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年糕的作文_第1页
打年糕的作文_第2页
打年糕的作文_第3页
打年糕的作文_第4页
打年糕的作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打年糕的作文【篇一:打年糕】

年糕,人人都尝过,年糕有韧性又可充饥,成为大家最爱的食品。年糕的口味也很多,随个人意愿,有甜的,有咸的,不过,你知道年糕是怎么做的吗?

现在的年糕大多用机器制作而成,口感总有些欠缺,如果是纯手工制作的年糕那才叫一个绝!

年糕的原材料就是米,先把粳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再放入碾米机碾成粉,放在一旁待用。接下来就到了最关键的一步:烧火。年糕的好吃与否全在这火候上。柴禾要选用桑树枝,还得有专人控制等烧得差不多了,灶上放一个大蒸屉,铺上稻草,再铺一块纱布,然后,就可把碾成粉状的米倒入。不过,这可不是一股脑儿全倒进去,要分拨倒,先在纱布上铺第一层,等它熟了,再铺第二层,以此类推。这样做不光是为了把年糕做好,还有着年年高升的寓意。

等粉在蒸屉里凝固后,把蒸屉取出,将年糕倒在石臼中,把稻草清理干净,铺上纱布,让两个身强力壮的男人一人一个木槌,你一下我一下,轮流打年糕,这可是个力气活。慢慢地,年糕有韧性了,将它取出,用绳子把年糕切成块,就大功告成了。

手工制作的年糕比机器做得好吃,不过现在很少见,打年糕也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闪光点。

【篇二:打年糕】

年糕,大家应该都尝过,可是打年糕你们见过吗?今天,就让大家瞧瞧打年糕。

下午,爷爷来电话说:“佳佳,等一下,我要来接你去看打年糕。”话音刚落,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到了那里,我走进去一看,地面上放了一个大大的石缸;旁边有一个宽大的盆子,盆子里放了许多磨碎的粉;盆子旁边有两个大锤;两条长板凳上有一块板子,板子上有一块很大的布和一块毛巾。

开始打年糕了:先把粉拿去锅上蒸,大概蒸半个小时。蒸完后,把它放到石缸里。之后就开始打了。首先,两个人拿着锤头面对面按着顺序你打一下,我锤一下。打时不能打得太重,也不能打得太轻。如果打得很重,就会打出一个洞。然后把它翻一个身,用毛巾擦一下石缸,防止被粘住,然后接着打。打完后用布把米粉团全部包住,之后用木棍轻轻地在上面滚来滚去。最后把它放在旁边。这样一块又大又白的年糕就做成了。

后来,爷爷用一把刀从刚打好的年糕上切了一块给我。我感觉这块年糕十分好吃。现在你们知道怎样打年糕了吧!爷爷还告诉我年糕表示节节高的意思,吃了年糕,明天的幸福生活会更加美好!

这次看打年糕,让我明白了:年糕就是这样做成的。以后,我一定要观察其它点心,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我希望明年的学习成绩也要像爷爷说的那样节节高。

【篇三:打年糕作文】

一大早,我就兴奋地钻出暖暖的被窝,要去乡下看打年糕。

一路上,我总觉得去乡下的路特别长,妈妈车开得特别慢,好不容易到了乡下。“咦,家里怎么没人?”

我沿着小路找去,小河边有一座新建的小屋子,那边围了好多的人。我跑过去,发现这是蒸米粉的地方。全村的人都在这里,有人烧柴火,有人打水,有人和米粉,有人上灶……真是热闹。先把米粉和水放在一个盆里,搅匀。小屋里有个灶台,大锅上有个木桶蒸笼。把搅匀的米粉慢慢洒进木桶,蒸熟。然后运到真正打年糕的地方。把熟粉倒入石臼里,来两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每人拿一个“石榔头”。你一锤我一锤,把米粉打结实。边打边洒入一些水,防止“石榔头”和年糕粘在一起。最后用线把年糕切成一条条方块,放入匾中,可以运回家了。我看着又香又软的年糕,忍不住尝了一口,一个字――“美”。

【篇四:打年糕】

年糕年糕年年高,白白胖胖真可爱。早就吃过年糕的美味了,可却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不过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嘿嘿,余姚日报小记者夏令营一日游活动,让我找到答案。

这次夏令营活动中,我在水中捉了小鱼,欣赏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叶笛表演,看见了巨大地水车和他创造出的彩虹,还和伙伴们在水上乐园快乐的嬉戏……但是印象最深的还是制做年糕的过程。

经过对两位高手伯伯的询问和认真的观察,我才知道做年糕的时候,先把米浸泡在水中,一段浸泡时间后,把“米胖子”放进大锅里面蒸,烧啊烧啊,“白胖子”兄弟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变成了一大锅米饭,然后把米饭放进特质的容器里敲打,越敲这个米饭越黏,渐渐地变成一个大米团,一阵又一的阵香味也飘进了我们的鼻子中,大家都忍不住流出了口水,真想一口气把它们吃个精光。

米团打好后,两位伯伯就现场用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圆圆的“年糕团胖子”,细细长长的“年糕条先生”……我们都饿狼似的猛扑过去,抓起年糕就往嘴巴里塞,边吃边不由自主的说:“年糕实在太美味了!”

快乐的夏令营活动,就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但年糕的美味却还久久的留在我的脑海里。

【篇五:打年糕】

你看见过打年糕吗?我看见过!并且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那种!因为今年我们一家子是在姥姥家过的年。粑粑锤和粑粑铲是木头做的,粑粑槽是石头做的。三尺见方的粑粑槽摆放在堂屋的正中间。

刚吃过早饭就开始打年糕了。干净利索的二舅妈跑步从厨房端来一大篮子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倒在洒了一层薄水的粑粑槽里,各站一方的二舅和三舅连忙拿起粑粑锤你一锤我一锤的打起来,粑粑锤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啪啪的重重地打在糯米饭上,大约打了十来分钟原来一颗一颗的饭粒却变成了抱成一团的大雪球。满头大汗的两位舅舅还有节奏的发出嗨——嗨的吆喝声。粑粑越打越粘,粘在两个粑粑锤上像一条被拉来拉去的白色带子,软软的稠稠的。二舅喘着粗气一声令下:好了,起槽!我们赶快拿来粑粑铲七手八脚地一次性把它铲到打上蜡油的桌子上,舅妈们麻利地揉呀揉,两手一挤挤出一个包子大小的团,左手一掐右手一拧这样一个一个的糯米团按距离整整齐齐地放在桌子上,再用一块光溜溜的板子不偏不倚地压上去。听舅妈说这可是技术活哟!压轻了粑粑就厚厚地,不漂亮,吃的时候难得烧熟。压重了呢就太薄,容易裂。由于越好的糯米团收缩性越强就要多压一会儿。我窜上窜下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心怕有什么闪失。过了几分钟揭开木板,呀!一排排雪白的圆圆的年糕终于做成了!三舅妈把这些艺术品五个五个的重起来放在另一盏桌面上。四家人的年糕整整花了一天时间才做完呢。舅舅说:现在的新农村虽然家家都机械化了,但是打年糕这活都还是喜欢手工制作,因为这样做的年糕好吃还能使过年的气息更浓!

通过亲身体验这次最古老最原始的打年糕过程使我深深体会到:打粑粑要准,捏粑粑要快,压粑粑要平,收粑粑要齐。老祖宗创造出来的老方法我们永远不能忘!

【篇六:年糕】

温岭有一传统早点,那就是手打糕,当地人一般称之为“年糕”。就是在鲜蒸年糕中放入自己喜欢的菜肴,比汉堡包好吃几百倍!

一大早,在小区门口或者背街小巷中,可以看见一大堆人围着一个小摊,这就是糕摊。糕摊,盆里分别盛着绿豆芽、洋芋头丝、油条等料作。卖糕人站在桌前,一手从棉褥下的糕团中抓出一团白糕,然后在桌板上一揉、一摊,就做成了一个敞篷船外形的兜,然后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从桌前脸盆中以手代筷各撮一点料作排在兜里,像包饺子一样地把底部和两边合拢,一筒嵌糕就成了,再用汤匙舀点汤浇在糕里,使糕吃起来更有味道。

糕摊在温岭街头十分常见,但是有名的却只有几处,比如贪吃街的石板屋、五角场这些糕摊,在城区是颇有名声的。人们往往不惜套远路,也要赶来,因此,这些糕摊都是生意兴隆、人满为患,买糕的人往往围着长桌挤成几圈争相购买。

温岭人喜欢嵌糕的情节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文化,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篇七:打年糕】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打年糕,我一到那里只见打年糕的队伍已经排的很长很长了,可能是因为今天不下雨吧!

我们等了好长时间,终于轮到我们了。我们把米先给磨米机旁的阿姨,那个阿姨把米磨成水粉,接着一个叔叔把它装进布袋,然后,在压水机里过了很久把水弄干,从布袋里还不停的发出一股浓浓的酸味。压好了,再放到柜台上解开布,从里面把粉倒出来,再在过掳板上把大团面粉变成小的碎片,再倒入锅中,煮熟,然后剪成条形就好了,这时有一股迷人的香气散出来了。

我第一次看见年糕的制作方法,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

【篇八:打年糕】

我在过年时最想看到的就是打年糕了,这不,我刚一听到老家又要打年糕的消息,就一定要拉着爸爸妈妈去看。车一停,我马上向农家小院飞去。原来,这个村里的几十户人家都在这里打年糕。

“咚、咚”,大木棰敲击石臼的声音,像打雷一样震耳欲聋。我好奇地四下张望,只见晒场上并排垒起了两个“老虎灶”,锅子上面是两个大蒸笼。蒸笼里热气腾腾的。里面蒸的是什么东西?张家大伯看出了我的疑惑,走过来,打开了蒸笼,笑着说:“小秀才,城里人还没看过打年糕吧。来看看里面是啥?”

蒸笼一揭,一股白汽像潮水般涌了出来。原来,里面蒸的是白白的糯米粉,平平地铺在蒸笼里的纱布上。缕缕的热气白雾,夹杂着米香,迅速裹住了每一个人。炉下的火烧得旺旺,把我的脸蛋照得通红。

“好了,起锅了!”那边李家二叔揭开了另一个蒸笼,我赶紧钻过去看。李家二叔与张家大伯一起紧紧地攥住纱布的四个角,就像打渔人提起满澄澄的鱼网一样。“来喽,让让!”他们两个稳稳地向屋内的石臼奔去,我奶奶顺势往糯米粉上抹冷水。“啪”一声,那大粉团子就翻个身,滚进了石臼。

随后,李家二叔举起了10多斤重的大木棰,涨红了脸,一下一下地使劲向石臼里的大粉团子砸去。“啪—啪—”粉团子像顽皮的孩子一样,似乎跳了起来。紧接着,奶奶用手醮了凉水,猛地将粉团子翻了过来。在一砸一翻之间,粉团子变得越来越富有弹性。“噗!”转眼之间,粉团子被捧进了圆匾之中。边上的大婶们用线切下一小块,醮上桂花和白糖。一股甜甜的味道,让口水像放开闸门似的汩汩往外冒。在我张家大伯用一块醮了点水的白布,盖在上面,他用力地压,转眼之间,一个超级大年糕就出来了。那可是一个大圆匾似的大年糕!

我作为“特别嘉宾”,有幸受邀在年糕上“点花”。你可能不知道什么叫点花吧?我来告诉你,“点花”就是用一把大人手指粗的小稻草束,醮上胭脂红,在年糕上轻轻点。年糕上就会留下一个个红色的像梅花一样的印记。我小心翼翼地拿起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