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1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4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项目单位:哈尔滨金阳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前言 1一、任务的由来 1二、编制目的 1三、编制依据 3四、方案适用年限 5五、编制工作概况 6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8一、矿山简介 8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8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10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13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 14一、矿区自然地理 14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18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22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23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23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 24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25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25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26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32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34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37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37二、矿山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38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 44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 44二、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45三、矿区土地复垦 47四、含水层破坏修复 51五、水土环境污染修复 51六、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51七、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 53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 56一、总体工作部署 56二、阶段实施计划 56三、近期年度工作安排 57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58一、经费估算依据 58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 62三、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 66四、总费用汇总与年度安排 75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77一、组织保障 77二、技术保障 77三、资金保障 78四、监管保障 78五、效益分析 80六、公众参与 81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84一、结论 84二、建议 85附图1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图附图2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山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3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图附图4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山土地损毁预测图附图5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附图6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山土地复垦规划图附件1-方案编制委托书附件3-土地权属单位对本案的审核意见附件4-划定矿区范围批复附件5-储量备案证明附件6-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证书附件7-方案编制单位营业执照附件8-方案编制单位承诺书附件9-公众参与调查表件10-地形地质图附件11-采矿终了剖面图附件12-采矿终了平面图附表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附表2-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1一、任务的由来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及《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合并编制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矿区内土地及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发展。2017年8月30日,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下发了《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合并编制有关问题的通知》(黑国土资发〔2017〕147号),自通知下发之日,施行矿山企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合并编报制度,矿山企业不再单独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合并后的方案以采矿权为单位进行编制。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为新立矿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200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的要求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的要求,矿山企业应该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因此,哈尔滨江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接受哈尔滨金阳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的委托,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要求,编制《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二、编制目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是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充分调查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破坏、水土环境污染、土地损毁现状,分析预测矿山服务年限内拟发生的地质灾害情况、拟破坏的含水层、地形地貌范围与程度、拟损毁土地范围、规模、程度等情况下,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制定出一套2符合矿山实际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措施,指导矿山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一)落实法律规章和政策要求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主要目的是落实《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及《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合并编制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义务人拟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提供政策支撑。(二)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义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义务人严格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目标、阶段目标、年度目标,按照方案制定的工程技术措施进行治理与复垦,落实治理与复垦年度计划,保证治理与复垦项目资金预存,并以制度形式保障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与土地复垦资金的落实。(三)切实保护矿山地质环境、耕地和防止水土流失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能够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诱发的矿山环境问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地表景观。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重要体现,是指导矿山企业按照恢复耕地的质量要求合理复垦,复垦后的耕地质量不低于耕地占用前的质量和数量。复垦为林地和草地的土地,应提高土壤涵养水源,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四)恢复生态环境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从生态环境保护和有利于保护土地的角3度,根据当地的土地利用状况、矿山开采破坏土地情况和自然环境条件,对矿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恢复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三、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年7月修正版);5、《土地复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2号);11年3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4月);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2017年10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13、《黑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黑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9号公告)。(二)政策文件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2、《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合并编制有关问题的通知》(2017年8月);3、《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2006]225号);4、《关于加强土地整理复垦进一步开发工程的通知》(国土资[2008]176号);45、《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实施<土地复垦条例>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50号);6、《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土地复垦工作的通知》(黑政办发[2012]84号);7、《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整治工程营业税改增值税计价依据调整过渡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7]19号)(三)标准规范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2016年12月);2、《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2719-1991);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6、《崩塌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7、《崩塌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8、《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9、《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11、《黑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13、《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79-1997);14、《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0245-2004);15、《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TDT;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9、《黑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黑财建[2013]294号);20、《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国土资发[2008]163号);2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2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52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24、《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DZ/T0287-2015)。(四)地方规划及自然与社会经济资料1、《鸡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鸡西市矿产资源规划》;3、《黑龙江土种》;4、《黑龙江土壤》;5、项目区所在地的社会经济资料。(五)技术文件1、《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2、《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详查报告》。四、方案适用年限根据《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剩余资源量估算为60.58万吨。采矿回采率为95%,其可采年6月至2032年11月。方案适用年限包括矿山服务年限、治理与复垦年限、监测管护年限。恢复治理复垦施工期0.6年(2032年12月至2033年6月),监测管即2021年6月至2036年6月。方案基准期以方案批复日期为准。当矿山开采11.5年后,无可采储量,确认闭坑后,该方案适用年限为15.1年。当矿山开采11.5年后,剩余储量达到延续要求,本方案适用期结束,需修编本方案。矿山企业应根据矿山生产规划和矿山实际地质环境因素变化情况,建议每5年对本方案进行修编,当矿山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时,应当另行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本方案是实施保护、监测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技术依据之一,本方案6不替代相关工程勘查、治理设计。五、编制工作概况为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矿区内土地及生态环境,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费用,依据相关文件,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委托哈尔滨江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编制《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021年4月22日-4月23日接受委托后,哈尔滨江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相关专家组成“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工作组”,对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山进行了现场踏勘,收集矿山地质资料、自然气候、地貌特征、水文、植被覆盖等资料;开展了矿山现场环境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等工作,查明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种类、规模、分布、危害程度等;了解矿山对土地的损毁形式、损毁程度、损毁环节和时序;选择3处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了土壤剖面调查;以走访等形式调查周边民众对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土地复垦的初步复垦方向征求意见。2021年4月24日,在现场踏勘后,根据收集与调查资料,确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划分评估级别,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与部署;确定土地复垦范围,复垦目标及工艺。在此基础上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编制《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征求意见稿)。2021年4月25日,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工作组”在矿方的大力支持下,邀请了鸡西市自然资源局、生态局、林业局、镇政府以及土地权属人、当地民众参加座谈会,获得各个部门对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的意见和建议。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及《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合并编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反复讨论修改,于2021年5月编制完7成了《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报审稿)。8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简介矿山采矿权人: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矿山地址:黑龙江省鸡西市城子河区长青乡矿山名称: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经济类型:有限公司开采矿种:石英岩开采方式:露天开采生产规模:5万吨/年矿区面积:6.24hm2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1、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石英岩矿位于鸡西市北西10公里,距城子河区北4公里,行政区划隶属黑龙江省鸡西市城子河区长青乡管辖,详查区范围极值地理坐标东经:130°57′15″~130°59′15″,北纬:45°22′30″~45°24′00″。详查区面积道幅)内。表1-1勘查许可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拐点编号XYXY116044420391.87810044420511.66225029591.04644420721.1265029569.98444420837.91035029282.32644420717.2415029261.26544420834.02445029285.0644420499.7315029264.00644420616.51555027124.02844420472.4695027102.97644420589.242650271322944441981971350271112474441993648875029138.97344419845.2355029117.91744419962.02085029161.34944418105.1075029140.30244418221.8999150115.13810044418231.9345029903.88044420398.7775029882.82044420515.564工作区内铁路有牡丹江~鸡西~东方红铁路线,鸡西火山站距工作区相对较9近;公路有牡丹江~鸡西~虎林公路,西部有G11高速路通过,其城子河高速口距工作区较近,区内有乡间水泥路与外界相通,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3、本次划定矿区范围根据划定矿区范围批复(鸡自然资非煤矿划[2021]001号),本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组成(2000坐标系),拐点编号和坐标如下表:表1-2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区拐点坐标表(2000国家坐标系)序号坐标XY1502925342644420088545218244420163.800350291751974442052403645029045.44144420448.781开采深度由+501m至+426m标高,矿区面积:6.24hm2。图1-2矿区拐点坐标示意图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一)生产规模矿山生产规模为5万吨/年,为小型矿山。(二)矿山工作制度矿山设计年工作日210天,白班作业,每日一班作业,每班8小时。矿山年产石英岩5万吨。(三)工程布局在批采矿区范围内的北侧设置排土场一处,将剥离物排放至排土场堆放。设mm(四)道路工程矿区已有砂石路与乡间水泥路相通,不再新建矿区外道路。在排土场与采区(五)矿山开采因矿层埋藏浅,厚度大,地形较缓,矿区范围处于山坡上,矿床开采底标高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适合露天开采。本次矿山开发利用方案仅限于划定矿区范围内。根据矿体特征,结合地形条件,经对开采境界的圈定,批采深度为75米,批采范围最高点标高为501米,经圈定境界后开采最高点为492米(削顶后为486米),最低开采标高为426米,实际开采深度为66米(最高处)。因此,确定采场要素如下:(1)台段高度:15米;(2)台阶个数:4个;(3)最低开采标高:426米;(4)台阶阶段工作坡面角:70°;(5)开采终了帮坡角:55°;(6)安全平台宽度:4米;(7)最小底盘宽度:20米;(8)顶标高492m,底标高426m,采场顶部长度410m,宽度80m。采场(六)矿山开拓运输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可满足矿山开采需要。(七)排水处理矿区位于山坡地形的高处,最低开采标高426米,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和当地平面标高。对于季节性地表水,在采矿场周围挖沟排水,按地形高差自然排泄。采矿场内的季节性降水,按地形高差自流排泄。地表水不会对开采造成影响和造成危害。(八)矿山污染处置措施采、装、运、剥离覆盖层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及凿岩产生的粉尘,采用喷淋撒水等控制粉尘飞扬。2、噪声治理措施噪声源有挖掘机、装载机、汽车运输等。表土剥离后,汽车运至排土场,噪声对操作工的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为保护身体健康,对操作装载机、破碎机等工人佩带隔声耳罩。3、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措施污水来源主要为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该矿山开采的矿产资源无污染性,生产机械无污染,且开采后矿石直接运走用于公路建设,不涉及选矿工程,故无生产废水。生活遗弃地应远离水源。生活垃圾应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4、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矿山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废石。露天开采过程中产生少量废石,大部分运至附近修建道路、房屋基底之用,剩余少量废石堆放在采坑附近的排土场及采坑内,闭坑后回填坑底,压实度达到96%,确保不影响土地复垦(该部分经费纳入矿山生产成本);5、对林地资源破坏的治理措施矿山开采时注意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林地资源。(九)资源储量和服务年限根据《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详查报告》和评审备案核收证明,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探矿权范围内共求得石英岩矿体资源储量为:本矿区批米以上边坡内资源储量(332)+(333)矿石量64.8万吨。其中(332)计方案,在储量核实报告估算露天开采范围以西,在进行削顶和形成开采台阶范围内有矿石(333)0.5万吨,矿山可利用资源储量为:41.7+(23.1+0.5)X0.8=60.58万吨。2、矿山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山设计年工作日210天,白班作业,每日一班作业,每班8小时。根据矿山可采资源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之间的关系,确定矿山服务年限。设计该矿采矿回采率为95%。其采出资源量为60.58×95%=57.55万吨服务年限按公式T=Q/A计算Q可采资源量A—矿山生产能力T—矿山服务年限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石英岩采出资源储量为57.55万吨,矿山生产能力为5万吨。由公式计算:T=57.55÷5=11.5(年)。确定矿山服务年限11.5年。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为新立矿山,尚未进行开采。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一、矿区自然地理(一)气象本区处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属半湿润地区,四季温差变化较大,其特征是:春季多风,夏季温和并且时期短,夏秋季节多雨,冬季严寒并且时期长,本地区年平均气温在+3.6℃,最低气温-35℃(1950年1月12日),最高气温39℃(1949年8月14日)。年平均降水量546.2cm(15年平均值),最大降水量为776.5cm(1960年)。主要降水过程在4月~9月,每年7、8月为汛期,m期长达5个月之久。最大风速为25m/s,风力大而猛,一般四至八级。(二)水文矿区内无地表水,地表水只有在降雨时出现暂时的地表径流,雨后消失。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沿山坡地势低洼出径流,以蒸发和泉的形式排泄。图2-1矿区水系图(三)地形地貌矿区处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低山丘陵区。海拔在+501m至+426m标高,山形浑圆状,呈低山—丘陵区地貌。图2-2矿区地形图图2-3项目区地形遥感图(四)植被鸡西市森林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赤松、杜松、稀有紫杉、柞树、白桦、黑桦、杨、柳、榆、椴、水曲枊等。森林类型多是柞树林硬阔混交林,还有针阔混交林、赤松林、杨树林和白桦林。人工林主要以松树和杨树为主。区内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等。矿区代表植被是以松、杨树为主。农作物主要以玉米、大豆等为主。图2-4矿区植被图图2-5植被分布图(五)土壤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为暗棕壤。暗棕壤多分布在坡地上,项目区土壤质地比较粘重,呈微酸性至中性,表层有机质含量多为3~5%,最高可达17%,而且分布比较深,氮、磷、钾的含量比较高,理化性能良好,保水供肥能力强,水稳性团聚体达65~82%。Kgmgkg效磷含量12mg/Kg,速效钾含量170mg/Kg,pH值为6.2~6.5,土壤容重含量1.17~1.22g/cm3。项目区土壤剖面(照片2-3)一般分三层:耕作层:经常耕翻的表土层,疏松,结构较好。犁底层:在耕作层之下,由于受农业生产活动如农具机械的踏压和来自耕作层物质的淀积,土层较坚实,一般水田土壤较明显。心土层:受耕作影响小,物质淀积作用明显。图2-6土壤剖面图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一)地层岩性矿区地层简单,为新太古界麻山岩群,主要分布于详查区北侧;岩浆岩主要为古元古代混合花岗岩分布于详查区南侧;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矿区地层较不发育,出露有新生界第四系(Q4)及新太古界麻山岩群西麻山岩组,呈近北东东向不规则状残留体赋存于古元古代混合花岗岩中,与混合花岗岩呈混合交代接触,局部呈渐变过度关系。(1)西麻山岩组分布于详查区中部,岩性主要为石英岩、二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绢云母二云石英片岩、透辉石大理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等。地层走向北西,倾向25~35度,倾角50~80度。(2)第四系全新统(Q4)分布于矿区的沟谷之中。由腐植土杂色粘土、砂、砾及碎石组成,属坡积、洪积成因,厚度变化较大。侵入岩在矿区内大面积出露。岩体呈北东向展布,与新太古界麻山岩群西麻山组呈混合交代接触关系。古元古代混合花岗岩由混合花岗岩、斑点状混合花岗岩组成。混合花岗岩(Pt1γm):岩石呈黄褐色或浅肉红色。中~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组成,含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等。此外局部可见后期派生的混合花岗岩脉岩及闪长玢岩、辉绿岩等脉岩穿插了古元古代混合花岗岩和麻山岩群西麻山岩组地层。(二)地质构造与地震工作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仅在工作区的南部有一断裂在工作区内穿过,走向北东,南倾55°,为张性断裂,在工作区外被北西向断裂截断。工作区内属麻山窟窿构造,是新太古代地质体的一部分。麻山岩群地层经受多期褶皱变形,岩层大致呈北东走向,北西陡倾斜。西麻山岩组为麻山古陆核周围裂谷或沉降带中的产物,在经历了伸展滑脱、太平岭序列侵入、挤压褶皱变形后,与太平岭序列共同构成具有复杂变形历史的边缘褶皱带构造,其与麻山穹隆相伴并存,是特定的不同构造环境的产物,二者代表着地壳早期形成与演化基本构造格架的一种型式。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加速度值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Tg=0.35s,属于地震稳定区,抗震防设烈度值为6°,属于一般建设工程抗震不设防区。鸡西盆地属于相对稳定的地壳单元,即构造稳定区。勘查区及其周边地震次数较少,只是20临近地区有多次地震发生,震级均较小。本区地震活动特点是频率低、强度弱,属于小震、少震区。(三)水文地质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区为低山区的山脊山梁处,地势高。丘陵地形。矿区范围内最高标高为543.3米,最低平面标高320米,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250米,而开采最低标高426米,矿区周边地表水沿地形坡度自然排泄。本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1)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为冲积洪、积砂的细砂、中粗砂、砂砾石,含水层由南向北变厚,沟谷中间较厚,两翼较薄。地下水为潜水性质,水量丰富。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人补给和基岩风化裂隙水的侧向补给,主要向下游排泄。(2)基岩风化裂隙水:在评价区第四系之下及丘陵区大范围分布的含水层为西麻山岩组地层。一般水位在10.30m。该区域第四系隙潜水含水层与基岩风化裂隙水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2、矿床充水因素矿床为露天开采,矿区地势较高,矿床含水层的含水性较小,水量不大。矿床充水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量和矿体裂隙含水层的静水量。矿区基岩裂隙水为补给径流区。地貌单元为丘陵区地形,气候特征为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矿区内无地表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沿山坡地势低洼出径流,以蒸发和泉的形式排泄。在矿床开采时积水可由原采空区沿山坡流下。矿床为露天开采,其含水层的含水性较小,水量不大,矿床充水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量和矿体裂隙含水层的静储量。矿区处于山坡地形,批准最低开采标高426米,位于当地地面标高和侵蚀基21准面以上,地表径流对矿区无影响。该矿区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附近没有地表水体,矿体在侵蚀基准面之上,矿区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其富水性弱,水量贫乏。矿床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该矿床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床。(四)工程地质1、岩石工程地质特征石英岩矿体、围岩为大理岩和花岗岩等属于“坚硬岩”,第四系地层属于“软弱岩”。矿区内岩体以石英岩矿体、顶底板为二云石英片岩,围岩为大理岩,花岗岩等,结构类型以块状整体结构为主,节理裂隙不发育,岩石致密坚硬,埋藏浅,适合露天开采,围岩基本稳固无不良工程问题,采后局部会产生危岩体、岩块及危坡,要及时清理及削坡处理。2、露天采矿场边坡稳定性根据详查报告,内岩石组合特征,采场开采最终边帮角55°时,稳定性良好,矿体及岩体呈致密块状、坚硬,节理裂隙不发育,较为完整,不易发生坍塌、滑坡等不良的工程地质现象,边坡较为稳定。3、工程地质综合评价矿区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岩性较单一,岩体结构以整体结构为主,不易发生矿山工程地质问题。(五)矿石质量特征矿石自然类型为变质石英岩型,石英岩:岩石呈灰~灰白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含少量白云母、黑云母等。石英:无色,它形粒状,表面干净,波状消光,具三边平衡结构,大小以0.1~0.2mm为主,大者可片状,极完全解理,具浅黄~黄褐色多色性,吸收性强,定向排列,片径:m2、矿石化学成分22矿石化学基本分析结果,各单工程矿体SiO2含量81.20~99.22%,平均SO0.005~0.257%,平均0.074%。根据组合分析结果可知,石英岩矿石中有害组分含量分别为:Na2O含量0.040~0.075%,平均0.053%,有害组分含量较低。矿石中有益组分SiO2平均含量94.88%、Al2O3:含量0.008~16.33%,平均1.78%、Fe2O3:含量0.01~4.58%,平均0.39%、CaO:含量0.10~6.55%,平均0.96%,石英岩质量满足经论证的水泥用硅质原料工业指标要求。石英岩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岩型,矿石工业类型为水泥用硅质原料。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城子河区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北部,总面积320平方公里,人口14.5万人。辖5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城子河街道、正阳街道、东海街道、城西街道、杏花街道、长青乡、永丰朝鲜族乡。区域内初步形成了煤炭初深加工、新型轧钢、机械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新型建材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经济格局。资源状况。北山南水,物产丰饶。北部和西北部为完达山余端的丘陵地带,森林面积14289公顷(其中区有林业用地1175公顷),盛产山野菜、黑木耳、中草药、白瓜籽等林副山产品。东北部为山地漫岗、海拔300至400米,以白浆土为主,是粮豆薯瓜果的主产区。储藏着1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储量29550万吨、铁矿石146万吨。南部是肥沃的穆棱河冲积平原,是我区万亩灌区“绿之都”绿色稻米基地、千亩绿色蔬菜棚室生产基地、千亩淡水鱼养殖基地。城子河区是重要的煤炭基地,以煤炭为主体,兼有机械、装备制造、冶金、电力、化工等门类的工业城市。已发现矿产资源54种,查明储量的有28种,主要有煤炭、石墨、硅线石、钾长石、大理岩、黄金、钯、铂、矿泉水等。其中,煤炭储量63.9亿吨,石墨查明矿石量4.9亿吨,储量居亚洲之首;硅线石查明矿石量3800万吨,矿物量680万吨;钾长石查明矿石量1.7亿吨;林业经营总面23积86.3万公顷,有林地68.6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3627万立方米(不含森工、农垦系统),森林覆盖率达到28%,森林树种达到20余种,林下野生植物比较丰富,种类多、分布广,药用植物有240种,食用经济植物近50余种。植物691种,其中,国家二级植物9种。产业状况:城子河区产业结构以机械制造、煤炭洗选、绿色食品种养殖加工、新型材料、石墨深加工、钢材、机动车、钢构产品、家具为主。形成了以绿色特色种植养殖为主的近郊农业,以煤炭深加工、新型建材、煤机配件和农机制造、木业木器加工、山林产品加工出口等为支柱的新型工业,以金三角经济区为依托的商贸物流、矿山机械、钢材交易、建材家居、机动车维修交易、餐饮服务业的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态势。资料来源:鸡西市城子河区人民政府网站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区面积为6.24hm2。矿区土地利用现状详情表2-1矿区土地利用现状面积统计表编码一级地类编码二级地类合计(hm2)占总面积比例(%)03林地0316.2399.840330.01合计(hm2)6.24100.00矿区内土地全部为林地,土地权属单位详见表2-2。表2-2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土地权属表单位:hm2权属地类03林地03林地合计031033有林地其他林地区城子河矿林场国有6.230.016.24总计6.230.016.24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经过野外实地走访调查,矿区内无风景名胜、重要交通干线、水源地及自然保护区。评估区内无居民区,经济以农、林业为主。24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为新立矿山,矿山生产中,会形成排土场,用于堆放前期剥离表土。评估区周边无矿业活动,经过走访调查,距项目较远的同乡镇其他石材矿在开采结束后,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地质环境进行了治理,恢复土地功能,使土地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同时,在占用林地的条件下,土地复垦及恢复治理基本以林地为主要方向。本矿山开采后需因地制宜,控制开发强度,调整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使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综合效益凸显。25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一)资料收集我公司在接到委托书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工作,野外调查工作于2021年4月22日起,至4月23日结束。开展野外现场调查之前,收集的主要资料有矿山储量核实报告、开发利用方案、自然资源部门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矿山自然地理情况及土壤、植被情况等。(二)野外调查了解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情况,野外调查时,采用1:1000地形图作为底图,GPS定位,首先按照矿区批复范围沿矿区西北部-东北部-东南部-西南部对矿山范围进行调查;其次对排土场进行调查;最后将矿区范围向外延伸20-65m,对矿业活动影响的范围进行野外调查,调查总面积为6.24hm2。本次调查分为地质灾害现状调查、含水层影响调查、水土影响调查、损毁土地调查、植被土壤调查等。地质灾害调查包括清查矿区范围内地质灾害点,对排土场、地层岩性、松散物堆积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对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进行调查评估。通过地质灾害调查确定崩塌灾害影响因素及发生的可能性。在野外地质灾害调查过程中,积极访问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村民,调查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及分布状况,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图、地貌类型图等图件,调查其基本特征,危害程度,并对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点进行数码照相。含水层影响调查通过对含水层结构、水量、水质进行分析,以评估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为矿山开采对含水层的影响预测提供依据。水土环境污染调查通过现场地面调查,来确定矿山开采对于水土环境的污染情况。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调查通过收集高程等值线图、地形图等,对地形地貌景观、26地质遗迹、人文景观进行调查。损毁土地调查通过前期收集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矿区遥感影像图,通过现场调查,对排土场等工业广场的损毁范围、损毁程度、损毁时间进行调查并确定周边地类。以确保复垦工程措施的可行,以及复垦方向符合当地政策要求。通过调查发现调查区已存在冻土冻融现象。(三)完成的工作量本次对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工作主要采用收集矿山相关地质、设计等资料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3-1。表3-1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项目单位工作量说明资料收集文字份5套3s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面积hm2h9.61地形地貌调查hm2h96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hm2h6.24采矿破坏土地调查hm2h0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编制规范》(DZ/T0223-2011)来确定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和级别。(一)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编制规范》(DZ/T0223-2011)的有关要求,评估区范围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分析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范围应包括采矿权登记范围、采矿活动可能影响以及被影响的地质环境体范围。确定评估范围时,根据矿区及周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特点,结合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含水层影响范围、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范围、水土环境污染范围确定。本项目矿区范围为6.24hm2,将矿区范围、排土场范围以及上述区域之间的27可能影响范围确定为本次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评估区面积9.61hm2。表3-2评估区拐点坐标表(2000国家坐标系)序号坐标XY150292422074442005220025029419.93044420154.896350291867514442056133945029008.85244420462.156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28估级别应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等综合确定。(1)评估区重要程度评估区内无居民居住,无重要的交通要道及建筑设施,远离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点,周边无重要水源地,对林地产生了破坏。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表3-3),确定本评估区重要程度为较重要区。表3-3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重要区较重要区一般区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分布有200~500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区人口在200人以下分布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及其它重要建筑设施分布有二级公路、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或其它较重要建筑设施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矿区紧邻国家自然保护区 (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或重要旅游景区(点)紧邻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或重要旅游景区(点)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有重要水源地有较重要水源地无较重要水源地破坏耕地、园地破坏林地、草地破坏其它类型土地(2)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开采矿种为石英岩,矿山生产规模为5万吨/年,为小型矿山。(3)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根据报告前文叙述可知,矿区地处山区,区内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地质构造简单,断裂构造较发育,采场矿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采场边坡较稳定,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中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确定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简单。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情况见表3-4。表3-4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复杂简单29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汇水面积大,采场进水边界条件复杂,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密切,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好,采场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采矿活动和疏干排水容易导致区域主要含水层破坏采场矿层(体)局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汇水面积较大,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较密切,采场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采矿和疏干排水比较容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影响或破坏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采场汇水面积小,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采场正常涌水量3000m3/d;采矿和疏干排水不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碎裂结构、散体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发育,存在饱水软弱岩层或松散软弱岩层,含水砂层多,分布广,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大于10m、稳固性差,采场岩石边坡风化破碎或土层松软,边坡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发育,易导致边坡失稳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薄到厚层状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发育中等,存在饱水软弱岩层和含水砂层,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5~10m、稳固性较差,采场边坡岩石风化较破碎,边坡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局部可能产生边坡失稳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巨厚层状-块状整体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不发育,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5m、稳固性较好,采场边坡岩石较完整到完整,土层薄,边坡基本不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边坡较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大,断裂构造发育或有全新世活动断裂,导水断裂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或沟通地表水体,导水性强,对采场充水影响大地质构造较复杂。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断裂构造较发育,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含水层(带),导水性差,对采场充水影响较大地质构造较简单。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较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层 (体)围岩、覆岩,对采场充水影响小现状条件下原生地质灾害发育,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多、危害大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较大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大,边坡不稳定易产生地质灾害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较大,边坡较不稳定,较易产生地质灾害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小,边坡较稳定,不易产生地质灾害地貌单元类型多,微地貌形态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大于35°,相对高差大,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同向地貌单元类型较多,微地貌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自然排水条件一般,地形坡度一般20°~35°,相对高差较大,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斜交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较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反向坡注:采取就上原则,只有一条满足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4)评估级别的确定评估区为重要区,矿山建设规模为小型,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确定本项目评估等级为三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情况见表3-5。表3-5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复杂简单30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一级一级一级小型一级一级二级较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一级二级二级小型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大型一级二级二级一级二级三级小型二级三级三级★为本级别(二)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地质灾害的发育主要受地区地形地貌及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等控制,并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根据对矿区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分析及现场实地踏勘的结果,通过对场地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震、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的研究,结合本区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确定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类型为冻土冻融。评估区属季风气候,冬夏温差大,有季节性冻土,最大冻土深度约为2.0m左右,由于地表普遍发育第四系残、坡积物—粘性土(夹碎石),粘性土具有弱水性质,冬季水份结晶产生冻胀,春季气温回升,上部融化的冰水下渗速度慢,造成融陷。土体频繁冻融对矿区道路及基础埋深小于冻土深度的建筑物基础稳定性有一定影响。由于评估区含水量不大,土体冻胀性不是很强,评估区内无重要的工程设施和基础设施,且现状无明显冻土冻融现象,目前未造成工程损坏和财产损失,冻土冻融地质灾害弱发育,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经现场调查,矿山为新立矿山,矿区处于历史采区内,矿山历史已开采多年,边坡早已稳定,发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1)矿山建设和开采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311)潜在崩塌: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随着掌子面不断扩大,采用人工打眼放炮,使岩体不稳定,若预留边坡角角度不合理,易产生潜在崩塌,重力作用下,尤其降水过程中局部可能产生小规模滑塌,危害开采后的坡脚,但其影响面积小,危险程度小,预测危险性小。2)水土侵蚀:开采破坏原有植被及周边土壤结构,采矿剥离堆放的土石结构松散、抗冲击力小,易在地表径流冲刷下造成水土侵蚀。(2)矿山建设及生产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季节性冻土冻融:矿山生产的主体工程及其附属设施,均有可能遭受冻土冻融地质灾害的威胁,所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埋深均应超过季节最大冻深,从而有效地减轻和避免此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因冻土冻融地质灾害只对浅基础构筑物和道路等造成危害,采取适当工程措施易防治,因此,该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综上所述,矿山建设和开采可能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潜在崩塌和水土侵蚀,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为冻土冻融,均为危害小,危险性小。(三)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及预测1、采矿活动对含水层影响现状评估该矿为露天开采,开采的矿体处在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开采地段汇水面积很小,大气降水可通过地表迳流自然排泄,且不会停留。矿区范围内没有较大含水地质体,现状开采条件下采矿活动未对地下水及地表水造成污染,因此,采矿活动对水资源环境影响程度为较轻。综上可知,矿业活动对含水层影响较轻。2、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预测评估矿山内无污染源,矿山生产活动中无“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及“有毒有害”废水排放,矿山规模小,不会使地下水因采矿而产生大幅下降,也不会产生地表水漏失现象,不会对矿区周围供水产生影响,因此预测矿山未来的矿山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环境境影响小。因此,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较轻。(四)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1、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破坏现状分析32矿区及周围无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和风景旅游区,矿山为新立矿山,尚未生产,无地表开采,现状对地貌景观无破坏。2、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破坏预测采掘场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预测:该采场的形成破坏了原始地形地貌景观,使原有的丘陵地形地貌产生不连续性;同时也改变了地形地貌景观格局,造成与原有自然景观不协调。预测评估露天采场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较严重。排土场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预测;排土场在矿区范围内,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类型为压占。预测评估露天采场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较严重。(五)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预测1、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矿山为新立矿山,现状无废石与废水产生,对矿区水土环境不产生影响。2、矿区水土环境污染预测分析(1)水环境污染预测分析预测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并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未排放有毒污染物,本矿不设置工业广场,不建设临时建筑,不涉及污水排放,矿区内的极少量的生活垃圾等集中堆放,及时拉走处理,不会造成水土体污染,因此预测矿区水土污染较轻。综上所述,从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水土环境污染四方面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现状及预测评估,评估结果为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较严重,其他均为影响程度较轻。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一)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各损毁地块的损毁时序,可划分两个阶段:建设初期,由于表土剥离等工程内容的建设将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同时对土地造成压占破坏,在矿区北部设置一处排土场用于堆放剥离表土。生产期间,地表开采对土地造成挖损破坏,石料33表土场(压占土地)采出后直接运至项目区,故不设置堆料场。项目开采生产工艺流程及土地损毁详表土场(压占土地)采掘场表土剥离(挖损土地)剥离物运出矿山图3-2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土地损毁图(二)已损毁各类土地现状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为新立矿山,尚未进行开采。(三)拟损毁土地预测与评估、拟损毁土地预测采掘场预测:矿区拟批复范围面积为6.24hm2。根据《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和《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本次开只对矿区范围内矿体覆盖区进行开采,矿区范围内其他无矿体区不进行开采,不破坏原始植被。矿山开采结束后,形成面积为2.33hm2的采掘场 (第一阶开采平台边坡面积0.15hm2,开采平台面积0.12hm2;第二阶开采平台边坡面积0.20hm2,开采平台面积0.30hm2;第三阶开采平台边坡面积0.21hm2,开采平台面积0.23hm2;最终开采平台边坡面积0.23hm2,开采平台面积0.89hm2。边坡面积合计0.79hm2,开采平台面积合计1.93hm2),排土场面积0.37hm2,矿区道路0.02hm2。故拟损毁土地面积为2.72hm2。项目单位通过与土地权属和主管部门沟通,获得该部分的土地使用权,用地性质为租用,拟损毁土地预测损毁情况见表3-6。3-6拟损毁土地预测损毁情况表34范围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hm2)损毁方式损毁程度土地权属采掘场03林地2.33挖损重度鸡西市城子河区城排土场03林地0310.37压占重度鸡西市城子河区城矿区道路03林地0310.02压占重度鸡西市城子河区城合计2.72———2、土地损毁程度分析本项目用地土地损毁方式包括压占、挖损等不同类型,不同损毁方式对土壤和地表植被破坏程度不同,复垦工艺难易程度不同,将土地损毁评价的等级分为3级:一级(轻度损毁)、二级(中度损毁)、三级(重度损毁)。参照“木桶原理”,各类用地的土地损毁程度取决于最差因子的情况,具体详见表3-7:表3-7土地损毁程度标准表项目轻度损毁中度损毁重度损毁损毁方式压占压占、挖损挖损、压占用地时间<2年2-5年>5年植被破坏程度轻度重度复垦难易程度较易,简单平整管护中等,简单清理,以土方工程为主较难,混凝土拆除,土石方运输,沟路渠配套建设由于本项目用地时间为11.5年,结合上述标准,土地损毁程度为重度,因此本项目各类用地土地损毁程度详见表3-8:表3-8损毁土地损毁程度统计表损毁单元面积(hm2)损毁类型损毁程度031有林地合计1采掘场2.332.33挖损重度损毁2排土场0.370.37压占重度损毁2矿区道路002002压占重度损毁合计2.722.72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分区原则及方法(1)分区原则“利于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分区时充分考虑开展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方35便性和可操作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原则:分区时结合矿山保护、开采等相关规划,重点突出对矿山地质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区段。“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原则:根据矿区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及重点防治对象的不同,同一类地质环境问题或同一类治理方式区段划为同一个区或亚区。“有利于矿山发展”原则: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要有利于建设绿色和谐矿山,有利于矿山实施可持续开采,有利于解决矿区人居安全问题。(2)分区方法在对地质灾害、含水层、水土环境污染、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进行现状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选取4各方面的评估结果作为预测指标,利用叠加取差法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分区标准见表3-9:表3-9各用途单元破坏程度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严重较严重较轻严重重点区重点区重点区较严重重点区次重点区次重点区较轻重点区次重点区一般区hm人为本”,在对本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根据本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分为较轻区和较严重区的情况,确定本项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结果为一般防治区和次重点防治区。(1)矿山地质环境次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在露天采场、排土场和矿区道路,面积为2.72hm2。潜在崩塌危害程度中等,其危险性中等;冻土冻融地质灾害弱发育,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矿山开采对含水层影响较轻;对土地资源影响较轻;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较严重。主要防治措施:对拟开采的采掘场进行表土剥离。矿山闭坑后露天开采平台覆土、种树,开采平台四周边坡底部栽植爬山虎。对排土场进行翻耕和种树,清理硬化地面,土地翻耕和种树。(2)矿山地质环境一般防治区:主要为除露天采场、排土场范围,面积为366.89hm2。潜在滑坡危害程度较轻;冻土冻融地质灾害弱发育,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矿山开采对含水层影响较轻;对土地资源影响较轻;复垦后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较轻。主要防治措施:对该区定期监测,做好维护。(二)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1、复垦区为生产建设项目损毁土地和永久性建设用地构成的区域,本矿山无永久性建设用地,因此复垦区面积即为拟损毁采掘场面积和排土场面积,面积为2.72hm2(其中采掘场面积为2.33hm2,排土场面积为0.37hm2,矿区道路面积为0.02hm2)。复垦区各地类利用面积及所占比例见表3-10:表3-10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表编码一级地类编码二级地类合计(hm2)占总面积比例(%)03林地2.72合计(hm2)2.72100.002、复垦责任范围复垦责任范围是指复垦区中损毁土地及不再留续使用的永久性建设用地构成的区域。本项目复垦区中无永久性建设用地,故复垦责任范围与复垦区一致,面积为2.72hm2。复垦责任范围(复垦区)拐点坐标范围见表3-11:表3-11复垦责任范围(复垦区)坐标表(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序号XY序号XY采掘场140420191.851420430.5452420206.59080420462.276337420229.01412420478.401486420234.82841420448.781589420243.94156420277.978637420271.25341420219.277717420278.41890420190.780873420295.951420181.069935420315.82214420175.86564420329.04926420173.59475420333.729420173.594420343.31581420175.51048420358.71541420178.68649420385.92372420183.06656145420437.761862420486.346216420446.84896036160420478.69037序号XY序号XY436420474.55880420465.0595420500.74900420439.726658420496.572506748420491.567150256338420397.224225420415.640448(三)土地类型与权属根据上述分析,复垦责任范围与复垦区一致,面积为2.72hm2。土地利用现状为有林地。复垦责任范围土地利用现状详见表3-12:表3-12复垦责任范围土地利用现状表编码一级地类编码二级地类合计(hm2)占总面积比例(%)03林地0312.72合计(hm2)2.72100.00复垦区、复垦责任范围土地权属状况见下表。表3-13复垦区(复垦责任范围)土地利用权属表权属地类03林地合计031有林地区城子河矿林场国有2.722.72总计2.722.72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一)技术可行性分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对拟开采的采掘场首先进行表土剥离,将表面质量高、珍贵的表土资源储存好,用以矿山闭坑后治理与复垦工作,针对露天依山开采易形成的崩塌地质灾害,矿山开采完后覆土,平整、种植38适生的植被,针对冻土冻融地质灾害,做好时刻监测工作,通过工程措施与监测措施相结合。一方面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一方面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整个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简单易实施,操作性强,在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二)经济可行性分析按照“谁开发,谁治理”的原则,黑龙江省鸡西市城海八队石英岩全权负责并组织实施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执行工作。矿山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本方案实施的组织管理。针对本矿山开采可能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在治理工程设计中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在经济上节约、降低成本。根据企业这些年的社会价值,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投资远远小于收益。因此,在经济上是可行的。(三)生态环境协调性分析通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程,有效地防止崩塌地质灾害的产生,项目区土壤得到改善,使地形地貌景观得到逐步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提高,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项目区产生明显的保水保土效益,涵养了水源、保持了水土、净化了空气的作用,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达到恢复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协调性的目的。二、矿山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一)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复垦区是生产建设临时损毁土地和永久性建设用地构成的区域。复垦区=已损毁土地+拟损毁土地。本项目无永久用地,临时用地功能为矿区采掘场、排土场和矿区道路,面积为2.72hm2,因此复垦区面积为2.72hm2,复垦区土地利用表4-1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编码一级地类编码二级地类合计(hm2)占总面积比例(%)03林地0312.7239合计(hm2)2.72100.00(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按照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流程,遵循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划等,在对复垦区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矿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根据复垦区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行政界线等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划分后满足内部性质相对均一或相近;单元之间有差异性;单元之间有一定的可比性。根据前文复垦土地损毁分析,损毁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较单一,按照复垦土地在复垦区内损毁的类型分为三个评价单元,即采掘场平台和采掘场底部合围区、排土场和矿区道路单元、采掘场边坡单元。2、初步复垦方向的确定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衔接,从矿区实际出发,通过对矿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公众意愿的分析,初步确定项目区土地复垦方向。(1)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复垦区土壤类型以暗棕壤为主,土地利用方式为有林地。企业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同时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这将为保障复垦方案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2)政策因素分析根据相关规划,复垦区的土地复垦工作应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原则,坚持矿区开发与保护、开采与复垦相结合,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并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3)公众参与分析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核实当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性质后,提出复垦区确定复垦方向以林地为主,在技术人员的陪同下,编制人员又走访了土地复垦影响区域的土地权利人,积极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并且提出建议希望企业做好复垦工作,建议采掘场平台及排土场以恢复林地和草地为40主。主综合以上因素分析,确定复垦区的复垦利用方向以林地为主。3、土地复垦适宜性等级评定(1)评价方法的选择本方案采用极限法对复垦区进行宜耕、宜林、宜草适宜性评价。极限法是基于系统工程中“木桶原理”,即分类单元的最终质量取决于条件最差的因子的质量。其计算公式为:式中:Yi——第i个评价单元的最终分值Yij——第i个评价单元中第j参评因子的分值(2)评价体系采用二级评价体系,分为适宜类和适宜等,适宜类分适宜和不适宜,适宜等再续分为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3)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指标选择地表物质组成、土源保证率(%)、土源土壤有机质含量(g/kg)、土源土壤质地、地面坡度(°)。(4)评价因素等级标准的确定根据《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2003)及地方相关标准,结合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建立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标准。土地复垦主要限制因素的等级标准见表4-2。表4-2土地复垦主要限制因素的等级标准限制因素及分级指标耕地评价林地评价草地评价地表物质组成壤土、砂壤土岩土混合物3等2等2等砂土、砾质砾质N土源保证率(%)80~10050~803等3等NNN土源土壤有机质含量(g/kg)10~62等2等41土源土壤质地壤土粘壤土、粘土2等砂土地面坡度(°)0°~6°6°~15°2等2等15°~25°3等N注:N为不适宜(5)土地复垦适宜性等级评定结果与分析在复垦区土地质量调查的基础上,将参评单元的土地质量与复垦土地主要限制因素的农林牧评价等级标准对比,若限制最大,适宜性等级最低的土地质量参评项目决定该单元的土地适宜等级。结果见表4-3、4-4、4-5、4-6。表4-3采掘场平台和采掘场底部合围区宜耕、宜林和宜草适宜性评价结果表土地质量状况评价类型适宜性主要限制因子备注地表物质组成为岩土混合物,土源保证率100%,土源土壤有机质质地为壤土耕地评价N地表物质组成覆土后,采用穴栽等方式通过局部覆土和整地达到复垦目的林地评价2等地表物质组成草地评价2等地表物质组成表4-4排土场和矿区道路宜耕、宜林和宜草适宜性评价结果表土地质量状况评价类型适宜性主要限制因子备注地表物质组成为岩土混合物、砂壤土,土源保证率100%,土源土壤有机质含量9g/kg,土源土壤质地为壤土耕地评价N地表物质组成翻耕后,采用穴栽等方式通过局部覆土和整地达到复垦目的林地评价2等地表物质组成草地评价2等地表物质组成表4-5采掘场开采边坡宜耕、宜林和宜草适宜性评价结果表土地质量状况评价类型适宜性主要限制因子备注地表物质组成为砾质,60°耕地评价N等地表物质组成、地面坡度无复垦为耕地林地草地条件林地评价N等地表物质组成、地面坡度草地评价N等地表物质组成、地面坡度表4-6各评价单元宜耕、宜林和宜草适宜性评价结果表评价单元适宜性等级耕地评价林地评价草地评价采掘场平台和采掘场底部合围区N等2等2等排土场和矿区道路N等2等2等采掘场边坡N等N等N等42(6)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及复垦方向确定通过定性分析,待复垦土地存在多宜性,最终复垦方向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即综合考虑生态因素、政策因素和当地居民的建议,确定该矿山各评价单元最终复垦方向。最终复垦方向确定的优选依据如下:采掘场平台和采掘场底部合围区: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采掘场平台和采掘场底部合围区适宜2林地、2等草地复垦,考虑到项目区周边主要为林地,依据“宜林则林”原则,本次方案确定将采掘场平台、排土场和矿区道路复垦为有林地。排土场和矿区道路: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排土场和矿区道路适宜2林地、2等草地复垦,考虑到项目区周边主要为林地,依据“宜林则林”原则,本次方案确定将采掘场平台、排土场和矿区道路复垦为有林地。采掘场开采边坡: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采掘场边坡适宜N等耕地,N等林地、N等草地复垦,不适宜复垦为耕地、林地及草地,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可知,采掘场平台和采掘场底部合围区、排土场和矿区道路复垦方向都为林地,采掘场边坡覆土操作性差,不适宜复垦耕地、林地及草地,开采终了边坡角为60°,开采边坡稳定,对开采边坡进行监测。详见表4-7。表4-7复垦区土地复垦方向表复垦单元评价单元复垦利用方向复垦面积(hm2)备注采掘场平台和采掘场底部合围区覆土、采用穴栽等方式通过覆土复垦为林地复垦单元2排土场和矿区道路0.39翻耕、采用穴栽等方式通过覆土复垦为林地采掘场边坡-0.79无复垦为耕地林地草地条件合计2.72(三)水土资源平衡分析该矿属于新立矿山,生产建设初期,矿山应对采掘场进行表土剥离。剥离表43堆放在排土场地内。(1)表土剥离量该矿矿区面积为6.24hm2,采掘场拟损毁土地面积为2.33hm2,剥离表土厚m离工程量为6990m3。(2)表土覆盖量根据复垦区土壤状况及土地利用类型,复垦林地的覆土厚度需达到0.35m,本项目复垦单元的复垦方向为有林地,需覆土的用地单元为采掘场平台,覆土面积为1.54hm2,项目表土覆盖工程量为5390m3。矿山建设前期表土剥离量完全满足复垦表土覆盖需求,表土为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将剥离盈余表土全部平整覆盖至采掘场开采平台。2、水源平衡分析该矿周边用地主要为有林地,无系统灌溉措施。本方案复垦方向为有林地,考虑到复垦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现有的水利设施,结合复垦方向为的特点,在复垦责任范围内不修建灌排工程设施。同时矿山最低开采标高远高于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不会形成采坑内积水的情况。治理与复垦后栽种树种为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