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教科版六年级上2.2《昼夜交替现像》教学设计课题昼夜交替现象单元2学科科学年级6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2课。本课从认识昼夜交替现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随即用一个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呢?”聚焦到探究主题上来,旨在充分展露学生对昼夜现象的看法,试着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关系入手,来解释昼夜现象。基于学生前概念的多样性与现象本身的复杂性,本课希望让学生能自主展示各种解释方案,暴露自己的原有认知,然后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讨论交流、思维碰撞发现问题、修正解释,最终推动学生的认知向前发展。教材主要安排四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学生独立地思考并形成自己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二是像科学家一样研讨、交流我们的解释;三是做模拟实验,初步检验假设是否成立;四是交流实验结果,修正解释或提出进一步的研究问题。学情分析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文现象,每天都在上演,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但是,学生熟悉的只是现象的特征,对现象成因的理解却比较模糊。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但与事实相符的是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已有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能基于假设,制订可行的探究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成因的假设。科学态度目标·能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身边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有科学解释的。重点通过对昼夜交替现象不同视角的观察,提出不同的假设,并能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及解释。难点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检验假设是否成立,并能够依据证据进行解释。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太阳是住在东海边上的一只三足金乌。它白天巡逻,晚上休息。于是人们就把金乌出来时看做是白天,休息时看做是黑夜。1、什么是昼?什么是夜?明确: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总有一半被太阳照亮称为昼;一半没被太阳照亮称为夜。2、太阳东升,白昼开始;太阳西落,黑夜降临……。昼和夜不停地交替出现。观看视频,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播放视频)明确:◆太阳◆地球听故事回答看视频,猜测听故事,激发兴趣,知道什么是昼和夜。看视频,猜测产生昼夜的因素。讲授新课一、探索(一)形成假设昼夜交替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呢?把你的假设用图画加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填写在活动记录单中。(二)交流看法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大家有哪些假设?案例1:案例2:案例3:案例4:案例5:案例6:案例7:案例8:案例9:我们的假设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明确:相同:都与太阳和地球的运动有关。不同:太阳和地球的运动关系不同。小结:在科技不是很发达的古代,关于昼夜交替的天文现象有很多种说法,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人们是怎样看待昼夜交替现象的。这样看来,有些同学的观点与古人一样。(三)模拟实验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一环,同学们刚才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发现了多个假设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怎样才能验证哪种假设是正确的呢?明确:模拟实验。由于我们无法将太阳和地球拿到教室里来做实验,所以我们要找与太阳、地球有相似特征的物体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就称为“模拟实验”。(1)实验材料“太阳”我们用“手电筒”来代替,因为它们一样都能发光。“地球”我们用“自制的地球模型”来代替,因为它们都不会发光也不透明。(2)实验项目由于假设太多,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只验证以下四种假设。(3)注意事项①确定地球模型上的一个点来观察。(在地球模型上用记号笔画一个小圆点)②调节手电筒与地球模型的距离,差不多能照亮半个地球模型。③严格按照示意图上的运动方式和方向进行操作。④两名同学负责实验操作,另外两名同学负责观察实验结果,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并将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4)实验记录单(5)实验操作。依次播放四个实验视频。(6)实验汇报二、研讨1、通过模拟实验,能够够证明我们的假设吗?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地球模型上出现的昼夜交替现象的?明确:能。手电筒的光打在地球模型上,可以看到地球模型上亮、暗的位置不断变化,对应昼夜交替现象。2、能解释昼夜现象的假设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不同?明确:3、我们该如何进一步来确认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呢?明确: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关键在于确定太阳和地球的关系。下节课继续探究。三、课堂练习1、小明同学对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提出了几种假说,下图中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2、在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下图模拟的是()A.太阳绕着地球转B.地球自转C.太阳绕着地球转,同时地球自转四、作业布置有爱好的同学继续实验验证其他假设能否解释昼夜交替的原因。提出并表达自己的假设交流自己的看法比较阅读回答认识材料认真听看视频,学实验操作回答回答回答练习能根据已有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能基于假设,制订可行的探究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成因的假设。提升认识和探究欲望完成达标测评延伸课堂内容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但与事实相符的是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假说的画圈环节,提前示范了如何画,学生在掌握了画法后整个过程都画得比较清晰。对于运动过程中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学生比较混乱,在这里可以设下伏笔,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为后面的课程作铺垫。教科版六年级上2.4《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课题谁先迎来黎明单元2学科科学年级6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4课。在前两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本课将同第2课、第3课一起解决课程标准里的学段目标——“知道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知道地球自转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此前,通过哥白尼学说,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那么本课的内容则落在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转周期,以及自转形成了天体的东升西落现象上。本课通过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地球”,按不同方向模拟“地球”转动,观察谁先迎来黎明。再通过“地球椅”体验活动,结合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事实,推理得出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运动。确定了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运动之后,结合“人体地球”的模拟实验,就能知道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即东边比西边先迎来黎明。最后,再利用地球模型进行一次模拟实验,验证我们推理出来的结论,巩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知道地球绕着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但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学生并不清楚,本课的重点就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实验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自身的感悟,推理出地球自转的方向,从而为接下去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的研究奠定基础。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24小时,并形成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地球椅”模拟实验的体验,并结合生活实践来理解相对运动的特点。·能运用各种实验逐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科学态度目标·对探寻自然现象,解密自然规律保持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处处是科学。重点认识相对运动,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难点理解相对运动,感受地球的自转。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不停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那么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会相同吗?明确:不相同。在上节课研究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实验中,我们已经注意到不同地区的昼夜交替是不同时的。地球上不同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也不相同。2、思考:你去过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吗?哪座城市先迎来黎明?回答思考由上节课的实验观察直接导入聚焦问题。讲授新课一、探索1、在地球仪上观察并确认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座城市的地理位置。明确:北京在乌鲁木齐的右,乌鲁木齐在北京的左边2、想一想,地图上怎样确定方向?明确:上北下南,左东右西。这样看来,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边。3、地球的东边先见到太阳还是西边先见到太阳?引导学生做模拟实验。(1)实验过程①大家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模拟地球。②其中一个同学身上贴上写有“北京”和“东”的纸片,代表“北京”;③在他右手边的一个同学贴上“乌鲁木齐”和“西”的纸片,代表“乌鲁木齐”;④再请一个同学站在圈外举一个红色纸片,代表“太阳”。⑤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看看“北京”和“乌鲁木齐”谁会先见到“太阳”。⑥然后再按照由“东”向“西”的方向慢慢转动,看看又是谁先看到“太阳”。(2)注意事项①见到太阳的,要大声说:“看见太阳”。②每个同学轮流做北京和乌鲁木齐。③听教师口令:当老师喊道:“从乌鲁木齐向北京转”时,学生就从乌鲁木齐向北京方向旋转。当老师喊道:“从北京向乌鲁木齐转”时,学生就从北京向乌鲁木齐方向旋转。④记录员做好记录。(3)视频演示。播放视频。(4)实验记录(5)实验结论东边的城市和西边的城市,谁先迎来黎明,取决于地球自转的方向。(二)确定地球自转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究竟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1、交流生活经验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明确:汽车向前行驶,窗外的树木向后运动。2、体验活动坐在转动的转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在怎样运动?(1)实验步骤①左肩贴“东”,右肩贴“西”。②轮流坐在椅子上面进行试验。③分别从西向东,从东向西匀速转动椅子,观察周围景物是怎么转动的。④大声说出太阳的相对运动方向。(2)实验记录3、相对运动汽车向前行驶,窗外的树木往后运动,运动方向相反;坐在转椅上,周围景物的转动方向与转椅的转动方向相反。这就是相对运动。什么是相对运动?当人随着物体一起运动的时候,周围的那些不动的物体也动起来了,并且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科学上所说的相对运动。4、在地球上,我们每天观察到的太阳和其他天体是怎么运行的?明确:东升西落。5、根据相对运动规律,在宇宙空间,太阳和其他天体是从东向西运行,那么相对太阳和其他天体,地球的运动方向是什么?明确:地球是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的。(三)在地球模型上再次模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昼夜变化1、实验器材:手电筒、地球模型、亮片、胶水、笔2、实验步骤①先将反光小圆片贴在地球模型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上②再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③一个同学让地球模型按正确的方向旋转④另一同学从“太阳”的位置进行观察⑥这两座城市,哪一座先迎来黎明3、实验演示,播放视频。4、实验结果:北京先迎来黎明二、研讨1、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一座城市先迎来黎明?我们是如何知道的?明确:根据模拟实验,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北京先迎来黎明。追问:实际生活中,真的是北京先迎来黎明吗?明确:这是软件测出同一天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日出时间:北京日出时间5:30,乌鲁木齐日出时间7:19.由此可见,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自转一周要多长时间?我们又是如何知道的?明确: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要24小时。在模拟实验中,地球自转一周,一个地区只迎来一次黎明,而我们生活的城市每天也只有一次黎明,所以可以推理出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天,即24小时。三、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是由于()产生的。A.太阳自转B.地球自转C.地球公转2.利用(),我们可以观察并确认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A.世界地形图B.地球仪C.地球结构模型3.关于谁先迎来黎明问题,下面三个城市中最先迎来黎明的一个城市是()。A.乌鲁木齐B.成都C.北京(二)判断题1.根据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2.地球上越是东边的地区越先迎来黎明。()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4.行驶的汽车与窗外的树木的运动方向一致。()5.不同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6.傅科摆能证明地球是自转的。()四、作业布置填写表格寻找回答认真听实验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看视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服务合同的续约条款与条件分析
- 铝合金门禁系统购销合同
- 汽油购销合同样本格式模板示例
- 政府采购合同的区域合作
- 轻松掌握采购合同要点
- 专业金融策划顾问合同
- 幼儿教育投资合作合同书
- 房屋买卖合同格式要求
- 劳务分包合同中架子工的健康保障
- 品质保证全方位清洁卫生服务合同
- 国开(内蒙古)2024年《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形考任务1-3终考任务答案
- 2024入团知识题库(含答案)
- 电梯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内容表格
- 第八章学校体育管理PPT课件
- 海洋立管课程概述.
- 工程结算单(样本)
- 海纳330kV变电站二次调试大纲
- Q∕CR 516-2016 铁路运营隧道结构状态检测技术要求及方法
- 水肥一体化施工组织设计
- 项目经理答辩题
- 拆船业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_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