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1页
重庆市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2页
重庆市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3页
重庆市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4页
重庆市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传道

聂鑫森

纪于天不知不觉已届古稀。

他曾是一个壮如牛犊的码头搬运工,流年似水,说老就老了。

纪于天常感叹什么都在变,值得庆幸的,是他京剧票友的身份始终没变,从小到老,痴迷的就是西皮二黄,生旦净末丑的好戏,真还看过不少。自然也酷爱唱几嗓子,专攻老生,尤钦服马连良的“马派",行腔念白,形也似,神也似。几乎每个夜晚,他都很忙,或掏钱买票看戏,或参加票友的聚会,或在家里打开录放机,放进京剧的光碟,津津有味地听。对于别人的求教,他一概不会拒绝,问什么答什么,“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南麒北马关外唐”……答完了,自矜地一笑:“我这是为祖师爷传道!"

“祖师爷"是谁呢?是梨园神李隆基,还是历朝历代的名角大腕?他没有明说。这个“道”是什么内涵?没有人问过,但从他嘴里说出来,又庄重又古雅,让人萌生悠悠思古之情。

有一天夜晚,纪于天在剧院看完戏,回到家门口,正要掏钥匙开门,发现钥匙忘记带了,只好把门轻敲,再用京腔道白:“老伴儿,开门来!"

老伴儿在里面闷声回答:“谁是你老伴儿?你的老伴儿是京剧!”他立刻接上话:“此言甚是!"

纪于天就是这么一个有意思的人。

省城的一个京剧团,又来到了古城。海报早贴出来了,要连演十晚。头三晚的戏码是《姬归汉》《群英会》《野猪林》。纪于天很欣赏这个团的演员,“马派”老生,“程派"“青派”小生,“侯派"花脸,“杨派”武生,人才济济,争奇斗艳。他能不去买票一饱眼福吗?但这次他却不用去买票了,有人把票送上门来。

送票的叫牛金,四十来岁,在本市外贸局工作。他爹与纪于天是码头挑箩的老同事,又在这条小巷里做了几十年邻居。牛金当然早搬到单位的宿舍楼去了,回来的也不多,什么时候都是一副匆匆忙忙的样子。

纪于天很惊异:这父子俩是压根儿不看京戏的,牛金怎么有这个兴趣了?

牛金坦言相告:“我爹让我来找纪伯伯帮忙,您千万别推辞。过几天,有一个美国的华裔客商来洽谈业务,据说他是个京戏迷,晚上得招持他过过戏瘾吧。我不懂这个,临时抱佛脚,想请你陪我先看几场戏,再听你说说戏,以便我和他交谈时,有个共同的话题。或许他一高兴,合同就签下了。"

纪于天笑了,说:“我并不缺这几个买票的钱。你想粗粗了解京剧也罢,为了工作也罢,我愿意陪同,这不是为祖师爷传道嘛!”

牛金说:“那是,那是。这是戏票,头三晚的。我们在剧院里碰面吧。"

票的座位不错,都是第二排正中的,票价也不算贵。第一晚,牛金早早地到了剧院,和纪于天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文姬归汉》。散戏后,谦恭地请纪于天去了一家茶馆,在一个雅座里喝茶、吃夜宵、聊天。

“纪伯伯,《文姬归汉》是程派的名剧,程派唱腔怎么听起来格外一个味儿?”

纪于天说:“你问得好。程腔讲究若断若续、藕断丝连、缠绵悱恻,称之为‘鬼音’。它不‘直’着出来的,而是走了一个曲线,音量似乎不大,但有力度。这个饰蔡文姬的演员,是地道的程派传人,功夫很深。"

“哦。”

“我虽是习老生的,平日程腔也听得多。比如剧中蔡文姬唱的‘荒原寒日嘶胡马,万里云山归路遐……’这一段,是西皮原板,我给你学学。"

纪于天用手在桌上敲着板眼,尖起嗓子唱起来。唱到精彩处,牛金也学着喊了一声“好。”纪于天笑得满脸放亮。

“小牛,明晚是《群英会》,唱小生的周瑜和演丑角的蒋干,最值得一看。"“我会准时到场的,纪伯伯。”“也许你从此就爱上京剧了。"“但愿如此!”

第二晚,牛金在开幕前几分钟,才匆匆赶来,坐到纪于天旁边的座位上。戏演到一半,开始中场休息,他们去吸烟室吸烟。牛金的手机响了,他“哼哼哈哈"地通完话,抱歉地对纪于天说:“单位里有急事,来了份海外传真,我得去处理一下。纪伯伯,真对不起。”

“明天去处理不行吗?"

“人家等着答复哩。心为形役,没办法!”

牛金急急地挤出人群,像一尾鱼,眨眼间就不见了。

这么好的戏,牛金半场退席,纪于天觉得很遗憾。

过了一会儿,纪于天忘记了身边少了个人,专心专意地看戏,看得浑身发热,喉头发痒。

第三天晚上,牛金没有来看戏。他在白天打了个电话给纪于天,说那个美国华裔客商不来了,派了他的一个部下来洽谈。这个部下是个地道的美国人,他特别爱听交响乐……

纪于天孤零零地看完了《野猪林》。旁边那个空着的座位,他总是忍不住去瞅瞅,心里仿佛空了一大块。今夜,他怎么啦?看京剧都会分心,怪!

走在回家的路上,见身前身后无人,纪于天唱起了剧中人林冲的一段“反二黄散板",声腔凄凉悲切:“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

不远处的树丛后,不知谁大声喊了一声:“好!"纪于天心头一热,喊了一嗓子:“谢谢您啦!”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段首先交代了纪于天的年龄、身份、爱好等内容,初步展现了纪于天的形象,为下文情节张本。

B.由纪于天与老伴儿的隔门对话可看出,纪于天幽默诙谐,但老伴儿却暴躁易怒,两人形成鲜明对比。

C.纪于天一个人看完了《野猪林》,但这次他“看京剧都会分心",写出了纪于天对牛金没来看戏的失落。

D.回家的路上,纪于天唱起凄凉悲切的唱段,引来树后路人的大声叫好,说明尽管知音难觅,但总还是有人欣赏,升华了主题。

7.关于小说中牛金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介绍牛金的工作,以及牛家父子和纪于天的关系,为下文写牛金请客的原因和爽约作了铺垫。

B.牛金平时压根儿不看京戏,最初为了招待客户请纪于天看戏,但在纪于天的影响下,他也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牛金第一次看戏“谦恭”,第二次看戏“开幕前几分钟,才匆匆赶来",第三次看戏“没有来”,三次看戏动态地展现了人物形象。

D.牛金尽管是次要人物,但小说主要从语言角度对其进行了描写,使其形象鲜明,很好地反衬了纪于天的形象。

8.怎样理解小说中纪于天的“为祖师爷传道"?(6分)

9.聂鑫森的小说引人入胜又深含文化底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铸剑(节选)

鲁迅

当眉间尺肿着眼眶,头也不回地跨出门外,穿着青衣,背着青剑,迈开大步,径奔城中的时候,东方还没有露出阳光。杉树林的每一片叶尖,都挂着露珠,其中隐藏着夜气。但是,待到走到树林的那一头,露珠里却闪出各样的光辉,渐渐幻成晓色了。

他和挑葱卖菜的一同混入城里,街市上已经很热闹。男人们一排一排的呆站着;女人们也时时从门里探出头来。她们大半也肿着眼眶;蓬着头;黄黄的脸,连脂粉也不及涂抹。眉间尺预觉到将有巨变降临,他们便都是焦躁而忍耐地等候着这巨变的。

忽然,前面的人们都陆续跪倒了;远远地有两匹马并着跑过来。此后是拿着木棍、戈、刀、弓弩、旌旗的武人,走得满路黄尘滚滚。又来了一辆四匹马拉的大车,上面坐着一队人,有的打钟击鼓,有的嘴上吹着不知道叫什么名目的劳什子。此后又是车,里面的人都穿画衣,不是老头子,便是矮胖子,个个满脸油汗。接着又是一队拿刀枪剑戟的骑士。这时眉间尺正看见一辆黄盖的大车驰来,正中坐着一个画衣的胖子,花白胡子,小脑袋;腰间还依稀看见佩着和他背上一样的青剑。

他不觉全身一冷,但立刻又灼热起来,像是猛火焚烧着。他一面伸手向肩头捏住剑柄,一面提起脚,便从伏着的人们的脖子的空处跨出去。

但他只走得五六步,就跌了一个倒栽葱,因为有人突然捏住了他的一只脚。这一跌又正压在一个干瘪脸的少年身上;他正怕剑尖伤了他,吃惊地起来看的时候,肋下就挨了很重的两拳。他也不暇计较,再望路上,不但黄盖车已经走过,连拥护的骑士也过去了一大阵了。

路旁的一切人们也都爬起来。干瘪脸的少年却还扭住了眉间尺的衣领,不肯放手,说被他压坏了贵重的丹田,必须保险,倘若不到八十岁便死掉了,就得抵命。闲人们又即刻围上来,呆看着,但谁也不开口;后来有人从旁笑骂了几句,却全是附和干瘪脸少年的。经过了煮熟一锅小米的时光,眉间尺早已焦躁得浑身发火,看的人却仍不见减,还是津津有味似的。

前面的人圈子动摇了,挤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他并不言语,只向眉间尺冷冷地一笑,一面举手轻轻地一拨干瘪脸少年的下巴,并且看定了他的脸。

那少年也向他看了一会,不觉慢慢地松了手,溜走了;那人也就溜走了;看的人们也都无聊地走散。

他走出城外,坐在一株大桑树下,取出两个馒头来充了饥;吃着的时候忽然记起母亲来,不觉眼鼻一酸,然而此后倒也没有什么。

人迹绝了许久之后,忽然从城里闪出那一个黑色的人来。“走罢,眉间尺!国王在捉你了!”他说,声音好像鸱枭。

眉间尺浑身一颤,中了魔似的,立即跟着他走;后来是飞奔。他站定了喘息许多时,才明白已经到了杉树林边。后面远处有银白的条纹,是月亮已从那边出现;前面却仅有两点磷火一般的那黑色人的眼光。

“你怎么认识我……"他极其惶骇地问。

“哈哈!我一向认识你。”那人的声音说。“我知道你背着雄剑,要给你的父亲报仇,我也知道你报不成。岂但报不成;今天已经有人告密,你的仇人早从东门还宫,下令捕拿你了。"

眉间尺不觉伤心起来。

“唉唉,母亲的叹息是无怪的。”他低声说。

“但她只知道一半。她不知道我要给你报仇。"

“你么你肯给我报仇么,义士”

“阿,你不要用这称呼来冤枉我。"

“那么,你同情于我们孤儿寡妇……”

“唉,孩子,你再不要提这些受了污辱的名称。"他严冷地说,“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①。我的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

“好。但你怎么给我报仇呢"

“只要你给我两件东西。”两粒磷火下的声音说,“那两件么你听着:一是你的剑,二是你的头!"

眉间尺虽然觉得奇怪,有些狐疑,却并不吃惊。他一时开不得口。

“你不要疑心我将骗取你的性命和宝贝。”暗中的声音又严冷地说,“这事全由你。你信我,我便去;你不信,我便住。"

“但你为什么给我去报仇的呢你认识我的父亲么”

“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报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

暗中的声音刚刚停止,眉间尺便举手向肩头抽取青色的剑,顺手从后项窝向前一削,头颅坠在地面的青苔上,一面将剑交给黑色人。

“呵呵!”他一手接剑,一手捏着头发,提起眉间尺的头来,对着那热的死掉的嘴唇,接吻两次,并且冷冷地尖利地笑。

笑声即刻散布在杉树林中,深处随着有一群磷火似的眼光闪动,倏忽临近,听到咻咻的饿狼的喘息。

最先头的一匹大狼向黑色人扑过来。他用肯剑一挥,狼头便坠在地面的青苔上。别的狼们站定了,耸着肩,伸出舌头,咻咻地喘着,放着绿的眼光看他扬长地走。

一九二六年十月作

文本二: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搜神记》节选)

【注】①旧社会有一种“精神的资本家”,他们擅长用“同情"一类美好言词作为“放债”的“资本",以求人们去报答他。(鲁迅《新时代的放债法》)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匹马”“武人"“一队人”“骑士"“黄盖的大车”等语句,写出了国王出行重礼制,讲排场,极尽奢华的生活状态。

B.文章善用描写,如“肿着眼眶;蓬着头"突出了看客们的疲顿,“挤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须黑眼睛”则写出了黑色人的冷酷。

C.眉间尺不仅杀王失败,还被“干瘪脸"纠缠,表现了他涉世不深、经验不足、本事有限的弱点,为下文的“自刎”张本。

D.黑色人“对着那热的死掉的嘴唇,接吻两次",看似荒诞离奇,实则含蓄深邃,两次“接吻”,既有痛悼,也有尊敬。

7.关于文中眉间尺“自刎"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色人复仇不是为了“义士”的称号去可怜孤儿寡母,也非出于泛泛的同情心。

B.眉间尺对黑色人的复仇方式预估不足,虽有“狐疑",但又觉得仍在情理之中。

C.“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表明黑色人也借为眉间尺报仇来完成对自己的疗救。

D.“屠狼"是“刺王”前的一次彩排,这一情节极具象征意义,使故事更有张力。

8.请简要阐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4分)

9.谈及《铸剑》的创作,鲁迅先生在《致徐懋庸》中说道:“《铸剑》……我只是给铺排,没有改动的。"请参照文本二,谈谈作者是如何铺排的。(6分)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秘密分享者

爱德华·布莱恩

爆炸发生那天,德里斯科尔·亨利收到了一张匿名明信片,除了收信人的名字、地址和印着“芝加哥,4月3日”的邮戳外,只有一行字:“一个自由的人,一个骄傲的游泳者-劈波斩浪向着新的命运奋力游去。"亨利马上意识到,这是短篇小说《秘密分享者》的最后一句话。几小时后,他将在云视频会议软件Zoom上与高三学生讨论这篇小说。但是,那个班没有住在芝加哥的学生。他实在想不出有谁会在上这一课的前4天从芝加哥发来这句话。上午11点45分,学生们陆续登录Zoom会议。

韦德·穆尔的出现引起了全班的注意。他住在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小村子里,同学们觉得那个村名很有趣。他来福克斯堡学校上高三才短短几个月,就赢得了众人的喜爱。

“你好,韦德,”韦德一出现在视频里,亨利便招呼道,“水牛口村有啥新鲜事?"韦德说:“水牛口村的一切都糟透了,亨利先生。”韦德今天很反常,神情阴郁,身穿黑色T恤,坐在沙发上。“还有这糟糕的天气,就像春假时的伦敦一样,"他从面前的茶几上举起一份斯汤顿市的报纸,“整天都在下雨。”

在韦德·穆尔家的房子爆炸前的30分钟里,师生们在线上热烈地讨论了《秘密分享者》。亨利认为它是伟大的故事。学生们大都不赞同他的看法,觉得故事的措辞、节奏和情节都存在问题。只有韦德·穆尔站在老师这一边。

“结局太棒了,"韦德说,“莱格特帮助船长树立了扬帆前行的信心,而船长也帮助莱格特找回了开始新生活的决心。也许他们再也见不到对方,但彼此会永远拥有这份友情。”他坐在窗前的长沙发上,大雨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户上,“你们没有和某个人分享过秘密吗?这难道不会让你们两个人的友谊变得更牢固吗?"

就在这时,韦德的父亲出现在屏幕里,在韦德身边坐下。

“爸爸,”韦德神情慌乱又尴尬,“我们还有20分钟才下课。"

“我在粉刷韦德的卧室,得休息一下,”韦德的父亲向大家解释,“油漆味太重,让人受不了。"

母亲走过来,在他的另一边坐下。现在,夹在父母中间,韦德更加局促不安了:“妈妈,现在不行。”

韦德的母亲面带微笑地看着他,然后对着镜头说:“韦德让我们读了你们正在讨论的这个故事,不知道你们是否介意我和他爸爸一起旁听。"韦德的父亲穿着一件长袖衬衫,上面溅满了油漆。他的母亲,褐色头发,体态丰腴,身上的防水夹克还滴着雨水。

韦德看了一眼父母,对着镜头说:“对不起,亨利先生。抱歉,各位同学。我希望-”正说着,他母亲把手轻轻放在他的胳膊上,接着就黑屏了。

亨利是从校长苏珊娜·麦克菜恩那里听到消息的。“知道是什么引起的爆炸吗?"亨利说,“爆炸前,韦德的父亲一直在刷油漆。”

苏珊娜摇了摇头:“油漆喷雾引发的爆炸不会那么猛烈。"

“没有生还的希望吗?”亨利担心地问道。

苏珊娜回答:“没有。这场爆炸足以让屋内任何一样东西、任何一个人灰飞烟灭。"

亨利说,“但从爆炸前发生的情况看,韦德的父母似乎预料到了这场爆炸。”

第二天中午刚过,苏珊娜打来电话,邀请亨利去行政楼的后院见面。

“请认真思考我接下来说的话。韦德的母亲是工业间谍活动的调查员。她工作出色,在职业生涯中,阻止了窃贼窃取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知识产权。一些窃贼对她怀恨在心,扬言要打击报复她和她的家人。因此,她只能在上级的帮助下频繁搬家,以保护丈夫和儿子。今年3月,她在伦敦做证时,泄露了行踪。"

“哦,我的天。”亨利说。

亨利回到家正在前院除草,他的学生格蕾塔到访。

“有一件事我觉得挺欣慰。爆炸威力如此巨大,房子里的人肯定死得不会太痛苦。你看他隔壁邻居的女儿拍的视频就知道当时爆炸的威力有多大,这是她拍下的她家窗户震碎后冒起的烟雾。"格蕾塔举起手机让亨利看那条断裂的林线和蔚蓝天空下的褐色烟雾。

看到蔚蓝的天空,亨利脱口而出,“那是假的。”

格蕾塔吃了一惊:“不,不是的,亨利先生。女孩是用手机拍的。她给父母看过,但她父母不让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她这才把视频给了我们。"

“爆炸发生时天正下着雨,且大雨如注。”

“不,不是这样的,"格蕾塔挤出一丝微笑,“那天整个州晴空万里。”

亨利说,“你当时在哈里森堡,而爆炸是在水牛口村,你怎么能这么肯定呢?"

“因为星期二对我们这些从事气象行业的人来说是可怕的一天,”她说,“我们都弄错了。国家气象局、当地气象局都预测那天会下暴雨,但是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高压系统阻挡了暴雨。事实是,当时斯汤顿是万里晴空。人们纷纷打电话来抱怨,说他们已经做好了下雨的准备,太阳却出来了。"

他努力地想将记忆中的暴雨与真实的晴空融合起来。他想起了他看到的那幅图像:蓝天下的千疮百孔。他恍然大悟,心脏开始怦怦直跳。

格蕾塔走了以后,亨利还坐在前廊,心仍在怦怦直跳。他终于明白了一切。

亨利微微一笑,意识到无论韦德和他的家人现在定居在哪里,4月3日那天他们一定路过了芝加哥。这个男孩是冒了多大的风险给他寄了那张明信片-难怪他的父母要切断他对全班同学说的最后一句话,因为那有可能会暴露太多信息-多么慷慨的行为啊!

亨利拿出那张从芝加哥寄来的匿名明信片,又读了一遍:“一个自由的人,一个骄傲的游泳者-劈波斩浪向着新的命运奋力游去。”一个真正的自由人。亨利想,要是以后他时不时地收到匿名明信片,他会收藏起来,因为那不仅是韦德的孤独,也是他的孤独的一种解药。亨利永远是韦德的秘密分享者。

(摘自《译林》2023年第2期,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就将“爆炸"的结果道出,且以“爆炸发生那天”和“爆炸前的30分钟里"的时间叙述故事,营造了紧张的氛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亨利在介绍《秘密分享者》时,只有韦德与他看法一致,韦德对小说结尾的赞美,对秘密分享的认知也反映出二人的孤独。

C.小说情节围绕爆炸展开,扣人心弦。爆炸发生后,亨利分别与苏珊娜、格蕾塔进行了对话,经过曲折演进,真相缓缓浮出水面。

D.“亨利微微一笑”是由于他终于明白了那张匿名明信片来自谁,也是发现韦德并未遭遇不幸的欣慰和自己成为秘密分享者的愉悦。

6.这是一次有预谋的爆炸,是韦德一家为了躲避报复营造的假象,下列不属于韦德一家营造的假象的一项是(3分)

A.他从面前的茶几上举起一份斯汤顿市的报纸,“整天都在下雨。"

B.“我在粉刷韦德的卧室,得休息一下,”韦德的父亲向大家解释。

C.夹在父母中间,韦德更加局促不安了:“妈妈,现在不行。"

D.他的母亲,褐色头发,体态丰腴,身上的防水夹克还滴着雨水。

7.小说在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一个自由的人,一个骄傲的游泳者-劈波斩浪向着新的命运奋力游去”这句话,请你谈谈这句话在开头和结尾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8.“他母亲把手轻轻放在他的胳膊上,接着就黑屏了"是一个细节描写,请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含义和作用。(6分)

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幸运的贼

莫泊桑

他们坐在巴比佐恩一家旅馆的餐厅里,老画家讲起了他的故事:

那晚,我们三个年轻人在索里尔家聚餐,最后都喝得有几分醉意了。普瓦特文头脑还比较清醒点儿,索里尔仰面朝天地躺着,讨论什么战争和皇帝的服装之类的事情,说着说着他突然一跃而起,拿出他收藏的轻骑兵制服穿在身上,然后又拿出一套掷弹兵的制服让普瓦特文穿上,普瓦特文说什么也不肯穿,但我俩硬给他套上了。我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甲胄骑士,待一切都准备停当以后,索里尔大声地说:“既然我们都当了军人,就让我们喝得像军人的样子。”

我们拿出大碗,再次开宴。尽管已喝得酩酊大醉,我还是说:“静一静,我敢保证我听见了画室里有人走动的声音。"

“有贼!”索里尔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唱起《马赛进行曲》:“拿起武器,公民们!"

然后他从墙上摘下几件武器,我得到的是一把火枪和一把长剑,普瓦特文拿着一支上着刺刀的长枪;索里尔没有找到称心的武器,抓起一把手枪插到皮带上,还握着一把大板斧,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画室的门。当我们走到画室中央的时候,索里尔说:

“我是将军,你是甲胄骑士,负责切断敌人的退路。你掷弹兵,做我的护卫。”

我们查看了画室的每一个角落,足足查了有20分钟也没找到任何可疑之处。普瓦特文认为应该检查碗橱。由于碗橱很深,里面很暗;我端着蜡烛过去查看,可把我吓坏了,一个人,一个活人站在里面往外看我,我马上镇定下来,忽地一下子就把柜门锁上了。然后我们退后商量对策。

我们各有各的想法:索里尔想用烟呛,普瓦特文想用饥饿制服,我是想用炸药炸。最后我们还是采纳了普瓦特文的意见。我们把酒和烟拿到画室来,坐在碗橱前,为俘虏的健康开怀畅饮。我们又饮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酒,索里尔建议把俘虏押出来瞧一瞧。

“对!"我大声附和。我们抓起武器,一起朝碗橱疯狂地冲去,索里尔端着没有上子弹的手枪冲在前面,普瓦特文和我像疯子似的叫嚷着跟在后面,打开柜门押出俘虏。那是个白发苍苍、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老头。我们将他捆上,放在椅子上,他没吭声。

“我们审讯这个恶棍。”索里尔厉声说。我也认为应该审讯这个家伙,普瓦特文被任命为辩护人,我被任命为执行人。最后俘虏被判处死刑。

“现在就枪毙他!"索里尔说,“不过,不能让他不做忏悔就死啊,”他又有所顾虑地加了一句,“我们去给他请一个神父来。"

我没同意,深夜不便去打扰神职人员,他们让我代为行使神父的职权,并立刻命令俘虏向我忏悔罪过。老人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他不知道我们是哪类暴徒,开口讲话了,声音空洞沙哑:

“你们要杀死我吗?”

索里尔逼他跪下,由于心虚,他没有给俘虏施洗礼,只往他头上倒了一杯兰姆酒,然后说:

“坦白你的罪过吧,不要把它带到另一个世界去。"

“救命啊!救命!”那老头在地板上边打滚边拼命地号叫,怕他吵醒邻居,我们塞住了他的嘴。

“来,我们把他结果了吧。"索里尔不耐烦地说。他用手枪对准老头勾动了扳机,我也勾了扳机,可惜我们俩的枪没有子弹,只听枪空响了两下,在一旁看着的普瓦特文说:“我们真有权力杀死这个人吗?”

“我们不是已经判处他死刑了吗?"索里尔说。

“那倒是,不过我们没有权力枪毙一个公民,我们还是把他送到警察局去吧。”

我们同意了。那个老头不能走路,我们把他绑到一块木板上,把他抬到了警察局。局长认识我们,知道我们爱搞恶作剧,但认为闹得有点过分,笑着不让我们把在押犯抬进去。索里尔非要往里抬,局长沉下脸来,让我们不要再发傻了,赶快回家去清醒一下头脑。无奈我们只好把他再抬回索里尔的家。

“我们拿他怎么办呢?"我问道。

“这个可怜的家伙一定很累了!”普瓦特文怜悯地说。

他看上去已经半死了,我也不禁来了恻隐之心,把他嘴里塞的东西掏了出来。

“喂,你感觉怎么样啊?"我问他。

“哎呀,我实在受不了。”他呻吟着。

这时索里尔的心也软了下来,给他松了绑,开始像对一个久别的老朋友一样款待起来。我们马上斟满了几碗酒,递给我们的俘虏一碗,他连让都没让,端起碗一饮而尽。我们几人觥筹交错痛饮起来。那老人真是海量,比我们三个人加在一起还能喝。天蒙蒙亮时,他站起来心平气和地说:“我得告辞了。"

我们再三挽留,但他坚持不依,我们怀着惋惜的心情送他至门口,索里尔高举着蜡烛说:“你的晚年可要当心啊!”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后,索里尔和“我"都主动穿上军人制服,只有普瓦特文是被我们强行套上的,说明我们醉酒程度比他高。

B.知道有贼,索里尔及时做了分工,准备捉贼,这主要赞扬了他疾恶如仇的美德,也体现了他的组织才能。

C.贼被押出后,作者用“白发苍苍、面容憔悴、衣衫褴褛”刻画了他的肖像,透露出他困苦不堪的生存状况。

D.普瓦特文“怜悯地说",“我”掏出贼“嘴里塞的东西",索里尔“给他松了绑”,几个人善良的本性复苏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敢保证我听见了画室里有人走动的声音"这句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后面捉贼的故事。

B.普瓦特文语言不多,前后说了两句话,却都影响了“我们”的行为,与开头写他“比较清醒点"相呼应。

C.小说对“一个幸运的贼”(老头)着墨不多,个性也就不够鲜明,但他是小说主人公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D.老头告辞,三人“再三挽留"也未能如愿,只能“惋惜”地“送他至门口",这与前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契诃夫在谈到短篇小说创作的体会时说:“短篇小说的首要魅力是朴素和诚恳。”这篇小说的“朴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小说情节在后面出现逆转出乎意料,其实文中已多次暗示,文中有哪些暗示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青山为证

叶仲健

“依弟,这信送岭上去!”端叔将一封信交给放牛娃。“给哪个?"放牛娃看出端叔十分急慌。

“一个叫青山的人。”端叔叮嘱,“记住,只能交给他!"

绊风岭,童安镇最高的山,上面有个村子,稀稀拉拉几户人家,眼下是游击队根据地,一般人上去得半天,对放牛娃来说,只消个把钟头。以前放牛,他常跑上面去,有条近道,得穿越一处崖洞,鲜为人知。

绊风岭村口,一个小伙子拦住放牛娃,问他找谁。放牛娃说:“青山。”“找青山啥事?"“见到青山才能说。”小伙子搜遍放牛娃全身,才领他往村里走。信,躺在放牛娃鞋窝里,没被发现。

将放牛娃带到一个汉子面前,小伙子退到屋外站岗。“找我啥事?"汉子不老,三十来岁模样。

“青山横南北?”

“绿水绕西东!"

暗号对上,放牛娃脱掉鞋,掏出信,递过去。

汉子扫了一眼,未立即打开,拍拍放牛娃的臂膀说:“好样的!”

放牛娃是我的父亲。他自小是孤儿,被寄养在堂叔家,十三岁被国民党抓走当壮丁,半路逃脱,躲进苦竹村,给林伯家放牛。父亲说端叔过去是隐藏在我们村的地下党员,他帮他送过好几回鸡毛信。“有一回撞见一伙巡山的,不懂啥来头,我只管逃,他们在我背后追,跑出几里地,我上树躲了一宿,不知道多惊险!"

父亲将他的故事对我讲了无数遍。20世纪9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县政府办,工作一年多后,意识到一个问题:父亲对革命事业也算有过贡献,按理应该享受优待才对,可父亲啥都没有享受过,修了大半辈子地球,一生清贫。我向民政局朋友咨询此事。朋友说对老地下党员和老游击队员,国家确实有优待政策,前提是你得去认定身份,具备至少两名在世的且同时期、同地点参加革命的老党员证明。

我回家向父亲提及此事,让他联络端叔和青山。“只要拿到他们出具的书面证明,每月就能享受好几百元补助。”“我看还是算了,当年我又不是奔着好处去的。"父亲将头摇成拨浪鼓,“黄土埋半截的人了,争这些做甚?”我说:“至少得让国家给你恢复名分吧?"父亲还是拒绝。我有些生气:“你要嫌害臊,我替你去办。”从父亲口中得知,端叔全名林端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童安镇政府工作,家就在镇上。只是,一番辗转,我打听到,曾任副镇长的端叔,十年前退休,两年前过世,不曾遗留与父亲有关的一鳞片爪。出师不利,也就失去寻找青山的必要,“青山"是否真名,何许人也,身在何处,也许死去的端叔才清楚。这事就此搁置,在父亲罹患胃癌过世后,不了了之。每每回想起此事,我难免遗憾。

后来,我调至市司法局,听说我来自童安镇,一位同事说他知道那地方。“有个红色革命根据地遗址吧?我父亲当年在那蹲点过。他是老共产党员,参加过当地的战役。”文献记载,游击队在绊风岭设立根据地,前后不到两年时间,倘若他父亲在那里参加过革命,保不准会知道我父亲。我让他回家问问他家老爷子是哪一年的事,记不记得当时有个放牛娃给他们送过鸡毛信。同事当即打电话,挂掉电话后说他父亲当时不负责通讯任务,不记得有这么个人,得向王副局长打听。“王副局长?"“市公安局王青山副局长,早退了,跟我父亲是老战友。”听到“青山"这名字,我无比激动,迫不及待让同事引见。同事说没问题,周末让他父亲带我去。

眼前这位老人,九十二岁高龄,谈吐清晰,据说还能每天看报。他问我有没有我父亲年轻时的照片。我说没有。父亲只照过一次相,晚年照的,那照片成为他的遗照。他说:“既然你爹已经过世,你找我的目的是啥?”我怔住,是呀,我的意图是让政府恢复父亲的名分,还是奢望上级照顾我的仕途,抑或只是为了印证父亲那段被埋没的历史?“不瞒你说,当时是有这么个放牛娃,至于是不是你爹,恕我不能下结论。"这是位相当睿智的老人。我尽可能表现得不卑不亢:“有您这话,不枉此行。”

我向王青山老人辞别,转身离去的那一刻,苍老的声音追过来:“我给过他一枚弹壳!"

我的心被抓了一下,回过头问:“刻着‘王’字的弹壳?”

老人目光一亮:“对对对,我还让他有困难拿弹壳来找我哩,还给过他地址。"

那枚弹壳,父亲看得很重,跟钥匙串一块儿,傍在身边几十年,只是他过世后,我忘记丢哪去了。回想起来,身份认定这件事,父亲一直是拒绝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少老游击队员和老地下党员,拒绝享受国家优待,不想给国家添麻烦,哪怕再穷困潦倒,也不向政府伸手,他们是最值得敬佩的人……”坐着的老人颤巍巍地站起,左手按住我手背,右手拍拍我的臂膀,“你爹,好样的!"

回到老厝,我翻箱倒柜,那枚弹壳却怎么也找不着。我知道它真实存在过,如同父亲那段峥嵘岁月,青山可证。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放牛娃人小却灵活,别人得走“半天”的山路,放牛娃却“只消个把钟头"便能到达目的地。

B.听说已退休的市公安局副局长名叫王青山时,“我”的内心又燃起了能找到证人的新的希望。

C.“我怔住,是呀"后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道出了“我"找王青山老人的真实目的。

D.辞别之时,王青山老人告诉“我”弹壳的事,说明他已经认定父亲就是当年送信的放牛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描写人物对话时,多采用短句,刻画出端叔、小伙子、汉子等人机警、果敢的人物形象。

B.小说围绕“我"为给父亲认定身份而寻找证人一事展开,两次于无希望处又峰回路转,跌宕起伏,有吸引力。

C.小说善用伏笔,如要将信交给叫青山的人、交信时的暗号、得知端叔死讯时失去青山的线索等,都为后文找到“青山”设下伏笔。

D.小说结尾处,青山老人拍着“我"的臂膀说的那句话,呼应小说开头故事中他对放牛娃的称赞,同时更进一步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8.请简要分析文中“我”的作用。

9.小说结尾关于“弹壳"的情节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传道

聂鑫森

纪于天不知不觉已届古稀。

他曾是一个壮如牛犊的码头搬运工,流年似水,说老就老了。

纪于天常感叹什么都在变,值得庆幸的,是他京剧票友的身份始终没变,从小到老,痴迷的就是西皮二黄,生旦净末丑的好戏,真还看过不少。自然也酷爱唱几嗓子,专攻老生,尤钦服马连良的“马派”,行腔念白,形也似,神也似。几乎每个夜晚,他都很忙,或掏钱买票看戏,或参加票友的聚会,或在家里打开录放机,放进京剧的光碟,津津有味地听。对于别人的求教,他一概不会拒绝,问什么答什么,“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南麒北马关外唐"……答完了,自矜地一笑:“我这是为祖师爷传道!"

“祖师爷”是谁呢?是梨园神李隆基,还是历朝历代的名角大腕?他没有明说。这个“道"是什么内涵?没有人问过,但从他嘴里说出来,又庄重又古雅,让人萌生悠悠思古之情。

有一天夜晚,纪于天在剧院看完戏,回到家门口,正要掏钥匙开门,发现钥匙忘记带了,只好把门轻敲,再用京腔道白:“老伴儿,开门来!”

老伴儿在里面闷声回答:“谁是你老伴儿?你的老伴儿是京剧!"他立刻接上话:“此言甚是!”

纪于天就是这么一个有意思的人。

省城的一个京剧团,又来到了古城。海报早贴出来了,要连演十晚。头三晚的戏码是《姬归汉》《群英会》《野猪林》。纪于天很欣赏这个团的演员,“马派"老生,“程派”“青派"小生,“侯派”花脸,“杨派"武生,人才济济,争奇斗艳。他能不去买票一饱眼福吗?但这次他却不用去买票了,有人把票送上门来。

送票的叫牛金,四十来岁,在本市外贸局工作。他爹与纪于天是码头挑箩的老同事,又在这条小巷里做了几十年邻居。牛金当然早搬到单位的宿舍楼去了,回来的也不多,什么时候都是一副匆匆忙忙的样子。

纪于天很惊异:这父子俩是压根儿不看京戏的,牛金怎么有这个兴趣了?

牛金坦言相告:“我爹让我来找纪伯伯帮忙,您千万别推辞。过几天,有一个美国的华裔客商来洽谈业务,据说他是个京戏迷,晚上得招持他过过戏瘾吧。我不懂这个,临时抱佛脚,想请你陪我先看几场戏,再听你说说戏,以便我和他交谈时,有个共同的话题。或许他一高兴,合同就签下了。”

纪于天笑了,说:“我并不缺这几个买票的钱。你想粗粗了解京剧也罢,为了工作也罢,我愿意陪同,这不是为祖师爷传道嘛!"

牛金说:“那是,那是。这是戏票,头三晚的。我们在剧院里碰面吧。”

票的座位不错,都是第二排正中的,票价也不算贵。第一晚,牛金早早地到了剧院,和纪于天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文姬归汉》。散戏后,谦恭地请纪于天去了一家茶馆,在一个雅座里喝茶、吃夜宵、聊天。

“纪伯伯,《文姬归汉》是程派的名剧,程派唱腔怎么听起来格外一个味儿?"

纪于天说:“你问得好。程腔讲究若断若续、藕断丝连、缠绵悱恻,称之为‘鬼音’。它不‘直’着出来的,而是走了一个曲线,音量似乎不大,但有力度。这个饰蔡文姬的演员,是地道的程派传人,功夫很深。”

“哦。"

“我虽是习老生的,平日程腔也听得多。比如剧中蔡文姬唱的‘荒原寒日嘶胡马,万里云山归路遐……’这一段,是西皮原板,我给你学学。”

纪于天用手在桌上敲着板眼,尖起嗓子唱起来。唱到精彩处,牛金也学着喊了一声“好。"纪于天笑得满脸放亮。

“小牛,明晚是《群英会》,唱小生的周瑜和演丑角的蒋干,最值得一看。”“我会准时到场的,纪伯伯。"“也许你从此就爱上京剧了。”“但愿如此!"

第二晚,牛金在开幕前几分钟,才匆匆赶来,坐到纪于天旁边的座位上。戏演到一半,开始中场休息,他们去吸烟室吸烟。牛金的手机响了,他“哼哼哈哈”地通完话,抱歉地对纪于天说:“单位里有急事,来了份海外传真,我得去处理一下。纪伯伯,真对不起。"

“明天去处理不行吗?”

“人家等着答复哩。心为形役,没办法!"

牛金急急地挤出人群,像一尾鱼,眨眼间就不见了。

这么好的戏,牛金半场退席,纪于天觉得很遗憾。

过了一会儿,纪于天忘记了身边少了个人,专心专意地看戏,看得浑身发热,喉头发痒。

第三天晚上,牛金没有来看戏。他在白天打了个电话给纪于天,说那个美国华裔客商不来了,派了他的一个部下来洽谈。这个部下是个地道的美国人,他特别爱听交响乐……

纪于天孤零零地看完了《野猪林》。旁边那个空着的座位,他总是忍不住去瞅瞅,心里仿佛空了一大块。今夜,他怎么啦?看京剧都会分心,怪!

走在回家的路上,见身前身后无人,纪于天唱起了剧中人林冲的一段“反二黄散板”,声腔凄凉悲切:“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

不远处的树丛后,不知谁大声喊了一声:“好!”纪于天心头一热,喊了一嗓子:“谢谢您啦!"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段首先交代了纪于天的年龄、身份、爱好等内容,初步展现了纪于天的形象,为下文情节张本。

B.由纪于天与老伴儿的隔门对话可看出,纪于天幽默诙谐,但老伴儿却暴躁易怒,两人形成鲜明对比。

C.纪于天一个人看完了《野猪林》,但这次他“看京剧都会分心”,写出了纪于天对牛金没来看戏的失落。

D.回家的路上,纪于天唱起凄凉悲切的唱段,引来树后路人的大声叫好,说明尽管知音难觅,但总还是有人欣赏,升华了主题。

7.关于小说中牛金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介绍牛金的工作,以及牛家父子和纪于天的关系,为下文写牛金请客的原因和爽约作了铺垫。

B.牛金平时压根儿不看京戏,最初为了招待客户请纪于天看戏,但在纪于天的影响下,他也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牛金第一次看戏“谦恭",第二次看戏“开幕前几分钟,才匆匆赶来”,第三次看戏“没有来",三次看戏动态地展现了人物形象。

D.牛金尽管是次要人物,但小说主要从语言角度对其进行了描写,使其形象鲜明,很好地反衬了纪于天的形象。

8.怎样理解小说中纪于天的“为祖师爷传道”?(6分)

9.聂鑫森的小说引人入胜又深含文化底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6.B(B.“但老伴儿却暴躁易怒,两人形成鲜明对比"错,老伴儿“暴躁易怒”概括不当,两人也非鲜明对比,文中只是借老伴儿的一句话侧面表现纪于天对京剧的痴迷。)

7.B(B,“但在纪于天的影响下,他也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错,根据后面的情节“牛金没有来看戏。他在白天打了个电话给纪于天,说那个美国华裔客商不来了,派了他的一个部下来洽谈。这个部下是个地道的美国人,他特别爱听交响乐……”来看,牛金说的“但愿如此"来看,只是敷衍之词,他跟纪于天看戏只不过是为了与客商签约的手段,这表明他最终也没有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8.①纪于天对别人关于京剧的求教,一概不会拒绝,有问必答;对于牛金的邀请欣然前往,并详细为其解答。②纪于天的“为祖师爷传道”,实则是为京剧等戏曲艺术的继承发扬承担责任,彰显了纪于天热爱京剧,自愿承担的热情大义。(6分,一点3分)

9.①故事引人入胜。小说情节虽无大的冲突矛盾,但起伏波折,紧凑集中,引人入胜。②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深远动人。小说既写人物对京剧的热爱,又穿插了诸多戏剧文化的元素,彰显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欣赏赞叹之情。文化韵味浓郁动人。(6分,一点3分)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铸剑(节选)

鲁迅

当眉间尺肿着眼眶,头也不回地跨出门外,穿着青衣,背着青剑,迈开大步,径奔城中的时候,东方还没有露出阳光。杉树林的每一片叶尖,都挂着露珠,其中隐藏着夜气。但是,待到走到树林的那一头,露珠里却闪出各样的光辉,渐渐幻成晓色了。

他和挑葱卖菜的一同混入城里,街市上已经很热闹。男人们一排一排的呆站着;女人们也时时从门里探出头来。她们大半也肿着眼眶;蓬着头;黄黄的脸,连脂粉也不及涂抹。眉间尺预觉到将有巨变降临,他们便都是焦躁而忍耐地等候着这巨变的。

忽然,前面的人们都陆续跪倒了;远远地有两匹马并着跑过来。此后是拿着木棍、戈、刀、弓弩、旌旗的武人,走得满路黄尘滚滚。又来了一辆四匹马拉的大车,上面坐着一队人,有的打钟击鼓,有的嘴上吹着不知道叫什么名目的劳什子。此后又是车,里面的人都穿画衣,不是老头子,便是矮胖子,个个满脸油汗。接着又是一队拿刀枪剑戟的骑士。这时眉间尺正看见一辆黄盖的大车驰来,正中坐着一个画衣的胖子,花白胡子,小脑袋;腰间还依稀看见佩着和他背上一样的青剑。

他不觉全身一冷,但立刻又灼热起来,像是猛火焚烧着。他一面伸手向肩头捏住剑柄,一面提起脚,便从伏着的人们的脖子的空处跨出去。

但他只走得五六步,就跌了一个倒栽葱,因为有人突然捏住了他的一只脚。这一跌又正压在一个干瘪脸的少年身上;他正怕剑尖伤了他,吃惊地起来看的时候,肋下就挨了很重的两拳。他也不暇计较,再望路上,不但黄盖车已经走过,连拥护的骑士也过去了一大阵了。

路旁的一切人们也都爬起来。干瘪脸的少年却还扭住了眉间尺的衣领,不肯放手,说被他压坏了贵重的丹田,必须保险,倘若不到八十岁便死掉了,就得抵命。闲人们又即刻围上来,呆看着,但谁也不开口;后来有人从旁笑骂了几句,却全是附和干瘪脸少年的。经过了煮熟一锅小米的时光,眉间尺早已焦躁得浑身发火,看的人却仍不见减,还是津津有味似的。

前面的人圈子动摇了,挤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他并不言语,只向眉间尺冷冷地一笑,一面举手轻轻地一拨干瘪脸少年的下巴,并且看定了他的脸。

那少年也向他看了一会,不觉慢慢地松了手,溜走了;那人也就溜走了;看的人们也都无聊地走散。

他走出城外,坐在一株大桑树下,取出两个馒头来充了饥;吃着的时候忽然记起母亲来,不觉眼鼻一酸,然而此后倒也没有什么。

人迹绝了许久之后,忽然从城里闪出那一个黑色的人来。“走罢,眉间尺!国王在捉你了!"他说,声音好像鸱枭。

眉间尺浑身一颤,中了魔似的,立即跟着他走;后来是飞奔。他站定了喘息许多时,才明白已经到了杉树林边。后面远处有银白的条纹,是月亮已从那边出现;前面却仅有两点磷火一般的那黑色人的眼光。

“你怎么认识我……”他极其惶骇地问。

“哈哈!我一向认识你。"那人的声音说。“我知道你背着雄剑,要给你的父亲报仇,我也知道你报不成。岂但报不成;今天已经有人告密,你的仇人早从东门还宫,下令捕拿你了。”

眉间尺不觉伤心起来。

“唉唉,母亲的叹息是无怪的。"他低声说。

“但她只知道一半。她不知道我要给你报仇。”

“你么你肯给我报仇么,义士"

“阿,你不要用这称呼来冤枉我。”

“那么,你同情于我们孤儿寡妇……"

“唉,孩子,你再不要提这些受了污辱的名称。”他严冷地说,“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①。我的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

“好。但你怎么给我报仇呢”

“只要你给我两件东西。"两粒磷火下的声音说,“那两件么你听着:一是你的剑,二是你的头!”

眉间尺虽然觉得奇怪,有些狐疑,却并不吃惊。他一时开不得口。

“你不要疑心我将骗取你的性命和宝贝。"暗中的声音又严冷地说,“这事全由你。你信我,我便去;你不信,我便住。”

“但你为什么给我去报仇的呢你认识我的父亲么"

“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报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

暗中的声音刚刚停止,眉间尺便举手向肩头抽取青色的剑,顺手从后项窝向前一削,头颅坠在地面的青苔上,一面将剑交给黑色人。

“呵呵!"他一手接剑,一手捏着头发,提起眉间尺的头来,对着那热的死掉的嘴唇,接吻两次,并且冷冷地尖利地笑。

笑声即刻散布在杉树林中,深处随着有一群磷火似的眼光闪动,倏忽临近,听到咻咻的饿狼的喘息。

最先头的一匹大狼向黑色人扑过来。他用肯剑一挥,狼头便坠在地面的青苔上。别的狼们站定了,耸着肩,伸出舌头,咻咻地喘着,放着绿的眼光看他扬长地走。

一九二六年十月作

文本二: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搜神记》节选)

【注】①旧社会有一种“精神的资本家",他们擅长用“同情”一类美好言词作为“放债"的“资本”,以求人们去报答他。(鲁迅《新时代的放债法》)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匹马"“武人”“一队人"“骑士”“黄盖的大车"等语句,写出了国王出行重礼制,讲排场,极尽奢华的生活状态。

B.文章善用描写,如“肿着眼眶;蓬着头”突出了看客们的疲顿,“挤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须黑眼睛"则写出了黑色人的冷酷。

C.眉间尺不仅杀王失败,还被“干瘪脸”纠缠,表现了他涉世不深、经验不足、本事有限的弱点,为下文的“自刎"张本。

D.黑色人“对着那热的死掉的嘴唇,接吻两次”,看似荒诞离奇,实则含蓄深邃,两次“接吻",既有痛悼,也有尊敬。

7.关于文中眉间尺“自刎”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色人复仇不是为了“义士"的称号去可怜孤儿寡母,也非出于泛泛的同情心。

B.眉间尺对黑色人的复仇方式预估不足,虽有“狐疑”,但又觉得仍在情理之中。

C.“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表明黑色人也借为眉间尺报仇来完成对自己的疗救。

D.“屠狼”是“刺王"前的一次彩排,这一情节极具象征意义,使故事更有张力。

8.请简要阐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4分)

9.谈及《铸剑》的创作,鲁迅先生在《致徐懋庸》中说道:“《铸剑》……我只是给铺排,没有改动的。”请参照文本二,谈谈作者是如何铺排的。(6分)

6.(3分)B【解析】“冷酷"有误。黑色人是作者对复仇者的一种理想的塑造,他外表冷,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当为“冷峻”。

7.(3分)B【解析】眉间尺之所以“狐疑"是因为没有想到黑色人会索要头和剑。从原文看,他对黑色人的“复仇方式”并未预估。

8.(4分)①将“仗义"“同情”比作“放鬼债的资本",揭露了那个时代这类“精神资本家”的欺骗性;②表现出黑色人清醒的思想认识和坚定的复仇信念。(每点2分)

9.(6分)①从人物上看,作者为人物注入了时代的血液,让其个性更加鲜明;②从情节上看,对传说进行了丰富和补充,以想象描绘出惊心动魄的场景;③从主题上看,在表现我国古代守承诺、

轻生死的侠义精神的基础上,将复仇的性质升华为底层百姓对压迫者的反抗。(每点2分)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秘密分享者

爱德华·布莱恩

爆炸发生那天,德里斯科尔·亨利收到了一张匿名明信片,除了收信人的名字、地址和印着“芝加哥,4月3日"的邮戳外,只有一行字:“一个自由的人,一个骄傲的游泳者-劈波斩浪向着新的命运奋力游去。”亨利马上意识到,这是短篇小说《秘密分享者》的最后一句话。几小时后,他将在云视频会议软件Zoom上与高三学生讨论这篇小说。但是,那个班没有住在芝加哥的学生。他实在想不出有谁会在上这一课的前4天从芝加哥发来这句话。上午11点45分,学生们陆续登录Zoom会议。

韦德·穆尔的出现引起了全班的注意。他住在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小村子里,同学们觉得那个村名很有趣。他来福克斯堡学校上高三才短短几个月,就赢得了众人的喜爱。

“你好,韦德,"韦德一出现在视频里,亨利便招呼道,“水牛口村有啥新鲜事?”韦德说:“水牛口村的一切都糟透了,亨利先生。"韦德今天很反常,神情阴郁,身穿黑色T恤,坐在沙发上。“还有这糟糕的天气,就像春假时的伦敦一样,”他从面前的茶几上举起一份斯汤顿市的报纸,“整天都在下雨。"

在韦德·穆尔家的房子爆炸前的30分钟里,师生们在线上热烈地讨论了《秘密分享者》。亨利认为它是伟大的故事。学生们大都不赞同他的看法,觉得故事的措辞、节奏和情节都存在问题。只有韦德·穆尔站在老师这一边。

“结局太棒了,”韦德说,“莱格特帮助船长树立了扬帆前行的信心,而船长也帮助莱格特找回了开始新生活的决心。也许他们再也见不到对方,但彼此会永远拥有这份友情。"他坐在窗前的长沙发上,大雨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户上,“你们没有和某个人分享过秘密吗?这难道不会让你们两个人的友谊变得更牢固吗?”

就在这时,韦德的父亲出现在屏幕里,在韦德身边坐下。

“爸爸,"韦德神情慌乱又尴尬,“我们还有20分钟才下课。”

“我在粉刷韦德的卧室,得休息一下,"韦德的父亲向大家解释,“油漆味太重,让人受不了。”

母亲走过来,在他的另一边坐下。现在,夹在父母中间,韦德更加局促不安了:“妈妈,现在不行。"

韦德的母亲面带微笑地看着他,然后对着镜头说:“韦德让我们读了你们正在讨论的这个故事,不知道你们是否介意我和他爸爸一起旁听。”韦德的父亲穿着一件长袖衬衫,上面溅满了油漆。他的母亲,褐色头发,体态丰腴,身上的防水夹克还滴着雨水。

韦德看了一眼父母,对着镜头说:“对不起,亨利先生。抱歉,各位同学。我希望-"正说着,他母亲把手轻轻放在他的胳膊上,接着就黑屏了。

亨利是从校长苏珊娜·麦克菜恩那里听到消息的。“知道是什么引起的爆炸吗?”亨利说,“爆炸前,韦德的父亲一直在刷油漆。"

苏珊娜摇了摇头:“油漆喷雾引发的爆炸不会那么猛烈。”

“没有生还的希望吗?"亨利担心地问道。

苏珊娜回答:“没有。这场爆炸足以让屋内任何一样东西、任何一个人灰飞烟灭。”

亨利说,“但从爆炸前发生的情况看,韦德的父母似乎预料到了这场爆炸。"

第二天中午刚过,苏珊娜打来电话,邀请亨利去行政楼的后院见面。

“请认真思考我接下来说的话。韦德的母亲是工业间谍活动的调查员。她工作出色,在职业生涯中,阻止了窃贼窃取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知识产权。一些窃贼对她怀恨在心,扬言要打击报复她和她的家人。因此,她只能在上级的帮助下频繁搬家,以保护丈夫和儿子。今年3月,她在伦敦做证时,泄露了行踪。”

“哦,我的天。"亨利说。

亨利回到家正在前院除草,他的学生格蕾塔到访。

“有一件事我觉得挺欣慰。爆炸威力如此巨大,房子里的人肯定死得不会太痛苦。你看他隔壁邻居的女儿拍的视频就知道当时爆炸的威力有多大,这是她拍下的她家窗户震碎后冒起的烟雾。”格蕾塔举起手机让亨利看那条断裂的林线和蔚蓝天空下的褐色烟雾。

看到蔚蓝的天空,亨利脱口而出,“那是假的。"

格蕾塔吃了一惊:“不,不是的,亨利先生。女孩是用手机拍的。她给父母看过,但她父母不让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她这才把视频给了我们。”

“爆炸发生时天正下着雨,且大雨如注。"

“不,不是这样的,”格蕾塔挤出一丝微笑,“那天整个州晴空万里。"

亨利说,“你当时在哈里森堡,而爆炸是在水牛口村,你怎么能这么肯定呢?”

“因为星期二对我们这些从事气象行业的人来说是可怕的一天,"她说,“我们都弄错了。国家气象局、当地气象局都预测那天会下暴雨,但是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高压系统阻挡了暴雨。事实是,当时斯汤顿是万里晴空。人们纷纷打电话来抱怨,说他们已经做好了下雨的准备,太阳却出来了。”

他努力地想将记忆中的暴雨与真实的晴空融合起来。他想起了他看到的那幅图像:蓝天下的千疮百孔。他恍然大悟,心脏开始怦怦直跳。

格蕾塔走了以后,亨利还坐在前廊,心仍在怦怦直跳。他终于明白了一切。

亨利微微一笑,意识到无论韦德和他的家人现在定居在哪里,4月3日那天他们一定路过了芝加哥。这个男孩是冒了多大的风险给他寄了那张明信片-难怪他的父母要切断他对全班同学说的最后一句话,因为那有可能会暴露太多信息-多么慷慨的行为啊!

亨利拿出那张从芝加哥寄来的匿名明信片,又读了一遍:“一个自由的人,一个骄傲的游泳者-劈波斩浪向着新的命运奋力游去。"一个真正的自由人。亨利想,要是以后他时不时地收到匿名明信片,他会收藏起来,因为那不仅是韦德的孤独,也是他的孤独的一种解药。亨利永远是韦德的秘密分享者。

(摘自《译林》2023年第2期,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就将“爆炸”的结果道出,且以“爆炸发生那天"和“爆炸前的30分钟里”的时间叙述故事,营造了紧张的氛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亨利在介绍《秘密分享者》时,只有韦德与他看法一致,韦德对小说结尾的赞美,对秘密分享的认知也反映出二人的孤独。

C.小说情节围绕爆炸展开,扣人心弦。爆炸发生后,亨利分别与苏珊娜、格蕾塔进行了对话,经过曲折演进,真相缓缓浮出水面。

D.“亨利微微一笑"是由于他终于明白了那张匿名明信片来自谁,也是发现韦德并未遭遇不幸的欣慰和自己成为秘密分享者的愉悦。

6.这是一次有预谋的爆炸,是韦德一家为了躲避报复营造的假象,下列不属于韦德一家营造的假象的一项是(3分)

A.他从面前的茶几上举起一份斯汤顿市的报纸,“整天都在下雨。”

B.“我在粉刷韦德的卧室,得休息一下,"韦德的父亲向大家解释。

C.夹在父母中间,韦德更加局促不安了:“妈妈,现在不行。”

D.他的母亲,褐色头发,体态丰腴,身上的防水夹克还滴着雨水。

7.小说在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一个自由的人,一个骄傲的游泳者-劈波斩浪向着新的命运奋力游去"这句话,请你谈谈这句话在开头和结尾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8.“他母亲把手轻轻放在他的胳膊上,接着就黑屏了”是一个细节描写,请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含义和作用。(6分)

5.B6.C7.开头作用:关联小说《秘密分享者》,呼应标题,设置悬念,亨利没有在芝加哥的学生,却有人在芝加哥发来了这样的明信片。结尾作用:展现人物形象,表现了韦德向新命运挑战的信心和决心,体现了他的坚毅、勇敢、无畏。8.含义:①在母亲的小心提醒下,韦德中断了说话。作用:②暗示母亲身份。③衔接前后情节。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的能力。

B.“反映出二人的孤独"错误,原文为“‘结局太棒了,’韦德说,‘莱格特帮助船长树立了扬帆前行的信心,而船长也帮助莱格特找回了开始新生活的决心。也许他们再也见不到对方,但彼此会永远拥有这份友情。’……‘你们没有和某个人分享过秘密吗?这难道不会让你们两个人的友谊变得更牢固吗?’”,韦德的赞美和认知不能反映出二人的孤独。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的能力。

C.韦德的局促不安是由于他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是他的真实情绪,而非他营造的假象。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相关情节作用的能力。

结合“亨利马上意识到,这是短篇小说《秘密分享者》的最后一句话……但是,那个班没有住在芝加哥的学生。他实在想不出有谁会在上这一课的前4天从芝加哥发来这句话"分析可知,开头作用:关联小说《秘密分享者》,呼应标题,设置悬念,亨利没有在芝加哥的学生,却有人在芝加哥发来了这样的明信片。

结合“亨利拿出那张从芝加哥寄来的匿名明信片,又读了一遍:‘一个自由的人,一个骄傲的游泳者--劈波斩浪向着新的命运奋力游去。’一个真正的自由人”分析,这是韦德寄给亨利的话,自然是韦德认同和喜欢的,“一个真正的自由人"是亨利对韦德的评价和赞美,综合在一起展现韦德人物形象,表现了韦德向新命运挑战的信心和决心,体现了他的坚毅、勇敢、无畏。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细节描写含义及作用的能力。

结合后文情节及“他的父母要切断他对全班同学说的最后一句话”可知,“母亲把手轻轻放在他的胳膊上"是母亲在小心提醒韦德,从而韦德中断了说话。

作用:暗示母亲身份,“韦德的母亲是工业间谍活动的调查员”“她只能在上级的帮助下频繁搬家,以保护丈夫和儿子",所以她要提醒韦德不能暴露太多信息;

细节描写使前后文内容连接起来,让亨利明白了爆炸的假象。

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幸运的贼

莫泊桑

他们坐在巴比佐恩一家旅馆的餐厅里,老画家讲起了他的故事:

那晚,我们三个年轻人在索里尔家聚餐,最后都喝得有几分醉意了。普瓦特文头脑还比较清醒点儿,索里尔仰面朝天地躺着,讨论什么战争和皇帝的服装之类的事情,说着说着他突然一跃而起,拿出他收藏的轻骑兵制服穿在身上,然后又拿出一套掷弹兵的制服让普瓦特文穿上,普瓦特文说什么也不肯穿,但我俩硬给他套上了。我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甲胄骑士,待一切都准备停当以后,索里尔大声地说:“既然我们都当了军人,就让我们喝得像军人的样子。”

我们拿出大碗,再次开宴。尽管已喝得酩酊大醉,我还是说:“静一静,我敢保证我听见了画室里有人走动的声音。"

“有贼!”索里尔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唱起《马赛进行曲》:“拿起武器,公民们!"

然后他从墙上摘下几件武器,我得到的是一把火枪和一把长剑,普瓦特文拿着一支上着刺刀的长枪;索里尔没有找到称心的武器,抓起一把手枪插到皮带上,还握着一把大板斧,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画室的门。当我们走到画室中央的时候,索里尔说:

“我是将军,你是甲胄骑士,负责切断敌人的退路。你掷弹兵,做我的护卫。”

我们查看了画室的每一个角落,足足查了有20分钟也没找到任何可疑之处。普瓦特文认为应该检查碗橱。由于碗橱很深,里面很暗;我端着蜡烛过去查看,可把我吓坏了,一个人,一个活人站在里面往外看我,我马上镇定下来,忽地一下子就把柜门锁上了。然后我们退后商量对策。

我们各有各的想法:索里尔想用烟呛,普瓦特文想用饥饿制服,我是想用炸药炸。最后我们还是采纳了普瓦特文的意见。我们把酒和烟拿到画室来,坐在碗橱前,为俘虏的健康开怀畅饮。我们又饮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酒,索里尔建议把俘虏押出来瞧一瞧。

“对!"我大声附和。我们抓起武器,一起朝碗橱疯狂地冲去,索里尔端着没有上子弹的手枪冲在前面,普瓦特文和我像疯子似的叫嚷着跟在后面,打开柜门押出俘虏。那是个白发苍苍、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老头。我们将他捆上,放在椅子上,他没吭声。

“我们审讯这个恶棍。”索里尔厉声说。我也认为应该审讯这个家伙,普瓦特文被任命为辩护人,我被任命为执行人。最后俘虏被判处死刑。

“现在就枪毙他!"索里尔说,“不过,不能让他不做忏悔就死啊,”他又有所顾虑地加了一句,“我们去给他请一个神父来。"

我没同意,深夜不便去打扰神职人员,他们让我代为行使神父的职权,并立刻命令俘虏向我忏悔罪过。老人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他不知道我们是哪类暴徒,开口讲话了,声音空洞沙哑:

“你们要杀死我吗?”

索里尔逼他跪下,由于心虚,他没有给俘虏施洗礼,只往他头上倒了一杯兰姆酒,然后说:

“坦白你的罪过吧,不要把它带到另一个世界去。"

“救命啊!救命!”那老头在地板上边打滚边拼命地号叫,怕他吵醒邻居,我们塞住了他的嘴。

“来,我们把他结果了吧。"索里尔不耐烦地说。他用手枪对准老头勾动了扳机,我也勾了扳机,可惜我们俩的枪没有子弹,只听枪空响了两下,在一旁看着的普瓦特文说:“我们真有权力杀死这个人吗?”

“我们不是已经判处他死刑了吗?"索里尔说。

“那倒是,不过我们没有权力枪毙一个公民,我们还是把他送到警察局去吧。”

我们同意了。那个老头不能走路,我们把他绑到一块木板上,把他抬到了警察局。局长认识我们,知道我们爱搞恶作剧,但认为闹得有点过分,笑着不让我们把在押犯抬进去。索里尔非要往里抬,局长沉下脸来,让我们不要再发傻了,赶快回家去清醒一下头脑。无奈我们只好把他再抬回索里尔的家。

“我们拿他怎么办呢?"我问道。

“这个可怜的家伙一定很累了!”普瓦特文怜悯地说。

他看上去已经半死了,我也不禁来了恻隐之心,把他嘴里塞的东西掏了出来。

“喂,你感觉怎么样啊?"我问他。

“哎呀,我实在受不了。”他呻吟着。

这时索里尔的心也软了下来,给他松了绑,开始像对一个久别的老朋友一样款待起来。我们马上斟满了几碗酒,递给我们的俘虏一碗,他连让都没让,端起碗一饮而尽。我们几人觥筹交错痛饮起来。那老人真是海量,比我们三个人加在一起还能喝。天蒙蒙亮时,他站起来心平气和地说:“我得告辞了。"

我们再三挽留,但他坚持不依,我们怀着惋惜的心情送他至门口,索里尔高举着蜡烛说:“你的晚年可要当心啊!”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后,索里尔和“我"都主动穿上军人制服,只有普瓦特文是被我们强行套上的,说明我们醉酒程度比他高。

B.知道有贼,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