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的古代制度(讲义)
启智职教的店
一、官职制度
(一)皇位
1.禅让制一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原始社会末期)
2.嫡长子继承制一一“立嫡以长不以贤”(始于商,完善于西周)
(二)诸侯
1.分封制——把天子亲属和异姓贵族分封到各地为诸侯。(商周时期,普遍推行)
2.宗法制——依血缘远近区别嫡庶亲疏,维护世袭统治。(周代完备)
3.五等爵—古代的爵位等级:公、侯、伯、子、男。(始于周代)
(三)选官
1.世官制(世卿世禄)——贵族世代为官。(先秦)
2.察举制一一官员考察,将人才推荐给中央。(汉代)
3.征辟制——皇帝和高官直接征聘。(汉代)
4.九品中正制一一“中正”按家世、才德将人才评为九等,上报吏部、按品授官。(魏
晋南北朝)
5.科举制——分科考试以取士。(隋一清)
(1)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一一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一
北宋时考试实行糊名法一一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一一清朝末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2)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会试殿试
考场省城京城宫殿
考中举人贡士进士
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相关名词:
连中三元、金榜题名、蟾宫折桂、独占鳌头、五子登科、名落孙山。
【真题链接】
1.(2019-浙江)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机制,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
法正确的是()。
A.起源于唐太宗时期,成熟于唐玄宗时期
B.宋朝时科举增设武举,采用糊名法加强考试公平性
C.“三元及第”是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中第一名D.
戊戌变法提出废止科举主张,科举制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2.(2019-河北)我国到了明朝已形成完备的四级科举考试制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
是()。
A.院试一会试一乡试一殿试
B.乡试一会试一院试一殿试
C.乡试一会试一殿试一院试
D.院试一乡试一会试一殿试
3.(2015-吉林)西周初期,统治者分封诸侯,受封的主要有同姓子弟,此外也有异姓
功臣。下列属于分封异姓功臣而建立的诸侯国是()。
A.鲁国
B.齐国
C.晋国
D.蔡国
4.(2014-联考)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考试,参加考试的是各省举人及国子
监监生。这一考试是(
A.会试
B.乡试
C.殿试
D.院试
5.(2013-联考)下列选项中,都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关的一组词语是(建
A.蟾宫折桂、桂冠、连中三元
B.问鼎中原、独占鳌头、蟾宫折桂
C.连中三元、五子登科、名落孙山
D.金榜题名、桂冠、独占鳌头
二、中央与地方制度
1.郡县制
2.三公九卿制
3.刺史制
4.三省六部制
5.行省制
6.内阁制
7.八旗制
8.军机处
2
【真题链接】
1.(2018-江西法检)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
不包括()«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礼乐省
2.(2018-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B.西汉时期实行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C.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D.明朝建立了行省制度,行省的作用主要是在为中央收权的同时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
3.(2017-江西)下列不属于开始于两汉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是()。
A.刺史制
B.察举制C.
一条鞭法D.
编户齐民
4.(2015-河南)下列关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了宗法制
B.明朝在地方实行的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C.
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以加强君主专制
D.三公九卿制始于汉武帝时期
5.(2015-天津)明史专家吴啥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
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
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三、礼仪制度
(一)政治礼仪
3
1.礼乐制一一贵贱有别,符合身份
2.封禅——泰山祭祀
3.五礼--吉、凶、军、嘉、宾
(-)生活礼仪
1.诞生礼一一三朝、满月、百日、周岁
2.排行一一伯、仲、叔、季
3.冠礼、笄礼一一男子二十、女子十五
拓展:年龄别称
垂髻一一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
总角一一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k三四岁的女孩子。
束发——男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一一四十岁。
知命----五十岁。
花甲一一六十岁。
古稀----1十岁。
耄耋一一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
4.婚姻六礼一一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5.“七出三不去”一一
“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
“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6.
见面礼一一作揖、拜。
7.座次礼--
(1)筵席一一西北南东
(2)朝会----皇帝:背北面南
【真题链接】
1.(2017-吉林)九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专属数字。西周时期,只有天子可用九鼎,
后世只有皇帝的龙袍可秀九条金龙。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九品中正制
4
2.(2017-吉林)在我国文化用语中经常出现“别称”或“代称”。下列关于“别称”
和“代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是菊花
B.古人用“弄璋之喜”来祝贺他人升官
C.人们称妇女为“巾帼”是由于妇女戴的头巾叫巾帼
D.“及笄之年”指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到了可结婚的年龄
3.(2017-陕西)古人的年龄一般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①束发②而立③垂髯④总角⑤期颐
⑥弱冠⑦耄耋⑧不惑⑨花甲⑩豆蔻
下列各项中,按年龄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⑦⑤⑧①
B.③④⑩①⑥
C.①③⑤⑥⑩
D.④⑥⑨⑩②
4.(2015-国考)我国古代在“室”内举办宴会,座位以西为尊,北次之,南再次之,
东最次,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下列宴会座位安排符合礼法的是()。
孙仲谋黄庭坚
孙伯符孙季佐苏轼苏洵
孙叔弼苏辙
AB
戚继光邓世昌
张居正胡宗宪李鸿章丁汝昌
俞大猷奕诉
CD
5.(2014-广州)在我国古代,二姓结为婚姻,一般要经过六道程序,称为“六礼”,
包括''迎亲”“纳吉”“纳采”“问名”“请期”“纳征”。关于六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问名”在“纳采”之前
B.“迎亲”是指男家迎请女家父母参加婚礼
C.“纳吉”和“纳征”分别指男家向女家提亲及送聘礼
D.“请期”是指男家择定完婚吉日,向女家征求同意
6.(2009-甘肃)人们常说的“豆蔻女子”的年龄是指()。
5
A.10岁
B.11岁
C.12岁
D.13岁
6
中国的古代制度(笔记)
【说在课前】
常考官职制度、中央与地方制度、礼仪制度。
一、官职制度
(-)皇位
1.禅让制一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原始社会末期)
2.嫡长子继承制一一“立嫡以长不以贤”(始于商,完善于西周)
【解析】
7
1.官职:看古代宫廷片,一般会出现皇帝、王爷、大臣,比如清宫剧有“铁帽子王”。
2.皇位:
(1)禅让制: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谁有才能皇位给谁,典型例子是尧舜禹,尧禅让
给舜、舜禅让给禹。此处存在争议,有人质疑这样的制度不太可能实现,是美化远古的设想,认为都
是逼迫让位。禹传启开启家天下,建立夏朝,从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2)嫡长子继承制:兄终弟及(哥哥死了给弟弟)、父死子继(父亲死了给儿子),但
存在问题,标准不同不知道皇位到底给谁,容易发生内斗,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确立嫡长子继
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长和贤相比,“长”更能客观评价,“贤”的评价标准不统一。在
古代有嫡出和庶出的区分,古代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正房只有一个,正房生
的是嫡出,小老婆生的是庶出,嫡庶有别。嫡长子继承制始于商,完善于西周。
(二)诸侯
1.分封制——把天子亲属和异姓贵族分封到各地为诸侯。(商周时期,普遍推行)
2.宗法制——依血缘远近区别嫡庶亲疏,维护世袭统治。(周代完备)
3.五等爵——古代的爵位等级:公、侯、伯、子、男。(始于周代)
8
天
天rf
—
诸
诸
茯
诸
▼嫡氏
大夫
大夫
卿
卿
、
|子
诸
:-4
诸
了
*
.民■
LrAL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解析】
1.分封制:把天子亲属和异姓贵族分封到各地为诸侯(商周时期普遍推行),比如武王
伐纣时,八百诸侯会孟津。周朝大肆分封,齐国分封给姜子牙,春秋战国时期田氏代姜,齐国原
来给姜子牙,后被田氏篡位,齐国归了田氏。分封制与郡县制相比,郡县制更有助于中央强化集权,
各地诸侯是一方的“土皇帝”,在其领地内可以世袭,对天子只需要朝贡、提供兵役即可,而郡
县制是全部由中央统一管理,更加强化中央集权,比如商鞅变法改为郡县制,就是为了强化集
权提升国力。
2.宗法制:按照血缘远近分配权力,到了周朝完备。以天子为例,天子死后位置给嫡长子,
天子的其他儿子当诸侯,诸侯死后侯位给诸侯的嫡长子,其他儿子当卿大夫,以此类推。到了第五代
基本不乘q什么,比如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就是由于到了刘备不知道是多少辈了。
9
3.五等爵:周代开始,爵位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该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比
如三国时期汉献帝刘协被曹丕篡位,将其封为山阳公;再如《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是鹿鼎公,
“鹿”是群雄逐鹿之意,“鼎”自古以来就有问鼎中原的说法,两个字都与天下、江山有关。
(三)选官
1.世官制(世卿世禄)——贵族世代为官。(先秦)
2.察举制一一官员考察,将人才推荐给中央。(汉代)
3.征辟制——皇帝和高官直接征聘。(汉代)
4.九品中正制——“中正”按家世、才德将人才评为九等,上报吏部、按品授官。(魏
晋南北朝)
5.科举制——分科考试以取士。(隋一清)
(1)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一一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一
北宋时考试实行糊名法一一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一一清朝末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解析】
1.世官制:又称世卿世禄,贵族世代为官,都是官二代的天下。官N代不一定都有才能,就
可能当不好官,到了春秋中叶以后开始被改变,各国有不同的探索,其中以商鞅的探索最为有名,
实行军功爵制,在秦国想当官不看背景,而看军功,战场上杀敌越多当的官越大,极大提升了秦
国军队的战斗力。
2.察举制:汉代(始于汉文帝),为了更好的选人才,由地方官员到各地考察,将经过考
察的人举荐至中央,中央经过考核后授予官职。察举制与世官制相比要好一些,但容易作弊,
容易人为操作而导致腐败,到了东汉后期形成“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风气。谁才能优
秀就可以定为秀才向中央推荐,谁孝敬父母、廉洁可以定为孝廉向中央推荐,考察的官员有可能腐
败、人为操作,推荐的秀才不认字,推荐的孝廉与自己的父亲不在一起住,流于形式。
3.征辟制:汉代,皇帝和高官直接征聘,比如皇帝听说张三很有才华,直接派人请来授予职
位。
4.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比如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讲到司马懿和
陈群创制九品中正制,实际历史上是由陈群所创,陈群建议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设立中正官,中
正官根据人才的家世、才能、品德等评定为九个等级,按品授官,到了后期发展为“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存在很大弊端。
5.科举制:考试最公平,隋炀帝杨广正式设进士科一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北宋时
考试实行糊名法(将考生的姓名、信息糊上,让阅卷官看不到,为了防止作弊)与誓录法(考
试的试卷由专人重新抄一份,防止对暗号、看笔迹)——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八股文,
禁锢思想)——清朝末年科举制度被废除(1905年)。
(2)乡试、会试、殿试:
10
乡试会试殿试
考场省城京城宫殿
考中举人贡士进士
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相关名词:
连中三元、金榜题名、蟾宫折桂、独占鳌头、五子登科、名落孙山。
乡试会试殿试
考场省城京城宫殿
考中举人贡士进士
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大
豕
天
一2
•二建奉
日
下
一
十
员
十
足金士日
六+
士士及丙
々4
2V
【解析】
1.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完善,考试层层选拔,最开始读书人要参加童生试(县试、府试、院
试),考中后成为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称为举人(比如范进中举),考第一是解元
(比如称唐伯虎为唐解元);乡试中了有资格参加会试,考中是贡士,考第一是会元;会试
中了有资格参加殿试,考中是进士,考第一是状元、考第二是榜眼、考第三是探花(比如小李探花,
“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
2.连中三元:三次都考第一(解元、会元、状元)。
3.金榜题名:如果中了进士发榜时用黄色的纸书写,对外发公告。
4.蟾宫折桂:古代传说月宫中有一只长三条腿的蟾蛛,因此用蟾宫指代月宫,月宫中折
11
桂花比喻科举考试考中。
5.独占鳌头:皇宫之前刻有鳌,如果中了状元是踏在鳌头上迎接皇榜。
6.五子登科:五代十国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中了科举,仁钙中
有“鲫汕,有义方,教好,名彳时列'穗&
7.名落孙山:孙山与同乡去考试,回乡之后乡人便问自己的儿子是否中举,孙山答到“我是最后一
名,你的孩子还在我之外”,用委婉的方式告知没有中举。
【真题链接】
1.(2019-浙江)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机制,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
法正确的是()。
A.起源于唐太宗时期,成熟于唐玄宗时期
B.宋朝时科举增设武举,采用糊名法加强考试公平性
C.“三元及第”是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中第一名I).
戊戌变法提出废止科举主张,科举制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解析】LA项错误:科举源于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正式设立进士科,正式开创科举。B
项错误:宋朝采用“糊名法”正确,“武举”错误,武则天开创武举。C项正确:“三元及第”指
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中第一名。D项错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是1898年,之后很
快失败,废科举是1905年。【选口
2.(2019-河北)我国到了明朝已形成完备的四级科举考试制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
是()。
A.院试一会试一乡试一殿试
B.乡试一会试一院试一殿试
C.乡试一会试一殿试一院试
D.院试一乡试一会试一殿试
【解析】2.考查科举考试的排序。先考童生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士,考中才有资
格考乡试、会试、殿试(层层选拔)。隗D】
3.(2015-吉林)西周初期,统治者分封诸侯,受封的主要有同姓子弟,此外也有异姓
功臣。下列属于分封异姓功臣而建立的诸侯国是()。
A.鲁国B.齐国
C.晋国D.蔡国
【解析】3.B项正确:姜子牙有功,分封诸侯,对应齐国。其他基本上均是天子的亲属。
【选B】
4.(2014-联考)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考试,参加考试的是各省举人及国子
监监生。这一考试是()。
12
A.会试B.乡试
C.殿试D.院试
【解析】4.A项正确:在京城举行考试,对应会试。C项错误:在宫殿考试是殿试。本题
根据“参加考试的是各省举人”也可选出答案,乡试考中是举人,举人去京城参加会试。[选A]
5.(2013-联考)下列选项中,都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关的一组词语是()。
A.蟾宫折桂、桂冠、连中三元
B.问鼎中原、独占鳌头、蟾宫折桂
C.连中三元、五子登科、名落孙山
D.金榜题名、桂冠、独占鳌头
【解析】5.C项正确:均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关。A项错误:“桂冠”指用月桂树做成一个
圈戴在头上,比喻得了冠军/最高荣誉,与科举无关。B项错误:“问鼎中原”源自楚庄王,因为
在古代鼎有特殊含义,楚庄王问鼎多沉,意在争夺天下,与科举无关。D项错误:“桂冠”与科举
无关。【选C】
【答案汇总】1-5:C/D/B/A/C
二、中央与地方制度
L郡县制
2.三公九卿制
3.刺史制
4.三省六部制
5.行省制
6.内阁制
7.八旗制
8.军机处
【解析】
1.郡县制:秦汉开始盛行。以前是分封制,分封诸侯,其在领地内可以世袭,这样容易造成各
自为政,形成一方的土皇帝。商鞅变法将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官僚由皇帝指派,做得不好可以更换
官员,郡县制更加强化中央集权。注意:汉朝比较特殊,是郡国并行制,西汉七国之乱就是由于
汉朝郡国并行造成一些诸侯作乱,平定之后才强化中央集权。
13
2.三公九卿制:秦始皇开创,且“皇帝”一词也是由其开创,因为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
盖五帝,三皇五帝各取一字即“皇帝”,大臣则是三公九卿制。把握此制度由秦始皇开创即可。
(1)三公:当时最尊贵的有三个官职,各朝略有不同,秦朝时期“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
大夫。丞相管政务,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
(2)九卿:泛称,指众卿,在三公下有很多别的官职共同运作管理国家。
4.三省六部制:重点,考查概率相对高,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掌握哪三省、哪六部以及
三省六部的确立时间。
(1)三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此制度旨在三分相权,古代皇权和相权的斗争一直
未停,双方为了权力来回拉锯。为了加强皇权,将相权分化,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
尚书省负责执行。
(2)六部:兵、开人工、吏、户、礼,六部各自执行某一方面的职能,基本配齐国家各
14
个职能部门。①吏部:官吏,相当于人事部。②户部:财政户籍,类似财政部+人力资源。③
礼部:管考试、科举制、祭祀、外交。④兵部:军队。部:管司法。⑥工部:管工程水利。隋朝之
后历朝历代有微调,但大框架都由此演变而来,即使到清朝也依然保留了六部这制度。
5.行省制:元朝设立。
(1)之前是三省六部制,元朝只有中书省,地方是各个行省,这也是行省制度的开端。中
书省相当于国务院,统管全国政务,且中书省有直辖的性质,如下图所示,北京周边归中书省直
辖。地方是行省,如甘肃行省、陕西行省等。
(2)元朝常考三个制度,一是行省制,二是宣政院(管理西藏),三是澎湖巡检司(管理
澎湖、台湾)。西藏、台湾是我国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部分,此处就可以作为依据,因为元朝就
己经设立了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
6.内阁制:明朝朱棣建立。朱棣喜欢御驾亲征,喜欢打仗,容易荒废政务,故建立内阁制。内阁
制刚开始类似顾问性质,后来地位逐渐提升,权力逐渐变大,张居正时期,张居正就有非常大的
权力,类似现在首相的位置。正是因为张居正有很大权力,才使其能更好地推行“一条鞭法”。
7.八旗制:清代满族的一种形式。满人分八旗,具体指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
镶蓝、正红、镶红。上三旗是正黄、镶黄、正白,其他的是下五旗。
正黄旗正日以lEStt正红旗
填黄旗缜白旗猿笈媒蕉红旗
8.军机处:雍正设立,旨在强化君主集权,雍正总揽军政大权。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
15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中官员的身份是军机大臣,相当于现在秘书的身份,军机处其实就是
秘书处的地位,没有任何实权,权力都在皇帝手中,他们主要是给皇帝打下手,官场生涯如何全
凭帝王意志。一般历史上认为由于雍正皇帝事必躬亲,过于勤勉,劳累而死。
【注意】此部分重点把握三省六部和军机处。
【真题链接】
1.(2018-江西法检)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
不包括()。
A.中书省B.门下省
C.尚书省D.礼乐省
【解析】1.选非题。三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D项错误:不包括礼乐省。【选D】
2.(2018-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B.西汉时期实行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C.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D.明朝建立了行省制度,行省的作用主要是在为中央收权的同时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
【解析】2.选非题。A项正确。B项正确:西汉时期实行刺史制度,监察地方。C项正确:
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D项错误:应该是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选D】
3.(2017-江西)下列不属于开始于两汉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是()o
A.刺史制B.察举制
C.一条鞭法D.编户齐民
【解析】3.选非题。C项错误:明朝张居正“一条鞭法”。A、B项正确:属于汉朝。D项
正确:“编户齐民”是一种汉朝的户籍制度,将百姓的姓名、年龄、身份、财富等各种信息统
16
一载入户籍,以便中央政府了解百姓的各种信息,掌握基本国力的情况。[选C]
4.(2015-河南)下列关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了宗法制
B.明朝在地方实行的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C.
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以加强君主专制
D.三公九卿制始于汉武帝时期
【解析】4.A项错误:周朝,而非秦始皇。B项错误:元朝设立行省制,是中国省制的开
端。C项正确: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以加强君主专制,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项错误:不是
汉武帝,而是秦始皇。【选C】
5.(2015-天津)明史专家吴啥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
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
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解析】5.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是因为权力越来越向皇帝集中。[选C]
【答案汇总】1-5:D/D/C/C/C
三、礼仪制度
(-)政治礼仪
1.礼乐制一一贵贱有别,符合身份
2.封禅一一泰山祭祀
3.五礼--吉、凶、军、嘉、宾
【解析】
1.礼乐制一贵贱有别,符合身份。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乐。礼乐:身份不一样,贵贱有别,不
同的身份应该有不同的礼仪,包括音乐(用的音乐也不同),简言之即身份不一样、有差别就
是礼乐制。如孔子曾去一位大臣家看歌舞,发现大臣家里用64人组成歌舞队,孔子很生气,
因为根据当时的礼乐制,64人是天子的规模,臣子最多是36人,故孔子云“是可忍孰不可
忍”,即这件事是最不能忍的事了,强调贵贱有别、等级有序,不同的身份是有差别的。再如过去
大臣家里装修不能用金色装修,因为金色归皇帝专用。
2.封禅一泰山祭祀。秦始皇开始去泰山封禅。封禅即祭祀天地,泰山在古代被认为是“天下第
一山”,很是雄伟,去泰山祭祀意味着君王受命于天。如刘备有亲儿子刘禅,义子是刘封,
17
合一块即“封禅”之意。
3.五礼一吉、凶、军、嘉、宾。五礼形成于西周,相对比较重要,知道五礼及其意思即可。
(1)吉:祭祀之礼,祭天、祭地、祭人鬼、祭先祖等。
(2)凶:哀悯吊唁,如参加葬礼,葬礼就是典型的凶。
(3)军:军事之礼,如君王检阅部队或者部队出征之前的礼。
(4)嘉:有喜庆之意,如君王登基、婚礼。
(5)宾:接待宾客以及外交往来。
(二)生活礼仪
L诞生礼一一三朝、满月、百日、周岁
【解析】
1.三朝:指出生三日,接受各方贺礼。古代生男孩为弄璋之喜;生女孩为弄瓦之喜。
(1)璋(图一):是指玉器,玉器形状不同称呼不同,圆形的称为壁,如和氏璧。古代男尊
女卑,男孩地位尊贵,用玉指代。
(2)瓦:古代用来纺织的器具,因为古代男耕女织,女性主要纺织。2.
满月:满月习俗各地不同,一般满月会剃胎发,这里没有考点。
3.百日:古代医疗水平很低,一百天以内的婴儿的死亡率很高,扛过百天基本上就能活下来,
过了百日送百家锁/长命锁。
4.周岁:抓周。在古代,小孩过了周岁要抓周,抓宝剑将来从武,抓书将来从文。传说济公出
生抓了佛珠,意味着以后与佛有缘。
2.排行——伯、仲、叔、季
3.冠礼、笄礼一一男子二十、女子十五
18
【解析】
1.排行(重点、常考):伯(老大)、仲(老二)、叔(老三)、季(老四)。司马懿叫司马
仲达,因为他在家里排行老二,其弟弟叫叔达。
2.冠礼、笄礼(古代的成人礼):男子二十要行冠礼,意味成人;女子十五要行笄礼,意
味成人,可以出嫁。
拓展:年龄别称
垂髻——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
总角一一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一一十三四岁的女孩子。
束发---男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命----五十岁。
花甲一一六十岁。
古稀----1十岁。
耄耋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
19
【解析】
1.年龄别称常考,一般考查排序。
(1)垂髻一一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因为此时小孩不用束发,头发自然下垂。
(2)总角一一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头发要扎起来,扎到两边,像长了角一样。
(3)豆蔻一一十三四岁的女孩子,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意味着没
到盛夏,没有成年。女子十五岁行笄礼,意味成年,而十三四岁的女孩没成年,故用豆蔻指代。
(4)束发一一男子十五岁,如图胡歌束发。
(5)弱冠一一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即冠礼,叫弱冠。
20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含义是励志学习,三十就能立足于社会,四十就能够对知识不迷惑,
五十就能够顺应自然规律,六十就能听别人说话明辨是非,七十就能顺心所欲。
(7)花甲——六十岁。古代干支纪年,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壬、癸;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搭配,六十
年一循环,即六十一甲子。
(8)古稀—七十岁。杜甫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
(9)耄耋——八九十岁,记忆方式“老毛老至”。
(10)期颐------百岁,期望长命百岁。
2.大家知道这些词语代表多少岁,能够排序即可。
4.婚姻六礼一一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解析】
1.婚姻六礼:
(1)纳采:男方请媒人去提亲,古代讲究媒妁之言。采指采花,采花要让媒人提亲。
(2)问名:问名字,更重要的问生辰八字,年月日时用天干之地来表示,正好是八字。
(3)纳吉:拿回八字,找人占卜,八字不合,不可结婚。
(4)纳征:合了八字,要送聘礼。
(5)请期:择定婚期,问女方是否同意。
(6)亲迎:新郎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2.掌握各自意思,以及先后关系。
5.“七出三不去”
“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
“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解析】
休妻时的讲究。
1.“七出”:不顺父母(不孝顺)、无子(生不出儿子)、淫(淫乱,与丈夫之外的人有
性关系)、妒(正妻嫉妒丈夫纳妾,理论来说可以休妻)、有恶疾(有严重疾病)、多言(嘴
碎、话多,主要是指通过话语离间亲属、挑拨关系)、窃盗(偷东西)。这个主要用于维护古代
男人的利益,体现夫为妻纲。
2.“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没有娘家不能休妻)、与更三年丧(在婆家守孝三年)、
前贫贱后富贵(娶的时候贫穷,后来发达了),以此保证女性最基本的利益。
6.见面礼一一作揖、拜。
21
【解析】
1.作揖:
(1)女性行万福礼(如图)。双手放于腰间,双腿弯曲,清朝拿着小手绢往后一甩。
(2)男性作揖:抱拳前推,身子略弯,比握手更有涵养。男子握手有吉凶的差别,吉:右手
在内握拳,左手包在外面。因为一般来说,右手是攻击手,把右手包起来,证明没有恶意。凶:
反过来的,参加葬礼吊丧时用。
2.拜:常见跪拜之礼。
7.座次礼--
(1)筵席一一西北南东
(2)朝会----皇帝:背北面南
【解析】
座次礼是重点。
(1)筵席(考查相对较多)一一按照尊卑关系,西北南东依次递减。
(2)朝会一一皇帝必须背北面南;电视剧或小说常表述为“南面称帝,北面称臣”。
【真题链接】
1.(2017-吉林)九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专属数字。西周时期,只有天子可用九鼎,
后世只有皇帝的龙袍可秀九条金龙.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九品中正制
【解析】LC项正确:不同身份的人具有差别,即典型的礼乐制。身份不一样,用具、音
乐、歌舞队都不一样。【选口
22
2.(2017-吉林)在我国文化用语中经常出现“别称”或“代称”。下列关于“别称”和
“代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是菊花
B.古人用“弄璋之喜”来祝贺他人升官
C.人们称妇女为“巾帼”是由于妇女戴的头巾叫巾帼
D.“及笄之年”指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到了可结婚的年龄
【解析】2.选非题。B项错误:弄璋之喜是指生男孩,而非升官。A项正确:黄花就是
菊花。【选B】
3.(2017-陕西)古人的年龄一般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①束发②而立③垂髻④总角⑤期颐
⑥弱冠⑦耄耋⑧不惑⑨花甲⑩豆蔻
下列各项中,按年龄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⑦⑤⑧①
B.③④⑩①⑥
C.①③⑤⑥⑩
D.④⑥⑨⑩②
【解析】3.考查别称的排序。③垂髯最小:④总角是大一点,扎两小角;⑩豆蔻是指女子
十三四,没有成年;①男子十五束发;⑥弱冠是指男子二十成人;②三十而立:⑧四十不惑;⑨
六十花甲;⑦耄耋指八九十;⑤期颐是指百岁,所以排序为:③©@①⑥②⑧⑨⑦⑤。一般考查每个
词代表多少岁,或者考查排序。【选B]
4.(2015-国考)我国古代在“室”内举办宴会,座位以西为尊,北次之,南再次之,
东最次,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下列宴会座位安排符合礼法的是()。
孙仲谋黄庭坚
孙伯符||孙季佐苏轼||苏洵
孙叔弼苏辙
AB
戚继光邓世昌
张居正||胡宗宪李鸿章||丁汝昌
俞大猷奕近
CD
【解析】4.A项正确:伯仲叔季。伯是老大,在西面;仲是老二,在北面;叔是老三,
在南面;季是老四,在东面。B项错误:苏洵是父亲,苏轼是兄长,苏辙是弟弟,黄庭坚是苏
轼是门下,地位最低,父亲苏洵是最高位,应该坐在西面。C项错误:张居正是万历首辅,地位
最高;胡宗宪其次,是直浙总督,其他两个都是抗倭将领,没有明显的上下级关系。胡
23
宗宪仅次于张居正,不应该坐在最东面。D项错误:奕诉是恭亲王,是最高位,李鸿章其次,
丁汝昌是水师提督,邓世昌是海军将领,地位最低。本题非常简单,能够掌握伯仲叔季即可。
【选A】
5.(2014-广州)在我国古代,二姓结为婚姻,一般要经过六道程序,称为“六礼”,包
括“迎亲"‘‘纳吉"''纳采”“问名”“请期”“纳征”。关于六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问名”在“纳采”之前
B.“迎亲”是指男家迎请女家父母参加婚礼
。“纳吉”和“纳征”分别指男家向女家提亲及送聘礼
D.“请期”是指男家择定完婚吉日,向女家征求同意
【解析】5.考查结婚六礼。A项错误:先纳采,后问名。B项错误:请新娘不是请父母。C
项错误:纳吉指占卜吉凶。掌握婚姻六礼各自的意思以及他们的排序。【选D]
6.(2009-甘肃)人们常说的“豆蔻女子”的年龄是指()。
A.10岁
B.11岁
C.12岁
D.13岁
【解析】6.豆蔻是指女子十三四岁。[选D]
【答案汇总】1-5:C/B/B/A/D;6:D
【思维导图】
24
惮让制选贤与能
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员
分封制天子亲属和异姓族族
M家法制&缘远近
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先秦世官制
叫雷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情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
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区
发展历程北宋时考试实行期名法
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末年科举制度被炭除
隋一清科举制
乡试、会试、段试解元、会元、状元
连中三元、金榜题名
蜡官折桂、独占鳌头
相关名词五子登科、名落孙山
【梳理】
1.皇位:
(1)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尧舜禹禅让制。
(2)嫡长子继承:给正房的老大,不看才能要看出身。
2.诸侯:
(1)分封制:姜子牙分在齐国。
(2)宗法制(重点):按照血缘分配权力。
(3)五等爵:公、侯、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装工程综合险种2024年保险协议
- 2024跨国劳务输出协议范例
- 2024食堂运营管理承包协议条款细则
- 2024年协议执行保证金协议格式指南
- 2024届THUSSAT北京市清华大学中学高三下学期领军考试数学试题
- 保姆服务协议:老年照护专项
- 2024年专业接驳车配件订购协议格式
- DB11∕T 1650-2019 工业开发区循环化技术规范
- 2024年工程现场工长职务聘用协议
- 2024年财务总监职业协议范本
- 急性肾损伤PPT通用课件
- 客服话术大全-
-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监理工作总结
-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专业培训
- 7逆合成分析法与合成路线设计
- 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
- 《Monsters 怪兽》中英对照歌词
- 华东地区SMT公司信息
- 隧道弃渣及弃渣场处理方案
- 隔代教育PPT课件
- 签证用完整户口本英文翻译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