,发电原则上自发自用。四、设备方案1、主要设备选择(1)太阳能电池组件选型①选型原则在产品技术成熟度高、运行可靠的前提下,结合电站周围的自然环境、施工条件、交通运输的状况,选用行业内的主导太阳电池组件类型。再根据电站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状况和所选用的太阳电池组件类型,计算出光伏电站的年发电量,最终选择出综合指标最佳的太阳电池组件。②拟选组件目前,全球光伏发电产业中,晶体硅材料是生产及应用技术最成熟的光伏发电材料。我国太阳电池商业化生产的太阳电池组件主要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主。预计未来10年内,晶体硅材料仍将为主流光伏发电材料。通过对比不同材料太阳电池组件的各项性能指标,根据江苏省昆山地区的日照情况以及本项目的示范意义,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拟选用240Wp型多晶硅电池组件16672块,具体技术参数见表2-3。表2-3项目拟选用多晶硅组件技术参数表图2-5组件结构图本项目光伏组件总容量为4MWp,阵列组串的串、并联数情况以后续详细设计为准。(2)逆变器选型并网逆变器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把来自太阳能电池方阵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与电网电力相同电压和频率的交流电,并把电力输送给电网或与交流系统连接的负载,同时还具有极大限度地发挥太阳能电池方阵性能的功能和异常或故障时的保护功能。每个逆变器都连接有若干串光伏电池组件,这些光电组件通过直流监测配电箱连接到逆变器。直流监测配电箱内置组串电流监测单元,具有监测各组串电流的功能,并以数据格式将电流监测信息传输至逆变器控制器。随着光伏电站容量、规模越来越大,对逆变器容量、效率也要求更大、更高。一般逆变器效率随着容量的增加而提高,即容量越大,其效率也越高。对于MW级的光伏发电系统,光伏阵列面积非常大,由于光伏电池组件电流、电压的性能参数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因此光伏组件串并联时相互之间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整体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下降。逆变器单机容量不宜过小,单机容量过小,接线复杂、汇线增多,同时也会造成系统效率的降低。经比较,本项目拟选用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Growatt20000UE系列光伏并网逆变器,具体参数见下表。表2-4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参数表型号及参数逆变器要求具有过/欠频保护、防孤岛效应保护、过流保护、防反放电保护、极性反接保护、过载保护、过温保护等保护功能,同时具有自动检测功能,能随着太阳能组件接受的功率,以最佳逆变效率投入运行。(3)光伏阵列汇流装置为了减少光伏阵列到逆变器之间的连接线及方便日后维护,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会使用到汇流箱,汇流箱又名太阳能光伏汇流箱、光伏阵列防雷汇流箱等。汇流箱有6、8、12、16路等标准规格型号的产品,可接入6、8、12、16路太阳电池串列,每路电流最大可达10A。光伏阵列防雷汇流箱的性能特点如下:户外壁挂式安装,防水、防锈、防晒,满足室外安装使用要求;每路光伏阵列配有光伏专用高压直流熔丝进行保护,其耐压值为DC1000V;直流输出母线的正极对地、负极对地、正负极之间配有光伏专用高压防雷器;直流输出母线端配有可分断的直流断路器。直流汇流箱接线示意图,本项目拟用防雷汇流箱技术参数如表2-5所示。图2-6直流汇流箱接线示意图表2-5汇流箱技术参数表型号及参数(4)直流防雷配电柜光伏电池组件串列接入直流汇流箱,直流汇流箱的出线接入直流防雷配电柜。直流防雷配电柜内配置有光伏阵列直流突波吸收器、断路器、防反二极管、过载保险丝等。光伏阵列直流突波吸收器能够吸收太阳能电池组件串列的异常突波、雷击突波等,保护电路系统元件正常运转。图2-7直流防雷配电柜接线示意图2、主要设备配置项目具体设备配置详见下表。表2-6项目设备明细表2.2直流配电柜台02.3交流配电柜台3套4材料支架套电缆套基础套等电位接地套其他(螺栓、螺母、PVC管、桥架等辅材)套五、电池组件布置方案1、安装角度确定及支架的选择(1)组件安装方式本项目混凝土屋面拟选用固定倾斜式支架。使用铝合金钢加工制作,材料厚度、型钢尺寸根据荷载计算确定。固定式安装的最佳倾角选择取决于诸多因素,如:地理位置、全年太阳辐射分布、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比例、负载供电要求和特定的场地条件等。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方阵的最佳安装倾角是系统全年发电量最大时的倾角。根据本项目所在地当地纬度和当地太阳辐射资料,利用软件进行模拟计算,支架倾角从21°到29°进行程序模拟,计算得出太阳能电站发电量最大的角度,经过计算确定太阳能电池方阵支架倾角为25°(说明:年均有效辐照度对发电量估算影响较大,如需要更准确的数据,需要得到当地的气象局实测数据,本报告中对NASA数据乘以0.95进行修正)。支架倾角程序模拟不同角度全年辐射量结果见图2-8:图2-8光伏阵列最佳倾角模拟分析从图2-8可以看出,对于混凝土屋面采用倾角安装方式时,当太阳电池组件阵列的倾角为25°时,全年日平均太阳总辐射量最大,并且此角度可以满足灰尘雨雪自动滑落要求,并可使支架具有较好稳定性,因此确定固定倾角式系统的最佳倾角为25°。(2)阴影遮挡计算在混凝土屋面上安装固定倾斜式太阳能组件,阵列倾角确定后,需要在南北向前后阵列间要留出合理的间距,以免前后出现阴影遮挡,前后间距为:冬至日(一年当中物体在太阳下阴影长度最长的一天)上午9:00到下午3:00,组件之间南北方向无阴影遮挡。固定方阵安装好后倾角不再调整。计算太阳能电池组件方阵前后安装时的最小间距D,如图2-9所示:图2-9光伏阵列间距示意图计算公式如下:太阳高度角的公式:sina=sinfsind+cosfcosdcosw太阳方位角的公式:sinβ=cosdsinw/cosa式中:f为当地纬度为31.42°;d为太阳赤纬,冬至日的太阳赤纬为20.21°;w为时角,上午9:00的时角为-43.74°。D=cosβ×L,L=H/tana,a=arcsin(sinfsind+cosfcosdcosw)即:因此,根据组件布置形式以及组件自身长度,有:D≈1630mm保证两排阵列在上午9点到下午3点之间前排不对后排造成遮挡。考虑施工安装方便、布置美观等因素,组件支架最小间距取1630mm。2、组件排布方案太阳电池组件在混凝土屋面采用最佳倾角25°安装,根据组件支架最小间距,结合各个建筑屋面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女儿墙遮挡、屋面通风口避让、屋面设备和管道避让等因素,共在屋顶布置240Wp的太阳电池组件16672块,总装机容量约为4MWp,具体布置见下表。六、发电量测算1、实际发电量估算考虑电池板安装倾角、方位角、电池板面有效系数、太阳能发电系统年利用率、电池组件转换效率、温度的影响、灰尘及雨水的影响、逆变损失以及光伏电站线损、变压器铁损等因素都会对供电量产生影响。在理论年发电量的基础上,考虑各种因素修正后,可进一步估算出光伏电站的年供电量。(1)本项目光伏组件的安装倾角和方位角基本固定,而且在计算不同角度总辐射量时已做考虑,此处可不对有关系数进行修正。(2)太阳能发电系统年利用率:初步考虑的可利用率为98%。(3)温度引起的效率降低,考虑各月辐照量计算加权平均值,可以计算得到加权平均值为97%。(4)灰尘、雨水引起的效率降低:项目所在地地势较低,考虑有管理人员可经常性人工清理方阵组件的情况下,采用数值:96%。(5)逆变损失的影响:逆变器总体转换效率厂家一般保证在97%以上。(6)组件不匹配产生的影响:组件串联因为电流不一致产生的效率降低,选择该效率为95%。(7)光伏电站线损、变压器铁损:由于太阳能光伏电站内直流电缆长度较长,导致线损较大,根据场址布置方案,初步估算各方案线损、变压器铁损造成的电能损耗,损耗率按4%考虑。各种因素影响大小初步估算详见表2-8。表2-9供电量计算修正系数根据以上各项的估算修正,得出本项目理论年发电量总的综合修正系数为0.807。同时,考虑系统效率按每年8‰衰减,本项目平均年发电量为380万kW·h,25年总供电量为9500万kW·h。第四节电网接入情况一、电气系统太阳能电池板分布在光伏电站厂区。根据电池板分布情况以及各区域电池板出力情况,将整个光伏电站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相对独立,分别由光伏组件、直流监测配电箱、并网逆变器等组成。各子系统直流电经逆变器后直接接入用户低压母线。图2-10电气系统示意图1、一次接线本项目总装机容量4MWp,项目光伏组件共分为若干个发电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由太阳能电池组件-直流汇流箱-直流配电柜-逆变器-交流配电柜构成,分别接入用户变低压侧母线。各逆变器通过电缆与380V汇流段相连,接入公司内部低压电网。低压电缆采用阻燃铜芯电缆,型号为YJV22-0.6/1kV。直流汇流箱内均逐级装设避雷器,防止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为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所有电气设备都装设接地装置,并将电气设备外壳接地。逆变器及380V配电装置布置在现有低压配电室。2、二次接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1)综合自动化系统本工程采用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的监控方式。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能满足全站安全运行监视和控制所要求的全部设计功能,控制室设置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值班员控制台。整个光伏电站安装一套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保护、控制、通信、测量等功能,可实现光伏发电系统全功能综合自动化管理,实现光伏电站与地调端的四遥功能及发电公司的监测管理功能。(2)继电保护本工程保护配置根据GB50062-200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设计规范》以及GB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的要求配置。(3)气象资料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显示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综合处理单元和传感器环境发生器单元。控制显示单元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采集单元及环境发生器单元进行控制;数据采集单元可自动完成对各类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综合处理单元的功能是将数据采集单元的所有引线通过该单元上的螺钉接线端子引出,各类传感器的输出线按照该单元面板上的标识连接到螺钉接线端子上;传感器环境发生器单元完成反应传感器所放置的温度、湿度或气压等气象因子。(4)监控系统本项目涉及到多点并网,因此可以采取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监测控制方案。由于各光伏并网逆变器都自带数据采集模块和RS485接口,而且采用同一厂家的产品,所以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数据信号线、光伏专用监控软件,进行单点和集中监测和控制。电站监测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查询。采集的主要参数是光伏组件及风力发电机输出的电参数、累计电能、逆变器的输入输出参数、太阳辐射强度等信号。采集的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后,加入数据库中,以备查询。可实时显示现场的运行数据,进入各个监测界面,点击功能控制键,可查看数据趋势曲线、查询历史数据等操作,并生成数据报表。若外接打印机,可打印指定的报表。监测软件还设计了网络监测功能,采用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点对点的通信方式,实现系统的远程监测。二、接入系统本工程总装机容量4MWp,本电站拟采用低压并网的方式接入用户变低压侧母线,项目发电量原则上自发自用。具体电力系统的接入情况需根据当地供电部门认可的设计单位进行接入系统设计,并经评审通后以接入系统最终评审意见为准。第五节发电计量系统配置方案一、设计原则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具体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程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供电营业规则》《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多功能电能表》(DL/T614-2007)二、仪表配置方案本项目设置光伏电气综合室,配置综合自动化系统一套,该系统包含计算机监控系统,并具有远传功能,根据运行的要求,本电站端采集到的各种实时数据和信息,经处理后可传送至中心,实现少人、无人值班,项目监控系统拓扑结构图如图2-11所示。计算机监控范围有逆变器、380V配电装置、直流系统。其中高压计量仪表包括主表和副表,仪表类型为具有通讯功能的数字综合电,另在低压侧安装一套多功能数字电表作为参考。图2-11监控系统拓扑结构图本站配置通讯管理机1台,主屏安装于电子设备室,采集各逆变器、380V配电装置的运行数据。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通讯管理机与站内各电气设备联络,采集分析各子系统上传的数据,同时实现对各子系统的远程控制。综合自动化系统将所有重要信息传送至集中控制室的监控后台,便于值班人员对各逆变器及光伏阵列进行监控和管理,在LCD上显示运行、故障类型、电能累加等参数。项目公司亦可通过该系统实现对光伏电站的遥信、遥测。电气综合室设置计量屏一面。计量用电度表具有通讯功能,能将实时数据上传至综合自动化系统。发电企业负责管理本企业内部考核用电能计量装置,并配合当地供电企业管理与本企业有关的贸易结算用电能计量装置。发电企业在电能计量中的职责包括:发电企业负责本企业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工作,并设立计量专职(责)工程师处理日常管理工作;设立电测计量室,开展正常的电能计量业务工作。电能计量仪表按照电力行业标准《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及《多功能电能表》(DL/T614-2007)规定选择适用的电能表,并配套合适的电压和电流互感器,对上网电量、自用电电量进行检测计量,其选型、维护、运行均需满足相应国家或电力行业标准。本项目拟采用国产DSSD331/DTSD341(9D)型高精度电能表,该电表在国内广泛用于国内发电站、变电站的关口计量,符合标准。三、发电计量系统配置方案本项目对每个光伏子系统的并网输出回路均配置智能数字电度表进行电能监测,回路电流的采集用经权威部门校验的电流互感器,互感器及测控装置精度均达0.5级,确保电量计量的准确度。图2-12发电计量系统原理图选用的智能数字电度表具有多种数据传送接口,如RS485、MODEM载波、GPRS、以太网等多种接口,方便讲数据向其他系统传送,例如供电局远程抄表系统等。数据采集方案(记录频次、记录方式、上报),历史数据存储及记录频次:系统的所有测量值以可调的存储周期(秒级暂存、秒级、分钟级)存入历史库中。历史数据库的规模由系统需要保存的历史数据点个数和系统提供的最大的存储容量决定,本方案设计为五年。存储的历史数据很容易转储到磁带、光盘等存储介质上。存储的历史数据以Excel等格式存储,方便用户随时调用及编辑,并为DMS、PAS、DTS、MIS提供电网历史运行记录,用以分析并指导电网运行和维护。光伏系统的发电情况数据(实时电压电流、发电功率及发电量等)直接受到太阳光强的变化的影响,但是并不影响系统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发电量为累计值,光伏系统的历史数据分析至少以月为单位进行,数据记录频次周期太短对系统数据分析帮助不大,并且会增加存储的投入,所以本方案数据记录频次设计为5分钟一次,但是系统在监控后台预留数据记录频次周期修改功能,方便用户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数据记录方式:系统数据以日志保存的方式进行记录,保存格式为Excel格式。数据发布:1、MIS网络连接及WEB发布采用CORBA/COM技术,系统通过Web服务器提供的Web主页,任意一台装有浏览器软件(WindowsIE或Netscape)的用户均可以在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及拨号方式中,在线浏览到与SCADA系统完全一致的画面和报表,并且还可以查询并打印报表、历史曲线和历史事项。系统按人员类型确定访问权限;可以设置IE客户端的访问权限。提供WEB浏览功能支持,为MIS网(即INTRANET)工作站和处于漫游状态的INTERNET工作站浏览均给予支持,只需安装用于SCADA图表/报表的文档服务器软件加上少量的灵活可变的配置即可。有如下优点:与WEB浏览器无缝连接;在浏览器中浏览与实时系统图表/报表一样的画面,一样的用户界面风格;可以在浏览器中自定义地设置历史数据日期,浏览图表/报表在某一历史时间的数据;图表/报表中的触点及其调画面完全采用超级链接的方式予以实现;所有数据点的站点信息提示;图表/报表画面的放大、缩小及漫游功能;快捷的跳转到系统主画面;数据刷新时捎带实时系统中最近的报警记录(功能可选);图表/报表自动向WEB服务器上传,系统自动定时或手动操作更新实时系统中变化了的图表/报表;按用户需求为MIS网转发实时数据,为MIS访问历史数据提供统一的组件接口。2、数据转发具有向上、下级调度自动化系统转发和接收遥测、遥信、电度、以及环境参数及智能仪表等信息数据的功能。第三章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实施计划第一节项目组织管理本项目是在项目单位自身厂区在建厂房建筑上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建成后由项目单位进行统一管理,作为厂区用电系统电力来源的一部分。为加强项目建设与管理,项目单位拟设立单独的部门,专门负责项目建设、施工及后期运行维护,部门内部设1名部长,负责项目总体建设及实施牵头及指导工作,同时增设技术岗位及运行维护岗位。第二节劳动定员本项目定员为3人,其中经理1人,可由公司现有人员兼任;运行维护人员2人。第三节实施计划按照国家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本项目要严格执行建设程序,确保建设前期工作质量,做到精心勘测、设计,强化施工管理,并对工程实现全面的社会监理,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整个工程周期为6个月,计划于2014年12月底前完工。具体进度如表3-1。表3-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第四章技术经济分析第一节投资匡算预估投资建设价格为8元/瓦,本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第二节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本项目年均供电量380万度,按照项目单位节约用电的内部结算价0.8元计,则项目年节电效益为304万元。财务分析表明,本项目发电供企业自用而减少企业波峰电的使用量,在获取国家分布式光伏补贴电价0.42元/度后,项目投资方财务内部收益率可以达到基准收益率以上,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二、节能减排效益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华东区域电网供电平均CO2排放指数约为0.928kg/kW·h,根据NREL(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有关数据,目前的火力发电厂SO2和NOx的排放指数约为0.006kg/kW·h和0.0045kg/kW·h;另根据江苏省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11年全省供电标煤耗为318gce/kW·h,详见表4-2。表4-2节省燃煤、减少CO2、SO2、NOX计算指标表《2010中国低碳技术化石燃料并网发电项目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本项目年均利用太阳能供电380万度,可年节约标煤1,207.6tce,与火力发电厂平均能耗和排放情况对比,可年减排二氧化碳2981t,减排二氧化硫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