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省吉安市桃溪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江西省吉安市桃溪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江西省吉安市桃溪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江西省吉安市桃溪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江西省吉安市桃溪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江西省吉安市桃溪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细胞衰老主要特征的描述,属于结构改变并且错误的是A.细胞膜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能力减弱

B.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体固缩C.核孔是离子,水分子等的运输通道

D.酶活性减弱,使代谢速率下降参考答案:B2.已知某植株的高产与低产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300对亲本均分为2组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组别杂交方案杂交结果甲组高产×低产高产:低产=7:1乙组低产×低产全为低产

A.高产为显性性状,低产为隐性性状B.控制高产和低产的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C.甲组高产亲本中杂合个体的比例是1/3D.甲组中高产亲本个体自交产生的低产子代个体的比例为1/16参考答案:C由甲组的杂交结果可推知:高产为显性性状,低产为隐性性状,A正确;控制高产和低产的基因为不同的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二者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正确;假设高产由基因M控制,低产由基因m控制,甲组的杂交子代高产:低产=7:1,即杂交子代低产的比例是1/8,说明亲本高产植株产生m配子的比例是1/8,进而推知:甲组高产亲本中杂合个体的比例是1/4,C错误;甲组高产亲本中,只有杂合个体(Mm)自交才能产生低产子代(mm)个体,因甲组高产亲本中Mm的比例是1/4,所以自交产生的低产子代个体的比例为1/4×1/4=1/16,D正确。【点睛】甲组实验,高产与低产亲本杂交,子代高产:低产=7:1,说明高产对低产为显性性状(相关基因用M、m表示),且高产亲本植株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因低产亲本(mm)只产生一种基因型为m的配子,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与高产亲本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相同。若高产亲本中杂合个体(Mm)的比例是X,则纯合个体(MM)的比例是1—X,进而推知:高产亲本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M∶m=(1—X+1/2X)∶1/2X=7∶1,解得X=1/4。在此基础上,即可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3.用15N标记细菌中的DNA分子,然后又将普通的14N来供给这种细菌,于是该细菌便用14N来合成DNA。假设细菌在14N的培养基上连续分裂两次产生4个新个体,它们DNA分子中的含15N的DNA与含14N的DNA的比值是(

)A.1:3

B.1:2

C.1:1

D.1:7参考答案:B4.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与之不符的是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往返

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参考答案:A5.下列关于细胞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③柳树成熟的筛管细胞中的细胞核和线粒体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④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⑤蛙红细胞、人肝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不断更新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参考答案:C6.右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B.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c所示变化C.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D.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参考答案:C7.为了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物质,预计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物质,但结果出现了放射性物质。则标记的元素及误差原因是

A.P,培养时间过长

B.S,培养时间过长。

C.P,搅拌不够充分

D.S,搅拌不够充分参考答案:A8.下列关于细胞物质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在受到刺激时能释放神经递质,改变突触后膜电位B.水分子进出细胞时是以逆浓度梯度方式进行跨膜运输C.溶酶体分解病菌剩下的废物可通过胞吐排出细胞D.K+外流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B【名师点睛】本题易错点总结(1)神经递质作为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反应,本身不参与细胞代谢(2)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顺浓度不耗能(3)溶酶体可以分解细菌,物质可以被重新利用,也可以吐过胞吞的作用排出细胞(4)钠钾泵使膜内高钾离子膜外高钠离子,静息电位与钾离子外流有关,动作电位与钠离子的内流有关9.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参考答案:B【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下丘脑地位和功能: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大脑皮层是控制人体的中枢神经,属于高级神经中枢,分为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能够思考、学习、记忆.【解答】解: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而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选:B.10.取一个精原细胞(2n=16),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含15N的染色体和含14N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8、16

B.16、16

C.16、8

D.8、8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已知一个精原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全部为15N,放在全部为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有丝分裂结束后,每个双链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这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既含15N、又含14N,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的两条链均含1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2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条子染色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变为16条,其中有8条含15N,有16条染色体含l4N,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1.人们用某些化学物质喷施于农作物表面后,能形成单分子层,阻碍水分的散失。运用这项技术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有利于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B.不会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C.可能会降低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的运输速度D.对植物吸水的速度会造成影响参考答案:B12.小麦的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组成葡萄糖的碳、氢、氧三种元素分别来自()A.CO2、CO2和H2O B.CO2、H2O和CO2 C.CO2、H2O和H2O D.C5、H2O和CO2参考答案:B【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解答】解:根据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6CO2+12H2OC6H12O6+6O2+6H2O可判断:组成葡萄糖的碳、氢、氧三种元素分别来自CO2、H2O和CO2;释放的O2来自H2O;水中的氢、氧两种元素分别来自H2O和CO2.故选:B.【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要注意,光反应需要暗反应提供的ADP和Pi,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两者相互依存,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13.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由此可推断该雌鼠的突变型基因为A、显性基因

B、隐性基因

C、常染色体隐性基因

D、X染色体隐性基因参考答案:A14.如下图是某生物(2n=4)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甲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

B.图乙中①和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A、a一定是基因突变产生的

C.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4、4

D.图甲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图乙中有一个染色体组参考答案:C15.下图为某一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关甲、乙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物质及能量代谢途径示意图(NADPH指光合作用中的[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两类色素位于类囊体薄膜上B.甲中产生的O2进入乙中被利用需要通过3层生物膜C.乙产生的ATP可用于甲过程H2O裂解释放O2D.乙中的ATP主要在生物膜上生成参考答案:BC【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表示叶绿体,乙表示线粒体,在甲中进行的是光合作用,在乙中进行的是呼吸作用。【详解】A、甲表示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的两类色素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这两类色素位于类囊体薄膜上,正确;B、叶绿体和线粒体一样都分为内膜和外膜,O2从叶绿体中逸出需要经过两层膜,再进入到同一细胞的线粒体中还需要经过两层膜,共计4层膜,错误;C、由图可知,线粒体产生的ATP可以供给叶绿体暗反应使用,H2O裂解释放O2属于光反应,错误;D、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正确。故选BC。【点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图:1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温和低温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相同

B、都可以被蛋白酶催化水解C、酶与无机催化剂都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酶的专一性体现在每一种酶都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参考答案:C17.Rubisco是大量存在于植物细胞叶绿体中的酶,参与CO2与C5反应,其活性远远低于其它酶。该酶有两个CO2结合位点a、b,其中CO2分子与位点a结合,激活该酶,进而促进位点b上的CO2的固定进程。下列关于Rubisco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植物的根尖细胞中含有合成Rubisco的基因,但不能合成RubiscoB.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的Rubisco起调节作用,可促进CO2的固定C.黑暗条件下,只需CO2激活Rubisco即可发生暗反应,生成有机物D.Rubisco的活性远远低于其他酶,说明它是一种不具有高效性的酶参考答案:A【分析】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详解】A、Rubisco是大量存在于植物细胞叶绿体中,而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其不含Rubisco,这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决定的,A正确;B、Rubisco是酶,起催化作用,不是调节作用,B错误;C、CO2分子与Rubisco的位点a结合,激活Rubisco,进而催化位点b上的CO2固定,但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物质条件,不是黑暗条件下能发生的,再者暗反应需要多种酶共同作用,C错误;D、Rubisco活性远远低于其它酶,这不能说明其和无机催化剂相比不具有高效性,D错误。故选A。【点睛】证明酶高效性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即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的,而不是相对于其他酶。18.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对细胞内液的影响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肌肉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参考答案:A略19.如图为人体内的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则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都发生在AC时期B.在AC时期细胞发生了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C.DE时期表明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分离D.若该图为减数分裂,则CD时期的每个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参考答案:BA、AC是染色体复制时期,是间期,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基因重组有2类,一类是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另一类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B、AC是染色体复制时期,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故在AC时期细胞发生了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B正确;C、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D、若该图为减数分裂,则CD时期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其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

20.某农田弃耕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演替,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优势植物和常见植物记录如下表.相关判断错误的是()弃耕年数优势植物其他常见植物0~1马唐草

1飞篷草豚草2紫菀豚草3须芒草

5~10短叶松火炬松50~150栎等硬木树山核桃A.在演替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物种,并取代原有的物种B.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C.群落演替使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D.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比较缓慢参考答案:A【考点】F6:群落的演替.【分析】1、据表格分析,群落演替的起点是农田,属于次生演替,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解答】解:A、在演替过程中是优势物种的取代,但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是由其他地方传播来的,A错误;B、由题表可知,该演替过程为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B正确;C、群落演替中物种组成越来月复杂,使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C正确;D、由题表可知,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需要的时间较长,比较缓慢,D正确.故选:A.21.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双亲中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交配后代中雌果蝇与亲代中雄果蝇的眼色相同,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的眼色相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亲代雌果蝇和雄果蝇的体细胞中都存在控制眼色的基因B.F1雌雄个体交配,F2中出现红眼果蝇的概率为3/4C.F1雌雄个体交配,F2中各种表现型出现的概率相等D.F2雌雄个体的基因型不是与亲代的相同,就是与F1的相同参考答案:B【考点】伴性遗传.【分析】亲代基因型为XAX﹣和XaY,其后代为XAXa、XAY、X﹣Xa、X﹣Y,不符合题意;或者是XaXa、XAY,后代为XAXa、XaY,符合题意;若F1雌雄个体交配,F2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F2中出现红眼果蝇、白眼果蝇的概率均为.【解答】解:A、因为果蝇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则体细胞中基因型相同,即亲代雌果蝇和雄果蝇的体细胞中不存在与眼色有关的等位基因,A正确;B、分析题意可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F2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F2中出现红眼果蝇的概率为,B错误;C、若F1雌雄个体交配,F2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Y、XaXa、XaY,表现型为红雌:红雄:白雌:白雄比例为1:1:1:1,C正确;D、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F2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F2雌雄个体的基因型不是与亲代相同,就是与F1相同,D正确.故选:B.22.常温下进行下列处理,没有显色反应的是A.用派洛宁处理RNA

B.用碘液处理淀粉溶液C.在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D.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班氏试剂参考答案:D【知识点】细胞中糖类、蛋白质、脂质及核酸的实验解析:吡罗红遇RNA呈红色反应;碘液遇淀粉呈蓝色;豆浆中含有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而葡萄糖是还原性糖,遇裴林试剂在60-65℃水浴加热才呈砖红色沉淀。故选D。23.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

D.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故A、C错误,B正确;测交实验是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并能在具体的问题分析中具体运通,难度不大。2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元中的核酸和蛋白质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鱼体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C.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其在活细胞中的含量是最多的D.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完全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个人完成参考答案:B25.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某一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B.除部分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生物细胞中DNA较多,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参考答案:D26.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完整幼苗。下列对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花粉不含完整的基因组,不能培养成单倍体植株B.选择植物幼嫩的部分作外植体,更易诱导脱分化C.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不需添加有机碳源但需要光照参考答案:B植物的花粉不含完整的基因组,可以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A错误;选择植物幼嫩的部分作外植体,其分裂能力较强,更易诱导脱分化,B正确;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只进行了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不需添加蔗糖,D错误。27.根据给出资料,判断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细胞核细胞膜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内质网细胞壁中心粒A.⑥和⑧只共存于动物细胞中

B.②和④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C.①和③都是由双层膜包围的结构

D.⑤和⑦只共存于植物细胞中参考答案:【知识点】B1

细胞质和细胞器【答案解析】A解析:内质网和中心体共存于动物细胞和低等的植物细胞中,A错;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和核糖体,B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包围,C正确;叶绿体和细胞壁共存于植物细胞中,D正确。28.原产欧洲南部喷瓜的性别不是由性染色体决定,而是由3个复等位基因aD、a+、ad决定的,aD对a+为显性,a+对ad为显性,它们的性别表现与基因型如下表所示:现有两株喷瓜杂交,产生的后代有雄株、雌雄同株、雌株这三种性别的表现型,则其比例为性别类型基因型雄性植株aDa+、aDad雌性植株adad两性植株(雌雄同株)a+a+、a+adA.4:2:1

B.2:1:1

C.1:1:2

D.1:2:1参考答案:B根据分离定律及题意可知:两株喷瓜杂交,产生的后代有雄性(aDa+、aDad)、雌雄同株(a+a+、a+ad)、雌性(adad)这三种性别的表现型,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Dad×a+ad,所以子代基因型为:aDa+:aDad:a+ad:adad=1:1:1:1,因此子代中雄性:雌雄同株:雌性=2:1:1,故选B。29.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②属于神经末梢B.该神经元有多个轴突和多个树突C.该神经元位于膝反射的反射中枢D.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负电波沿神经纤维传播参考答案:D【分析】此图是神经细胞的结构图,也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图示中:①是树突,②是神经末梢。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弧上有几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就有几个神经元构成该反射。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图中①指树突,②指轴突末梢,所以②是神经末梢,①不是,A错误;该神经有1个轴突和多个树突,B错误;膝反射是二元反射弧,其反射中枢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中,C错误;刺激该神经元轴突可以产生一个负电波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传播,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元、反射弧结构及反射活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0.a和A、b和B、c和C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参考答案:A31.研究发现果蝇的Indy基因与体内的能量利用和储存有关。该基因变异后,可限制果蝇细胞水平的能量吸收,如果对果蝇进行节食处理,果蝇的寿命也会明显延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Indy基因变异后,果蝇细胞不再衰老,细胞寿命延长B.只要对果蝇的基因进行诱变,就可限制果蝇细胞水平的能量吸收C.果蝇Indy基因的正常表达是通过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D.果蝇Indy基因的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参考答案:DIndy基因变异后,果蝇的寿命明显的延长,说明果蝇体内细胞衰老的速度减慢,而不是不再衰老,A错误;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对Indy基因进行诱变,不一定能限制果蝇细胞水平的能量吸收,B错误;果蝇Indy基因的正常表达是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C错误;果蝇Indy基因的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D正确。32.人工获得非特异性免疫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内,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某一时期”最可能是

A.受精卵

B.幼体

C.囊胚

D.原肠胚参考答案:答案:C33.将叶绿体的类囊体悬浮在pH为4的缓冲液中,使其内外部在这种酸性条件下平衡,然后将类囊体快速转移到含有ADP和Pi的pH为8的缓冲液中,发现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合成了大量ATP。以下分析合理的是A.类囊体在pH为4的缓冲液中被破坏

B.实验中必然存在H+的主动转运C.叶绿体中合成ATP需要酸性环境

D.ATP的合成与H+浓度梯度有关参考答案:D34.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右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参考答案:【知识点】J2

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及种群密度调查【答案解析】C前4年,λ值为定值,λ-1=0,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5年λ-1小于0,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性;A正确;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B正确;第8到16年间λ-1不是一个定值,说明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第10年的种群数量最少,C错误;由图示曲线图趋势知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D正确。35.5.某植株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随温度而变化的趋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A表示植物真正光合速率

B.曲线C表示植物有机物净积累量C.进行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不同

D.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产量参考答案:B3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参考答案:B37.下图为某家族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I6的基因型为BbXAXa

B.如果II7和II8生男孩,则表现完全正常

C.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红绿色色盲症

D.若III11和III12婚配其后代发病率高达2/3参考答案:C38.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可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C.不同的群落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玉米或竹子高矮不齐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参考答案:A【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分析】1、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地演替.2、群落演替的原因(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2)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解答】解:A、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A正确;B、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C、不同的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错误;D、玉米或竹子属于种群,未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特征及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9.下图是玉米细胞内某基因控制合成的mRNA示意图。已知AUG为起始密码子,UAA为终止密码子,该mRNA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为“…甲硫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亮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合成上述多肽链时,转运亮氨酸的tRNA至少有3种C.转录该mRNA时一个碱基(箭头处)缺失,缺失后的mRNA翻译出的第5个氨基酸是

半胱氨酸D.若该基因中编码半胱氨酸的ACG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说明ACT也是终止密码参考答案:C【命题立意】意在考查基因的表达与基因突变A、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B、分析图中的mRNA上的碱基,找出起始密码子AUG,然后依次找出其它氨基酸的密码子,可知三个亮氨酸,有两个密码子是相同的,表明合成上述多肽链时,转运亮氨酸的tRNA有2种,B错误;C、如果箭头处的碱基缺失,在缺失后翻译时第5个氨基酸的密码子是半胱氨酸,C正确;D、终止密码是位于mRNA上的,mRNA没有碱基T,因而ACT不可能是终止密码,D错误。【易错警示】RNA上的碱基没有T,DNA上的碱基没有U。

40.(02上海卷)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参考答案: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生物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生物技术相关问题:(1)无菌技术目的是获得纯净的培养物,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筛选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果醋制作过程中时,醋酸菌在___________时,可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3)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醇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其产生的___________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水解,发酵完成后需加盐腌制,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4)制作泡菜时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___________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___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5)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3).氧气、糖源充足

(4).蛋白酶和脂肪酶

(5).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6).盐酸酸化

(7).重氮化

(8).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分析】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无菌技术,即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微生物筛选是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其化学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腐乳制作过程中,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适宜温度为15℃~18℃,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发酵完成后,需装瓶加盐腌制,向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加盐,盐能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盐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由提取物的性质和材料特点而定,由于玫瑰精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等性质,蒸馏时可以被水蒸气携带出来,所以常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